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二化学每课一练 1.2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2课时(苏教版选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高二化学每课一练 1.2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2课时(苏教版选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5-13 11:1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2课时 每课一练(苏教版选修4)
基础达标
1.埋在地下的铸铁输油管道,在下列各种情况下,被腐蚀速率最慢的是( )
A.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 B.在潮湿疏松的碱性土壤中
C.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在含碳粒较多、潮湿透气的中性土壤中
解析:A易发生析氢腐蚀,B易发生吸氧腐蚀,D易发生原电池反应。
答案:C
2.家用炒菜铁锅用水清洗放置后,出现红棕色的锈斑,在此变化过程中不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
A.4Fe(OH)2+2H2O+O2====4Fe(OH)3↓
B.2Fe+2H2O+O2====2Fe(OH)2↓
C.2H2O+O2+4e-====4OH-
D.Fe-3e-====Fe3+
解析:铁锅生成铁锈发生如下反应;
①Fe+2e-====Fe2+
②O2+2H2O+4e-====4OH-
③Fe2++2OH-====2Fe(OH)2↓
④2Fe+2H2O+O2====2Fe(OH)2↓
⑤4Fe(OH)2+O2+2H2O====4Fe(OH)3↓
综合分析答案为D。
答案:D
3.用惰性电极分别电解下列各物质水溶液一段时间后,向剩余电解质溶液中加入适量水,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浓度的是( )
A.AgNO3 B.Na2SO4 C.CuCl2 D.H2SO4
解析:既然电解一段时间后,向剩余溶液中加水,就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说明电解过程中消耗的是水,那么在两个电极上放电的离子分别是H+和OH-,那么溶液中的阳离子放电能力都只能弱于H+。同理,溶液中阴离子放电能力也只能弱于OH-,常见物质有强碱、含氧酸和强碱对应的含氧酸盐。
答案:BD
4.两只串联的电解池,左池放CuSO4溶液,右池放一定量的某硝酸盐稀溶液,电解时,当左池析出1.6 g铜时,右池析出0.45 g固体,则右池中的溶质为( )
A.AgNO3 B.NaNO3 C.Mg(NO3)2 D.Al(NO3)3
解析:本题考查电解的反应原理及简单计算,左池电解CuSO4溶液,阴极反应为Cu2++2e-====Cu,析出铜为=0.025 mol,导线上转移电子为0.05 mol,在右池4个选项的溶液中阳离子中只有Ag+能发生电极反应,但Ag+的量不足,只能析出0.45 g,故选A。
答案:A
5.实验室用铅蓄电池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已知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如下反应:负极为Pb+====PbSO4+2e-,正极为PbO2+4H+++2e-====PbSO4+2H2O,今若制得Cl2 0.050 mol,这时电池内消耗的H2SO4的物质的量至少是( )
A.0.025 mol B.0.050 mol C.0.10 mol D.0.20 mol
解析:该题只要明确原电池和电解原理,抓住转移电子守恒即可。由2Cl--2e-====Cl2,可知制得0.05 mol Cl2应转移0.10 mol e-,再由铅蓄电池总反应:
可看出每转移2 mol e-消耗2 mol H2SO4,现转移0.10 mol e-,则消耗 0.10 mol H2SO4。
答案:C
6.下列关于电解精炼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粗铜板:阳极
B.电解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而阴极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C.粗铜中所含Na、Fe、Zn等杂质,电解后以单质形式沉积槽底,形成阳极泥
D.电解铜的纯度可达99.95 %—99.98 %
答案:C
7.对下列各溶液进行电解,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不会发生显著改变的是( )
A.以石墨为电极,电解含甲基橙的0.1 mol/L硫酸溶液
B.以铜为电极,电解1 mol/L硫酸溶液
C.以石墨为电极,电解含酚酞的饱和食盐水
D.以石墨为电极,电解1 mol/L溴化钾溶液
解析:A中原溶液呈红色,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中c(H+)会增大,酸性增强,但溶液颜色不变仍为红色。B中阳极Cu溶解,形成Cu2+进入溶液,故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会由无色变成蓝色。C中原溶液呈无色,通电一段时间后,由于溶液中c(OH-)增大,碱性增强,故溶液会由无色变成红色。D中由于Br-在阳极放电,2Br--2e====Br2,故溶液会由无色变成橙色。因此,只有A符合题意。
答案:A
综合运用
8.下列4种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导线上均通过了0.002 mol 电子,此时溶液的pH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不考虑盐的水解和溶液体积变化)①盛100 mL CuSO4 ②盛200 mL 0.01 mol·L-1 H2SO4 ③盛200 mL ZnCl2 ④盛200 mL NaCl饱和溶液( )
A.④②③① B.④③①②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
解析:4个装置中①是电解CuSO4,生成H2SO4转移0.002 mol 电子,生成c(H+)=0.002/0.1=0.02 mol·L-1,②装置为原电池,在Cu板上有H2放出,2H++2e-====H2↑转移0.002 mol 电子,则消耗0.002 mol H+,溶液中剩余(H+)==0.01mol·L-1,③装置实际上是一个电镀池,pH不变,④装置为电解NaCl饱和溶液,生成NaOH,pH最大,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④③②①。
