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下·湖北期中)长株潭地区是湖南省重要的水稻主产区,曾广泛种植双季稻,但随着人口外流,逐渐改种蔬菜、单季稻、油料作物等。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家大力支持恢复双季稻种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株潭地区改种双季稻为种单季稻的原因可能是( )
①农村劳动力减少 ②全球气候变暖 ③粮食作物收益少 ④单季稻产量高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国家大力支持恢复双季稻种植的原因可能是( )
A.促进滞留的劳动力就业 B.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C.双季稻较单季稻品质好 D.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3.该地改种蔬菜的原因可能不是为了( )
A.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市场需要
C.农业多种经营 D.改善生态环境
(2021高一下·湖北期中)读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90年代人口流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四省区中,人口负担最轻的是( )
A.广西 B.江西 C.云南 D.广东
5.造成图示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条件的差异
②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③大城市高技术人才短缺
④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6.当前我国民工潮带来的影响有( )
①制约城市经济发展
②农村出现农田抛荒
③出现“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
④缓解城市劳动力不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1高一下·湖北期中)传统鞋业从产品设计到上架销售需要18个月左右。A跨国公司主要从事运动鞋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销往全球。2016年该公司在德国建立了机器人工厂( Speedfactory“高速工厂”)实践基地,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好产品及相关生产程序,由机器人、针织机、3D打印机快速生产出各具特色的运动鞋,全过程仅需5小时。2020年四月A公司将分别关闭位于德国和美国的“高速工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公司把"高速工厂"实践基地建立在德国,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料 B.交通 C.科技 D.市场
8."高速工厂"的建立,可能 ( )
A.增加研发成本 B.增加运费成本
C.增加原料成本 D.增加销售成本
9.“高速工厂”的停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定制产品增加 B.仓储费用增加
C.生产规模小 D.工人需求增加
(2021高一下·湖北期中) 2017年7月17日,备受关注的武汉长江新城地址敲定。 “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是武汉特有的城市格局,但它缺乏代表城市形象的规模化亮点区块,为打造区域新的增长极,长江新城,第四镇呼之欲出。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0.武汉“三镇鼎立”城市格局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河流因素 B.政府因素 C.历史因素 D.地形因素
11.长江新城被定位为“高效高新产业集聚的创新名城”,其区位优势主要是( )
A.靠近河流,取水更方便 B.农业发达, 经济基础好
C.政策扶持,劳动力充足 D.交通便利,生态环境好
12.长江新城地址敲定后,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 )
A.热岛效应增强 B.地表径流减少
C.地下水位上升 D.生态环境改善
(2021高一下·湖北期中)下图为中亚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海拔高度可能相同的是( )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14.若a、b、c是甲湖泊三个不同时期的水面状况,则a最可能是( )
A.1月 B.5月 C.7月 D.10月
15.甲湖泊始终是淡水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入湖河水不含盐分 B.与咸水湖有暗河相通
C.河流注入水量太大 D.当地蒸发量非常微弱
二、综合题
16.(2021高一下·湖北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 《古谣谚·湖广谚》:“谚曰‘湖广熟,天下足’,言土地广沃,而长江转输便易,非他省比。”明朝时期,以今湖北、湖南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平原已经取代苏常,成为全国商品粮的基地。
材料2
材料3
(1)评价湖广地区种植水稻的自然条件
(2)分析黑龙江水稻产量在全国的地位上升,湖广地区下降的原因。
(3)根据材料3说出中国稻谷主要出口国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巴基斯坦占比最高的原因。
17.(2021高一下·湖北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北武强县周窝村是华北平原一个小村,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民居特色,坚持以文化产业促进乡村振兴。近年来,政府改村设镇,该地在屋舍规范、环境优美的民居群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基础设施,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西洋乐器生产地,形成集乐器生产、加工、销售、创作、教育于一体的产业链,打造成品位高、吸引力强、文艺气质浓郁的国家级原生态音乐小镇。镇内设有乐器生产及展示销售区、音乐培训区等,设备专业的创作室与录音棚,并定期举行国内外音乐交流会,吸引众多音乐人来此创作、录制音乐作品。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1)简述图示地区城镇化的意义。
