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二化学每课一练 3.2 溶液的酸碱性 第2课时(苏教版选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高二化学每课一练 3.2 溶液的酸碱性 第2课时(苏教版选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5-13 11:1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 溶液的酸碱性 第2课时 每课一练(苏教版选修4)
基础达标
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
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Na2CO3溶液,收集气体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D.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解析:A项中CuO不吸收O2,不能除去N2中的O2。B项中CO2也能与Na2CO3反应,除杂时,所需气体减小。D项中虽然除去了MgCl2,但又引入新的杂质。
答案:C
2.现有一瓶物质甲和乙的混合物,已知甲和乙的某些物理性质如下:
物质 甲 乙
分子式 C3H6O2 C4H8O2
熔点/℃ -98 -84
沸点/℃ 57.5 77
密度/g·cm-3 0.93 0.90
水中溶解性 可溶 可溶
据此,将甲和乙互相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
A.萃取法 B.升华法 C.分馏法 D.分液法
解析:通过题中所给数据可看出两种物质沸点相差较大,故用分馏法。
答案:C
3.下列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试液颜色无变化溶液变成红色,证明试液中含有Fe2+
B.试液产生黄色沉淀,证明试液中含有I-
C.试液溶液呈蓝色,证明试液一定是碱溶液
D.混合气体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解析:A项中试液中加入KSCN无变化,加入氯水后溶液变红,说明原来为Fe2+;B中AgI、Ag3PO4均为黄色沉淀,C中加入石蕊呈蓝色,只能说明该溶液呈碱性、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D中石灰水变浑浊,也可能有SO2。
答案:A
4.通过分别加入AgNO3、Ba(NO3)2、Mg(NO3)2三种试剂,使某溶液中的Cl-、OH-、先后沉淀出来,逐一加以分离,则加入三种试剂的顺序是( )
A.AgNO3、Ba(NO3)2、Mg(NO3)2 B.Mg(NO3)2、Ba(NO3)2、AgNO3
C.Ba(NO3)2、AgNO3、Mg(NO3)2 D.Ba(NO3)2、Mg(NO3)2、AgNO3
解析:要使三种离子逐一沉淀,一种试剂只能沉淀一种,如果先加AgNO3,三种离子都会沉淀,若先加Mg(NO3)2、OH-和同时沉淀,故只能先加Ba(NO3)2沉淀,再加Mg(NO3)2沉淀OH-,最后加AgNO3沉淀Cl-。
答案:D
5.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H2SO3、)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
A.Br- B. C.H2SO3 D.
解析:①加热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褪色说明有H2SO3,②中说明有,③加入氯水,略显黄色,说明没有Br-,加入的氯水将H2SO3氧化为H2SO4,其与BaCl2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是否有不能确定。
答案:B
6.中和滴定开始后应注视( )
①滴定管内液面变化 ②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③滴定管端溶液流出的速度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只有②
解析:滴定过程中,眼睛只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没有必要观察滴定管中液面变化。
答案:D
7.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2SO4溶液的浓度,参考下图,从下表中选出正确选项( )
锥形瓶中溶液 滴定管中溶液 选用指示剂 选用滴定管
A 碱 酸 石蕊 (乙)
B 酸 碱 酚酞 (甲)
C 碱 酸 甲基橙 (甲)
D 酸 碱 酚酞 (乙)
解析:石蕊变色不敏锐,不能作为中和滴定的指示剂,淘汰选项A;碱液不能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淘汰选项B;至于待测液可以盛放在锥形瓶中,也可以盛放在滴定管中。
答案:CD
综合运用
8.用0.1 mol·L-1NaOH溶液滴定100 mL 0.1 mol·L-1盐酸时,如果滴定误差在±0.1%以内,反应完毕后,溶液的pH范围为( )
A.6.9—7.1 B.3.3—10.7 C.4.3—9.7 D.6—8
