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亡人逸事》同步分层精练
我夯基我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尺牍(dú) 付梓(zǐ) 朱拓(tà)
闻名遐迩(ěr)
B机杼(zhù) 田畴(chǒu) 休憩(qì)
戛然而止(jiá)
C粜米(tiào) 疏浚(jùn) 伛偻(lǚ)
游目骋怀(chěn)
D缫丝(chāo) 瞑目(mínɡ) 蚊蚋(ruì)
摇曳不定(yè)
解析:B项“田畴”的“畴”应读“chóu”;C项“游目骋怀”的“骋”应读“chěnɡ”;D项“缫丝”的“缫”应读“sāo”。
答案: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豁然开朗 浅尝则止 娇惯 蹩进
B涣发青春 磨炼意志 悖谬 膏腴
C花枝召展 殒身不恤 攀附 端倪
D积毁销骨 饱经忧患 冠冕 词藻
解析:A项“浅尝则止”应为“浅尝辄止”;B项“涣发青春”应为“焕发青春”;C项“花枝召展”应为“花枝招展”。
答案:D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对于西方国家的指责,俄罗斯明确__________西方,俄罗斯不是南斯拉夫,车臣也不是科索沃。
(2)我们必须重视出口工作,在__________国内市场新的增长点的同时,重视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3)课文被视为精确无误的典范,学生只有迷信的义务,很少有__________的权利,更谈不上去化解了。
A告诉 培植 置疑 B告诫 培植 质疑
C告诉 培育 置疑 D告诫 培育 质疑
解析:“告诉”:说给人听,使人知道。“培植”:培养(人才),扶植(势力)使壮大。“培育”:培养幼小的生物,使它发育生长。“质疑”“置疑”都是提出疑问之义,但“置疑”一般仅用于否定句。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正当美国政府紧锣密鼓地准备对伊战争时,美国的盟国英国却有不少声音在提醒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应谨慎行事,以史为鉴。
B语文教学改革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整个学术界具有远见卓识之士的参与,以期在热烈的讨论中深思熟虑,供国家决策部门参考。
C勤奋与天才息息相关,世上没有天才,但是有勤学苦练,以汗水灌溉出来的天才。
D外国朋友对粤剧舞台上三两个演员将手中的木头刀枪互碰一下,口中吆喝几句就表示经过一场战争的表演感到不可理喻。
解析:D项“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人不讲道理。可以改为“难以理解”。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
B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精神风貌如何 不仅关系到年轻一代自身能否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C一代名医孙思邈曾说:“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这确是切身经验之谈。
D学校南边三、四里外才有商店,又没公交车,买东西很不方便。
解析:A项省略号与“等”重复,可去掉其一。B项句中问号应改为逗号,分号也应改为逗号。D项“三、四里外”中的顿号多余。
答案:C
6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电影制作要追求票房价值的观点,在最近发表的一些文章中曾被批评,我认为是正确的。
B由中国新兴建设开发公司赞助建造的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舞台,在经过短短两个多月的精心施工和设计后,于今日宣布交付使用。
C黄河在东进的路上造成了广阔富庶的黄河中下游平原,给黄皮肤的中国人留下了栖身之地。
D俄罗斯著名人口专家鲍里斯·谢尔盖耶维奇·霍列夫断言,如果人口出生率世界最低的问题不重视,俄罗斯民族在21世纪末将从地球上消失。
解析:A项有歧义。B项“施工和设计”逻辑顺序不当,应改为“设计和施工”。D项缺虚词,“如果”后应添加介词“对”。
答案:C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从“她在娘家,因为是小闺女”至“‘可不容易,你们应该记着’”这段文字,完成7—8题。
7“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仔细品味这一处细节描写,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解析:可以想象一下以前的手是什么样的,现在两个大拇指的变形都是由什么造成的,为了学会织布妻子付出了多少努力,从而表现了妻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生动表现了妻子学织布付出的努力,她性格上的倔强、吃苦耐劳。
8“我对你们,没负什么责任。母亲把你们弄大,可不容易,你们应该记着。”这句话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语言朴实无华,却非常感人,因为是发自内心的话。要好好品味。
答案:对妻子的愧疚以及深深的感激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父子之间的怯意
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
