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0 21:31:41

文档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基础与积累(27分)
1.(2021九下·台州开学考)根据拼音写汉字
牛年新春已经来临, 一条春节祝福语送去一年的问候,一条拜年短信送去新年的祝福。相信每位同学都曾在大年三十收到许许多多如下的祝福:
除夕的钟声,为你敲响新春的喜庆;团圆的饺子,为你庆祝hé   家的欢乐;绚丽的烟火,为你绽放cuǐ càn   的明天;温馨的问候,为你融入qián   诚的祝福:祝幸福安康,福运无疆。除夕快乐!
2.(2021九下·台州开学考)古诗文填空
(1)兔从狗窦入,   。(《十五从军征》)
(2)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   ,天下英雄谁敌手?(辛弃疾《南乡子》)
(4)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山河千古在,   。(文天祥《南安军》)
(6)   ,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7)滕王高阁临江渚,   。(王勃《滕王阁诗》)
(8)《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的两句是   ,   。
(9)《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作者面对“皆被绮绣”的同舍生,一心向学,没有丝毫羡慕的原因的句子是:“   ,   。”
(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抒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亲朋好友的无限思念和对物是人非的感慨的两句是   ,   。
3.(2021九下·台州开学考)翻译下列加点字词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③大王加惠   
④万钟于我何加焉   
⑤又何间焉   
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2019·杭州)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A.谦辞:家君、在下、愚见、寒舍
B.法国:莫泊桑、普希金、法布尔、都德
C.小说:《儒林外史》、《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
D.律诗:《游山西村》、《春望》、《木兰诗》、《钱塘湖春行》
二、阅读(58分)
(2021九下·台州开学考)名著阅读
5.1847年,对英国文坛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三颗耀眼的文学新星(同一个家庭的三姐妹)在这一年同时出现在   (国家)文坛:   出版了《简·爱》,艾米莉·勃朗特出版了《呼啸山庄》,安妮·勃朗特出版了《艾格尼丝·格雷》。
6.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年-1904年),   (国籍)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戏剧家、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   和   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7.小雅读到一句话:“风可以吹起一张纸片,却吹不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服从。”由此,她联想到刚读完的作品《简·爱》,觉得它包含着作者关于“反叛或归驯”的思考。请你结合《简·爱》一书,结合作品内容就这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2021九下·台州开学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胖子和瘦子 [俄]契诃夫
在尼古拉铁路①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一样。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②和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他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探头张望——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是他的儿子。
“波尔菲里!”胖子看到瘦子大声喊道,“是你吗?我亲爱的!有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啦!”
“我的老天爷!”瘦子惊呼道,“这是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从哪儿来?”
两位朋友互相拥抱,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两人都感到又惊又喜。
“我亲爱的!”接吻后,瘦子开始道,“真没有料到!简直喜出望外!哎,你倒是仔细瞧瞧我!你呢,还是那么一个美男子,跟从前一样!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样喜欢打扮!咳,你,天哪!噢,你怎么样?发财了吧?结婚了吧?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尼亚③,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摘下帽子。
“中学同班同学!”瘦子接着说,“你可记得,同学们当时怎么拿你开心的?给你起了一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特④,因为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一本图书烧了一个洞。
我的外号叫厄菲阿尔特⑤,因为我喜欢告密。哈哈……当时都是小孩子哩!你别害怕,纳法尼亚!你走过来呀……噢,这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喂,朋友,你生活得怎么样?”胖子热情地望着朋友,问道,“在哪儿供职?做多大的官啦?”
“我是在供职,我亲爱的!升了八品文官,已经做了两年了,还得了一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金不高……咳,去它的!我妻子给人上音乐课,我呢,工作之余用木料做烟盒。烟盒很精致!我卖一卢布一个。若是有人要十个或十个以上,你知道,我就给他便宜点。好歹能维持生活。你知道,原来我在一个厅里做科员,现在把我调到这里任科长,还是原来那个部门……往后我就在这里工作了。噢,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对,亲爱的,再往上提,”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有两枚星章了。”
刹那间,瘦子脸色发白,目瞪口呆,但很快他的脸往四下里扭动,做出一副喜气洋洋的笑容。似乎是,他的脸上,他的眼睛里直冒金星。他本人则蜷缩起来,弯腰曲背,矮了半截……他的那些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也在缩小,皱眉蹙额······他妻子的长下巴拉得更长,纳法奈尔垂手直立,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
“我,大人……非常高兴!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忽然间,青云直上,成了如此显赫的高官重臣!嘿嘿,大人!”
“哎,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何必来这种腔调!你我是儿时朋友——何必来这一套官场里的奉承!”
“哪儿行呢……您怎么能这么说,大人……”瘦子缩得更小,嘿嘿笑着说,
“大人体恤下情……使我如蒙再生的甘露……这是,大人,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妻子路易莎,新教徒,某种意义上说……”
胖子本想反驳他几句,但看到瘦子那副诚惶诚恐、阿谀奉承、低三下四的寒酸相,使得三品文官几乎要呕吐了。他扭过脸去,向瘦子伸出一只手告别。
瘦子握握他的三个指头,一躬到地,像中国人那样嘿嘿笑着。他妻子眉开眼笑。纳法奈尔喀嚓一声,收脚敬礼,把制帽掉到了地上。一家三口都感到又惊又喜。
一八八三年十月一日
【注释】①莫斯科至彼得堡的铁路,以沙皇尼古拉一世命名。②一种烈性白葡萄酒。③纳法奈尔的爱称。④古代希腊人,他为了扬名于世,在公元前三五六年焚烧了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阿泰密斯神庙。⑤古代希腊人,曾引波兰军队入境。
8.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通过两个老同学在车站邂逅的场景和对话,描绘了两个人的情绪变化,反应了俄国官场中的森严等级和小官吏的卑躬屈节,鞭挞伪善、庸俗的社会畸形心态。
B.这篇小说的开篇非常简洁,“在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一句话就把小说的地点、人物、事件交代齐备了。
C.这篇小说着重描写的人物是瘦子,对他前后的态度变化采取了夸张对比的写法,这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D.这篇小说情节离奇曲折,作者凭借精巧的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了真实的描写和刻画,从从中展现了小说的重要意象。
9.胖子后来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在此之前,小说在哪些地方对胖子的身份作了暗示?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10.小说中纳法奈尔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1.小说为什么把讽刺的主要矛头对准“小人物”瘦子而不是达官贵人胖子?
