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李鹊初中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开学试卷(五四学制)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李鹊初中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开学试卷(五四学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4-25 16:15:57

文档简介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李鹊初中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开学试卷(五四学制)
一、单选题
1.(2018·广东)下列诗句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2016七上·阜康期中)下列哪项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
A.都能由小长大 B.具有细胞结构
C.能够吸收营养 D.都能繁殖后代
3.(2018·滨州)下列哪项行为或现象与“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相同(  )
A.燕子育雏 B.子女与父母不同
C.种子萌发长成幼苗 D.小羊发现狼后迅速逃离
4.(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生物所共有的特征?(  )
A.生长 B.具有细胞结构
C.能进行新陈代谢 D.能对外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
5.(2018·陆丰模拟)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一山不容二虎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6.(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它们的相对数量如下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生产者
B.丙的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
C.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甲→乙→丁
D.若丁被大量捕杀,短期内甲的数量会迅速上升
7.(2015七上·洞口期末)大面积砍伐森林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
A.后续资源缺乏 B.水土流失严重
C.绿化面积减少 D.ABC都是
8.(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整个地球就是生物圈
B.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岩石圈
C.生物圈中物质和能量不循环
D.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关联
9.(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  )。
A.目镜10x、物镜10x B.目镜10x、物镜40x
C.目镜5x、物镜10x D.目镜12.5x、物镜40x
10.(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小明制作了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做了如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①制作此两种临时装片时,第一步都是用洁净的纱布擦载玻片和盖玻片
②口腔上皮细胞由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构成
③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可见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叶绿体
④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⑤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的目的是保持细胞的固有形态
⑥制作此两种临时装片时染色都要用碘液
A.①②④⑥ B.①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
11.(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B.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比动物细胞多细胞壁、叶绿体、液泡这三个结构
C.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D.凉拌黄瓜时盘子里的水分来自于细胞质
12.(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如图是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标号④表示的结构是细胞核
B.标号①③⑤所示结构是植物细胞具有的
C.标号②所示结构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标号①所示结构是细胞膜,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13.(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小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并做了如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洋葱外表皮细胞中有较大的液泡
②口腔上皮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③洋葱内表皮细胞中有叶绿体
④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⑤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⑥由低倍镜换高倍镜之前应该上升镜筒,以避免镜头碰碎玻片
⑦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暗,观察到的物像跟原来相比,细胞更大,细胞数目更少
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⑦ C.②③④⑥⑦ D.①②③⑤⑦
14.(2019·枣庄)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气孔时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实验操作的选择和排序,正确的是(  )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
③转动遮光器,换大光圈 ④转动遮光器,换小光圈
⑤向下方移动装片 ⑥向上方移动装片
⑦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 ⑧转动转换器,换低倍物镜
A.⑤→⑦→③→① B.⑧→⑤→②→④
C.⑦→⑥→①→③ D.⑥→⑧→④→②
15.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最明显的是 (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16.(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所有生物都有细胞结构
C.细胞核控制生物的遗传和发育 D.植物细胞有细胞壁
17.(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科学家用黑白两种美西螈(一种动物)做实验,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来,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植入核的卵细胞发育成美西螈。它的身体颜色是(  )
A.黑色 B.白色 C.黑色斑点 D.黑色或白色
18.(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眼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靠表膜进行物质交换 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靠鞭毛在水中游动 D.可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9.(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细胞分裂 B.细胞生长
C.细胞分裂和生长 D.细胞分化
20.细胞数目的增多是通过细胞的哪一项生理活动实现的? (  )
A.细胞生长 B.细胞分化 C.细胞分裂 D.细胞伸长
21.(2018·新泰模拟)下列属于器官的是(  )
A. 鸡 B. 叶
C. 血液 D. 精子
22.(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乐乐帮妈妈切菜,不小心割破了手指皮肤,皮肤在人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
A.细胞 B.器官 C.组织 D.系统
23.(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下列各项中,两种结构属于同一结构层次的是(  )
A.孢子与种子 B.叶与心脏
C.导管与血液循环系统 D.人的皮肤与植物的表皮
24.(2016·盐城)一棵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是(  )
①植物体②细胞③器官④组织⑤系统.
A.②→④→③→① B.①→②→③→④
C.②→④→③→⑤→① D.②→③→④→⑤→①
25.(2019·昆明)水绵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据此推测其属于(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26.(2018七上·武邑期中)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A.无根、茎、叶的分化
B.都有根、茎、叶的分化
C.有根、茎、叶分化,有输导组织
D.都用孢子进行繁殖
27.(2020七上·吉林期末)我们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指的是(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藻类植物
28.(2018七上·湛江月考)将颗粒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在25℃左右温度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发芽的情况是(  )
A.乙先发芽 B.甲先发芽 C.同时发芽 D.都不发芽
29.(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下列关于植物植株生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根冠对于根尖具有保护作用
B.根尖的结构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C.枝条是由幼嫩的茎、叶和芽组成的
D.枝条上的芽不能再发育成新的枝条了
30.(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下列关于花的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雌蕊由柱头 花柱和子房组成
B.如果虫子吃掉了花的子房,还可以结果
C.雄蕊由花药 花丝和花柱组成
D.花瓣很美丽,但是对花没有什么作用
31.(2016七上·孟津期末)根将土壤中的水分吸收到植物体内的顺序是(  )
①土壤溶液 ②导管 ③根毛细胞 ④根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32.(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B.茎通过导管运输水分
C.蒸腾作用拉动了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D.蒸腾作用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33.(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它的块茎中含有大量淀粉,许多国家把它作为主食 块茎中的淀粉是(  )
A.根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 B.根从土壤中直接吸收的
C.叶通过呼吸作用制造的 D.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34.(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如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生理过程的关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叶面积指数越大光合作用越强
C.叶面积指数大约为5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D.叶面积指数超过9时,农作物将会减产
35.(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若要提高冬季大棚蔬菜的产量,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B.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C.提高氧气浓度 D.人工形成昼夜温差较大的条件
36.(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只在夜晚进行
D.合理密植和中耕松土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37.(2019·宜昌)下列生产生活中的措施:①水果、蔬菜在冰箱中低温贮藏,②在贮藏粮食的密封仓内充加二氧化碳,③农田及时松土,④小麦种子晒干入库,能抑制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8.(2019七上·凉山期末)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植被的是(  )
A.严禁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 B.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C.废纸回收再利用 D.使用一次性筷子
39.(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在解决一些环境问题的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退耕还林、退田还湖
B.利用秸秆生产沼气,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
C.制造高效杀虫剂和农药
D.建设太阳能电站,减少燃煤发电
40.(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下列关于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
A.“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植物开花结果时,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C.影响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
D.影响植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二、综合题
41.(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洋葱(学名:Allium cepa),别名球葱、圆葱、玉葱、葱头、荷兰葱、皮牙子等,百合科、葱属二年生草本植物。洋葱含有前列腺素A,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黏度,可用于降低血压、提神醒脑、缓解压力、预防感冒。某同学为了探究细胞的结构,撕取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制成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请分析回答:
(1)被一层一层地剥开的结构是洋葱的鳞片叶,在图3中属于洋葱鳞片叶细胞的是   (左图还是图),你判断的依据是   。
(2)将细胞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容易看到的结构是图中的[   ]   。(序号和名称)
(3)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临时装片,如果显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目镜放大倍数为10×,则物体放大倍数为   倍。
(4)使用图1所示显微镜对光时,要转动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调节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同时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   为止。观察时,要转动a,使镜筒慢慢下降和上升,直到看清物像,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注视[   ]   ;最后转动[   ]   ,使物像更加清晰。
(5)观察装片时,要将图2中右上方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先向   (填方向)移动装片。
(6)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细胞可利用能量的结构是[   ]   。
(7)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你会鼻酸,你会流泪,是因为洋葱中含有辣眼睛的物质这种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内的[   ]   中。
(8)图4中①、②、③三个操作步骤,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中的正确排列顺序应该是   (填序号)。
42.(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图甲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乙是封闭环境中蔬菜幼苗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曲线,图丙是探究植物生理活动的相关实验,请据图并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中,③是叶脉,它属于   组织,该组织的作用是   ;与①细胞相比,②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有   。
(2)图乙中,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时间段是   (用字母表示),图中cd段光合作用明显减弱,原因是   。
(3)为了进一步探究蔬菜幼苗的生理活动,兴趣小组A设计了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烧杯中的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实验过程如下:
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   移动;
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取下其中的一片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后变蓝,这说明   。
(4)兴趣小组B同时利用丙图中的相似(大小,长势)植物来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消耗水分,实验过程如下:
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用刀片切断甲叶片的主叶脉(如图),将叶片标号为A和B两部分,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叶片甲的颜色变化是   ,从而证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绘了桃花、水鸭的生命现象,A符合题意;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描述的是我们黄河流域的景观,B不符合题意;
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能反映地形因素对气候有影响,C不符合题意;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说的是潮汐形成的自然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竹外桃花三两枝描述花的开放,属于生物的繁殖;春江水暖鸭先知,是鸭对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2.【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A、生物都能由小长大,但都能由小长大不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如钟乳石长大.
