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0 10:02:43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检测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其运用(35分)
1.(2021九下·潜山开学考)默写。
(1)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2)   ,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
(3)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4)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满江红·小住京华》中,写出自己的理想抱负不为一般凡夫俗子所理解的句子是   ?   。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抒发词人想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抱负的句子是   ,   。
(7)《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关将士思念家乡,但因功业未建、有家难回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2.(2020·合肥模拟)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自此,A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A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
(1)这段文字节选自《   》,作者是   。
(2)文段中“揩”的读音是   ,意思是   。
(3)文段中A的名字是   ,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文段中A的状态,这个成语可以是   。
(4)请结合选段及原著回答:
①选段中赵氏说“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A的意思是   。
②分析A的形象:   。
3.(2021九下·潜山开学考)校学生会开展“传统佳节与我同行”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元宵节校学生会组织了猜灯谜大会,特邀请校长参加,邀请函如下,请按要求修改:
邀请函
敬爱的校长:
为了宏扬传统文化,喜迎佳节,校学生会3月4日下午3点在阶梯教室举行猜灯谜,特邀请您参加。
校学生会
3月3日
(1)邀请函里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正确的写法是“   ”。
(2)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改为:    。
(3)邀请函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诗中之人约的是哪一日的黄昏之后?(  )
A.正月初一 B.正月十五 C.五月初五 D.八月十五
(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是指(  )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6)下面是对一幅春节对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 装点神州千古秀
下联:朝霞夕照染就江山
A.翠柏苍松 春万年 B.翠柏苍松 万年春
C.柏绿松翠 春万年 D.柏绿松翠 万年春
二、阅读理解(55分)
(2021九下·潜山开学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木棉红
早春二月,料峭的寒风一吹,憋得鼓鼓囊囊的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谁见了这样的花,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
很多花柔美娇艳,木棉花则不然。(甲)其形硕大,花瓣厚实,中间的一束花蕊粗壮有力,深色的蕊头黑如胡茬,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这样形容木棉花,绝不是忽略它的好看,而是觉得它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乙)木棉属落叶大乔木,树高大挺拔,十至二十多米不等,这样的个头儿,让木棉总是高过身旁的其它树木,加上分枝平展,更显疏朗开阔,整株树看上去形姿伟岸,英武不凡。(丙)
生活在广州,对木棉自然很熟悉。木棉作为广州市的市花,在城中主干道及高校校园、公园等地均有种植。每到春天,木棉盛情绽放,灿若华灯。尤其是在陵园西路、越秀山、江南大道等种植较为密集的地方,花开得分外耀眼,有一种要点燃春天的势头,烈焰般的木棉映红了整座城市。
我喜欢木棉,不仅因为它的形象气质,也许还有日久生情的缘故,对我来说,它们就是我认识多年的好朋友。
我所工作的学校校园里就有近百株木棉,它们散植于各处。我从办公室到家,途经的路旁,有十来株木棉,我与它们几乎天天见面。每天下班经过时,感觉它们就像站在那里等我。有时候我会和它们近距离打招呼——站在树下,把手掌放在树干上,感觉着树皮的坚硬。抬头往上看,树干直指蓝天,视觉的延伸,也让内心获得一种超拔的力量。正值花期,没有树叶遮蔽的树枝更显遒劲,树枝形态各异,像是各自在寻找伸展的空间,然后用力把花朵向高处托举。再看那些花,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当其它的花木还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的时候,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
木棉花边开边落,边落边开,花开让我欢喜,花落让我感动。纷纷扬扬地飘落不是木棉花的做派,木棉花落下来时直截了当,触地有声,整朵花砸到地面仍完好无损。为了看清楚木棉花如何落地,我曾长时间仰着脖子在树下观望,即便如此,也很难捕捉到落下的一瞬,往往是听到“啪”的一声之后,才发现地上又多了一朵。因为树冠太大,花太多,无法锁定具体目标,加之落地速度太快,所以很难看清。不过长时间的等待,偶尔也会有收获,就在眼睛酸乏的时候,突然看到一朵下落的木棉花,带着旋转倏忽坠地,整个下落的轨迹就像一个急促的感叹号,充满力量。
有些花木是先长叶再开花,木棉则不然,花开时无叶,花落尽方生叶。花开得早,让木棉有了“嫣然一笑领春风”的得意;花开得火热,让木棉有了“此花若肯夸雄丽,宇内群芳孰敢春”的气势。花期过后,木棉一边吐新叶,一边结果实。等到夏天果实成熟,果壳会自动裂开,露出洁白的棉絮,随风飘散。
年少时,很少仔细打量花花草草,认为它们只是为世间添了几许色彩。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觉得一朵花、一棵草都不可小觑。无论是人生一世,还是草木一秋,都有生命的庄严。看到热情似火的木棉,我会想到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
(《人民日报》2020年03月18日)
4.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木棉花不仅花开得热烈,树的姿态也颇为雄奇。
A.(甲) B.(乙) C.(丙)
5.请品析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
①憋得鼓鼓囊囊的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②再看那些花,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当其它的花木还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的时候,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从修辞的角度)
6.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有些花”和木棉花有哪些不同?
7.“木棉花边开边落,边落边开,花开让我欢喜,花落让我感动。”“欢喜”“感动”分别指什么?
