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开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开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4-28 10:05:14

文档简介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开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19八上·右玉期末)下列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A.渤海、琼州海峡 B.渤海、黄海
C.黄海、东海 D.东海、琼州海峡
2.(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下列地势变化,与我国地势变化相符的是(  )
A. B.
C. D.
3.(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我国社会安定民族团结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一直贯彻执行的民族政策是(  )
A.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B.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C.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自治 D.民族按大小进行分等
(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下图为我国某地景观漫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5.图示民族的传统节日是(  )
A.那达慕节 B.泼水节 C.雪顿节 D.丰收节
6.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特点是(  )
A.起伏和缓,草原广阔 B.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C.黑土广布,沃野千里 D.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7.(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下列有关我国季风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受冬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为季风区
B.季风区降水多,非季风区降水少
C.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
D.我国的气候有很强的大陆性特征
8.(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长江之歌》中写道:“你从雪山走来”,长江的源头和汇入的海洋是(  )
A.唐古拉山和东海 B.巴颜喀拉山和渤海
C.巴颜喀拉山和东海 D.唐古拉山和渤海
(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读“地上河”示意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9.该图反映的现象位于黄河的(  )
A.上游 B.下游
C.中游 D.上中游交界处
10.黄河在该河段淤积的泥沙主要来自(  )
A.青藏高原 B.宁夏平原 C.河套平原 D.黄土高原
11.下列关于黄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黄河上、中、下游都有“凌汛”现象
B.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C.黄河最终注入东海
D.黄河上游流经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12.(2021八上·乾安期末)有关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主要分布在西北
B.洪涝主要分布在北方
C.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北
D.滑坡、泥石流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13.(2021七上·肇源期末)下列一组全是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风能、土地、煤炭 B.铁矿、金刚石、水能
C.石油、天然气、铁矿 D.森林、土地、淡水
14.(2021七上·肇源期末)下列有关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方多,北方少 B.南方少,北方多
C.西北多,西南少 D.西北多,东南少
15.(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湖北宜昌茶叶远销省内外,现有500千克茶叶从宜昌运往武汉,合理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 B.公路 C.河运 D.航空
二、解答题
16.(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省(区)行政中心是   ;B省(区)简称   
(2)在A,B,C,D四个省区中,A省主要的少数民族是   ,民族个数最多的是   (填字母)。
(3)我国的最东端和最北端位于   (填省区名称)
17.(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下图示意“我国工业中心与工业基地分布图”,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名称:甲为辽中南工业基地,乙   工业基地,丙   工业基地,丁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从位置上看,这四大工业基地的共同点是都位于沿海地区。
(2)从地形上看,我国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第   级阶梯。许多工业中心沿河流分布。
(3)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
【解析】【分析】渤海与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解答】我国的四大近海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琼州海峡和渤海是我国的两大内海.根据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内海问题,熟记我国濒临的海洋及管辖的海域是解题的关键,学生应牢固掌握,提高答题效率.
