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入学学情调研试卷
一、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35 分)
1.(2021八下·桐城开学考)古诗文默写。
(1)东皋薄暮望, 。(王绩《野望》)
(2)萧关逢候骑, 。(王维《使至塞上》)
(3)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5) ,星河欲转千帆舞。 (李清照《渔家傲》)
(6) ,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其二)》)
(7)杜甫《春望》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句子是: , 。
(8)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面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 , 。
【答案】(1)徙倚欲何依
(2)都护在燕然
(3)浅草才能没马蹄
(4)半卷红旗临易水
(5)天接云涛连晓雾
(6)冰霜正惨凄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8)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故答案为:(1) 徙倚欲何依
(2) 都护在燕然
(3) 浅草才能没马蹄
(4) 半卷红旗临易水
(5) 天接云涛连晓雾
(6) 冰霜正惨凄
(7)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8)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点评】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2021八下·桐城开学考)阅读以下文字,完成问题。
开学以来,语文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消息二则》高屋建瓴 ,气势磅礴,是新闻作品中的瑰宝;《藤野先生》向我们讲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感人至深而又发人深省的往事;那清幽秀丽,雄奇险拨的《三峡》风光,令人不禁想做一次三峡之旅;《与朱元思书》以简练隽 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难道无不令我们向往吗?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文中有一病句,改正后抄写在横线上。
修改意见
(4)“隽永”的意思是: 。
(5)本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和 。
【答案】(1)líng;juàn
(2)雄奇险拨”;“雄奇险拔”
(3)难道不令我们向往吗?
(4)指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5)比喻;排比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比喻;排比;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中扎实的积累,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高屋建瓴”的“瓴”读作“líng”,“隽永”的“隽”读“juàn”。
(2)本题考查字形的掌握。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段的内容,“雄奇险拨”写作“雄奇险拔”。
(3)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难道无不令我们向往吗?”一句否定词误用,应把“无”去掉。
(4)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掌握。“隽永”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5)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通读整个语段可知,本语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和排比。
故答案为:(1) líng;juàn
(2)雄奇险拨”;“雄奇险拔”
(3) 难道不令我们向往吗?
(4) 指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5)比喻 ;排比
【点评】(1)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字形的辨析除了注重积累,强化记忆之外,还要从词语本身的意义角度灵活掌握。
(3)病句的辨析一是要靠语感,感觉读起来别扭、不通顺的句子基本上为病句;二是可以先把句子压缩,只留下主干,然后从语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4)词语的意义,除了准确理解成语的原始意义和引申义之外,还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具体分析灵活分析。
(5)每一种修辞方法都有其典型特征,考生要学会结合具体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以及句子意义、句子的形式等因素去分析和体会。
3.(2017八上·岳阳期中)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 ;你要住在崖下, ;你要住在林间, ;你要住在村头, ……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②可观石上生云
③可看水中腾雾 ④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注意例句中的文字信息,从供选句中找到相关的信息点,运用排除法。第一空前面“溪过”写到“水”,自然与“③可看水中腾雾”有联系,排除AB两项,第二空前句提到“崖”,自然与“②可观石上生云”有联系,答案为C。
故答案为:C
【点评】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
4.(2021八下·桐城开学考)名著知识填空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是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 斯诺写的一部纪实性作品,是世界上第一本忠实描绘红色中国的著作。作者在书中写到的红军“大迁移”是指工农红军
的 ,作者断定它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它是一部 ,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作者对中国充满感情,他在弥留之际所说的一句话是“
”。
【答案】《西行漫记》;万里长征;英雄史诗;我热爱中国
【知识点】《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红星照耀中国》的有关内容。《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红星照耀中国》中称工农红军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斯诺对中国充满真挚的感情,临终时说:“我热爱中国。”
故答案为: 《西行漫记》;万里长征 ;英雄史诗;我热爱中国
【点评】 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5.(2021八下·桐城开学考)综合性学习。
光华中学正开展“墨香书法”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学校大屏幕展示的实时新闻。
2016 年 5 月 15 日晚,嘉德“大观之夜”专场拍卖举行。“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唯一传世作品《局事帖》以 2.07 亿元成交。消息瞬间传遍收藏圈,也引起了大众的普遍关注。“一个字相当于 167
万元,真可谓天价书法!”不少网友对于疯狂的亿元书法很吃惊。其实自 2010 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达到火爆顶峰起,已经有多件拍品价格过亿,这也标志着中国书画步入亿元时代。
(1)热点追踪:结合材料一,为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 15 字)
(2)名家讲堂:学校拟邀请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先生下周四下午 3 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假如你是学校“墨缘”书法社的李华,前去邀请陈先生,该如何说?
【答案】(1)示例:曾巩书法作品以2.07亿元天价成交
(2)示例:陈老师,您好!我是光华学校“墨缘”书法社的李华。我们学校想邀请您下周四下午3点到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不知您是否方便?
【知识点】新闻概括;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拟写标题时,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根据所给的新闻内容,可知其表述的对象是“曾巩的作品《局事帖》”,事件是“拍卖时以2.07亿元成交”。抓住这一主要内容来拟写标题即可。
(2)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根据题意要表述的是一段邀请语,所以表述的开头应有合适的称呼与礼貌用语,然后对自己的身份进行简单的介绍,再说明邀请的目的与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最后以征询式结尾结束。
故答案为:(1) 示例:曾巩书法作品以2.07亿元天价成交
(2) 示例:陈老师,您好!我是光华学校“墨缘”书法社的李华。我们学校想邀请您下周四下午3点到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不知您是否方便?