(2021九下·台州开学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千年敦煌“活”起来
当我们谈论敦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浓缩1650年,跨趋3100公里,正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的“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邀观众步入“瀚海沙漠”和“洞窟”中,共赴一场瑰丽恢宏的敦煌艺术盛宴。
公元366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苦行僧乐傅云游敦煌,突见鸣沙山金光万道。圣地奇景令乐傅顿悟,就此结茅,在大泉河谷凿下莫高第一个洞窟。自此,一个中国文化圣地开启了长达1650多年的兴起、废弃、重生的跌宕命运。
此次展览由敦煌研究院精心挑选200余件敦煌艺术精华,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
现场构建了3000平米黄沙实景,空运来的逾万株沙地植物点缀其间。步入此境,张骞的勇气,班超的决绝,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的雄才,唐太宗置安西都护与龟兹、焉者、于阗、疏勒四军镇的大略,法显和玄奘度瀚海越葱岭西行求法的九死一生,高仙芝的又无反顾,张议潮的沉勇孤忠……仿佛在时空的叠加中一齐涌来。
展览在“觉色敦煌”主题下,包含“时光”“如是”“世相”“人心”四大展区,从敦煌洞窟的建造历史、宗教内涵、社会文化、生活形态四个角度带领人们领略敦煌之美。壁画、彩塑、经书、洞窟,展品体系完整、内容丰富。首次系统展出的敦煌供养人系列与《放妻书》等26部敦煌遗书复制品,令观者驻足。
首次结合高精度复制洞窟与多媒体投影技术的创意展陈形式,打破了以往敦煌壁画静态展览的常规,观者仿佛回到敦煌——走入“时先”,与供养人对话洞窟建造史;感悟“如是”,在壁画彩塑中领悟佛学智慧;品味“世相”,触摸敦煌建筑、服饰、妆容、歌舞;解读“人心”,从敦煌遗书中还原古人的世俗生活和细节片段。
莫高窟最大的壁画——《五台山图》,高达3米,长达13米的巨幅画卷“活”了起来。徜徉于1:1高精度仿制的敦煌洞窟中,可以近距离细品精美绝伦的石窟壁画,更可以走出窟外欣赏斑斓多彩的沉浸式投影。
“我们只是展开这一幅画卷,让你看见敦煌。”在策展人涂宇庆眼中,看见敦煌,也就看见了中国,看见了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今天,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敦煌必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
(选自2019年5月12日《光明日报》,有删节,作者颜维琦系该报记者)
12.“千年敦煌‘活’起来”的“活”,在文中有哪几层意思?请作解释。
13.文章开头问:“当我们谈论敦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读完全文,你认为我们实际上在谈论什么?
14.报纸随文刊发了两幅展出的敦煌壁画图片。想一想,你可能会分别在哪两个展区看到这两幅图呢?请你结合文本内容及链接材料,作出推断。
展区:时光 如是 世相 人心
甲:张骞出使西域图 乙:都督夫人礼佛图(复原临摹)
【链接材料】
甲:张骞出使西域,连接起欧亚大陆的商道,这条商道被称为“丝绸之路”。魏晋以来,佛教徒为了传播佛教,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史迹加以附会演绎,《张骞出使西域图》据此绘制。
乙:《都督夫人礼佛图》是莫高窟保存至今最为庞大宏丽的一幅绮罗人物像,为古代服饰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图中人物依据长幼尊卑,依次画了敦煌供养人都督夫人、她的两个女儿和九个身着男装的婢女。
(2021九下·台州开学考)古诗阅读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①
(宋)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②渐已变儿童。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③百无功。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④。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注释】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③搜句:作诗。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
15.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   。
16.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1九下·台州开学考)文言文阅读
【甲】张元忭字子荩,别号阳和,越之山阴人。父天复,行太仆卿。隆庆戊辰,太仆就逮于滇,先生侍之以往。太仆释归,先生如京讼冤。事解,又归慰太仆于家。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辛未,登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万历己卯,教习内书堂。先生谓“寺人在天子左右,其贤不肖为国治乱所系”。因取《中鉴录》谆谆诲之。丁亥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明年三月卒官,年五十一。
(选自《明儒学案,有删减》)
【乙】公生而古貌魁然,稍长好读书。安人①怜之,戒无溺苦于学。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总角时,岳岳②负意气,数矢口谈时政得失,人物减否。太仆公故抑之,不答也。会杨忠慜③谏死,公遥为诔④词,慷慨泣下沾衿。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尝读书至朱子《格言篇》,辄乙⑤其处而沉思。……有异母弟二人,太仆公病以属公。公扮⑥之,恩义隆备。居常饭脱粟,衣洗补,而贩施宗党若弗及。盖公行益,力追古人。
(选自《续藏书》,有删减)
【注释】①安人:指张元忭之母。②岳岳:锋芒毕露的样子。③杨忠慜(mǐn):明代大儒,谏臣。④诔(lěi):致悼词。⑤乙:读书时勾画记号。⑥扮(fěn):合并。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因取《中鉴录》   
②三月卒官   
③安人怜之   
④病以属公   
18.文中画横线句未作断句,请仔细揣摩,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
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
19.小传讲求记述简略,但人物形象鲜明。甲乙两文在刻画张元忭这一人物时使用了不同描写方法,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简要评析。
①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
②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
20.明代政治家王锡爵在为张元忭撰写的铭文中赞道:“尔贞尔介,而表正儒林。式如玉,式如全。”意思是,张元忭如金似玉的品性可做儒林的表率。结合上述诗、文中张元忭的言谈行事,谈谈中国传统儒者有怎样的精神追求。
三、写作(60分,书写5分)
21.(2021九下·台州开学考)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在即将退休时总结出对人生影响最大的四个字:“要是”和“下次”。他说,我有许多病人,把时间花在后悔上,总是说:“我那次要是能如何如何就好了。”他们沉湎于懊悔中不牟自拔,造成精神的巨大消耗和浪费。矫正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把“要是”改为“下次”就行了。一旦事情办糟了,应该对自己说:“如有机会,下次我一定要办好。”
以上这段话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阖;璀璨;虔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要注意平时的识记和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揣摩正确的词语。
故答案为:阖 ;璀璨 ;虔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要求考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注意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准确辨析,注意平时的积累。
2.【答案】(1)雉从梁上飞
(2)瀚海阑干百丈冰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4)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5)城郭一时非
(6)停杯投箸不能食
(7)佩玉鸣鸾罢歌舞
(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9)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0)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重点词语: 雉 、 瀚 、 鍪 、 阙 、 鸾 、 柯
故答案为:(1) 雉从梁上飞
(2)瀚海阑干百丈冰
(3)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4)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5) 城郭一时非
(6) 停杯投箸不能食
(7) 佩玉鸣鸾罢歌舞