2.【答案】B
【知识点】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我国的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读选项中四幅图可知,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地势的总体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主要为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在1000米到2000米,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主要地形区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等,第三级阶梯在500米以下,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主要地形区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我国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和雪峰山。
3.【答案】A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风情
【解析】【分析】我们一直贯彻执行的民族政策是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是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不是民族政策。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壮族,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是云南省,各个民族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各民族文化既互相交融,又多元发展,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的文化精粹共同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和关注。
【答案】4.B
5.A
6.A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风情
【解析】【点评】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特色建筑是蒙古包,主要节日有那达慕大会等。内蒙古高原以草原为主。
4.由图可以看出,图中所示的景观是蒙古包前有几个蒙古族人在骑马,反映的是我国四大高原中-内蒙古高原的景观,故答案为:B。
5.由上题可知,该景观分布在我国四大高原中的内蒙古高原,这里聚居的少数民族主要是蒙古族,他们最盛大的节日是那达慕大会,故答案为:A。
6.从图中漫画反映出该地区地势平坦、起伏和缓,草原广阔,适合牛马的奔跑,沟壑纵横是指黄土高原,黑土广布是指东北平原,河网密布是指长江中下游平原,故答案为:A。
7.【答案】A
【知识点】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
【解析】【分析】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为季风区;季风区受来自海洋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影响,降水多,非季风区降水少;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和印度洋的西南风;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受冬季风影响,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降水少;受夏季风影响,夏季气温比同纬度高,降水丰富,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变化大,气候大陆性特征强。根据题意,A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而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8.【答案】A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自西向东最后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故答案为:A。
【点评】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主要支流集中在中上游河段,最大支流是汉江,分界点为宜昌和湖口,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河道弯曲,下游水流平稳适合航运,有最大的三峡水电站,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应重点治理川江和荆江,加固大堤,中上游地区植树种草,下游地区退耕还林还湖。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主要支流在中上游,最大支流为渭河,分界点是河口和桃花峪,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含沙量大,下游河床高,形成了“地上河”,上游应加强生态建设,中游黄土高原地区保持水土,下游加固大堤。
【答案】9.B
10.D
11.B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点评】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主要支流在中上游,最大支流为渭河,分界点是河口和桃花峪,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含沙量大,下游河床高,形成了“地上河”,上游应加强生态建设,中游黄土高原地区保持水土,下游加固大堤。
9.水土流失使黄河含沙量大,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淤塞河道,使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易发生水患灾害,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0.黄河上游含沙量小,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后,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增,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1.黄河上、下游都有“凌汛”现象,但中游没有,故A错误。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故B正确。黄河最终注入渤海,故C错误。黄河中游流经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故D错误。故答案为:B。
12.【答案】D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包括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干旱是分布范围最广的气象灾害,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故A错误。洪涝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故B错误。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故C错误。滑坡、泥石流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这些地区地势陡峭,降水集中且地质不稳定,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自然灾害,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其中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旱涝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国南方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容易发生旱灾,西南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地震,东南沿海容易发生地震。
13.【答案】C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分析】自然资源根据资源的更新时间和速度可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以上四组资源中,煤炭、铁、金刚石、石油和天然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风能、水能、森林、土地和淡水属于可再生资源,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也可以说自然资源是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按自然属性分为: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按自我再生性质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除矿产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外,其余均为可再生资源。
14.【答案】A
【知识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我国的水资源受降水的影响,在空间上是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在时间上存在着夏秋多、冬春少的状况。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其径流量不足全国总径流量的20%,西北地区缺水尤为严重。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严重不足。
15.【答案】B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
【解析】【分析】500千克茶叶从宜昌运往武汉,运量少、运距短,适合公路运输,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各种运输方式中,运量最大,运价最低,速度最慢的是水路运输,速度最快,运价最高的是航空运输,灵活性最强的是公路运输,运输量大,价格低的是铁路运输,连续性强,受恶劣天气影响最小的是管道运输。
16.【答案】(1)乌鲁木齐;云(或滇)
(2)维吾尔族;B
(3)黑龙江省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我国的民族分布;中国的行政区划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A省区是地处我国西北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简称是“新”,行政中心是乌鲁木齐;B是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省,其简称是“云”或“滇”,行政中心是昆明。
(2)读图可知,图中A是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是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省,C是位于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D是位于我国青藏高原的西藏自治区。其中,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民族个数最多的是B云南省。
(3)我国疆域辽阔,最北端位于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可知,我国的最东端和最北端均位于图中C黑龙江省。
【点评】我国领土最北端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东端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最南端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西端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壮族,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是云南省,各个民族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各民族文化既互相交融,又多元发展,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的文化精粹共同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和关注。
17.【答案】(1)京津唐;沪宁杭(或长江三角洲)
(2)三
(3)中关村科技园
【知识点】我国工业的分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乙工业基地是位于我国渤海西海岸的京津唐工业基地;丙工业基地是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沪宁杭工业基地又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东的第三级阶梯。
(3)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其中位于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是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着“中国硅谷”之称。
【点评】辽中南工业基地有丰富的资源,工业基础雄厚但科技水平不足,京津唐工业基地科技力量雄厚,资源丰富但水资源不足,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但资源匮乏。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都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蓬勃发展,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大多分布在大中城市,其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1 / 1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开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19八上·右玉期末)下列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A.渤海、琼州海峡 B.渤海、黄海
C.黄海、东海 D.东海、琼州海峡
【答案】A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
【解析】【分析】渤海与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解答】我国的四大近海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琼州海峡和渤海是我国的两大内海.根据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内海问题,熟记我国濒临的海洋及管辖的海域是解题的关键,学生应牢固掌握,提高答题效率.
