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梓州学区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梓州学区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30 16:02:02

文档简介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梓州学区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空2分,共24分)
1.(2021六下·三台月考)放大镜又称   ,镜片的特点是中间   、边缘   。
【答案】凸透镜;厚;薄
【知识点】凸透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的像,为凸透镜,特点中间厚,两边薄。
2.(2019六下·江干月考)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   ,就是它们的“鼻子”。
【答案】触角
【知识点】昆虫
【解析】【解答】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分析】昆虫的触角就是昆虫感知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对昆虫极其重要。
3.(2021六下·三台月考)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   琢磨而成的。
【答案】水晶
【知识点】凸透镜
【解析】【分析】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的。
4.(2021六下·三台月考)有规则的集合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之为   ,他们的排列虽然是规则的,但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   ,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
【答案】晶体;立方体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晶体的含义。一些固体的物质有一定内部结构,如果这些构成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则形成有规则的几何图形,例如立方体、金字塔等
5.(2018六下·深圳月考)我们利用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
【答案】细胞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解答】洋葱表皮细胞是多边形的,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和液泡。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洋葱表皮细胞的特点。
6.(2021六下·三台月考)微生物也是   ,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特征。
【答案】生物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7.(2019六下·江干月考)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   。
【答案】越小
【解析】【解答】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越小。
【分析】由于放大镜对物体的放大倍数较大,就会使显微镜中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范围就越小。
8.(2021六下·三台月考)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   和   。
【答案】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最早的显微镜是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可以放大1600倍,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二、选择题。(把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每空3分,共24分)
9.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  )有关。
A.凸度 B.材料 C.面积
【答案】A
【解析】【解答】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凸度有关。物体越凸放大倍数越大。
【分析】本题考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凸度的关系。
10.(2019六下·江干月考)(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 B.动力学 C.仿生学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解答】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学说细胞是动植物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最早提出,直到1858年,德国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才较完善。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
11.(2018六下·深圳月考)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倍。
A.200 B.2000 C.200万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电子显微镜可以将物体放大到200万,是光学显微镜的2000倍。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应用是建立在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之上的,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μm,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nm,也就是说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上放大了1000倍。
12.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答案】B
【解析】【解答】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
【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
13.(2021六下·三台月考)自制显微镜时,我们需要两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
【解析】【分析】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构成,起到放大物体的作用,而凸透镜就是可以放大物体。
14.(2021六下·三台月考)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  )。
A.食盐 B.味精 C.玻璃
【答案】C
【解析】【分析】晶体是由大量微观物质单位(原子、离子、分子等)按一定规则有序排列的结构,食盐和味精都属于晶体。
15.(2021六下·三台月考)一般情况下,下列三种器材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是(  )。
A.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答案】C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显微镜 一般放大倍数40X,64X,100X,160X,400X,640X,1000X,1600X,电子显微镜最大放大倍率超过300万倍,而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率约为2000倍
16.(2021六下·三台月考)下列对于微生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微生物是病菌,只能使人得病,不可以治病
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和处理污水
C.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品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
【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微生物是病菌,微生物有有害的病菌,但是也有有益的病菌。有害病菌能使人生病,但是有益细菌可以治病。
三、判断题。(把正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每小题2分,共20分)
17.(2021六下·三台月考)透明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作用。 (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凸透镜
【解析】【分析】透明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相当于凸透镜。
18.(2018六下·深圳月考)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3毫米的微小物体。(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解答】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10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体视力的范围。
19.(2018六下·深圳月考)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蝴蝶翅膀上的鳞片不仅能使蝴蝶艳丽无比、还像是蝴蝶的一件雨衣。因为蝴蝶翅膀的鳞片里含有丰富的脂肪,能把蝴蝶保护起来,所以即使下小雨时,蝴蝶也能飞行。
20.(2019六下·江干月考)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晶体
【解析】【解答】碱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尽管是粉末状的,但是它也属于晶体。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晶体是由大量微观物质单位(原子、离子、分子等)按一定规则有序排列的结构,因此可以从结构单位的大小来研究判断排列规则和晶体形态。
21.(2021六下·三台月考)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大部分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22.(2021六下·三台月考)罗伯特胡克是世界是最早制造出显微镜的生物学家。(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最早制造出显微镜的生物学家是列文虎克
23.(2021六下·三台月考)很久以前,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早期的显微镜。 (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凸透镜
【解析】【分析】自制显微镜可以用两个凸透镜组合。
24.(2021六下·三台月考)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25.(2021六下·三台月考)细菌属微生物,细菌对人类来说有害处也有益处。(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细菌属微生物,对人类来说有害处也有益处。
26.(2021六下·三台月考)微生物也是生物。 (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也是生物。
四、连线题。
27.(2021六下·三台月考)下列电器是将电能转化成什么能?(每线2分,共8分)
列文虎克 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罗伯特·胡克 制成最可以放大300倍的显微镜
培根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格罗斯泰斯特 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答案】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微生物
【解析】【分析】罗伯特·胡克: 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列文虎克 :制成最可以放大300倍的显微镜
格罗斯泰斯特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五、科学探究:
28.(2021六下·三台月考)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空括号中填上序号。(每空2分,共14分)
(  )调整细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  )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  )调节粗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  )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  )一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光摆在平整的桌面上。
(  )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答案】6;3;2;5;7;1;4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 使用显微镜顺序: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收镜
六、将下图左侧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填到相对应的括号内。(每空2分,共10分)
29.(2021六下·三台月考)将下图左侧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填到相对应的括号内。
【答案】从上到下依次为: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
1 / 1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梓州学区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空2分,共24分)
