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南充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25 23:02:31

文档简介

四川省南充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韩非子自知其法严峻,但他却不以为恶,其理由是“当君主对民众施用刑罚之时,并不是憎恨民众,而是从爱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据此,韩非子(  )
A.要求对人性进行遏制 B.强调法治立足于民本
C.倡导仁政和法治兼顾 D.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
【答案】B
【知识点】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解析】【分析】由“君主对民众施用刑罚”“从爱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的”可知,韩非子认为实行法治是为了从根本上维护民众利益,即认为法治立足于民本,故B项正确。
材料虽涉及法治,但并非遏制人性,A项错误;
材料并未强调仁政的治国理念,C项错误;
材料强调法治与维护民众利益之间的关系,而非强调法治重要性,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与理解信息的能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理解
2.(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根据《汉书》记载,张汤、桑弘羊等法家人物也受到重用。这体现了汉朝(  )
A.思想统一不足以巩固政权 B.儒家思想在实践中名存实亡
C.兼采百家之长的治国理念 D.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
【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两汉的史学与文学
【解析】【分析】由材料可知,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同时,也采用法家思想,故D正确;
思想统一有利于巩固政权,故A错误;
儒家思想是社会的主流思想,故B错误;
C汉武帝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而不是“百家”,排除。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传统上被定位为负面性存在的“人欲”、“私”出现了180度的“坐标转位”,转而成了正面的被肯定的存在。明清时期出现的这种变化,着实令人吃惊,故而称之为“剧变”。
作者 相 关 表 述
李贽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黄宗羲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王夫之 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
明清时期的这一“剧变”(  )
A.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思想体系
B.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
C.适应了工商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D.实现了“天理”与“人欲”的统一
【答案】C
【知识点】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明末思想中开始肯定人的正常欲望,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对明末工商业发展的迎合,故选C;
明末时期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学思想体系的发展,而非否定,它没有突破传统儒学的范畴,因此也没有
动摇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排除AB;
材料反映的是“人欲“的肯定,而非实现“天理“与“人欲”相统一,排除D。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新儒学,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4.(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记载,杭州市肆名家,有名者如……惠民坊熟药局,市西坊和济惠民药局,官巷前仁爱堂熟药铺,修义坊三不欺药铺。该记载反映宋代(  )
A.儒学推动医药行业发展 B.广告效益得到民众认可
C.商业活动时空限制解除 D.医疗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答案】A
【知识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可知,南宋都城杭州的市肆名家中,有不少以“惠民”“仁爱”“三不欺” 等命名的药局、药铺,这反映了儒学思想推动宋代医
药行业发展,故A项正确;
广告效益得到民众认可与题干所给材料内容无关,故B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宋代商业活动时空限制解除,故C项错误;
宋代医疗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材料中“杭州市肆名家,有名者....惠民坊熟药局,市西坊和济惠民药局,官巷前仁爱堂熟药铺,修义坊三不欺药铺”的主旨即可。
5.(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有学者在中国古代农学的研究中发现: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28年)和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1742年)两部书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全是王祯的《农书》(1313年)的重复。这反映了当时(  )
A.农书作者因循守旧 B.经济形态难以突破
C.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D.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
【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元明清时期,中国的农具和农业没有发生根本的变革,农业技术停滞不前,这表明传统的经济形态难以突破,故B正确;
A项与材料内容主旨不符,C项与史实不符,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6.(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位思想家撰文指出:“新道德既是随着生活的状态和社会的要求发生的,就是随着物质的变动而有变动的,那么物质若是开新,道德亦必跟着新……因为物质与精神原是一体,断无自相矛盾、自相背驰的道理。”据此可知其(  )
A.赞同社会进化论适者生存的主张
B.主张学习资产阶级新道德
C.认为道德重塑是社会进步的根本
D.初步具备马克思主义思想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据材料“新道德既是随着生活的状态和社会的要求发生的,就是随着物质的变动而有变动的,那么物质若是开新,道德亦必跟着新....因为物质与精神原是一体,断无自相矛盾、自相背驰的道理”,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强调唯物主义,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相关,故选D项;
社会进化论强调中国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材料所说的新道德关系不大,排除A项;
材料“物质若是开新,道德亦必跟着新”强调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而不是学习资产阶级的新道德,排除B项;
