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 ,阅读题
本卷共14小题,共69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海的波涛声是自然界最纯美、浑厚,且颇具神秘色彩的“音乐”。然而是谁“弹奏”了这一曲曲动人的音乐呢?美国科学家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浪花中大大小小的气泡便是一位位天才的“演奏家”。
海洋学研究所科学家认为,涛声的音质取决于形成海浪所特有的浪端气泡的 体积大小。他们分别对在实验室水池中和开放的海洋中拍摄到的高速录像进行了分析,并测算了浪端气泡的体积,进而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浪花中气泡形成的完整图画。
根据测算,科学家将气泡分成一大一小两个种类,“大气泡”直径约在1毫米至1厘米之间,而“小气泡”的直径则小于1 毫米。科学家介绍说,大气泡和小气泡的形成过程不尽相同。海浪形成初期,浪尖会卷裹一部分空气形成一个管状空洞,当海浪下落时,这个空洞便被分割成若干部分,从而形成大气泡。当浪尖与海水再次相遇,飞溅起的浪花将海水表面的空气带入水中,小气泡就此诞生。根据科学家的结论,小气泡爆裂时所发出的声音要比大气泡更为激烈。虽然大小气泡的形成过程不同,但两种过程都遵循了能量守恒的规律。这一规律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如在地震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现象中都可以找到它。
科学家认为,千万不要小瞧这些不起眼的气泡,它们不仅是“大海之音”的缔造者,更是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通常,大大小小的气泡会将空气带入海水中,为海洋生物提供大量所需的二氧化碳气体。气泡的大小决定着海水溶解二氧化碳气的数量,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气中这一温室气体的含量。与此同时,气泡在海面爆裂的一瞬间,又向空中输送了丰富的水汽,有助于云的形成。上述看似简单的正反两个过程,却对整个地球的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
1.第四段中加点的“两个过程”指的是( )
A.气泡将空气带入海水中,同时为海洋生物提供二氧化碳气体。
B.飞溅的浪花形成小气泡,并将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
C.气泡将空气带入海水中,并向空中输送丰富的水汽。
D.气泡溶解二氧化碳气,并将它提供给海洋中的生物。
2.能作为海浪气泡“对整个地球的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结论依据的一项是( )
A.海水中大小气泡的形成都遵循了能量守恒的规律。
B.海浪气泡的多少和大小对减弱“温室效应”至关重要。
C.形成海浪的浪端气泡的体积大小决定着涛声的音质。
D.不起眼的气泡是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海浪中的气泡能发出纯美、浑厚的声音,这是海洋学研究所的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测发现的。
B.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数量影响着大气的温度,而二氧化碳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水中的大小气泡决定的。
C.科学家将气泡分成一大一小两个种类,大小气泡形成的过程不尽相同,但都遵循了能量守恒的规律。
D.浪尖卷起的空气被海浪分割成大气泡,海水表面的空气同时被浪花带入水中形成小于1毫米的小气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袁州州学记
[宋]李觏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zhī)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①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侁(shēn),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殿堂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舍菜②且有日,旴江李觏谂(shěn)于众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遭圣神,尔袁得贤君,俾③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禅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惟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④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注释】①尼:通“泥”,停止。②舍菜:开学典礼。古代初入学时,用芹藻之类的植物礼敬先师,称为舍菜。③俾:使。④徼:谋求。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禅礼乐以陶吾民 禅:继承
B.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 庖:厨师
C.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 知:掌管
D.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 草茅:指民间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②弃甲曳兵而走
B.①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 ②更若役,复若赋
C.①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①秦以山西鏖六国 ②作《师说》以贻之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兴学”作用或目的的一组是( )
①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②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
③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
④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
⑤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
⑥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⑥ D.③⑤⑥
三.(10分)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3分)
(2)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3分)新课标第一网
(3)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4分)
四、(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8,9两题。(10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8.诗中首联用了“白地” “栖鸦” “冷露” “桂花”几个意象,请结合全诗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6分)
答:
9.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4分)
答:
10.名句填空。(每空1分,共8分)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五、(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3分)
大自然与大生命 红柯
真正的自然在西部,山脉、树和草甚至人的生命在这里才显得真切而细致。西部一直是探险家和余纯顺这样的壮士涉足的领域,对内地人来讲,帕米尔高原、天山、阿尔泰跟月球没什么区别。我在新疆生活的十年里,碰到不少港澳的中学生。香港的面积不及新疆一个乡镇,香港是个大都市,大都市所需要的大生命驱使这些中学生走向大自然。19世纪末,一个12岁的瑞典孩子发誓要到中亚细亚去当探险家,在他看来探险生涯是上帝赐给他的幸福,他就是斯文·赫定。他用50年时间深入中亚腹地进行考察。在斯文·赫定身后,是北欧那个布满森林、湖泊和冰雪的童话世界,安徒生只能产生于北欧。全世界的儿童都喜欢《西游记》,《西游记》记的就是火焰山、大戈壁、大山脉、大沙漠,没有雄奇的西部做背景,孙悟空、猪八戒也只能缩在陶罐里做蛐蛐。
可以在城市的中心造一座公园,在公园里蓄一池子水,再弄一座假山,甚至可以把泰山、华山、峨眉山加工成旅游胜地。你能在那里领略到大自然的神韵吗?