B、具有细胞结构的是生物,但具有细胞结构不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 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和 植物不同,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因此生物能够吸收营养,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D、骡子不能繁殖后代,因此都能繁殖后代不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故选:C.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时结合题意从生物的特征切入.
3.【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燕子育雏说明生物能够繁殖,A不符合题意;
B.子女与父母不同说明生物都能遗传变异,B不符合题意;
C.种子萌发长成幼苗说明生物能够生长,C不符合题意;
D.小羊发现狼后迅速逃离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与“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相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够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由蛋白质的外壳和里面包裹的遗传物质组成的。
"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是向日葵对光照刺激发生的反应,属于应激性。
4.【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ACD.都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不符合题意。
B.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由蛋白质的外壳和里面包裹的遗传物质组成的。
5.【答案】D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一山不容二虎”的大体意思是两只老虎为争夺领地、食物、配偶等争斗,属于攻击行为,属于生物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B不符合题意;
C、螳螂捕蝉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成语“螳螂捕蝉”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C不符合题意;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
6.【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A.食物链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数量最多,所以丙的数量最多,是生产者,甲和乙、丁是消费者,故A不符合题意。
B.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增,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越多,此食物链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中,丁的营养级最高,因而积累有害物质最多 ,故B不符合题意。
C.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该食物链中丙是生产者,数量最多,丁的数量最少,营养级最高,所以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甲→乙→丁,故C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若丁被大量捕杀,乙的数量增加,这样甲的数量减少,引起丙的数量短时增加,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
7.【答案】D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森林生态系统在陆地四大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湿地、农田)中占主导地位,是地球上功能最完善、结构最复杂、产量最大的生物库、碳储存库和绿色水库.地球上的生物有一半以上在森林中栖息繁衍.如果大面积砍伐森林使大量野生动植物因失去家园而濒临灭绝,同时也使森林工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森林的破坏还将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引起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洪水泛滥、气候失调等等,从而严重影响农田、草原、湿地等系统的生态平衡.
故选:D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主导地位,是地球上功能最完善、结构最复杂、产量最大的生物库、碳储存库和绿色水库.
8.【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A.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A错误。
B.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因此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岩石圈的表面,B错误。
C.在生物圈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循环往复;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C错误。
D.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如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如黄河作为河流生态系统,源自西部源头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河水奔流东区,滋润着沿途的农田生态系统,养育着亿万人口和其他生物,它们沿途还形成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最终携带者陆地上的土壤和其他物质,融入海洋生态系统,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范围包含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9.【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经计算10×10=10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在4个组合中较小,故A不符合题意。
B.经计算10×40=40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在4个组合中较大,故B不符合题意。
C.经计算5×10=5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在4个组合中最小,那么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故C符合题意。
D.经计算12.5×40=50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在4个组合中最大,那么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物镜和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放大实物的长度或宽度 ,显微镜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小,光线越亮;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细胞数目越少,物象越大,光线越暗。
10.【答案】A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①制作此两种临时装片时,第一步都是“擦”,用洁净的纱布擦载玻片和盖玻片,正确。
②口腔上皮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正确。
③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可见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洋葱内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错误。
④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正确。
⑤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保持细胞的固有形态,如果滴清水的话,会使得细胞吸水胀破,错误。
⑥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染色用碘液,制作洋葱叶表皮细胞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 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便于观察制作洋葱叶表皮细胞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制作洋葱鳞片叶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基本步骤:擦→滴→刮→涂→盖→染。
细胞核里有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用碘液处理的标本,在显微镜下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
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列表比较如下:
比较项目 不同点 相同点
动物细胞 无细胞壁,细胞质中无液泡和叶绿体 都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质中都含有线粒体
植物细胞 有细胞壁,细胞质中有液泡,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
11.【答案】C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A.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在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所有的活细胞都有线粒体。有的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如叶片;但有的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如洋葱表皮细胞,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同时还含有遗传物质DNA,C符合题意。
D.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液泡凉拌黄瓜时盘子里的水分来自于液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异同如下:
(1)细胞膜:保护细胞的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2)细胞质: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3)细胞核: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与生物遗传有密切关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4)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保护细胞的内部结构和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植物细胞具有)。
(5)大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多数植物细胞具有)。
(6)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7)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植物细胞特有)。叶绿体主要存在于植物叶肉细胞中,幼嫩的表层细胞中也有分布。
12.【答案】D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A.标号④表示的结构是细胞核,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②细胞膜、⑥细胞质、④细胞核和⑦线粒体;植物细胞内有①细胞壁、⑤液泡和③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B不符合题意。
C.②细胞膜具有保护科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①是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识图: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列表比较如下:
比较项目 不同点 相同点
动物细胞 无细胞壁,细胞质中无液泡和叶绿体 都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质中都含有线粒体
植物细胞 有细胞壁,细胞质中有液泡,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  
13.【答案】B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①洋葱外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其中有较大的液泡,①正确。
②口腔上皮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②正确。
③洋葱内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③错误。
④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④正确。
⑤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将反光镜调至平面镜,光圈调至较小光圈,⑤正确。
⑥由低倍镜换高倍镜之前不能调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这样不容易发现物像,⑥错误。
⑦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暗,观察到的物像跟原来相比,细胞更大,细胞数目更少,⑦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高倍镜的使用:(1)定位目称:先用低倍物镜确定要观察的目标的位置,再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轻轻移开,在原位置小心地换上高倍物镜。
(2)调焦:正常情况下,当高倍物镜转正之后,在视野中央即可看到模糊的物像,只要沿逆时针方向略微调到细准焦螺旋,即可获得清晰的物像。在换上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变小、变暗,要重新调节视野亮度,可通过升调节光圈或利用凹面反光镜来增大。
14.【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从甲图转为乙图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气孔时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正确的操作步骤⑤→⑦→③→①。
故答案为:A
【分析】识图: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看出,图甲中气孔的位置是在视野的下方,且图乙中的图象比图甲中的图象大,这是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后换用高倍物镜观察 。 因此该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中的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注意: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因此视野中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象偏向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② 换用高倍镜后一定不要调节粗准焦螺旋,防止压碎玻片。
15.【答案】D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分析】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步骤是首先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细胞的中部向凹陷,形成新的细胞膜,缢裂为两个细胞,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由于染色体内有遗传物质DNA,因此,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考查的是细胞的分裂过程,解答时从细胞分裂的概念来切入。
