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源:产生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宋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词牌:词有词牌。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
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
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
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
(3)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宋 韵 飘 香——词
词
按长短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0字以上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按风格
豪放派
婉约派
词的分类
风格比较
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豪放派
婉约派
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偎红倚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仕途不顺
飘零沦落
自由张狂
柳永其人
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
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他们家三兄弟(三复、三接、三变)都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
柳词
善于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市民情调。
能创造性地运用铺叙和白描的艺术表现手法。
注重抒情的自我化。
1. 柳词特点
柳词
大量创作慢词长调,大大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两宋慢词的时代,实自柳永开启的。
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2. 柳词的影响及柳永的贡献
柳词
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蝶恋花》《望海潮》。
词集《乐章集》。
3. 柳永作品
柳词
写歌妓及与歌妓的恋情。
自抒羁旅行役之苦和离别情绪。
写都市风光及替歌妓祝寿祝酒之辞。
4. 柳词内容
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的方法。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
1.深入领会《望海潮》描绘的情景,体察作者的情感。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学习目标
创作背景
据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柳永在杭州生活期间,对杭州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填了这首《望海潮》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
三变更在他活着时就取得国际影响力,这在中国古代作家中堪称独一无二。时有外交官从西夏回来,说西夏国凡是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唱柳词。而柳词更引发一场战争,尤令人感慨历史的不可思议。
当时已是南宋了。北方大金国皇帝完颜亮,在宫中听李贵儿唱三变咏钱唐景致的《望海潮》,以为神仙境界,尤其是两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更觉心痒难搔。臣下又从旁怂恿,说江南一地,以木樨花为柴火,又有扬州琼花、镇江金山、苏州平江、杭州西湖诸般美景,皆为天下之美,金主闻而大喜,遂兴提兵百万、立马吴山(杭州城内山名)之志。谁知金国后院起火,完颜雍在后方称帝,完颜亮也在采石矶被宋将虞允文打得大败,最后死于叛军之手。
天堑 (qiàn );珠玑( jī);罗绮(qǐ)
重(chóng)湖叠巘(yǎn);羌(qiāng )管
钓叟(sǒu );千骑(jì); 无涯(yá);
豪奢(shē);箫(xiāo )鼓;吟(yín)赏
自查自纠
诗歌欣赏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
诵读
1.结论:《望海潮》描绘了一派
的生活景象。
整体感知
太平、富庶、安定、祥和
整体感知
地理位置
历史传统
自然景观
市井面貌
百姓生活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琦,竞豪奢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3.根据前面的解读,结合填词的背景和“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分析词作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惊叹和羡慕之情。同时这首词是作者路经杭州时,写给地方长官的投赠之作。作者想通过它获得长官的召见和赏识,溢美之词,隐现其中,这也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
再读
探究一:“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场景?(点拨:先逐句描述,再总结)
探究二:“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几个词用得好?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
探究三:这首词中,你还喜欢哪一句,试举一例,说明理由。
探究一:“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场景?(点拨:先逐句描述,再总结)
明确: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少女愉快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采用了互文修辞手法,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两句的意思是: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
探究二:“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几个词用得好?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绕”字写尽绿树婆娑、江堤曲折之美; “怒”字写江潮来势之猛,犹如鏖战的猛虎 。“卷”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的波滚浪翻的景象。
“卷”可以形象地表现出钱塘江潮排山倒海的气势、浪花飞溅的情态。用“推”字的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钱塘观潮
探究三:这首词中,你还喜欢哪一句,试举一例,说明理由。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垂柳含烟,薄雾如纱,彩桥似画,人烟阜盛,千门万户门帘轻摆,怡然安详。这是对杭州城的一个全景描绘,表现了杭州城街巷河道的富丽。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珠宝玉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写出市民生活富庶,街市经济繁荣。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杭州的地理位置优越,处在东南沿海,风光美好,曾经是历史上三吴的大都会,自古以来都是繁华之地,有着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西湖的山水清秀美丽,有“天香飘万里”的三秋桂花,也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十里荷花。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色彩艳丽,引人入胜。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上在读者面前铺展开了一幅杭州西湖的迷人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