(8)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9)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0)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第三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对于要求背诵的内容,注意平时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3.【答案】祸患,灾难;担心,害怕;施与;益处;参与;虚夸,夸大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要准确理解词义,需要学生结合语句的意思进行理解,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 ①所以有点灾难是不能躲避的。患:灾难、祸患 ②又担心没有名师一起游学。患:担心 ③大王施与恩惠。加:施与 ④ 丰厚的物品对于我又有什么益处呢?加:益处⑤你为什么要参与呢?间:参与 ⑥祭祀用的物品、布匹等我不敢虚夸。加:虚夸。
故答案为: 祸患,灾难 ;担心,害怕 ;施与;益处;参与;虚夸,夸大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4.【答案】A
【知识点】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分类恰当。
B.普希金是俄罗斯著名文学家、诗人、小说家。
C.《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不是小说。
D.“木兰诗”不是律诗,属于汉乐府诗。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答案】5.英国;夏洛蒂·勃朗特
6.俄国;莫泊桑;欧·亨利
7.示例:简·爱。简自小生活在舅妈家,遭受种种虐待,虽然她年幼无助,但她勇于反抗恶毒的表哥与舅妈。在孤儿学校,面对冷酷校长的各种苛刻管束与严厉惩罚,她也没有屈服。成年后,对罗切斯特的专横她不妥协,对圣·约翰提出的无爱婚姻她不接受。在简身上,从来就不存在因为各种力量的威逼而驯服的可能。她的独立、坚强与勇敢,使她最终能拥有自己的幸福。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名著的文学常识。 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 夏洛蒂·勃朗特 是三姊妹,同时也三位文学家,在同一年发表名作。
(2)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积累。公认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的人物是:俄国的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
(3)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理解。解答此类题型的试题叙学生对语句所蕴含的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要对名著的基本内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了然于胸,对人物要结合相关的故事情节进行归纳。如: 简·爱。简自小生活在舅妈家,遭受种种虐待,虽然她年幼无助,但她勇于反抗恶毒的表哥与舅妈。在孤儿学校,面对冷酷校长的各种苛刻管束与严厉惩罚,她也没有屈服。成年后,对罗切斯特的专横她不妥协,对圣·约翰提出的无爱婚姻她不接受。在简身上,从来就不存在因为各种力量的威逼而驯服的可能。她的独立、坚强与勇敢,使她最终能拥有自己的幸福。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文学常识的掌握,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学生平时对名著常识的识记和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文本注释的阅读和识记,多积累。
(3)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形象的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熟读名著,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结合相关的故事情节,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结合语句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5.
6.
7.
【答案】8.D
9.①“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一样。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和橙花的气味。”与瘦子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对比,暗示胖子经济情况远好于瘦子。②通过瘦子之口描述胖子的形貌穿戴:“还是那么一个美男子,跟从前一样!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样喜欢打扮!”暗示了胖子的地位和身份不简单。③胖子——在那个时代,高官和财主的体形多肥胖。
10.①小说四处描写纳法奈尔的行为动作,通过行为动作反映心理。在知道胖子是三等文官之前有两处, “想了一会儿,脱下帽子”“想了一会儿,躲到父亲背后去了”。心里犹豫,不想太靠近。知道之后也有两处,挺直身体,立正的姿势,制服的纽扣全都扣上,还紧张得把制帽掉在地上。过分的崇敬,也不是正常心理。②讽刺“三号人物”纳法奈尔,是从侧面烘托“一号人物”瘦子的形象。说明崇拜权力的思想意识已经深入了下一代。
11.讽刺批判。这篇小说的写作意图主要是对人格进行刻画。人格的高下贵贱,与官阶的大小本无必然关系。但是两人从见面的三次拥抱接吻到告别的握三个指头的变化,正是由于官阶大小引起的。这种前后变化在小人物身上体现得更充分,更有戏剧性。因此,把讽刺的矛头集中在瘦子身上,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和对人物的真实描绘,折射出畸形的社会心态,鞭挞了人性丑恶的一面,具有深刻的审美意义。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考生要熟读文本,理解文意,对选项的内容要结合文本进行辨析,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准确把握作者在表达主题时方法的运用。
(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本中对人物描写的语句进行归纳概括。
(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主旨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通读文本,结合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准确把握小说的内容,结合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项作者只是截取了一个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情节并不离奇。
故答案为:D
9.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情节的设置的理解。 首先小说开端处交代胖子与瘦子的吃饭后的情况做对比,突出了胖子生活境况远好于瘦子。二是看瘦子与胖子见面后对胖子的夸张中称他好打扮,是个风流才子等言语,暗示了胖子身份。三是胖子的胖就是一种暗示。四是胖子首先问瘦子在哪里供职,做多大的官。内中暗示其身份。
故答案为: ①“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一样。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和橙花的气味。”与瘦子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对比,暗示胖子经济情况远好于瘦子。②通过瘦子之口描述胖子的形貌穿戴:“还是那么一个美男子,跟从前一样!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样喜欢打扮!”暗示了胖子的地位和身份不简单。③胖子——在那个时代,高官和财主的体形多肥胖。
10.本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概括。 包括描写方法及人物作用。作答此题要注意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外貌、神态、细节等。而本小说对纳法奈尔的描写用的是动作。作者意在通过这个人物的刻画突出人物内在心理的卑下。以突出教育他的主要人物他父亲的形象,从而揭示小说主题。①小说四处描写纳法奈尔的行为动作,通过行为动作反映心理。在知道胖子是三等文官之前有两处, “想了一会儿,脱下帽子”“想了一会儿,躲到父亲背后去了”。心里犹豫,不想太靠近。知道之后也有两处,挺直身体,立正的姿势,制服的纽扣全都扣上,还紧张得把制帽掉在地上。过分的崇敬,也不是正常心理。②讽刺“三号人物”纳法奈尔,是从侧面烘托“一号人物”瘦子的形象。说明崇拜权力的思想意识已经深入了下一代。
故答案为: ①小说四处描写纳法奈尔的行为动作,通过行为动作反映心理。在知道胖子是三等文官之前有两处, “想了一会儿,脱下帽子”“想了一会儿,躲到父亲背后去了”。心里犹豫,不想太靠近。知道之后也有两处,挺直身体,立正的姿势,制服的纽扣全都扣上,还紧张得把制帽掉在地上。过分的崇敬,也不是正常心理。②讽刺“三号人物”纳法奈尔,是从侧面烘托“一号人物”瘦子的形象。说明崇拜权力的思想意识已经深入了下一代。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主旨的理解。 小说把批判方向指向瘦子。在文中的体现在前后的态度迥然不同的变化中。因人物身份的不同而带来不同的应对态度。这就从变化中揭示小说中人物的黑暗心理,卑贱性格。
故答案为: 讽刺批判。这篇小说的写作意图主要是对人格进行刻画。人格的高下贵贱,与官阶的大小本无必然关系。但是两人从见面的三次拥抱接吻到告别的握三个指头的变化,正是由于官阶大小引起的。这种前后变化在小人物身上体现得更充分,更有戏剧性。因此,把讽刺的矛头集中在瘦子身上,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和对人物的真实描绘,折射出畸形的社会心态,鞭挞了人性丑恶的一面,具有深刻的审美意义。
