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5-17 09:33:41

文档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C.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高温、加热等)下也能发生
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2.(2020高二上·辽源期中)关于A(g)+2B(g)=3C(g)的化学反应,下列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v(A)=0.6 mol·L-1·min-1 B.v(B)=1.2 mol·L-1·min-1
C.v(C)=1.2 mol·L-1·min-1 D.v(B)=0.03 mol·L-1·s-1
3.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现有以下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①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②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③HCl(aq)+NH3·H2O(aq)=NH4Cl(aq)+H2O(l);④CH3COOH(aq)+NH3·H2O(aq)=CH3COONH4(aq)+H2O(l),其中放出的热量为57.3 kJ的是(  )
A.①和② B.③ C.④ D.以上都不对
4.(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已知298K时,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H=-92.0kJ/mol,将此温度下的1molN2和3mol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忽略能量损失)
A.一定大于92.0kJ B.一定小于92.0kJ
C.一定等于92.0kJ D.不能确定
5.(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2H5OH(l)+3O2(g)= 2CO2(g)+3H2O(g) ΔH=-1 367.0 kJ·mol-1(燃烧热)
B.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中和热)
C.S(s)+O2(g)=SO2(g) ΔH=-269.8 kJ·mol-1(反应热)
D.2NO2=O2+2NO ΔH=+116.2 kJ·mol-1(反应热)
6.(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已知反应mX(g)+nY(g) 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
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D.若平衡时X、Y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X、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m
7.(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的说明不合理的是(  )
A.“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杓指南”,司南中“杓”的主要成分为Fe3O4
B.苏轼的《格物粗谈》中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的“气”是指氧气
C.《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利用了焰色反应。
D.《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瓦”是指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8.(2016高二上·铜仁期中)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对于可逆反应A(g)+B(g) 2C(g),可以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压强不变
B.单位时间消耗n molA,同时生成2nmolC
C.A的转化率不变
D.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
9.(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在某温度下,H2和I2各0.10mol的气态混合物充入10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g)+I2(g) 2HI(g),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测得c(H2)=0.008 mol L-1,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
A.40 B.62.5 C.0.25 D.4
10.(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某温度时,一定压强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X(g)+bY(g) cZ(g)+dW(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压强增大至原来的2倍,当再达到平衡时,W的浓度为原平衡状态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平衡正移 B.Z的体积分数变小
C.(a+b)>(c+d) D.X的转化率变大
11.(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对于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ΔH<0,ΔS>0,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若ΔH>0,ΔS<0,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C.若ΔH>0,ΔS>0,低温时可自发进行
D.若ΔH<0,ΔS<0,低温时可自发进行
12.(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气)+nB(固) pC(气)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m必定大于p
13.(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1) ΔH=-57.3kJ/mol。向1L 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 ②浓硫酸 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ΔH1、ΔH2、ΔH3的关系正确的是(  )
A.ΔH1>ΔH2>ΔH3 B.ΔH1<ΔH3<ΔH2
C.ΔH1<ΔH2<ΔH3 D.ΔH1>ΔH3>ΔH2
14.(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HCl、H2SO4、CH3COOH,导电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HCl=H2SO4>CH3COOH B.HCl>H2SO4>CH3COOH
C.H2SO4>HCl>CH3COOH D.HCl=H2SO4=CH3COOH
15.(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为了防止蛋白质变性,疫苗等生物制剂应冷藏保存
B.中国天眼FAST用到的碳化硅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C.高铁车大部分材料是铝合金,铝合金材料具有质量轻、抗腐蚀能力强等优点
D.2020年3月9日,发射了北斗系统的第五十四颗导航卫星,其计算机芯片材料是高纯度的硅
16.(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时,电离出的阴离子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是(  )
A.Na2SO4 B.CH3COONa C.NH4Cl D.HClO
17.(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常温下,下列溶液中c(H+)最小的是(  )
A.pH=0的溶液 B.0.03 mol·L-1H2SO4
C.0.05 mol·L-1HClO D.0.05 mol·L-1的NaHSO4
18.(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H=1的CH3COOH溶液中含有0.1NA个H+
B.将标准状况下2.24L的SO3溶于水形成1L溶液,其所得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C.标准状况下,2.24L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极性共价键数目为0.4NA
D.Zn和一定浓度的硫酸反应,当生成的气体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0.2NA之间
19.(2020高二上·穆棱期末)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 OH-;ΔH > 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20.(2017高二上·天水期末)对于可逆反应A(g)+2B(g) 2C(g)(正反应吸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综合题
21.(2016高一上·双峰期中)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A.蒸馏(分馏) B.萃取C.过滤 D.重结晶 E.分液.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一种方法最合适?(填方法的标号)
(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   
(2)分离四氯化碳与水的混合物   
(3)分离汽油和煤油   
(4)分离碘水中的碘单质   
(5)提纯氯化钠和硝酸钾混合物中的硝酸钾   .
