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1.(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g)+3H2(g)=CH4(g)+H2O(g)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B.向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Cl2固体,溶液的pH增大
C.常温下,向0.1mol·L-1的CH3COONa溶液中加入少量水, 增大
D.常温下pH=5的NH4Cl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9 mol·L-1
2.(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下列关于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 ΔH<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B.反应物所含键能总和小于生成物所含键能总和
C.平衡时分离出NH3能增大正反应速率,提高N2转化率
D.增大压强能提高分子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3.(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用0.1000 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25.00mL未知浓度的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OH标准溶液应装在如图2所示的滴定管中
B.滴定时NaOH的滴速应保持匀速,并不停摇动锥形瓶
C.图1所示液体的体积读数为18.20mL
D.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终了气泡消失,则所测盐酸的浓度偏大
4.(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下列电化学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图甲:实现原电池反应Cu+2Fe3+=Cu2++2Fe2+
B.图乙:制取少量Fe(OH)2
C.图丙:证明铁发生了析氢腐蚀
D.图丁:在铁表面镀锌
5.(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一种Na-CO2二次电池装置如图所示,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 2Na2CO3+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Na电极为正极
B.充电时电解液中的Na+移向阳极
C.放电时每反应1mol CO2,电路中转移4 mol电子
D.充电时的阳极反应为2CO +C-4e =3CO2
6.(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图甲表示分别稀释0.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时溶液pH的变化
B.图乙表示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C.图丙表示反应H2(g)+I2(g) 2HI(g)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t0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体系压强
D.图丁表示反应“N2(g)+3H2(g) 2NH3(g) ΔH<0”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7.(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常温下,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弱酸 HCOOH HCN
电离平衡常数 Ka=1.77×10-4 Ka=5×10-10
A.0.1 mol·L-1的NaCN溶液:c(Na+)>c(HCN)>c(CN-)>c(H+)
B.pH=8的HCOONa溶液:c(Na+)-c(HCOO-)=9.9×10-7 mol·L-1
C.0.1 mol·L-1 HCOONa溶液甲和0.1 mol·L-1 NaCN溶液乙:c(H+)甲<c(H+)乙
D.0.1 mol·L-1 NaCN溶液和0.1 mol·L-1的H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2c(Na+)=c(CN-)+c(HCOO-)
8.(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2NO(g)+O2(g) 2NO2(g) 是工业制取硝酸的基础反应,已知的反应历程分两步进行,其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图中a、b、c、d均大于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2NO(g) N2O2(g)的ΔH=(b-a) kJ·mol-1
B.反应N2O2(g)+O2(g) 2NO2(g)若使用催化剂,d将减小
C.采用高温,既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也能提高NO的平衡转化率
D.N2O2(g)+O2(g) 2NO2(g)的逆反应的活化能为(c+d) kJ·mol-1
9.(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一定温度下,在两个体积均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CH3OH(g) CH3OCH3(g)+H2O(g)
容器 编号 温度/℃ 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物质的量/mol
CH3OH(g) CH3OCH3(g) H2O(g)
Ⅰ 387 0.20 0.080 0.080
Ⅱ 207 0.20 0.090 0.09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向平衡后的容器Ⅰ中充入少量CH3OH,平衡不移动
C.达到平衡时的逆反应速率:vⅠ(H2O)<vⅡ(H2O)
D.若起始时向容器Ⅰ中充入CH3OH 0.15 mol、CH3OCH3 0.15 mol和H2O 0.10 mol,则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10.(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甲醇是常见的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以CO2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的反应方程式如下:CO2(g)+3H2(g) CH3OH(g)+H2O(g) ΔH=a kJ·mol-1。在压强一定,CO2和H2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3的条件下,测得反应时间相同,不同催化剂作用下CO2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0
B.250 K时,催化剂活性:A<B
C.在使用催化剂A的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可以使CO2的转化率由X点变为Y点
D.在使用催化剂B的条件下,250 K时,增大压强,可以使CO2的转化率达到Z点
11.(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软锰矿中主要含MnO2,还含有SiO2、Al2O3;闪锌矿中主要含ZnS,还含有FeS。一种综合利用这两种资源制取Zn、MnO2和Na2SO4的工艺流程如下:
根据以下信息书写反应方程式。
(1)写出“酸浸”时ZnS与Mn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氧化”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Fe2+转化为Fe3+,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电解”时溶液的pH≈5。写出“电解”时的阳极反应方程式: 。
12.(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工业上常回收冶炼锌废渣(主要含Zn,还含FeO、Fe2O3、CuO、Al2O3、SiO2等杂质)生产Zn(NO3)2·6H2O晶体。由锌废渣获得Zn(NO3)2溶液的工艺流程为:
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下表:
氢氧化物 Al(OH)3 Fe(OH)3 Fe(OH)2 Cu(OH)2 Zn(OH)2
开始沉淀的pH 3.3 1.5 6.5 4.2 5.4
沉淀完全的pH 5.2 3.2 9.7 6.7 8.0
(1)在“酸浸”过程中,为了提高锌的浸出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和 。
(2)“调节pH” 过程中应控制溶液的pH范围为 。试剂X宜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填字母)。
a.氨水 b.ZnO c.NaOH溶液
d.ZnCO3
(3)当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则Ksp[Zn(OH)2]= 。
(4)将Zn(NO3)2溶液加少量硝酸酸化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后可得Zn(NO3)2·6H2O晶体。其中“加少量硝酸酸化”的目的是 。