材料“新道德既是随着生活的状态和社会的要求发生的,就是随着物质的变动而有变动的”认为物质的决定作用,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抓住材料中“新道德既是随着生活的状态和社会的要求发生的,就是随着物质的变动而有变动的,那么物质若是开新,道德亦必跟着新……”这一关键信息,并结合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
7.(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近代中国,“保文化”和“保国家”的双重责任难以两全。“保文化”意味着会在强大工业文明为后盾的西方军事枪炮进逼下走向“亡国”的绝路;“保国家”意味着得“师夷长技”。“用夷变夏”折磨着“士”阶层的价值底线,“保国”者虽务实,但并非放弃了“保文化”的深层心理,而是采用了变通方式,他们最有可能提出(  )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德先生与赛先生”
C.“师夷长技以自强” D.“变者天下之公理”
【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他们属于“士阶层”,主张“师夷长技”和“用夷变夏”,利用“保文化”的深层心.理,而是采用了变通方式。结合所学可知,他们是指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思想,主张以中学为根本,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师夷长技以自强”是洋务派的主张,故C项正确;
A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B项是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D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结合洋务派的思想主张分析。
8.(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1986年,钱学森回忆说:“中国过去没有搞过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两弹’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可见规模之大。”材料反映新中国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
A.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精神 B.“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
C.先进通讯方式的技术支持 D.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保障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A.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精神是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故A错误;
B.“科教兴国”战略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故B错误;
C.当时中国没有先进通讯方式,故C错误;
D.钱学森说“两弹”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千人、上万人的协作-.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依据所学知可知,新中国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保障,故D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中国科学技术的成就,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中国科学技术的成就的取得的原因。
9.(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古代希腊柏拉图学园的学生分布在地中海世界的各个地方,他们在传播柏拉图哲学思想的同时,也将西西里、塞浦路斯、埃及或其他地方的东西带到雅典,包括自然产品和艺术精神产品,在雅典城找到了家乡。正是这批外邦人和雅典本土的文化人或知识分子,以天才的创造,将希腊文化推向繁荣的顶峰。上述现象(  )
A.造就了希腊文化的包容性特征
B.使雅典文化渗透着自然主义本色
C.成为雅典文化人文主义的滥觞
D.使雅典文化成为西方文化的源头
【答案】A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
【解析】【分析】A.根据“他们在传播柏拉图哲学思想的同时,也将西西里、塞浦路斯、埃及或其他地方的东西带到雅典”可知,希腊的文化具有包容性,故正确;
B.材料中没有涉及到自然主义,故排除;
C.材料中没有涉及到人文主义,故排除;
D.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古希腊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关系,故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侧重于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的特点。
10.(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苏格拉底在与普罗泰戈拉辩论中,通过对智者“可以传授”德性的质疑,否定了智者所传授的那种讲辩论、挣钱术等“技艺”和“知识”。他认为那根本不是关于人的生活和行为的真正“知识”,智者的“传授美德”的教育活动也不是真正意义的“美德教育”。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
A.推动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强调培养公民健全人格的重要
C.否定了智者学派功利主义的合理性
D.深刻揭露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答案】C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否定了智者所传授的那种演讲辩论、挣钱术等‘技艺’ 和知识。他认为那根本不是关于人的生活和行为的真正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意在强调智者学派的美德教育本质是功利主义教育,违背了传授知识对培养美德的认知规律,故C项正确;
人类自我意识第一次觉醒是智者学派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观点,故A项排除;
材料强调了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功利主义教育的揭露,并未体现培养公民健全人格的重要性,故B项
排除;
D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苏格拉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否定了 智者所传授的那种演讲辩论、挣钱术等‘技艺’ 和知识。他认为那根本不是关于人的生活和行为的真正知识”。
11.(2021·大连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材料旨在说明,牛顿力学体系(  )
A.完成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概括 B.奠定了国家制度的理论基础
C.推动了工业生产中的技术革新 D.启发人们对社会的理性思考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新发展
【解析】【分析】D.根据“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影响很大。……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可得出牛顿力学体系推动了人们的理性思考,促进了思想解放。故D正确。
