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3.1 因数和倍数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3.1 因数和倍数 苏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15 15:5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
一、 层层深入,细化过程,让学生在充分交流中感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要知识,其他内容的教学都以此为基础。在学生得出乘法算式后,首先引导学生观察3×4=12这道算式,边指着算式边先介绍“12是3的倍数”,然后启发学生“看着算式你还能想到什么?”很多学生已经领会12也是4的倍数,指名说后,再强化一下让学生连起来说说谁是谁的倍数。接着教学“3是12的因数”,再启发“这时你又能想到什么?”学生很容易联想到“4也是12的因数”,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这时再让学生完整的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已经“水到渠成”。在初步感受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是与乘法有联系的,表达的是自然数之间的关系之后,接着练一练让学生根据2×6=12先同桌互相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或因数),在全班交流。最后根据1×12=12先指名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或因数),重点理解一个数既是它本身的倍数又是它自己的因数,而后又出示了一道除法算式让学生说一说在除法算式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让学生知道因数和倍数不但存在于乘法算式之中还存在于除法算式之中,而且为后面用乘法和除法两种方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做好铺垫。
整个过程处理细致、层次清晰、有扶有放,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充分,反馈及时、兼顾学困生,让学生在迁移中较好地理解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二、巧架平台,有扶有放,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建立完整的数学模型。
  
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既能巩固倍数和因数的意义,也为研究倍数的特征及意义作准备。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时,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探索求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时例题直接安排找36的因数对学生来讲是困难的,而找一个数的倍数相比较而言简单一些,所以我改变了教材的编排顺序,
先让学生找一找3的倍数,探究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并结合2、3、5的倍数探究一个数倍数的特点,在总结提炼找倍数的方法和特点后,引导学生利用探究倍数的方法尝试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接着组织学生比较、讨论、优化提升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这样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经历了由无序、不完整逐步向有序、全面找一个数因数的思维过程。
三、多次合作,充分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新课程提出了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学中的多次合作不仅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发表意见,参与讨论,获得知识,发现特征,而且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初步形成合作与竞争的意识。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在随后的巡视中发现有很多的学生完成的不是很好,我就决定先交流在让学生寻找,这样就用了很多时间,最后就没有很多的时间去练习,我认为虽然时间用的过多,但我认为学生探索的比较充分,学生也有收获。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36的因数,对于刚刚对倍数因数有个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这里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找36的因数,我巡视了一下三分之一的学生能有序的思考,多数学生写的算式不按一定的次序进行。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两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找36的因数,如何找不重复也不遗漏。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刚才的方法进行反思,吸收同伴中好的方法,这时老师再给予有效的指导和总结。
学生自主学习单
导学一:
请你用列举的方法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一写3的倍数
3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照样子从小到大写出2和5的倍数
2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上面的例子,你发现倍数有哪些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导学二:
请你用自己的方法找一找36的因数,并把它写在横线上。
36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怎样找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照样子依次写出15和18的因数
15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