【答案】12.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敦煌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 、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
13.谈论敦煌,实际上就是谈论中国,谈论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谈论“一带一路”谈论中西方文明对话,谈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14.示例:我会在“如是”展区看到《张骞出使西域图》,这幅图将张骞出使西域附会成传播佛教的故事,“如是”展区是从宗教的角度展示敦煌文化的;在“世相”展区看到《都督夫人礼佛图》这是一幅绮罗人物像,人物众多,为古代服饰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世相”展区的内容与敦煌建筑 、服饰、妆容 、歌舞等有关 。
【知识点】文章开头及其作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考生要熟读文本,理解文意,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要求学生通读文本,理解文意,结合题干的要求,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并且提取信息,对提取的内容进行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需要学生通读文本,找准答题的范围,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介绍的内容分析作答。本题看结合文章“ 此次展览由敦煌研究院精心挑选200余件敦煌艺术精华,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和“ 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敦煌必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这些语句进行概括: 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敦煌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 、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各段落介绍的内容进行依次概括。 谈论敦煌,实际上就是谈论中国,谈论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谈论“一带一路”谈论中西方文明对话,谈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依据“ 观者仿佛回到敦煌——走入“时先”,与供养人对话洞窟建造史;感悟“如是”,在壁画彩塑中领悟佛学智慧;品味“世相”,触摸敦煌建筑、服饰、妆容、歌舞;解读“人心”,从敦煌遗书中还原古人的世俗生活和细节片段”文字可知, 《张骞出使西域图》 表现的是张骞出使西域加以附会演绎成传播佛教的故事,所以应该在“如是”展区看到。 《都督夫人礼佛图》 是莫高窟保存至今最为庞大宏丽的一副绮罗人物像,为古代服饰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所以应该在“ 世相 ” 展区 。
【答案】15.吴音渐已变儿童
16.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的理解进行作答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理解。
1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通读诗歌,理解诗意, 首联极写距离之远与思乡之切,并以儿童渐变乡音来说明客居时间之。故诗句“ 吴音渐已变儿童 ”直接体现了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
16.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情感的理解。颈联和尾联的意思是: 颈联进一步对文长老的修养加以赞美,并与自己作一对比。尾联则写自己虽然并未在修养上达到文长老的境界,却愿以诗人终其一生。 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答案】17.于是,就(因此);死,去世;怜惜,怜爱;同“嘱”,嘱咐,嘱托
18.张元忭就把灯点在帐幕中,等母亲睡了才开始读书,不让母亲知道。(意对即可)
19.①此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外貌描写),张元忭30多岁就已“白发种种”,究其原因,是张元忭为父亲“就逮”一事四处奔波、忧思烦愁,由此体现其至情、至性、至孝的品质。②此句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对太仆公“色喜”“奇之”的描写,衬托出张元忭年少多才、明辨是非、率真正直的形象。
20.通过材料中张元忭的言谈行事,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儒者在精神上追求的是孝悌、忠诚于仁爱。一是孝悌。张元忭在父亲危难之时,侍之以往,为其讼冤,又归慰于家;对父亲的嘱托,牢记于心,对异母兄弟恩义隆备;面对母亲的怜爱,没有因此疏懒,而是“候母寝夜诵,不令母知”,尽是体贴。二是忠诚。张元忭在书堂讲习时,极其重视学生品性的培养,认为为人之德事关国家治乱,所以谆谆教诲,体现了他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三是仁爱。张元忭在南阳道中见谷物丰收,百姓和乐,内心欢喜,同时他还惠施乡党族人,可见他对天下苍生心怀“仁爱”。(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来谈即可。)
【知识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 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入手,结合语境来品析。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文本中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分析理解,注意对重点语句的分析。
1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结合语句的意思,掌握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 ①于是拿《 中鉴录 》。因:于是,就 ②三月时在做官的仕途上去世。卒:死,去世 ③ 张元忭的母亲怜爱他。怜:怜爱、怜惜④张太仆病重的时候就嘱托张公。属同“嘱”,嘱托
1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候:等到、知:知道
19.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赏析语句要在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选取恰当的角度,从内容、表现手法、修辞、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 此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外貌描写),张元忭30多岁就已“白发种种”,究其原因,是张元忭为父亲“就逮”一事四处奔波、忧思烦愁,由此体现其至情、至性、至孝的品质。②此句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对太仆公“色喜”“奇之”的描写,衬托出张元忭年少多才、明辨是非、率真正直的形象。
20.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人物的思想品质进行分析。 张元忭在父亲危难之时,侍之以往,为其讼冤,又归慰于家;对父亲的嘱托,牢记于心,对异母兄弟恩义隆备;面对母亲的怜爱,没有因此疏懒,而是“候母寝夜诵,不令母知”,尽是体贴。 可见其孝悌。 张元忭在书堂讲习时,极其重视学生品性的培养,认为为人之德事关国家治乱,所以谆谆教诲,体现了他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可见其忠诚。 张元忭在南阳道中见谷物丰收,百姓和乐,内心欢喜,同时他还惠施乡党族人,可见他对天下苍生心怀“仁爱”。可见其仁爱,从这些言谈行事,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儒者在精神上追求的是孝悌、忠诚于仁爱。
21.【答案】【参考例文】略
【知识点】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篇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材料是简短性的描述性文字,材料讲述的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的话,呈现的是如何改变人生的关键词语,在生活中如何面对失败或挫折,对于失败、挫折不是总是对过去的忏悔,而应该是积极地面对未来。写作此文选择自己生活中的经历的典型事例,从此事例中表达自己对挫折的态度和应对的方法,从而揭示面对困难、挫折的正确态度,文章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在叙事过程中加以议论。
【点评】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1 / 1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基础与积累(27分)
1.(2021九下·台州开学考)根据拼音写汉字
牛年新春已经来临, 一条春节祝福语送去一年的问候,一条拜年短信送去新年的祝福。相信每位同学都曾在大年三十收到许许多多如下的祝福:
除夕的钟声,为你敲响新春的喜庆;团圆的饺子,为你庆祝hé   家的欢乐;绚丽的烟火,为你绽放cuǐ càn   的明天;温馨的问候,为你融入qián   诚的祝福:祝幸福安康,福运无疆。除夕快乐!