8.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1九下·潜山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方舱医院是以医疗方舱为载体,医疗与医技保障功能综合集成的可快速部署的成套野外移动医疗平台。方舱医院一般由医疗功能单元、病房单元、技术保障单元等部分构成,是一种模块化卫生装备,具有紧急救治、外科处置、临床检验等多方面功能。由于它有机动性好,展开部署快速,环境适应性强等诸多优点而能够适应突发的应急医学救援任务。目前,方舱医院装备的技术发展普遍受到了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我国抗震救灾等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汶川抗震救灾
第二代医疗方舱在“5.12 地震抗震救灾”中的出色表现改变了野战医院以帐篷为依托的传统模式,使其具有较强环境适应性、优良作业环境和配套救治条件,救治了大批伤病员,成为灾区医疗救援的中坚力量。通过汶川大地震救灾实践,提高了第二代医疗方舱的救治水平,也使医疗方舱经受了实战的检验。
玉树抗震救灾
2010年的玉树抗震救灾中,第二代医疗方舱再次赶赴灾区,执行医疗救援任务。该方舱跨过5个省,翻越了海拔4824m的巴颜喀拉山,创造了连续机动 52h,行驶 2350km的快速跨区远程和高原行军记录。医疗方舱成为医疗救护的主要依托,锻炼了第二代医疗方舱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2020年2月4日,武汉全面着手将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为“方舱医院”,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症患者。长江日报多路记者采访获悉,全市将建设 13 家“方舱医院”,在疫情的关键时期,建设“方舱医院”被认为是关键之举,可以有效缓解武汉医疗资源紧张,解决轻症患者的收治难题。同时,方舱医院的病房是开放式的,看护效率可以大大提高,医生和护士可以照顾更多的患者。
2月7日晚,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开始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轻症病人。2月15日,在武汉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湖北省委常委王贺胜介绍,已开放9个方舱医院,有6960多张床位,在院的患者达到了5606 。2月 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称,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3 亿元,支持武汉市方舱医院完善设施、增添必要的医疗设备,增强方舱医院收治能力。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武汉市新增确诊病例不断增长,医疗资源紧缺成为武汉市在抗击疫情中面临的最大压力。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表示,目前,武汉67市有大批轻症患者没有及时入院治疗,他们在社会上流动、在家庭中居住都将造成进一步的家庭和社区感染,这对疫情扩散带来了很大隐患。
“启用大空间、多床位的‘方舱医院’,是中国采取的重大公共卫生举措。”王辰表示,“方舱医院”的大容量从根本上解决了大量轻症患者无院可住的问题。尽管方舱医院的医疗条件并不像正规医院那样完备,但是对于轻症患者来说,完全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和生活需求。
目前,“方舱医院”是解决收治主要矛盾的现实之策,也是朝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方向努力的务实举措。王辰说,“方舱医院”可以对患者进行看护、观察,一旦出现病情恶化等情况,可及时转交给正规医院。因此,形成了一个有序的层级,用最小的社会资源、最简单的场所改动,达到最大收治容量的作用。
专家认为,和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这样的定点传染病医院相比,“方舱医院”最大的优势是面积大,收治的患者多。这种隔离治疗比居家隔离更安全,既能避免患者和家人、亲友之间的传染,也能让患者得到妥善的治疗和照顾,所以是一种有效的管控措施。
王辰表示,“方舱医院”实际上是一个轻症患者的“社区”,与隔离密闭的小病房空间相比,除收治患者容量大以外,其病房是开放式的,看护效率可以大大提高。且由于都是轻症患者,一般情况下病人可以生活自理,他们更需要多一些人文关怀,需要病友之间的互助,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摘自“中国经济网”)
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方舱医院具有功能全面、机动性强、建设快、可移动等特点,大大提高了应急救援能力。
B.在我国抗震救灾等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中,方舱医院发挥了巨大作用。
C.方舱医院有效地解决了武汉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
D.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央加大了对武汉方舱医院的资金投入。
10.请写出文本二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1.请结合文本二、三简要分析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方舱医院发挥的作用。
12.居住在武汉某社区的张大妈是新冠肺炎轻症确诊者,她不愿意离开家人前往方舱医院接受治疗,作为社区志愿者的你,该如何劝说她?
(2021九下·潜山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封号。②下帷绝编:这里用到董仲舒和孔子的典故,这里都是指专心勤奋学习。③迨:到;等到。④倍诵:背诵。倍:通“背”,背诵。⑤咏:吟咏。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走送之   
②不敢稍逾约   
③援疑质理   
④患记问不若人   
⑤或在马上   
14.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5.两段选文中的画线句子都使用了一种什么写作手法?请任选一个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16.两段选文都写了勤学的故事,你有何的启示?
