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件(25张PPT)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件(25张PPT)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3 23:3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弗罗姆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看上去有些奇怪。
????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至善至亲,父母大爱]
1、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汉 刘安)
2、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
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
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 孟郊)
4、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
5、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 吕公著)
6、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7、父之美德,儿之遗产 。
8、羊羔跪乳 ,乌鸦反哺 ,是为礼。
(《增广贤文》)
作者简介
弗罗姆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精神分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著述有《爱的艺术》、 《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禅与心理分析》、《心理分析之危机》等。
《爱的艺术》全书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行为艺术。
刹( )那 秩( )序
罪孽( ) 专横( )
归根结蒂——
休戚相关——
息息相关——
节外生枝——
咄咄( )逼人——
chà
zhì
niè
hèng
归结到根本上。
彼此祸福相连。
形容关系密切。
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出现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duō
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概括各自然段的内容,编写全文的结构提纲:
1、母爱和父爱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2、成熟的爱来自于成熟的人生与成熟的灵魂,在文中,作者认为人的心灵世界发展完全的标志是什么?
3、根据文章最后一部分的内容,概括一下成熟的人具有的特点。

4、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合作探究
第2段:
第1段:
第3段:
婴儿时期,是一个自恋阶段。
生长发育阶段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且被母亲无条件地爱。
少年时代通过自己的努力唤醒爱,创造爱。
概括各自然段的内容,编写全文的结构提纲:
第4段:
阐述人从婴儿阶段成长到幼儿阶段,爱的对象也开始发展。
第5段:
指出母爱的本质是无条件的,因此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深深渴求母爱。
第6段:
概述母爱和父爱的本质区别。对孩子来说,母亲代表自然世界,父亲则代表思想世界。
第7段:
阐释父爱的本质:顺从是最大的道德。
第8段:
提出对母爱和父爱的不同要求。
第9段:
指出一个成熟的人,他就是自己的父母。
第10段:
总结全文,概括主旨。
第一部分(1-3)论述一个人爱的能力的发展。
全文结构
第二部分(4-7)论述爱的对象的发展及其原
因。
第三部分(8-10)探讨人的灵魂建康和达到成
熟的基础就是父爱与母爱的
综合的问题。
1、母爱和父爱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从而摆脱对父亲的依赖而自立。
合作探究
  
2、成熟的爱来自于成熟的人生与成熟的灵魂,在文中,作者认为人的心灵世界发展完全的标志是什么?
明确:与父母分离,在他心中同时拥有父亲和母亲两个世界。他独立了,成为了自己的父母。
3、根据文章最后一部分的内容,概括一下成熟的人具有的特点。
明确:独立、温和;自信、理智。

4、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明确: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应该是双向的,相互的。在孩子的幼儿期是接受爱,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应该学会去爱别人,给与爱!这样孩子才会趋向成熟!
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表
年龄段
特      征
刚出生阶段
8岁以下
8—10岁
少年时期
成熟时期
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
有被爱的意识,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学习爱别人,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爱别人,创造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无爱
|
被爱
|
有爱
|
创造爱
爱不是与生俱来的!
结论: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母爱是无条件的。
母爱和父爱有什么区别?各自有什么积极面和消极面?
母爱的特点
积极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父 爱 的 特 点 :
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父爱是有条件的,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积极面: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深入理解和探究
1、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句中“祝福”和“和平”是什么意思?
“祝福”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真切关心与爱护,包含有无私的、纯粹的、不求回报的意味。
“和平” 不仅指出了母亲温柔、平和的特点,而且有一种博大、宽厚的感觉,与下文的“大自然”“大地”“海洋”等词语结合起来,更能写出母爱的深度。
2、文章提到两种爱的原则,一种是“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另一种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这两种爱的原则区别是什么?
前一句,“被人爱”是原因,“爱人”是结果。因为被人爱,所以我爱人。以自己为中心,强调先获得再付出,是幼稚孩童式的爱的方式。
后一句爱人是原因,“被人爱”是结果。因为我爱人所以我被人爱。先付出再获得,是对爱成熟的理解。
童稚的爱是单向的、简单的、自我中心的,而成熟的爱是双向的、相互的,更加复杂,也更加美好。
3、本文是属于议论文,
  课文主要阐述了怎样的观点?
明确: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概括文章的主旨
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也就是“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