16.【答案】B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A.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A不符合题意。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自然界中除了病毒,其他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B符合题意。
C.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能控制生物的遗传和发育;C不符合题意。
D.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动物细胞最外层是细胞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绿色部分有叶绿体,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大液泡、叶绿体。
17.【答案】A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新细胞的细胞核是由黑色美西螈提供,而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决定生物的性状,所以新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体色是黑色,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DNA (脱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条DNA分子,DNA分子上有许多的基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具有遗传效的DNA片段是基因。基因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的。
18.【答案】B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A.眼虫在无光的条件下,通过表膜吸收水中的氧,然后排出二氧化碳,所以表膜能进行物质交换,故A不符合题意。
B.眼虫的细胞质内有叶绿体,可以通过叶绿素在有光的条件下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故B符合题意。
C.眼虫靠鞭毛的摆动在水中游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眼虫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眼虫生活在有机物质丰富的水沟、池沼或缓流中,但在河堤、海湾湿土或含盐沼泽中亦有之,此外在其它藻类体上、植物碎片及小甲壳类的体上亦能见到。温暖季节可大量繁殖常使水呈绿色。眼虫体通常因含大量卵圆形的叶绿体而呈绿色,眼虫主要通过叶绿素在有光的条件下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
19.【答案】C
【知识点】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
【解析】【解答】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所以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主要原因是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生长。
故答案为:C。
【分析】1、细胞分裂通常是指以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结果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的生长表现为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逐渐长大,使细胞体积增大。
3、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逐渐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从而形成不同的组织。
生物体能由小长大的主要原因是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20.【答案】C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细胞分裂时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的数目增多,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分裂,比较简单,熟记: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21.【答案】B
【知识点】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A.鸡属于一个完整的动物体,A不符合题意;
B.一片树叶,属于营养器官,B符合题意;
C.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组成的细胞群叫组织,所以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组织,血液属于结缔组织,C不符合题意;
D.一个精子是一个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组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起来在一起而形成的细胞群。人体有肌肉组织、保护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四种。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以某种组织为主。如:心脏、肝脏、脾脏、大脑、肱二头肌。
人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22.【答案】B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人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最后由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因此皮肤在人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故答案为:B。
【分析】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以某一种或两种组织为主。 如:心脏、肝脏、脾脏、大脑、肱二头肌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皮肤最外面的表皮是由上皮细胞构成的,属于上皮组织,其内布满了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血管里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神经属于神经组织,可见皮肤是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等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
23.【答案】B
【知识点】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孢子是生殖细胞,种子是器官;叶和心脏属于器官;导管是组织,血液循环系统属于系统;人的皮肤是器官,植物的表皮属于组织。
故答案为:B。
【分析】1、细胞: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组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起来在一起而形成的细胞群。人体有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四种。
3、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以某一种或两种组织为主。 如:心脏、肝脏、脾脏、大脑、肱二头肌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4、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并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多个器官的总和。
24.【答案】A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再组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故选:A.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只要熟练掌握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5.【答案】A
【知识点】藻类植物
【解析】【解答】A、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结构简单,故水绵属于藻类植物,A符合题意;
B、苔藓植物有茎叶,没有根。B不符合题意;
C、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C不符合题意;
D、种子植物有根茎叶,且能产生种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各类植物的比较:
类 别 主 要 特 征 生活环境 繁殖方式 举 例



物 藻 类 植 物
(低等类群) 单细胞或多细胞,
无根、茎、叶的分化。 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孢子 衣藻(单细胞)、海带、紫菜、水绵等。
苔 藓 植 物
(原始高等类群) 多细胞、有茎、叶的分化和假根,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植株矮小) 大多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孢子 葫芦藓、地钱、小墙藓等
蕨 类 植 物
(高等类群) 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这是蕨类植物植株较高大的原因) 多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孢子 蕨、贯众、卷柏、桫椤等。



物 种 子 植 物(最高等类群)
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1、体内有维管组织
2、能产生种子 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着;有发达的根、茎、叶和种子;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银杉、水杉、银杏、雪松等。
被子植物 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着;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水稻、花生、大豆、西瓜等。
26.【答案】D
【知识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解析】【解答】ABC、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ABC不符合题意;
D、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植物类型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特点 生殖方式 用途 代表植物
藻类 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在陆地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孢子生殖 药用和食用 衣藻、水绵、紫菜、海带
苔藓 阴湿的地面或背阴处 假根,只有茎、叶分化 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墙藓、葫芦藓
蕨类 阴湿的环境 有根茎叶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形成煤的主要植物 满江红、桫椤、贯众、卷柏
27.【答案】A
【知识点】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主要特征是: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具有双受精现象;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形成果实和种子,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藻类植物结构最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比藻类植物的结构复杂一些,有了茎、叶的分化,但是无根,只有假根,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开花,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生殖离不开水.裸子植物有种子,适于在干旱的陆地上生活,但是无花,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
故答案为:A
【分析】各类植物的比较:
类 别 主 要 特 征 生活环境 繁殖方式 举 例



物 藻 类 植 物
(低等类群) 单细胞或多细胞,
无根、茎、叶的分化。 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孢子 衣藻(单细胞)、海带、紫菜、水绵等。
苔 藓 植 物
(原始高等类群) 多细胞、有茎、叶的分化和假根,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植株矮小) 大多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孢子 葫芦藓、地钱、小墙藓等
蕨 类 植 物
(高等类群) 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这是蕨类植物植株较高大的原因) 多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孢子 蕨、贯众、卷柏、桫椤等。



物 种 子 植 物(最高等类群)
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1、体内有维管组织
2、能产生种子 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着;有发达的根、茎、叶和种子;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银杉、水杉、银杏、雪松等。
被子植物 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着;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水稻、花生、大豆、西瓜等。
28.【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
【解析】【解答】因为满足了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会同时萌发,土壤是否肥沃不影响种子的萌发。
故答案为:C
【分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9.【答案】D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及功能;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解析】【解答】A.根冠位于根尖的尖端,主要起保护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根尖的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吸收的面积,是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植物的枝条上着生叶的地方叫做节,在节上着生着芽,枝条是由幼嫩的茎、叶和芽组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在芽中有分生组织,能够发育成枝条,枝条上的芽可以继续发育成新的枝条,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芽的类型:按照着生位置的不同可以把芽分为顶芽和侧芽;按将来的发育情况,芽分为叶芽(将来发育成枝和叶)、花芽(将来发育成花)、混合芽(将来发育成枝、叶、花)。
2、叶芽的结构包括:生长点、芽轴、叶原基、芽原基、幼叶。叶芽的结构中,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可见,叶芽是未发育的枝条。
30.【答案】A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解答】A.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组成,子房内有胚珠,故A符合题意。
B.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壁发育为果皮,胚珠发育为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所以如果虫子吃掉了花的子房,不可以结果,故B不符合题意。
C.雄蕊由花药、花丝组成,花药含有花粉,故C不符合题意。
D.多个花瓣组成花冠,在花绽放之前,对花蕊起保护作用,花开放后可以招引昆虫前来传花受粉,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花的结构和功能图示如下:
31.【答案】B
【知识点】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解析】【解答】解:成熟区,也称根毛区.成熟区是吸水的主要部位.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水分进入植物体并在植物体内输导的途径是:土壤溶液→根毛细胞→成熟区表皮以内的各层细胞→根毛区导管→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导管.