13.(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碱式次氯酸镁[Mga(ClO)b(OH)c·xH2O]是一种微溶于水的无机抗菌剂。可通过如下方法合成。
(1)NaClO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CO2,写出向NaClO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调pH”过高会使所得产品的抗菌能力降低,这是因为 。
(3)为确定碱式次氯酸镁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准确称取1.6850
g碱式次氯酸镁试样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KI溶液,用乙酸酸化,加入指示剂,用0.800 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离子方程式为:2S2O +I2=2I-+S4O ),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25.00 mL。
实验2:另取1.6850 g碱式次氯酸镁试样,用乙酸酸化,加入足量3% H2O2溶液至不再产生气泡(H2O2被ClO-氧化为O2),加入指示剂,用1.000 mol·L-1的EDTA(Na2H2Y)标准溶液滴定(离子方程式为Mg2++H2Y2-=MgY2-+2H+),终点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20.00 mL。
①实验1滴定时,眼睛应注意观察 。
②通过计算确定碱式次氯酸镁的化学式 (写出计算过程)。
14.(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H2S是生命体系气体信号分子,具有参与调节神经信号传递、舒张血管减轻高血压的功能。
(1)H2S可以分解制取硫黄和氢气。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SO2(g)+I2(s)+2H2O(l)=2HI(aq)+H2SO4(aq) ΔH=-151 kJ·mol-1
2HI(aq)=H2(g)+I2(s) ΔH=+110 kJ·mol-1
H2S(g)+H2SO4(aq)=S(s)+SO2(g)+2H2O(l) ΔH=+61 kJ·mol-1
则H2S分解的热化学H2S(g)=H2(g)+S(s) ΔH= kJ·mol-1
(2)H2S与CO2在高温下发生反应:H2S(g)+CO2(g) COS(g)+H2O(g)。在610 K时,将0.10 mol CO2与0.40 mol H2S充入2.5 L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体积不变,反应平衡后H2O(g)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在620 K重复实验,平衡后H2O(g)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3。
①下列情况能说明该反应已到达平衡的是 (填字母)。
A.容器的压强保持不变
B.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C.ν正(H2S)=ν逆(COS)
D.H2S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②平衡时只改变下列条件,既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又可以提高H2S(g)转化率的是 (填字母)。
A.升高容器的温度
B.保持容器体积一定,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C.缩小容器的体积,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D.分离出部分COS(g)
(3)已知Ka1(H2S)=1.3×10-7,Ka2(H2S)=7×10-15。pH=11时,含H2S、HS-和S2-的溶液中, = 。
(4)一种CO2、H2S的协同转化装置可实现对天然气中CO2和H2S的高效去除。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石墨烯包裹的ZnO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发生的反应为:EDTA-Fe2+-e-=EDTA-Fe3+。
①H2S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15.(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白黎芦醇具有抗氧化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可通过以下方法合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A→
B.F→G的反应类型分别为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B.可以用NaHCO3溶液检验化合物B中是否含有A
C.化合物F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D.1 mol白黎芦醇最多能消耗溴水中3.5 mol Br2
(2)D的结构简式为 。
(3)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与FeCl3溶液不显色;
②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之一能与FeCl3溶液显色;
③分子中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4)请写出以苯甲酸、甲醇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可任选,合成示例见本题题干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焓变和熵变;水的电离;盐类水解的应用
【解析】【解答】A.CO(g)+3H2(g)=CH4(g)+H2O(g)的ΔS<0,一定条件下使ΔH-TΔS<0,反应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A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溶液由于碳酸根离子发生水解显碱性,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该固体,发生反应:Na2CO3+CaCl2= CaCO3↓+ 2NaCl,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B项不符合题意;
C.CH3COONa水解方程式:CH3COO-+ H2O CH3COOH+OH-,稀释时水解平衡正向移动,则 增大,C项符合题意;
D.pH=5的NH4Cl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溶液中氢离子都来自水的电离,故水电离出的c(H+)=10-5mol/L,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是否自发和有关
B.氯化钙对碳酸钠水解的影响
C.利用水解平衡常数,稀释平衡移动即可
D.根据水的离子积计算即可
2.【答案】B
【知识点】反应热和焓变;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A不符合题意;
B.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所含键能总和小于生成物所含键能总和,B符合题意;
C.平衡时分离出NH3能使平衡向右移动,N2转化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但是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C不符合题意;
D.增大压强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的浓度,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提高反应的活化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使用催化只是改变的是速率
B.根据 ΔH =反应物的键能-生成物的键能
C.分离产物,减缓反应正反应速率
D.增大压强可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向左移动
3.【答案】D
【知识点】中和滴定
【解析】【解答】A.NaOH溶液应装在碱式滴定管,图示为酸式滴定管,A不符合题意;
B.滴定开始时pH变化不大,速度可以快一点,到滴定终点附近,溶液pH变化非常快,所以要慢一点,每滴一滴就要振荡锥形瓶仔细观察颜色变化,B不符合题意;
C.滴定管刻度从上往下不断增大,图2所示液体的体积读数为18.80mL,C不符合题意;
D.若滴定前尖嘴有气泡,滴定终了气泡消失,NaOH标准溶液读数偏大,故所测盐酸的浓度偏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溶液,应该放在碱式滴定管中。盐酸放在锥形瓶中进行滴定。滴定到终点时,应该放慢速度并且盯住锥形瓶中的颜色的变化。滴定管的读数比较特殊,大数是在下,小数在上。
4.【答案】A
【知识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解池工作原理及应用;铁的吸氧腐蚀
【解析】【解答】A.三价铁离子的氧化性大于铜离子,所以该反应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图甲有活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形成了闭合回路,可构成原电池,A符合题意;
B.铁与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不能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B不符合题意;