22.(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按要求写出方程式。
(1)实验室制氯气(写出化学方程式)   
(2)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写出离子方程式)   
(3)Fe2(SO4)3(写出电离方程式)   
(4)H+ + OH- = H2O(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5) +2H+=CO2↑+H2O(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3.(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下面所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①氯化钾②乙醇③醋酸④氨气⑤蔗糖⑥硫化氢⑦硫酸氢钠⑧一水合氨⑨氯气⑩碳酸钡 铁
24.(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已知在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NH3+H2O NH3 H2O NH +OH-。
(1)向氨水中加入MgCl2固体时,平衡向   移动,OH-离子的浓度   ,NH 离子的浓度   ;
(2)向氨水中加入浓盐酸,平衡向   移动,此时溶液中浓度减小的微粒有   、   、   ;
(3)向浓氨水中加入少量的NaOH固体,平衡向   移动,此时发生的现象是   。
25.(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3.0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若适量的NO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g NO2需要放出17.0kJ热量   。
26.(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
(2)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830℃,在1L的固定容器的密闭容器中放入1 mol CO和5 mol H2O,反应达平衡后,其化学平衡常数K   1.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830℃,容器中的反应达到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的体积,平衡   移动。(填“向正方向”、“向逆方向”或“不”)
(5)若1200℃时,在某时刻该容器中CO2、H2、CO、H2O的浓度分别为2 mol·L-1、2 mol·L-1、4 mol·L-1、4 mol·L-1,则此时上述反应的平衡移动方向为   (选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不移动”)。
27.(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 O2(g)=H2O(l) ΔH=-285.8 kJ·mol-1
②H2(g)+ O2(g)=H2O(g) ΔH=-241.8 kJ·mol-1
③C(s)+ O2(g)=CO(g) ΔH=-110.5 kJ·mol-1
④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2)H2的燃烧热为   ;C的燃烧热为   。
(3)燃烧10
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
(4)写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28.(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25℃时,有0.01
mol L-1的醋酸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醋酸的电离方程式   
(2)达平衡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约是   (25℃时,醋酸电离平衡常数为2. 25×10 -6)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既有新物质生成,还有能量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反应热与反应条件无关,故B符合题意;
C.焓变只是影响反应方向的一个因素,故C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的大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任何化学返佣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反应的放热和吸热与反应条件无关,只和物质具有的能量有关。
2.【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解析】【解答】A. v(A)=0.6 mol·L-1·min-1;
B. v(B)=1.2 mol·L-1·min-1,转化成用A表示的速率为1.2 mol·L-1·min-1÷2=0.6 mol·L-1·min-1;
C. v(C)=1.2 mol·L-1·min-1,转化成用A表示的速率为1.2 mol·L-1·min-1÷3=0.4 mol·L-1·min-1;
D. v(B)=0.03 mol·L-1·s-1,统一单位:v(B)=0.03 mol·L-1·s-1×60s/min=1.8 mol·L-1·min-1,转化成用A表示的速率为1.8 mol·L-1·min-1÷2=0.9 mol·L-1·min-1;所以速率最快的是D;
故答案为:D。
【分析】在同一个反应中,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可以都转化成用A表示的速率,从而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
3.【答案】D
【知识点】中和热
【解析】【解答】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热量为57.3 kJ,①、②中均生成2 mol H2O,且②中还有BaSO4生成,放出的热量均不为57.3 kJ;弱酸、弱碱在水中电离时要吸收部分热量,故③、④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故答案为:D
【分析】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根据概念对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4.【答案】B
【知识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反应N2(g)+3H2(g) 2NH3(g) ΔH=-92.2kJ/mol可知,1molN2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92.2kJ,但将1molN2和3mol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时,由于反应是可逆反应,故1molN2不可能完全反应,故放出的热量小于92.2 kJ,
故答案为:B。
【分析】可逆反应是不完全反应,而ΔH是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对于不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小
5.【答案】C
【知识点】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A.燃烧热是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液态水,A不符合题意;
B.中和热是指稀的酸碱中和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故中和热ΔH 为负值,B不符合题意;
C.硫和氧气反应为放热反应,且物质状态也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没有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A. 燃烧热条件是反应完全,即生成稳定生成物,题目为气态水,所以不是燃烧热,A错误;
B. 中和热指稀酸碱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焓值为负,B错误;
C. 硫氧燃烧放热,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状态正确,C正确;
D. 反应热未标明反应物生成物状态,D错误。
6.【答案】B
【知识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调控
【解析】【解答】A、恒容容器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故A不符合题意;
B、X的正反应速率与Y的逆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一定平衡,故B符合题意;
C、焓变小于0,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物质的量减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故C不符合题意;
D、若平衡时X、Y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X、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通入稀有气体,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B.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
C.根据M=m/n,降低温度n变小
D.转化率=变化量/反应前的物质的量,即可判断
7.【答案】B
【知识点】含硅矿物及材料的应用;焰色反应;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解析】【解答】A.司南中“杓”能指示方向,说明具有磁性,主要成分应为Fe3O4,A不符合题意;
B.“气”起了催熟作用,故“气”为乙烯,B符合题意;
C.K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故“紫青烟起”是由于消石中的K+在火焰上灼烧时呈现出特殊颜色,C不符合题意;
D.粘土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则“瓦”为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木瓜不会产生氧气,只会消耗氧气,这里的气指的是具有催熟效果的乙烯,不是氧气
8.【答案】C
【知识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解:A、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容器中气体压强始终不变,故A错误;
B、单位时间消耗n molA,同时生成2nmolC只能表明反应正向进行,不能证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B错误;
C、A的转化率不变说明A的浓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反应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容器内气体密度始终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可由此进行判断.