故答案为:B
【分析】一般情况下,土壤溶液的浓度总是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土壤里的水分会渗入到根毛细胞里,再向表皮以内的细胞逐步渗入,最后进入导管,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被植物吸收进入导管。根的导管与地上部分茎、叶的导管相通,水分和无机盐由导管输送到茎、叶等其他器官中。据此解答。
32.【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B.植物需要的水分是通过根来吸收的,根吸水的主要区域是根尖的成熟区,根从土壤中把水分吸收到植物的体内,然后再通过茎内的导管进行运输,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了空气当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才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C不符合题意。
D.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可见蒸腾作用失水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的,蒸腾作用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
2、蒸腾作用的意义如下:植物吸收的水分90%以上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1)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2)水分从气孔蒸腾,使植物体内产生一种将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促进根部对矿质离子的吸收。(3)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
33.【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光合作用主要器官是叶,根的作用是固定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茎的作用是输导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供给叶、果实,将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供给根、果实,因此马铃薯块茎中的淀粉是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故答案为:D。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场所:叶绿体,条件:光,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34.【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交于A点,体现了两者的强度相等,A不符合题意;
B.图中农作物积累量是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叶面积指数在7-9时,光合强度大于呼吸强度,有有机物的积累,只是积累量较之前少,超过9时,农作物减产,B符合题意;
C.叶面积指数大约为5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最大,即农作物积累量最大,C不符合题意;
D.图中农作物积累量是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叶面积指数在7-9时,光合强度大于呼吸强度,有有机物的积累,只是积累量较之前少,超过9时,农作物减产,D不符合题意。
【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都要增大,在A点处相交,表示二者在此叶面积指数下光合作用的强度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⑵光合作用围成的部分表示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的量,呼吸作用围成的部分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二者共同围成的部分表示有机物的积累量,等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⑶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叶面积指数为5时,二者差值最大,有机物积累量最大,对作为增产最有利。⑷如果农作物过度密集,叶面积指数过大,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对增产不利。
35.【答案】C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可以促进光合作用,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适当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适当提高氧气浓度会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加速有机物的分解;人工形成昼夜温差较大的条件可以在白天促进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合成,抑制夜晚有机物的分解,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故答案为:C。
【分析】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水分、二氧化碳浓度、无机盐等。提高作物的产量,主要是增加有机物的积累。只有当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时,才会有有机物的积累。增加光合作用的因素及降低呼吸作用的因素,都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延长光照时间和增加光照强度以及增加光合作用原料等方法,如向蔬菜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俗称气肥);合理密植能使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达到高产的目的。塑料大棚生产中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增加产量。
36.【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的叶绿体,条件是光能;呼吸作用的场所为线粒体,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B不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光合作用只有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不需要光,因此呼吸作用全天都能进行,C符合题意;
D、合理密植和中耕松土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下: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场所 含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
条件 在光下才能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物质转化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转化 将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37.【答案】A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①温度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低温贮藏水果、蔬菜可以抑制水果、蔬菜呼吸作用,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正确;
②氧气不足和二氧化碳浓度高都会抑制呼吸作用,藏粮食的仓库中充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后,抑制了粮食呼吸作用,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延长了粮食的储藏时间,正确;
③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土壤板结,土壤中的氧气减少,不利于根的呼吸;给植物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错误;
④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正确。因此,选项①②④的目的都是为了抑制呼吸作用,③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A
【分析】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促进呼吸作用:深耕松土、及时排水,促进根吸收氧气,从而促进根部进行呼吸作用,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2)抑制呼吸作用:储存粮食、果蔬保鲜.农产品保存法(抑制呼吸作用)可概括为“三低”:低温、低氧、低含水量.如贮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储存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
38.【答案】D
【知识点】植被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解:严禁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利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可扩大森林覆盖率,废纸回收再利用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资源的使用,都有利于保护植被,而使用一次性筷子或消耗大量木材,势必造成森林资源匮乏,使我国森林覆盖率继续降低,不利于保护植被,故D符合题意。
【分析】自然资源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39.【答案】C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A、实施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属于科学方法;A可取.
B、利用秸秆生产沼气,即减少了燃烧秸秆造成的污染,又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 B可取.
C、长期使用高效杀虫剂和农药不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容易使害虫形成强的抗药性.C不可取.
D、燃煤发电会放出大量的浓烟污染环境,建设核电站,就可解决燃煤发电产生废气的问题,D可取.
故选:C.
【分析】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在保护环境的时候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如退耕还草、科学的耕作技术等.
40.【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大树还能遮挡阳光,降低温度;此外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空气清新宜人。因此树荫下,空气湿润、凉爽、清新宜人,A符合题意。
B.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因此植物开花结果时,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蒸腾作用而不是光合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影响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C不符合题意。
D.影响植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植物吸收的水分90%以上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1)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2)水分从气孔蒸腾,使植物体内产生一种将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促进根部对矿质离子的吸收。(3)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41.【答案】(1)左图;左图细胞中有细胞壁和液泡
(2)②;细胞膜
(3)400
(4)转换器;清晰明亮的视野(或明亮的视野;或白亮的圆形视野);d;物镜;b;细准焦螺旋
(5)右上方
(6)⑦;线粒体
(7)⑤;液泡
(8)①③②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1)图3中左图有①细胞壁和⑤液泡,这是洋葱鳞片叶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另外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没有③叶绿体这一结构。右图为动物细胞。
(2)将细胞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容易看到的结构是图中的②细胞膜,细胞膜很薄,紧贴着细胞壁。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如果显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目镜放大倍数为10×,则物体放大倍数=40×10=400(倍)。
(4)显微镜的对光步骤:转动粗准焦螺旋(逆时针),使镜筒上升。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圆形视野。分析可知,使用图1所示显微镜对光时,要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调节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同时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清晰明亮的视野(或明亮的视野;或白亮的圆形视野)为止。用显微镜观察时,用手转动a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d物镜镜头,防止物镜镜头压坏玻片标本。用左眼向目镜内注视(注意右眼应该同时睁着),并转动a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如果不清楚,可调节b细准焦螺旋,至清楚为止。
(5)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示中的物像偏右上方,向右上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左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6)⑦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够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
(7)液泡里含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色素以及营养物质。植物细胞的液体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的细胞液中,另外细胞液里还溶解着多种物质如带甜味、辣味的物质。切洋葱时,会有“辛辣”物质刺激人们流泪,该种物质主要存在于洋葱细胞的⑤液泡中。
(8)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①滴、撕、展、③盖、②染,故正确排列顺序应该是①③②。
【分析】识图:图1中,a-粗准焦螺旋、b-细准焦螺旋、c-转换器、d-物镜。图3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图4中,①-滴一滴清水、②-染色、③-盖盖玻片。
1、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如下:
(1)细胞膜:保护细胞的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2)细胞质: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3)细胞核: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与生物遗传有密切关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4)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保护细胞的内部结构和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植物细胞具有)。
(5)大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多数植物细胞具有)。
(6)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7)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植物细胞特有)。叶绿体主要存在于植物叶肉细胞中,幼嫩的表层细胞中也有分布。
2、制作洋葱鳞片叶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
42.【答案】(1)输导;输送营养物质;叶绿体
(2)bf;气孔一部分关闭,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3)左;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4)A不变蓝,B变蓝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1)③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甲图中①是上表皮,②是叶肉,与①细胞相比,②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图乙中的f点,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最多,b点,植物进行了一晚上的呼吸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最少;一天24小时内有机物处于积累的时间段是6﹣18点,即bf段。cd段温度过高导致甲图中④气孔,一部分关闭,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3)①如果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瓶内气压减小,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左移动。
②将装置移至阳光下,移走氢氧化钠溶液,打开阀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这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4)将装置移至阳光下,移走氢氧化钠溶液,打开阀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AB的变量是水,所以一段时间后,甲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A不变蓝,B变蓝,说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分析】识图:图甲中,①-上表皮、②-叶肉、③-叶脉、④气孔。
图乙中,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为此时的呼吸强度;b、f点是光的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c点是光的饱和点,c点以后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影响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1、叶片 的结构主要包括上、下表皮(保护组织 )、叶肉(薄壁组织)、叶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三部分。植物叶的表皮细胞中不含叶绿体,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绿体内含有叶绿素,使叶呈现绿色;叶脉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有支持和输导作用。
2、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积累起来。
3、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场所:叶绿体,条件:光,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1 / 1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李鹊初中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开学试卷(五四学制)
一、单选题
1.(2018·广东)下列诗句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绘了桃花、水鸭的生命现象,A符合题意;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描述的是我们黄河流域的景观,B不符合题意;
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能反映地形因素对气候有影响,C不符合题意;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说的是潮汐形成的自然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竹外桃花三两枝描述花的开放,属于生物的繁殖;春江水暖鸭先知,是鸭对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2.(2016七上·阜康期中)下列哪项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
A.都能由小长大 B.具有细胞结构
C.能够吸收营养 D.都能繁殖后代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A、生物都能由小长大,但都能由小长大不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如钟乳石长大.
