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12 09:03:59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一言论出自( )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答案】 B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材料“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体现的是道家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因此B正确,A、C、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道家思想主张,解答本题关键为理解材料大意,然后结合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分析即可。侧重了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的考查。
2.(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中国很多地方的居室堂屋、家族祠堂或私塾学堂的墙壁正中都挂着孔子像。孔子的这种地位最早可能出现在( )
A. 春秋时期 B. 秦朝时期 C. 西汉时期 D. 北宋时期
【答案】 C
【考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解析】【分析】材料中 “中国很多地方的居室堂屋、家族祠堂或私塾学堂的墙壁正中都挂着孔子像 ”体现了儒家主导地位的确定,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故C正确;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西汉儒学独尊的地位,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有考查了学生的史料理解能力,很好的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3.(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唐朝诗人杜牧有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①儒释道三教合一 ②儒家思想面临严峻挑战
③社会动荡不安 ④佛教兴盛一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 B
【考点】儒家、道家与佛教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佛教在这一时期盛行,对儒家思想产生了冲击,②③④符合题意,所以B正确;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①与材料时间不符,所以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道儒思想的传播,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的把握,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唐代晚期社会状况进行分析即可。
4.(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理学家认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对此进行批驳的观点应是( )
A. 存天理,灭人欲 B.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 格物致知 D. 心贼难破
【答案】 B
【考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体现的是对人性的扼杀,其中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是对人性的肯定,因此B符合题意;
ACD均属于理学,主张对人性的扼杀,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明清思想,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结合李贽的观点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5.(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奠基人陈东原指出:“宋代实在是妇女生活的转变时代”,“宋代尤其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宋代女性地位变化的关键原因是( )
A. 频繁的民族战争提高了男子的地位 B. 商品经济的发展转变了人们的观念
C. 理学逐渐影响到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D.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妇女走出了家庭
【答案】 C
【考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强调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对妇女个性发展形成桎梏,因此“宋代尤其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C正确;
A与材料无关,排除;
商品经济发展必然会促进社会解放,与材料说法相矛盾,B排除;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仍然是以家庭为单位,并未走出家庭,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宋明理学,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宋代尤其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 结合宋代理学主张进行分析即可。
6.(2018高二上·长安期末)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对其“离经叛道”理解准确的是( )
A. 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B. 倡导君民共主思想
C. 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 挑战宋明理学权威
【答案】 D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明末思想家李贽的“离经叛道”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批判道学家的虚伪,挑战宋明理学权威,故D正确;
李贽没有彻底否定孔孟之道,故A排除;
李贽也没有倡导君民共主思想,故B排除;
李贽不是批判道家学说,而是批判道学家,故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李贽思想主张的准确理解与认识。
7.(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热心考据之学,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更重视“经世致用”。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 )
A. 科举考试被废除 B.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
C. 学者更关注时势 D. 政府文化专制政策的改变
【答案】 C
【考点】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从热衷考据学到侧重经世致用之学问,体现的是学者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更加关注时势,C正确;
科举制被废除是在1905年新政时期,A排除;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排除;
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明清思想主张,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中学者们关注考据之学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变化结合民族危机加深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即可。
8.(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书法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下列书画最能体现意境的有(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 B
【考点】三国至隋唐五代文学艺术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 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书法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草书和文人写意画符合这一特征,因此①③符合题意,故B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篆书字体端正工整,不符合意境要求,因此②与题意不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风俗画体现了世俗化的特征,不符合意境要求,因此④与提议不符;故A、C、D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9.(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与此人相关的主要思想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变者天下之公理 D. 孔教与共和,必废其一
【答案】 B
【考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洋务派的思想。此人提到“海军”,并感慨国家的军事实力不足,向西方学习武器制造和军事技术的成果不佳,属于洋务派。这段话是李鸿章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的感叹。
A项,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提出的观点,此时向西方学习刚刚开始,且还没有成立海军。故A项错误。
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主要观点,即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采取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故B项正确。
C项,“变者天下之公理”是维新派宣传变法必要性的言论,出自梁启超。他认为只有变法才能图存。故C项错误。