【答案】阖;璀璨;虔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要注意平时的识记和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揣摩正确的词语。
故答案为:阖 ;璀璨 ;虔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要求考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注意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准确辨析,注意平时的积累。
2.(2021九下·台州开学考)古诗文填空
(1)兔从狗窦入,   。(《十五从军征》)
(2)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   ,天下英雄谁敌手?(辛弃疾《南乡子》)
(4)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山河千古在,   。(文天祥《南安军》)
(6)   ,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7)滕王高阁临江渚,   。(王勃《滕王阁诗》)
(8)《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的两句是   ,   。
(9)《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作者面对“皆被绮绣”的同舍生,一心向学,没有丝毫羡慕的原因的句子是:“   ,   。”
(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抒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亲朋好友的无限思念和对物是人非的感慨的两句是   ,   。
【答案】(1)雉从梁上飞
(2)瀚海阑干百丈冰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4)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5)城郭一时非
(6)停杯投箸不能食
(7)佩玉鸣鸾罢歌舞
(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9)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0)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重点词语: 雉 、 瀚 、 鍪 、 阙 、 鸾 、 柯
故答案为:(1) 雉从梁上飞
(2)瀚海阑干百丈冰
(3)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4)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5) 城郭一时非
(6) 停杯投箸不能食
(7) 佩玉鸣鸾罢歌舞
(8)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9)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0)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第三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对于要求背诵的内容,注意平时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3.(2021九下·台州开学考)翻译下列加点字词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③大王加惠   
④万钟于我何加焉   
⑤又何间焉   
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答案】祸患,灾难;担心,害怕;施与;益处;参与;虚夸,夸大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要准确理解词义,需要学生结合语句的意思进行理解,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 ①所以有点灾难是不能躲避的。患:灾难、祸患 ②又担心没有名师一起游学。患:担心 ③大王施与恩惠。加:施与 ④ 丰厚的物品对于我又有什么益处呢?加:益处⑤你为什么要参与呢?间:参与 ⑥祭祀用的物品、布匹等我不敢虚夸。加:虚夸。
故答案为: 祸患,灾难 ;担心,害怕 ;施与;益处;参与;虚夸,夸大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4.(2019·杭州)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A.谦辞:家君、在下、愚见、寒舍
B.法国:莫泊桑、普希金、法布尔、都德
C.小说:《儒林外史》、《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
D.律诗:《游山西村》、《春望》、《木兰诗》、《钱塘湖春行》
【答案】A
【知识点】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分类恰当。
B.普希金是俄罗斯著名文学家、诗人、小说家。
C.《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不是小说。
D.“木兰诗”不是律诗,属于汉乐府诗。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二、阅读(58分)
(2021九下·台州开学考)名著阅读
5.1847年,对英国文坛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三颗耀眼的文学新星(同一个家庭的三姐妹)在这一年同时出现在   (国家)文坛:   出版了《简·爱》,艾米莉·勃朗特出版了《呼啸山庄》,安妮·勃朗特出版了《艾格尼丝·格雷》。
6.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年-1904年),   (国籍)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戏剧家、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   和   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7.小雅读到一句话:“风可以吹起一张纸片,却吹不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服从。”由此,她联想到刚读完的作品《简·爱》,觉得它包含着作者关于“反叛或归驯”的思考。请你结合《简·爱》一书,结合作品内容就这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5.英国;夏洛蒂·勃朗特
6.俄国;莫泊桑;欧·亨利
7.示例:简·爱。简自小生活在舅妈家,遭受种种虐待,虽然她年幼无助,但她勇于反抗恶毒的表哥与舅妈。在孤儿学校,面对冷酷校长的各种苛刻管束与严厉惩罚,她也没有屈服。成年后,对罗切斯特的专横她不妥协,对圣·约翰提出的无爱婚姻她不接受。在简身上,从来就不存在因为各种力量的威逼而驯服的可能。她的独立、坚强与勇敢,使她最终能拥有自己的幸福。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名著的文学常识。 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 夏洛蒂·勃朗特 是三姊妹,同时也三位文学家,在同一年发表名作。
(2)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积累。公认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的人物是:俄国的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
(3)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理解。解答此类题型的试题叙学生对语句所蕴含的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要对名著的基本内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了然于胸,对人物要结合相关的故事情节进行归纳。如: 简·爱。简自小生活在舅妈家,遭受种种虐待,虽然她年幼无助,但她勇于反抗恶毒的表哥与舅妈。在孤儿学校,面对冷酷校长的各种苛刻管束与严厉惩罚,她也没有屈服。成年后,对罗切斯特的专横她不妥协,对圣·约翰提出的无爱婚姻她不接受。在简身上,从来就不存在因为各种力量的威逼而驯服的可能。她的独立、坚强与勇敢,使她最终能拥有自己的幸福。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文学常识的掌握,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学生平时对名著常识的识记和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文本注释的阅读和识记,多积累。
(3)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形象的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熟读名著,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结合相关的故事情节,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结合语句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5.
6.
7.
(2021九下·台州开学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胖子和瘦子 [俄]契诃夫
在尼古拉铁路①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一样。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②和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他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探头张望——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是他的儿子。
“波尔菲里!”胖子看到瘦子大声喊道,“是你吗?我亲爱的!有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啦!”
“我的老天爷!”瘦子惊呼道,“这是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从哪儿来?”
两位朋友互相拥抱,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两人都感到又惊又喜。
“我亲爱的!”接吻后,瘦子开始道,“真没有料到!简直喜出望外!哎,你倒是仔细瞧瞧我!你呢,还是那么一个美男子,跟从前一样!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样喜欢打扮!咳,你,天哪!噢,你怎么样?发财了吧?结婚了吧?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尼亚③,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摘下帽子。
“中学同班同学!”瘦子接着说,“你可记得,同学们当时怎么拿你开心的?给你起了一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特④,因为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一本图书烧了一个洞。
我的外号叫厄菲阿尔特⑤,因为我喜欢告密。哈哈……当时都是小孩子哩!你别害怕,纳法尼亚!你走过来呀……噢,这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喂,朋友,你生活得怎么样?”胖子热情地望着朋友,问道,“在哪儿供职?做多大的官啦?”