A.材料没有强调牛顿力学本身的地位。故A错误。
B.材料与国家制度无关。故B错误。
C.材料没有涉及到工业革命。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牛顿力学体系,学生熟记基础知识并正确分析题干关键信息“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影响很大。……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即可。
12.(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法国大革命后,资产者追逐自由竞争,幻想在这种“平等”的社会氛围中达到权力和财富的顶峰。贵族阶层逐渐落魄,于是悲观颓唐、人生虚幻的情绪滋生,对神秘彼岸的向往也成为流行的思想。由此催生了文学上的(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B
【知识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分析】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法国大革命后,欧洲各国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人们普遍对社会失望,人们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催生了浪漫主义文学,题干中的“法国大革命后”“悲观颓废、人生虚幻的情绪滋生,对神秘彼岸的向往也成为流行的思想”说的即是浪漫主义文学,故B正确;
古典主义推崇理性和王权,现实主义揭露和批判现实,现代主义反传统和反理性,A、C、D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排除。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西方的文学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法国大革命后”“悲观颓废、 人生虚幻的情绪滋生,对神秘彼岸的向往也成为流行的思想”
二、材料阅读(共52分)
13.(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52年咖啡传入伦敦,到1663年伦敦有80多家咖啡馆。咖啡馆首先出现于城市中心,一开始就成为社会精英的聚会场所,是商业信息的来源,是文学素材和灵感的源泉,也使人们在共同话题的探讨中交上志趣相投的朋友。到18世纪,咖啡馆也成为中下层民众的会所。因为共同的兴趣和地位,英国咖啡馆分化为文学交流、学术和科学交流等各种咖啡馆。17—18世纪的英国“报刊革命”中,报刊涌入咖啡馆,作为书报阅读之地,咖啡馆对顾客的恶行有严格限制。
——摘编自张佳生《从啤酒馆到咖啡馆:近代英国公共空间的文明化》
材料二 咖啡馆在近代上海城市生活中承担了复杂的社会功能。咖啡馆最初为适应外侨休闲和聚会而设立,在建筑装饰和品饮方式上都体现了异域特色,成为中国人了解西方生活方式的窗口。随着咖啡馆的发展,它逐渐成为上海市民多维活动的公共空间,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炫耀性消费、商贸洽谈和政治谋划的舞台。上海咖啡馆在近代发展中形成了规范营业和协调矛盾的同业公会,政府也通过对咖啡馆价格、营业时间等方面的管理将政策推行到市民的日常生活。
——摘编自陈文文《1920—1940年代上海咖啡馆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18世纪英国咖啡馆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上海咖啡馆的功能并做出评价。
【答案】(1)特点:出现时间较早;首先在城市出现;服务对象逐渐扩展;功能多样;朝着特色化方向发展;管理严格。
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创造了宽松的社会氛围;启蒙运动推动社会思想解放;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报刊等传播媒介的兴起和发展。
(2)功能:国人了解西方生活方式的窗口;市民休闲娱乐、炫耀性消费、商贸洽谈和政治谋划的舞台;沟通政府与民间交流的桥梁。
评价:近代上海咖啡馆的发展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管理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也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变化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1652年咖啡传入伦敦,到1663年伦敦有80多家咖啡馆。咖啡馆首先出现于城市中心……”,反映出英国咖啡馆出现的时间比较早、最早出现在城市;据材料一“一开始就成为社会精英的聚会场所,是商业信息的来源,是文学素材和灵感的源泉,也使人们在共同话题的探讨中交上志趣相投的朋友”,反映出咖啡馆的功能多样;据材料一“到18世纪,咖啡馆也成为中下层民众的会所”,反映出咖啡馆的服务对象得到了扩展,除了社会精英还有社会中下层民众;据材料一“英国咖啡馆分化为文学交流、学术和科学交流等各种咖啡馆。17—18世纪的英国‘报刊革命’中,报刊涌入咖啡馆,作为书报阅读之地,咖啡馆对顾客的恶行有严格限制”,反映了英国咖啡馆朝着特色化方向发展、管理严格。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几个方面入手。
政治: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社会氛围;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想文化方面:启蒙运动的推动、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报刊等传播媒介的兴起和发展。
(2)第一小问功能,据材料二“咖啡馆最初为适应外侨休闲和聚会而设立,……成为中国人了解西方生活方式的窗口”,反映了近代上海咖啡馆便利了国人了解西方生活方式;据材料二“它逐渐成为上海市民多维活动的公共空间,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炫耀性消费、商贸洽谈和政治谋划的舞台”,反映了上海咖啡馆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炫耀性消费、商贸洽谈和政治谋划的舞台;据材料二“上海咖啡馆在近代发展中形成了规范营业和协调矛盾的同业公会,政府也通过对咖啡馆价格、营业时间等方面的管理将政策推行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反映了咖啡馆成为沟通政府与民间交流的桥梁。第二小问评价,近代上海咖啡馆的发展反映了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和社会管理的变化,也推动了近代中国的近代化。
【点评】本题考查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的能力,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历史解释的素养,时空观念素养,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素养。
14.(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西方对“人”的看法]
材料
5世纪至20世纪西方人对“人”的看法
时间 西方人对“人”的看法
5世纪 被称为基督教“圣人”的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论述神圣的照管及人类的历史,提醒神的国度是属灵及永垂不朽的,而并非是这世界任一国家能取代的(注:《上帝之城》后来成为基督教的经典之一)。
16世纪 拉伯雷在《巨人传》中人物之一的高康大,刚刚出生时一天要吃一万七千多头奶牛的奶,不到两岁就长了一个十八层的下巴。从三岁到五岁,他的生活就是喝、吃、睡;吃、睡、喝;睡、喝、吃。
18世纪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认为:“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必须通过人去研究社会,通过社会去研究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