D项,“孔教与共和,必废其一”是指儒家传统道德和共和制度不能共存,前者阻碍了后者的发展。反对“孔教”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项内容,该言论出自陈独秀。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洋务思想,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的把握 ,解答本题根据“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亦可支吾对付。”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洋务运动指导思想进行分析即可。
10.(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观察下图,该题词的作者一生中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主要有( )
①提出三民主义
②领导反清斗争
③颁布“五权”宪法
④接受社会主义思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 A
【考点】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该图片反映的是孙中山的题词,结合所学可知, ①②③均是孙中山的成就,正确;
孙中山并未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故④错误;故A正确;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孙中山的事迹,解题关键是解读图片信息和对相关知识的把握,结合孙中山的思想和活动史实来解答,侧重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11.(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新中国成立前后是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时期,体现这种新发展的理论成果集中体现在( )
①《新民主主义论》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论十大关系》 ④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 B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析】【分析】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是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时期。1949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文,解决中国革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创造地提出两类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这些重大理论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故②③④正确;
《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1940年2月,属于抗战时期发表的,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含①的选项,即A、C、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思想体系,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无产阶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12.(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下列属于孙中山“创获”的是( )
A. 民族独立 B. 民生主义 C. 民权主义 D. 三权分立原则
【答案】 B
【考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解析】【分析】材料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指的是民族主义,是结合中国国情得出的;排除A;
“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指的是西方的民主政治学说,说的是民权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不属于创举,排除C;
“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指的是孙中山找到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独创的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属于创新,故B正确;
三权分立原则 是直接向西方学习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民主义,解答本题要求学生结合三民主义内涵、特征来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3.(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是( )
A. 革命摇篮井冈山 B. 遵义会议旧址 C. 革命圣地延安 D. 西柏坡
【答案】 C
【考点】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毛泽东思想在抗战时期即在延安时期形成完整理论体系,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故C正确;
A、B两项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排除;
D项西柏坡会议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毛泽东思想,解答本题主要弄清楚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几个阶段,萌芽时期、形成时期、成熟时期、新发展时期,并需掌握时间段及代表著述及主张等。
14.(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新中国不断取得巨大成就在于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20世纪80年代后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 )
A.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三民主义思想
【答案】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相结合的产物,C正确;
A、B属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排除;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邓小平理论,解答本题注意题干要求“ 20世纪80年代后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结合所学1978年后,在邓小平领导下凡是正确的经济、政策、方针等都属于邓小平理论组成部分。
15.(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西方人转变观念是因为( )
A.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 中国成功试爆原子弹
C.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成 D.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
【答案】 B
【考点】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中国成功试爆原子弹,着对于加强我国国防力量和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具有重大意义。故B正确;
A 项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为70年代成就,排除;
C项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成是在2020年,排除;
D项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 ,为70年代成就,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的现代科技成果,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时间的把握,”1964年, “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结合所学1964年原子弹爆炸进行分析即可。
16.(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人的感觉。”下列言论与该观点一致的是( )
A. 直接与上帝对话 B. 知识即美德 C. 存天理,灭人欲 D. 人是万物的尺度
【答案】 D
【考点】智者学派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因此材料“ 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人的感觉。” 与人是万物尺度有关,故D正确;
A项 直接与上帝对话是马丁路德的主张,排除;
B项 知识即美德是苏格拉底的主张 排除;
C项 存天理,灭人欲 是朱熹主张 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智者学派的观点,答题关键是 “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人的感觉。” 考查了学生准确理解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7.(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14世纪以来,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用“人本”对抗“神本”,强调人的地位和价值,肯定世俗生活的享受和乐趣”。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宗教改革 B. 文艺复兴 C. 启蒙运动 D. 智者运动
【答案】 B
【考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是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B正确;
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和与上帝直接对话,A排除;
智者运动是古希腊的思想解放运动,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14世纪以来,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用“人本”对抗“神本” 结合文艺复兴时间、核心进行分析即可。侧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18.(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这一革命力量指的是:( )