“我是在供职,我亲爱的!升了八品文官,已经做了两年了,还得了一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金不高……咳,去它的!我妻子给人上音乐课,我呢,工作之余用木料做烟盒。烟盒很精致!我卖一卢布一个。若是有人要十个或十个以上,你知道,我就给他便宜点。好歹能维持生活。你知道,原来我在一个厅里做科员,现在把我调到这里任科长,还是原来那个部门……往后我就在这里工作了。噢,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对,亲爱的,再往上提,”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有两枚星章了。”
刹那间,瘦子脸色发白,目瞪口呆,但很快他的脸往四下里扭动,做出一副喜气洋洋的笑容。似乎是,他的脸上,他的眼睛里直冒金星。他本人则蜷缩起来,弯腰曲背,矮了半截……他的那些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也在缩小,皱眉蹙额······他妻子的长下巴拉得更长,纳法奈尔垂手直立,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
“我,大人……非常高兴!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忽然间,青云直上,成了如此显赫的高官重臣!嘿嘿,大人!”
“哎,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何必来这种腔调!你我是儿时朋友——何必来这一套官场里的奉承!”
“哪儿行呢……您怎么能这么说,大人……”瘦子缩得更小,嘿嘿笑着说,
“大人体恤下情……使我如蒙再生的甘露……这是,大人,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妻子路易莎,新教徒,某种意义上说……”
胖子本想反驳他几句,但看到瘦子那副诚惶诚恐、阿谀奉承、低三下四的寒酸相,使得三品文官几乎要呕吐了。他扭过脸去,向瘦子伸出一只手告别。
瘦子握握他的三个指头,一躬到地,像中国人那样嘿嘿笑着。他妻子眉开眼笑。纳法奈尔喀嚓一声,收脚敬礼,把制帽掉到了地上。一家三口都感到又惊又喜。
一八八三年十月一日
【注释】①莫斯科至彼得堡的铁路,以沙皇尼古拉一世命名。②一种烈性白葡萄酒。③纳法奈尔的爱称。④古代希腊人,他为了扬名于世,在公元前三五六年焚烧了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阿泰密斯神庙。⑤古代希腊人,曾引波兰军队入境。
8.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通过两个老同学在车站邂逅的场景和对话,描绘了两个人的情绪变化,反应了俄国官场中的森严等级和小官吏的卑躬屈节,鞭挞伪善、庸俗的社会畸形心态。
B.这篇小说的开篇非常简洁,“在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一句话就把小说的地点、人物、事件交代齐备了。
C.这篇小说着重描写的人物是瘦子,对他前后的态度变化采取了夸张对比的写法,这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D.这篇小说情节离奇曲折,作者凭借精巧的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了真实的描写和刻画,从从中展现了小说的重要意象。
9.胖子后来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在此之前,小说在哪些地方对胖子的身份作了暗示?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10.小说中纳法奈尔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1.小说为什么把讽刺的主要矛头对准“小人物”瘦子而不是达官贵人胖子?
【答案】8.D
9.①“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一样。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和橙花的气味。”与瘦子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对比,暗示胖子经济情况远好于瘦子。②通过瘦子之口描述胖子的形貌穿戴:“还是那么一个美男子,跟从前一样!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样喜欢打扮!”暗示了胖子的地位和身份不简单。③胖子——在那个时代,高官和财主的体形多肥胖。
10.①小说四处描写纳法奈尔的行为动作,通过行为动作反映心理。在知道胖子是三等文官之前有两处, “想了一会儿,脱下帽子”“想了一会儿,躲到父亲背后去了”。心里犹豫,不想太靠近。知道之后也有两处,挺直身体,立正的姿势,制服的纽扣全都扣上,还紧张得把制帽掉在地上。过分的崇敬,也不是正常心理。②讽刺“三号人物”纳法奈尔,是从侧面烘托“一号人物”瘦子的形象。说明崇拜权力的思想意识已经深入了下一代。
11.讽刺批判。这篇小说的写作意图主要是对人格进行刻画。人格的高下贵贱,与官阶的大小本无必然关系。但是两人从见面的三次拥抱接吻到告别的握三个指头的变化,正是由于官阶大小引起的。这种前后变化在小人物身上体现得更充分,更有戏剧性。因此,把讽刺的矛头集中在瘦子身上,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和对人物的真实描绘,折射出畸形的社会心态,鞭挞了人性丑恶的一面,具有深刻的审美意义。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考生要熟读文本,理解文意,对选项的内容要结合文本进行辨析,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准确把握作者在表达主题时方法的运用。
(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本中对人物描写的语句进行归纳概括。
(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主旨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通读文本,结合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准确把握小说的内容,结合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项作者只是截取了一个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情节并不离奇。
故答案为:D
9.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情节的设置的理解。 首先小说开端处交代胖子与瘦子的吃饭后的情况做对比,突出了胖子生活境况远好于瘦子。二是看瘦子与胖子见面后对胖子的夸张中称他好打扮,是个风流才子等言语,暗示了胖子身份。三是胖子的胖就是一种暗示。四是胖子首先问瘦子在哪里供职,做多大的官。内中暗示其身份。
故答案为: ①“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一样。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和橙花的气味。”与瘦子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对比,暗示胖子经济情况远好于瘦子。②通过瘦子之口描述胖子的形貌穿戴:“还是那么一个美男子,跟从前一样!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样喜欢打扮!”暗示了胖子的地位和身份不简单。③胖子——在那个时代,高官和财主的体形多肥胖。
10.本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概括。 包括描写方法及人物作用。作答此题要注意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外貌、神态、细节等。而本小说对纳法奈尔的描写用的是动作。作者意在通过这个人物的刻画突出人物内在心理的卑下。以突出教育他的主要人物他父亲的形象,从而揭示小说主题。①小说四处描写纳法奈尔的行为动作,通过行为动作反映心理。在知道胖子是三等文官之前有两处, “想了一会儿,脱下帽子”“想了一会儿,躲到父亲背后去了”。心里犹豫,不想太靠近。知道之后也有两处,挺直身体,立正的姿势,制服的纽扣全都扣上,还紧张得把制帽掉在地上。过分的崇敬,也不是正常心理。②讽刺“三号人物”纳法奈尔,是从侧面烘托“一号人物”瘦子的形象。说明崇拜权力的思想意识已经深入了下一代。
故答案为: ①小说四处描写纳法奈尔的行为动作,通过行为动作反映心理。在知道胖子是三等文官之前有两处, “想了一会儿,脱下帽子”“想了一会儿,躲到父亲背后去了”。心里犹豫,不想太靠近。知道之后也有两处,挺直身体,立正的姿势,制服的纽扣全都扣上,还紧张得把制帽掉在地上。过分的崇敬,也不是正常心理。②讽刺“三号人物”纳法奈尔,是从侧面烘托“一号人物”瘦子的形象。说明崇拜权力的思想意识已经深入了下一代。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主旨的理解。 小说把批判方向指向瘦子。在文中的体现在前后的态度迥然不同的变化中。因人物身份的不同而带来不同的应对态度。这就从变化中揭示小说中人物的黑暗心理,卑贱性格。
