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纤(xiān)维 砌(qì)墙 悖(bèi)论 锐不可当(dǎng)
B.殷(yān)红 舷(xuán)窗 摒(bìng)弃 刚愎(bì)自用
C.惩(chéng)罚 静谧(mì) 笨拙(zhuó) 叱咤(zhà)风云
D.镌(juān)刻 憎(zēng)恶 婀娜(nuó) 脍(kuài)炙人口
2.(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下列词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斑斓 眼花缭乱 别出新裁 屈指可数
B.祥和 莫名奇妙 见异思迁 无暇顾及
C.谛听 按部就班 前赴后继 粗制滥造
D.慰藉 浮想连翩 明眸善睐 中西合璧
3.(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天黑前的 中,在苍茫的草丛中,溪水还 着一些残余的反光,很快,乌云 在山地里, 着这个夜晚不会有星光和月亮。
A.寒意 闪耀 聚集 预示
B.寒冷 闪耀 凝聚 预示
C.寒意 闪烁 聚集 预见
D.寒冷 闪烁 凝聚 预见
4.(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风袭来,万物萌发,河边的杨柳花枝招展,分外喜人。
B.他说的方案我坚决不同意,他凶神恶煞般地瞪了我一眼,转身走了。
C.远处雷声阵阵,伴着闪电滚滚而来,着实令人振聋发聩啊。
D.这篇小说情节曲折,抑扬顿挫,迂回宛转,引人入胜。
5.(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民公园里游人如织,半山坡上绿树成荫,到处可以听到悦耳的鸟叫和盛开的鲜花。
B.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
C.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主论坛今天围绕“道通天地 德贯古今”的这一主题,从道教文化内核、道教的包容性、道教核心价值观的现代意义等多个角度,对道教教义进行了深刻阐释。
D.太阳落山后,山里迅速寒冷起来,在空寂而起伏的山地草原上忽然感到了恐惧。
6.(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心如平镜,映出青翠年华。
②想起年少时候,最喜欢在人声嘈杂的地方背书,自习课上同学们欢声笑语,连成一片的声浪里分不清谁在说些什么,只听到大家热切地交谈着。
③看似矛盾的两样事物,却这般相辅相成。
④只你身边前后左右的同窗聊着的话题能了然于胸,于是左右开弓,东聊一句,西聊一句,却不忘在闲聊的缝隙里背书,那样繁密的纷杂里,有井井有条的宁静。
⑤不可思议的是,越热闹,越宁静。
A.①④②⑤③ B.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②④① D.②④①⑤③
7.(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中国的传统节日多种多样,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这些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传统节日清晰的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文化内容。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一部优秀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所走过的道路,反映了苏联第一代革命青年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其小说形象超越时空,超越国界,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震动着数代人的心弦。
D.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威尼斯商人》展现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因而该剧是一部悲喜剧。
8.(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古诗词默写填空。
(1)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诗经《关雎》)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两处用典故,抒写自己归来后的感触,对同时被贬的旧友的怀念,以及人事沧桑之感的句子是: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 , , 。
9.(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下列句子描述的分别是名著中的哪个人物?
①她出身卑微,相貌平平,小时候被舅妈嫌弃,被表哥毒打,但她自尊、自立、自强,后来建了桑菲尔德庄园,最终和罗切斯特结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②他原是上界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几尘,后来成为唐僧的弟子,与孙悟空一起 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③他豪爽直率,嫉恶如仇,却也粗中有细。他三拳打死镇关西,救了金翠莲父女,为躲避官司,出家当了和尚,后与杨志占领二龙山。
④他坚毅勇敢,充满生活热情。他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在“星期五”的帮助下,最终克服困难,创造出了精彩的人生。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阅读《爸妈的家当》,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爸妈的家当
李 晓
①27年前的夏天,在轰隆隆的雷声里,我的大学梦圆了。山梁上的黄土里,只产玉米高粱,不产黄金珠宝。家里的喜悦,就如那场暴雨,转瞬散去。我发现,我爸的瘦长脸,确实像藤上挂着的苦瓜。我妈看不惯我爸的苦瓜脸,大声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娃娃读书!”
我家的大铁锅,倒是有两口,柴火灶眼是连通的,一口用来煮饭,一口用来煮猪食。那天,妈在呛人的炊烟里咳嗽,爸用锅铲砸响了灶台,粗声粗气地说:“这顿饭吃了,就不用煮了,都卖了去!”爸明显是在和妈赌气,妈正在往灶眼里添柴火,一听爸的话,气炸了,蹦起来,一把揪住爸的衣领:“亏你还是个大男人,把家当全当了,供娃娃上大学!”
②爸用毛笔在草纸上一笔一笔记下了我们全家的家当:砖瓦房四间、猪牛圈两间、生猪三头、水牛一头、床铺三张、盆盆罐罐……全部家当加起来,按照市场价,反反复复算,也不过万元。“房子卖了,咋办?”爸皱着眉问。妈指了指山梁下,松树丛中有一个天然的大岩洞,妈训斥我爸说,我住得下去,你就不可以住?
③后来,我家那些可怜的家当,没去变卖。爸牵着那头眼泪汪汪的大水牛,去集市上卖了几百块钱,算是凑齐了我进省城的学费。在省城的一天夜晚,我梦见那头水牛流着泪,一下跪在我面前竟然开口说话:“我算是尽力了,这下看你的了!”那头牛,眨眼间又变成了爸的脸。
④匆匆数年过去,我家的家当,跟当年相比,早已经翻了好几十倍。爸妈在城里也买了房子,爸有天算起了自家的家当,有好几十万呢,还有他缠着裤腰省吃俭用攒存款,这是一个非常神秘的数字,连我妈也不知道。爸说,你急啥呀,慌啥呀,那么没日没夜地写啥呀,钱我都给你和孙子攒着,你有急用缺钱,我把房子也可以替你卖了。爸有天喝了一点酒,跟我掰着手指头再次算起了他的家当,他为自己扎扎实实的家当而欢喜。家里的针头线脑、一个茶杯、一口1989年的泡菜坛子、一个没上漆的老衣柜、一本老影簿、一双丢了又下楼捡回来的旧皮鞋、从乡下带来一直收藏的一件蓑衣……这些,都被爸算作是他的家当。这些家当,让爸感觉家是结结实实地存在着。
⑤有时回到爸妈那里,看到我在房子里搜寻转悠,爸就跟在我后面嘀咕着说,不要给我丢了,不要给我再丢了。有一次,我看见爸妈房子里堆码得乱糟糟的,让我气恼的是,他甚至把别人扔在外面的酒瓶子、废玻璃也捡了回来,完全成了一个收破烂的老头儿,也丢了我的面子。我一狠心,把他从外面捡的那些瓶瓶罐罐都抱出去稀里哗啦扔掉了。妈后来数落我说,你爸啊,心疼得一连几天睡不好觉,你丢的那些东西,都是你爸心里的宝贝,是他的家当。从那以后,我就看着我爸我妈那些堆码得满满当当的家当,忍住了动手扔掉那些在我看来完全是废品的冲动。那些沉甸甸的家当,是爸妈心里的寄托,是他们心里的幸福。
⑥有个雨天,同一个而今身家上亿的中年男人老卢在江边茶楼聊天。老卢跟我说起一件事,他30多岁时创业失败,爸妈把城里的房子卖了替他还账,爸妈就一直租房过日子,房子破旧窄小,短短几年,爸妈的头发就变得花白,身影佝偻了下去。老卢再次创业,东山再起,先把租的房子买下,后来还给爸妈买了花园洋楼,可住了不到一年,爸妈还是搬回了老楼去住,老人舍不得丢下老楼里的那些老家当。
⑦天下的爸妈们,他们收藏的那些家当,是岁月里的绵绵温暖,是儿女们心头永远的感恩。
10.本文以“爸妈的家当”为题,有何妙处?