C.析氢腐蚀的条件应该是酸性环境,氯化钠溶液显中性,C不符合题意;
D.在铁表面镀锌,电解质溶液应该为含锌离子的溶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符合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B.铁应与正极相连
C.此实验可证明吸氧腐蚀
D.镀锌时应该是锌离子反应
5.【答案】D
【知识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解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放电时为原电池,原电池中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根据总反应可知Na被氧化,所以Na为负极,A项不符合题意;
B.充电时电解液中的Na+移向阴极,B项不符合题意;
C.由反应可知,放电时3个CO2转移4个电子,则每反应1mol CO2,电路中转移 mol电子,C项不符合题意;
D.充电时,阳极失电子,由反应可知C失去电子,则电极反应为2CO +C-4e =3CO2,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放电时,钠做负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二氧化碳做正极材料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充电时,钠做阴极材料,钠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做为阳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
6.【答案】C
【知识点】化学平衡转化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0.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不相等 ,故A不符合题意;
B.2SO2(g)+O2(g) 2SO3(g) ΔH<0是放热反应,图中是吸热反应 ,故B不符合题意;
C.反应H2(g)+I2(g) 2HI(g)是等体反应,增大压强同等程度的增大正逆反应速率 ,平衡不移动,与图像一致,故C符合题意;
D.N2(g)+3H2(g) 2NH3(g) ΔH<0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少,与图像不一致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
B.能量变化不符合题意
C.前后系数不改变,可能使压强和催化剂
D.温度升高,常数减小
7.【答案】B
【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盐类水解的应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0.1 mol·L-1的NaCN溶液中CN-离子水解,溶液县碱性,但水解程度很小,所以浓度关系为:c(Na+)> c(CN-) >c(HCN) >c(H+),A不符合题意;
B.pH=8的HCOONa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 c(H+)=c(HCOO-)+ c(OH-),因为c(H+)=10-8mol/L,c(OH-)=10-6mol/L,则c(Na+)-c(HCOO-)= c(OH-)- c(H+)= 10-6mol/L -10-8mol/L =9.9×10-7 mol·L-1,B符合题意;
C.0.1 mol·L-1 HCOONa溶液甲和0.1 mol·L-1 NaCN溶液乙,因为甲酸电离常数比HCN的电离平衡常数大,所以酸性强,则对应离子的水解能力弱,碱性弱,则氢离子浓度大,即c(H+)甲>c(H+)乙,C不符合题意;
D.0.1 mol·L-1 NaCN溶液和0.1 mol·L-1的H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根据物料守恒分析:2c(Na+)=c(CN-)+c(HCOO-)+ c(HCN)+c(HCOOH),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结合电荷守恒和离子的水解即可判断
B.利用电离平衡常数和电荷守恒即可
C.比较相同浓度下不同盐的水解程度大小
8.【答案】D
【知识点】反应热和焓变;活化能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反应2NO(g) N2O2(g)为放热反应,其ΔH=-(b-a) kJ·mol-1,A项不符合题意;
B.反应N2O2(g)+O2(g) 2NO2(g)若使用催化剂,会降低活化能,不影响焓变,即d不变,B项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反应放热,采用高温,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是反应逆向移动,会降低NO的平衡转化率,C项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N2O2(g)+O2(g) 2NO2(g)的逆反应的活化能为(c+d) kJ·mol-1,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 ΔH =生成物的能量-反应物的能量
B.使用催化剂变化的是c
C.确定正反应的放热和吸热,在确定温度升高平衡移动情况
D.逆反应的活化能=焓变+正反应活化能
9.【答案】D
【知识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反应为放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充入少量CH3OH,平衡正向移动,B不符合题意;
C.容器I中温度较高,反应速率较大,即vⅠ(H2O)>vⅡ(H2O);
D. <4,故平衡正向移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CH3OH(g) CH3OCH3(g)+H2O(g),容器II中温度比容器I低,达到平衡时容器II中产物的物质的量较大,说明降温有利于反应正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容器中加入CH3OH,反应正向移动;反应达到平衡后,因为容器II温度较低,故反应速率较慢;由容器I计算反应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K= =4。
10.【答案】D
【知识点】活化能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温度较低时即便有催化剂,反应速率也较慢,测定转化率时反应未达到平衡,此时随温度升高CO2的转化率增加,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加快,测定转化率时反应达到平衡,催化剂A、B的曲线重合,据图可知平衡后继续升高温度,CO2的转化率降低,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0,A不符合题意;
B.据图可知250 K时,催化剂A条件下反应速率更快,即催化剂活性:A>B,B不符合题意;
C.测定转化率时,X点已经达到平衡,延长反应时间,CO2的转化率也不变,C不符合题意;
D.在使用催化剂B的条件下,250 K时,测定转化率时还未达到平衡,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提供该时段内CO2的转化率,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温度对二氧化碳转化率的影响确定反应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B.据图可以看出大小
C.平衡时转化率不变
D.压强的改变影响平衡的移动
11.【答案】(1)MnO2+ZnS+2H2SO4=S+MnSO4+ZnSO4+2H2O
(2)MnO2+2Fe2++4H+=Mn2++2Fe3++2H2O
(3)Mn2+-2e-+2H2O=MnO2+4H+
【知识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1)“酸浸”时ZnS与MnO2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ZnS中的-2价的S被氧化为单质硫,MnO2中的+4价Mn被还原为M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ZnS+2H2SO4=S+MnSO4+ZnSO4+2H2O。
(2)在酸性溶液中用MnO2将Fe2+氧化为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2Fe2++4H+=Mn2++2Fe3++2H2O。
(3)电解Zn2+和Mn2+的混合液得到Zn和MnO2,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则是Mn2+失去电子得到MnO2,电解液为酸性,所以“电解”时的阳极反应方程式为:Mn2+-2e-+2H2O=MnO2+4H+。
【分析】软锰矿中主要含MnO2,还含有SiO2、Al2O3;闪锌矿中主要含ZnS,还含有FeS。将软锰矿和闪锌矿用硫酸酸浸,含硫的金属硫化物中的-2价的硫可以被MnO2在酸性溶液中氧化为S,和不溶于酸的SiO2一起被过滤除去,滤液中含有Mn2+、Zn2+、Fe2+、Al3+等金属阳离子,加入MnO2将Fe2+氧化为Fe3+,再通过调节溶液的pH将Fe3+和Al3+转化为沉淀而除去。滤液中含有Mn2+和Zn2+,用电解的方法可以获得Zn和MnO2。
12.【答案】(1)将锌废渣粉碎;适当升高反应温度(或适当增大硝酸浓度,或搅拌等)
(2)5.2~5.4;bd
(3)1.0×10-17
(4)抑制Zn2+的水解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1)为了提高锌的浸出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将锌废渣粉碎,增大接触面积,和适当升高反应温度(或适当增大硝酸浓度,或搅拌等)。