A. 电力 B. 资产阶级改革 C. 垄断组织 D. 煤炭
【答案】 A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根据材料 "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结合所给时间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电力时代,这里的革命力量指的是电力的应用,故A正确;
B项资产阶级改革不符合题意;排除;
C垄断组织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生产关系,排除;
D项煤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能源,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电力时代。
19.(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ABCD四位同学分别以“改变时空的发明”为标题,绘制一张表格,按顺序列出了交通运输、通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成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火车 轮船 短波通信
B 蒸汽机 电车 电子计算机
C 电动机 电影 海底电缆
D 飞机 有线电话 计算机网络
A. A B. B C. C D. D
【答案】 D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材料要求 按顺序列出了交通运输、通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成果。 ,根据所学D项符合题意要求,故D正确;
A项缺少计算机方面的重要发明,排除;
B项中蒸汽机不属于交通运输 、通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成果 ,排除;
C项中电影不属于交通运输 、通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成果,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可根据三次工业革命成果进行分析,侧重了对史实识记能力的考查。
20.(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属于( )
A. 古典主义 B. 现实主义 C. 浪漫主义 D. 魔幻现实主义
【答案】 C
【考点】文学的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是:(1)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在可以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2)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点。因此根据材料“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可知是浪漫主义文学,C正确;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主要是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A排除;
现实主义文学特征强调的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B排除;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用魔幻的内容表现现实生活的写作手法,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19世纪的文学作品,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浪漫主义文学特征进行分析即可。需要学生掌握浪漫主义文学特征。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史料、史论、史观是学习历史必备素材与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史料】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一一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史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史论】(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明]李贽:《史纲评要》卷四《后秦纪》
材料四 【史观】改革开放以来,有些学者注重从近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近代化就是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的工业文明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这是整体的社会运动和社会飞跃,革命以及政权鼎革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
(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从这一观点出发来评价材料三李贽的观点。
【答案】 (1)历史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剧变;宗法制的解体;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经济发展);私学的兴起和发展。
(2)思想:大一统思想
评价:李贽对李斯的评价是中肯的。因为李斯以思想文化的统一来实现政治的统一,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是正确的;只是方式、手段不可取。
概述材料四的主要观点,试以中国近代历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史观: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近代化的历史(或用近代化史观研究中国近代史)
史实:经济上: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即经济领域里的工业化;政治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思想文化上: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促进了科学和理性思想的传播。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历史条件:依据材料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 “可得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剧变;宗法制的解体;结合所学可从经济、政治、教育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思想:依据材料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可得出大一统思想;
评价:依据材料 ”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结合所学李贽思想进行分析可知李贽对李斯的评价是中肯的。因为李斯以思想文化的统一来实现政治的统一,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是正确的;只是方式、手段不可取。
(3)史观:依据材料 ”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这是整体的社会运动和社会飞跃,革命以及政权鼎革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课得出如下观点: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近代化的历史。
史实:结合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等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来分析,示例如下: 经济上: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即经济领域里的工业化;政治上:维新变化、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思想文化上: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促进了科学和理性思想的传播。
故答案为:(1)历史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剧变;宗法制的解体;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经济发展);私学的兴起和发展。
(2)思想:大一统思想
评价:李贽对李斯的评价是中肯的。因为李斯以思想文化的统一来实现政治的统一,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是正确的;只是方式、手段不可取。
(3)史观: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近代化的历史(后用近代化史观研究中国近代史)
史实:经济上: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即经济领域里的工业化;政治上:维新变化、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思想文化上: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促进了科学和理性思想的传播。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近代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难度偏高。
22.(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揖也。今夫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苟非明法以守之也,与危亡为邻。故明主察法,境内之民无辟淫之心,游处之士迫于战阵,万民疾于耕战。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1896年,我国向日本派遣了首批13名留日学生。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留日教育达到了高潮。不仅各地官府竞相派送,且民间自费者也接踵前往,既有豪富贵胄,更多的是一般平民子弟。据统计,到1902年,留日学生增至500余人,1903年为1300余人,到1906年则达到8000多人。……1919年至1920年间,先后有20批约1600名勤工俭学生到达法国,他们来自全国18个省;从学历上看,大多是中学生,一部分还是大、小学生;从出国前所从事的职业看,工农商学界都有,且年龄间的跨度很大。1922年,赴欧洲勤工俭学的18名代表在巴黎郊区举行会议,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选举周恩来等为领导人。邓小平也加入了这个组织。
