《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粗糙( ) 蓓蕾( ) 祈祷( ) 瞥一眼( ) 虔诚( )
毋宁( ) 铿锵( ) 给予( ) 给以( ) 勉强( )
答案:cāo bèi dǎo piē qián wú nìng kēng qiāng jǐ yǔ gěi yǐ qiǎng
2.依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轮_______(kuò) (míng)_______刻 爱不(shì)_______手
(xǔ xǔ)_______如生 自(xǔ)______________ (yì)_______日
答案:廓 铭 释 栩栩 诩 翌
3.填空,初步理解文本内容。
海伦·凯勒是____________(国家)著名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文中第一天的安排是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对____________的重视;第二天的活动是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的关注;第三天的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心。
答案:美国 作家 社会活动家 想象 白描 白天看望亲爱的老师,约朋友来家,树林散步,看落日,夜晚回忆这一天 师生之情和友情 白天参观自然史博物馆,参观艺术博物馆,夜晚看戏剧 世界的物质方面和人类的精神生活 白天游览纽约城,看当前日常的生活和世界,夜晚看喜剧 世人生活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作者在文中提到“有视觉”的人对艺术作品的忽略,如何理解其中要表达的感情?
提示:结合文中其他几处提到的“有视觉的人”,这中间既有善意的批评,也有真诚的规劝,体会其中的感情,答案自然容易组织。
参考答案:作者意在提醒有健全的五官和四肢的人,要意识到这种天赋的可贵。要充分利用眼睛和其他感官,感受生活的美好,做幸福的人,充实地活着。这种情感是真挚的,是关爱的。
2.“假如”是一种假想,从海伦·凯勒的实际情况来看是不可能实现的,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文章朴素的表达方式对体现真实性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是把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进行设计的问题。在回答的过程中,要把“假想”和“真实”统一起来认识,这样就能更加理解“假如”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同时领会作者运用“假如”这种构思所特有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尽管她的描述和现实生活不尽一致,但并不影响读者的介入和共鸣。特别是作者丰富的想象(全文都是想象出来的),更让人感受到她丰富的内心世界,那种无法体验的渴望、不可遏止的追求,甚至“假想”的内容有了出入,更会让人产生特殊的感动。本文不像其他散文那样比较注意技巧方法,比较善于运用修辞来表情达意。作者大多采用白描的手法,直白地写自己的感情、心声,朴素、真挚,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感,更具有感染力。
3.作者说“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去生活,才是最好的规则”,这里“最好的规则”应指什么样的规则?
提示:做这个题目时,一要读懂文本,同时注意瞻前顾后,尤其是对代词“那样”的指代内容的明确,对解题起着关键作用。因为明天就要死去,生命特别短暂也弥足珍贵,迫使人们更要想好在这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如何去面对这样短暂的人生这些在后面的文字中有清楚的提示,到这里答案自然就解决了。
参考答案:短促的生命会逼迫人们去尖锐地强调生命的价值,怀着友善、朝气、渴望去生活,珍惜生命,珍视拥有。
4.依据课文,请你分析一下“自古以来,莫不如此”的原因。
提示:做这类题目,首先要定位,看看这个句子所在的位置,是在段首,还是段中,或者段尾;其次是题干,本题是找原因,“莫不如此”是结论,就抓住“如此”这个代词去做题,向前找,得出答案就容易了。
参考答案:认为生命长长,时间多多,不必珍视,认为生命和所有都是理所当然,不必感激,对生命和健康没有危机感。
5.“如果每个人在他的初识阶段患过几天盲聋症,这将是一种幸福。”作者这样说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强调什么?
提示:虽然大多数人有正常的天赋——健全的五官和四肢,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天赋的可贵,没有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而是在懒怠中虚度光阴。因此,规劝人们要像明天就会变成瞎子聋子一样充分利用眼睛和其他感官,感受生活的美好,做幸福、充实地活着的人。
参考答案:是为了强调人要珍视生命,珍视健康,珍视生活中的美。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首先,我希望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庞,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了我面前,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我将不仅要看到她面庞的轮廓,以便我能够将它珍藏在
我的记忆中,而且还要研究她的容貌,发现她出自同情心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迹象,她正是以此来完成教育我的艰巨任务的。我希望从她的眼睛里看到能使她在困难面前站得稳的坚强性格,并且看到她那经常向我流露出的对于全人类的同情。
第一天,将会是忙碌的一天。我将把我所有亲爱的朋友都叫来,长久地望着他们的脸,把他们内在美的外部迹象铭刻在我的心中。我也将会把目光停留在一个婴儿的脸上,以便能够捕捉到在生活冲突所致的个人意识尚未建立之前的那种渴望的、天真无邪的美。
我还将看看我的小狗们忠实信赖的眼睛——庄重、宁静的小司格梯、达吉,还有健壮而又懂事的大德恩,以及黑尔格,它们的热情、幼稚而顽皮的友谊,使我获得了很大的安慰。
1.用自己的话说说海伦为什么要首先“看人”?
提示:海伦是个残疾人,是她周围的人给了她生活的勇气,改变了她的生活态度,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她最感激的是人。理解了这一点,问题就解决了。
参考答案:因为是那些关爱她的人使她认识了到生活的意义,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2.品读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1)“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了我面前,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打开了外面的世界”指什么?
提示:海伦从小就失去了听力和视力,对外部世界几乎一无所知,是莎莉文老师让她从最普通的事物开始逐步认识了世界的丰富多彩,也使她有了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参考答案:是指莎莉文老师让她从最普通的事物开始逐步认识了世界的丰富多彩,也使她有了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2)“我将把我所有亲爱的朋友都叫来,长久地望着他们的脸,把他们内在美的外部迹象铭刻在我的心中。”“把他们内在美的外部迹象铭刻在我的心中”是什么意思?