(2)“调节pH” 过程中应控制溶液的pH,根据沉淀的pH范围分析,要使铝离子和铁离子完全沉淀分离,锌离子不沉淀,pH范围为5.2~5.4。试剂X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宜选用下列物质中的b.ZnO d.ZnCO3。
(3)当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则Ksp[Zn(OH)2]= =1.0×10-17。
(4)硝酸锌中锌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为了抑制Zn2+的水解,加少量硝酸酸化。
【分析】锌废渣(主要含Zn,还含FeO、Fe2O3、CuO、Al2O3、SiO2等杂质)加入稀硝酸,氧化亚铁和氧化铁都生成硝酸铁,氧化铜生成硝酸铜,氧化铝生成硫酸铝,二氧化硅不溶解,过滤转化为滤渣Ⅰ,滤液中加入试剂X调节pH使铁离子和铝离子转化为沉淀,这个阶段不能引入杂质,所以可以选择氧化锌或碳酸锌,滤渣为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铁,溶液中存在锌离子和铜离子,加入锌粉置换出铜,滤液只有硝酸锌,蒸发得到Zn(NO3)2·6H2O晶体。据此回答。
13.【答案】(1)ClO-+CO2+H2O=HClO+HCO
(2)产品中混有Mg(OH)2
(3)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Mg2ClO(OH)3·H2O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1) NaClO与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碳酸氢钠,二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O-+CO2+H2O=HClO+HCO ,故答案为:ClO-+CO2+H2O=HClO+HCO ;
(2) “调pH”过高会产生Mg(OH)2,使所得产品的抗菌能力降低,故答案为:产品中混有Mg(OH)2;
(3) ①实验1滴定时,眼睛应注意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故答案为: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②关系式:ClO-~I2~2S2O
n(ClO-)= n(S2O )= ×0.800 mol·L-1×25.00×10-3 L=0.01 mol
n(Mg2+)=1.000 mol·L-1×20.00×10-3 L=0.02 mol
根据电荷守恒:
n(OH-)=2n(Mg2+)-n(ClO-)=2×0.02mol-0.01 mol=0.03 mol
m(H2O)=1.685 g-0.01mol×51.5 g·mol-1-0.02mol×24 g·mol-1-0.03mol×17 g·mol-1=0.180 g
n(H2O)=
n(Mg2+)∶n(ClO-)∶n(OH-)∶n(H2O)=2∶1∶3∶1,所以碱式次氯酸镁的化学式为Mg2ClO(OH)3·H2O,故答案为:Mg2ClO(OH)3·H2O。
【分析】(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即可写出离子方程式(2)导致产物的量减少(3)①滴定终点的判断 ②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出a,b,c,x即可
14.【答案】(1)+20
(2)CD;A
(3)9.1
(4)2EDTA-Fe3++H2S=2H++S↓+2EDTA-Fe2+;CO2+2H++2e-=CO+H2O
【知识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1)已知:①SO2(g)+I2(s)+2H2O(l)=2HI(aq)+H2SO4(aq) ΔH=-151 kJ·mol-1
②2HI(aq)=H2(g)+I2(s) ΔH=+110 kJ·mol-1
③H2S(g)+H2SO4(aq)=S(s)+SO2(g)+2H2O(l) ΔH=+61 kJ·mol-1
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③即得到H2S分解的热化学H2S(g)=H2(g)+S(s) ΔH=+20 kJ·mol-1;
(2)①A.反应前后体积,压强始终不变,则容器的压强保持不变,不能说明该反应已到达平衡;
B.混合气体的质量和容器的容积始终不变,则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该反应已到达平衡;
C.ν正(H2S)=ν逆(COS)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H2S和CO2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不是1:1,根据方程式可知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故答案为:CD;
②A.在610 K时,反应平衡后H2O(g)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在620 K重复实验,平衡后H2O(g)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3,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进行,正反应吸热,因此升高容器的温度,既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又可以提高H2S(g)转化率;
B.保持容器体积一定,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但浓度不变的,反应速率和转化率均不变;
C.缩小容器的体积,使体系总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不移动,转化率不变;
D.分离出部分COS(g),生成物浓度降低,平衡正向进行,转化率增大,但反应速率减小;
故答案为:A;
(3)Ka1(H2S)= ,Ka2(H2S)= ,则 =
(4)①根据示意图可知H2S与EDTA-Fe3+反应生成单质硫、氢离子和EDTA-Fe2+,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EDTA-Fe3++H2S=2H++S↓+2EDTA-Fe2+。
②阴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根据装置图可知阴极是二氧化碳得到电子生成CO,电极反应式为CO2+2H++2e-=CO+H2O。
【分析】(1)利用盖斯定律即可求出
(2)①平衡的判断主要是看速率是否相等,以及物质的量是否不变②改变反应速率和转化率只需要改变平衡的移动即可
(3)二元弱酸,分步电离,找出第一步和第二步电离的平衡常数和浓度关系即可
(4)①结合反应物和产物即可写出离子方程式②阴极是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
15.【答案】(1)A;C
(2)
(3) 或
(4)
【知识点】有机物中的官能团;有机物的合成;芳香烃;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
【解析】【解答】(1)A.对比A、B的结构,可知A中酚羟基中H原子被甲基取代生成B,对比F、白藜芦醇的结构,结合G的分子式,可知F脱水形成碳碳双键得到G,F-G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故A正确;
B.A、B中均有羧基,不可以用NaHCO3溶液检验化合物B中是否含有A,故B不正确;
C.化合物F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如图 ,故C正确;
D.左侧苯环上消耗3mol、碳碳双键消耗1mol,右侧苯环上羧基的邻位上消耗2mol,1 mol白黎芦醇最多能消耗溴水中6mol Br2,故D不正确;
故答案为:AC;
(2)D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
(3)C( )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满足:①能发生银镜反应,与FeCl3溶液不显色,说明含有醛基或甲酸形成的酯基,没有酚羟基,②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之一能与FeCl3溶液显色,说明含有甲酸与酚形成的酯基,③分子中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具有高对称性,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为: 或 ;故答案为: 或 ;
(4)由E→F的转化可知,由苯甲醛与 反应得到目标物。由C→D的转化可知,苯甲酸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苯甲酸甲酯,再与NaBH4作用生成苯甲醇,苯甲醇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苯甲醛,苯甲醇与HBr反应得到 。合成路线流程图为:。 ,故答案为: 。
【分析】对比A、B的结构,可知A中酚羟基中H原子被甲基取代生成B,同时还生成H2SO4,结合C分子式、反应条件,可知B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C,故C为 ,D的组成比C少1个CO,结合E的结构,可知C中-COOCH3转化为-CH2OH生成D,故D的结构简式为 ,D与HBr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对比F、白藜芦醇结构,结合G的分子式,可知F发生消去反应生成G,故G的结构简式为 。
由E→F的转化可知,由苯甲醛与 反应得到目标物。由C→D的转化可知,苯甲酸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苯甲酸甲酯,再与NaBH4作用生成苯甲醇,苯甲醇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苯甲醛,苯甲醇与HBr反应得到 。