9.【答案】C
【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
【解析】【解答】列出三行式,
  H2(g)+ I2(g) 2HI(g)
起始(mol/L) 0.01 0.01 0
转化(mol/L) 0.002 0.002 0.004
平衡(mol/L) 0.008 0.008 0.004
K=0.0042/0.008×0.008=0.25,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结合三行式求出平衡时其他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即可
10.【答案】B
【知识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解析】【解答】A.由上述分析可知,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平衡向逆反应移动,Z的体积分数减小,故B符合题意;
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a+b<c+d,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上述分析可知,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移动,X的转化率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持温度不变压强增大至原来的2倍,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容积的一半,假定平衡不移动,W浓度变为原来的2倍,达到新平衡时,物质W的浓度是原来的1.8倍,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a+b<c+d。
11.【答案】C
【知识点】焓变和熵变
【解析】【解答】A. ΔH<0,ΔS>0,ΔG=ΔH-TΔS<0,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A不符合题意;
B. ΔH>0,ΔS<0,ΔG=ΔH-TΔS>0,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B不符合题意;
C. ΔH>0,ΔS>0,高温时能保证ΔG=ΔH-TΔS>0,C符合题意;
D. ΔH<0,ΔS<0,低温时能保证ΔG=ΔH-TΔS<0,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为C。
【分析】保证ΔG=ΔH-TΔS<0,再结合给出的条件进行判断即可
12.【答案】C
【知识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解析】【解答】综上所述,m必定小于p,
故答案为:C
【分析】压缩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m必定小于p,据此解题。
13.【答案】D
【知识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稀醋酸是弱酸,电离吸热,所以向1L 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放出热量小于28.65kJ;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向1L 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浓硫酸,放出热量大于28.65 kJ;稀硝酸是强酸,向1L 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硝酸,放出热量等于28.65 kJ;反应热ΔH为负值,放出热量越少,数值越大,所以ΔH1>ΔH3>ΔH2,
故答案为:D。
【分析】弱酸电离时吸热,导致产生的热值偏小,浓硫酸稀释时放热,导致产生的热值偏大。但是要注意焓变注意正负号
14.【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由于HCl是一元强酸、H2SO4是二元强酸、CH3COOH是一元弱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Cl、H2SO4、CH3COOH,其离子总浓度由大到小是H2SO4>HCl>CH3COOH,所以导电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4>HCl>CH3COOH,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有关,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导电能力越强。
15.【答案】B
【知识点】硅和二氧化硅;合金及其应用;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解析】【解答】A.高温下蛋白质易发生变性,为了防止蛋白质变性,疫苗等生物制剂应冷藏保存,A不符合题意;
B.中国天眼FAST用到的碳化硅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B符合题意;
C.铝合金材料具有质量轻、抗腐蚀能力强等优点,因此高铁车大部分材料是铝合金,C不符合题意;
D.硅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计算机芯片材料是高纯度的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氮化硅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不是有机物
16.【答案】B
【知识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解析】【解答】A.Na2SO4溶于水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不影响水的电离,A不符合题意;
B.CH3COONa溶于水电离出钠离子和醋酸根离子,醋酸根离子结合水电离的氢离子,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促进了水的电离,醋酸根离子为阴离子,B符合题意;
C.NH4Cl溶于水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氯离子,铵根离子结合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促进了水的电离,但铵根离子为阳离子,C不符合题意;
D.HClO溶于水电离出氢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抑制了水的电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促进水的电离,且还是阴离子水解造成的,必是强碱弱酸盐
17.【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pH=-lgc(H+)=0,则c(H+)=1mol/L;
B.硫酸完全电离,溶液中c(H+)=2c(H2SO4)=0.06mol/L;
C.HClO不完全电离,溶液中c(H+)D.NaHSO4完全电离,溶液中c(H+)=c(NaHSO4)═0.05mol/L,
故0.05mol/LHClO溶液中c(H+)最小;
故答案为:C。
【分析】浓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电解质的浓度和强弱,强电解质浓度的时候离子浓度大,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浓度大的时候也是部分电离,而次氯酸是弱酸
18.【答案】C
【知识点】盐类水解的应用;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A.pH=1的CH3COOH溶液c(H+)=0.1 mol/L,未告知溶液体积,无法计算离子数目,故A不符合题意;
B.标准状态下SO3为固态,无法计算2.24L的物质的量,也无法计算按溶液的浓度,故B不符合题意;
C.标准状况下,2.24L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根据 ,一个CH4中有4条极性共价键,一个C2H4中也有4条极性共价键,所以混合气体的极性共价键数目为 ,故C符合题意;
D.Zn与硫酸反应生成气体为SO2或H2或者两者混合,标况下2.24L气体物质的量为0.1mol,无论反应生成SO2,生成H2,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均为 ,转移的电子数为 ,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分析】A.根据n=cv计算出物质的量,但是体积未知
B.摩尔体积使用时,应注意条件和物质的状态是否为气态
C.相对分子相同且单个分子含有的记性共价键也相同
D.不论产物是1mol二氧化硫还是1mol氢气转移的电子数目都是2mol
19.【答案】B
【知识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解析】【解答】A.氨水能抑制水的电离,但碱性是增强的,A不符合题意;
B.硫酸氢钠是强酸的酸式盐,溶于水显酸性,水的离子积常数只和温度有关,所以B是正确的;
C.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水解是促进水的电离的,所以C不符合题意;
D.电离是吸热的,因此加热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pH降低,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氨水本身可以电离出OH-所以向水中加氨水,会抑制水的电离,但是OH-的浓度是会增加的;
B.硫酸氢钠溶于水会电离出H+,所以H+浓度会增大,Kw是温度常数,只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CH3COONa溶于水产生的CH3COO-离子会与H+相结合,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进行;
D.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升高温度会向正反应方向进行,Kw增大,则怕pH 会减小。
20.【答案】D
【知识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解:A.交叉点后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与反应不符,故A不选;
B.平衡后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与反应不符,故B不选;
C.图中温度高的反应速率应快,故C不选;
D.图中温度高反应速率快,且A的含量减小,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与反应一致,故D选;
故选D.
【分析】可逆反应A(g)+2B(g) 2C(g)(正反应吸热),则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以此来解答.
21.【答案】(1)C
(2)E
(3)A
(4)B
(5)D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解:(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为不溶性固体与溶液的分离,则选择过滤,故答案为:C;(2)四氯化碳与水分层,则选择分液法分离,故答案为:E;(3)汽油和煤油相互溶解体,但沸点不同,则选择蒸馏法分离,故答案为:A;(4)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在有机物中的溶解度大,分离碘水中的碘单质,则选择萃取法分离,故答案为:B;(5)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所以提纯氯化钠和硝酸钾混合物中的硝酸钾,选择重结晶法分离,故答案为:D.
【分析】(1)不溶性固体与溶液常用过滤法分离;(2)对应分层的液体,利用分液法分离;(3)相互溶解的液体,沸点不同,利用蒸馏法分离;(4)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在有机物中的溶解度大,可利用萃取法分离;(5)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可利用重结晶法分离.