11.赏析第①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12.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13.在第⑥段为什么提到了老卢说他的父母的事?
1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妈指了指山梁下,松树丛中有一个天然的大岩洞,妈训斥我爸说,我住得下去,你就不可以住?”是指妈不满爸的说话态度,让爸把那些不值钱的家当都搬到大岩洞去。
B.第③段“那头牛,眨眼间又变成了爸的脸。”写出爸为了我的学费而愁苦,卖牛的不舍与无奈。
C.全文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家当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的物质支持作用,在物质充足年代的情感寄托作用,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理解和敬爱。
D.本文的语言简练朴实,感情真挚,告诉我们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家当永远都是父母那颗操劳的心。
15.文中的父亲的家当让你印象深刻,那在你的印象里,你父亲最钟爱的家当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谈谈自己感想。
(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阅读《爱好能让自己更健康》,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爱好能让自己更健康
汪国真
对我们来说,健康最重要。没有健康的身体,事业、金钱、权力的意义都会大打折扣,甚至变得毫无意义。在生活中,除了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有益身心的爱好也能够让自己更健康。
美国一位医学家曾对35位去世的音乐指挥家做过统计,他们的平均寿命高出一般人5岁。在欧洲也有类似的调查,常听音乐的人比很少接触音乐的人寿命长5至10岁。音乐对健康和长寿的作用,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中国古时音乐的音阶为五音,即宫、商、角、徵、羽,类似于今天简谱中的1 2
3 5 6。有专业文献指出,宫、商、角、徵、羽五音与人的五脏是相连的,音乐之声可对人体产生作用。如宫音雄伟,益脾;商音清净,健肺;角音亲切,活肝;徵音轻快,养心;羽音柔润,补肾。据此,现代医学甚至用乐曲给人们开出“药方”。
的确,音乐常常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宁静、清爽、辽阔、悠远等美好的感觉,这些我们能从古诗词的描写中感受到。如李白在《听蜀僧浚弹琴》里写道:“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从诗中可以看出,琴声带给李白的是万壑松鸣、涛声阵阵。听这样的琴声,怎不令人心旷神怡?如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中就有“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之句。从诗中可以看出,琴声带给韩愈的是浮想联翩、辽阔悠远。听这样的琴声,怎不令人心情舒展?音乐能给人带来很多美妙的感觉,经常浸润在这样一种氛围里,无疑对健康十分有益。中国历史上,有关音乐的故事很多。孔子到齐国,听到韶乐,非常喜欢,欣赏了韶乐之后,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叙述过:“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则乐之愉然,不知庆之在体矣。”孙道滋是宋代名医,他用音乐治好了欧阳修的“幽忧之疾”。由此可以看出,音乐能够提振精神、愉悦身心、舒缓情绪,从而促进健康。闲时,听听音乐,使身心得到放松,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也是一种享受,无形中还增进了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书画家大多长寿,例如:唐代虞世南活了81岁、欧阳询活了84岁;元代王恽活了77岁、黄缙活了81岁;明代董其昌活了83岁、文征明活了89岁;清代刘墉活了86岁、阮元活了95岁。在过去“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这些名士都算得上是很高龄的了。习书画为什么能健身呢?我以为大致上有以下几个原因:
神闲气定,摒弃杂念。当开始习书作画时,会逐渐变得全神贯注,心无杂念,浮躁没有了,忧虑没有了,患得患失也没有了,人就会觉得从容、淡定、悠然。显然,这样一种精神状态比心浮气躁、瞻前顾后甚至忧心忡忡,对人的健康有益得多。作书画常能使人物我两忘,唐代书法家虞世南为了学习书法,曾把自己关在楼上,待学有所成才下楼。他写字写坏了的废笔,竟然装满了一大瓮。他白天习字,晚上还在被单上比比画画,时间长了,连被单也划穿了。汉代书法家钟繇,也有为了练字划破被单的经历。这样一种痴迷,在客观上达到了气功中“入静”的境界。
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书画创作既要动脑也要动手,手脑并用,身体也要适当的运动,使得气息平缓,血脉通畅,其功效近于太极。长期坚持,自然可以强身健体。
回归自然,寄情山水。一般来说,习书作画的人更热爱自然。绘画写生,要时常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在大自然中学习、观察、创作、运动,无形中心胸会变得豁达,身体会得到锻炼,自然也有利于健康和延年益寿。
爱书画也就会爱自然,爱自然也就会爱和谐。
16.请梳理本文的论述思路。
17.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一位医学家曾对35位去世的音乐指挥家做过统计,他们的平均寿命高出一般人5岁,学音乐的人就是比一般人长寿。
B.现代医学可以用乐曲给人们开出“药方”,来代替疾病治疗。。
C.李白和韩愈的诗中可以看出,琴声带给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辽阔悠远,诗人身临其境,可见二人的诗歌创作造诣高妙。
D.有专业文献指出,宫、商、角、徵、羽五音与人的五脏是相连的,音乐之声可对人体产生作用。
18.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文中的划线句子。
19.有人认为文中讲孔子欣赏韶乐,但并未谈到健康,所以可以删去。你对此有何看法?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阅读《醉翁亭记》,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飞泻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翅膀
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到
D.负者歌于途: 唱歌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2.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
B.“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竹”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意思相同。
C.“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D.“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23.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
(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阅读《饮酒》,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4.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东晋大诗人,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他长于诗文歌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
B.此处的“心远”便是对那争名夺利的世界取隔离与冷漠的态度,自然也就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所居之处由此而变得僻静了。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晏殊《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都借归鸟来写了作者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D.全诗语言朴实含蓄,将叙事、写景、议论相结合。
25.请自选角度,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四、综合性学习(8分)
26.(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某班也开展与朗读有关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探究下面材料,说说朗读有什么好处?
【材料一】美国著名亲子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坚持为孩子们朗读。在他看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
【材料二】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仰慕那些说话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但是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难道还能指望即兴地说出流利的话吗?