2.(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下列地势变化,与我国地势变化相符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我国的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读选项中四幅图可知,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地势的总体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主要为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在1000米到2000米,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主要地形区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等,第三级阶梯在500米以下,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主要地形区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我国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和雪峰山。
3.(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我国社会安定民族团结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一直贯彻执行的民族政策是(  )
A.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B.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C.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自治 D.民族按大小进行分等
【答案】A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风情
【解析】【分析】我们一直贯彻执行的民族政策是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是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不是民族政策。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壮族,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是云南省,各个民族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各民族文化既互相交融,又多元发展,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的文化精粹共同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和关注。
(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下图为我国某地景观漫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5.图示民族的传统节日是(  )
A.那达慕节 B.泼水节 C.雪顿节 D.丰收节
6.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特点是(  )
A.起伏和缓,草原广阔 B.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C.黑土广布,沃野千里 D.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答案】4.B
5.A
6.A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风情
【解析】【点评】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特色建筑是蒙古包,主要节日有那达慕大会等。内蒙古高原以草原为主。
4.由图可以看出,图中所示的景观是蒙古包前有几个蒙古族人在骑马,反映的是我国四大高原中-内蒙古高原的景观,故答案为:B。
5.由上题可知,该景观分布在我国四大高原中的内蒙古高原,这里聚居的少数民族主要是蒙古族,他们最盛大的节日是那达慕大会,故答案为:A。
6.从图中漫画反映出该地区地势平坦、起伏和缓,草原广阔,适合牛马的奔跑,沟壑纵横是指黄土高原,黑土广布是指东北平原,河网密布是指长江中下游平原,故答案为:A。
7.(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下列有关我国季风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受冬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为季风区
B.季风区降水多,非季风区降水少
C.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
D.我国的气候有很强的大陆性特征
【答案】A
【知识点】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
【解析】【分析】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为季风区;季风区受来自海洋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影响,降水多,非季风区降水少;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和印度洋的西南风;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受冬季风影响,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降水少;受夏季风影响,夏季气温比同纬度高,降水丰富,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变化大,气候大陆性特征强。根据题意,A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而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8.(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长江之歌》中写道:“你从雪山走来”,长江的源头和汇入的海洋是(  )
A.唐古拉山和东海 B.巴颜喀拉山和渤海
C.巴颜喀拉山和东海 D.唐古拉山和渤海
【答案】A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自西向东最后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故答案为:A。
【点评】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主要支流集中在中上游河段,最大支流是汉江,分界点为宜昌和湖口,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河道弯曲,下游水流平稳适合航运,有最大的三峡水电站,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应重点治理川江和荆江,加固大堤,中上游地区植树种草,下游地区退耕还林还湖。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主要支流在中上游,最大支流为渭河,分界点是河口和桃花峪,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含沙量大,下游河床高,形成了“地上河”,上游应加强生态建设,中游黄土高原地区保持水土,下游加固大堤。
(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读“地上河”示意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9.该图反映的现象位于黄河的(  )
A.上游 B.下游
C.中游 D.上中游交界处
10.黄河在该河段淤积的泥沙主要来自(  )
A.青藏高原 B.宁夏平原 C.河套平原 D.黄土高原
11.下列关于黄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黄河上、中、下游都有“凌汛”现象
B.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C.黄河最终注入东海
D.黄河上游流经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9.B
10.D
11.B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点评】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主要支流在中上游,最大支流为渭河,分界点是河口和桃花峪,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含沙量大,下游河床高,形成了“地上河”,上游应加强生态建设,中游黄土高原地区保持水土,下游加固大堤。
9.水土流失使黄河含沙量大,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淤塞河道,使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易发生水患灾害,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0.黄河上游含沙量小,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后,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增,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1.黄河上、下游都有“凌汛”现象,但中游没有,故A错误。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故B正确。黄河最终注入渤海,故C错误。黄河中游流经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故D错误。故答案为:B。
