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二化学每课一练 2.1 化学反应速率 第2课时(苏教版选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高二化学每课一练 2.1 化学反应速率 第2课时(苏教版选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5-13 11:1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化学反应速率 第2课时 每课一练(苏教版选修4)
基础达标
1.在温度不变,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H22H ΔH<0,若反应物的浓度由0.1 mol·L-1降到0.06 mol·L-1需20 s,那么由0.06 mol·L-1降到0.036 mol·L-1,所需反应时间应为( )
A.等于10 s B.等于12 s C.大于12 s D.小于12 s
解析:v==0.002 mol·L-1·s-1,t=
=12 s,由于浓度逐渐变小,则需要时间一定大于12 s。故选C。
答案:C
2.冰箱制冷剂氟氯甲烷在高空中受紫外线辐射产生Cl原子,并进行下列反应:Cl+O3ClO+O2,ClO+OCl+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将O3转变为O2 B.Cl原子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C.氟氯甲烷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D.Cl原子反复起分解O3的作用
解析:Cl参加第一步反应,在第二步中又生成了,因而Cl是催化剂,使O3→O2,故选项A、B、D说法正确。选项C说法错误。
答案:C
3.在a L的密闭容器里,于一定温度下进行2A(g)+B(g)2C(g)的可逆反应。容器内开始加入下列各组物质,在达到平衡时逆反应速率最大的一组物质是( )
A.2 mol A和1 mol B B.1 mol A和1 mol B
C.1 mol A和2 mol B D.1 mol B和1 mol C
解析:浓度大,反应速率快,浓度最大的是A。
答案:A
4.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甲、乙、丙、丁)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开始反应时,按反应速率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甲:在500 ℃时,10 mol SO2和6 mol O2反应
乙:在500 ℃时,用V2O5作催化剂,10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丙:在450 ℃时,8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丁:在500 ℃时,8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丁、丙、乙、甲
解析:温度高反应速率大,因而甲、乙、丁的速率大于丙;甲、乙中,乙使用了催化剂故乙大于甲;甲丁中,甲中反应物浓度大于丁,故甲比丁速率大,故选C。
答案:C
5.由于催化作用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A.乙酸乙酯的水解,加入少量稀硫酸 B.苯和溴反应时,加入少量铁粉
C.实验室制取甲烷时,要加入生石灰 D.锌与盐酸反应,加入少量浓硫酸
解析:实验室制甲烷加入CaO是起吸水作用;加入浓H2SO4能与锌作用,不是催化剂。
答案:AB
6.进行如下实验:在A锥形瓶中放入10 g绿豆粒大的碳酸钙,在B锥形瓶中放入5 g粉末状的碳酸钙,分别加入50 mL 1 mol·L-1盐酸。下图中(图中:x表示时间;y表示锥形瓶中碳酸钙减小的质量),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
解析:n(HCl)=0.05 mol,A中CaCO3为0.1 mol,B中为0.05 mol,因而反应过程中盐酸量不足,则CaCO3消耗量相同,且粉末状比块状反应快,故选C。
答案:C
综合运用
7.对于反应3X(g)+Y(g)====Z(g),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则生成Z的速率(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1)升高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增大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增大容器容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入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入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压缩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增加反应物浓度X或Y,均能加快反应速率,也加快了生成Z的速率,反之减慢反应速率。
答案:(1)增大
(2)增大
(3)减小
(4)增大
(5)增大
(6)增大
8.在硫酸的工业生产中,通过下列反应使SO2转化为SO3:2SO2+O22SO3 ΔH<0。已知常压下SO3体积分数为91%,试回答:
(1)在生产中常用过量的空气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到400—500 ℃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压强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填“高压”或“常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常用浓H2SO4来吸收SO3,而不是用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尾气中的SO2必须回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增大O2的浓度,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提高SO2的转化率使成本高的SO2得到充分利用
(2)400—500 ℃是催化剂活性温度,选择此温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
(3)常压 常温在常压下SO3的体积分数已达91%,若再加压对设备动力要求很高,使生产效益低
(4)用水吸收SO3会形成酸雾,使吸收速率减慢
(5)SO2是有毒气体,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9.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在反应过程中NH3的质量分数(NH3%)与温度(t ℃)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正反应是_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t<500 ℃时,NH3%逐渐增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500 ℃时,NH3%逐渐减小,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放热
(2)当t<500 ℃时,反应未达到平衡,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且v(正)>v(逆)(因为反应物浓度大于生成物浓度)所以NH3%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当t=500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NH3%达最大值。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在t>500 ℃时,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但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NH3%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10.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到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氢气发生的速率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其中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解析:Mg与HCl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浓度不断减小,因此,该反应中并存两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一是反应放出的热能使反应体系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二是反应使HCl物质的量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慢。由图象可知,在t1—t2的时间内温度变化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外因,在t2—t3的时间内,HCl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外因。
答案:反应是放热反应,使温度升高,所以反应速率加快 随着反应的进行,H+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逐渐减慢
拓展探究
11.在120 ℃时分别进行如下四个反应:
A.2H2S+O2====2H2O+2S B.2H2S+3O2====2H2O+2SO2
C.C2H4+3O22H2O+2CO2 D.C4H8+6O24H2O+4CO2
(1)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总压强(p)分别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p前>p后的是________________;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p前=p后的是________________。(请填写反应的代号)
(2)若反应在压强恒定容积可变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体积(V)分别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V前<V后的是________________,符合d前>d后和V前>V后的是________________。(请填写反应的代号)
解析:此题以化学平衡知识为载体,考查了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解此题时首先要审清在题给条件下,只有S是固态,其余的物质都是气态。
容积固定的条件下,只有反应A在反应前后气体密度发生了变化。B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p前>p后;C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即p前=p后。
在压强不变,容积可变的条件下,反应A的产物只有水,密度必然减小,反应B的分子数减少,反应后密度必然增大,反应C的密度不发生改变,反应D的分子数增多,反应后密度必然减小。
答案:(1)B C
(2)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