【材料三】我们大声朗读,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略诗词文章的节奏美,欣赏诗词文章的韵律美,领悟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2)每一期《朗读者》都有一个关键词,例如“陪伴”“选择”“第一次”等,请你依照示例也确定一个关键词,围绕这个关键词再从初中语文课本中选择一篇课文,并说说选择它的理由。
示例:
关键词:母爱 课文题目:《金色花》
理由:母爱足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之一,泰戈尔的《金色花》以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3)《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朗读经典美文。对于嘉宾的朗读水平,网友们褒贬不一,请你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网友跟帖:个别嘉宾读音不准,吐字不清,影响表达效果。
你的跟帖:
五、写作(40分)
27.(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⑴请以“我也很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
⑵疆土需要守卫,千百年来,无数英雄豪杰就是在守卫疆土的战场上留下千古英名的;尊严需要守卫,失去了尊严,生命就会黯然失色;心灵也需要守卫,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应该保留一块净土,它就是我们的栖息地……
是的,生活中我们需要守卫的东西太多了,大到国家、民族,小到每个人,都有需要坚守的东西:守卫每一寸土地,守卫自己心灵的空间……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守卫”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题目(1)的,先完整题目,然后作文。选择题目(2)的另拟题目作文。②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积极向上,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识记和积累。 A、当:dāng B、舷:xián C、拙:zhuō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字形的识记和积累。A、新--心 B、奇--其 D、连--联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3.【答案】A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读懂辨析与运用。寒意: 冷丝丝的感觉,比喻没有热情、不主动。寒冷:表面意思是指温度低,让人感到凉。更多的时候用这个词是用来表达人的心情失落、感受不到家人、爱人、朋友的温暖。 闪耀: 指耀眼、闪烁的意思 。闪烁: 光亮晃动不定、忽明忽暗;(说话)稍微露出一点想法,但不肯说明确;物体忽隐忽现,变动不定。聚集:有集合的意思,同时表示类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凝聚 : 指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聚集;积聚。预示 : 预先显示。事物在酝酿产生的过程中、在形成之前,在初始孕育阶段所显现的短暂而轻微的征象。预见 :/1、根据科学规律预先料到事物的变化结果 2、能预先料到的见识。结合语境作答。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三点:1、要了解组成词语的各个语素之间的细微差别;2、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3、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将相关词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
4.【答案】B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求注意对成语意思的理解,作文成语的感彩、运用对象、习惯用法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辨析判断。A、花枝招展: 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用在此处形容“杨柳”不正确。C、振聋发聩: 意思为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常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不符合语境。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于形容悦耳的声音 。此处形容“情节”不搭配。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5.【答案】C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A、搭配不当。“听到”与“鲜花”不搭配。应该在“盛开”前加上“看到”B、重复啰嗦。将“顽症”和“疾病”删去一个。D、成分残缺。在“忽然”前加上主语“我”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6.【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通读语句,把握主题。 ① 句是总结性语句,所以排在文末; ⑤ 为总起句, ③ 句中的“ 两样事物 ”承接 ⑤ 句中的 越热闹,越宁静。② 回忆年少之事 ④ 承接 ②句。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7.【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和辨析。D、《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喜剧。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8.【答案】(1)一览众山小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重点词语:霏、暝、窈窕、逑、吟、
故答案为:
(1)一览众山小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4)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5)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第三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对于要求背诵的内容,注意平时的积累。
9.【答案】简·爱;猪八戒(猪刚鬣/猪悟能);鲁提辖(鲁达/鲁智深);鲁滨逊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选段的内容准确判断名著,联系平时对名著的阅读进行作答。 ① 从“罗切斯特”可推断文段选自《简·爱》此人为:简·爱 ② 从选段中的“天蓬元帅”“净坛使者”可知人物为:猪八戒。 ③ 由文段中“ 三拳打死镇关西 ”可知人物是鲁达; ④ 可知此人物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
故答案为: 1、简·爱
2、猪八戒
3、鲁达
4、鲁滨逊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能力。考查的篇目都是在考纲的范围之内,涉及到名著的名称、作者、体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精彩片段等。要求考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多读、反复阅读,读原著。
【答案】10.示例:本文以“爸妈的家当”为题,本文以“爸妈的家当”为线索,贯穿全文;通过写爸妈在不同阶段的家当,突出了父母勤俭朴的特点,表现了父母与子女的深情,突出了主题。
11.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爸的瘦长脸比作苦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父亲因儿子要上大学而无比愁苦的心情,也为后文父母为此时争吵作铺垫。
12.示例:勤劳,节俭,关爱子女,注意每一点都要结合内容。
13.老卢跟我说起他爸妈无论经历多少坎坷都舍不得丢下那些老家当,说明天下的爸妈们,他们收藏的那些家当,是爸妈心里的寄托,是他们心里的幸福,是岁月里的绵绵温暖,是儿女们心头永远的感恩,更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14.A
15.结合生活实际、自己的经历,谈自己的感受。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赏析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手法等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语带双关。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使文章叙事脉络更加清楚用疑问句作标题,制造悬念,营造急于阅读的心理,也提示了故事内容,在文中反复出现,推进故事发展,彰显人物形象,突出主旨。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入手,结合语境来品析。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文章的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的事件,然后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所指内容与全文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对表达文章的中心起到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解。
(5)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进行比照,判断正误。
(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对生活的观察,紧扣题干的要求和主题,围绕父亲钟爱的物品,写出父亲的态度,结合自己的真实感受进行表达,注意语言要流畅、简洁,中心明确。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作用的理解。标题的一般作用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作者情感的出发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文章线索;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解答时注意题目表层含义和深层次意思的理解。结合文章分析,标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叙事线索,贯穿全文,揭示文章中心:爸妈在艰难的岁月里长期勤俭持家,积攒家当,最终为了儿女我心飞翔的高尚品质。
故答案为: 本文以“爸妈的家当”为题,本文以“爸妈的家当”为线索,贯穿全文;通过写爸妈在不同阶段的家当,突出了父母勤俭朴的特点,表现了父母与子女的深情,突出了主题。
11.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语句的赏析一般要选取好赏析的角度,结合语句的特点从修辞、词语运用、描写等方面,结合语境分析表达效果和表达的情感。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爸的瘦长脸比作苦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父亲因儿子要上大学而无比愁苦的心情,也为后文父母为此时争吵作铺垫。
故答案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爸的瘦长脸比作苦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父亲因儿子要上大学而无比愁苦的心情,也为后文父母为此时争吵作铺垫。
1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一个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他甚至把别人扔在外面的酒瓶子、废玻璃也捡了回来 ”可知父亲的勤劳、节俭“ 爸说,你急啥呀,慌啥呀,那么没日没夜地写啥呀,钱我都给你和孙子攒着,你有急用缺钱,我把房子也可以替你卖了 ”可知父亲对子女的关爱。
故答案为: 勤劳,节俭,关爱子女
13.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的理解。文章在叙事的过程中插入相关的内容,这种写法是插叙。插叙的作用常有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解释说明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性格;突出主题。本文老卢跟我说起他爸妈无论经历多少坎坷都舍不得丢下那些老家当,说明天下的爸妈们,他们收藏的那些家当,是爸妈心里的寄托,是他们心里的幸福,是岁月里的绵绵温暖,是儿女们心头永远的感恩,更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故答案为:老卢跟我说起他爸妈无论经历多少坎坷都舍不得丢下那些老家当,说明天下的爸妈们,他们收藏的那些家当,是爸妈心里的寄托,是他们心里的幸福,是岁月里的绵绵温暖,是儿女们心头永远的感恩,更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要将选项的内容还原代文本,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A、结合文段 ② 的内容,可知母亲的意思是卖掉房子,全家搬到岩洞里住。据此判断。
故答案为:A
15.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考生要紧扣“ 你父亲最钟爱的家当 ”点明自己的父亲最钟爱的家当,比如一把椅子、一张桌子、一只手表、一台电视等,介绍家当的来历、心中的价值,父亲对此物的态度等,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注意语言的简洁流畅。
【答案】16.本文首先提出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培养有益身心的爱好也能够让自己更健康的观点,再分别从音乐对健康和长寿的作用和习书画也能健身两个方面来论述。
17.D
18.该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列举了唐代书法家虞世南学习书法的例子,具体论述了作书画常能使人物我两忘,神闲气定,摒弃杂念,有益于身心健康。