12.(2021八上·乾安期末)有关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主要分布在西北
B.洪涝主要分布在北方
C.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北
D.滑坡、泥石流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答案】D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包括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干旱是分布范围最广的气象灾害,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故A错误。洪涝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故B错误。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故C错误。滑坡、泥石流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这些地区地势陡峭,降水集中且地质不稳定,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自然灾害,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其中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旱涝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国南方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容易发生旱灾,西南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地震,东南沿海容易发生地震。
13.(2021七上·肇源期末)下列一组全是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风能、土地、煤炭 B.铁矿、金刚石、水能
C.石油、天然气、铁矿 D.森林、土地、淡水
【答案】C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分析】自然资源根据资源的更新时间和速度可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以上四组资源中,煤炭、铁、金刚石、石油和天然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风能、水能、森林、土地和淡水属于可再生资源,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也可以说自然资源是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按自然属性分为: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按自我再生性质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除矿产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外,其余均为可再生资源。
14.(2021七上·肇源期末)下列有关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方多,北方少 B.南方少,北方多
C.西北多,西南少 D.西北多,东南少
【答案】A
【知识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我国的水资源受降水的影响,在空间上是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在时间上存在着夏秋多、冬春少的状况。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其径流量不足全国总径流量的20%,西北地区缺水尤为严重。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严重不足。
15.(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湖北宜昌茶叶远销省内外,现有500千克茶叶从宜昌运往武汉,合理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 B.公路 C.河运 D.航空
【答案】B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
【解析】【分析】500千克茶叶从宜昌运往武汉,运量少、运距短,适合公路运输,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各种运输方式中,运量最大,运价最低,速度最慢的是水路运输,速度最快,运价最高的是航空运输,灵活性最强的是公路运输,运输量大,价格低的是铁路运输,连续性强,受恶劣天气影响最小的是管道运输。
二、解答题
16.(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省(区)行政中心是   ;B省(区)简称   
(2)在A,B,C,D四个省区中,A省主要的少数民族是   ,民族个数最多的是   (填字母)。
(3)我国的最东端和最北端位于   (填省区名称)
【答案】(1)乌鲁木齐;云(或滇)
(2)维吾尔族;B
(3)黑龙江省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我国的民族分布;中国的行政区划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A省区是地处我国西北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简称是“新”,行政中心是乌鲁木齐;B是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省,其简称是“云”或“滇”,行政中心是昆明。
(2)读图可知,图中A是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是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省,C是位于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D是位于我国青藏高原的西藏自治区。其中,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民族个数最多的是B云南省。
(3)我国疆域辽阔,最北端位于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可知,我国的最东端和最北端均位于图中C黑龙江省。
【点评】我国领土最北端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东端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最南端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西端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壮族,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是云南省,各个民族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各民族文化既互相交融,又多元发展,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的文化精粹共同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和关注。
17.(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下图示意“我国工业中心与工业基地分布图”,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名称:甲为辽中南工业基地,乙   工业基地,丙   工业基地,丁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从位置上看,这四大工业基地的共同点是都位于沿海地区。
(2)从地形上看,我国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第   级阶梯。许多工业中心沿河流分布。
(3)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   。
【答案】(1)京津唐;沪宁杭(或长江三角洲)
(2)三
(3)中关村科技园
【知识点】我国工业的分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乙工业基地是位于我国渤海西海岸的京津唐工业基地;丙工业基地是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沪宁杭工业基地又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东的第三级阶梯。
(3)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其中位于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是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着“中国硅谷”之称。
【点评】辽中南工业基地有丰富的资源,工业基础雄厚但科技水平不足,京津唐工业基地科技力量雄厚,资源丰富但水资源不足,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但资源匮乏。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都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蓬勃发展,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大多分布在大中城市,其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