南北战争期间 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所有脱离联邦并回到邦联掌控下的州之奴隶最迟于1863年1月1日后当被解放。”1865年1月31日国会通知各州议员批准将成为美国宪法第13号修正案的法案,其禁止美国国土上任何的蓄奴行为。
20世纪前期 在1914年7月,大约2379万女性公民中,就业总数为590万;到1918年7月,就业妇女总数达830万人,其中大多数是自愿为国效力。1918年,英国议会下院通过法案,600万年满30岁的女户主获得选举权;1927年,英国妇女取得了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西方人对“人”的看法的认识。
(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
认识:近代以来,西方社会在越来越重视人的地位的同时,又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人的权利和规范人的行为。近代以前,奥古斯丁等人认为整个世界都是受神控制,这些都成为中世纪天主教否定人、限制人性、推行禁欲主义、实行思想禁锢的依据。文艺复兴时期,拉伯雷肯定了人与生俱来的的欲望,正是一批像拉伯雷一样的人文主义者的努力,人们认识到人的高贵与人性之美,有力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启蒙运动中,卢梭等人关注“人的知识”,关注到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充分保障人权的同时,主张“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19世纪中期以后,美英等国以明确的法律条文确保这些权利,如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英国赋予妇女的选举权,等等。这些措施进一步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扩大了民主政治的范围。
总之,近代以来,西方社会对“人”的认识不断清晰,人的基本权利逐步惠及底层弱势群体,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
【知识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考生首先要阅读上述表格中的信息,根据要求提取出近代西方人对“人”的看法的认识,比如:近代以来西方社会在越来越重视人的地位的同时,又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人的权利和规范人的行为。
再比如:近代以来西方社会对人的关注重心由物质和自然欲求发展到人的精神和政治权利需求。然后,需要结合所学近代以来关于人文精神和人的权利的相关知识以及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进行论证和说明,这一过程需注意要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总结陈词,简述观点和评价上述观点即可。整个过程要注意表述成文
【点评】本题考查人文主义的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的能力,历史解释的素养,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素养,家国情怀素养。
15.(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期,帝王与士大夫非常重视子女训诫,唐朝诗歌家训别具一格,宋朝家训除诗歌、铭、短文外,还出现了大量专著。唐宋家训首重忠君报国,次则重修身守礼。士大夫家训无不要求子弟苦读以求取功名,读书做官论充斥其中。唐朝前期,贵族妇女娇奢问题突出,《女孝经》《女论语》应运而生,宋朝文人家庭重视女子的文化知识教育,对女子德行的规范已经带上封建纲常的烙印。
——摘编自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
材料二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空前繁荣,甚至商贾之家都有家训。明太祖颁布“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的《教民六谕》,成为明朝家训的指导原则。清朝统治者对明太祖的“六谕”稍作修改,要求乡约每月宣讲。明清家训重视贞烈观,以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妇孺皆知,女子家训、家法惩戒、婚丧嫁娶规范等内容愈见增多。
——摘编自徐少锦《中国家训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家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家训文化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家训的当代价值。
【答案】(1)特点:统治阶层重视;形式灵活多样;渗透儒家思想;功利色彩浓厚;教育对象扩大。
(2)变化:扩展到社会各阶层;朝廷直接指导民间家训;强化封建礼教;教化内容增多。
背景:君主专制的强化;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商品经济发展;人口膨胀,社会矛盾复杂化;程朱理学受到推崇。
(3)价值:有助于营造健康的政风及社会风气;有助于形成良好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塑造理想人格;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知识点】唐朝的繁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帝王与士大夫非常重视子女训诫”得出统治阶层重视;由材料一“宋朝家训除诗歌、铭、短文外,还出现了大量专著”得出形式灵活多样;由材料一“宋家训首重忠君报国,次则重修身守礼”得出渗透儒家思想;由材料一“士大夫家训无不要求子弟苦读以求取功名,读书做官论充斥其中”得出功利色彩浓厚;由材料一“唐朝前期,贵族妇女娇奢问题突出,《女孝经》《女论语》应运而生”得出教育对象扩大。
(2)第一小问变化,由材料一“唐宋时期,帝王与士大夫非常重视子女训诫”、材料二“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空前繁荣,甚至商贾之家都有家训”得出扩展到社会各阶层;由材料二“明太祖颁布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的《教民六谕》,成为明朝家训的指导原则”得出朝廷直接指导民间家训;由材料二“明清家训重视贞烈观,以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妇孺皆知,女子家训、家法惩戒、婚丧嫁娶规范等内容愈见增多”得出强化封建礼教,教化内容增多。第二小问背景,由材料二“明清时期”得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由材料二“商贾之家都有家训”得出商品经济发展;由材料二“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得出人口膨胀,社会矛盾复杂化;由材料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妇孺皆知”得出程朱理学受到推崇。
(3)由材料一“唐宋家训首重忠君报国,次则重修身守礼”得出有助于营造健康的政风及社会风气;由材料二“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得出有助于形成良好和谐的家庭关系;由材料一“士大夫家训无不要求子弟苦读以求取功名”得出有助于塑造理想人格;由材料二“宋朝家训除诗歌、铭、短文外,还出现了大量专著”、“唐宋家训首重忠君报国,次则重修身守礼”,材料二“清朝统治者对明太祖的六谕稍作修改,要求乡约每月宣讲”得出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与理解信息的能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理解。