B、具有细胞结构的是生物,但具有细胞结构不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 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和 植物不同,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因此生物能够吸收营养,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D、骡子不能繁殖后代,因此都能繁殖后代不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故选:C.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时结合题意从生物的特征切入.
3.(2018·滨州)下列哪项行为或现象与“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相同(  )
A.燕子育雏 B.子女与父母不同
C.种子萌发长成幼苗 D.小羊发现狼后迅速逃离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燕子育雏说明生物能够繁殖,A不符合题意;
B.子女与父母不同说明生物都能遗传变异,B不符合题意;
C.种子萌发长成幼苗说明生物能够生长,C不符合题意;
D.小羊发现狼后迅速逃离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与“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相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够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由蛋白质的外壳和里面包裹的遗传物质组成的。
"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是向日葵对光照刺激发生的反应,属于应激性。
4.(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生物所共有的特征?(  )
A.生长 B.具有细胞结构
C.能进行新陈代谢 D.能对外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ACD.都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不符合题意。
B.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由蛋白质的外壳和里面包裹的遗传物质组成的。
5.(2018·陆丰模拟)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一山不容二虎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D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一山不容二虎”的大体意思是两只老虎为争夺领地、食物、配偶等争斗,属于攻击行为,属于生物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B不符合题意;
C、螳螂捕蝉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成语“螳螂捕蝉”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C不符合题意;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
6.(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它们的相对数量如下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生产者
B.丙的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
C.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甲→乙→丁
D.若丁被大量捕杀,短期内甲的数量会迅速上升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A.食物链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数量最多,所以丙的数量最多,是生产者,甲和乙、丁是消费者,故A不符合题意。
B.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增,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越多,此食物链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中,丁的营养级最高,因而积累有害物质最多 ,故B不符合题意。
C.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该食物链中丙是生产者,数量最多,丁的数量最少,营养级最高,所以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甲→乙→丁,故C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若丁被大量捕杀,乙的数量增加,这样甲的数量减少,引起丙的数量短时增加,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
7.(2015七上·洞口期末)大面积砍伐森林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
A.后续资源缺乏 B.水土流失严重
C.绿化面积减少 D.ABC都是
【答案】D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森林生态系统在陆地四大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湿地、农田)中占主导地位,是地球上功能最完善、结构最复杂、产量最大的生物库、碳储存库和绿色水库.地球上的生物有一半以上在森林中栖息繁衍.如果大面积砍伐森林使大量野生动植物因失去家园而濒临灭绝,同时也使森林工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森林的破坏还将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引起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洪水泛滥、气候失调等等,从而严重影响农田、草原、湿地等系统的生态平衡.
故选:D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主导地位,是地球上功能最完善、结构最复杂、产量最大的生物库、碳储存库和绿色水库.
8.(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整个地球就是生物圈
B.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岩石圈
C.生物圈中物质和能量不循环
D.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关联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A.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A错误。
B.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因此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岩石圈的表面,B错误。
C.在生物圈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循环往复;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C错误。
D.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如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如黄河作为河流生态系统,源自西部源头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河水奔流东区,滋润着沿途的农田生态系统,养育着亿万人口和其他生物,它们沿途还形成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最终携带者陆地上的土壤和其他物质,融入海洋生态系统,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范围包含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9.(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  )。
A.目镜10x、物镜10x B.目镜10x、物镜40x
C.目镜5x、物镜10x D.目镜12.5x、物镜40x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经计算10×10=10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在4个组合中较小,故A不符合题意。
B.经计算10×40=40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在4个组合中较大,故B不符合题意。
C.经计算5×10=5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在4个组合中最小,那么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故C符合题意。
D.经计算12.5×40=50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在4个组合中最大,那么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物镜和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放大实物的长度或宽度 ,显微镜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小,光线越亮;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细胞数目越少,物象越大,光线越暗。
10.(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小明制作了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做了如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①制作此两种临时装片时,第一步都是用洁净的纱布擦载玻片和盖玻片
②口腔上皮细胞由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构成
③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可见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叶绿体
④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⑤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的目的是保持细胞的固有形态
⑥制作此两种临时装片时染色都要用碘液
A.①②④⑥ B.①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
【答案】A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①制作此两种临时装片时,第一步都是“擦”,用洁净的纱布擦载玻片和盖玻片,正确。
②口腔上皮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正确。
③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可见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洋葱内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错误。
④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正确。
⑤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保持细胞的固有形态,如果滴清水的话,会使得细胞吸水胀破,错误。
⑥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染色用碘液,制作洋葱叶表皮细胞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 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便于观察制作洋葱叶表皮细胞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制作洋葱鳞片叶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基本步骤:擦→滴→刮→涂→盖→染。
细胞核里有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用碘液处理的标本,在显微镜下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
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列表比较如下:
比较项目 不同点 相同点
动物细胞 无细胞壁,细胞质中无液泡和叶绿体 都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质中都含有线粒体
植物细胞 有细胞壁,细胞质中有液泡,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
11.(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B.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比动物细胞多细胞壁、叶绿体、液泡这三个结构
C.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D.凉拌黄瓜时盘子里的水分来自于细胞质
【答案】C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A.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在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所有的活细胞都有线粒体。有的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如叶片;但有的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如洋葱表皮细胞,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同时还含有遗传物质DNA,C符合题意。
D.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液泡凉拌黄瓜时盘子里的水分来自于液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异同如下:
(1)细胞膜:保护细胞的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2)细胞质: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3)细胞核: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与生物遗传有密切关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4)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保护细胞的内部结构和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植物细胞具有)。
(5)大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多数植物细胞具有)。
(6)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7)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植物细胞特有)。叶绿体主要存在于植物叶肉细胞中,幼嫩的表层细胞中也有分布。
12.(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如图是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标号④表示的结构是细胞核
B.标号①③⑤所示结构是植物细胞具有的
C.标号②所示结构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标号①所示结构是细胞膜,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答案】D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A.标号④表示的结构是细胞核,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②细胞膜、⑥细胞质、④细胞核和⑦线粒体;植物细胞内有①细胞壁、⑤液泡和③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B不符合题意。