提示:内在美的外部迹象是指充满关爱之心的人们的形象,海伦要把这些给她关爱的人的形象铭记在心中。
参考答案:在心中铭记那些给了她无私关怀的人的形象。
3.“她正是以此来完成教育我的艰巨任务的”一句中的“此”指什么?
提示:这是考查代词所指代的内容,一般是在上一句中找,上一句中有“发现她出自同情心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迹象”,明确这一点就找到了答案。
参考答案:出自同情心的温柔和耐心。
4.为什么海伦要在第一天看看“小狗们”的眼睛?
提示:首先要定位这层意思出现的位置,特别要注意那个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原因的。
参考答案:“庄重、宁静”“健壮而又懂事”“热情、幼稚而顽皮”的小狗们,是海伦很重要的朋友,它们的陪伴为她的生活增添了快乐和温暖,带给她温馨的安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石缝间的生命
林 希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寻找不到足够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细微的叶脉诉说着生存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簇细瘦的叶下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遏制。
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作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却光泽,它们的根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它们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生命就是这样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是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都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的,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的艰难,扭转地,旋转地,每一寸树皮都结着伤疤。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盘根错节地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像犀利的魔爪抓住了栖身的岩石。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绳紧紧缚住,由此,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才能为自己占有一片天地。
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才能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它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5.第一段写到“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从全文看,
(1)作者为什么说石缝间的生命是“倔强”的?(不超过25个字。)
(2)作者为什么会“感动得潸然泪下”?(不超过25个字。)
提示: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这是要对全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句话在全文之首,具有统领全篇的作用。它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却能不屈不挠,战胜困难。
参考答案:(1)它们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通过拼搏战胜环境。
(2)它们战胜了环境,具有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
6.第二段中说“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利用文中的话阐释其含意。
提示:通读全文就可以知道,文章在记叙之后进行了议论,而这议论的文字就是本题的要点。
参考答案: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才能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7.第三段中,“生命就是这样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具体指什么?
提示:解答这个题目的关键在于把握“这样”这个代词,向前找就可以找到它的含义。文章中说:“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作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它们“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
参考答案:同是蒲公英,在田野上长得茁壮,被人们挖去做野菜;在石缝间长得坚韧而苍老,给人们做抓手。
8.文章最后写到“石缝间顽强的生命”“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这句话的具体含意是什么?(利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不超过20个字。)
提示:在自然界中 “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这是生物学的;而正是“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这又是哲学的。在它们的生命里正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
参考答案: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就是拼搏。
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三项是( )
A.石缝间的小花小草虽然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但与松柏相比,它们就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
B.本文主要赞美石缝间三种生命力倔强的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C.作者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松柏所表现出的与小花小草不同的精神境界。
D.作者对石缝间松柏生长过程的具体描述,让人领会到“艰苦的拼搏能使生命辉煌壮丽”的人生哲理。
E.作者对松柏的赞叹,缘于松柏经过艰苦拼搏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面前显得苍白逊色。
F.第二段中“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一句告诉人们无论生存环境多么艰难,一切生命都应该顽强地生活下去。
提示:A项中“但与松柏相比,它们就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不合本文的旨意;C项中“写出了松柏所表现出的与小花小草不同的精神境界”不正确,文章中要表现的是“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才能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F项中“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是为了说明“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的不可遏制的”。
答案:BDE
深层探究
10.《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1)虽然大多数人有正常的天赋——健全的五官和四肢,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天赋的可贵,没有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而是在懒怠中虚度光阴。因此规劝人们要像明天就会变成瞎子一样充分利用眼睛和其他感官,感受生活的美好,做幸福、充实地活着的人。
(2)作者虽然身有残疾,但品性、人格却是美好的;虽然面对种种在他人看来难以克服的困难,但仍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以杰出的成就显示一个残疾人的生命价值。同时,我们也可以感觉到,作者身处黑暗中,渴望与人类交流,并得到世人的厚爱,也想借此文表达对世人的博爱襟怀。从一个残疾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人类最美好的心灵、最善良的天性。
参考答案:(1)对世人的规劝;(2)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1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带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提示:本题属于开放性题型,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谈自己的收获,只要能扣住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1)作为一个盲人,海伦·凯勒并没有向我们展示多少“命运”的多舛,而是让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作者的热切、坦诚和真挚。
(2)在与残疾的斗争中,她表现出了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在朴素甚至于接近家常的话语中,她表露出对世人强烈的爱和热切的希望。可以这样说,尽管作者受尽了“命运”的折磨,但她献给人们的仍然是一颗火热的心,一颗关爱世界的心。
(3)海伦·凯勒的经历如果说给了我们巨大的心理震撼,那么本文所袒露的心迹,能给我们巨大的人生感染,鼓舞我们去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高考链接
12.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魔术”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50个字。
魔术这种杂技节目以不易被观众察觉的敏捷手法和手段,使物体在观众眼前出现奇妙的变化,或出现或消失,真可谓变化莫测。这种表演常常借助物理、化学的原理或某种特殊的装置表演各种物体、动物或水火等迅速增减隐现的变化,令观众目不暇接,产生奇幻莫测的神秘感觉。魔术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提示:本题考查对文字的筛选、整合能力。下定义首先要用的是判断句,并且要语言简明、条理清楚地概括出来。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并按规定的字数完成。
参考答案:借助物理、化学原理或特殊装置,以不易察觉的敏捷手法,使物体出现、消失或产生奇妙变化的一种杂技。(或:以迅速敏捷的技巧或用特殊装置把实在的动作掩盖起来,使观众感觉到物体忽有忽无、奇幻莫测的一种杂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