【点评】(1)新闻标题的提炼主要方法是:第一,只保留事实核心部分,省略其他部分;第二,只保留事情发展结果,省略不必要的过程与细节;第三,省略消息来源;第四,省略不必要的议论;第五,省略不必要的事实成分,如时间、地点、具体名称等。
(2)邀请要讲清目的,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然后再发出邀请,注意语气委婉、称呼得当,既要表达自己的邀请,又要让对方欣然接受。一般答题格式:称呼+自我介绍+活动要点(时间、地点、活动名称等)+希望受邀对象参加。
二、阅读理解。(55 分)
(2021八下·桐城开学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假如汉字会说话
乐琦
①认识一个汉字,就像认识一个人。假如汉字会说话,它会告诉你:汉字,蕴藏着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体验与认知,蕴藏着古人一脉相承的智慧。
②汉字,可以说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今时今日,当我们吟诵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时候,分明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纯粹,这种穿越时空的心灵交流是很多发明难以比拟的。关于汉字的产生,我们常常会追溯到仓颉。在《淮南子·本经训》里有一句非常动人的话:“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我们的祖先开始用汉字记录生命中每一个动人的瞬间。汉字的出现,就像一场暴风雨,洗刷了之前的蒙昧和黑暗,开启了一个新的文明。
③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书同文”的政策,将小篆作为全国的标准字体。自此,汉字从最初的象形意义系统逐渐发展为成熟的文字体系。几千年来,汉字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承载着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民族的自信,源于文化的自信。文化的自信,很重要的一个来源是文字。汉字,体现着中国人的形象思维。比如,我们看下雨的“雨”字,点点滴滴,正如从天空降落水滴的样子。汉字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个方块字就是一方天地,这是只有汉字才能传达的意境。
④每个中国人一生大约会说汉字四亿次,有出处的汉字总数近十万个,而经常用的汉字却不到四千个。以往的汉字学习,大家更关注汉字怎么读、怎么写,至于字的本源意义,却甚少涉及。我们说一个人的汉语很好,到底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是会读、会写汉字,还是进一步了解字的本源意义?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听到有人问某个字为什么这样写、这样读或这样用,对汉字充满好奇心,的确,每个汉字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是我们语言的根。比如,为什么我们把自来水的开关称为“水龙头”?为什么我们把新年的第一天称作“元旦”?如果有人问你这样的问题,你怎么回答?你也许会说:“我们从小到大一直都是这么说的。”那么,追根溯源,为什么我们会形成这样的表达?
⑤关于“水龙头”,这就说到“龙”字。“龙”这个字背后的文化源远流长。相传龙会口吐大水而形成雨,因此,“龙吐水”成为古人对龙的一种形象表达,而“水龙头”的喷水功能正好与“龙吐水”不谋而合,由此,人们自然而然,把自来水的开关称为“水龙头”。
⑥汉字,这一人类文明里传承千年的文字,承载了中华民族悠长而有活力的记忆。实际上,中国人对汉字的崇拜从汉字产生的那一天就开始了。在古代,读书人“不污字纸”,他们对汉字和中国文化充满敬畏。直到现在,每年的大年初一,中国人几乎都会贴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时候的汉字,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贴在每家每户的门前,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祝福和希望。
⑦今天,汉字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上中文,爱上汉字,迷恋汉字。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深入研究了古今汉语语音和汉字的演变,他在瑞典教汉字,每教一个汉字,都会解释这个字的来龙去脉。高本汉的学生林西莉写了一本风靡全球的《汉字王国》,讲述中国人和汉字的故事。脸书 Facebook 创始人扎克伯格练就了一口流利的汉语,并且在清华大学全程用汉语演讲。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十八个月大就开始学习中文,她用中文背《三字经》和古诗的视频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让世界见识到中文这一语言的独特魅力。还有一位叫斯睿德的美国人,用二十年时间研究汉字的字源,创办了汉字字源网,被称为“汉字叔叔”……
⑧让我们一起追溯汉字的根与源,用汉字来领悟天地之美,领悟历史与空间的辽阔,把对汉字的感悟升华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6.阅读全文,说说汉字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7.第⑦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8.文章说“每个汉字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仿照选文对“水龙头”的诠释,解释“元旦”一词。(80 字以内)
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是一个象形字,因为它的样子正如从天空降落的水滴,点点滴滴的。
B.民族的自信,源于文化的自信。文化的自信,唯一的来源是文字。
C.中国人大年初一贴春联,既寄托着对未来生活的祝福和希望,也是敬畏汉字和中国文化的表现。
D.学习汉字不仅仅要知道怎么读,怎么写,还应该探究字的本源意义。因为每个汉字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10.汉字留住了历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某机构对 11000 名网友进行了关于“最有价值汉字”的投票调查,排名前十的“最有价值汉字”统计如下表:
名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文字 德 信 孝 诚 善 仁 和 礼 义 清
票数 8359 7897 7385 7267 7223 7151 6439 5256 4302 4006
请探究并归纳出这些汉字能够入选“最有价值汉字”的原因。
【答案】6.蕴藏着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体验与认知,蕴藏着古人一脉相承的智慧,体现着中国人的形象思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承载了中华民族悠长而有活力的记忆。
7.主要用了举例子的方法,列举了高本汉、林西莉等人讲汉语、用汉字的事例,具体真实地说明了汉字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上中文,爱上汉字,迷恋汉字。
8.示例:“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的第一天。
9.B
10.①都属于道德范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都体现了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和普遍的价值观念。③公众期待不断提高社会道德水平。④公众期待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承。(任意答到两点即可)
【知识点】把握说明对象;概括说明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说明对象特征;举例子
【解析】【点评】(1)本题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
(2)本题主要考查的说明方法的作用,需要结合语段具体分析,然后用相应的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模式进行解答及其作用,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