三、作文(55分+5分卷面分)
17.(2021九下·潜山开学考)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学会倾听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成长过程中,你一定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于你而言,倾听之后,走进了他人的世界,可能收获了一份友谊;可能燃起了梦想;可能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看到了世界的缤纷色彩……
请以“谢谢你,让我走进你的世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⑴自选文体;
⑵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
⑶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不求闻达于诸侯
(2)肉食者鄙
(3)留取丹心照汗青
(4)瀚海阑干百丈冰
(5)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重点词语: 汗 、 阑 、 襟 、 末 、 生 、 身、 生
故答案为:
(1) 不求闻达于诸侯
(2) 肉食者鄙
(3) 留取丹心照汗青
(4) 瀚海阑干百丈冰
(5)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6)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7)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第三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对于要求背诵的内容,注意平时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2.【答案】(1)儒林外史;吴敬梓
(2)kāi;擦(抹、拭 )
(3)严监生;奄奄一息(命在旦夕、病入膏肓、行将就木)
(4)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太费油,能省一点是一点,赶快挑掉一茎。;严监生是一个吝啬贪财、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
【知识点】《儒林外史》
【解析】【分析】(1)从原文“‘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等描写知道这是《儒林外史》中著名的“两茎灯草”的情节。《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2)结合语境“赵氏慌忙揩揩眼泪”可知,“揩”的读音是kāi,意思是擦(抹、拭 )。(3)这道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了解。选文是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著名的“两茎灯草”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A是严监生。根据语境“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可知,严监生当时的状态是奄奄一息(命在旦夕、病入膏肓、行将就木)。(4)①阅读选段,根据“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可知,选文中A的意思是: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太费油,能省一点是一点,赶快挑掉一茎。②根据小说原文“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可知, 这个细节运用极具讽刺性,体现了严监生是一个吝啬贪财、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
故答案为:(1)1、儒林外史2、吴敬梓 (2)1、kāi2、擦(抹、拭 ) (3)1、严监生2、奄奄一息(命在旦夕、病入膏肓、行将就木) (4)1、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太费油,能省一点是一点,赶快挑掉一茎。2、严监生是一个吝啬贪财、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
【点评】名著阅读中,作家作品、人物形象、经典情节考生都要耳闻能详,并且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3.【答案】(1)宏扬;弘扬
(2)校学生会3月4日下午3点在阶梯教室举行猜灯谜大会(或“活动”等)
(3)称呼要顶格
(4)B
(5)C
(6)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诗歌对联;礼俗;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书写。“弘扬”意思是大力宣扬,不能用“宏”,应该改为“弘”。
(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划线的句子成分残缺,应在句尾加上“的活动”。
(3)本题考查对邀请函格式的掌握。邀请函称呼要顶格写,即“敬爱的校长”应顶格。
(4)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选自于《生查子.元夕》,描写的是对去年元宵节时与情人相会的甜蜜的回忆,故选B。
(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意思是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屠苏指古代春节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故选C。(6)本题考查对联知识。从结构上看,“朝霞夕照”为两个偏正词语组成的并列短语。“翠柏苍松”与之相同;“千年”与“万古”对应;“秀”和“春”意思词性相同。故B项正确。
故答案为:(1) 宏扬;弘扬
(2)校学生会3月4日下午3点在阶梯教室举行猜灯谜大会(或“活动”等)
(3) 称呼要顶格
(4)B
(5)C
(6)B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要求学生在平时注意正确理解和书写汉字,注意平时对形近字、形声字等 的识记和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掌握基本的修改方法,平时要多训练。
(3)本题考查学生对邀请函的基本格式的掌握情况。 学生要在平时注意学习和积累,掌握各种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和要求,要仔细阅读,辨析例文,运用修改知识进行辨析修改。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在平时熟读诗歌,理解诗句的含义,分析时要结合诗句的意思进行理解和辨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学生要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词语,注意度诗歌的整体感悟。
(6)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结合语句,从结构、内容等方面进行判断。
【答案】4.B
5.①“蹿出”原指往上冒,这里形容木棉花赤红的花瓣如火苗般热烈绽放的姿态。
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木棉花比作酒杯,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木棉花开放时形态硕大,赋予人的情态,惹人喜爱。
6.有些花柔美娇艳,木棉花则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整体看上去形姿伟岸,英武不凡;有些花木是先长叶再开花,木棉则不然,花开时无叶,花落尽方生叶。(意思对即可)
7.“欢喜”指的是木棉花花开时树干直指蓝天,让人内心获得一种超拔的力量;“感动”指的是木棉花落下来时直截了当,触地有声,整朵花砸到地面仍完好无损。整个下落的轨迹就像一个急促的感叹号,充满力量。
8.结构上收束全文,照应开头。内容上升华主旨,点明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木棉花的喜爱与赞美。
【知识点】衔接仿写;文章结尾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学生要通读文章,理清层次,理解文意,注意对重点语句的把握,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赏析语句的方法,结合语句的特点和内容,选取好赏析的角度,运用答题模式进行答题。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的能力。要求学生熟读文本,理解文意,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读懂题意,按照要求,在文本中找准答题的区域,抓关键语进行分析理解。
(5)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作用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考生要掌握此类题型的基本作用,结合语段的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 其形硕大,花瓣厚实,....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 ”是在描写木棉花开得热烈漂亮;“ 木棉属落叶大乔木,树高大挺拔,十至二十多米不等 ”描写木棉树姿态雄奇。所以语句应该放在“乙处”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故答案为:B
5.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解答此题要选好赏析的角度,一般是:修辞、词语、描写方法、句式、手法、内容、情感、表达方式等。本题要求从词语运用和修辞角度赏析。答题模式:方法(修辞方法)+规范化(生动形象、细腻、突出等)+具体化(写出了...内容)+表达效果(感情、性格、主题等)。 ① “蹿出”原指往上冒,这里形容木棉花赤红的花瓣如火苗般热烈绽放的姿态 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木棉花比作酒杯,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木棉花开放时形态硕大,赋予人的情态,惹人喜爱。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根据“ 很多花柔美娇艳,木棉花则不然。其形硕大,花瓣厚实,中间的一束花蕊粗壮有力,深色的蕊头黑如胡茬,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这样形容木棉花,绝不是忽略它的好看,而是觉得它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 ”可概括出有些花柔美娇艳,木棉花则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整体看上去形姿伟岸,英武不凡;从“ 有些花木是先长叶再开花,木棉则不然,花开时无叶,花落尽方生叶 ”可概括: 有些花木是先长叶再开花,木棉则不然,花开时无叶,花落尽方生叶。
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 抬头往上看,树干直指蓝天,.....然后用力把花朵向高处托举”可知,木棉开花时欢喜是因为我内心获得了某种力量;根据“ 木棉花落下来时直截了当,触地有声,整朵花砸到地面仍完好无损”“ 突然看到一朵下落的木棉花,带.......一个急促的感叹号,充满力量”可知木棉花落时感动是因为木棉花落下是依然完好无损且充满力量。
8.本题考查结尾段作用的理解。从结构上看,本段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 热情似火的木棉 ”也是对开头“ 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 ”的照应。从内容上看“ 越发觉得一朵花.....都有生命的庄严 ”是从对木棉的赞美到对一草一木的重视,是对主旨的升华;“ 看到热情似火的木棉,.....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 ”再次点明对木棉的喜爱和赞美这一中心。
【答案】9.C
10.列数字。列举了“跨过5个省,翻越了海拔4824m的巴颜喀拉山,创造了连续机动52h,行驶2350km”这一串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方舱医院机动性好、展开部署快速、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
11.①有效缓解武汉医疗资源紧张,解决轻症患者的收治难题。②解决收治主要矛盾的现实之策,朝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方向努力。③解除病人无法隔离治疗带来的疫情扩散隐患。④对患者进行看护、观察,一旦出现病情恶化等情况,可及时转交给正规医院。⑤在“方舱医院”这个轻症患者的“社区”,患者可以更多地获得人文关怀。
12.示例:张大妈,您好!我是社区志愿者小王,得知你已经确诊新冠肺炎,我代表社区向您表示慰问。我能理解您希望和家人在一起的心情,但是您也要为他们考虑,如果您不去隔离治疗他们也有感染的风险,而且您到方舱医院后病情一旦有变能够及时送往定点医院治疗。您说对吗?