1 / 1四川省南充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韩非子自知其法严峻,但他却不以为恶,其理由是“当君主对民众施用刑罚之时,并不是憎恨民众,而是从爱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据此,韩非子(  )
A.要求对人性进行遏制 B.强调法治立足于民本
C.倡导仁政和法治兼顾 D.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
2.(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根据《汉书》记载,张汤、桑弘羊等法家人物也受到重用。这体现了汉朝(  )
A.思想统一不足以巩固政权 B.儒家思想在实践中名存实亡
C.兼采百家之长的治国理念 D.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
3.(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传统上被定位为负面性存在的“人欲”、“私”出现了180度的“坐标转位”,转而成了正面的被肯定的存在。明清时期出现的这种变化,着实令人吃惊,故而称之为“剧变”。
作者 相 关 表 述
李贽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黄宗羲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王夫之 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
明清时期的这一“剧变”(  )
A.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思想体系
B.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
C.适应了工商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D.实现了“天理”与“人欲”的统一
4.(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记载,杭州市肆名家,有名者如……惠民坊熟药局,市西坊和济惠民药局,官巷前仁爱堂熟药铺,修义坊三不欺药铺。该记载反映宋代(  )
A.儒学推动医药行业发展 B.广告效益得到民众认可
C.商业活动时空限制解除 D.医疗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5.(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有学者在中国古代农学的研究中发现: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28年)和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1742年)两部书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全是王祯的《农书》(1313年)的重复。这反映了当时(  )
A.农书作者因循守旧 B.经济形态难以突破
C.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D.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6.(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位思想家撰文指出:“新道德既是随着生活的状态和社会的要求发生的,就是随着物质的变动而有变动的,那么物质若是开新,道德亦必跟着新……因为物质与精神原是一体,断无自相矛盾、自相背驰的道理。”据此可知其(  )
A.赞同社会进化论适者生存的主张
B.主张学习资产阶级新道德
C.认为道德重塑是社会进步的根本
D.初步具备马克思主义思想
7.(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近代中国,“保文化”和“保国家”的双重责任难以两全。“保文化”意味着会在强大工业文明为后盾的西方军事枪炮进逼下走向“亡国”的绝路;“保国家”意味着得“师夷长技”。“用夷变夏”折磨着“士”阶层的价值底线,“保国”者虽务实,但并非放弃了“保文化”的深层心理,而是采用了变通方式,他们最有可能提出(  )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德先生与赛先生”
C.“师夷长技以自强” D.“变者天下之公理”
8.(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1986年,钱学森回忆说:“中国过去没有搞过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两弹’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可见规模之大。”材料反映新中国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
A.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精神 B.“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
C.先进通讯方式的技术支持 D.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保障
9.(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古代希腊柏拉图学园的学生分布在地中海世界的各个地方,他们在传播柏拉图哲学思想的同时,也将西西里、塞浦路斯、埃及或其他地方的东西带到雅典,包括自然产品和艺术精神产品,在雅典城找到了家乡。正是这批外邦人和雅典本土的文化人或知识分子,以天才的创造,将希腊文化推向繁荣的顶峰。上述现象(  )
A.造就了希腊文化的包容性特征
B.使雅典文化渗透着自然主义本色
C.成为雅典文化人文主义的滥觞
D.使雅典文化成为西方文化的源头
10.(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苏格拉底在与普罗泰戈拉辩论中,通过对智者“可以传授”德性的质疑,否定了智者所传授的那种讲辩论、挣钱术等“技艺”和“知识”。他认为那根本不是关于人的生活和行为的真正“知识”,智者的“传授美德”的教育活动也不是真正意义的“美德教育”。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
A.推动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强调培养公民健全人格的重要
C.否定了智者学派功利主义的合理性
D.深刻揭露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11.(2021·大连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材料旨在说明,牛顿力学体系(  )
A.完成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概括 B.奠定了国家制度的理论基础
C.推动了工业生产中的技术革新 D.启发人们对社会的理性思考
12.(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法国大革命后,资产者追逐自由竞争,幻想在这种“平等”的社会氛围中达到权力和财富的顶峰。贵族阶层逐渐落魄,于是悲观颓唐、人生虚幻的情绪滋生,对神秘彼岸的向往也成为流行的思想。由此催生了文学上的(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二、材料阅读(共52分)
13.(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52年咖啡传入伦敦,到1663年伦敦有80多家咖啡馆。咖啡馆首先出现于城市中心,一开始就成为社会精英的聚会场所,是商业信息的来源,是文学素材和灵感的源泉,也使人们在共同话题的探讨中交上志趣相投的朋友。到18世纪,咖啡馆也成为中下层民众的会所。因为共同的兴趣和地位,英国咖啡馆分化为文学交流、学术和科学交流等各种咖啡馆。17—18世纪的英国“报刊革命”中,报刊涌入咖啡馆,作为书报阅读之地,咖啡馆对顾客的恶行有严格限制。
——摘编自张佳生《从啤酒馆到咖啡馆:近代英国公共空间的文明化》