(3)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根据日常积累,结合第五段的关键词即可解答。
(4)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5)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
6.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③段中的“汉字体现着中国人的形象思维”,第⑥段中的“汉字,这一人类文明里传承千年的文字,承载了中华民族悠长而有活力的记忆”可提炼作答。
7.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细读第⑦段可知,本段主要列举了高本汉、林西莉等人讲汉语、用汉字的事例,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故选:A。结合本段的首句可知,其作用是说明了汉字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上中文,爱上汉字,迷恋汉字。
故选:A。
8.(3)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根据日常积累,结合第五段中对“水龙头”的诠释可知,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一个日字,表示太阳。下面的横线表示的是地平线,象征着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所以两个字结合在一起,表示的就是新年的第一天。
9.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ACD.正确。
B.有误,根据第③段中的“文化的自信,很重要的一个来源是文字”可知,“文化的自信,唯一的来源是文字”的说法太绝对化。
故选:B
10.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分析表格中列出的这几个字可以发现,它们都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关,都体现了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价值理念,代表了公众对社会道德的期待和对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期待。
(2021八下·桐城开学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爱的尊严
王永光
①将近“五一”小长假,来银行取钱的人挤满了大厅,一个接一个取钱、存钱、转账的,忙 得我头都要大了。这天快中午的时候,一个 30 岁左右民工模样的男人在被我叫了号以后凑上来,一个 20 多岁的女人也紧跟过来。我生气地脸一黑喝道:“排队,叫了号再过来。”可是那女人还是没有回转的意思,民工兄弟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我们一起的。”
②他把银行卡递进来说:“取点零花儿。”我一下子就急了:“取小额到外面自动取款机上去取!”他一脸难为情地说:“我们就在这里取吧,排了半天队了。”
③“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④可那民工兄弟还是坚持在窗口取。“天!我服了。”没奈何,只好把银行卡接了过来,没好气地说:“取多少?”
⑤民工兄弟说:“看看里面还有多少钱。”
⑥在密码提醒后,他输入了密码,我的脸一下子绿了……
⑦怪不得他非要坚持在这里取,因为那卡上的钱在自动取款机上根本就取不出来。我有些嘲笑地说:“还有 37 元 6 角﹣﹣”我故意把声音拉得很长,大厅里的所有人应该都听得倍儿清楚。
⑧只见民工兄弟脸一红:“那……那就取 30 吧。”
⑨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 30 元钱丢给了男人。
⑩这时中午替班的来了,我交了班以后,匆忙去了街对面的一家面馆,因为我早就饿坏了。
可是走进店里,却发现那民工兄弟和他的女人也在里面,女人的面前摆着刚刚盛好的一大碗“担担面”,而男人的面前则是一碗亮亮的白开水……
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民工兄弟见我走了进来,一下子红了脸,向里面转了一下头,大概是因为刚才在银行里的窘态,有些害羞。
我也忙知趣地快走几步来到吧台对老板娘说:“来一小碗担担面,打包带走。”在等面的几分钟里,我听见民工兄弟低声对女人说:“吃吧,你吃点吧!不为自个儿,也得为肚子里的孩子。”声音里明显带着哀求。我侧眼一看才发现女人是个孕妇。“我知道这事儿怨我,我不该把攒的钱借给刘三儿,可人家刘三儿他爹在医院里等着救命呢,你叫我说个啥?本以为过年老板还能给咱发两千,谁知道工地被质监局查封。吃吧。吃了这碗面,咱就回家,搭大志的货车走……”
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脸也跟着一下子红了,后悔不明真相的自己刚才那么对他。
我拿了面,塞给老板娘 15 元钱,小声对她说:“再给西边最北头那张桌子上碗面,我结账! 我老家一个兄弟。”然后快步跑出了面馆。
我不想当面说清,是不想让民工兄弟再难堪。他是个好人:是个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而我需要做的不是堂而皇之的施舍,而是必须替他好好维护他那份虽然艰难、但却高贵的﹣﹣爱的尊严。也让他觉得这世界上还有和他一样的好心人,让他可以有信心、有勇气把内心那份爱的尊严继续下去、坚持下去……
11.请从文中找出“我”面对民工夫妇情感变化的词语。
→嘲笑→ →感动
1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文章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②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 30 元钱丢给了男人。
13.结合语境,说说第 段中“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的原因是什么。
14.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15.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人是谁?请结合选文说说原因,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11.生气;后悔
12.①运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写出“我”在听到民工兄弟坚持要在窗口取钱后的疑惑、埋怨、不耐烦与生气的样子。②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写出“我”有意嘲笑民工兄弟的心理和举动。
13.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心疼丈夫。丈夫因为没钱,为自己买了一大碗面,而他却喝白开水,所以心疼、难受,吃不下面。二是埋怨丈夫。丈夫瞒着她把钱借给别人,而两人连生活费和回家的路费都没有,所以埋怨、生气,吃不下面。
14.①交代“我”默默为民工兄弟买一大碗面后离开的原因,点明主旨;②议论抒情,升华主题;③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④对民工兄弟的评价和赞美。
15.示例:最令我感动的人是民工兄弟,因为他乐于助人,是个在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在生活中,如果我们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世界会更美好。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文章脉络;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人物描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心理情感。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情感,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情感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