【知识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要求学生熟读材料,理解材料的内容,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内容进行比照,加以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运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的特点,结合语句进行判断。阐述作用时要在理解语句内容的进行上,联系文段说明的内容进行阐述。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和信息的筛选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题干的要求,通读材料,抓关键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再对信息进行提取组织语言进行作答。
(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紧扣主题,语言要得体,语气要委婉。
9.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C“有效地解决了.....的问题”有误。文本二原文是“在疫情的关键时期,建设“方舱医院”被认为是关键之举,可以有效缓解武汉医疗资源紧张,解决轻症患者的收治难题。C项的说法不对”
故答案为:C
10.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语句中“5个省、4824m、52h、2350Km”这些数据表明使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些数字使读者准确了解到“第二代医疗方舱再次赶赴灾区,执行医疗救援任务”的动作迅速,机动性好。
1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筛选。阅读材料二、三“ 在疫情的关键时期,建设“方舱医院”被认为是关键之举,可以有效缓解武汉医疗资源紧张,解决轻症患者的收治难题 ” “方舱医院”的大容量从根本上解决了大量轻症患者无院可住的问题。 “方舱医院”是解决收治主要矛盾的现实之策,也是朝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方向努力的务实举措 。 方舱医院”可以对患者进行看护、观察,一旦出现病情恶化等情况,可及时转交给正规医院 一般情况下病人可以生活自理,他们更需要多一些人文关怀,需要病友之间的互助,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分条件作答。
12.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要求劝说“ 不愿意离开家人前往方舱医院接受治疗 ”的张大妈。首先要注意礼貌称呼,站在张大妈的角度想,表示慰问和关心。然后委婉劝说“ 不去隔离家人会有感染的风险”,正面说明“ 方舱医院后病情一旦有变能够及时送往定点医院治疗 ”请张大妈放心治疗。答案不唯一。
【答案】13.跑;超过;提出;比不上;有时
14.①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②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韵,收获就会非常大了!
15.两段文字都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甲文是为了突出强调作者自己对老师的尊重,或乙文是为了突出强调司马光学习的专心与勤奋。
16.①求师之艰②专心背书③勤奋努力、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对比;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学生要仔细阅读语句,理解语句的意思,结合语句内容进行判断写作手法,阐述作用时要联系语句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4)本题为开放型试题,答案不唯一,考生要从文本的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情感等方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阐述。
1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 ①(我)跑着把书送还回去。走:跑 ②不敢稍稍超过约定(归还)的时间。逾:超过 ③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提出 ④ 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不若:比不上⑤有时在马背上。或:有时
1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子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字字落实。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的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的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此题翻译要注意:故:所以;卒:最终;所得:收获。
15.本题考查语句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甲文中划线的句子是将先达的严厉与宋濂的谦恭形成对比,乙文中将众兄弟的成诵后即休息与司马光在别人休息时仍然专心读书,一直背到烂熟于心形成对比。故都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前者通过对比, 是为了突出强调作者自己对老师的尊重 。后者通过对比是为了突出强调司马光学习的专心与勤奋。
16.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首先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能够围绕文本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其次要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情感进行表达;第三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阐述。示例: ①求师之艰②专心背书③勤奋努力、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
17.【答案】【参考例文】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结合提示理解题目。“谢谢你,让我走进你的世界”中的“你的世界”是写作的对象,“你”可以是人,如夫妻、老师、同学、朋友等;也可以是物,如书、电影;也可以是一个地理概念,如江南、黄河等。“谢谢你”要写出这个世界对我人生成长的积极作用和启示,从而表达我对其赞美和歌颂的情感。“让我走进”就是深入了解、欣赏、懂得一个人或一个物的过程,是一种心理体验,所以心理描写一定要有。本文适合写作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也可以写作议论文。在记人叙事时可以采用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加深对人事的了解,体会人物的某种品质,最后要写出这种情感和品质对我的影响。写作方法上可以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作议论文可以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或道理论证来证明观点。
【点评】完成命题作文时要做到:一、审题上,要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对于题目,应从头至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二、取材立意上,要做到大中取小,以小见大。三、在构思上,要做到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四、在表达上,要做到注重文体特征,表现个性特点。注重文体特征,就是要充分准确地表现文体特点,而不要出现模糊文体色彩的错误。表现个性特点,就是要表现考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技巧。就是要认真遣词造句,稳妥布局谋篇,从语气、结构、主题方面尽量表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甚至期望有超过水平发挥,力争做到常中出新、平中有奇。