材料二 咖啡馆在近代上海城市生活中承担了复杂的社会功能。咖啡馆最初为适应外侨休闲和聚会而设立,在建筑装饰和品饮方式上都体现了异域特色,成为中国人了解西方生活方式的窗口。随着咖啡馆的发展,它逐渐成为上海市民多维活动的公共空间,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炫耀性消费、商贸洽谈和政治谋划的舞台。上海咖啡馆在近代发展中形成了规范营业和协调矛盾的同业公会,政府也通过对咖啡馆价格、营业时间等方面的管理将政策推行到市民的日常生活。
——摘编自陈文文《1920—1940年代上海咖啡馆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18世纪英国咖啡馆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上海咖啡馆的功能并做出评价。
14.(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西方对“人”的看法]
材料
5世纪至20世纪西方人对“人”的看法
时间 西方人对“人”的看法
5世纪 被称为基督教“圣人”的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论述神圣的照管及人类的历史,提醒神的国度是属灵及永垂不朽的,而并非是这世界任一国家能取代的(注:《上帝之城》后来成为基督教的经典之一)。
16世纪 拉伯雷在《巨人传》中人物之一的高康大,刚刚出生时一天要吃一万七千多头奶牛的奶,不到两岁就长了一个十八层的下巴。从三岁到五岁,他的生活就是喝、吃、睡;吃、睡、喝;睡、喝、吃。
18世纪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认为:“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必须通过人去研究社会,通过社会去研究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
南北战争期间 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所有脱离联邦并回到邦联掌控下的州之奴隶最迟于1863年1月1日后当被解放。”1865年1月31日国会通知各州议员批准将成为美国宪法第13号修正案的法案,其禁止美国国土上任何的蓄奴行为。
20世纪前期 在1914年7月,大约2379万女性公民中,就业总数为590万;到1918年7月,就业妇女总数达830万人,其中大多数是自愿为国效力。1918年,英国议会下院通过法案,600万年满30岁的女户主获得选举权;1927年,英国妇女取得了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西方人对“人”的看法的认识。
(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5.(2021高二下·南充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期,帝王与士大夫非常重视子女训诫,唐朝诗歌家训别具一格,宋朝家训除诗歌、铭、短文外,还出现了大量专著。唐宋家训首重忠君报国,次则重修身守礼。士大夫家训无不要求子弟苦读以求取功名,读书做官论充斥其中。唐朝前期,贵族妇女娇奢问题突出,《女孝经》《女论语》应运而生,宋朝文人家庭重视女子的文化知识教育,对女子德行的规范已经带上封建纲常的烙印。
——摘编自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
材料二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空前繁荣,甚至商贾之家都有家训。明太祖颁布“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的《教民六谕》,成为明朝家训的指导原则。清朝统治者对明太祖的“六谕”稍作修改,要求乡约每月宣讲。明清家训重视贞烈观,以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妇孺皆知,女子家训、家法惩戒、婚丧嫁娶规范等内容愈见增多。
——摘编自徐少锦《中国家训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家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家训文化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家训的当代价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解析】【分析】由“君主对民众施用刑罚”“从爱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的”可知,韩非子认为实行法治是为了从根本上维护民众利益,即认为法治立足于民本,故B项正确。
材料虽涉及法治,但并非遏制人性,A项错误;
材料并未强调仁政的治国理念,C项错误;
材料强调法治与维护民众利益之间的关系,而非强调法治重要性,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与理解信息的能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理解
2.【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两汉的史学与文学
【解析】【分析】由材料可知,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同时,也采用法家思想,故D正确;
思想统一有利于巩固政权,故A错误;
儒家思想是社会的主流思想,故B错误;
C汉武帝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而不是“百家”,排除。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C
【知识点】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明末思想中开始肯定人的正常欲望,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对明末工商业发展的迎合,故选C;
明末时期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学思想体系的发展,而非否定,它没有突破传统儒学的范畴,因此也没有
动摇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排除AB;
材料反映的是“人欲“的肯定,而非实现“天理“与“人欲”相统一,排除D。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新儒学,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4.【答案】A
【知识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可知,南宋都城杭州的市肆名家中,有不少以“惠民”“仁爱”“三不欺” 等命名的药局、药铺,这反映了儒学思想推动宋代医
药行业发展,故A项正确;
广告效益得到民众认可与题干所给材料内容无关,故B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宋代商业活动时空限制解除,故C项错误;
宋代医疗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材料中“杭州市肆名家,有名者....惠民坊熟药局,市西坊和济惠民药局,官巷前仁爱堂熟药铺,修义坊三不欺药铺”的主旨即可。
5.【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
【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元明清时期,中国的农具和农业没有发生根本的变革,农业技术停滞不前,这表明传统的经济形态难以突破,故B正确;
A项与材料内容主旨不符,C项与史实不符,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6.【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据材料“新道德既是随着生活的状态和社会的要求发生的,就是随着物质的变动而有变动的,那么物质若是开新,道德亦必跟着新....因为物质与精神原是一体,断无自相矛盾、自相背驰的道理”,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强调唯物主义,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相关,故选D项;
