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二化学每课一练 3.4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 (苏教版选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高二化学每课一练 3.4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 (苏教版选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5-13 11:1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4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 每课一练(苏教版选修3)
夯基达标
1.下列4种物质沸点最高的是( )
A.HF B.HCl C.HBr D.HI
解析:由于H—F键属强极性键,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导致其熔沸点高于同族其他元素形成的氢化物。
答案:A
2.下列晶体中只存在一种作用力的是( )
A.CO2 B.NaOH C.NH4Cl D.He
解析:CO2晶体中存在共价键和范德华力,NaOH晶体中存在离子键、共价键,NH4Cl晶体中存在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只有He属单原子分子,晶体内部存在的作用力只有范德华力。
答案:D
3.在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离子晶体中,一定不存在共价键 B.原子晶体中,只存在共价键
C.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均很高 D.稀有气体的原子能形成分子晶体
解析:离子晶体中一定存在离子键,可能存在共价键,金属晶体的熔沸点通常很高但也有例外,如汞,常温为液态,不存在规律性;稀有气体属单原子分子,其固态单质为分子晶体。
答案:AC
4.下列物质中,分子内和分子间均可形成氢键的是( )
A.NH3 B. C.H2O D.C2H5OH
解析:NH3、H2O、C2H5OH分子间均可形成氢键,但分子内不能,而分子内—OH和—CHO可形成氢键,而且由于—OH存在,分子间也可形成氢键。
答案:B
5.水分子间可通过一种叫“氢键”的作用(介于化学键和范德华力大小之间),彼此结合而形成(H2O)n。在冰中的n值为5,即每个水分子都被其他4个水分子包围形成变形四面体,如下图所示为(H2O)5单元,由无限个这样的四面体通过氢键相互连接成一个庞大的分子晶体,即冰。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 mol冰中有4 mol氢键 B.1 mol冰中有4×5 mol氢键
C.平均每个水分子只有2个氢键 D.平均每个水分子只有5/4个氢键
解析:由题图我们可以看出每个水分子可以形成4个氢键,而一个氢键被两个H2O分子共用,故平均每个水分子含有氢键数4×=2个。即1 mol冰中含有2 mol氢键。
答案:C
6.目前科学界合成出一种“二重构造”的球型分子,即把“足球型”的C60溶进“足球型”的Si60分子中,外面的硅原子与里面的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下列关于这种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C.是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D.该分子中共价键键能比C60、Si60分子中共价键键能都大
解析:本题为信息给予题目,这种分子是由碳原子与硅原子以共价键结合生成,故应不是混合物,而属一种分子晶体;键能:Si—Si<C—Si<C—C,故D项错误。
答案:CD
7.下列物质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是( )
A.石英 B.硫酸 C.干冰 D.食盐
解析:石英为原子晶体;硫酸常温呈液态且为混合物;干冰为分子晶体;食盐为离子晶体。
答案:C
8.氨气极易溶于水是因为( )
A.σ键 B.π键 C.氢键 D.范德华力
解析:由于氨气分子中N—H键属强极性键,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致使氨气极易溶于水。
答案:C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熔点高
B.稀有气体原子序数越大沸点越低
C.分子间作用力越弱,分子晶体的熔点越低
D.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易失去电子
解析: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不一定高于共价化合物熔点(如SiC、SiO2等原子晶体熔沸点较高);稀有气体元素形成的晶体为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Na>Mg,但失电子能力Na>Mg。
答案:C
10.科学家最近又发现了一种新能源——“可燃冰”。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子的结晶水合物(CH4·nH2O)。其形成过程是: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缺氧环境中,厌氧性细菌把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与高压下形成了类似冰的透明晶体,这就是“可燃冰”。这种“可燃冰”的晶体类型是( )
A.离子晶体 B.分子晶体 C.原子晶体 D.金属晶体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构成该晶体的微粒是分子,又由于该晶体在低温高压条件下才可以以固态形式存在,可推知该晶体的熔、沸点较低,属于分子晶体。
答案:B
走近高考
11.(2006北京高考理综,10)下图中每条折线表示周期表ⅣA—ⅦA中的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其中a点代表的是( )
A.H2S B.HCl C.PH3 D.SiH4
解析:因为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NH3、H2O、HF分子间存在氢键。它们的沸点高于同族其他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沸点,A、B、C不合题意,而CH4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所以a点代表SiH4。
答案:D
12.(2006全国理综Ⅰ,6)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化合物降温使其固化得到的晶体属于( )
A.分子晶体 B.原子晶体 C.离子晶体 D.何种晶体无法判断
解析:根据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通常较低我们可以判断为分子晶体。
答案:A
13.(2005上海高考,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B.分子晶体的状态变化,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C.金属晶体通常具有导电、导热和良好的延展性
D.离子晶体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
解析:SiO2属原子晶体,但Si—O键为极性共价键故A错误;D项中离子晶体在熔化时已离解出阳离子、阴离子,故能导电。
答案:A
14.(经典回放)下列各组中的两种固态物质熔化(或升华)时,克服的微粒间相互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A.碘和碘化钠 B.金刚石和重晶石
C.冰醋酸和硬脂酸甘油酯 D.干冰和二氧化硅
解析:只有同种类型的晶体熔化时,克服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C项中的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均形成分子晶体,熔化时都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