1 / 1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检测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其运用(35分)
1.(2021九下·潜山开学考)默写。
(1)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2)   ,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
(3)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4)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满江红·小住京华》中,写出自己的理想抱负不为一般凡夫俗子所理解的句子是   ?   。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抒发词人想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抱负的句子是   ,   。
(7)《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关将士思念家乡,但因功业未建、有家难回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答案】(1)不求闻达于诸侯
(2)肉食者鄙
(3)留取丹心照汗青
(4)瀚海阑干百丈冰
(5)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重点词语: 汗 、 阑 、 襟 、 末 、 生 、 身、 生
故答案为:
(1) 不求闻达于诸侯
(2) 肉食者鄙
(3) 留取丹心照汗青
(4) 瀚海阑干百丈冰
(5)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6)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7)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第三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对于要求背诵的内容,注意平时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2.(2020·合肥模拟)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自此,A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A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
(1)这段文字节选自《   》,作者是   。
(2)文段中“揩”的读音是   ,意思是   。
(3)文段中A的名字是   ,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文段中A的状态,这个成语可以是   。
(4)请结合选段及原著回答:
①选段中赵氏说“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A的意思是   。
②分析A的形象:   。
【答案】(1)儒林外史;吴敬梓
(2)kāi;擦(抹、拭 )
(3)严监生;奄奄一息(命在旦夕、病入膏肓、行将就木)
(4)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太费油,能省一点是一点,赶快挑掉一茎。;严监生是一个吝啬贪财、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
【知识点】《儒林外史》
【解析】【分析】(1)从原文“‘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等描写知道这是《儒林外史》中著名的“两茎灯草”的情节。《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2)结合语境“赵氏慌忙揩揩眼泪”可知,“揩”的读音是kāi,意思是擦(抹、拭 )。(3)这道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了解。选文是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著名的“两茎灯草”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A是严监生。根据语境“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可知,严监生当时的状态是奄奄一息(命在旦夕、病入膏肓、行将就木)。(4)①阅读选段,根据“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可知,选文中A的意思是: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太费油,能省一点是一点,赶快挑掉一茎。②根据小说原文“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可知, 这个细节运用极具讽刺性,体现了严监生是一个吝啬贪财、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
故答案为:(1)1、儒林外史2、吴敬梓 (2)1、kāi2、擦(抹、拭 ) (3)1、严监生2、奄奄一息(命在旦夕、病入膏肓、行将就木) (4)1、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太费油,能省一点是一点,赶快挑掉一茎。2、严监生是一个吝啬贪财、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
【点评】名著阅读中,作家作品、人物形象、经典情节考生都要耳闻能详,并且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3.(2021九下·潜山开学考)校学生会开展“传统佳节与我同行”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元宵节校学生会组织了猜灯谜大会,特邀请校长参加,邀请函如下,请按要求修改:
邀请函
敬爱的校长:
为了宏扬传统文化,喜迎佳节,校学生会3月4日下午3点在阶梯教室举行猜灯谜,特邀请您参加。
校学生会
3月3日
(1)邀请函里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正确的写法是“   ”。
(2)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改为:    。
(3)邀请函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诗中之人约的是哪一日的黄昏之后?(  )
A.正月初一 B.正月十五 C.五月初五 D.八月十五
(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是指(  )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6)下面是对一幅春节对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 装点神州千古秀
下联:朝霞夕照染就江山
A.翠柏苍松 春万年 B.翠柏苍松 万年春
C.柏绿松翠 春万年 D.柏绿松翠 万年春
【答案】(1)宏扬;弘扬
(2)校学生会3月4日下午3点在阶梯教室举行猜灯谜大会(或“活动”等)
(3)称呼要顶格
(4)B
(5)C
(6)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诗歌对联;礼俗;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书写。“弘扬”意思是大力宣扬,不能用“宏”,应该改为“弘”。
(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划线的句子成分残缺,应在句尾加上“的活动”。
(3)本题考查对邀请函格式的掌握。邀请函称呼要顶格写,即“敬爱的校长”应顶格。
(4)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选自于《生查子.元夕》,描写的是对去年元宵节时与情人相会的甜蜜的回忆,故选B。
(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意思是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屠苏指古代春节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故选C。(6)本题考查对联知识。从结构上看,“朝霞夕照”为两个偏正词语组成的并列短语。“翠柏苍松”与之相同;“千年”与“万古”对应;“秀”和“春”意思词性相同。故B项正确。
故答案为:(1) 宏扬;弘扬
(2)校学生会3月4日下午3点在阶梯教室举行猜灯谜大会(或“活动”等)
(3) 称呼要顶格
(4)B
(5)C