C.②细胞膜具有保护科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①是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识图: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列表比较如下:
比较项目 不同点 相同点
动物细胞 无细胞壁,细胞质中无液泡和叶绿体 都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质中都含有线粒体
植物细胞 有细胞壁,细胞质中有液泡,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  
13.(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小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并做了如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洋葱外表皮细胞中有较大的液泡
②口腔上皮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③洋葱内表皮细胞中有叶绿体
④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⑤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⑥由低倍镜换高倍镜之前应该上升镜筒,以避免镜头碰碎玻片
⑦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暗,观察到的物像跟原来相比,细胞更大,细胞数目更少
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⑦ C.②③④⑥⑦ D.①②③⑤⑦
【答案】B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①洋葱外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其中有较大的液泡,①正确。
②口腔上皮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②正确。
③洋葱内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③错误。
④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④正确。
⑤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将反光镜调至平面镜,光圈调至较小光圈,⑤正确。
⑥由低倍镜换高倍镜之前不能调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这样不容易发现物像,⑥错误。
⑦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暗,观察到的物像跟原来相比,细胞更大,细胞数目更少,⑦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高倍镜的使用:(1)定位目称:先用低倍物镜确定要观察的目标的位置,再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轻轻移开,在原位置小心地换上高倍物镜。
(2)调焦:正常情况下,当高倍物镜转正之后,在视野中央即可看到模糊的物像,只要沿逆时针方向略微调到细准焦螺旋,即可获得清晰的物像。在换上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变小、变暗,要重新调节视野亮度,可通过升调节光圈或利用凹面反光镜来增大。
14.(2019·枣庄)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气孔时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实验操作的选择和排序,正确的是(  )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
③转动遮光器,换大光圈 ④转动遮光器,换小光圈
⑤向下方移动装片 ⑥向上方移动装片
⑦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 ⑧转动转换器,换低倍物镜
A.⑤→⑦→③→① B.⑧→⑤→②→④
C.⑦→⑥→①→③ D.⑥→⑧→④→②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从甲图转为乙图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气孔时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正确的操作步骤⑤→⑦→③→①。
故答案为:A
【分析】识图: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看出,图甲中气孔的位置是在视野的下方,且图乙中的图象比图甲中的图象大,这是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后换用高倍物镜观察 。 因此该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中的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注意: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因此视野中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象偏向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② 换用高倍镜后一定不要调节粗准焦螺旋,防止压碎玻片。
15.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最明显的是 (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答案】D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分析】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步骤是首先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细胞的中部向凹陷,形成新的细胞膜,缢裂为两个细胞,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由于染色体内有遗传物质DNA,因此,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考查的是细胞的分裂过程,解答时从细胞分裂的概念来切入。
16.(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所有生物都有细胞结构
C.细胞核控制生物的遗传和发育 D.植物细胞有细胞壁
【答案】B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A.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A不符合题意。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自然界中除了病毒,其他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B符合题意。
C.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能控制生物的遗传和发育;C不符合题意。
D.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动物细胞最外层是细胞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绿色部分有叶绿体,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大液泡、叶绿体。
17.(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科学家用黑白两种美西螈(一种动物)做实验,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来,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植入核的卵细胞发育成美西螈。它的身体颜色是(  )
A.黑色 B.白色 C.黑色斑点 D.黑色或白色
【答案】A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新细胞的细胞核是由黑色美西螈提供,而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决定生物的性状,所以新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体色是黑色,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DNA (脱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条DNA分子,DNA分子上有许多的基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具有遗传效的DNA片段是基因。基因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的。
18.(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眼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靠表膜进行物质交换 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靠鞭毛在水中游动 D.可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B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A.眼虫在无光的条件下,通过表膜吸收水中的氧,然后排出二氧化碳,所以表膜能进行物质交换,故A不符合题意。
B.眼虫的细胞质内有叶绿体,可以通过叶绿素在有光的条件下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故B符合题意。
C.眼虫靠鞭毛的摆动在水中游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眼虫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眼虫生活在有机物质丰富的水沟、池沼或缓流中,但在河堤、海湾湿土或含盐沼泽中亦有之,此外在其它藻类体上、植物碎片及小甲壳类的体上亦能见到。温暖季节可大量繁殖常使水呈绿色。眼虫体通常因含大量卵圆形的叶绿体而呈绿色,眼虫主要通过叶绿素在有光的条件下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
19.(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细胞分裂 B.细胞生长
C.细胞分裂和生长 D.细胞分化
【答案】C
【知识点】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
【解析】【解答】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所以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主要原因是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生长。
故答案为:C。
【分析】1、细胞分裂通常是指以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结果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的生长表现为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逐渐长大,使细胞体积增大。
3、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逐渐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从而形成不同的组织。
生物体能由小长大的主要原因是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20.细胞数目的增多是通过细胞的哪一项生理活动实现的? (  )
A.细胞生长 B.细胞分化 C.细胞分裂 D.细胞伸长
【答案】C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细胞分裂时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的数目增多,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分裂,比较简单,熟记: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21.(2018·新泰模拟)下列属于器官的是(  )
A. 鸡 B. 叶
C. 血液 D. 精子
【答案】B
【知识点】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A.鸡属于一个完整的动物体,A不符合题意;
B.一片树叶,属于营养器官,B符合题意;
C.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组成的细胞群叫组织,所以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组织,血液属于结缔组织,C不符合题意;
D.一个精子是一个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组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起来在一起而形成的细胞群。人体有肌肉组织、保护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四种。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以某种组织为主。如:心脏、肝脏、脾脏、大脑、肱二头肌。
人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22.(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乐乐帮妈妈切菜,不小心割破了手指皮肤,皮肤在人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
A.细胞 B.器官 C.组织 D.系统
【答案】B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人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最后由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因此皮肤在人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故答案为:B。
【分析】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以某一种或两种组织为主。 如:心脏、肝脏、脾脏、大脑、肱二头肌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皮肤最外面的表皮是由上皮细胞构成的,属于上皮组织,其内布满了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血管里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神经属于神经组织,可见皮肤是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等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
23.(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下列各项中,两种结构属于同一结构层次的是(  )
A.孢子与种子 B.叶与心脏
C.导管与血液循环系统 D.人的皮肤与植物的表皮
【答案】B
【知识点】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孢子是生殖细胞,种子是器官;叶和心脏属于器官;导管是组织,血液循环系统属于系统;人的皮肤是器官,植物的表皮属于组织。
故答案为:B。
【分析】1、细胞: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组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起来在一起而形成的细胞群。人体有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四种。
3、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以某一种或两种组织为主。 如:心脏、肝脏、脾脏、大脑、肱二头肌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4、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并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多个器官的总和。
24.(2016·盐城)一棵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是(  )
①植物体②细胞③器官④组织⑤系统.