22.【答案】(1)
(2)
(3)Fe2(SO4)3= 2Fe3++3SO
(4)NaOH+HCl=NaCl+H2O
(5)Na2CO3+2HCl=2NaCl+CO2↑+H2O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氯气,反应方程式是 ;
(2)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Fe2(SO4)3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是Fe2(SO4)3= 2Fe3++3 SO ;
(4)H+ + OH- = H2O可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反应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
(5) +2H+=CO2↑+H2O可表示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反应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CO2↑+H2O。
【分析】(1)写的时候注意条件和气体气标
(2)注意氢氧化钡和硫酸是强电解质而硫酸钡是难溶性沉淀
(3)要符合电荷守恒
(4)酸和碱以及生成的盐都是强电解质
(5)碳酸盐是可溶的
23.【答案】①⑦⑩;③⑥⑧;②④⑤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解析】【解答】①氯化钾③醋酸⑥硫化氢⑦硫酸氢钠⑧一水合氨⑩碳酸钡,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①氯化钾⑦硫酸氢钠⑩碳酸钡,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③醋酸⑥硫化氢⑧一水合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②乙醇④氨气⑤蔗糖,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⑨氯气 铁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强电解质:①⑦⑩。弱电解质:③⑥⑧。非电解质:②④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①⑦⑩;③⑥⑧;②④⑤
【分析】强电解质是在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化合物,主要是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或者一些难溶性盐
弱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化合物主要是弱酸、弱碱、水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下不导电的化合物如乙醇、氨气、二氧化碳等等
24.【答案】(1)右;减小;增大
(2)右;OH-;NH3 H2O;NH3
(3)左;有无色刺激性气体产生
【知识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调控;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1)向氨水中加入MgCl2固体时,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OH-的浓度减小,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正向移动,即向右移动, NH 的浓度增大;
故答案为:右;减小;增大;
(2)向氨水中加入浓盐酸时,氢离子会消耗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NH3以及NH3 H2O的浓度均减小,
故答案为:OH 、NH3、NH3 H2O(写出这三种微粒符号即可);
(3)向浓氨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导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左移动,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所以有无色刺激性气体逸出;
故答案为:左;有无色刺激性气体逸出。
【分析】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NH3+H2O NH3 H2O NH +OH-,如果加入能和铵根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反应的物质,平衡就向电离方向、即向右移动,如果加入的物质中含有铵根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平衡向逆反应方向、即向左移动,据此分析解答;
25.【答案】(1)CH3OH(l)+ O2(g)=CO2(g)+2H2O(l)△H=-736.0kJ/mol
(2)2NO(g)+O2(g)=2NO2(g)△H=-68 kJ/mol
【知识点】燃烧热;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解析】【解答】(1) 由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热23.0kJ可知,1mol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热量为 =736.0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 O2(g)=CO2(g)+2H2O(l)△H=-736.0kJ/mol,故答案为:CH3OH(l)+ O2(g)=CO2(g)+2H2O(l)△H=-736kJ/mol;
(2) 由适量的一氧化氮和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3g二氧化氮放出17.0kJ热量可知,生成2mol二氧化氮放出的热量为 =68 kJ/mol,则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O2(g)=2NO2(g)△H=-68 kJ/mol,故答案为:2NO(g)+O2(g)=2NO2(g)△H=-68 kJ/mol。
【分析】(1)计算出1mol甲醇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即可
(2)根据条件写出方程式,根据 生成23g NO2需要放出17.0kJ热量计算出该方程式放出的热量即可
26.【答案】(1)K=c(CO)·c(H2O)/c(CO2)·c(H2)
(2)吸热
(3)等于
(4)不
(5)逆反应方向
【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调控
【解析】【解答】(1)化学平衡常数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生成物浓度幂指数的乘积与各反应物浓度幂指数乘积的比。所以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c(CO)·c(H2O)/c(CO2)·c(H2);
(2)根据化学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可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方向为吸热反应;
(3)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加入的反应物的多少无关,由于温度为830℃,所以K=1.0;
(4)830℃,容器中的反应达到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的体积,即减小压强,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属于减小压强,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
(5)若1200℃时,当加入上述物质的量浓度的物质时,Qc= c(CO)·c(H2O)/c(CO2)·c(H2)=(4×4)÷(2×2)=4>2.6,所以此时上述反应的平衡移动方向逆反应方向。
【分析】(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即可
(2)温度越高,常数越大,说明正反应是吸热
(3)平衡常数和温度有关
(4)前后系数和相等,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5)计算出浓度商与2.6对比即可
27.【答案】(1)①②③④
(2)-285.8 kJ·mol-1;-393.5 kJ·mol-1
(3)1429kJ
(4)CO(g)+ O2(g)=CO2 (g) ΔH=-283 kJ·mol-1
【知识点】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解析】【解答】(1)放热反应ΔH<0,故①②③④都是放热反应。
(2)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即H2燃烧生成液态水、C燃烧生成CO2(g),由反应方程式可知H2、C的燃烧热分别为:-285.8 kJ·mol-1和-393.5 kJ·mol-1。
(3)10g水是5mol,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5mol×285.8 kJ·mol-1=1429kJ。
(4)由方程式④-③得CO(g)+ O2(g)=CO2 (g) ΔH=-283 kJ·mol-1。
【分析】(1)找出 ΔH <0即可
(2)①是氢气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④是碳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3)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质量之比等于放出热量之比计算即可
(4)利用盖斯定律写出一氧化碳的燃烧的方程式并且计算焓变
28.【答案】(1)CH3COOH CH3COO-+H+
(2)1.5×10-4mol/L
【知识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电离平衡常数
【解析】【解答】(1)醋酸是一元弱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出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电离方程式为 CH3COOH CH3COO-+H+,故答案为:CH3COOH CH3COO-+H+;
(2) 达平衡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等于醋酸根离子浓度,由电离常数Ka= 可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约为c(H+)= = =1.5×10—4mol/L,故答案为:1.5×10-4mol/L。
【分析】
(1)弱酸不完全电离,可逆(2)根据电离平衡数,利用c(H+)=c(CH3COO-)计算即可
1 /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C.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高温、加热等)下也能发生