社会进化论强调中国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材料所说的新道德关系不大,排除A项;
材料“物质若是开新,道德亦必跟着新”强调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而不是学习资产阶级的新道德,排除B项;
材料“新道德既是随着生活的状态和社会的要求发生的,就是随着物质的变动而有变动的”认为物质的决定作用,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抓住材料中“新道德既是随着生活的状态和社会的要求发生的,就是随着物质的变动而有变动的,那么物质若是开新,道德亦必跟着新……”这一关键信息,并结合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他们属于“士阶层”,主张“师夷长技”和“用夷变夏”,利用“保文化”的深层心.理,而是采用了变通方式。结合所学可知,他们是指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思想,主张以中学为根本,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师夷长技以自强”是洋务派的主张,故C项正确;
A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B项是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D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结合洋务派的思想主张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A.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精神是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故A错误;
B.“科教兴国”战略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故B错误;
C.当时中国没有先进通讯方式,故C错误;
D.钱学森说“两弹”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千人、上万人的协作-.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依据所学知可知,新中国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保障,故D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中国科学技术的成就,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中国科学技术的成就的取得的原因。
9.【答案】A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
【解析】【分析】A.根据“他们在传播柏拉图哲学思想的同时,也将西西里、塞浦路斯、埃及或其他地方的东西带到雅典”可知,希腊的文化具有包容性,故正确;
B.材料中没有涉及到自然主义,故排除;
C.材料中没有涉及到人文主义,故排除;
D.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古希腊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关系,故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侧重于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的特点。
10.【答案】C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否定了智者所传授的那种演讲辩论、挣钱术等‘技艺’ 和知识。他认为那根本不是关于人的生活和行为的真正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意在强调智者学派的美德教育本质是功利主义教育,违背了传授知识对培养美德的认知规律,故C项正确;
人类自我意识第一次觉醒是智者学派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观点,故A项排除;
材料强调了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功利主义教育的揭露,并未体现培养公民健全人格的重要性,故B项
排除;
D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苏格拉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否定了 智者所传授的那种演讲辩论、挣钱术等‘技艺’ 和知识。他认为那根本不是关于人的生活和行为的真正知识”。
11.【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新发展
【解析】【分析】D.根据“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影响很大。……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可得出牛顿力学体系推动了人们的理性思考,促进了思想解放。故D正确。
A.材料没有强调牛顿力学本身的地位。故A错误。
B.材料与国家制度无关。故B错误。
C.材料没有涉及到工业革命。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牛顿力学体系,学生熟记基础知识并正确分析题干关键信息“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影响很大。……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即可。
12.【答案】B
【知识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分析】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法国大革命后,欧洲各国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人们普遍对社会失望,人们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催生了浪漫主义文学,题干中的“法国大革命后”“悲观颓废、人生虚幻的情绪滋生,对神秘彼岸的向往也成为流行的思想”说的即是浪漫主义文学,故B正确;
古典主义推崇理性和王权,现实主义揭露和批判现实,现代主义反传统和反理性,A、C、D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排除。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西方的文学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法国大革命后”“悲观颓废、 人生虚幻的情绪滋生,对神秘彼岸的向往也成为流行的思想”
13.【答案】(1)特点:出现时间较早;首先在城市出现;服务对象逐渐扩展;功能多样;朝着特色化方向发展;管理严格。
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创造了宽松的社会氛围;启蒙运动推动社会思想解放;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报刊等传播媒介的兴起和发展。
(2)功能:国人了解西方生活方式的窗口;市民休闲娱乐、炫耀性消费、商贸洽谈和政治谋划的舞台;沟通政府与民间交流的桥梁。
评价:近代上海咖啡馆的发展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管理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也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变化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1652年咖啡传入伦敦,到1663年伦敦有80多家咖啡馆。咖啡馆首先出现于城市中心……”,反映出英国咖啡馆出现的时间比较早、最早出现在城市;据材料一“一开始就成为社会精英的聚会场所,是商业信息的来源,是文学素材和灵感的源泉,也使人们在共同话题的探讨中交上志趣相投的朋友”,反映出咖啡馆的功能多样;据材料一“到18世纪,咖啡馆也成为中下层民众的会所”,反映出咖啡馆的服务对象得到了扩展,除了社会精英还有社会中下层民众;据材料一“英国咖啡馆分化为文学交流、学术和科学交流等各种咖啡馆。17—18世纪的英国‘报刊革命’中,报刊涌入咖啡馆,作为书报阅读之地,咖啡馆对顾客的恶行有严格限制”,反映了英国咖啡馆朝着特色化方向发展、管理严格。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几个方面入手。