(2)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3)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情节的内涵的把握。答此题,最关键的是看懂上下文,决不能断章取义。
(4)本题考查文章重点语段的作用。分析其作用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因为文章中有作者直接表达观点的句子,所以可直接提取作为答案。
1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心理情感。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情感,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情感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如此题“一个 30 岁左右民工模样的男人在被我叫了号以后凑上来,一个 20 多岁的女人也紧跟过来”的情节使我很生气。“我不该把攒的钱借给刘三儿,可人家刘三儿他爹在医院里等着救命呢”等语言描写使我为刚才的嘲笑而后悔。
12.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作答。“我心里想……”运用心理描写;“我把 30元钱丢给了男人”运用的是动作描写,表现了“我”对民工兄弟的不屑与嘲笑。
13.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情节的内涵的把握。答此题,最关键的是看懂上下文,决不能断章取义。“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此句话要从两个层面考虑作答:一个是心疼丈夫。一个是埋怨丈夫。心疼的是丈夫喝白开水,宁肯挨饿。埋怨的是丈夫瞒着她把钱借给别人,两人连生活费和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这是“表情阴郁”的具体原因。
14.本题考查重点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分析。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选文最后一段在内容上交代我为民工兄弟买一大碗面而后离开的原因,在点明文章主旨的同时,又升华主题。结构上看,篇末点题,与文首我对他们的态度形成对比,引人深思。
15.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谈感悟的试题,只要认真研读文章,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然后再结合现实生活,那一定能做出理想的答案。最令我们感动的人,可以是民工兄弟、“我”或者“女人”,能结合选文说明感动的原因,表达完整、流畅即可。能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悟,从“维护爱的尊严”或“献爱心”的角度答题均可。
(2021八下·桐城开学考)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囊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军士吏被甲
②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③军霸上
④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②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18.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层次清晰。第一段是事件背景的呈现,第二段写皇帝劳军的情况,最后写劳军后皇帝和群臣的反应。
B.持节是一种古代礼仪,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权利。
C.本文着力刻画的人物是汉文帝,全文通过记叙他劳军的故事,刻画了一位开明、识大体的皇帝。
D.本文在写作方面最大的特点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特别是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凸显人物的特点。
19.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试联系全文,说说群臣为何而惊。
【答案】16.同“披”,穿着;营垒;驻军、驻扎;必,一定
17.①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②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18.C
19.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守军礼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而“惊”; 为文帝礼仪周至而“惊”。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文言文翻译;通假字;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3)本题考查对文章內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
【参考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16.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①句意为:军士官吏身披铠甲。被:通假字,同“披”,穿着②句意为: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门。壁:营垒③句意为:驻军霸上。军:驻军、驻扎。④句意为:那些将军本来可以袭击而俘获呀。固:必,一定。
17.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使使,派遣使者;诏,告诉;约,规定;驱驰,纵马奔驰。连贯起来即为:①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
②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C.本文着力刻画的是周亚夫;分析不正确,故选:C。
19.结合内容,可从周亚夫和皇帝两人的作为上考虑惊"的丰富内涵: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
三、写作(55 分+书面5分)
20.(2017八上·翁牛特旗期中)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开端;清晨,是一日生活的开端。万事皆有开端;开端蕴含着希望……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以“开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的姓名。
【答案】【参考例文】
开端
耕耘是收获的开端;梦想,是成功的开端;自立是自强的开端;拼搏,是辉煌的开端。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开端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信心与决心也会随之倍增,也便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人人都在追求良好的开端,以求得人生旅途的一帆风顺,一往无前。
然而真正的开端对于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在人世之中,有目不识丁的村姑,也有温文尔雅的大家闺秀;有掌握一国命脉的决策者,也有默默无闻的芸芸终生。无论他(她)美丽、丑陋;之后富有与贫穷;当他呱呱坠地之时,都有一个梦幻的开端,他纯洁他充满希望他身上蕴含着神圣的光芒。就如那轮冉冉升起的照样,就如那汹涌澎湃的花之春潮,就如那蕴含着希望的田野。也许之后会经历阴云的遮盖,风吹雨打,遭遇种种挫折,但最终会结出甜美可口的果实。
开端犹如一块埋藏在土中的钻石,它的出土会带来惊异与快乐。但经过人与人之间对于利益疯狂的追逐,进过了清洗与打磨,变得熠熠生辉,价格不菲。也许开端与结尾相比,显得过于浪漫,过于幼稚,犹如一杯新榨的橘子汁,饮起来固然有些酸涩,但与世间充斥的糖精勾兑品相比,也就显得愈加珍贵。
开端是纯真的、美好的、有棱有角、锐意进发。经过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挫折失败,磨得圆润光滑,左右逢源。但那磨掉的却是宏图大志,坚韧正直,而想要坚守这份纯真浪漫幻想的,也只有那些隐居者了吧?