A.②→④→③→① B.①→②→③→④
C.②→④→③→⑤→① D.②→③→④→⑤→①
【答案】A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再组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故选:A.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只要熟练掌握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5.(2019·昆明)水绵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据此推测其属于(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答案】A
【知识点】藻类植物
【解析】【解答】A、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结构简单,故水绵属于藻类植物,A符合题意;
B、苔藓植物有茎叶,没有根。B不符合题意;
C、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C不符合题意;
D、种子植物有根茎叶,且能产生种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各类植物的比较:
类 别 主 要 特 征 生活环境 繁殖方式 举 例



物 藻 类 植 物
(低等类群) 单细胞或多细胞,
无根、茎、叶的分化。 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孢子 衣藻(单细胞)、海带、紫菜、水绵等。
苔 藓 植 物
(原始高等类群) 多细胞、有茎、叶的分化和假根,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植株矮小) 大多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孢子 葫芦藓、地钱、小墙藓等
蕨 类 植 物
(高等类群) 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这是蕨类植物植株较高大的原因) 多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孢子 蕨、贯众、卷柏、桫椤等。



物 种 子 植 物(最高等类群)
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1、体内有维管组织
2、能产生种子 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着;有发达的根、茎、叶和种子;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银杉、水杉、银杏、雪松等。
被子植物 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着;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水稻、花生、大豆、西瓜等。
26.(2018七上·武邑期中)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A.无根、茎、叶的分化
B.都有根、茎、叶的分化
C.有根、茎、叶分化,有输导组织
D.都用孢子进行繁殖
【答案】D
【知识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解析】【解答】ABC、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ABC不符合题意;
D、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植物类型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特点 生殖方式 用途 代表植物
藻类 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在陆地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孢子生殖 药用和食用 衣藻、水绵、紫菜、海带
苔藓 阴湿的地面或背阴处 假根,只有茎、叶分化 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墙藓、葫芦藓
蕨类 阴湿的环境 有根茎叶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形成煤的主要植物 满江红、桫椤、贯众、卷柏
27.(2020七上·吉林期末)我们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指的是(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藻类植物
【答案】A
【知识点】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主要特征是: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具有双受精现象;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形成果实和种子,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藻类植物结构最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比藻类植物的结构复杂一些,有了茎、叶的分化,但是无根,只有假根,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开花,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生殖离不开水.裸子植物有种子,适于在干旱的陆地上生活,但是无花,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
故答案为:A
【分析】各类植物的比较:
类 别 主 要 特 征 生活环境 繁殖方式 举 例



物 藻 类 植 物
(低等类群) 单细胞或多细胞,
无根、茎、叶的分化。 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孢子 衣藻(单细胞)、海带、紫菜、水绵等。
苔 藓 植 物
(原始高等类群) 多细胞、有茎、叶的分化和假根,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植株矮小) 大多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孢子 葫芦藓、地钱、小墙藓等
蕨 类 植 物
(高等类群) 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这是蕨类植物植株较高大的原因) 多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孢子 蕨、贯众、卷柏、桫椤等。



物 种 子 植 物(最高等类群)
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1、体内有维管组织
2、能产生种子 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着;有发达的根、茎、叶和种子;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银杉、水杉、银杏、雪松等。
被子植物 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着;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水稻、花生、大豆、西瓜等。
28.(2018七上·湛江月考)将颗粒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在25℃左右温度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发芽的情况是(  )
A.乙先发芽 B.甲先发芽 C.同时发芽 D.都不发芽
【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
【解析】【解答】因为满足了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会同时萌发,土壤是否肥沃不影响种子的萌发。
故答案为:C
【分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9.(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下列关于植物植株生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根冠对于根尖具有保护作用
B.根尖的结构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C.枝条是由幼嫩的茎、叶和芽组成的
D.枝条上的芽不能再发育成新的枝条了
【答案】D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及功能;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解析】【解答】A.根冠位于根尖的尖端,主要起保护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根尖的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吸收的面积,是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植物的枝条上着生叶的地方叫做节,在节上着生着芽,枝条是由幼嫩的茎、叶和芽组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在芽中有分生组织,能够发育成枝条,枝条上的芽可以继续发育成新的枝条,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芽的类型:按照着生位置的不同可以把芽分为顶芽和侧芽;按将来的发育情况,芽分为叶芽(将来发育成枝和叶)、花芽(将来发育成花)、混合芽(将来发育成枝、叶、花)。
2、叶芽的结构包括:生长点、芽轴、叶原基、芽原基、幼叶。叶芽的结构中,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可见,叶芽是未发育的枝条。
30.(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下列关于花的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雌蕊由柱头 花柱和子房组成
B.如果虫子吃掉了花的子房,还可以结果
C.雄蕊由花药 花丝和花柱组成
D.花瓣很美丽,但是对花没有什么作用
【答案】A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解答】A.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组成,子房内有胚珠,故A符合题意。
B.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壁发育为果皮,胚珠发育为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所以如果虫子吃掉了花的子房,不可以结果,故B不符合题意。
C.雄蕊由花药、花丝组成,花药含有花粉,故C不符合题意。
D.多个花瓣组成花冠,在花绽放之前,对花蕊起保护作用,花开放后可以招引昆虫前来传花受粉,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花的结构和功能图示如下:
31.(2016七上·孟津期末)根将土壤中的水分吸收到植物体内的顺序是(  )
①土壤溶液 ②导管 ③根毛细胞 ④根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答案】B
【知识点】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解析】【解答】解:成熟区,也称根毛区.成熟区是吸水的主要部位.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水分进入植物体并在植物体内输导的途径是:土壤溶液→根毛细胞→成熟区表皮以内的各层细胞→根毛区导管→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导管.
故答案为:B
【分析】一般情况下,土壤溶液的浓度总是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土壤里的水分会渗入到根毛细胞里,再向表皮以内的细胞逐步渗入,最后进入导管,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被植物吸收进入导管。根的导管与地上部分茎、叶的导管相通,水分和无机盐由导管输送到茎、叶等其他器官中。据此解答。
32.(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B.茎通过导管运输水分
C.蒸腾作用拉动了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D.蒸腾作用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B.植物需要的水分是通过根来吸收的,根吸水的主要区域是根尖的成熟区,根从土壤中把水分吸收到植物的体内,然后再通过茎内的导管进行运输,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了空气当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才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C不符合题意。
D.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可见蒸腾作用失水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的,蒸腾作用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
2、蒸腾作用的意义如下:植物吸收的水分90%以上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1)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2)水分从气孔蒸腾,使植物体内产生一种将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促进根部对矿质离子的吸收。(3)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
33.(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它的块茎中含有大量淀粉,许多国家把它作为主食 块茎中的淀粉是(  )
A.根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 B.根从土壤中直接吸收的
C.叶通过呼吸作用制造的 D.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光合作用主要器官是叶,根的作用是固定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茎的作用是输导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供给叶、果实,将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供给根、果实,因此马铃薯块茎中的淀粉是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故答案为:D。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场所:叶绿体,条件:光,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34.(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如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生理过程的关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叶面积指数越大光合作用越强
C.叶面积指数大约为5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D.叶面积指数超过9时,农作物将会减产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交于A点,体现了两者的强度相等,A不符合题意;
B.图中农作物积累量是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叶面积指数在7-9时,光合强度大于呼吸强度,有有机物的积累,只是积累量较之前少,超过9时,农作物减产,B符合题意;
C.叶面积指数大约为5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最大,即农作物积累量最大,C不符合题意;
D.图中农作物积累量是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叶面积指数在7-9时,光合强度大于呼吸强度,有有机物的积累,只是积累量较之前少,超过9时,农作物减产,D不符合题意。
【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都要增大,在A点处相交,表示二者在此叶面积指数下光合作用的强度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⑵光合作用围成的部分表示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的量,呼吸作用围成的部分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二者共同围成的部分表示有机物的积累量,等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⑶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叶面积指数为5时,二者差值最大,有机物积累量最大,对作为增产最有利。⑷如果农作物过度密集,叶面积指数过大,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对增产不利。
35.(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若要提高冬季大棚蔬菜的产量,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B.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C.提高氧气浓度 D.人工形成昼夜温差较大的条件
【答案】C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可以促进光合作用,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适当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适当提高氧气浓度会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加速有机物的分解;人工形成昼夜温差较大的条件可以在白天促进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合成,抑制夜晚有机物的分解,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故答案为:C。
【分析】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水分、二氧化碳浓度、无机盐等。提高作物的产量,主要是增加有机物的积累。只有当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时,才会有有机物的积累。增加光合作用的因素及降低呼吸作用的因素,都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延长光照时间和增加光照强度以及增加光合作用原料等方法,如向蔬菜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俗称气肥);合理密植能使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达到高产的目的。塑料大棚生产中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增加产量。
36.(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只在夜晚进行
D.合理密植和中耕松土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的叶绿体,条件是光能;呼吸作用的场所为线粒体,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B不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光合作用只有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不需要光,因此呼吸作用全天都能进行,C符合题意;
D、合理密植和中耕松土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下: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场所 含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
条件 在光下才能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物质转化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转化 将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37.(2019·宜昌)下列生产生活中的措施:①水果、蔬菜在冰箱中低温贮藏,②在贮藏粮食的密封仓内充加二氧化碳,③农田及时松土,④小麦种子晒干入库,能抑制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A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①温度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低温贮藏水果、蔬菜可以抑制水果、蔬菜呼吸作用,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正确;
②氧气不足和二氧化碳浓度高都会抑制呼吸作用,藏粮食的仓库中充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后,抑制了粮食呼吸作用,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延长了粮食的储藏时间,正确;
③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土壤板结,土壤中的氧气减少,不利于根的呼吸;给植物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错误;
④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正确。因此,选项①②④的目的都是为了抑制呼吸作用,③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A
【分析】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促进呼吸作用:深耕松土、及时排水,促进根吸收氧气,从而促进根部进行呼吸作用,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2)抑制呼吸作用:储存粮食、果蔬保鲜.农产品保存法(抑制呼吸作用)可概括为“三低”:低温、低氧、低含水量.如贮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储存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
38.(2019七上·凉山期末)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植被的是(  )
A.严禁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 B.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C.废纸回收再利用 D.使用一次性筷子
【答案】D
【知识点】植被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解:严禁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利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可扩大森林覆盖率,废纸回收再利用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资源的使用,都有利于保护植被,而使用一次性筷子或消耗大量木材,势必造成森林资源匮乏,使我国森林覆盖率继续降低,不利于保护植被,故D符合题意。
【分析】自然资源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39.(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在解决一些环境问题的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退耕还林、退田还湖
B.利用秸秆生产沼气,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
C.制造高效杀虫剂和农药
D.建设太阳能电站,减少燃煤发电
【答案】C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A、实施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属于科学方法;A可取.