在西部你不可能给戈壁围上栅栏,你不可能在天山加锁链修台阶,阿勒泰市郊的桦林公园也只是在克兰河边加一道砖墙,那么湍急的一条河是戴不上笼头的,那么好的天然的白桦林还需要你动手动脚吗?
一位朋友曾与意大利留学生同游塔里木,留学生惊奇地发现,大客车上没有内地的中国人,留学生问他:“地球上这么神奇的地方,怎么没人来玩?”
不是我们不喜欢玩,不喜欢山水,是我们没有魄力走向宏大的自然。帕米尔高原、天山、阿尔泰离我们太遥远了,这些词汇产生在张骞的背影里,产生在《大唐西域》里。李白的诗篇之所以成为盛唐之音,是因为李白在中亚草原度过了金色的童年,大漠孕育大想象、大激情,李白的黄河是从天上来的,而不是从山上来的。
中华民族衰落的过程也是大自然的衰落过程。宋朝把自己龟缩在长城以内,版图上再也见不到雄奇的山脉和一泻千里的大江大河了,只攥着黄河、长江的尾巴。孕育生命的女性被裹成小脚。盆景、园林大盛。文人画全是纤细的瘦鹤。明 清以至近代,文人钟情的全是枯荷、死鱼、葫芦和虾。
何不把长征看作民族自然意识部分的苏醒呢?金沙江、大雪山直到长江、黄 河之源,汉唐英雄时代的气息出现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里。蒋介石更像一 个南宋的皇帝,郁达夫把蒋介石比作赵构,蒋居台湾,撰词50首亦有南唐李后主之风。
岳飞最感人的不是“饥餐胡虏肉”,不是“迎二帝”,而是“还我河山”。《说岳全传》中有个细节,周桐教岳飞学武的同时,带岳飞到大自然里去饱览河山的壮美。河山之美远远超过母亲刺在他身上的“精忠报国”用高尔基的话讲:大自然培养爱国主义。高尔基非常喜欢普里什文,因为普里什文的作品里有一种把“大地当作自己的肉一样的感觉”,“人是大地生出来的,可是他又用自己的劳动使大地怀孕,用自己美丽的想象美化大地”。俄罗斯文学的这种大地意识是其他民族难以企及的。前苏联有一本教科书《儿童认识自然》,大自然作为孩子 启蒙的第一课,飞禽走兽,森林草原,不是图片,而是到野外去采集制作标本。
我们对大自然的理解还停留在公园里,停留在旅游景点上。也差不多都在东部地区,就是新疆人说的“口里”,口还没有杯子大,尽管玲珑剔透,却难以产生浩大的生命气象。
(选自《阅读与作文》2004 年第 8 期)
11.从全文来看,本文所说的“大自然”和“大生命”具体有怎样的特点?(5分)
12.根据文意,本文中的“大自然”对于生命有怎样的影响?(6分)
13.第七段以后,作者将“大自然意识”与“民族”“国家”联系起来写有什么作用和好处?(6分)
14.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文章开篇从“西部”“真正的自然”人笔,结尾以“东部地区”“公园”“旅游景点”收笔,既首尾呼应,又深化了主题。
B.第二、三段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个问题:富有神韵的“大自然”不需人力加工
C.文中用宋朝的版图缩小到长城以内作为例子,说明中华民族的衰落是从大自然意识衰落开始的,发人深省。
D.文中将毛泽东与蒋介石进行比较,突出两人创作风格的不同,前者是英雄般的豪放,后者有阶下囚般的伤感。
E.文中多次提到“西部”的高原、山脉、大漠,给人“旷远”的印象,与本 文“大自然”的“大”字和谐相扣。两个反问句有力地突出强调了这一点。
第Ⅱ卷,表达题
本卷共7小题,共81分
六、(12分,每小题3分)
15.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颓圮 修葺 脍灸人口 青出于兰而胜于兰
B.寒喧 饿俘 铤而走险 揭竿而起
C.孝悌 犒赏 计日成功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D.赝品 挑衅 捉襟见肘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16.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B.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C.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D.九寨海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不由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3分)
A 预防、治疗和控制非典型肺炎,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B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C 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 看着父亲那灰白的头发,微驮的背影,使我不禁热泪盈眶。
18. 把下列句子填在后面的横线上,并选出正确的一组组合,组成前后衔接的一段话。( )(3分)
①它们好像在外面等候了多时。
②在这里看星星,星星在你眼前亮起,一直亮到脑后。
③满天的星星肃然排列,迎面注视着你。
午夜走出帐篷,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___ ___ __你仿佛把头伸进一座古钟里面,内里嵌满活生生的星星。我顿时明白了《敕勒歌》中为什么有"天似穹庐"的句子。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③②
七、(9分)
19. 所谓“贴吧”是指网络中一种对有关内容进行讨论的网页,我们可以对“帖吧”中感兴趣或有话可说的话题进行回复,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是一个自由而热闹的空间,这里时有跳跃着思想的火花。下面是有关“一次性筷子”的主题帖,请按照要求,从表示“赞同”或“反对”的回复中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在表中填写回复。(4分)
1.主题:一次性筷子 据统计,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生产和使用木筷子消耗了大量的木材资源。为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引导消费和节约木材资源,今年4月1日起我国对木制筷子征收5%的税收,但是该政策并未对巨大的一次性筷子消费市场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