——摘自黄新宪《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反思》
材料三 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况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1)据材料一提炼其主要观点。结合商鞅变法的措施加以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留学教育的特点。简要分析近代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 (1)主要观点:用严峻的法律约束、管制人民。
措施: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什伍连坐法;轻罪重罚;燔诗书而明法令。
评价:税收、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轻视教化,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容易形成暴政,激化阶级矛盾。
(2)特点:人数众多;既有官派留学生,也有自费留学生;革命性(政治性)强;以中学生为主,年龄跨度大;从事行业广;留学日本、法国的占多数。
影响: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为我国培养了许多近代化的人才;有利于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展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向近代化方向发展。
怎样理解材料中“今昔情势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说明:西方近代政治理论传入;资产阶级政治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近代工业的发展。
【考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1)特点:根据材料“故明主察法,境内之民无辟淫之心,游处之士迫于战阵,万民疾于耕战”可归纳出用严峻的法律约束、管制人民。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措施主要体现为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什伍连坐法;轻罪重罚;燔诗书而明法令。评价:结合上述分析的措施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强化基层管理、保障兵员、思想文化专制及激化矛盾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特点:材料“到1902年,留日学生增至500余人,1903年为1300余人,到1906年则达到8000多人”体现的是人数众多;材料“不仅各地官府竞相派送,且民间自费者也接踵前往”体现的是既有官派留学生,也有自费留学生;材料“大多是中学生,一部分还是大、小学生;从出国前所从事的职业看,工农商学界都有,且年龄间的跨度很大”体现的是以中学生为主,年龄跨度大和从事行业广;从留学生出国的地点来看,留学日本、法国的占多数。影响: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促进教育近代化、培养国家建设人才、促进西学传播及国家的近代化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说明:根据材料所给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需要结合20世纪初的社会背景作答,如主要体现为西方近代政治理论传入;资产阶级政治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近代工业的发展。
故答案为:(1) 主要观点:用严峻的法律约束、管制人民。
措施: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什伍连坐法;轻罪重罚;燔诗书而明法令。
评价:税收、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轻视教化,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容易形成暴政,激化阶级矛盾。
(2) 特点:人数众多;既有官派留学生,也有自费留学生;革命性(政治性)强;以中学生为主,年龄跨度大;从事行业广;留学日本、法国的占多数。
影响: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为我国培养了许多近代化的人才;有利于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展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向近代化方向发展。
怎样理解材料中“今昔情势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说明:西方近代政治理论传入;资产阶级政治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近代工业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近代变革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归纳、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难度偏高。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一言论出自( )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2.(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中国很多地方的居室堂屋、家族祠堂或私塾学堂的墙壁正中都挂着孔子像。孔子的这种地位最早可能出现在( )
A. 春秋时期 B. 秦朝时期 C. 西汉时期 D. 北宋时期
3.(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唐朝诗人杜牧有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①儒释道三教合一 ②儒家思想面临严峻挑战
③社会动荡不安 ④佛教兴盛一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理学家认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对此进行批驳的观点应是( )
A. 存天理,灭人欲 B.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 格物致知 D. 心贼难破
5.(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奠基人陈东原指出:“宋代实在是妇女生活的转变时代”,“宋代尤其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宋代女性地位变化的关键原因是( )
A. 频繁的民族战争提高了男子的地位 B. 商品经济的发展转变了人们的观念
C. 理学逐渐影响到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D.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妇女走出了家庭
6.(2018高二上·长安期末)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对其“离经叛道”理解准确的是( )
A. 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B. 倡导君民共主思想
C. 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 挑战宋明理学权威
7.(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热心考据之学,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更重视“经世致用”。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 )
A. 科举考试被废除 B.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
C. 学者更关注时势 D. 政府文化专制政策的改变
8.(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书法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下列书画最能体现意境的有(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9.(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与此人相关的主要思想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变者天下之公理 D. 孔教与共和,必废其一
10.(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观察下图,该题词的作者一生中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主要有( )
①提出三民主义
②领导反清斗争
③颁布“五权”宪法
④接受社会主义思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1.(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新中国成立前后是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时期,体现这种新发展的理论成果集中体现在( )
①《新民主主义论》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论十大关系》 ④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2.(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下列属于孙中山“创获”的是( )
A. 民族独立 B. 民生主义 C. 民权主义 D. 三权分立原则
13.(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是( )
A. 革命摇篮井冈山 B. 遵义会议旧址 C. 革命圣地延安 D. 西柏坡
14.(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新中国不断取得巨大成就在于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20世纪80年代后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 )
A.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三民主义思想
15.(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西方人转变观念是因为( )
A.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 中国成功试爆原子弹