解析:反应完毕时溶液体积为200 mL,若NaOH过量0.1%时,则多加了0.1 mL,此时c(OH-)==5×10-5 mol·L-1,c(H+)=2×10-10 mol·L-1,pH=9.7。
同理,若NaOH少加0.1 mL时,可求出pH=4.3。
答案:C
9.(经典回放)用0.1 mol·L-1NaOH溶液滴定0.1 mol·L-1的盐酸,如达到滴定终点时不慎多加了一滴NaOH溶液(1滴溶液体积约为0.05 mL),继续加水至50 mL,所得溶液的pH是( )
A.4 B.7.2 C.10 D.11.3
解析:强酸强碱滴定终点时溶液呈中性,再多加1滴NaOH溶液继续加水至50 mL,相当于将1滴NaOH溶液稀释至50 mL,此时溶液中c(OH-)==1×10-4 mol·L-1,所以pH=10。
答案:C
10.(1)图Ⅰ表示10 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相差1 mL,如果刻度A为6,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mL。
(2)图Ⅱ表示50 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
A.a mL B.(50-a)mL C.大于a mL D.大于(50-a)mL
(3)若图Ⅰ表示50 mL滴定管中液面位置,A与C刻度间相差2 mL,如果刻度A为6,则液面读数为_______________mL。
解析:(1)Ⅰ量筒时,A为6,读数为5.2。
(2)由于滴定管“0”刻度在最上方,最下边无刻度,滴定管最大容积为50,则滴定管中的溶液体积大于(50-a)mL。
(3)滴定管精确到0.01 mL。
答案:(1)5.8 (2)D (3)7.20
11.草酸晶体的组成可表示为H2C2O4·xH2O,为了测定x值,进行下述实验:①称取n g草酸晶体配成100.00 mL水溶液;②取25.00 mL所配制的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稀硫酸,用浓度为a mol·L-1的KMnO4溶液滴定,所发生的反应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10CO2↑+2MnSO4+8H2O。反应生成MnSO4在水溶液中基本无色,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不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填名称)。
a.托盘天平(带砝码、镊子)
b.滴定管
c.100 mL量筒
d.100 mL容量瓶
e.烧杯 f.漏斗
g.锥形瓶 h.玻璃棒
i.药匙j.烧瓶
(2)实验中KMnO4溶液应装在_______________式滴定管中,因为_______________。
(3)滴定过程中用去V mL a mol·L-1的KMnO4溶液,则所配制的草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mol·L-1,由此可计算x的值为_______________。
(4)若滴定终点读数时目光俯视,则计算出的x值可能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解析:KMnO4与草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电子守恒有
a×V×10-3×5=c酸×25×10-3×2
c酸=mol·L-1
n g草酸晶体中含H2C2O4的质量为×0.1×90=0.9aV g
x=-5
答案:(1)cfj 胶头滴管
(2)酸 KMnO4有强氧化性,它能腐蚀橡胶,故不可以用碱式滴定管盛放
(3) (-5)
(4)偏大
拓展探究
12.滴定度是指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定物质的克数,通常是用T(M1/M2)表示。如T(H2SO4/NaOH)=0.040 g·mL-1,表示每毫升标准H2SO4溶液恰好中和0.040 g NaOH。
(1)若要使某标准盐酸对氧化钙的滴定度为T(HCl/CaO)=0.005 6 g·mL-1,则该盐酸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2)上述盐酸对NaOH的滴定度是多少?
(3)现欲测定含有杂质的NaOH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盐酸反应),若用上述盐酸滴定到终点时,消耗盐酸的体积数恰好等于该NaOH的纯度(如消耗1 mL盐酸,NaOH的纯度为1%),则样品的质量应取多少?
解析:(1)根据信息: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定物质的克数,可找到任何酸碱之间进行反应的关系,如T(HCl/CaO)=0.005 6 g·mL-1,存在的关系为
2HCl — CaO
2 mol 56 g
10-3L·c(HCl) 0.005 6 g
所以c(HCl)==0.20 mol·L-1
(2)CaO — 2NaOH
56 ? 80
0.005 6 g·mL-1 T
T=0.008 0 g·mL-1
(3)设取m g样品
m·1%=0.008 0 g·mL-1×1 mL
m==0.80 g
答案:(1)0.20 mol·L-1
(2)0.0080 g·mL-1
(3)0.80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