19.示例一:可以删去,这个例子讲了孔子到齐国欣赏了韶乐之后,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与身体健康与否联系不紧,且前后的引用与举例都详实的论述了音乐对身心健康的论述,所以孔子这一例显得无关痛痒而多余。示例二:不能删去。这个例子讲了孔子到齐国欣赏了韶乐之后,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本身也说明了音乐对人的身心的影响,前面是引用古诗来论述,后面是举例来论述,而且照应“中国历史上,有关音乐的故事很多”,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论证过程;举例论证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论证思路的理解和分析,要求学生通读文章,理解文意,理清层次,运用通顺、简洁的语言进行阐述。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要求考生熟读文本,理解文意,对选项的内容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进行比照,判断正误。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结合语句的特点进行判断,阐述作用时要结合语句的内容,文段中心,从表达效果和表达中心的角度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文段的中心论点,注意论据的内容,思考论据与论点的联系。解答时注意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思路的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意,理清层次,用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本文为议论文,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本文首先提出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培养有益身心的爱好也能够让自己更健康的观点,再分别从音乐对健康和长寿的作用和习书画也能健身两个方面来论述。
故答案为: 本文首先提出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培养有益身心的爱好也能够让自己更健康的观点,再分别从音乐对健康和长寿的作用和习书画也能健身两个方面来论述。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通读文本,对选项的内容还原到文本中描写比照。A、由文段二可知,A项中的“ 学音乐的人就是比一般人长寿 ”说法文章并未提及。B、由文段三“ 据此,现代医学甚至用乐曲给人们开出“药方” 可知B项中的“ 可以 ”“ 代替疾病治疗 ”与原文说法不一致。C项中的“ 诗人身临其境 ”不正确。这是诗人听到音乐后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故答案为:D
18.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阐述作用要结合语句的内容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和表达的中心。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列举了唐代书法家虞世南学习书法的例子,具体论述了作书画常能使人物我两忘,神闲气定,摒弃杂念,有益于身心健康。
故答案为: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列举了唐代书法家虞世南学习书法的例子,具体论述了作书画常能使人物我两忘,神闲气定,摒弃杂念,有益于身心健康。
19.本题考查论据的运用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 示例一:可以删去,这个例子讲了孔子到齐国欣赏了韶乐之后,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与身体健康与否联系不紧,且前后的引用与举例都详实的论述了音乐对身心健康的论述,所以孔子这一例显得无关痛痒而多余。示例二:不能删去。这个例子讲了孔子到齐国欣赏了韶乐之后,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本身也说明了音乐对人的身心的影响,前面是引用古诗来论述,后面是举例来论述,而且照应“中国历史上,有关音乐的故事很多”,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故答案为: 示例一:可以删去,这个例子讲了孔子到齐国欣赏了韶乐之后,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与身体健康与否联系不紧,且前后的引用与举例都详实的论述了音乐对身心健康的论述,所以孔子这一例显得无关痛痒而多余。示例二:不能删去。这个例子讲了孔子到齐国欣赏了韶乐之后,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本身也说明了音乐对人的身心的影响,前面是引用古诗来论述,后面是举例来论述,而且照应“中国历史上,有关音乐的故事很多”,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答案】20.B
21.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22.A
23.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文章开始写望琅琊,写“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着一个“乐”字。下文又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写出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使读者如入佳境。写到“滁人游”“太守晏”“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宾客,还有滁人—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的基调。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习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知识点】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选项的内容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进行比照和判断。
(4)本题考查学生对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20.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B、翼:名词活用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故答案为:B
2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赋分点,对重点词语要正确理解。句意为: 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故答案为: 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2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通读文章,疏通文字,理解文意。A、“ 颓然乎其间者 ”意思是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句话形象地描绘出太守喝醉酒的样子,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民同乐而醉。
故答案为:A
2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文章,理解文意,注意文章的结构。 文章开始写望琅琊,写“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着一个“乐”字。下文又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写出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使读者如入佳境。写到“滁人游”“太守晏”“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宾客,还有滁人—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的基调。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习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因此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故答案为: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文章开始写望琅琊,写“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着一个“乐”字。下文又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写出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使读者如入佳境。写到“滁人游”“太守晏”“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宾客,还有滁人—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的基调。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习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答案】24.C
25.示例:诗人在自家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的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此句展示了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心胸,最有妙处。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要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对诗句语言特点的把握。
24.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C、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借归鸟来写诗人的眷念和惆怅之情。
故答案为:C
25.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赏析诗句应从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探究用典的妙处;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揭示蕴含的哲理。此句可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悠然” 写出诗人在自家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的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此句展示了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心胸,最有妙处。
故答案为:诗人在自家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的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此句展示了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心胸,最有妙处。
26.【答案】(1)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朗读能锻炼口才;朗读能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2)所选课文能支撑关键词,理由充分,语句通顺。
(3)示例1:我认为不必苛求于此。并不是所有的嘉宾都是播音员或者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一篇文章最能打动听众的是真挚的情感,如果朗读者通过深情演绎感染了我们,使我们产生了共鸣,我觉得读音不准、吐字不清都可以忽略不计。示例2:我认为嘉宾应该用标准的普通话来朗读,既能体现文章的美感,还能推广普通话。
【知识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仔细阅读材料,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即可。根据材料一“ 他坚持为孩子们朗读。在他看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 ”概括得出: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根据材料二“ 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 ”概括得出:能训练人的口语表达能力;根据三“ 大声朗读,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概括得出:感受汉语的美。据此进行概括。
(2)本题考查课文关键词的提取。参照示例,可见“关键词”即为文本所要表现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课文,根据主旨来分析确定即可。如,关键词:童趣;课文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理由: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儿时的乐园百草园,以及后来读书的三味书屋,在这两个地方所写的事情,充满着童年的乐趣,不禁勾起我们对童年的回忆,是一篇表现童年快乐的美文。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对应嘉宾的朗读水平,学生可以持支持态度,也可以对某一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只要观点鲜明,有充足的理由来支撑即可。如: 示例1:我认为不必苛求于此。并不是所有的嘉宾都是播音员或者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一篇文章最能打动听众的是真挚的情感,如果朗读者通过深情演绎感染了我们,使我们产生了共鸣,我觉得读音不准、吐字不清都可以忽略不计。示例2:我认为嘉宾应该用标准的普通话来朗读,既能体现文章的美感,还能推广普通话。
故答案为:(1) 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朗读能锻炼口才;朗读能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2)关键词:童趣;课文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理由: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儿时的乐园百草园,以及后来读书的三味书屋,在这两个地方所写的事情,充满着童年的乐趣,不禁勾起我们对童年的回忆,是一篇表现童年快乐的美文。
(3) 示例1:我认为不必苛求于此。并不是所有的嘉宾都是播音员或者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一篇文章最能打动听众的是真挚的情感,如果朗读者通过深情演绎感染了我们,使我们产生了共鸣,我觉得读音不准、吐字不清都可以忽略不计。