2.回复(表示赞同“用一次性筷子”)
3.回复(表示反对“用一次性筷子”)
20.节日赋诗是古代文人雅事,请尝试从以下节日中选择一个,模仿例句,前半句自创,后半句引用诗句,用一句话表现其特点。 (5分)
重阳节:拄杖登山,老夫聊发少年狂。
春 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明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60分)
21.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也绝对不要卖。”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竟然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再把石头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竞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来买。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命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制卷:赵政 审卷:王艳
1.C 参看原文“通常,大大小小的气泡会将空气带入海水中,为海洋生物提供大量所需的二氧化碳气体。”
4. B( 庖:厨房)
5. C(A.①表转折②表修饰B.①如果②你的C.动词,到 D.①凭借 ②来,目的连词)
6.D(①句说有的州县不响应朝廷立学诏令,使教学受阻,不能推行。②说学校建成后带来的外在变化。④说汉武帝即位于民强国富之际,光武帝出生于行伍之间,但都能极力推行儒学。)
8. 诗人写“地白”“栖鸦”“冷露”等意象给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望月图,让人沉浸在空明洁净、清美寂静的意境中,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独在异乡孤寂怅然若失的心情。
9.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 寂静思忆的意境,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11. "大自然”的特点是:整体宏大雄奇,不需人力加工,充满灵性。“大生命” 的特点是:充满激情与追求,积极向上、浩然大气豪放粗犷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 “大自然”和“大生命”都突出一个“大” 字,文章在开始写到“真正的自然在西部”,第二、三段对比写真正的自然是不 能加工的,第五段又说“走向宏大的自然”,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所说的“大自然” 的含义。文中所写的“大生命”,无论李白、毛泽东还是岳飞等,都具有共同的 特点,这一特点与“大自然”的特点相照应,概括起来说就是:充满激情与追求、 积极向上、浩然大气、豪放粗犷。
13.(1)更加突出了“大自然意识”的重要性;(2)使文章内容更进了一层(由个 体到民族,国家);(3)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分析)本 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技巧的分析鉴赏。
14.C、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表达等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C项将“大自然意识的衰落”作为“民族衰落”的原因理解有误;D项 不是为了突出两人的创作风格,而是为了说明“自然意识”的作用。
17.答案A.
B项后半句改为“民间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的无可替代的力量。”
C项“好坏”应该对应地在“它”后面加上“是否”
D项把“看着”或“我”去掉
18[解析]语段是对午夜在草原上看到满天星星的描绘。“惊呆了”应是被满天星星的奇观惊呆,先选③,而①中“它们”仍是星星,应跟着③,故答案是③①②。注意对象(话题)的一致。此题不仅要考虑选项与前后的衔接,还要考虑选项之间的衔接。所以,还要“合并同类项”(①③同类,都是陈述星星;②是“异类”,放一边)。
19答案:赞同示例:(1)去快餐厅不用一次性筷子用什么筷子?有些说是消毒的筷子其实并不卫生,主要是顾客没有选择的余地呀!(2)一次性筷子吃不垮中国森林,再说白桦木和竹子做成筷子的产值远远高于拿来烧火或做家具、造纸,为什么不做呢?
解析:根据题目要求,联系材料,客观表达自己的看法。分析材料时要联系生活实际,调动自己对生活的感知,客观公正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语言准确、鲜明、生动;持否定意见时也要注意语言的文明,体现出修养。
20. 春节:辞旧迎新,爆竹声中一岁除;
清明节:焚香祭祖,清明时节雨纷纷。
中秋节:举杯怀乡,皎皎空中孤月轮。
21. 说明: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以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为准,可以不引用原材料的文字。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2、丰富:(4)材料丰富 (5)论据充足 (6)形象丰满 (7)意境深远
3、有文采:(8)用词贴切 (9)句式灵活
(10)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11)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12)见解新颖 (13)材料新鲜
(14)构思新巧 (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16)有个性特征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