政治: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社会氛围;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想文化方面:启蒙运动的推动、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报刊等传播媒介的兴起和发展。
(2)第一小问功能,据材料二“咖啡馆最初为适应外侨休闲和聚会而设立,……成为中国人了解西方生活方式的窗口”,反映了近代上海咖啡馆便利了国人了解西方生活方式;据材料二“它逐渐成为上海市民多维活动的公共空间,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炫耀性消费、商贸洽谈和政治谋划的舞台”,反映了上海咖啡馆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炫耀性消费、商贸洽谈和政治谋划的舞台;据材料二“上海咖啡馆在近代发展中形成了规范营业和协调矛盾的同业公会,政府也通过对咖啡馆价格、营业时间等方面的管理将政策推行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反映了咖啡馆成为沟通政府与民间交流的桥梁。第二小问评价,近代上海咖啡馆的发展反映了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和社会管理的变化,也推动了近代中国的近代化。
【点评】本题考查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的能力,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历史解释的素养,时空观念素养,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素养。
14.【答案】示例:
认识:近代以来,西方社会在越来越重视人的地位的同时,又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人的权利和规范人的行为。近代以前,奥古斯丁等人认为整个世界都是受神控制,这些都成为中世纪天主教否定人、限制人性、推行禁欲主义、实行思想禁锢的依据。文艺复兴时期,拉伯雷肯定了人与生俱来的的欲望,正是一批像拉伯雷一样的人文主义者的努力,人们认识到人的高贵与人性之美,有力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启蒙运动中,卢梭等人关注“人的知识”,关注到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充分保障人权的同时,主张“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19世纪中期以后,美英等国以明确的法律条文确保这些权利,如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英国赋予妇女的选举权,等等。这些措施进一步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扩大了民主政治的范围。
总之,近代以来,西方社会对“人”的认识不断清晰,人的基本权利逐步惠及底层弱势群体,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
【知识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考生首先要阅读上述表格中的信息,根据要求提取出近代西方人对“人”的看法的认识,比如:近代以来西方社会在越来越重视人的地位的同时,又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人的权利和规范人的行为。
再比如:近代以来西方社会对人的关注重心由物质和自然欲求发展到人的精神和政治权利需求。然后,需要结合所学近代以来关于人文精神和人的权利的相关知识以及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进行论证和说明,这一过程需注意要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总结陈词,简述观点和评价上述观点即可。整个过程要注意表述成文
【点评】本题考查人文主义的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的能力,历史解释的素养,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素养,家国情怀素养。
15.【答案】(1)特点:统治阶层重视;形式灵活多样;渗透儒家思想;功利色彩浓厚;教育对象扩大。
(2)变化:扩展到社会各阶层;朝廷直接指导民间家训;强化封建礼教;教化内容增多。
背景:君主专制的强化;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商品经济发展;人口膨胀,社会矛盾复杂化;程朱理学受到推崇。
(3)价值:有助于营造健康的政风及社会风气;有助于形成良好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塑造理想人格;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知识点】唐朝的繁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帝王与士大夫非常重视子女训诫”得出统治阶层重视;由材料一“宋朝家训除诗歌、铭、短文外,还出现了大量专著”得出形式灵活多样;由材料一“宋家训首重忠君报国,次则重修身守礼”得出渗透儒家思想;由材料一“士大夫家训无不要求子弟苦读以求取功名,读书做官论充斥其中”得出功利色彩浓厚;由材料一“唐朝前期,贵族妇女娇奢问题突出,《女孝经》《女论语》应运而生”得出教育对象扩大。
(2)第一小问变化,由材料一“唐宋时期,帝王与士大夫非常重视子女训诫”、材料二“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空前繁荣,甚至商贾之家都有家训”得出扩展到社会各阶层;由材料二“明太祖颁布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的《教民六谕》,成为明朝家训的指导原则”得出朝廷直接指导民间家训;由材料二“明清家训重视贞烈观,以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妇孺皆知,女子家训、家法惩戒、婚丧嫁娶规范等内容愈见增多”得出强化封建礼教,教化内容增多。第二小问背景,由材料二“明清时期”得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由材料二“商贾之家都有家训”得出商品经济发展;由材料二“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得出人口膨胀,社会矛盾复杂化;由材料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妇孺皆知”得出程朱理学受到推崇。
(3)由材料一“唐宋家训首重忠君报国,次则重修身守礼”得出有助于营造健康的政风及社会风气;由材料二“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得出有助于形成良好和谐的家庭关系;由材料一“士大夫家训无不要求子弟苦读以求取功名”得出有助于塑造理想人格;由材料二“宋朝家训除诗歌、铭、短文外,还出现了大量专著”、“唐宋家训首重忠君报国,次则重修身守礼”,材料二“清朝统治者对明太祖的六谕稍作修改,要求乡约每月宣讲”得出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与理解信息的能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理解。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