答案:C
9.将质量分数为0.052 (5.2 %)的NaOH溶液1 L(密度为1.06 g·cm-3)用铂电极电解,当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改变了0.010 (1.0%)时停止电解,则此时溶液中应符合的关系是( )
NaOH的质量分数 阳极析出物的质量/g 阴极析出物的质量/g
A 0.062 (6.2%) 19 152
B 0.062 (6.2%) 152 19
C 0.042 (4.2%) 1.2 9.4
D 0.042 (4.2%) 9.4 1.2
解析:电解过程中,浓度的变化主要是水的减少,若设水减少的质量为x,则=0.052+0.01=0.062。
答案:B
10.下列事实能用电化学理论解释的是( )
A.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装一定数量的锌块
B.铝片不用特殊方法保存
C.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滴入少量浓H2SO4溶液后速率加快
D.镀锌铁不如镀锡铁耐用
解析:A选项是通过构成ZnFe原电池,在船壳上加Zn块构成原电池负极,从而保护船体不被腐蚀。
答案:A
11.以铁为阳极、以铜为阴极,对足量的NaOH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得到2 mol Fe(OH)3沉淀,此时共消耗的水的物质的量为( )
A.2 mol B.3 mol C.4 mol D.5 mol
解析:电极反应式为
阳极:Fe-2e-====Fe2+
阴极:2H++2e-====H2↑
沉淀反应为Fe2++2OH-====Fe(OH)2↓
4 Fe(OH)2+2H2O+O2====4Fe(OH)3↓
整个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可写作:
4 Fe+10H2O+O24Fe(OH)3↓+4H2↑
故得到2 mol Fe(OH)3沉淀,共消耗水5 mol。
答案:D
12.将一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用玻璃片分别压在一张用食盐水、碘化钾淀粉溶液和石蕊试液浸透的滤纸上,经过一段时间后,两极附近滤纸的颜色分别是( )
A B C D
阳极 蓝 白 红 蓝
阴极 白 蓝 蓝 蓝
解析:本题实质上相当于在滤纸上进行的食盐水、碘化钾淀粉溶液和石蕊试液的混合液的电解。经过一段时间后,两极的变化为正极:2I--2e-====I2(I2遇淀粉变蓝)负极:2H++2e-====H2↑c(H+)减小,c(OH-)增大,碱性增强,石蕊遇碱变蓝,故答案选D项。
答案:D
13.含的工业酸性废水会造成铬污染,排放前要进行如下处理:(Ⅰ)往工业废水中加入适量的NaCl搅拌均匀;(Ⅱ)以Fe做两电极进行电解,从而使溶液的pH不断升高,废水由酸性转化为碱性,经过一段时间有Cr(OH)3和Fe(OH)3沉淀产生:(Ⅲ)过滤回收沉淀,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1)在电解过程中,溶液pH不断升高的原因可能是( )
①电解时废水的体积不断减小 ②电解时H+在阴极被还原 ③作为阳极的Fe不断溶解 ④转化为Cr3+时消耗了H+ ⑤NaCl在电解时转化成了NaOH
A.⑤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两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3)写出变成Cr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改用石墨电极进行电解。
解析:依题给信息看:用电解法处理含铬废水使最终变为Cr(OH)3沉淀而除去。铁作阳极,铁溶解变成Fe2+:Fe-2e-====Fe2+,阴极阳离子放电,只能是H+被还原:2H++2e-H2↑,铁被氧化成Fe2+进入溶液后,最终为什么会变成Fe(OH)3呢?显然是发生了如下反应:+6Fe2++14 H+====2Cr3++6Fe3++7H2O,Fe3++3OH-====Fe(OH)3↓,与此同时:Cr3+3OH-====Cr(OH)3↓题给信息加入NaCl,显然是为了增强溶液导电性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因此,溶液c(H+)减小,pH升高的原因是②④。当用石墨作电极时阳极产生Cl2,得不到Fe2+,缺少还原剂,不能使Cr3+Cr(OH)3↓而除去,故不能用石墨作电极。
答案:(1)B
(2)Fe-2e-====Fe2+ 2H++2e-====H2↑
(3)+6Fe2++14H+====2Cr3++6Fe2++7H2O
(4)不能
拓展探究
14.我国缺碘病区甚广,防治缺碘病的主要措施是食盐中加碘。1996年我国政府以国家标准的方式规定食盐的碘添加剂是KIO3。
(1)可用盐酸酸化的KI和淀粉的混合物检验食盐是否为加碘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用电化学方法制备KIO3。原理是:以石墨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以KI溶液(加入少量K2Cr2O7)为电解质溶液,在一定电流强度和温度下进行电解,其电解总反应方程式为KI+3H2OKIO3+3H2↑。试写出两极反应式:阳极_____________;阴极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容积为10 L的离子交换膜电解槽中,1 min时阴极可产生11.2 L(标准状况)Cl2,这时溶液的pH是(设体积维持不变)_____________。
(4)Cl2常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现有一种新型消毒剂ClO2,若它们在杀菌过程中的还原产物均为Cl-,消毒等量的自来水,所需Cl2和C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方法指引:在正确书写电解反应方程式的基础上,关键把握电解过程中的等量关系,然后进行综合处理,便可解决。
解析:(3)由2NaCl+2H2O2NaOH+H2↑+Cl↑可知,n(NaOH)=2n(H2)=2×=1 mol,
c(OH-)=0.1 mol·L-1,故溶液的pH=13。
(4)Cl22Cl-,ClO2Cl-,当两者得电子数相等时,消毒能力相当,此时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5∶2。
答案:(1)2Cl--2e-====Cl2↑
(2)阳:I-+3H2O-6e+6H+
阴:2H++2eH2↑
(3)13 (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