故答案为: 讽刺批判。这篇小说的写作意图主要是对人格进行刻画。人格的高下贵贱,与官阶的大小本无必然关系。但是两人从见面的三次拥抱接吻到告别的握三个指头的变化,正是由于官阶大小引起的。这种前后变化在小人物身上体现得更充分,更有戏剧性。因此,把讽刺的矛头集中在瘦子身上,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和对人物的真实描绘,折射出畸形的社会心态,鞭挞了人性丑恶的一面,具有深刻的审美意义。
(2021九下·台州开学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千年敦煌“活”起来
当我们谈论敦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浓缩1650年,跨趋3100公里,正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的“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邀观众步入“瀚海沙漠”和“洞窟”中,共赴一场瑰丽恢宏的敦煌艺术盛宴。
公元366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苦行僧乐傅云游敦煌,突见鸣沙山金光万道。圣地奇景令乐傅顿悟,就此结茅,在大泉河谷凿下莫高第一个洞窟。自此,一个中国文化圣地开启了长达1650多年的兴起、废弃、重生的跌宕命运。
此次展览由敦煌研究院精心挑选200余件敦煌艺术精华,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
现场构建了3000平米黄沙实景,空运来的逾万株沙地植物点缀其间。步入此境,张骞的勇气,班超的决绝,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的雄才,唐太宗置安西都护与龟兹、焉者、于阗、疏勒四军镇的大略,法显和玄奘度瀚海越葱岭西行求法的九死一生,高仙芝的又无反顾,张议潮的沉勇孤忠……仿佛在时空的叠加中一齐涌来。
展览在“觉色敦煌”主题下,包含“时光”“如是”“世相”“人心”四大展区,从敦煌洞窟的建造历史、宗教内涵、社会文化、生活形态四个角度带领人们领略敦煌之美。壁画、彩塑、经书、洞窟,展品体系完整、内容丰富。首次系统展出的敦煌供养人系列与《放妻书》等26部敦煌遗书复制品,令观者驻足。
首次结合高精度复制洞窟与多媒体投影技术的创意展陈形式,打破了以往敦煌壁画静态展览的常规,观者仿佛回到敦煌——走入“时先”,与供养人对话洞窟建造史;感悟“如是”,在壁画彩塑中领悟佛学智慧;品味“世相”,触摸敦煌建筑、服饰、妆容、歌舞;解读“人心”,从敦煌遗书中还原古人的世俗生活和细节片段。
莫高窟最大的壁画——《五台山图》,高达3米,长达13米的巨幅画卷“活”了起来。徜徉于1:1高精度仿制的敦煌洞窟中,可以近距离细品精美绝伦的石窟壁画,更可以走出窟外欣赏斑斓多彩的沉浸式投影。
“我们只是展开这一幅画卷,让你看见敦煌。”在策展人涂宇庆眼中,看见敦煌,也就看见了中国,看见了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今天,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敦煌必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
(选自2019年5月12日《光明日报》,有删节,作者颜维琦系该报记者)
12.“千年敦煌‘活’起来”的“活”,在文中有哪几层意思?请作解释。
13.文章开头问:“当我们谈论敦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读完全文,你认为我们实际上在谈论什么?
14.报纸随文刊发了两幅展出的敦煌壁画图片。想一想,你可能会分别在哪两个展区看到这两幅图呢?请你结合文本内容及链接材料,作出推断。
展区:时光 如是 世相 人心
甲:张骞出使西域图 乙:都督夫人礼佛图(复原临摹)
【链接材料】
甲:张骞出使西域,连接起欧亚大陆的商道,这条商道被称为“丝绸之路”。魏晋以来,佛教徒为了传播佛教,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史迹加以附会演绎,《张骞出使西域图》据此绘制。
乙:《都督夫人礼佛图》是莫高窟保存至今最为庞大宏丽的一幅绮罗人物像,为古代服饰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图中人物依据长幼尊卑,依次画了敦煌供养人都督夫人、她的两个女儿和九个身着男装的婢女。
【答案】12.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敦煌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 、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
13.谈论敦煌,实际上就是谈论中国,谈论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谈论“一带一路”谈论中西方文明对话,谈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14.示例:我会在“如是”展区看到《张骞出使西域图》,这幅图将张骞出使西域附会成传播佛教的故事,“如是”展区是从宗教的角度展示敦煌文化的;在“世相”展区看到《都督夫人礼佛图》这是一幅绮罗人物像,人物众多,为古代服饰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世相”展区的内容与敦煌建筑 、服饰、妆容 、歌舞等有关 。
【知识点】文章开头及其作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考生要熟读文本,理解文意,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要求学生通读文本,理解文意,结合题干的要求,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并且提取信息,对提取的内容进行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需要学生通读文本,找准答题的范围,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介绍的内容分析作答。本题看结合文章“ 此次展览由敦煌研究院精心挑选200余件敦煌艺术精华,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和“ 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敦煌必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这些语句进行概括: 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敦煌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 、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各段落介绍的内容进行依次概括。 谈论敦煌,实际上就是谈论中国,谈论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谈论“一带一路”谈论中西方文明对话,谈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依据“ 观者仿佛回到敦煌——走入“时先”,与供养人对话洞窟建造史;感悟“如是”,在壁画彩塑中领悟佛学智慧;品味“世相”,触摸敦煌建筑、服饰、妆容、歌舞;解读“人心”,从敦煌遗书中还原古人的世俗生活和细节片段”文字可知, 《张骞出使西域图》 表现的是张骞出使西域加以附会演绎成传播佛教的故事,所以应该在“如是”展区看到。 《都督夫人礼佛图》 是莫高窟保存至今最为庞大宏丽的一副绮罗人物像,为古代服饰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所以应该在“ 世相 ” 展区 。
(2021九下·台州开学考)古诗阅读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①
(宋)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②渐已变儿童。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③百无功。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④。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注释】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③搜句:作诗。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
15.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   。
16.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5.吴音渐已变儿童
16.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的理解进行作答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理解。