示例2:我认为嘉宾应该用标准的普通话来朗读,既能体现文章的美感,还能推广普通话。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内容,抓关键语,提取信息,进行归纳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关键词的提取能力。考生要仔细阅读题干的示例,结合示例的结构,从自己熟悉的课文中选择,注意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考生要做到观点鲜明,理由充分,语言流畅、简洁。
27.【答案】【参考例文】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话题作文
【解析】【分析】 ⑴ 本题为命题作文。“我”要求采用第一人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很”是副词,修饰“幸福”的程度。幸福是一种拥有,是一种等待,是一种感动,一种收获;幸福就是话语中流露出的关心,就是一个甜蜜的微笑,就是一个微小的动作。生活中用心品味,去珍惜,方能体会“幸福”的感觉。写作时要用事实说话,文体以记叙文最佳,写法上可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点题,注意运用第一人称,运用心理描写,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⑵ 本题为话题作文,题目中的话题是“守卫”。引导语起到打开学生写作思路的作用。“守卫”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要把这个话题细小化、生活化、具体化。有引导语可具体为“守卫尊严”“守卫原则”“守卫习惯”.....考生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拟题,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进行写作,注意通过具体的事例的叙述。阐述自主旨。本题可以采用记叙的文体,适当加入议论和抒情,表达主题。
【点评】⑴ 完成命题作文时要做到:一、审题上,要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对于题目,应从头至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二、取材立意上,要做到大中取小,以小见大。三、在构思上,要做到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四、在表达上,要做到注重文体特征,表现个性特点。注重文体特征,就是要充分准确地表现文体特点,而不要出现模糊文体色彩的错误。表现个性特点,就是要表现考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技巧。就是要认真遣词造句,稳妥布局谋篇,从语气、结构、主题方面尽量表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甚至期望有超过水平发挥,力争做到常中出新、平中有奇。
⑵ 本题为话题作文,应拟好话题作文的标题,将话题尽量缩小,寻到一个理想的切入点,聚焦、展开和提炼,写起来就容易了。做法是在话题前后添加修饰类或补充类词语,对话题进行限定。
1 / 1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纤(xiān)维 砌(qì)墙 悖(bèi)论 锐不可当(dǎng)
B.殷(yān)红 舷(xuán)窗 摒(bìng)弃 刚愎(bì)自用
C.惩(chéng)罚 静谧(mì) 笨拙(zhuó) 叱咤(zhà)风云
D.镌(juān)刻 憎(zēng)恶 婀娜(nuó) 脍(kuài)炙人口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识记和积累。 A、当:dāng B、舷:xián C、拙:zhuō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下列词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斑斓 眼花缭乱 别出新裁 屈指可数
B.祥和 莫名奇妙 见异思迁 无暇顾及
C.谛听 按部就班 前赴后继 粗制滥造
D.慰藉 浮想连翩 明眸善睐 中西合璧
【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字形的识记和积累。A、新--心 B、奇--其 D、连--联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3.(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天黑前的 中,在苍茫的草丛中,溪水还 着一些残余的反光,很快,乌云 在山地里, 着这个夜晚不会有星光和月亮。
A.寒意 闪耀 聚集 预示
B.寒冷 闪耀 凝聚 预示
C.寒意 闪烁 聚集 预见
D.寒冷 闪烁 凝聚 预见
【答案】A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读懂辨析与运用。寒意: 冷丝丝的感觉,比喻没有热情、不主动。寒冷:表面意思是指温度低,让人感到凉。更多的时候用这个词是用来表达人的心情失落、感受不到家人、爱人、朋友的温暖。 闪耀: 指耀眼、闪烁的意思 。闪烁: 光亮晃动不定、忽明忽暗;(说话)稍微露出一点想法,但不肯说明确;物体忽隐忽现,变动不定。聚集:有集合的意思,同时表示类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凝聚 : 指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聚集;积聚。预示 : 预先显示。事物在酝酿产生的过程中、在形成之前,在初始孕育阶段所显现的短暂而轻微的征象。预见 :/1、根据科学规律预先料到事物的变化结果 2、能预先料到的见识。结合语境作答。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三点:1、要了解组成词语的各个语素之间的细微差别;2、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3、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将相关词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
4.(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风袭来,万物萌发,河边的杨柳花枝招展,分外喜人。
B.他说的方案我坚决不同意,他凶神恶煞般地瞪了我一眼,转身走了。
C.远处雷声阵阵,伴着闪电滚滚而来,着实令人振聋发聩啊。
D.这篇小说情节曲折,抑扬顿挫,迂回宛转,引人入胜。
【答案】B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求注意对成语意思的理解,作文成语的感彩、运用对象、习惯用法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辨析判断。A、花枝招展: 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用在此处形容“杨柳”不正确。C、振聋发聩: 意思为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常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不符合语境。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于形容悦耳的声音 。此处形容“情节”不搭配。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5.(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民公园里游人如织,半山坡上绿树成荫,到处可以听到悦耳的鸟叫和盛开的鲜花。
B.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
C.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主论坛今天围绕“道通天地 德贯古今”的这一主题,从道教文化内核、道教的包容性、道教核心价值观的现代意义等多个角度,对道教教义进行了深刻阐释。
D.太阳落山后,山里迅速寒冷起来,在空寂而起伏的山地草原上忽然感到了恐惧。
【答案】C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A、搭配不当。“听到”与“鲜花”不搭配。应该在“盛开”前加上“看到”B、重复啰嗦。将“顽症”和“疾病”删去一个。D、成分残缺。在“忽然”前加上主语“我”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6.(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心如平镜,映出青翠年华。
②想起年少时候,最喜欢在人声嘈杂的地方背书,自习课上同学们欢声笑语,连成一片的声浪里分不清谁在说些什么,只听到大家热切地交谈着。
③看似矛盾的两样事物,却这般相辅相成。
④只你身边前后左右的同窗聊着的话题能了然于胸,于是左右开弓,东聊一句,西聊一句,却不忘在闲聊的缝隙里背书,那样繁密的纷杂里,有井井有条的宁静。
⑤不可思议的是,越热闹,越宁静。
A.①④②⑤③ B.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②④① D.②④①⑤③
【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通读语句,把握主题。 ① 句是总结性语句,所以排在文末; ⑤ 为总起句, ③ 句中的“ 两样事物 ”承接 ⑤ 句中的 越热闹,越宁静。② 回忆年少之事 ④ 承接 ②句。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7.(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中国的传统节日多种多样,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这些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传统节日清晰的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文化内容。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一部优秀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所走过的道路,反映了苏联第一代革命青年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其小说形象超越时空,超越国界,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震动着数代人的心弦。
D.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威尼斯商人》展现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因而该剧是一部悲喜剧。
【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和辨析。D、《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喜剧。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8.(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古诗词默写填空。
(1)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诗经《关雎》)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两处用典故,抒写自己归来后的感触,对同时被贬的旧友的怀念,以及人事沧桑之感的句子是: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 , , 。
【答案】(1)一览众山小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重点词语:霏、暝、窈窕、逑、吟、
故答案为:
(1)一览众山小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4)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5)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第三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对于要求背诵的内容,注意平时的积累。
9.(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下列句子描述的分别是名著中的哪个人物?
①她出身卑微,相貌平平,小时候被舅妈嫌弃,被表哥毒打,但她自尊、自立、自强,后来建了桑菲尔德庄园,最终和罗切斯特结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②他原是上界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几尘,后来成为唐僧的弟子,与孙悟空一起 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③他豪爽直率,嫉恶如仇,却也粗中有细。他三拳打死镇关西,救了金翠莲父女,为躲避官司,出家当了和尚,后与杨志占领二龙山。
④他坚毅勇敢,充满生活热情。他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在“星期五”的帮助下,最终克服困难,创造出了精彩的人生。
【答案】简·爱;猪八戒(猪刚鬣/猪悟能);鲁提辖(鲁达/鲁智深);鲁滨逊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选段的内容准确判断名著,联系平时对名著的阅读进行作答。 ① 从“罗切斯特”可推断文段选自《简·爱》此人为:简·爱 ② 从选段中的“天蓬元帅”“净坛使者”可知人物为:猪八戒。 ③ 由文段中“ 三拳打死镇关西 ”可知人物是鲁达; ④ 可知此人物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
故答案为: 1、简·爱
2、猪八戒
3、鲁达
4、鲁滨逊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能力。考查的篇目都是在考纲的范围之内,涉及到名著的名称、作者、体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精彩片段等。要求考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多读、反复阅读,读原著。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阅读《爸妈的家当》,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爸妈的家当
李 晓
①27年前的夏天,在轰隆隆的雷声里,我的大学梦圆了。山梁上的黄土里,只产玉米高粱,不产黄金珠宝。家里的喜悦,就如那场暴雨,转瞬散去。我发现,我爸的瘦长脸,确实像藤上挂着的苦瓜。我妈看不惯我爸的苦瓜脸,大声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娃娃读书!”
我家的大铁锅,倒是有两口,柴火灶眼是连通的,一口用来煮饭,一口用来煮猪食。那天,妈在呛人的炊烟里咳嗽,爸用锅铲砸响了灶台,粗声粗气地说:“这顿饭吃了,就不用煮了,都卖了去!”爸明显是在和妈赌气,妈正在往灶眼里添柴火,一听爸的话,气炸了,蹦起来,一把揪住爸的衣领:“亏你还是个大男人,把家当全当了,供娃娃上大学!”
②爸用毛笔在草纸上一笔一笔记下了我们全家的家当:砖瓦房四间、猪牛圈两间、生猪三头、水牛一头、床铺三张、盆盆罐罐……全部家当加起来,按照市场价,反反复复算,也不过万元。“房子卖了,咋办?”爸皱着眉问。妈指了指山梁下,松树丛中有一个天然的大岩洞,妈训斥我爸说,我住得下去,你就不可以住?