C.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成 D.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
16.(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人的感觉。”下列言论与该观点一致的是( )
A. 直接与上帝对话 B. 知识即美德 C. 存天理,灭人欲 D. 人是万物的尺度
17.(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14世纪以来,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用“人本”对抗“神本”,强调人的地位和价值,肯定世俗生活的享受和乐趣”。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宗教改革 B. 文艺复兴 C. 启蒙运动 D. 智者运动
18.(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这一革命力量指的是:( )
A. 电力 B. 资产阶级改革 C. 垄断组织 D. 煤炭
19.(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ABCD四位同学分别以“改变时空的发明”为标题,绘制一张表格,按顺序列出了交通运输、通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成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火车 轮船 短波通信
B 蒸汽机 电车 电子计算机
C 电动机 电影 海底电缆
D 飞机 有线电话 计算机网络
A. A B. B C. C D. D
20.(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属于( )
A. 古典主义 B. 现实主义 C. 浪漫主义 D. 魔幻现实主义
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史料、史论、史观是学习历史必备素材与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史料】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一一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史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史论】(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明]李贽:《史纲评要》卷四《后秦纪》
材料四 【史观】改革开放以来,有些学者注重从近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近代化就是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的工业文明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这是整体的社会运动和社会飞跃,革命以及政权鼎革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
(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从这一观点出发来评价材料三李贽的观点。
22.(2021高二下·自贡开学考)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揖也。今夫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苟非明法以守之也,与危亡为邻。故明主察法,境内之民无辟淫之心,游处之士迫于战阵,万民疾于耕战。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1896年,我国向日本派遣了首批13名留日学生。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留日教育达到了高潮。不仅各地官府竞相派送,且民间自费者也接踵前往,既有豪富贵胄,更多的是一般平民子弟。据统计,到1902年,留日学生增至500余人,1903年为1300余人,到1906年则达到8000多人。……1919年至1920年间,先后有20批约1600名勤工俭学生到达法国,他们来自全国18个省;从学历上看,大多是中学生,一部分还是大、小学生;从出国前所从事的职业看,工农商学界都有,且年龄间的跨度很大。1922年,赴欧洲勤工俭学的18名代表在巴黎郊区举行会议,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选举周恩来等为领导人。邓小平也加入了这个组织。
——摘自黄新宪《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反思》
材料三 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况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1)据材料一提炼其主要观点。结合商鞅变法的措施加以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留学教育的特点。简要分析近代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答案】 B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材料“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体现的是道家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因此B正确,A、C、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道家思想主张,解答本题关键为理解材料大意,然后结合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分析即可。侧重了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的考查。
2.【答案】 C
【考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解析】【分析】材料中 “中国很多地方的居室堂屋、家族祠堂或私塾学堂的墙壁正中都挂着孔子像 ”体现了儒家主导地位的确定,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故C正确;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西汉儒学独尊的地位,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有考查了学生的史料理解能力,很好的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3.【答案】 B
【考点】儒家、道家与佛教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佛教在这一时期盛行,对儒家思想产生了冲击,②③④符合题意,所以B正确;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①与材料时间不符,所以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道儒思想的传播,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的把握,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唐代晚期社会状况进行分析即可。
4.【答案】 B
【考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体现的是对人性的扼杀,其中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是对人性的肯定,因此B符合题意;
ACD均属于理学,主张对人性的扼杀,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明清思想,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结合李贽的观点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5.【答案】 C
【考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强调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对妇女个性发展形成桎梏,因此“宋代尤其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C正确;
A与材料无关,排除;
商品经济发展必然会促进社会解放,与材料说法相矛盾,B排除;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仍然是以家庭为单位,并未走出家庭,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宋明理学,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宋代尤其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 结合宋代理学主张进行分析即可。
6.【答案】 D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明末思想家李贽的“离经叛道”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批判道学家的虚伪,挑战宋明理学权威,故D正确;
李贽没有彻底否定孔孟之道,故A排除;
李贽也没有倡导君民共主思想,故B排除;
李贽不是批判道家学说,而是批判道学家,故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李贽思想主张的准确理解与认识。
7.【答案】 C
【考点】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从热衷考据学到侧重经世致用之学问,体现的是学者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更加关注时势,C正确;
科举制被废除是在1905年新政时期,A排除;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排除;
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明清思想主张,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中学者们关注考据之学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变化结合民族危机加深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即可。
8.【答案】 B
【考点】三国至隋唐五代文学艺术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 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书法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草书和文人写意画符合这一特征,因此①③符合题意,故B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篆书字体端正工整,不符合意境要求,因此②与题意不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风俗画体现了世俗化的特征,不符合意境要求,因此④与提议不符;故A、C、D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9.【答案】 B