让我们铭记这些烂漫的开端吧,不要让它默默沉在记忆的低端,变得支离破碎……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标题“开端”。开端是什么?开端用俗语说就是开头、开始。“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些名言警句都告诉了我们开端对于成功的重要性。所以最关键的是将标题的内容展开。“开端”可以意味着春天的开始,信心的开始,行动的开始,恒心的开始,生活的开始,希望的开始……拓展后就可以构思作文了。
【点评】命题作文的审题通常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二要注意题目中的前缀或后缀,即标题中的限制词和修饰语。三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题目语言中所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四是要审准材料选择的切入口。命题作文比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求高,命题作文动笔前,把握题意、找准切入口十分重要。五是指审题时把题中有些关键词的语法意义作一番自我诠释,体会清楚后,再用来指导构思立意。
1 / 1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入学学情调研试卷
一、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35 分)
1.(2021八下·桐城开学考)古诗文默写。
(1)东皋薄暮望, 。(王绩《野望》)
(2)萧关逢候骑, 。(王维《使至塞上》)
(3)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5) ,星河欲转千帆舞。 (李清照《渔家傲》)
(6) ,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其二)》)
(7)杜甫《春望》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句子是: , 。
(8)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面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 , 。
2.(2021八下·桐城开学考)阅读以下文字,完成问题。
开学以来,语文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消息二则》高屋建瓴 ,气势磅礴,是新闻作品中的瑰宝;《藤野先生》向我们讲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感人至深而又发人深省的往事;那清幽秀丽,雄奇险拨的《三峡》风光,令人不禁想做一次三峡之旅;《与朱元思书》以简练隽 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难道无不令我们向往吗?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文中有一病句,改正后抄写在横线上。
修改意见
(4)“隽永”的意思是: 。
(5)本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和 。
3.(2017八上·岳阳期中)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 ;你要住在崖下, ;你要住在林间, ;你要住在村头, ……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②可观石上生云
③可看水中腾雾 ④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4.(2021八下·桐城开学考)名著知识填空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是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 斯诺写的一部纪实性作品,是世界上第一本忠实描绘红色中国的著作。作者在书中写到的红军“大迁移”是指工农红军
的 ,作者断定它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它是一部 ,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作者对中国充满感情,他在弥留之际所说的一句话是“
”。
5.(2021八下·桐城开学考)综合性学习。
光华中学正开展“墨香书法”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学校大屏幕展示的实时新闻。
2016 年 5 月 15 日晚,嘉德“大观之夜”专场拍卖举行。“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唯一传世作品《局事帖》以 2.07 亿元成交。消息瞬间传遍收藏圈,也引起了大众的普遍关注。“一个字相当于 167
万元,真可谓天价书法!”不少网友对于疯狂的亿元书法很吃惊。其实自 2010 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达到火爆顶峰起,已经有多件拍品价格过亿,这也标志着中国书画步入亿元时代。
(1)热点追踪:结合材料一,为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 15 字)
(2)名家讲堂:学校拟邀请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先生下周四下午 3 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假如你是学校“墨缘”书法社的李华,前去邀请陈先生,该如何说?
二、阅读理解。(55 分)
(2021八下·桐城开学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假如汉字会说话
乐琦
①认识一个汉字,就像认识一个人。假如汉字会说话,它会告诉你:汉字,蕴藏着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体验与认知,蕴藏着古人一脉相承的智慧。
②汉字,可以说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今时今日,当我们吟诵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时候,分明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纯粹,这种穿越时空的心灵交流是很多发明难以比拟的。关于汉字的产生,我们常常会追溯到仓颉。在《淮南子·本经训》里有一句非常动人的话:“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我们的祖先开始用汉字记录生命中每一个动人的瞬间。汉字的出现,就像一场暴风雨,洗刷了之前的蒙昧和黑暗,开启了一个新的文明。
③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书同文”的政策,将小篆作为全国的标准字体。自此,汉字从最初的象形意义系统逐渐发展为成熟的文字体系。几千年来,汉字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承载着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民族的自信,源于文化的自信。文化的自信,很重要的一个来源是文字。汉字,体现着中国人的形象思维。比如,我们看下雨的“雨”字,点点滴滴,正如从天空降落水滴的样子。汉字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个方块字就是一方天地,这是只有汉字才能传达的意境。
④每个中国人一生大约会说汉字四亿次,有出处的汉字总数近十万个,而经常用的汉字却不到四千个。以往的汉字学习,大家更关注汉字怎么读、怎么写,至于字的本源意义,却甚少涉及。我们说一个人的汉语很好,到底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是会读、会写汉字,还是进一步了解字的本源意义?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听到有人问某个字为什么这样写、这样读或这样用,对汉字充满好奇心,的确,每个汉字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是我们语言的根。比如,为什么我们把自来水的开关称为“水龙头”?为什么我们把新年的第一天称作“元旦”?如果有人问你这样的问题,你怎么回答?你也许会说:“我们从小到大一直都是这么说的。”那么,追根溯源,为什么我们会形成这样的表达?