(2)简述周窝发展为全国典型的原生态音乐小镇的有利区位条件。
(3)分析小镇吸引众多音乐人来此创作、录制音乐作品的原因(请从音乐创作和生活角度分析)
18.(2021高一下·湖北期中)结合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在风沙强劲的地方,如果出露地表的岩石水平节理、层理很发育,易被风蚀成奇特的外形,特别是一块孤立突起的岩石如果下部岩性较软,经长期差别侵蚀,可能会形成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称为风蚀蘑菇。下图为我国新疆地区的风蚀蘑菇景观。
(1)请描述风蚀蘑菇的形成过程。
(2)分析风蚀蘑菇底部较细的原因。
(3)推测并简析风蚀蘑菇的“下场”。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D
3.D
【知识点】中国的农业与工业
【解析】【点评】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
⑴ 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来精耕细作,东亚、东南亚、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⑵ 水稻单产高,亚洲水稻种植区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人均耕地少,故在这里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⑶ 这里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充足;
⑷ 水稻集中在平原和丘陵区;
⑸ 水稻集中在大河中下游平原,水源充足。
1.该种单季稻与全球变暖无关,②错误;单季稻产量不比双季稻高,④错误;改种双季稻为种单季稻的原因与农村人口外流,劳动力减少和收益较少有关,①③正确。故本题选A。
2.双季稻一年种两季,产量高于单季稻,种双季稻有利于增产粮食,保障粮食安全,D正确。农村人口外流,劳动力没有过剩,A错误。单双季稻的种植与农业现代化无关,B错误。单双季稻同为水稻,品质相同,C错误。故本题选D。
3.蔬菜相比双季稻附加值高,农民收入更高,同时满足人们特别是城市居民对蔬菜的需求,实现农业多样化经营,但是并不能更好地改善生态环境。故本题选D。
【答案】4.D
5.B
6.D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1)气候(2)淡水(3)土壤(4)矿产(5)自然灾害
2.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
3.政治因素
(1)政策(2)战争(3)政治变革
4.社会文化因素:
(1)文化教育事业(2)婚姻和家庭(3)宗教信仰的不同,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4.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广东人口承载系数最小,即其实际人口密度远小于论人口承载密度,故人口负担最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5.根据所学知识,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图示人口大规模从内地流向沿海,内地经济欠发达,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出现,而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故本题符合题意的为②④,正确答案为B。
6.根据所学知识,农民工进城缓解了城市劳动力不足,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因此①错,④对。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会造成农村大量农田空置,出现农田抛荒的问题,同时,也会导致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故③、④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答案】7.C
8.A
9.C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1.工业区位指工业所在的地区和地理位置。
2.影响工业区位选址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
(2)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
7.“高速工厂”设计、生产过程技术要求高,德国科技发达。C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原料、交通、市场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ABD错误,故答案为:C。
8.“高速工厂”与传统生产相比,运费、原料费、销售费用并不会增加,但因为技术投入多,研发费用明显增加。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9.因为“高速工厂”主要为定制生产,导致不能批量生产,加之研发成本高,利润低,故而停产C正确。定制不会有积压,仓储成本低,B错误, 不需要工人参与,D错误,定制产品增多,不会停产,A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0.A
11.D
12.A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点评】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1.地形: (1)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2)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3)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气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3.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河口以及过河点.
(二)社会经济因素
1.自然资源; 2.交通; 3.政治、军事、宗教; 4.科技和旅游.