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壶茶,父亲喝得高兴了,还逼着我喝。说“逼”,是因为我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 想挨揍啊!”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儿不拉土了 ”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 ”父亲惊奇了,我也惊奇。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是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
“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了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到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唯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村落里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儿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着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 和看庙差不多。”
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 我反而愿意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9在“唱戏”和“看庙”两段描述中,除了“勤俭”外,还表现了“父亲”哪些个性特点 请举例回答。(每点用序号标明。)
解析:首先要框定范围,即在“唱戏”和“看庙”两段中找,看哪些内容能表现父亲的个性特点,然后深入分析。
答案:①乐观(开朗)的性格;②富有生活情趣;③热爱(敬重)民间艺术;④煞费苦心地培养儿子学习民间艺术的兴趣和技能(或“煞费苦心让儿子在画画方面开阔眼界”)。
10请概述“父亲”对“我”产生怯意的原因。
解析:首先要找出“我”的什么言行使父亲产生了怯意,然后再分析出“我”的言行所包含的内涵。
答案:①父子之间感情有隔膜;②父子之间文化教养存在差异;③父子之间生活环境有差异;④父子之间地位发生变化。(答出两点即可。)
11请简析第1段在作品中的作用。
解析:先分析第1段写了什么内容,然后再分析它和全文的内在的联系。
答案:①第1段写“我怕我父亲”,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②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③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12下列对这篇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品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是几个生活片段的连缀,但却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父子之间微妙的心理变化和父子之间的怯意。
B作品中不乏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如“父亲逼我喝茶”一节,仅寥寥数语,就把一个既慈爱又威严的父亲形象凸现在读者眼前。
C作品通过“看庙”时“父亲惊奇”“我也惊奇”,“父亲长叹”“我也惊叹”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怯意”。
D成功的细节描写,是本文的一个艺术特色。譬如,“背粪筐”这一细节,真实而自然地表现了父亲勤劳俭朴的传统农民本色。
E文中倒数第3段有一处情景交融的描写,它着力渲染了一种清幽宁静的环境气氛,从而表达了“我”对家乡的热爱与依恋的情怀。
解析:C项中不是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怯意”,此段主要是写父亲煞费苦心让儿子在画画方面开阔眼界;E项中此处的环境更多的是孤寂,表达的是“我”对父亲及家乡的依恋。
答案:CE
二、语言运用
13仿照首句的形式,另选新的概念,写三个句子,与之组成意思完整的排比句。
一个人的气度要高尚旷达,不可以狂放不羁。
__________________要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要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要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以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抓住例句的前后关系,做充分的比较推敲,找出共同点,再答题。
答案示例:一个人的思想 严谨周密 芜杂不堪 一个人的情趣 清净淡泊 狗苟蝇营 一个人的行为 光明磊落 鬼鬼祟祟
读书做人
文如其人,孙犁的散文,是人生的诗;孙犁的人生,是散文式简单而厚重。
孙犁的散文,以真挚的感情,写他所经历的人和事,他所生长、战斗过的地方,他的喜怒哀乐,他的为人,他的品格。他的散文,带上了明显的自叙传色彩。
孙犁的散文,犹如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画。以朴实平淡的文字,构筑诗情画意,没有浓烈的色彩,没有慷慨激昂的言词,朴实中隐含着炽烈,平淡中流露出深情。
孙犁是用诗情去拥抱人生的,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人情味;孙犁是用真诚去探索人生的,他的散文是对真善美的探寻和呼唤,反映了作家高尚的艺术情操。
俗话说“做文如做人”,你从孙犁散文的纯真中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你写的文章中是否也包含着对人生的真切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