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3的倍数的特征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3的倍数的特征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15 14:1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悟数学思维的严谨。
教学重点: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激发问题 ??
1. 课件出示一组数:73、54、123等,并让学生作出判断说出理由。
2. 提问:同学们都判断得很快,谁来介绍一下2和5的倍数各有什么样特征?
3. 谈话: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揭示课题)
4. 提问:“3的倍数会有怎样的特征?谁来猜一猜。”
5. 学生汇报。
( 设计意图:复习2和5的倍数的特征,利于与本课的学习重点形成认知冲突。)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 直观感知。
(1)学生借助《学习单》 ,照样子,在百数表中找出所有3的倍数。
(2)学生汇报,对有些猜想进行否定,寻找新的正确的研究角度。
(3)明确学习要求,进行自主学习。(附《研究单》)
“3的倍数的特征”研究单
从百数表中选出几个3的倍数。
我选的数 所用算珠的总颗数 我的发现









任意找几个更大的数。
我找的数 是否是3的倍数 各位数字的和
是 否















2. 动手操作,找出规律。
(1)完成“3的倍数的特征”研究单,从百数表中选出几个3的倍数,求出所用算珠的总颗数,并写出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用的算珠的颗数有什么共同点?这些数所用的算珠的颗数跟什么有关系?(得出:个位与十位的和)
(2)任意找几个更大的数,也可借助于计算器,判断是否是3的倍数,最后求出各位数字的和。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听听别人的发现。
(4)全班交流,得出规律。(生齐读)
3、进一步验证。
老师出示计数器,生说数。(345、453、543……)
通过计算器验证是不是3的倍数。
得出结论:3的倍数,跟数字的位置没有关系,只跟各位上数的和有关系。
出示:4+3+5=12,……
4、生再齐读规律。
( 设计意图:学生从迁移2和5倍数的学法探究,到受挫后转换新思路,然后自己动手研究,有了新发现,进而验证,从而完整得出结论。整个过程真实、自然,不仅遵循了知识形成的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研究单的设计,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了一个典型的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得出规律的过程。)
三、巩固应用,深化发展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补充一个“802”)
(1)独立完成。
(2)指名口答。说一说为什么。
(3)提问:802不是3的倍数,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只改一个数字,使802成为3的倍数?
(4)学生交流方法。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这几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在什么情况下没有余数?在什么情况下有余数?
3.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添12□)
让学生先独立填写,再交流一共有多少种填法,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
4.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9的倍数是否都是3的倍数,鼓励感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研究其他数的倍数的特征。
5.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读题,再想一想怎样选不重复、不遗漏。
(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有趣的、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兴趣盎然地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拓展。而9的倍数特征的探究,给学生提供了新的挑战,把学生推向完全自主的探究过程,真正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