(6)B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要求学生在平时注意正确理解和书写汉字,注意平时对形近字、形声字等 的识记和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掌握基本的修改方法,平时要多训练。
(3)本题考查学生对邀请函的基本格式的掌握情况。 学生要在平时注意学习和积累,掌握各种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和要求,要仔细阅读,辨析例文,运用修改知识进行辨析修改。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在平时熟读诗歌,理解诗句的含义,分析时要结合诗句的意思进行理解和辨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学生要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词语,注意度诗歌的整体感悟。
(6)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结合语句,从结构、内容等方面进行判断。
二、阅读理解(55分)
(2021九下·潜山开学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木棉红
早春二月,料峭的寒风一吹,憋得鼓鼓囊囊的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谁见了这样的花,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
很多花柔美娇艳,木棉花则不然。(甲)其形硕大,花瓣厚实,中间的一束花蕊粗壮有力,深色的蕊头黑如胡茬,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这样形容木棉花,绝不是忽略它的好看,而是觉得它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乙)木棉属落叶大乔木,树高大挺拔,十至二十多米不等,这样的个头儿,让木棉总是高过身旁的其它树木,加上分枝平展,更显疏朗开阔,整株树看上去形姿伟岸,英武不凡。(丙)
生活在广州,对木棉自然很熟悉。木棉作为广州市的市花,在城中主干道及高校校园、公园等地均有种植。每到春天,木棉盛情绽放,灿若华灯。尤其是在陵园西路、越秀山、江南大道等种植较为密集的地方,花开得分外耀眼,有一种要点燃春天的势头,烈焰般的木棉映红了整座城市。
我喜欢木棉,不仅因为它的形象气质,也许还有日久生情的缘故,对我来说,它们就是我认识多年的好朋友。
我所工作的学校校园里就有近百株木棉,它们散植于各处。我从办公室到家,途经的路旁,有十来株木棉,我与它们几乎天天见面。每天下班经过时,感觉它们就像站在那里等我。有时候我会和它们近距离打招呼——站在树下,把手掌放在树干上,感觉着树皮的坚硬。抬头往上看,树干直指蓝天,视觉的延伸,也让内心获得一种超拔的力量。正值花期,没有树叶遮蔽的树枝更显遒劲,树枝形态各异,像是各自在寻找伸展的空间,然后用力把花朵向高处托举。再看那些花,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当其它的花木还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的时候,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
木棉花边开边落,边落边开,花开让我欢喜,花落让我感动。纷纷扬扬地飘落不是木棉花的做派,木棉花落下来时直截了当,触地有声,整朵花砸到地面仍完好无损。为了看清楚木棉花如何落地,我曾长时间仰着脖子在树下观望,即便如此,也很难捕捉到落下的一瞬,往往是听到“啪”的一声之后,才发现地上又多了一朵。因为树冠太大,花太多,无法锁定具体目标,加之落地速度太快,所以很难看清。不过长时间的等待,偶尔也会有收获,就在眼睛酸乏的时候,突然看到一朵下落的木棉花,带着旋转倏忽坠地,整个下落的轨迹就像一个急促的感叹号,充满力量。
有些花木是先长叶再开花,木棉则不然,花开时无叶,花落尽方生叶。花开得早,让木棉有了“嫣然一笑领春风”的得意;花开得火热,让木棉有了“此花若肯夸雄丽,宇内群芳孰敢春”的气势。花期过后,木棉一边吐新叶,一边结果实。等到夏天果实成熟,果壳会自动裂开,露出洁白的棉絮,随风飘散。
年少时,很少仔细打量花花草草,认为它们只是为世间添了几许色彩。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觉得一朵花、一棵草都不可小觑。无论是人生一世,还是草木一秋,都有生命的庄严。看到热情似火的木棉,我会想到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
(《人民日报》2020年03月18日)
4.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木棉花不仅花开得热烈,树的姿态也颇为雄奇。
A.(甲) B.(乙) C.(丙)
5.请品析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
①憋得鼓鼓囊囊的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②再看那些花,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当其它的花木还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的时候,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从修辞的角度)
6.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有些花”和木棉花有哪些不同?
7.“木棉花边开边落,边落边开,花开让我欢喜,花落让我感动。”“欢喜”“感动”分别指什么?
8.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4.B
5.①“蹿出”原指往上冒,这里形容木棉花赤红的花瓣如火苗般热烈绽放的姿态。
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木棉花比作酒杯,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木棉花开放时形态硕大,赋予人的情态,惹人喜爱。
6.有些花柔美娇艳,木棉花则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整体看上去形姿伟岸,英武不凡;有些花木是先长叶再开花,木棉则不然,花开时无叶,花落尽方生叶。(意思对即可)
7.“欢喜”指的是木棉花花开时树干直指蓝天,让人内心获得一种超拔的力量;“感动”指的是木棉花落下来时直截了当,触地有声,整朵花砸到地面仍完好无损。整个下落的轨迹就像一个急促的感叹号,充满力量。
8.结构上收束全文,照应开头。内容上升华主旨,点明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木棉花的喜爱与赞美。
【知识点】衔接仿写;文章结尾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学生要通读文章,理清层次,理解文意,注意对重点语句的把握,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赏析语句的方法,结合语句的特点和内容,选取好赏析的角度,运用答题模式进行答题。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的能力。要求学生熟读文本,理解文意,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读懂题意,按照要求,在文本中找准答题的区域,抓关键语进行分析理解。
(5)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作用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考生要掌握此类题型的基本作用,结合语段的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 其形硕大,花瓣厚实,....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 ”是在描写木棉花开得热烈漂亮;“ 木棉属落叶大乔木,树高大挺拔,十至二十多米不等 ”描写木棉树姿态雄奇。所以语句应该放在“乙处”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故答案为:B