B、利用秸秆生产沼气,即减少了燃烧秸秆造成的污染,又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 B可取.
C、长期使用高效杀虫剂和农药不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容易使害虫形成强的抗药性.C不可取.
D、燃煤发电会放出大量的浓烟污染环境,建设核电站,就可解决燃煤发电产生废气的问题,D可取.
故选:C.
【分析】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在保护环境的时候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如退耕还草、科学的耕作技术等.
40.(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下列关于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
A.“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植物开花结果时,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C.影响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
D.影响植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大树还能遮挡阳光,降低温度;此外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空气清新宜人。因此树荫下,空气湿润、凉爽、清新宜人,A符合题意。
B.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因此植物开花结果时,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蒸腾作用而不是光合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影响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C不符合题意。
D.影响植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植物吸收的水分90%以上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1)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2)水分从气孔蒸腾,使植物体内产生一种将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促进根部对矿质离子的吸收。(3)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二、综合题
41.(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洋葱(学名:Allium cepa),别名球葱、圆葱、玉葱、葱头、荷兰葱、皮牙子等,百合科、葱属二年生草本植物。洋葱含有前列腺素A,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黏度,可用于降低血压、提神醒脑、缓解压力、预防感冒。某同学为了探究细胞的结构,撕取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制成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请分析回答:
(1)被一层一层地剥开的结构是洋葱的鳞片叶,在图3中属于洋葱鳞片叶细胞的是   (左图还是图),你判断的依据是   。
(2)将细胞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容易看到的结构是图中的[   ]   。(序号和名称)
(3)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临时装片,如果显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目镜放大倍数为10×,则物体放大倍数为   倍。
(4)使用图1所示显微镜对光时,要转动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调节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同时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   为止。观察时,要转动a,使镜筒慢慢下降和上升,直到看清物像,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注视[   ]   ;最后转动[   ]   ,使物像更加清晰。
(5)观察装片时,要将图2中右上方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先向   (填方向)移动装片。
(6)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细胞可利用能量的结构是[   ]   。
(7)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你会鼻酸,你会流泪,是因为洋葱中含有辣眼睛的物质这种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内的[   ]   中。
(8)图4中①、②、③三个操作步骤,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中的正确排列顺序应该是   (填序号)。
【答案】(1)左图;左图细胞中有细胞壁和液泡
(2)②;细胞膜
(3)400
(4)转换器;清晰明亮的视野(或明亮的视野;或白亮的圆形视野);d;物镜;b;细准焦螺旋
(5)右上方
(6)⑦;线粒体
(7)⑤;液泡
(8)①③②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1)图3中左图有①细胞壁和⑤液泡,这是洋葱鳞片叶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另外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没有③叶绿体这一结构。右图为动物细胞。
(2)将细胞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容易看到的结构是图中的②细胞膜,细胞膜很薄,紧贴着细胞壁。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如果显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目镜放大倍数为10×,则物体放大倍数=40×10=400(倍)。
(4)显微镜的对光步骤:转动粗准焦螺旋(逆时针),使镜筒上升。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圆形视野。分析可知,使用图1所示显微镜对光时,要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调节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同时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清晰明亮的视野(或明亮的视野;或白亮的圆形视野)为止。用显微镜观察时,用手转动a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d物镜镜头,防止物镜镜头压坏玻片标本。用左眼向目镜内注视(注意右眼应该同时睁着),并转动a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如果不清楚,可调节b细准焦螺旋,至清楚为止。
(5)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示中的物像偏右上方,向右上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左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6)⑦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够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
(7)液泡里含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色素以及营养物质。植物细胞的液体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的细胞液中,另外细胞液里还溶解着多种物质如带甜味、辣味的物质。切洋葱时,会有“辛辣”物质刺激人们流泪,该种物质主要存在于洋葱细胞的⑤液泡中。
(8)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①滴、撕、展、③盖、②染,故正确排列顺序应该是①③②。
【分析】识图:图1中,a-粗准焦螺旋、b-细准焦螺旋、c-转换器、d-物镜。图3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图4中,①-滴一滴清水、②-染色、③-盖盖玻片。
1、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如下:
(1)细胞膜:保护细胞的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2)细胞质: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3)细胞核: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与生物遗传有密切关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4)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保护细胞的内部结构和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植物细胞具有)。
(5)大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多数植物细胞具有)。
(6)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7)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植物细胞特有)。叶绿体主要存在于植物叶肉细胞中,幼嫩的表层细胞中也有分布。
2、制作洋葱鳞片叶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
42.(2021八下·广饶开学考)图甲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乙是封闭环境中蔬菜幼苗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曲线,图丙是探究植物生理活动的相关实验,请据图并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中,③是叶脉,它属于   组织,该组织的作用是   ;与①细胞相比,②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有   。
(2)图乙中,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时间段是   (用字母表示),图中cd段光合作用明显减弱,原因是   。
(3)为了进一步探究蔬菜幼苗的生理活动,兴趣小组A设计了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烧杯中的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实验过程如下:
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   移动;
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取下其中的一片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后变蓝,这说明   。
(4)兴趣小组B同时利用丙图中的相似(大小,长势)植物来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消耗水分,实验过程如下:
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用刀片切断甲叶片的主叶脉(如图),将叶片标号为A和B两部分,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叶片甲的颜色变化是   ,从而证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答案】(1)输导;输送营养物质;叶绿体
(2)bf;气孔一部分关闭,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3)左;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4)A不变蓝,B变蓝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1)③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甲图中①是上表皮,②是叶肉,与①细胞相比,②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图乙中的f点,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最多,b点,植物进行了一晚上的呼吸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最少;一天24小时内有机物处于积累的时间段是6﹣18点,即bf段。cd段温度过高导致甲图中④气孔,一部分关闭,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3)①如果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瓶内气压减小,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左移动。
②将装置移至阳光下,移走氢氧化钠溶液,打开阀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这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4)将装置移至阳光下,移走氢氧化钠溶液,打开阀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AB的变量是水,所以一段时间后,甲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A不变蓝,B变蓝,说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分析】识图:图甲中,①-上表皮、②-叶肉、③-叶脉、④气孔。
图乙中,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为此时的呼吸强度;b、f点是光的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c点是光的饱和点,c点以后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影响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1、叶片 的结构主要包括上、下表皮(保护组织 )、叶肉(薄壁组织)、叶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三部分。植物叶的表皮细胞中不含叶绿体,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绿体内含有叶绿素,使叶呈现绿色;叶脉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有支持和输导作用。
2、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积累起来。
3、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场所:叶绿体,条件:光,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