⑤关于“水龙头”,这就说到“龙”字。“龙”这个字背后的文化源远流长。相传龙会口吐大水而形成雨,因此,“龙吐水”成为古人对龙的一种形象表达,而“水龙头”的喷水功能正好与“龙吐水”不谋而合,由此,人们自然而然,把自来水的开关称为“水龙头”。
⑥汉字,这一人类文明里传承千年的文字,承载了中华民族悠长而有活力的记忆。实际上,中国人对汉字的崇拜从汉字产生的那一天就开始了。在古代,读书人“不污字纸”,他们对汉字和中国文化充满敬畏。直到现在,每年的大年初一,中国人几乎都会贴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时候的汉字,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贴在每家每户的门前,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祝福和希望。
⑦今天,汉字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上中文,爱上汉字,迷恋汉字。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深入研究了古今汉语语音和汉字的演变,他在瑞典教汉字,每教一个汉字,都会解释这个字的来龙去脉。高本汉的学生林西莉写了一本风靡全球的《汉字王国》,讲述中国人和汉字的故事。脸书 Facebook 创始人扎克伯格练就了一口流利的汉语,并且在清华大学全程用汉语演讲。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十八个月大就开始学习中文,她用中文背《三字经》和古诗的视频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让世界见识到中文这一语言的独特魅力。还有一位叫斯睿德的美国人,用二十年时间研究汉字的字源,创办了汉字字源网,被称为“汉字叔叔”……
⑧让我们一起追溯汉字的根与源,用汉字来领悟天地之美,领悟历史与空间的辽阔,把对汉字的感悟升华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6.阅读全文,说说汉字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7.第⑦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8.文章说“每个汉字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仿照选文对“水龙头”的诠释,解释“元旦”一词。(80 字以内)
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是一个象形字,因为它的样子正如从天空降落的水滴,点点滴滴的。
B.民族的自信,源于文化的自信。文化的自信,唯一的来源是文字。
C.中国人大年初一贴春联,既寄托着对未来生活的祝福和希望,也是敬畏汉字和中国文化的表现。
D.学习汉字不仅仅要知道怎么读,怎么写,还应该探究字的本源意义。因为每个汉字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10.汉字留住了历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某机构对 11000 名网友进行了关于“最有价值汉字”的投票调查,排名前十的“最有价值汉字”统计如下表:
名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文字 德 信 孝 诚 善 仁 和 礼 义 清
票数 8359 7897 7385 7267 7223 7151 6439 5256 4302 4006
请探究并归纳出这些汉字能够入选“最有价值汉字”的原因。
(2021八下·桐城开学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爱的尊严
王永光
①将近“五一”小长假,来银行取钱的人挤满了大厅,一个接一个取钱、存钱、转账的,忙 得我头都要大了。这天快中午的时候,一个 30 岁左右民工模样的男人在被我叫了号以后凑上来,一个 20 多岁的女人也紧跟过来。我生气地脸一黑喝道:“排队,叫了号再过来。”可是那女人还是没有回转的意思,民工兄弟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我们一起的。”
②他把银行卡递进来说:“取点零花儿。”我一下子就急了:“取小额到外面自动取款机上去取!”他一脸难为情地说:“我们就在这里取吧,排了半天队了。”
③“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④可那民工兄弟还是坚持在窗口取。“天!我服了。”没奈何,只好把银行卡接了过来,没好气地说:“取多少?”
⑤民工兄弟说:“看看里面还有多少钱。”
⑥在密码提醒后,他输入了密码,我的脸一下子绿了……
⑦怪不得他非要坚持在这里取,因为那卡上的钱在自动取款机上根本就取不出来。我有些嘲笑地说:“还有 37 元 6 角﹣﹣”我故意把声音拉得很长,大厅里的所有人应该都听得倍儿清楚。
⑧只见民工兄弟脸一红:“那……那就取 30 吧。”
⑨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 30 元钱丢给了男人。
⑩这时中午替班的来了,我交了班以后,匆忙去了街对面的一家面馆,因为我早就饿坏了。
可是走进店里,却发现那民工兄弟和他的女人也在里面,女人的面前摆着刚刚盛好的一大碗“担担面”,而男人的面前则是一碗亮亮的白开水……
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民工兄弟见我走了进来,一下子红了脸,向里面转了一下头,大概是因为刚才在银行里的窘态,有些害羞。
我也忙知趣地快走几步来到吧台对老板娘说:“来一小碗担担面,打包带走。”在等面的几分钟里,我听见民工兄弟低声对女人说:“吃吧,你吃点吧!不为自个儿,也得为肚子里的孩子。”声音里明显带着哀求。我侧眼一看才发现女人是个孕妇。“我知道这事儿怨我,我不该把攒的钱借给刘三儿,可人家刘三儿他爹在医院里等着救命呢,你叫我说个啥?本以为过年老板还能给咱发两千,谁知道工地被质监局查封。吃吧。吃了这碗面,咱就回家,搭大志的货车走……”
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脸也跟着一下子红了,后悔不明真相的自己刚才那么对他。
我拿了面,塞给老板娘 15 元钱,小声对她说:“再给西边最北头那张桌子上碗面,我结账! 我老家一个兄弟。”然后快步跑出了面馆。
我不想当面说清,是不想让民工兄弟再难堪。他是个好人:是个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而我需要做的不是堂而皇之的施舍,而是必须替他好好维护他那份虽然艰难、但却高贵的﹣﹣爱的尊严。也让他觉得这世界上还有和他一样的好心人,让他可以有信心、有勇气把内心那份爱的尊严继续下去、坚持下去……
11.请从文中找出“我”面对民工夫妇情感变化的词语。
→嘲笑→ →感动
1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文章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②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 30 元钱丢给了男人。
13.结合语境,说说第 段中“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的原因是什么。
14.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15.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人是谁?请结合选文说说原因,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2021八下·桐城开学考)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囊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军士吏被甲
②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③军霸上
④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②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18.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层次清晰。第一段是事件背景的呈现,第二段写皇帝劳军的情况,最后写劳军后皇帝和群臣的反应。
B.持节是一种古代礼仪,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权利。
C.本文着力刻画的人物是汉文帝,全文通过记叙他劳军的故事,刻画了一位开明、识大体的皇帝。
D.本文在写作方面最大的特点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特别是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凸显人物的特点。
19.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试联系全文,说说群臣为何而惊。
三、写作(55 分+书面5分)
20.(2017八上·翁牛特旗期中)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开端;清晨,是一日生活的开端。万事皆有开端;开端蕴含着希望……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以“开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的姓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徙倚欲何依
(2)都护在燕然
(3)浅草才能没马蹄
(4)半卷红旗临易水
(5)天接云涛连晓雾
(6)冰霜正惨凄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8)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故答案为:(1) 徙倚欲何依
(2) 都护在燕然
(3) 浅草才能没马蹄
(4) 半卷红旗临易水
(5) 天接云涛连晓雾
(6) 冰霜正惨凄
(7)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8)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点评】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答案】(1)líng;juàn
(2)雄奇险拨”;“雄奇险拔”
(3)难道不令我们向往吗?