5.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解答此题要选好赏析的角度,一般是:修辞、词语、描写方法、句式、手法、内容、情感、表达方式等。本题要求从词语运用和修辞角度赏析。答题模式:方法(修辞方法)+规范化(生动形象、细腻、突出等)+具体化(写出了...内容)+表达效果(感情、性格、主题等)。 ① “蹿出”原指往上冒,这里形容木棉花赤红的花瓣如火苗般热烈绽放的姿态 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木棉花比作酒杯,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木棉花开放时形态硕大,赋予人的情态,惹人喜爱。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根据“ 很多花柔美娇艳,木棉花则不然。其形硕大,花瓣厚实,中间的一束花蕊粗壮有力,深色的蕊头黑如胡茬,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这样形容木棉花,绝不是忽略它的好看,而是觉得它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 ”可概括出有些花柔美娇艳,木棉花则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整体看上去形姿伟岸,英武不凡;从“ 有些花木是先长叶再开花,木棉则不然,花开时无叶,花落尽方生叶 ”可概括: 有些花木是先长叶再开花,木棉则不然,花开时无叶,花落尽方生叶。
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 抬头往上看,树干直指蓝天,.....然后用力把花朵向高处托举”可知,木棉开花时欢喜是因为我内心获得了某种力量;根据“ 木棉花落下来时直截了当,触地有声,整朵花砸到地面仍完好无损”“ 突然看到一朵下落的木棉花,带.......一个急促的感叹号,充满力量”可知木棉花落时感动是因为木棉花落下是依然完好无损且充满力量。
8.本题考查结尾段作用的理解。从结构上看,本段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 热情似火的木棉 ”也是对开头“ 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 ”的照应。从内容上看“ 越发觉得一朵花.....都有生命的庄严 ”是从对木棉的赞美到对一草一木的重视,是对主旨的升华;“ 看到热情似火的木棉,.....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 ”再次点明对木棉的喜爱和赞美这一中心。
(2021九下·潜山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方舱医院是以医疗方舱为载体,医疗与医技保障功能综合集成的可快速部署的成套野外移动医疗平台。方舱医院一般由医疗功能单元、病房单元、技术保障单元等部分构成,是一种模块化卫生装备,具有紧急救治、外科处置、临床检验等多方面功能。由于它有机动性好,展开部署快速,环境适应性强等诸多优点而能够适应突发的应急医学救援任务。目前,方舱医院装备的技术发展普遍受到了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我国抗震救灾等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汶川抗震救灾
第二代医疗方舱在“5.12 地震抗震救灾”中的出色表现改变了野战医院以帐篷为依托的传统模式,使其具有较强环境适应性、优良作业环境和配套救治条件,救治了大批伤病员,成为灾区医疗救援的中坚力量。通过汶川大地震救灾实践,提高了第二代医疗方舱的救治水平,也使医疗方舱经受了实战的检验。
玉树抗震救灾
2010年的玉树抗震救灾中,第二代医疗方舱再次赶赴灾区,执行医疗救援任务。该方舱跨过5个省,翻越了海拔4824m的巴颜喀拉山,创造了连续机动 52h,行驶 2350km的快速跨区远程和高原行军记录。医疗方舱成为医疗救护的主要依托,锻炼了第二代医疗方舱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2020年2月4日,武汉全面着手将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为“方舱医院”,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症患者。长江日报多路记者采访获悉,全市将建设 13 家“方舱医院”,在疫情的关键时期,建设“方舱医院”被认为是关键之举,可以有效缓解武汉医疗资源紧张,解决轻症患者的收治难题。同时,方舱医院的病房是开放式的,看护效率可以大大提高,医生和护士可以照顾更多的患者。
2月7日晚,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开始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轻症病人。2月15日,在武汉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湖北省委常委王贺胜介绍,已开放9个方舱医院,有6960多张床位,在院的患者达到了5606 。2月 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称,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3 亿元,支持武汉市方舱医院完善设施、增添必要的医疗设备,增强方舱医院收治能力。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武汉市新增确诊病例不断增长,医疗资源紧缺成为武汉市在抗击疫情中面临的最大压力。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表示,目前,武汉67市有大批轻症患者没有及时入院治疗,他们在社会上流动、在家庭中居住都将造成进一步的家庭和社区感染,这对疫情扩散带来了很大隐患。
“启用大空间、多床位的‘方舱医院’,是中国采取的重大公共卫生举措。”王辰表示,“方舱医院”的大容量从根本上解决了大量轻症患者无院可住的问题。尽管方舱医院的医疗条件并不像正规医院那样完备,但是对于轻症患者来说,完全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和生活需求。
目前,“方舱医院”是解决收治主要矛盾的现实之策,也是朝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方向努力的务实举措。王辰说,“方舱医院”可以对患者进行看护、观察,一旦出现病情恶化等情况,可及时转交给正规医院。因此,形成了一个有序的层级,用最小的社会资源、最简单的场所改动,达到最大收治容量的作用。
专家认为,和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这样的定点传染病医院相比,“方舱医院”最大的优势是面积大,收治的患者多。这种隔离治疗比居家隔离更安全,既能避免患者和家人、亲友之间的传染,也能让患者得到妥善的治疗和照顾,所以是一种有效的管控措施。
王辰表示,“方舱医院”实际上是一个轻症患者的“社区”,与隔离密闭的小病房空间相比,除收治患者容量大以外,其病房是开放式的,看护效率可以大大提高。且由于都是轻症患者,一般情况下病人可以生活自理,他们更需要多一些人文关怀,需要病友之间的互助,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摘自“中国经济网”)
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方舱医院具有功能全面、机动性强、建设快、可移动等特点,大大提高了应急救援能力。
B.在我国抗震救灾等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中,方舱医院发挥了巨大作用。
C.方舱医院有效地解决了武汉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
D.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央加大了对武汉方舱医院的资金投入。
10.请写出文本二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1.请结合文本二、三简要分析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方舱医院发挥的作用。
12.居住在武汉某社区的张大妈是新冠肺炎轻症确诊者,她不愿意离开家人前往方舱医院接受治疗,作为社区志愿者的你,该如何劝说她?
【答案】9.C
10.列数字。列举了“跨过5个省,翻越了海拔4824m的巴颜喀拉山,创造了连续机动52h,行驶2350km”这一串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方舱医院机动性好、展开部署快速、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
11.①有效缓解武汉医疗资源紧张,解决轻症患者的收治难题。②解决收治主要矛盾的现实之策,朝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方向努力。③解除病人无法隔离治疗带来的疫情扩散隐患。④对患者进行看护、观察,一旦出现病情恶化等情况,可及时转交给正规医院。⑤在“方舱医院”这个轻症患者的“社区”,患者可以更多地获得人文关怀。
12.示例:张大妈,您好!我是社区志愿者小王,得知你已经确诊新冠肺炎,我代表社区向您表示慰问。我能理解您希望和家人在一起的心情,但是您也要为他们考虑,如果您不去隔离治疗他们也有感染的风险,而且您到方舱医院后病情一旦有变能够及时送往定点医院治疗。您说对吗?