1 / 1江苏省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1.(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g)+3H2(g)=CH4(g)+H2O(g)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B.向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Cl2固体,溶液的pH增大
C.常温下,向0.1mol·L-1的CH3COONa溶液中加入少量水, 增大
D.常温下pH=5的NH4Cl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9 mol·L-1
【答案】C
【知识点】焓变和熵变;水的电离;盐类水解的应用
【解析】【解答】A.CO(g)+3H2(g)=CH4(g)+H2O(g)的ΔS<0,一定条件下使ΔH-TΔS<0,反应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A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溶液由于碳酸根离子发生水解显碱性,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该固体,发生反应:Na2CO3+CaCl2= CaCO3↓+ 2NaCl,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B项不符合题意;
C.CH3COONa水解方程式:CH3COO-+ H2O CH3COOH+OH-,稀释时水解平衡正向移动,则 增大,C项符合题意;
D.pH=5的NH4Cl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溶液中氢离子都来自水的电离,故水电离出的c(H+)=10-5mol/L,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是否自发和有关
B.氯化钙对碳酸钠水解的影响
C.利用水解平衡常数,稀释平衡移动即可
D.根据水的离子积计算即可
2.(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下列关于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 ΔH<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B.反应物所含键能总和小于生成物所含键能总和
C.平衡时分离出NH3能增大正反应速率,提高N2转化率
D.增大压强能提高分子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B
【知识点】反应热和焓变;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A不符合题意;
B.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所含键能总和小于生成物所含键能总和,B符合题意;
C.平衡时分离出NH3能使平衡向右移动,N2转化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但是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C不符合题意;
D.增大压强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的浓度,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提高反应的活化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使用催化只是改变的是速率
B.根据 ΔH =反应物的键能-生成物的键能
C.分离产物,减缓反应正反应速率
D.增大压强可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向左移动
3.(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用0.1000 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25.00mL未知浓度的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OH标准溶液应装在如图2所示的滴定管中
B.滴定时NaOH的滴速应保持匀速,并不停摇动锥形瓶
C.图1所示液体的体积读数为18.20mL
D.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终了气泡消失,则所测盐酸的浓度偏大
【答案】D
【知识点】中和滴定
【解析】【解答】A.NaOH溶液应装在碱式滴定管,图示为酸式滴定管,A不符合题意;
B.滴定开始时pH变化不大,速度可以快一点,到滴定终点附近,溶液pH变化非常快,所以要慢一点,每滴一滴就要振荡锥形瓶仔细观察颜色变化,B不符合题意;
C.滴定管刻度从上往下不断增大,图2所示液体的体积读数为18.80mL,C不符合题意;
D.若滴定前尖嘴有气泡,滴定终了气泡消失,NaOH标准溶液读数偏大,故所测盐酸的浓度偏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溶液,应该放在碱式滴定管中。盐酸放在锥形瓶中进行滴定。滴定到终点时,应该放慢速度并且盯住锥形瓶中的颜色的变化。滴定管的读数比较特殊,大数是在下,小数在上。
4.(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下列电化学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图甲:实现原电池反应Cu+2Fe3+=Cu2++2Fe2+
B.图乙:制取少量Fe(OH)2
C.图丙:证明铁发生了析氢腐蚀
D.图丁:在铁表面镀锌
【答案】A
【知识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解池工作原理及应用;铁的吸氧腐蚀
【解析】【解答】A.三价铁离子的氧化性大于铜离子,所以该反应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图甲有活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形成了闭合回路,可构成原电池,A符合题意;
B.铁与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不能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B不符合题意;
C.析氢腐蚀的条件应该是酸性环境,氯化钠溶液显中性,C不符合题意;
D.在铁表面镀锌,电解质溶液应该为含锌离子的溶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符合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B.铁应与正极相连
C.此实验可证明吸氧腐蚀
D.镀锌时应该是锌离子反应
5.(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一种Na-CO2二次电池装置如图所示,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 2Na2CO3+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Na电极为正极
B.充电时电解液中的Na+移向阳极
C.放电时每反应1mol CO2,电路中转移4 mol电子
D.充电时的阳极反应为2CO +C-4e =3CO2
【答案】D
【知识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解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放电时为原电池,原电池中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根据总反应可知Na被氧化,所以Na为负极,A项不符合题意;
B.充电时电解液中的Na+移向阴极,B项不符合题意;
C.由反应可知,放电时3个CO2转移4个电子,则每反应1mol CO2,电路中转移 mol电子,C项不符合题意;
D.充电时,阳极失电子,由反应可知C失去电子,则电极反应为2CO +C-4e =3CO2,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放电时,钠做负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二氧化碳做正极材料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充电时,钠做阴极材料,钠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做为阳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
6.(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图甲表示分别稀释0.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时溶液pH的变化
B.图乙表示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C.图丙表示反应H2(g)+I2(g) 2HI(g)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t0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体系压强
D.图丁表示反应“N2(g)+3H2(g) 2NH3(g) ΔH<0”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平衡转化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0.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不相等 ,故A不符合题意;