【考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洋务派的思想。此人提到“海军”,并感慨国家的军事实力不足,向西方学习武器制造和军事技术的成果不佳,属于洋务派。这段话是李鸿章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的感叹。
A项,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提出的观点,此时向西方学习刚刚开始,且还没有成立海军。故A项错误。
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主要观点,即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采取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故B项正确。
C项,“变者天下之公理”是维新派宣传变法必要性的言论,出自梁启超。他认为只有变法才能图存。故C项错误。
D项,“孔教与共和,必废其一”是指儒家传统道德和共和制度不能共存,前者阻碍了后者的发展。反对“孔教”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项内容,该言论出自陈独秀。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洋务思想,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的把握 ,解答本题根据“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亦可支吾对付。”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洋务运动指导思想进行分析即可。
10.【答案】 A
【考点】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该图片反映的是孙中山的题词,结合所学可知, ①②③均是孙中山的成就,正确;
孙中山并未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故④错误;故A正确;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孙中山的事迹,解题关键是解读图片信息和对相关知识的把握,结合孙中山的思想和活动史实来解答,侧重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11.【答案】 B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析】【分析】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是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时期。1949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文,解决中国革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创造地提出两类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这些重大理论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故②③④正确;
《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1940年2月,属于抗战时期发表的,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含①的选项,即A、C、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思想体系,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无产阶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12.【答案】 B
【考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解析】【分析】材料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指的是民族主义,是结合中国国情得出的;排除A;
“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指的是西方的民主政治学说,说的是民权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不属于创举,排除C;
“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指的是孙中山找到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独创的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属于创新,故B正确;
三权分立原则 是直接向西方学习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民主义,解答本题要求学生结合三民主义内涵、特征来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3.【答案】 C
【考点】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毛泽东思想在抗战时期即在延安时期形成完整理论体系,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故C正确;
A、B两项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排除;
D项西柏坡会议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毛泽东思想,解答本题主要弄清楚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几个阶段,萌芽时期、形成时期、成熟时期、新发展时期,并需掌握时间段及代表著述及主张等。
14.【答案】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相结合的产物,C正确;
A、B属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排除;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邓小平理论,解答本题注意题干要求“ 20世纪80年代后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结合所学1978年后,在邓小平领导下凡是正确的经济、政策、方针等都属于邓小平理论组成部分。
15.【答案】 B
【考点】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中国成功试爆原子弹,着对于加强我国国防力量和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具有重大意义。故B正确;
A 项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为70年代成就,排除;
C项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成是在2020年,排除;
D项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 ,为70年代成就,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的现代科技成果,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时间的把握,”1964年, “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结合所学1964年原子弹爆炸进行分析即可。
16.【答案】 D
【考点】智者学派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因此材料“ 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人的感觉。” 与人是万物尺度有关,故D正确;
A项 直接与上帝对话是马丁路德的主张,排除;
B项 知识即美德是苏格拉底的主张 排除;
C项 存天理,灭人欲 是朱熹主张 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智者学派的观点,答题关键是 “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人的感觉。” 考查了学生准确理解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7.【答案】 B
【考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是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B正确;
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和与上帝直接对话,A排除;
智者运动是古希腊的思想解放运动,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14世纪以来,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用“人本”对抗“神本” 结合文艺复兴时间、核心进行分析即可。侧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18.【答案】 A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根据材料 "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结合所给时间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电力时代,这里的革命力量指的是电力的应用,故A正确;
B项资产阶级改革不符合题意;排除;
C垄断组织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生产关系,排除;
D项煤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能源,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电力时代。
19.【答案】 D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材料要求 按顺序列出了交通运输、通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成果。 ,根据所学D项符合题意要求,故D正确;
A项缺少计算机方面的重要发明,排除;
B项中蒸汽机不属于交通运输 、通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成果 ,排除;
C项中电影不属于交通运输 、通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成果,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可根据三次工业革命成果进行分析,侧重了对史实识记能力的考查。