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既有新物质生成,还有能量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反应热与反应条件无关,故B符合题意;
C.焓变只是影响反应方向的一个因素,故C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的大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任何化学返佣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反应的放热和吸热与反应条件无关,只和物质具有的能量有关。
2.(2020高二上·辽源期中)关于A(g)+2B(g)=3C(g)的化学反应,下列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v(A)=0.6 mol·L-1·min-1 B.v(B)=1.2 mol·L-1·min-1
C.v(C)=1.2 mol·L-1·min-1 D.v(B)=0.03 mol·L-1·s-1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解析】【解答】A. v(A)=0.6 mol·L-1·min-1;
B. v(B)=1.2 mol·L-1·min-1,转化成用A表示的速率为1.2 mol·L-1·min-1÷2=0.6 mol·L-1·min-1;
C. v(C)=1.2 mol·L-1·min-1,转化成用A表示的速率为1.2 mol·L-1·min-1÷3=0.4 mol·L-1·min-1;
D. v(B)=0.03 mol·L-1·s-1,统一单位:v(B)=0.03 mol·L-1·s-1×60s/min=1.8 mol·L-1·min-1,转化成用A表示的速率为1.8 mol·L-1·min-1÷2=0.9 mol·L-1·min-1;所以速率最快的是D;
故答案为:D。
【分析】在同一个反应中,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可以都转化成用A表示的速率,从而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
3.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现有以下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①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②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③HCl(aq)+NH3·H2O(aq)=NH4Cl(aq)+H2O(l);④CH3COOH(aq)+NH3·H2O(aq)=CH3COONH4(aq)+H2O(l),其中放出的热量为57.3 kJ的是(  )
A.①和② B.③ C.④ D.以上都不对
【答案】D
【知识点】中和热
【解析】【解答】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热量为57.3 kJ,①、②中均生成2 mol H2O,且②中还有BaSO4生成,放出的热量均不为57.3 kJ;弱酸、弱碱在水中电离时要吸收部分热量,故③、④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故答案为:D
【分析】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根据概念对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4.(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已知298K时,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H=-92.0kJ/mol,将此温度下的1molN2和3mol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忽略能量损失)
A.一定大于92.0kJ B.一定小于92.0kJ
C.一定等于92.0kJ D.不能确定
【答案】B
【知识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反应N2(g)+3H2(g) 2NH3(g) ΔH=-92.2kJ/mol可知,1molN2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92.2kJ,但将1molN2和3mol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时,由于反应是可逆反应,故1molN2不可能完全反应,故放出的热量小于92.2 kJ,
故答案为:B。
【分析】可逆反应是不完全反应,而ΔH是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对于不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小
5.(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2H5OH(l)+3O2(g)= 2CO2(g)+3H2O(g) ΔH=-1 367.0 kJ·mol-1(燃烧热)
B.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中和热)
C.S(s)+O2(g)=SO2(g) ΔH=-269.8 kJ·mol-1(反应热)
D.2NO2=O2+2NO ΔH=+116.2 kJ·mol-1(反应热)
【答案】C
【知识点】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A.燃烧热是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液态水,A不符合题意;
B.中和热是指稀的酸碱中和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故中和热ΔH 为负值,B不符合题意;
C.硫和氧气反应为放热反应,且物质状态也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没有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A. 燃烧热条件是反应完全,即生成稳定生成物,题目为气态水,所以不是燃烧热,A错误;
B. 中和热指稀酸碱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焓值为负,B错误;
C. 硫氧燃烧放热,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状态正确,C正确;
D. 反应热未标明反应物生成物状态,D错误。
6.(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已知反应mX(g)+nY(g) 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
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D.若平衡时X、Y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X、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m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调控
【解析】【解答】A、恒容容器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故A不符合题意;
B、X的正反应速率与Y的逆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一定平衡,故B符合题意;
C、焓变小于0,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物质的量减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故C不符合题意;
D、若平衡时X、Y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X、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通入稀有气体,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B.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
C.根据M=m/n,降低温度n变小
D.转化率=变化量/反应前的物质的量,即可判断
7.(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的说明不合理的是(  )
A.“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杓指南”,司南中“杓”的主要成分为Fe3O4
B.苏轼的《格物粗谈》中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的“气”是指氧气
C.《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利用了焰色反应。
D.《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瓦”是指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答案】B
【知识点】含硅矿物及材料的应用;焰色反应;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解析】【解答】A.司南中“杓”能指示方向,说明具有磁性,主要成分应为Fe3O4,A不符合题意;
B.“气”起了催熟作用,故“气”为乙烯,B符合题意;
C.K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故“紫青烟起”是由于消石中的K+在火焰上灼烧时呈现出特殊颜色,C不符合题意;
D.粘土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则“瓦”为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木瓜不会产生氧气,只会消耗氧气,这里的气指的是具有催熟效果的乙烯,不是氧气
8.(2016高二上·铜仁期中)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对于可逆反应A(g)+B(g) 2C(g),可以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压强不变
B.单位时间消耗n molA,同时生成2nmolC
C.A的转化率不变
D.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解:A、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容器中气体压强始终不变,故A错误;
B、单位时间消耗n molA,同时生成2nmolC只能表明反应正向进行,不能证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B错误;
C、A的转化率不变说明A的浓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反应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容器内气体密度始终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可由此进行判断.