B.2SO2(g)+O2(g) 2SO3(g) ΔH<0是放热反应,图中是吸热反应 ,故B不符合题意;
C.反应H2(g)+I2(g) 2HI(g)是等体反应,增大压强同等程度的增大正逆反应速率 ,平衡不移动,与图像一致,故C符合题意;
D.N2(g)+3H2(g) 2NH3(g) ΔH<0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少,与图像不一致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
B.能量变化不符合题意
C.前后系数不改变,可能使压强和催化剂
D.温度升高,常数减小
7.(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常温下,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弱酸 HCOOH HCN
电离平衡常数 Ka=1.77×10-4 Ka=5×10-10
A.0.1 mol·L-1的NaCN溶液:c(Na+)>c(HCN)>c(CN-)>c(H+)
B.pH=8的HCOONa溶液:c(Na+)-c(HCOO-)=9.9×10-7 mol·L-1
C.0.1 mol·L-1 HCOONa溶液甲和0.1 mol·L-1 NaCN溶液乙:c(H+)甲<c(H+)乙
D.0.1 mol·L-1 NaCN溶液和0.1 mol·L-1的H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2c(Na+)=c(CN-)+c(HCOO-)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盐类水解的应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0.1 mol·L-1的NaCN溶液中CN-离子水解,溶液县碱性,但水解程度很小,所以浓度关系为:c(Na+)> c(CN-) >c(HCN) >c(H+),A不符合题意;
B.pH=8的HCOONa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 c(H+)=c(HCOO-)+ c(OH-),因为c(H+)=10-8mol/L,c(OH-)=10-6mol/L,则c(Na+)-c(HCOO-)= c(OH-)- c(H+)= 10-6mol/L -10-8mol/L =9.9×10-7 mol·L-1,B符合题意;
C.0.1 mol·L-1 HCOONa溶液甲和0.1 mol·L-1 NaCN溶液乙,因为甲酸电离常数比HCN的电离平衡常数大,所以酸性强,则对应离子的水解能力弱,碱性弱,则氢离子浓度大,即c(H+)甲>c(H+)乙,C不符合题意;
D.0.1 mol·L-1 NaCN溶液和0.1 mol·L-1的H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根据物料守恒分析:2c(Na+)=c(CN-)+c(HCOO-)+ c(HCN)+c(HCOOH),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结合电荷守恒和离子的水解即可判断
B.利用电离平衡常数和电荷守恒即可
C.比较相同浓度下不同盐的水解程度大小
8.(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2NO(g)+O2(g) 2NO2(g) 是工业制取硝酸的基础反应,已知的反应历程分两步进行,其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图中a、b、c、d均大于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2NO(g) N2O2(g)的ΔH=(b-a) kJ·mol-1
B.反应N2O2(g)+O2(g) 2NO2(g)若使用催化剂,d将减小
C.采用高温,既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也能提高NO的平衡转化率
D.N2O2(g)+O2(g) 2NO2(g)的逆反应的活化能为(c+d) kJ·mol-1
【答案】D
【知识点】反应热和焓变;活化能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反应2NO(g) N2O2(g)为放热反应,其ΔH=-(b-a) kJ·mol-1,A项不符合题意;
B.反应N2O2(g)+O2(g) 2NO2(g)若使用催化剂,会降低活化能,不影响焓变,即d不变,B项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反应放热,采用高温,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是反应逆向移动,会降低NO的平衡转化率,C项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N2O2(g)+O2(g) 2NO2(g)的逆反应的活化能为(c+d) kJ·mol-1,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 ΔH =生成物的能量-反应物的能量
B.使用催化剂变化的是c
C.确定正反应的放热和吸热,在确定温度升高平衡移动情况
D.逆反应的活化能=焓变+正反应活化能
9.(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一定温度下,在两个体积均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CH3OH(g) CH3OCH3(g)+H2O(g)
容器 编号 温度/℃ 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物质的量/mol
CH3OH(g) CH3OCH3(g) H2O(g)
Ⅰ 387 0.20 0.080 0.080
Ⅱ 207 0.20 0.090 0.09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向平衡后的容器Ⅰ中充入少量CH3OH,平衡不移动
C.达到平衡时的逆反应速率:vⅠ(H2O)<vⅡ(H2O)
D.若起始时向容器Ⅰ中充入CH3OH 0.15 mol、CH3OCH3 0.15 mol和H2O 0.10 mol,则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答案】D
【知识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反应为放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充入少量CH3OH,平衡正向移动,B不符合题意;
C.容器I中温度较高,反应速率较大,即vⅠ(H2O)>vⅡ(H2O);
D. <4,故平衡正向移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CH3OH(g) CH3OCH3(g)+H2O(g),容器II中温度比容器I低,达到平衡时容器II中产物的物质的量较大,说明降温有利于反应正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容器中加入CH3OH,反应正向移动;反应达到平衡后,因为容器II温度较低,故反应速率较慢;由容器I计算反应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K= =4。
10.(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甲醇是常见的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以CO2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的反应方程式如下:CO2(g)+3H2(g) CH3OH(g)+H2O(g) ΔH=a kJ·mol-1。在压强一定,CO2和H2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3的条件下,测得反应时间相同,不同催化剂作用下CO2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0
B.250 K时,催化剂活性:A<B
C.在使用催化剂A的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可以使CO2的转化率由X点变为Y点
D.在使用催化剂B的条件下,250 K时,增大压强,可以使CO2的转化率达到Z点
【答案】D
【知识点】活化能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温度较低时即便有催化剂,反应速率也较慢,测定转化率时反应未达到平衡,此时随温度升高CO2的转化率增加,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加快,测定转化率时反应达到平衡,催化剂A、B的曲线重合,据图可知平衡后继续升高温度,CO2的转化率降低,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0,A不符合题意;
B.据图可知250 K时,催化剂A条件下反应速率更快,即催化剂活性:A>B,B不符合题意;
C.测定转化率时,X点已经达到平衡,延长反应时间,CO2的转化率也不变,C不符合题意;
D.在使用催化剂B的条件下,250 K时,测定转化率时还未达到平衡,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提供该时段内CO2的转化率,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温度对二氧化碳转化率的影响确定反应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B.据图可以看出大小
C.平衡时转化率不变
D.压强的改变影响平衡的移动
11.(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软锰矿中主要含MnO2,还含有SiO2、Al2O3;闪锌矿中主要含ZnS,还含有FeS。一种综合利用这两种资源制取Zn、MnO2和Na2SO4的工艺流程如下:
根据以下信息书写反应方程式。