③后来,我家那些可怜的家当,没去变卖。爸牵着那头眼泪汪汪的大水牛,去集市上卖了几百块钱,算是凑齐了我进省城的学费。在省城的一天夜晚,我梦见那头水牛流着泪,一下跪在我面前竟然开口说话:“我算是尽力了,这下看你的了!”那头牛,眨眼间又变成了爸的脸。
④匆匆数年过去,我家的家当,跟当年相比,早已经翻了好几十倍。爸妈在城里也买了房子,爸有天算起了自家的家当,有好几十万呢,还有他缠着裤腰省吃俭用攒存款,这是一个非常神秘的数字,连我妈也不知道。爸说,你急啥呀,慌啥呀,那么没日没夜地写啥呀,钱我都给你和孙子攒着,你有急用缺钱,我把房子也可以替你卖了。爸有天喝了一点酒,跟我掰着手指头再次算起了他的家当,他为自己扎扎实实的家当而欢喜。家里的针头线脑、一个茶杯、一口1989年的泡菜坛子、一个没上漆的老衣柜、一本老影簿、一双丢了又下楼捡回来的旧皮鞋、从乡下带来一直收藏的一件蓑衣……这些,都被爸算作是他的家当。这些家当,让爸感觉家是结结实实地存在着。
⑤有时回到爸妈那里,看到我在房子里搜寻转悠,爸就跟在我后面嘀咕着说,不要给我丢了,不要给我再丢了。有一次,我看见爸妈房子里堆码得乱糟糟的,让我气恼的是,他甚至把别人扔在外面的酒瓶子、废玻璃也捡了回来,完全成了一个收破烂的老头儿,也丢了我的面子。我一狠心,把他从外面捡的那些瓶瓶罐罐都抱出去稀里哗啦扔掉了。妈后来数落我说,你爸啊,心疼得一连几天睡不好觉,你丢的那些东西,都是你爸心里的宝贝,是他的家当。从那以后,我就看着我爸我妈那些堆码得满满当当的家当,忍住了动手扔掉那些在我看来完全是废品的冲动。那些沉甸甸的家当,是爸妈心里的寄托,是他们心里的幸福。
⑥有个雨天,同一个而今身家上亿的中年男人老卢在江边茶楼聊天。老卢跟我说起一件事,他30多岁时创业失败,爸妈把城里的房子卖了替他还账,爸妈就一直租房过日子,房子破旧窄小,短短几年,爸妈的头发就变得花白,身影佝偻了下去。老卢再次创业,东山再起,先把租的房子买下,后来还给爸妈买了花园洋楼,可住了不到一年,爸妈还是搬回了老楼去住,老人舍不得丢下老楼里的那些老家当。
⑦天下的爸妈们,他们收藏的那些家当,是岁月里的绵绵温暖,是儿女们心头永远的感恩。
10.本文以“爸妈的家当”为题,有何妙处?
11.赏析第①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12.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13.在第⑥段为什么提到了老卢说他的父母的事?
1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妈指了指山梁下,松树丛中有一个天然的大岩洞,妈训斥我爸说,我住得下去,你就不可以住?”是指妈不满爸的说话态度,让爸把那些不值钱的家当都搬到大岩洞去。
B.第③段“那头牛,眨眼间又变成了爸的脸。”写出爸为了我的学费而愁苦,卖牛的不舍与无奈。
C.全文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家当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的物质支持作用,在物质充足年代的情感寄托作用,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理解和敬爱。
D.本文的语言简练朴实,感情真挚,告诉我们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家当永远都是父母那颗操劳的心。
15.文中的父亲的家当让你印象深刻,那在你的印象里,你父亲最钟爱的家当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谈谈自己感想。
【答案】10.示例:本文以“爸妈的家当”为题,本文以“爸妈的家当”为线索,贯穿全文;通过写爸妈在不同阶段的家当,突出了父母勤俭朴的特点,表现了父母与子女的深情,突出了主题。
11.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爸的瘦长脸比作苦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父亲因儿子要上大学而无比愁苦的心情,也为后文父母为此时争吵作铺垫。
12.示例:勤劳,节俭,关爱子女,注意每一点都要结合内容。
13.老卢跟我说起他爸妈无论经历多少坎坷都舍不得丢下那些老家当,说明天下的爸妈们,他们收藏的那些家当,是爸妈心里的寄托,是他们心里的幸福,是岁月里的绵绵温暖,是儿女们心头永远的感恩,更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14.A
15.结合生活实际、自己的经历,谈自己的感受。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赏析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手法等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语带双关。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使文章叙事脉络更加清楚用疑问句作标题,制造悬念,营造急于阅读的心理,也提示了故事内容,在文中反复出现,推进故事发展,彰显人物形象,突出主旨。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入手,结合语境来品析。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文章的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的事件,然后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所指内容与全文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对表达文章的中心起到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解。
(5)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进行比照,判断正误。
(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对生活的观察,紧扣题干的要求和主题,围绕父亲钟爱的物品,写出父亲的态度,结合自己的真实感受进行表达,注意语言要流畅、简洁,中心明确。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作用的理解。标题的一般作用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作者情感的出发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文章线索;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解答时注意题目表层含义和深层次意思的理解。结合文章分析,标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叙事线索,贯穿全文,揭示文章中心:爸妈在艰难的岁月里长期勤俭持家,积攒家当,最终为了儿女我心飞翔的高尚品质。
故答案为: 本文以“爸妈的家当”为题,本文以“爸妈的家当”为线索,贯穿全文;通过写爸妈在不同阶段的家当,突出了父母勤俭朴的特点,表现了父母与子女的深情,突出了主题。
11.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语句的赏析一般要选取好赏析的角度,结合语句的特点从修辞、词语运用、描写等方面,结合语境分析表达效果和表达的情感。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爸的瘦长脸比作苦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父亲因儿子要上大学而无比愁苦的心情,也为后文父母为此时争吵作铺垫。
故答案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爸的瘦长脸比作苦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父亲因儿子要上大学而无比愁苦的心情,也为后文父母为此时争吵作铺垫。
1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一个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他甚至把别人扔在外面的酒瓶子、废玻璃也捡了回来 ”可知父亲的勤劳、节俭“ 爸说,你急啥呀,慌啥呀,那么没日没夜地写啥呀,钱我都给你和孙子攒着,你有急用缺钱,我把房子也可以替你卖了 ”可知父亲对子女的关爱。
故答案为: 勤劳,节俭,关爱子女
13.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的理解。文章在叙事的过程中插入相关的内容,这种写法是插叙。插叙的作用常有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解释说明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性格;突出主题。本文老卢跟我说起他爸妈无论经历多少坎坷都舍不得丢下那些老家当,说明天下的爸妈们,他们收藏的那些家当,是爸妈心里的寄托,是他们心里的幸福,是岁月里的绵绵温暖,是儿女们心头永远的感恩,更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故答案为:老卢跟我说起他爸妈无论经历多少坎坷都舍不得丢下那些老家当,说明天下的爸妈们,他们收藏的那些家当,是爸妈心里的寄托,是他们心里的幸福,是岁月里的绵绵温暖,是儿女们心头永远的感恩,更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要将选项的内容还原代文本,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A、结合文段 ② 的内容,可知母亲的意思是卖掉房子,全家搬到岩洞里住。据此判断。
故答案为:A
15.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考生要紧扣“ 你父亲最钟爱的家当 ”点明自己的父亲最钟爱的家当,比如一把椅子、一张桌子、一只手表、一台电视等,介绍家当的来历、心中的价值,父亲对此物的态度等,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注意语言的简洁流畅。
(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阅读《爱好能让自己更健康》,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爱好能让自己更健康
汪国真
对我们来说,健康最重要。没有健康的身体,事业、金钱、权力的意义都会大打折扣,甚至变得毫无意义。在生活中,除了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有益身心的爱好也能够让自己更健康。
美国一位医学家曾对35位去世的音乐指挥家做过统计,他们的平均寿命高出一般人5岁。在欧洲也有类似的调查,常听音乐的人比很少接触音乐的人寿命长5至10岁。音乐对健康和长寿的作用,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中国古时音乐的音阶为五音,即宫、商、角、徵、羽,类似于今天简谱中的1 2
3 5 6。有专业文献指出,宫、商、角、徵、羽五音与人的五脏是相连的,音乐之声可对人体产生作用。如宫音雄伟,益脾;商音清净,健肺;角音亲切,活肝;徵音轻快,养心;羽音柔润,补肾。据此,现代医学甚至用乐曲给人们开出“药方”。
的确,音乐常常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宁静、清爽、辽阔、悠远等美好的感觉,这些我们能从古诗词的描写中感受到。如李白在《听蜀僧浚弹琴》里写道:“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从诗中可以看出,琴声带给李白的是万壑松鸣、涛声阵阵。听这样的琴声,怎不令人心旷神怡?如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中就有“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之句。从诗中可以看出,琴声带给韩愈的是浮想联翩、辽阔悠远。听这样的琴声,怎不令人心情舒展?音乐能给人带来很多美妙的感觉,经常浸润在这样一种氛围里,无疑对健康十分有益。中国历史上,有关音乐的故事很多。孔子到齐国,听到韶乐,非常喜欢,欣赏了韶乐之后,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叙述过:“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则乐之愉然,不知庆之在体矣。”孙道滋是宋代名医,他用音乐治好了欧阳修的“幽忧之疾”。由此可以看出,音乐能够提振精神、愉悦身心、舒缓情绪,从而促进健康。闲时,听听音乐,使身心得到放松,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也是一种享受,无形中还增进了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书画家大多长寿,例如:唐代虞世南活了81岁、欧阳询活了84岁;元代王恽活了77岁、黄缙活了81岁;明代董其昌活了83岁、文征明活了89岁;清代刘墉活了86岁、阮元活了95岁。在过去“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这些名士都算得上是很高龄的了。习书画为什么能健身呢?我以为大致上有以下几个原因:
神闲气定,摒弃杂念。当开始习书作画时,会逐渐变得全神贯注,心无杂念,浮躁没有了,忧虑没有了,患得患失也没有了,人就会觉得从容、淡定、悠然。显然,这样一种精神状态比心浮气躁、瞻前顾后甚至忧心忡忡,对人的健康有益得多。作书画常能使人物我两忘,唐代书法家虞世南为了学习书法,曾把自己关在楼上,待学有所成才下楼。他写字写坏了的废笔,竟然装满了一大瓮。他白天习字,晚上还在被单上比比画画,时间长了,连被单也划穿了。汉代书法家钟繇,也有为了练字划破被单的经历。这样一种痴迷,在客观上达到了气功中“入静”的境界。
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书画创作既要动脑也要动手,手脑并用,身体也要适当的运动,使得气息平缓,血脉通畅,其功效近于太极。长期坚持,自然可以强身健体。
回归自然,寄情山水。一般来说,习书作画的人更热爱自然。绘画写生,要时常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在大自然中学习、观察、创作、运动,无形中心胸会变得豁达,身体会得到锻炼,自然也有利于健康和延年益寿。
爱书画也就会爱自然,爱自然也就会爱和谐。
16.请梳理本文的论述思路。
17.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一位医学家曾对35位去世的音乐指挥家做过统计,他们的平均寿命高出一般人5岁,学音乐的人就是比一般人长寿。
B.现代医学可以用乐曲给人们开出“药方”,来代替疾病治疗。。
C.李白和韩愈的诗中可以看出,琴声带给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辽阔悠远,诗人身临其境,可见二人的诗歌创作造诣高妙。
D.有专业文献指出,宫、商、角、徵、羽五音与人的五脏是相连的,音乐之声可对人体产生作用。
18.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文中的划线句子。
19.有人认为文中讲孔子欣赏韶乐,但并未谈到健康,所以可以删去。你对此有何看法?
【答案】16.本文首先提出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培养有益身心的爱好也能够让自己更健康的观点,再分别从音乐对健康和长寿的作用和习书画也能健身两个方面来论述。