9.(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在某温度下,H2和I2各0.10mol的气态混合物充入10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g)+I2(g) 2HI(g),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测得c(H2)=0.008 mol L-1,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
A.40 B.62.5 C.0.25 D.4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
【解析】【解答】列出三行式,
  H2(g)+ I2(g) 2HI(g)
起始(mol/L) 0.01 0.01 0
转化(mol/L) 0.002 0.002 0.004
平衡(mol/L) 0.008 0.008 0.004
K=0.0042/0.008×0.008=0.25,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结合三行式求出平衡时其他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即可
10.(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某温度时,一定压强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X(g)+bY(g) cZ(g)+dW(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压强增大至原来的2倍,当再达到平衡时,W的浓度为原平衡状态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平衡正移 B.Z的体积分数变小
C.(a+b)>(c+d) D.X的转化率变大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解析】【解答】A.由上述分析可知,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平衡向逆反应移动,Z的体积分数减小,故B符合题意;
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a+b<c+d,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上述分析可知,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移动,X的转化率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持温度不变压强增大至原来的2倍,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容积的一半,假定平衡不移动,W浓度变为原来的2倍,达到新平衡时,物质W的浓度是原来的1.8倍,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a+b<c+d。
11.(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对于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ΔH<0,ΔS>0,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若ΔH>0,ΔS<0,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C.若ΔH>0,ΔS>0,低温时可自发进行
D.若ΔH<0,ΔS<0,低温时可自发进行
【答案】C
【知识点】焓变和熵变
【解析】【解答】A. ΔH<0,ΔS>0,ΔG=ΔH-TΔS<0,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A不符合题意;
B. ΔH>0,ΔS<0,ΔG=ΔH-TΔS>0,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B不符合题意;
C. ΔH>0,ΔS>0,高温时能保证ΔG=ΔH-TΔS>0,C符合题意;
D. ΔH<0,ΔS<0,低温时能保证ΔG=ΔH-TΔS<0,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为C。
【分析】保证ΔG=ΔH-TΔS<0,再结合给出的条件进行判断即可
12.(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气)+nB(固) pC(气)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m必定大于p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解析】【解答】综上所述,m必定小于p,
故答案为:C
【分析】压缩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m必定小于p,据此解题。
13.(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1) ΔH=-57.3kJ/mol。向1L 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 ②浓硫酸 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ΔH1、ΔH2、ΔH3的关系正确的是(  )
A.ΔH1>ΔH2>ΔH3 B.ΔH1<ΔH3<ΔH2
C.ΔH1<ΔH2<ΔH3 D.ΔH1>ΔH3>ΔH2
【答案】D
【知识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稀醋酸是弱酸,电离吸热,所以向1L 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放出热量小于28.65kJ;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向1L 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浓硫酸,放出热量大于28.65 kJ;稀硝酸是强酸,向1L 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硝酸,放出热量等于28.65 kJ;反应热ΔH为负值,放出热量越少,数值越大,所以ΔH1>ΔH3>ΔH2,
故答案为:D。
【分析】弱酸电离时吸热,导致产生的热值偏小,浓硫酸稀释时放热,导致产生的热值偏大。但是要注意焓变注意正负号
14.(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HCl、H2SO4、CH3COOH,导电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HCl=H2SO4>CH3COOH B.HCl>H2SO4>CH3COOH
C.H2SO4>HCl>CH3COOH D.HCl=H2SO4=CH3COOH
【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由于HCl是一元强酸、H2SO4是二元强酸、CH3COOH是一元弱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Cl、H2SO4、CH3COOH,其离子总浓度由大到小是H2SO4>HCl>CH3COOH,所以导电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4>HCl>CH3COOH,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有关,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导电能力越强。
15.(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为了防止蛋白质变性,疫苗等生物制剂应冷藏保存
B.中国天眼FAST用到的碳化硅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C.高铁车大部分材料是铝合金,铝合金材料具有质量轻、抗腐蚀能力强等优点
D.2020年3月9日,发射了北斗系统的第五十四颗导航卫星,其计算机芯片材料是高纯度的硅
【答案】B
【知识点】硅和二氧化硅;合金及其应用;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解析】【解答】A.高温下蛋白质易发生变性,为了防止蛋白质变性,疫苗等生物制剂应冷藏保存,A不符合题意;
B.中国天眼FAST用到的碳化硅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B符合题意;
C.铝合金材料具有质量轻、抗腐蚀能力强等优点,因此高铁车大部分材料是铝合金,C不符合题意;
D.硅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计算机芯片材料是高纯度的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氮化硅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不是有机物
16.(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时,电离出的阴离子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是(  )
A.Na2SO4 B.CH3COONa C.NH4Cl D.HClO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解析】【解答】A.Na2SO4溶于水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不影响水的电离,A不符合题意;
B.CH3COONa溶于水电离出钠离子和醋酸根离子,醋酸根离子结合水电离的氢离子,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促进了水的电离,醋酸根离子为阴离子,B符合题意;
C.NH4Cl溶于水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氯离子,铵根离子结合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促进了水的电离,但铵根离子为阳离子,C不符合题意;
D.HClO溶于水电离出氢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抑制了水的电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促进水的电离,且还是阴离子水解造成的,必是强碱弱酸盐
17.(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常温下,下列溶液中c(H+)最小的是(  )
A.pH=0的溶液 B.0.03 mol·L-1H2SO4
C.0.05 mol·L-1HClO D.0.05 mol·L-1的NaHSO4
【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pH=-lgc(H+)=0,则c(H+)=1mol/L;