【知识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要求学生熟读材料,理解材料的内容,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内容进行比照,加以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运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的特点,结合语句进行判断。阐述作用时要在理解语句内容的进行上,联系文段说明的内容进行阐述。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和信息的筛选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题干的要求,通读材料,抓关键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再对信息进行提取组织语言进行作答。
(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紧扣主题,语言要得体,语气要委婉。
9.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C“有效地解决了.....的问题”有误。文本二原文是“在疫情的关键时期,建设“方舱医院”被认为是关键之举,可以有效缓解武汉医疗资源紧张,解决轻症患者的收治难题。C项的说法不对”
故答案为:C
10.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语句中“5个省、4824m、52h、2350Km”这些数据表明使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些数字使读者准确了解到“第二代医疗方舱再次赶赴灾区,执行医疗救援任务”的动作迅速,机动性好。
1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筛选。阅读材料二、三“ 在疫情的关键时期,建设“方舱医院”被认为是关键之举,可以有效缓解武汉医疗资源紧张,解决轻症患者的收治难题 ” “方舱医院”的大容量从根本上解决了大量轻症患者无院可住的问题。 “方舱医院”是解决收治主要矛盾的现实之策,也是朝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方向努力的务实举措 。 方舱医院”可以对患者进行看护、观察,一旦出现病情恶化等情况,可及时转交给正规医院 一般情况下病人可以生活自理,他们更需要多一些人文关怀,需要病友之间的互助,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分条件作答。
12.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要求劝说“ 不愿意离开家人前往方舱医院接受治疗 ”的张大妈。首先要注意礼貌称呼,站在张大妈的角度想,表示慰问和关心。然后委婉劝说“ 不去隔离家人会有感染的风险”,正面说明“ 方舱医院后病情一旦有变能够及时送往定点医院治疗 ”请张大妈放心治疗。答案不唯一。
(2021九下·潜山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封号。②下帷绝编:这里用到董仲舒和孔子的典故,这里都是指专心勤奋学习。③迨:到;等到。④倍诵:背诵。倍:通“背”,背诵。⑤咏:吟咏。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走送之   
②不敢稍逾约   
③援疑质理   
④患记问不若人   
⑤或在马上   
14.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5.两段选文中的画线句子都使用了一种什么写作手法?请任选一个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16.两段选文都写了勤学的故事,你有何的启示?
【答案】13.跑;超过;提出;比不上;有时
14.①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②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韵,收获就会非常大了!
15.两段文字都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甲文是为了突出强调作者自己对老师的尊重,或乙文是为了突出强调司马光学习的专心与勤奋。
16.①求师之艰②专心背书③勤奋努力、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对比;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学生要仔细阅读语句,理解语句的意思,结合语句内容进行判断写作手法,阐述作用时要联系语句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4)本题为开放型试题,答案不唯一,考生要从文本的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情感等方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阐述。
1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 ①(我)跑着把书送还回去。走:跑 ②不敢稍稍超过约定(归还)的时间。逾:超过 ③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提出 ④ 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不若:比不上⑤有时在马背上。或:有时
1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子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字字落实。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的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的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此题翻译要注意:故:所以;卒:最终;所得:收获。
15.本题考查语句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甲文中划线的句子是将先达的严厉与宋濂的谦恭形成对比,乙文中将众兄弟的成诵后即休息与司马光在别人休息时仍然专心读书,一直背到烂熟于心形成对比。故都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前者通过对比, 是为了突出强调作者自己对老师的尊重 。后者通过对比是为了突出强调司马光学习的专心与勤奋。
16.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首先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能够围绕文本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其次要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情感进行表达;第三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阐述。示例: ①求师之艰②专心背书③勤奋努力、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
三、作文(55分+5分卷面分)
17.(2021九下·潜山开学考)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学会倾听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成长过程中,你一定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于你而言,倾听之后,走进了他人的世界,可能收获了一份友谊;可能燃起了梦想;可能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看到了世界的缤纷色彩……
请以“谢谢你,让我走进你的世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⑴自选文体;
⑵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
⑶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答案】【参考例文】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结合提示理解题目。“谢谢你,让我走进你的世界”中的“你的世界”是写作的对象,“你”可以是人,如夫妻、老师、同学、朋友等;也可以是物,如书、电影;也可以是一个地理概念,如江南、黄河等。“谢谢你”要写出这个世界对我人生成长的积极作用和启示,从而表达我对其赞美和歌颂的情感。“让我走进”就是深入了解、欣赏、懂得一个人或一个物的过程,是一种心理体验,所以心理描写一定要有。本文适合写作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也可以写作议论文。在记人叙事时可以采用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加深对人事的了解,体会人物的某种品质,最后要写出这种情感和品质对我的影响。写作方法上可以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作议论文可以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或道理论证来证明观点。
【点评】完成命题作文时要做到:一、审题上,要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对于题目,应从头至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二、取材立意上,要做到大中取小,以小见大。三、在构思上,要做到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四、在表达上,要做到注重文体特征,表现个性特点。注重文体特征,就是要充分准确地表现文体特点,而不要出现模糊文体色彩的错误。表现个性特点,就是要表现考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技巧。就是要认真遣词造句,稳妥布局谋篇,从语气、结构、主题方面尽量表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甚至期望有超过水平发挥,力争做到常中出新、平中有奇。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