1.(2021六下·三台月考)放大镜又称   ,镜片的特点是中间   、边缘   。
2.(2019六下·江干月考)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   ,就是它们的“鼻子”。
3.(2021六下·三台月考)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   琢磨而成的。
4.(2021六下·三台月考)有规则的集合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之为   ,他们的排列虽然是规则的,但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   ,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
5.(2018六下·深圳月考)我们利用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
6.(2021六下·三台月考)微生物也是   ,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特征。
7.(2019六下·江干月考)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   。
8.(2021六下·三台月考)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   和   。
二、选择题。(把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每空3分,共24分)
9.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  )有关。
A.凸度 B.材料 C.面积
10.(2019六下·江干月考)(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 B.动力学 C.仿生学
11.(2018六下·深圳月考)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倍。
A.200 B.2000 C.200万
12.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13.(2021六下·三台月考)自制显微镜时,我们需要两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14.(2021六下·三台月考)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  )。
A.食盐 B.味精 C.玻璃
15.(2021六下·三台月考)一般情况下,下列三种器材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是(  )。
A.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16.(2021六下·三台月考)下列对于微生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微生物是病菌,只能使人得病,不可以治病
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和处理污水
C.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品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
三、判断题。(把正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每小题2分,共20分)
17.(2021六下·三台月考)透明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作用。 (  )
18.(2018六下·深圳月考)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3毫米的微小物体。(  )
19.(2018六下·深圳月考)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20.(2019六下·江干月考)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21.(2021六下·三台月考)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
22.(2021六下·三台月考)罗伯特胡克是世界是最早制造出显微镜的生物学家。(  )
23.(2021六下·三台月考)很久以前,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早期的显微镜。 (  )
24.(2021六下·三台月考)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  )
25.(2021六下·三台月考)细菌属微生物,细菌对人类来说有害处也有益处。(  )
26.(2021六下·三台月考)微生物也是生物。 (  )
四、连线题。
27.(2021六下·三台月考)下列电器是将电能转化成什么能?(每线2分,共8分)
列文虎克 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罗伯特·胡克 制成最可以放大300倍的显微镜
培根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格罗斯泰斯特 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五、科学探究:
28.(2021六下·三台月考)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空括号中填上序号。(每空2分,共14分)
(  )调整细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  )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  )调节粗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  )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  )一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光摆在平整的桌面上。
(  )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六、将下图左侧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填到相对应的括号内。(每空2分,共10分)
29.(2021六下·三台月考)将下图左侧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填到相对应的括号内。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凸透镜;厚;薄
【知识点】凸透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的像,为凸透镜,特点中间厚,两边薄。
2.【答案】触角
【知识点】昆虫
【解析】【解答】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分析】昆虫的触角就是昆虫感知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对昆虫极其重要。
3.【答案】水晶
【知识点】凸透镜
【解析】【分析】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的。
4.【答案】晶体;立方体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晶体的含义。一些固体的物质有一定内部结构,如果这些构成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则形成有规则的几何图形,例如立方体、金字塔等
5.【答案】细胞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解答】洋葱表皮细胞是多边形的,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和液泡。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洋葱表皮细胞的特点。
6.【答案】生物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7.【答案】越小
【解析】【解答】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越小。
【分析】由于放大镜对物体的放大倍数较大,就会使显微镜中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范围就越小。
8.【答案】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最早的显微镜是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可以放大1600倍,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9.【答案】A
【解析】【解答】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凸度有关。物体越凸放大倍数越大。
【分析】本题考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凸度的关系。
10.【答案】A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解答】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学说细胞是动植物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最早提出,直到1858年,德国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才较完善。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
11.【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电子显微镜可以将物体放大到200万,是光学显微镜的2000倍。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应用是建立在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之上的,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μm,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nm,也就是说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上放大了1000倍。
12.【答案】B
【解析】【解答】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
【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
13.【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
【解析】【分析】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构成,起到放大物体的作用,而凸透镜就是可以放大物体。
14.【答案】C
【解析】【分析】晶体是由大量微观物质单位(原子、离子、分子等)按一定规则有序排列的结构,食盐和味精都属于晶体。
15.【答案】C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显微镜 一般放大倍数40X,64X,100X,160X,400X,640X,1000X,1600X,电子显微镜最大放大倍率超过300万倍,而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率约为2000倍
16.【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微生物是病菌,微生物有有害的病菌,但是也有有益的病菌。有害病菌能使人生病,但是有益细菌可以治病。
17.【答案】(1)正确
【知识点】凸透镜
【解析】【分析】透明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相当于凸透镜。
18.【答案】(1)错误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解答】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10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体视力的范围。
19.【答案】(1)正确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蝴蝶翅膀上的鳞片不仅能使蝴蝶艳丽无比、还像是蝴蝶的一件雨衣。因为蝴蝶翅膀的鳞片里含有丰富的脂肪,能把蝴蝶保护起来,所以即使下小雨时,蝴蝶也能飞行。
20.【答案】(1)错误
【知识点】晶体
【解析】【解答】碱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尽管是粉末状的,但是它也属于晶体。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晶体是由大量微观物质单位(原子、离子、分子等)按一定规则有序排列的结构,因此可以从结构单位的大小来研究判断排列规则和晶体形态。
21.【答案】(1)正确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大部分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22.【答案】(1)错误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最早制造出显微镜的生物学家是列文虎克
23.【答案】(1)正确
【知识点】凸透镜
【解析】【分析】自制显微镜可以用两个凸透镜组合。
24.【答案】(1)正确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25.【答案】(1)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细菌属微生物,对人类来说有害处也有益处。
26.【答案】(1)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也是生物。
27.【答案】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微生物
【解析】【分析】罗伯特·胡克: 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列文虎克 :制成最可以放大300倍的显微镜
格罗斯泰斯特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28.【答案】6;3;2;5;7;1;4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 使用显微镜顺序: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收镜
29.【答案】从上到下依次为: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