B.硫酸完全电离,溶液中c(H+)=2c(H2SO4)=0.06mol/L;
C.HClO不完全电离,溶液中c(H+)D.NaHSO4完全电离,溶液中c(H+)=c(NaHSO4)═0.05mol/L,
故0.05mol/LHClO溶液中c(H+)最小;
故答案为:C。
【分析】浓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电解质的浓度和强弱,强电解质浓度的时候离子浓度大,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浓度大的时候也是部分电离,而次氯酸是弱酸
18.(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H=1的CH3COOH溶液中含有0.1NA个H+
B.将标准状况下2.24L的SO3溶于水形成1L溶液,其所得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C.标准状况下,2.24L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极性共价键数目为0.4NA
D.Zn和一定浓度的硫酸反应,当生成的气体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0.2NA之间
【答案】C
【知识点】盐类水解的应用;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A.pH=1的CH3COOH溶液c(H+)=0.1 mol/L,未告知溶液体积,无法计算离子数目,故A不符合题意;
B.标准状态下SO3为固态,无法计算2.24L的物质的量,也无法计算按溶液的浓度,故B不符合题意;
C.标准状况下,2.24L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根据 ,一个CH4中有4条极性共价键,一个C2H4中也有4条极性共价键,所以混合气体的极性共价键数目为 ,故C符合题意;
D.Zn与硫酸反应生成气体为SO2或H2或者两者混合,标况下2.24L气体物质的量为0.1mol,无论反应生成SO2,生成H2,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均为 ,转移的电子数为 ,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分析】A.根据n=cv计算出物质的量,但是体积未知
B.摩尔体积使用时,应注意条件和物质的状态是否为气态
C.相对分子相同且单个分子含有的记性共价键也相同
D.不论产物是1mol二氧化硫还是1mol氢气转移的电子数目都是2mol
19.(2020高二上·穆棱期末)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 OH-;ΔH > 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解析】【解答】A.氨水能抑制水的电离,但碱性是增强的,A不符合题意;
B.硫酸氢钠是强酸的酸式盐,溶于水显酸性,水的离子积常数只和温度有关,所以B是正确的;
C.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水解是促进水的电离的,所以C不符合题意;
D.电离是吸热的,因此加热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pH降低,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氨水本身可以电离出OH-所以向水中加氨水,会抑制水的电离,但是OH-的浓度是会增加的;
B.硫酸氢钠溶于水会电离出H+,所以H+浓度会增大,Kw是温度常数,只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CH3COONa溶于水产生的CH3COO-离子会与H+相结合,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进行;
D.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升高温度会向正反应方向进行,Kw增大,则怕pH 会减小。
20.(2017高二上·天水期末)对于可逆反应A(g)+2B(g) 2C(g)(正反应吸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解:A.交叉点后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与反应不符,故A不选;
B.平衡后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与反应不符,故B不选;
C.图中温度高的反应速率应快,故C不选;
D.图中温度高反应速率快,且A的含量减小,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与反应一致,故D选;
故选D.
【分析】可逆反应A(g)+2B(g) 2C(g)(正反应吸热),则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以此来解答.
二、综合题
21.(2016高一上·双峰期中)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A.蒸馏(分馏) B.萃取C.过滤 D.重结晶 E.分液.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一种方法最合适?(填方法的标号)
(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   
(2)分离四氯化碳与水的混合物   
(3)分离汽油和煤油   
(4)分离碘水中的碘单质   
(5)提纯氯化钠和硝酸钾混合物中的硝酸钾   .
【答案】(1)C
(2)E
(3)A
(4)B
(5)D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解:(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为不溶性固体与溶液的分离,则选择过滤,故答案为:C;(2)四氯化碳与水分层,则选择分液法分离,故答案为:E;(3)汽油和煤油相互溶解体,但沸点不同,则选择蒸馏法分离,故答案为:A;(4)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在有机物中的溶解度大,分离碘水中的碘单质,则选择萃取法分离,故答案为:B;(5)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所以提纯氯化钠和硝酸钾混合物中的硝酸钾,选择重结晶法分离,故答案为:D.
【分析】(1)不溶性固体与溶液常用过滤法分离;(2)对应分层的液体,利用分液法分离;(3)相互溶解的液体,沸点不同,利用蒸馏法分离;(4)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在有机物中的溶解度大,可利用萃取法分离;(5)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可利用重结晶法分离.
22.(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按要求写出方程式。
(1)实验室制氯气(写出化学方程式)   
(2)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写出离子方程式)   
(3)Fe2(SO4)3(写出电离方程式)   
(4)H+ + OH- = H2O(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5) +2H+=CO2↑+H2O(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
(2)
(3)Fe2(SO4)3= 2Fe3++3SO
(4)NaOH+HCl=NaCl+H2O
(5)Na2CO3+2HCl=2NaCl+CO2↑+H2O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氯气,反应方程式是 ;
(2)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Fe2(SO4)3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是Fe2(SO4)3= 2Fe3++3 SO ;
(4)H+ + OH- = H2O可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反应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
(5) +2H+=CO2↑+H2O可表示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反应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CO2↑+H2O。
【分析】(1)写的时候注意条件和气体气标
(2)注意氢氧化钡和硫酸是强电解质而硫酸钡是难溶性沉淀
(3)要符合电荷守恒
(4)酸和碱以及生成的盐都是强电解质
(5)碳酸盐是可溶的
23.(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下面所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①氯化钾②乙醇③醋酸④氨气⑤蔗糖⑥硫化氢⑦硫酸氢钠⑧一水合氨⑨氯气⑩碳酸钡 铁
【答案】①⑦⑩;③⑥⑧;②④⑤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解析】【解答】①氯化钾③醋酸⑥硫化氢⑦硫酸氢钠⑧一水合氨⑩碳酸钡,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①氯化钾⑦硫酸氢钠⑩碳酸钡,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③醋酸⑥硫化氢⑧一水合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②乙醇④氨气⑤蔗糖,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⑨氯气 铁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强电解质:①⑦⑩。弱电解质:③⑥⑧。非电解质:②④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①⑦⑩;③⑥⑧;②④⑤
【分析】强电解质是在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化合物,主要是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或者一些难溶性盐
弱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化合物主要是弱酸、弱碱、水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下不导电的化合物如乙醇、氨气、二氧化碳等等
24.(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已知在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NH3+H2O NH3 H2O NH +OH-。