(1)写出“酸浸”时ZnS与Mn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氧化”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Fe2+转化为Fe3+,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电解”时溶液的pH≈5。写出“电解”时的阳极反应方程式: 。
【答案】(1)MnO2+ZnS+2H2SO4=S+MnSO4+ZnSO4+2H2O
(2)MnO2+2Fe2++4H+=Mn2++2Fe3++2H2O
(3)Mn2+-2e-+2H2O=MnO2+4H+
【知识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1)“酸浸”时ZnS与MnO2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ZnS中的-2价的S被氧化为单质硫,MnO2中的+4价Mn被还原为M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ZnS+2H2SO4=S+MnSO4+ZnSO4+2H2O。
(2)在酸性溶液中用MnO2将Fe2+氧化为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2Fe2++4H+=Mn2++2Fe3++2H2O。
(3)电解Zn2+和Mn2+的混合液得到Zn和MnO2,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则是Mn2+失去电子得到MnO2,电解液为酸性,所以“电解”时的阳极反应方程式为:Mn2+-2e-+2H2O=MnO2+4H+。
【分析】软锰矿中主要含MnO2,还含有SiO2、Al2O3;闪锌矿中主要含ZnS,还含有FeS。将软锰矿和闪锌矿用硫酸酸浸,含硫的金属硫化物中的-2价的硫可以被MnO2在酸性溶液中氧化为S,和不溶于酸的SiO2一起被过滤除去,滤液中含有Mn2+、Zn2+、Fe2+、Al3+等金属阳离子,加入MnO2将Fe2+氧化为Fe3+,再通过调节溶液的pH将Fe3+和Al3+转化为沉淀而除去。滤液中含有Mn2+和Zn2+,用电解的方法可以获得Zn和MnO2。
12.(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工业上常回收冶炼锌废渣(主要含Zn,还含FeO、Fe2O3、CuO、Al2O3、SiO2等杂质)生产Zn(NO3)2·6H2O晶体。由锌废渣获得Zn(NO3)2溶液的工艺流程为:
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下表:
氢氧化物 Al(OH)3 Fe(OH)3 Fe(OH)2 Cu(OH)2 Zn(OH)2
开始沉淀的pH 3.3 1.5 6.5 4.2 5.4
沉淀完全的pH 5.2 3.2 9.7 6.7 8.0
(1)在“酸浸”过程中,为了提高锌的浸出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和 。
(2)“调节pH” 过程中应控制溶液的pH范围为 。试剂X宜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填字母)。
a.氨水 b.ZnO c.NaOH溶液
d.ZnCO3
(3)当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则Ksp[Zn(OH)2]= 。
(4)将Zn(NO3)2溶液加少量硝酸酸化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后可得Zn(NO3)2·6H2O晶体。其中“加少量硝酸酸化”的目的是 。
【答案】(1)将锌废渣粉碎;适当升高反应温度(或适当增大硝酸浓度,或搅拌等)
(2)5.2~5.4;bd
(3)1.0×10-17
(4)抑制Zn2+的水解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1)为了提高锌的浸出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将锌废渣粉碎,增大接触面积,和适当升高反应温度(或适当增大硝酸浓度,或搅拌等)。
(2)“调节pH” 过程中应控制溶液的pH,根据沉淀的pH范围分析,要使铝离子和铁离子完全沉淀分离,锌离子不沉淀,pH范围为5.2~5.4。试剂X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宜选用下列物质中的b.ZnO d.ZnCO3。
(3)当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则Ksp[Zn(OH)2]= =1.0×10-17。
(4)硝酸锌中锌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为了抑制Zn2+的水解,加少量硝酸酸化。
【分析】锌废渣(主要含Zn,还含FeO、Fe2O3、CuO、Al2O3、SiO2等杂质)加入稀硝酸,氧化亚铁和氧化铁都生成硝酸铁,氧化铜生成硝酸铜,氧化铝生成硫酸铝,二氧化硅不溶解,过滤转化为滤渣Ⅰ,滤液中加入试剂X调节pH使铁离子和铝离子转化为沉淀,这个阶段不能引入杂质,所以可以选择氧化锌或碳酸锌,滤渣为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铁,溶液中存在锌离子和铜离子,加入锌粉置换出铜,滤液只有硝酸锌,蒸发得到Zn(NO3)2·6H2O晶体。据此回答。
13.(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碱式次氯酸镁[Mga(ClO)b(OH)c·xH2O]是一种微溶于水的无机抗菌剂。可通过如下方法合成。
(1)NaClO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CO2,写出向NaClO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调pH”过高会使所得产品的抗菌能力降低,这是因为 。
(3)为确定碱式次氯酸镁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准确称取1.6850
g碱式次氯酸镁试样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KI溶液,用乙酸酸化,加入指示剂,用0.800 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离子方程式为:2S2O +I2=2I-+S4O ),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25.00 mL。
实验2:另取1.6850 g碱式次氯酸镁试样,用乙酸酸化,加入足量3% H2O2溶液至不再产生气泡(H2O2被ClO-氧化为O2),加入指示剂,用1.000 mol·L-1的EDTA(Na2H2Y)标准溶液滴定(离子方程式为Mg2++H2Y2-=MgY2-+2H+),终点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20.00 mL。
①实验1滴定时,眼睛应注意观察 。
②通过计算确定碱式次氯酸镁的化学式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ClO-+CO2+H2O=HClO+HCO
(2)产品中混有Mg(OH)2
(3)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Mg2ClO(OH)3·H2O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1) NaClO与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碳酸氢钠,二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O-+CO2+H2O=HClO+HCO ,故答案为:ClO-+CO2+H2O=HClO+HCO ;
(2) “调pH”过高会产生Mg(OH)2,使所得产品的抗菌能力降低,故答案为:产品中混有Mg(OH)2;
(3) ①实验1滴定时,眼睛应注意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故答案为: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②关系式:ClO-~I2~2S2O
n(ClO-)= n(S2O )= ×0.800 mol·L-1×25.00×10-3 L=0.01 mol
n(Mg2+)=1.000 mol·L-1×20.00×10-3 L=0.02 mol
根据电荷守恒:
n(OH-)=2n(Mg2+)-n(ClO-)=2×0.02mol-0.01 mol=0.03 mol
m(H2O)=1.685 g-0.01mol×51.5 g·mol-1-0.02mol×24 g·mol-1-0.03mol×17 g·mol-1=0.180 g
n(H2O)=
n(Mg2+)∶n(ClO-)∶n(OH-)∶n(H2O)=2∶1∶3∶1,所以碱式次氯酸镁的化学式为Mg2ClO(OH)3·H2O,故答案为:Mg2ClO(OH)3·H2O。
【分析】(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即可写出离子方程式(2)导致产物的量减少(3)①滴定终点的判断 ②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出a,b,c,x即可
14.(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H2S是生命体系气体信号分子,具有参与调节神经信号传递、舒张血管减轻高血压的功能。
(1)H2S可以分解制取硫黄和氢气。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SO2(g)+I2(s)+2H2O(l)=2HI(aq)+H2SO4(aq) ΔH=-151 kJ·mol-1
2HI(aq)=H2(g)+I2(s) ΔH=+110 kJ·mol-1
H2S(g)+H2SO4(aq)=S(s)+SO2(g)+2H2O(l) ΔH=+61 kJ·mol-1
则H2S分解的热化学H2S(g)=H2(g)+S(s) ΔH= kJ·mol-1