17.D
18.该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列举了唐代书法家虞世南学习书法的例子,具体论述了作书画常能使人物我两忘,神闲气定,摒弃杂念,有益于身心健康。
19.示例一:可以删去,这个例子讲了孔子到齐国欣赏了韶乐之后,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与身体健康与否联系不紧,且前后的引用与举例都详实的论述了音乐对身心健康的论述,所以孔子这一例显得无关痛痒而多余。示例二:不能删去。这个例子讲了孔子到齐国欣赏了韶乐之后,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本身也说明了音乐对人的身心的影响,前面是引用古诗来论述,后面是举例来论述,而且照应“中国历史上,有关音乐的故事很多”,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论证过程;举例论证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论证思路的理解和分析,要求学生通读文章,理解文意,理清层次,运用通顺、简洁的语言进行阐述。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要求考生熟读文本,理解文意,对选项的内容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进行比照,判断正误。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结合语句的特点进行判断,阐述作用时要结合语句的内容,文段中心,从表达效果和表达中心的角度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文段的中心论点,注意论据的内容,思考论据与论点的联系。解答时注意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思路的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意,理清层次,用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本文为议论文,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本文首先提出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培养有益身心的爱好也能够让自己更健康的观点,再分别从音乐对健康和长寿的作用和习书画也能健身两个方面来论述。
故答案为: 本文首先提出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培养有益身心的爱好也能够让自己更健康的观点,再分别从音乐对健康和长寿的作用和习书画也能健身两个方面来论述。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通读文本,对选项的内容还原到文本中描写比照。A、由文段二可知,A项中的“ 学音乐的人就是比一般人长寿 ”说法文章并未提及。B、由文段三“ 据此,现代医学甚至用乐曲给人们开出“药方” 可知B项中的“ 可以 ”“ 代替疾病治疗 ”与原文说法不一致。C项中的“ 诗人身临其境 ”不正确。这是诗人听到音乐后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故答案为:D
18.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阐述作用要结合语句的内容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和表达的中心。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列举了唐代书法家虞世南学习书法的例子,具体论述了作书画常能使人物我两忘,神闲气定,摒弃杂念,有益于身心健康。
故答案为: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列举了唐代书法家虞世南学习书法的例子,具体论述了作书画常能使人物我两忘,神闲气定,摒弃杂念,有益于身心健康。
19.本题考查论据的运用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 示例一:可以删去,这个例子讲了孔子到齐国欣赏了韶乐之后,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与身体健康与否联系不紧,且前后的引用与举例都详实的论述了音乐对身心健康的论述,所以孔子这一例显得无关痛痒而多余。示例二:不能删去。这个例子讲了孔子到齐国欣赏了韶乐之后,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本身也说明了音乐对人的身心的影响,前面是引用古诗来论述,后面是举例来论述,而且照应“中国历史上,有关音乐的故事很多”,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故答案为: 示例一:可以删去,这个例子讲了孔子到齐国欣赏了韶乐之后,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与身体健康与否联系不紧,且前后的引用与举例都详实的论述了音乐对身心健康的论述,所以孔子这一例显得无关痛痒而多余。示例二:不能删去。这个例子讲了孔子到齐国欣赏了韶乐之后,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本身也说明了音乐对人的身心的影响,前面是引用古诗来论述,后面是举例来论述,而且照应“中国历史上,有关音乐的故事很多”,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阅读《醉翁亭记》,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飞泻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翅膀
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到
D.负者歌于途: 唱歌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2.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
B.“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竹”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意思相同。
C.“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D.“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23.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
【答案】20.B
21.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22.A
23.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文章开始写望琅琊,写“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着一个“乐”字。下文又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写出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使读者如入佳境。写到“滁人游”“太守晏”“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宾客,还有滁人—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的基调。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习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知识点】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选项的内容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进行比照和判断。
(4)本题考查学生对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20.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B、翼:名词活用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故答案为:B
2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赋分点,对重点词语要正确理解。句意为: 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故答案为: 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2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通读文章,疏通文字,理解文意。A、“ 颓然乎其间者 ”意思是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句话形象地描绘出太守喝醉酒的样子,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民同乐而醉。
故答案为:A
2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文章,理解文意,注意文章的结构。 文章开始写望琅琊,写“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着一个“乐”字。下文又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写出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使读者如入佳境。写到“滁人游”“太守晏”“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宾客,还有滁人—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的基调。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习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因此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故答案为: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文章开始写望琅琊,写“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着一个“乐”字。下文又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写出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使读者如入佳境。写到“滁人游”“太守晏”“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宾客,还有滁人—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的基调。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习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阅读《饮酒》,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4.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东晋大诗人,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他长于诗文歌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
B.此处的“心远”便是对那争名夺利的世界取隔离与冷漠的态度,自然也就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所居之处由此而变得僻静了。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晏殊《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都借归鸟来写了作者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D.全诗语言朴实含蓄,将叙事、写景、议论相结合。
25.请自选角度,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答案】24.C
25.示例:诗人在自家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的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此句展示了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心胸,最有妙处。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要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对诗句语言特点的把握。
24.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C、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借归鸟来写诗人的眷念和惆怅之情。
故答案为:C
25.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赏析诗句应从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探究用典的妙处;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揭示蕴含的哲理。此句可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悠然” 写出诗人在自家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的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此句展示了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心胸,最有妙处。
故答案为:诗人在自家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的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此句展示了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心胸,最有妙处。
四、综合性学习(8分)
26.(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某班也开展与朗读有关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探究下面材料,说说朗读有什么好处?