20.【答案】 C
【考点】文学的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是:(1)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在可以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2)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点。因此根据材料“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可知是浪漫主义文学,C正确;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主要是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A排除;
现实主义文学特征强调的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B排除;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用魔幻的内容表现现实生活的写作手法,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19世纪的文学作品,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浪漫主义文学特征进行分析即可。需要学生掌握浪漫主义文学特征。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答案】 (1)历史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剧变;宗法制的解体;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经济发展);私学的兴起和发展。
(2)思想:大一统思想
评价:李贽对李斯的评价是中肯的。因为李斯以思想文化的统一来实现政治的统一,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是正确的;只是方式、手段不可取。
概述材料四的主要观点,试以中国近代历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史观: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近代化的历史(或用近代化史观研究中国近代史)
史实:经济上: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即经济领域里的工业化;政治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思想文化上: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促进了科学和理性思想的传播。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历史条件:依据材料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 “可得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剧变;宗法制的解体;结合所学可从经济、政治、教育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思想:依据材料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可得出大一统思想;
评价:依据材料 ”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结合所学李贽思想进行分析可知李贽对李斯的评价是中肯的。因为李斯以思想文化的统一来实现政治的统一,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是正确的;只是方式、手段不可取。
(3)史观:依据材料 ”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这是整体的社会运动和社会飞跃,革命以及政权鼎革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课得出如下观点: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近代化的历史。
史实:结合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等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来分析,示例如下: 经济上: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即经济领域里的工业化;政治上:维新变化、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思想文化上: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促进了科学和理性思想的传播。
故答案为:(1)历史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剧变;宗法制的解体;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经济发展);私学的兴起和发展。
(2)思想:大一统思想
评价:李贽对李斯的评价是中肯的。因为李斯以思想文化的统一来实现政治的统一,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是正确的;只是方式、手段不可取。
(3)史观: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近代化的历史(后用近代化史观研究中国近代史)
史实:经济上: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即经济领域里的工业化;政治上:维新变化、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思想文化上: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促进了科学和理性思想的传播。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近代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难度偏高。
22.【答案】 (1)主要观点:用严峻的法律约束、管制人民。
措施: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什伍连坐法;轻罪重罚;燔诗书而明法令。
评价:税收、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轻视教化,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容易形成暴政,激化阶级矛盾。
(2)特点:人数众多;既有官派留学生,也有自费留学生;革命性(政治性)强;以中学生为主,年龄跨度大;从事行业广;留学日本、法国的占多数。
影响: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为我国培养了许多近代化的人才;有利于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展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向近代化方向发展。
怎样理解材料中“今昔情势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说明:西方近代政治理论传入;资产阶级政治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近代工业的发展。
【考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1)特点:根据材料“故明主察法,境内之民无辟淫之心,游处之士迫于战阵,万民疾于耕战”可归纳出用严峻的法律约束、管制人民。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措施主要体现为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什伍连坐法;轻罪重罚;燔诗书而明法令。评价:结合上述分析的措施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强化基层管理、保障兵员、思想文化专制及激化矛盾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特点:材料“到1902年,留日学生增至500余人,1903年为1300余人,到1906年则达到8000多人”体现的是人数众多;材料“不仅各地官府竞相派送,且民间自费者也接踵前往”体现的是既有官派留学生,也有自费留学生;材料“大多是中学生,一部分还是大、小学生;从出国前所从事的职业看,工农商学界都有,且年龄间的跨度很大”体现的是以中学生为主,年龄跨度大和从事行业广;从留学生出国的地点来看,留学日本、法国的占多数。影响: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促进教育近代化、培养国家建设人才、促进西学传播及国家的近代化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说明:根据材料所给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需要结合20世纪初的社会背景作答,如主要体现为西方近代政治理论传入;资产阶级政治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近代工业的发展。
故答案为:(1) 主要观点:用严峻的法律约束、管制人民。
措施: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什伍连坐法;轻罪重罚;燔诗书而明法令。
评价:税收、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轻视教化,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容易形成暴政,激化阶级矛盾。
(2) 特点:人数众多;既有官派留学生,也有自费留学生;革命性(政治性)强;以中学生为主,年龄跨度大;从事行业广;留学日本、法国的占多数。
影响: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为我国培养了许多近代化的人才;有利于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展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向近代化方向发展。
怎样理解材料中“今昔情势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说明:西方近代政治理论传入;资产阶级政治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近代工业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近代变革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归纳、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难度偏高。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