(4)指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5)比喻;排比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比喻;排比;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中扎实的积累,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高屋建瓴”的“瓴”读作“líng”,“隽永”的“隽”读“juàn”。
(2)本题考查字形的掌握。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段的内容,“雄奇险拨”写作“雄奇险拔”。
(3)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难道无不令我们向往吗?”一句否定词误用,应把“无”去掉。
(4)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掌握。“隽永”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5)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通读整个语段可知,本语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和排比。
故答案为:(1) líng;juàn
(2)雄奇险拨”;“雄奇险拔”
(3) 难道不令我们向往吗?
(4) 指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5)比喻 ;排比
【点评】(1)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字形的辨析除了注重积累,强化记忆之外,还要从词语本身的意义角度灵活掌握。
(3)病句的辨析一是要靠语感,感觉读起来别扭、不通顺的句子基本上为病句;二是可以先把句子压缩,只留下主干,然后从语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4)词语的意义,除了准确理解成语的原始意义和引申义之外,还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具体分析灵活分析。
(5)每一种修辞方法都有其典型特征,考生要学会结合具体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以及句子意义、句子的形式等因素去分析和体会。
3.【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注意例句中的文字信息,从供选句中找到相关的信息点,运用排除法。第一空前面“溪过”写到“水”,自然与“③可看水中腾雾”有联系,排除AB两项,第二空前句提到“崖”,自然与“②可观石上生云”有联系,答案为C。
故答案为:C
【点评】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
4.【答案】《西行漫记》;万里长征;英雄史诗;我热爱中国
【知识点】《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红星照耀中国》的有关内容。《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红星照耀中国》中称工农红军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斯诺对中国充满真挚的感情,临终时说:“我热爱中国。”
故答案为: 《西行漫记》;万里长征 ;英雄史诗;我热爱中国
【点评】 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5.【答案】(1)示例:曾巩书法作品以2.07亿元天价成交
(2)示例:陈老师,您好!我是光华学校“墨缘”书法社的李华。我们学校想邀请您下周四下午3点到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不知您是否方便?
【知识点】新闻概括;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拟写标题时,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根据所给的新闻内容,可知其表述的对象是“曾巩的作品《局事帖》”,事件是“拍卖时以2.07亿元成交”。抓住这一主要内容来拟写标题即可。
(2)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根据题意要表述的是一段邀请语,所以表述的开头应有合适的称呼与礼貌用语,然后对自己的身份进行简单的介绍,再说明邀请的目的与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最后以征询式结尾结束。
故答案为:(1) 示例:曾巩书法作品以2.07亿元天价成交
(2) 示例:陈老师,您好!我是光华学校“墨缘”书法社的李华。我们学校想邀请您下周四下午3点到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不知您是否方便?
【点评】(1)新闻标题的提炼主要方法是:第一,只保留事实核心部分,省略其他部分;第二,只保留事情发展结果,省略不必要的过程与细节;第三,省略消息来源;第四,省略不必要的议论;第五,省略不必要的事实成分,如时间、地点、具体名称等。
(2)邀请要讲清目的,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然后再发出邀请,注意语气委婉、称呼得当,既要表达自己的邀请,又要让对方欣然接受。一般答题格式:称呼+自我介绍+活动要点(时间、地点、活动名称等)+希望受邀对象参加。
【答案】6.蕴藏着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体验与认知,蕴藏着古人一脉相承的智慧,体现着中国人的形象思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承载了中华民族悠长而有活力的记忆。
7.主要用了举例子的方法,列举了高本汉、林西莉等人讲汉语、用汉字的事例,具体真实地说明了汉字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上中文,爱上汉字,迷恋汉字。
8.示例:“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的第一天。
9.B
10.①都属于道德范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都体现了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和普遍的价值观念。③公众期待不断提高社会道德水平。④公众期待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承。(任意答到两点即可)
【知识点】把握说明对象;概括说明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说明对象特征;举例子
【解析】【点评】(1)本题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
(2)本题主要考查的说明方法的作用,需要结合语段具体分析,然后用相应的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模式进行解答及其作用,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
(3)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根据日常积累,结合第五段的关键词即可解答。
(4)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5)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
6.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③段中的“汉字体现着中国人的形象思维”,第⑥段中的“汉字,这一人类文明里传承千年的文字,承载了中华民族悠长而有活力的记忆”可提炼作答。
7.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细读第⑦段可知,本段主要列举了高本汉、林西莉等人讲汉语、用汉字的事例,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故选:A。结合本段的首句可知,其作用是说明了汉字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上中文,爱上汉字,迷恋汉字。
故选:A。
8.(3)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根据日常积累,结合第五段中对“水龙头”的诠释可知,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一个日字,表示太阳。下面的横线表示的是地平线,象征着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所以两个字结合在一起,表示的就是新年的第一天。
9.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ACD.正确。
B.有误,根据第③段中的“文化的自信,很重要的一个来源是文字”可知,“文化的自信,唯一的来源是文字”的说法太绝对化。
故选:B
10.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分析表格中列出的这几个字可以发现,它们都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关,都体现了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价值理念,代表了公众对社会道德的期待和对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期待。
【答案】11.生气;后悔