(1)向氨水中加入MgCl2固体时,平衡向   移动,OH-离子的浓度   ,NH 离子的浓度   ;
(2)向氨水中加入浓盐酸,平衡向   移动,此时溶液中浓度减小的微粒有   、   、   ;
(3)向浓氨水中加入少量的NaOH固体,平衡向   移动,此时发生的现象是   。
【答案】(1)右;减小;增大
(2)右;OH-;NH3 H2O;NH3
(3)左;有无色刺激性气体产生
【知识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调控;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1)向氨水中加入MgCl2固体时,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OH-的浓度减小,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正向移动,即向右移动, NH 的浓度增大;
故答案为:右;减小;增大;
(2)向氨水中加入浓盐酸时,氢离子会消耗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NH3以及NH3 H2O的浓度均减小,
故答案为:OH 、NH3、NH3 H2O(写出这三种微粒符号即可);
(3)向浓氨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导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左移动,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所以有无色刺激性气体逸出;
故答案为:左;有无色刺激性气体逸出。
【分析】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NH3+H2O NH3 H2O NH +OH-,如果加入能和铵根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反应的物质,平衡就向电离方向、即向右移动,如果加入的物质中含有铵根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平衡向逆反应方向、即向左移动,据此分析解答;
25.(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3.0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若适量的NO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g NO2需要放出17.0kJ热量   。
【答案】(1)CH3OH(l)+ O2(g)=CO2(g)+2H2O(l)△H=-736.0kJ/mol
(2)2NO(g)+O2(g)=2NO2(g)△H=-68 kJ/mol
【知识点】燃烧热;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解析】【解答】(1) 由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热23.0kJ可知,1mol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热量为 =736.0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 O2(g)=CO2(g)+2H2O(l)△H=-736.0kJ/mol,故答案为:CH3OH(l)+ O2(g)=CO2(g)+2H2O(l)△H=-736kJ/mol;
(2) 由适量的一氧化氮和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3g二氧化氮放出17.0kJ热量可知,生成2mol二氧化氮放出的热量为 =68 kJ/mol,则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O2(g)=2NO2(g)△H=-68 kJ/mol,故答案为:2NO(g)+O2(g)=2NO2(g)△H=-68 kJ/mol。
【分析】(1)计算出1mol甲醇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即可
(2)根据条件写出方程式,根据 生成23g NO2需要放出17.0kJ热量计算出该方程式放出的热量即可
26.(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
(2)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830℃,在1L的固定容器的密闭容器中放入1 mol CO和5 mol H2O,反应达平衡后,其化学平衡常数K   1.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830℃,容器中的反应达到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的体积,平衡   移动。(填“向正方向”、“向逆方向”或“不”)
(5)若1200℃时,在某时刻该容器中CO2、H2、CO、H2O的浓度分别为2 mol·L-1、2 mol·L-1、4 mol·L-1、4 mol·L-1,则此时上述反应的平衡移动方向为   (选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不移动”)。
【答案】(1)K=c(CO)·c(H2O)/c(CO2)·c(H2)
(2)吸热
(3)等于
(4)不
(5)逆反应方向
【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调控
【解析】【解答】(1)化学平衡常数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生成物浓度幂指数的乘积与各反应物浓度幂指数乘积的比。所以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c(CO)·c(H2O)/c(CO2)·c(H2);
(2)根据化学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可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方向为吸热反应;
(3)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加入的反应物的多少无关,由于温度为830℃,所以K=1.0;
(4)830℃,容器中的反应达到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的体积,即减小压强,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属于减小压强,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
(5)若1200℃时,当加入上述物质的量浓度的物质时,Qc= c(CO)·c(H2O)/c(CO2)·c(H2)=(4×4)÷(2×2)=4>2.6,所以此时上述反应的平衡移动方向逆反应方向。
【分析】(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即可
(2)温度越高,常数越大,说明正反应是吸热
(3)平衡常数和温度有关
(4)前后系数和相等,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5)计算出浓度商与2.6对比即可
27.(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 O2(g)=H2O(l) ΔH=-285.8 kJ·mol-1
②H2(g)+ O2(g)=H2O(g) ΔH=-241.8 kJ·mol-1
③C(s)+ O2(g)=CO(g) ΔH=-110.5 kJ·mol-1
④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2)H2的燃烧热为   ;C的燃烧热为   。
(3)燃烧10
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
(4)写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答案】(1)①②③④
(2)-285.8 kJ·mol-1;-393.5 kJ·mol-1
(3)1429kJ
(4)CO(g)+ O2(g)=CO2 (g) ΔH=-283 kJ·mol-1
【知识点】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解析】【解答】(1)放热反应ΔH<0,故①②③④都是放热反应。
(2)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即H2燃烧生成液态水、C燃烧生成CO2(g),由反应方程式可知H2、C的燃烧热分别为:-285.8 kJ·mol-1和-393.5 kJ·mol-1。
(3)10g水是5mol,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5mol×285.8 kJ·mol-1=1429kJ。
(4)由方程式④-③得CO(g)+ O2(g)=CO2 (g) ΔH=-283 kJ·mol-1。
【分析】(1)找出 ΔH <0即可
(2)①是氢气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④是碳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3)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质量之比等于放出热量之比计算即可
(4)利用盖斯定律写出一氧化碳的燃烧的方程式并且计算焓变
28.(2021高二下·呼图壁开学考)25℃时,有0.01
mol L-1的醋酸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醋酸的电离方程式   
(2)达平衡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约是   (25℃时,醋酸电离平衡常数为2. 25×10 -6)
【答案】(1)CH3COOH CH3COO-+H+
(2)1.5×10-4mol/L
【知识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电离平衡常数
【解析】【解答】(1)醋酸是一元弱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出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电离方程式为 CH3COOH CH3COO-+H+,故答案为:CH3COOH CH3COO-+H+;
(2) 达平衡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等于醋酸根离子浓度,由电离常数Ka= 可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约为c(H+)= = =1.5×10—4mol/L,故答案为:1.5×10-4mol/L。
【分析】
(1)弱酸不完全电离,可逆(2)根据电离平衡数,利用c(H+)=c(CH3COO-)计算即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