【材料一】美国著名亲子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坚持为孩子们朗读。在他看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
【材料二】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仰慕那些说话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但是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难道还能指望即兴地说出流利的话吗?
【材料三】我们大声朗读,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略诗词文章的节奏美,欣赏诗词文章的韵律美,领悟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2)每一期《朗读者》都有一个关键词,例如“陪伴”“选择”“第一次”等,请你依照示例也确定一个关键词,围绕这个关键词再从初中语文课本中选择一篇课文,并说说选择它的理由。
示例:
关键词:母爱 课文题目:《金色花》
理由:母爱足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之一,泰戈尔的《金色花》以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3)《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朗读经典美文。对于嘉宾的朗读水平,网友们褒贬不一,请你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网友跟帖:个别嘉宾读音不准,吐字不清,影响表达效果。
你的跟帖:
【答案】(1)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朗读能锻炼口才;朗读能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2)所选课文能支撑关键词,理由充分,语句通顺。
(3)示例1:我认为不必苛求于此。并不是所有的嘉宾都是播音员或者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一篇文章最能打动听众的是真挚的情感,如果朗读者通过深情演绎感染了我们,使我们产生了共鸣,我觉得读音不准、吐字不清都可以忽略不计。示例2:我认为嘉宾应该用标准的普通话来朗读,既能体现文章的美感,还能推广普通话。
【知识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仔细阅读材料,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即可。根据材料一“ 他坚持为孩子们朗读。在他看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 ”概括得出: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根据材料二“ 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 ”概括得出:能训练人的口语表达能力;根据三“ 大声朗读,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概括得出:感受汉语的美。据此进行概括。
(2)本题考查课文关键词的提取。参照示例,可见“关键词”即为文本所要表现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课文,根据主旨来分析确定即可。如,关键词:童趣;课文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理由: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儿时的乐园百草园,以及后来读书的三味书屋,在这两个地方所写的事情,充满着童年的乐趣,不禁勾起我们对童年的回忆,是一篇表现童年快乐的美文。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对应嘉宾的朗读水平,学生可以持支持态度,也可以对某一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只要观点鲜明,有充足的理由来支撑即可。如: 示例1:我认为不必苛求于此。并不是所有的嘉宾都是播音员或者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一篇文章最能打动听众的是真挚的情感,如果朗读者通过深情演绎感染了我们,使我们产生了共鸣,我觉得读音不准、吐字不清都可以忽略不计。示例2:我认为嘉宾应该用标准的普通话来朗读,既能体现文章的美感,还能推广普通话。
故答案为:(1) 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朗读能锻炼口才;朗读能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2)关键词:童趣;课文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理由: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儿时的乐园百草园,以及后来读书的三味书屋,在这两个地方所写的事情,充满着童年的乐趣,不禁勾起我们对童年的回忆,是一篇表现童年快乐的美文。
(3) 示例1:我认为不必苛求于此。并不是所有的嘉宾都是播音员或者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一篇文章最能打动听众的是真挚的情感,如果朗读者通过深情演绎感染了我们,使我们产生了共鸣,我觉得读音不准、吐字不清都可以忽略不计。
示例2:我认为嘉宾应该用标准的普通话来朗读,既能体现文章的美感,还能推广普通话。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内容,抓关键语,提取信息,进行归纳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关键词的提取能力。考生要仔细阅读题干的示例,结合示例的结构,从自己熟悉的课文中选择,注意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考生要做到观点鲜明,理由充分,语言流畅、简洁。
五、写作(40分)
27.(2021九下·金塔开学考)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⑴请以“我也很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
⑵疆土需要守卫,千百年来,无数英雄豪杰就是在守卫疆土的战场上留下千古英名的;尊严需要守卫,失去了尊严,生命就会黯然失色;心灵也需要守卫,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应该保留一块净土,它就是我们的栖息地……
是的,生活中我们需要守卫的东西太多了,大到国家、民族,小到每个人,都有需要坚守的东西:守卫每一寸土地,守卫自己心灵的空间……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守卫”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题目(1)的,先完整题目,然后作文。选择题目(2)的另拟题目作文。②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积极向上,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答案】【参考例文】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话题作文
【解析】【分析】 ⑴ 本题为命题作文。“我”要求采用第一人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很”是副词,修饰“幸福”的程度。幸福是一种拥有,是一种等待,是一种感动,一种收获;幸福就是话语中流露出的关心,就是一个甜蜜的微笑,就是一个微小的动作。生活中用心品味,去珍惜,方能体会“幸福”的感觉。写作时要用事实说话,文体以记叙文最佳,写法上可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点题,注意运用第一人称,运用心理描写,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⑵ 本题为话题作文,题目中的话题是“守卫”。引导语起到打开学生写作思路的作用。“守卫”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要把这个话题细小化、生活化、具体化。有引导语可具体为“守卫尊严”“守卫原则”“守卫习惯”.....考生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拟题,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进行写作,注意通过具体的事例的叙述。阐述自主旨。本题可以采用记叙的文体,适当加入议论和抒情,表达主题。
【点评】⑴ 完成命题作文时要做到:一、审题上,要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对于题目,应从头至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二、取材立意上,要做到大中取小,以小见大。三、在构思上,要做到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四、在表达上,要做到注重文体特征,表现个性特点。注重文体特征,就是要充分准确地表现文体特点,而不要出现模糊文体色彩的错误。表现个性特点,就是要表现考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技巧。就是要认真遣词造句,稳妥布局谋篇,从语气、结构、主题方面尽量表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甚至期望有超过水平发挥,力争做到常中出新、平中有奇。
⑵ 本题为话题作文,应拟好话题作文的标题,将话题尽量缩小,寻到一个理想的切入点,聚焦、展开和提炼,写起来就容易了。做法是在话题前后添加修饰类或补充类词语,对话题进行限定。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