(2)H2S与CO2在高温下发生反应:H2S(g)+CO2(g) COS(g)+H2O(g)。在610 K时,将0.10 mol CO2与0.40 mol H2S充入2.5 L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体积不变,反应平衡后H2O(g)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在620 K重复实验,平衡后H2O(g)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3。
①下列情况能说明该反应已到达平衡的是 (填字母)。
A.容器的压强保持不变
B.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C.ν正(H2S)=ν逆(COS)
D.H2S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②平衡时只改变下列条件,既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又可以提高H2S(g)转化率的是 (填字母)。
A.升高容器的温度
B.保持容器体积一定,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C.缩小容器的体积,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D.分离出部分COS(g)
(3)已知Ka1(H2S)=1.3×10-7,Ka2(H2S)=7×10-15。pH=11时,含H2S、HS-和S2-的溶液中, = 。
(4)一种CO2、H2S的协同转化装置可实现对天然气中CO2和H2S的高效去除。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石墨烯包裹的ZnO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发生的反应为:EDTA-Fe2+-e-=EDTA-Fe3+。
①H2S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答案】(1)+20
(2)CD;A
(3)9.1
(4)2EDTA-Fe3++H2S=2H++S↓+2EDTA-Fe2+;CO2+2H++2e-=CO+H2O
【知识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1)已知:①SO2(g)+I2(s)+2H2O(l)=2HI(aq)+H2SO4(aq) ΔH=-151 kJ·mol-1
②2HI(aq)=H2(g)+I2(s) ΔH=+110 kJ·mol-1
③H2S(g)+H2SO4(aq)=S(s)+SO2(g)+2H2O(l) ΔH=+61 kJ·mol-1
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③即得到H2S分解的热化学H2S(g)=H2(g)+S(s) ΔH=+20 kJ·mol-1;
(2)①A.反应前后体积,压强始终不变,则容器的压强保持不变,不能说明该反应已到达平衡;
B.混合气体的质量和容器的容积始终不变,则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该反应已到达平衡;
C.ν正(H2S)=ν逆(COS)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H2S和CO2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不是1:1,根据方程式可知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故答案为:CD;
②A.在610 K时,反应平衡后H2O(g)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在620 K重复实验,平衡后H2O(g)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3,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进行,正反应吸热,因此升高容器的温度,既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又可以提高H2S(g)转化率;
B.保持容器体积一定,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但浓度不变的,反应速率和转化率均不变;
C.缩小容器的体积,使体系总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不移动,转化率不变;
D.分离出部分COS(g),生成物浓度降低,平衡正向进行,转化率增大,但反应速率减小;
故答案为:A;
(3)Ka1(H2S)= ,Ka2(H2S)= ,则 =
(4)①根据示意图可知H2S与EDTA-Fe3+反应生成单质硫、氢离子和EDTA-Fe2+,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EDTA-Fe3++H2S=2H++S↓+2EDTA-Fe2+。
②阴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根据装置图可知阴极是二氧化碳得到电子生成CO,电极反应式为CO2+2H++2e-=CO+H2O。
【分析】(1)利用盖斯定律即可求出
(2)①平衡的判断主要是看速率是否相等,以及物质的量是否不变②改变反应速率和转化率只需要改变平衡的移动即可
(3)二元弱酸,分步电离,找出第一步和第二步电离的平衡常数和浓度关系即可
(4)①结合反应物和产物即可写出离子方程式②阴极是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
15.(2021高二下·如皋开学考)白黎芦醇具有抗氧化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可通过以下方法合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A→
B.F→G的反应类型分别为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B.可以用NaHCO3溶液检验化合物B中是否含有A
C.化合物F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D.1 mol白黎芦醇最多能消耗溴水中3.5 mol Br2
(2)D的结构简式为 。
(3)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与FeCl3溶液不显色;
②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之一能与FeCl3溶液显色;
③分子中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4)请写出以苯甲酸、甲醇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可任选,合成示例见本题题干 。
【答案】(1)A;C
(2)
(3) 或
(4)
【知识点】有机物中的官能团;有机物的合成;芳香烃;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
【解析】【解答】(1)A.对比A、B的结构,可知A中酚羟基中H原子被甲基取代生成B,对比F、白藜芦醇的结构,结合G的分子式,可知F脱水形成碳碳双键得到G,F-G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故A正确;
B.A、B中均有羧基,不可以用NaHCO3溶液检验化合物B中是否含有A,故B不正确;
C.化合物F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如图 ,故C正确;
D.左侧苯环上消耗3mol、碳碳双键消耗1mol,右侧苯环上羧基的邻位上消耗2mol,1 mol白黎芦醇最多能消耗溴水中6mol Br2,故D不正确;
故答案为:AC;
(2)D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
(3)C( )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满足:①能发生银镜反应,与FeCl3溶液不显色,说明含有醛基或甲酸形成的酯基,没有酚羟基,②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之一能与FeCl3溶液显色,说明含有甲酸与酚形成的酯基,③分子中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具有高对称性,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为: 或 ;故答案为: 或 ;
(4)由E→F的转化可知,由苯甲醛与 反应得到目标物。由C→D的转化可知,苯甲酸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苯甲酸甲酯,再与NaBH4作用生成苯甲醇,苯甲醇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苯甲醛,苯甲醇与HBr反应得到 。合成路线流程图为:。 ,故答案为: 。
【分析】对比A、B的结构,可知A中酚羟基中H原子被甲基取代生成B,同时还生成H2SO4,结合C分子式、反应条件,可知B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C,故C为 ,D的组成比C少1个CO,结合E的结构,可知C中-COOCH3转化为-CH2OH生成D,故D的结构简式为 ,D与HBr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对比F、白藜芦醇结构,结合G的分子式,可知F发生消去反应生成G,故G的结构简式为 。
由E→F的转化可知,由苯甲醛与 反应得到目标物。由C→D的转化可知,苯甲酸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苯甲酸甲酯,再与NaBH4作用生成苯甲醇,苯甲醇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苯甲醛,苯甲醇与HBr反应得到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