1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通读诗歌,理解诗意, 首联极写距离之远与思乡之切,并以儿童渐变乡音来说明客居时间之。故诗句“ 吴音渐已变儿童 ”直接体现了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
16.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情感的理解。颈联和尾联的意思是: 颈联进一步对文长老的修养加以赞美,并与自己作一对比。尾联则写自己虽然并未在修养上达到文长老的境界,却愿以诗人终其一生。 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2021九下·台州开学考)文言文阅读
【甲】张元忭字子荩,别号阳和,越之山阴人。父天复,行太仆卿。隆庆戊辰,太仆就逮于滇,先生侍之以往。太仆释归,先生如京讼冤。事解,又归慰太仆于家。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辛未,登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万历己卯,教习内书堂。先生谓“寺人在天子左右,其贤不肖为国治乱所系”。因取《中鉴录》谆谆诲之。丁亥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明年三月卒官,年五十一。
(选自《明儒学案,有删减》)
【乙】公生而古貌魁然,稍长好读书。安人①怜之,戒无溺苦于学。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总角时,岳岳②负意气,数矢口谈时政得失,人物减否。太仆公故抑之,不答也。会杨忠慜③谏死,公遥为诔④词,慷慨泣下沾衿。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尝读书至朱子《格言篇》,辄乙⑤其处而沉思。……有异母弟二人,太仆公病以属公。公扮⑥之,恩义隆备。居常饭脱粟,衣洗补,而贩施宗党若弗及。盖公行益,力追古人。
(选自《续藏书》,有删减)
【注释】①安人:指张元忭之母。②岳岳:锋芒毕露的样子。③杨忠慜(mǐn):明代大儒,谏臣。④诔(lěi):致悼词。⑤乙:读书时勾画记号。⑥扮(fěn):合并。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因取《中鉴录》   
②三月卒官   
③安人怜之   
④病以属公   
18.文中画横线句未作断句,请仔细揣摩,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
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
19.小传讲求记述简略,但人物形象鲜明。甲乙两文在刻画张元忭这一人物时使用了不同描写方法,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简要评析。
①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
②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
20.明代政治家王锡爵在为张元忭撰写的铭文中赞道:“尔贞尔介,而表正儒林。式如玉,式如全。”意思是,张元忭如金似玉的品性可做儒林的表率。结合上述诗、文中张元忭的言谈行事,谈谈中国传统儒者有怎样的精神追求。
【答案】17.于是,就(因此);死,去世;怜惜,怜爱;同“嘱”,嘱咐,嘱托
18.张元忭就把灯点在帐幕中,等母亲睡了才开始读书,不让母亲知道。(意对即可)
19.①此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外貌描写),张元忭30多岁就已“白发种种”,究其原因,是张元忭为父亲“就逮”一事四处奔波、忧思烦愁,由此体现其至情、至性、至孝的品质。②此句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对太仆公“色喜”“奇之”的描写,衬托出张元忭年少多才、明辨是非、率真正直的形象。
20.通过材料中张元忭的言谈行事,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儒者在精神上追求的是孝悌、忠诚于仁爱。一是孝悌。张元忭在父亲危难之时,侍之以往,为其讼冤,又归慰于家;对父亲的嘱托,牢记于心,对异母兄弟恩义隆备;面对母亲的怜爱,没有因此疏懒,而是“候母寝夜诵,不令母知”,尽是体贴。二是忠诚。张元忭在书堂讲习时,极其重视学生品性的培养,认为为人之德事关国家治乱,所以谆谆教诲,体现了他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三是仁爱。张元忭在南阳道中见谷物丰收,百姓和乐,内心欢喜,同时他还惠施乡党族人,可见他对天下苍生心怀“仁爱”。(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来谈即可。)
【知识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 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入手,结合语境来品析。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文本中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分析理解,注意对重点语句的分析。
1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结合语句的意思,掌握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 ①于是拿《 中鉴录 》。因:于是,就 ②三月时在做官的仕途上去世。卒:死,去世 ③ 张元忭的母亲怜爱他。怜:怜爱、怜惜④张太仆病重的时候就嘱托张公。属同“嘱”,嘱托
1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候:等到、知:知道
19.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赏析语句要在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选取恰当的角度,从内容、表现手法、修辞、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 此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外貌描写),张元忭30多岁就已“白发种种”,究其原因,是张元忭为父亲“就逮”一事四处奔波、忧思烦愁,由此体现其至情、至性、至孝的品质。②此句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对太仆公“色喜”“奇之”的描写,衬托出张元忭年少多才、明辨是非、率真正直的形象。
20.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人物的思想品质进行分析。 张元忭在父亲危难之时,侍之以往,为其讼冤,又归慰于家;对父亲的嘱托,牢记于心,对异母兄弟恩义隆备;面对母亲的怜爱,没有因此疏懒,而是“候母寝夜诵,不令母知”,尽是体贴。 可见其孝悌。 张元忭在书堂讲习时,极其重视学生品性的培养,认为为人之德事关国家治乱,所以谆谆教诲,体现了他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可见其忠诚。 张元忭在南阳道中见谷物丰收,百姓和乐,内心欢喜,同时他还惠施乡党族人,可见他对天下苍生心怀“仁爱”。可见其仁爱,从这些言谈行事,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儒者在精神上追求的是孝悌、忠诚于仁爱。
三、写作(60分,书写5分)
21.(2021九下·台州开学考)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在即将退休时总结出对人生影响最大的四个字:“要是”和“下次”。他说,我有许多病人,把时间花在后悔上,总是说:“我那次要是能如何如何就好了。”他们沉湎于懊悔中不牟自拔,造成精神的巨大消耗和浪费。矫正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把“要是”改为“下次”就行了。一旦事情办糟了,应该对自己说:“如有机会,下次我一定要办好。”
以上这段话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答案】【参考例文】略
【知识点】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篇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材料是简短性的描述性文字,材料讲述的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的话,呈现的是如何改变人生的关键词语,在生活中如何面对失败或挫折,对于失败、挫折不是总是对过去的忏悔,而应该是积极地面对未来。写作此文选择自己生活中的经历的典型事例,从此事例中表达自己对挫折的态度和应对的方法,从而揭示面对困难、挫折的正确态度,文章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在叙事过程中加以议论。
【点评】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