12.①运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写出“我”在听到民工兄弟坚持要在窗口取钱后的疑惑、埋怨、不耐烦与生气的样子。②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写出“我”有意嘲笑民工兄弟的心理和举动。
13.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心疼丈夫。丈夫因为没钱,为自己买了一大碗面,而他却喝白开水,所以心疼、难受,吃不下面。二是埋怨丈夫。丈夫瞒着她把钱借给别人,而两人连生活费和回家的路费都没有,所以埋怨、生气,吃不下面。
14.①交代“我”默默为民工兄弟买一大碗面后离开的原因,点明主旨;②议论抒情,升华主题;③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④对民工兄弟的评价和赞美。
15.示例:最令我感动的人是民工兄弟,因为他乐于助人,是个在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在生活中,如果我们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世界会更美好。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文章脉络;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人物描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心理情感。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情感,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情感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
(2)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3)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情节的内涵的把握。答此题,最关键的是看懂上下文,决不能断章取义。
(4)本题考查文章重点语段的作用。分析其作用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因为文章中有作者直接表达观点的句子,所以可直接提取作为答案。
1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心理情感。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情感,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情感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如此题“一个 30 岁左右民工模样的男人在被我叫了号以后凑上来,一个 20 多岁的女人也紧跟过来”的情节使我很生气。“我不该把攒的钱借给刘三儿,可人家刘三儿他爹在医院里等着救命呢”等语言描写使我为刚才的嘲笑而后悔。
12.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作答。“我心里想……”运用心理描写;“我把 30元钱丢给了男人”运用的是动作描写,表现了“我”对民工兄弟的不屑与嘲笑。
13.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情节的内涵的把握。答此题,最关键的是看懂上下文,决不能断章取义。“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此句话要从两个层面考虑作答:一个是心疼丈夫。一个是埋怨丈夫。心疼的是丈夫喝白开水,宁肯挨饿。埋怨的是丈夫瞒着她把钱借给别人,两人连生活费和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这是“表情阴郁”的具体原因。
14.本题考查重点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分析。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选文最后一段在内容上交代我为民工兄弟买一大碗面而后离开的原因,在点明文章主旨的同时,又升华主题。结构上看,篇末点题,与文首我对他们的态度形成对比,引人深思。
15.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谈感悟的试题,只要认真研读文章,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然后再结合现实生活,那一定能做出理想的答案。最令我们感动的人,可以是民工兄弟、“我”或者“女人”,能结合选文说明感动的原因,表达完整、流畅即可。能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悟,从“维护爱的尊严”或“献爱心”的角度答题均可。
【答案】16.同“披”,穿着;营垒;驻军、驻扎;必,一定
17.①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②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18.C
19.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守军礼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而“惊”; 为文帝礼仪周至而“惊”。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文言文翻译;通假字;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3)本题考查对文章內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
【参考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16.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①句意为:军士官吏身披铠甲。被:通假字,同“披”,穿着②句意为: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门。壁:营垒③句意为:驻军霸上。军:驻军、驻扎。④句意为:那些将军本来可以袭击而俘获呀。固:必,一定。
17.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使使,派遣使者;诏,告诉;约,规定;驱驰,纵马奔驰。连贯起来即为:①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
②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C.本文着力刻画的是周亚夫;分析不正确,故选:C。
19.结合内容,可从周亚夫和皇帝两人的作为上考虑惊"的丰富内涵: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
20.【答案】【参考例文】
开端
耕耘是收获的开端;梦想,是成功的开端;自立是自强的开端;拼搏,是辉煌的开端。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开端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信心与决心也会随之倍增,也便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人人都在追求良好的开端,以求得人生旅途的一帆风顺,一往无前。
然而真正的开端对于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在人世之中,有目不识丁的村姑,也有温文尔雅的大家闺秀;有掌握一国命脉的决策者,也有默默无闻的芸芸终生。无论他(她)美丽、丑陋;之后富有与贫穷;当他呱呱坠地之时,都有一个梦幻的开端,他纯洁他充满希望他身上蕴含着神圣的光芒。就如那轮冉冉升起的照样,就如那汹涌澎湃的花之春潮,就如那蕴含着希望的田野。也许之后会经历阴云的遮盖,风吹雨打,遭遇种种挫折,但最终会结出甜美可口的果实。
开端犹如一块埋藏在土中的钻石,它的出土会带来惊异与快乐。但经过人与人之间对于利益疯狂的追逐,进过了清洗与打磨,变得熠熠生辉,价格不菲。也许开端与结尾相比,显得过于浪漫,过于幼稚,犹如一杯新榨的橘子汁,饮起来固然有些酸涩,但与世间充斥的糖精勾兑品相比,也就显得愈加珍贵。
开端是纯真的、美好的、有棱有角、锐意进发。经过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挫折失败,磨得圆润光滑,左右逢源。但那磨掉的却是宏图大志,坚韧正直,而想要坚守这份纯真浪漫幻想的,也只有那些隐居者了吧?
让我们铭记这些烂漫的开端吧,不要让它默默沉在记忆的低端,变得支离破碎……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标题“开端”。开端是什么?开端用俗语说就是开头、开始。“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些名言警句都告诉了我们开端对于成功的重要性。所以最关键的是将标题的内容展开。“开端”可以意味着春天的开始,信心的开始,行动的开始,恒心的开始,生活的开始,希望的开始……拓展后就可以构思作文了。
【点评】命题作文的审题通常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二要注意题目中的前缀或后缀,即标题中的限制词和修饰语。三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题目语言中所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四是要审准材料选择的切入口。命题作文比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求高,命题作文动笔前,把握题意、找准切入口十分重要。五是指审题时把题中有些关键词的语法意义作一番自我诠释,体会清楚后,再用来指导构思立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