10.武汉因“两江交汇”导致“三镇鼎立”,故而河流为主要因素,故A正确。
11.由图看,该地交通便利,靠近郊区,生态环境较好,故D正确;靠近河流,取水方便不是选址的主因,故A错误。因靠近郊区,产业基础并不好,C错误。“创新名城”对劳动力要求不多,故D错误。
12.原有土地变为城市用地即城市化后,热岛效应增强、地表径流增加、地下水位下降、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可能环境变差,而不是生态环境改善,故A正确。
【答案】13.B
14.A
15.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点评】等值线的共性特征:
(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2)相邻两条等值线值可以相等,也可以按周边地区趋势依次递减或递增;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递变间隔相等。
(3)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陡崖除外)。
(4)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不一定全部闭合。
(5)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的两侧变化越大。
13. 四地海拔依次:①:350-400米,②:350-400米 ,③:450-500米
,④:450-500米,故海拔高度可能一样的是①②,B项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4.a表示湖面最低,河流补给量最小,应为冬季,北半球冬季为1月份,A项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5.该地位于中亚,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水补给方式主要是冰雪融水,河流径流量较小,入湖水量不会太大,C项错误。不含盐分可能性不大,A项错误。该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蒸发旺盛,D项错误。内陆干旱地区湖泊成为淡水湖必须具有排盐作用,图中临近甲湖泊的咸水湖海拔较低,甲湖泊与之有暗河相同,使湖泊可以排眼至咸水湖,B项正确。故答案为:B。
16.【答案】(1)有利条件:光热水充足,雨热同期;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
不利条件:易发旱涝灾害
(2)黑龙江上升的原因:水稻新品种的培育,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黑龙江可以大面积种植;土地平坦辽阔,土壤肥沃,人均耕地面积大;技术水平高,机械化作业,农场经营,生产效益高
湖广下降的原因:农业多种经营的发展,水稻种植面积减少; 农村劳动力不足,双季稻该种种植单季稻
(3)共同特点:人口多,距离中国近,都是发展中国家
巴基斯坦占比最高的原因:人口多,大米为主食,对稻谷的市场需求多;气候干旱,耕地不足,不利于水稻种植;中巴关系友好。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评价类的题目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评价。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角度进行分析。气候角度:湖广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热水充足。地形角度:湖广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水稻种植。土壤角度:湖广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不利条件是:由于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因此多旱涝灾害。
(2)黑龙江水稻产量在全国地位上升的原因可以从耕地面积、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和经营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黑龙江土地平坦辽阔,耕地面积广大,机械化水平高,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和水稻新品种的培育,黑龙江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于黑龙江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商品率高;大农场经营,生产效益高。因此,黑龙江水稻产量在全国的地位上升。湖广地区地位下降的原因可以从人均耕地面积、市场需求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不足等方面进行分析。湖广地区人口密集,人均耕地面积相对于黑龙江小;随着城市化发展,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农业产业结构由粮食种植到多种经营的发展,使水稻种植面积减少;城市化推进,从事工商业人口越来越多,农村劳动力流失,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由双季稻改种种植单季稻,因此,湖广地区的水稻产量在全国的地位下降。
(3)中国稻谷主要出口国的共同特点是:根据材料3可知,中国稻谷主要出口国均为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与中国的距离均较近。巴基斯坦占比最高的原因可以从人口数量、市场需求、耕地面积和中巴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巴基斯坦人口众多,而且以大米为主食,对稻谷的市场需求量大;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缺乏,不利于水稻种植,水稻种植面积小,稻谷产量低;中巴关系友好,有“巴铁”之称,因此,巴基斯坦占比最高。
【点评】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⑴、小农经营。 水稻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我国南方每户耕种的水稻面积一般少于1公顷;
⑵、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农民在田里精耕细作,使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将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一部分留作自用,而送到市场上出售的稻谷有限;但是泰国是特例,其出口多。
⑶、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 农民一般从事手工劳动,虽然近一二十年来,利用电力进行灌溉、脱粒等发展较快,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的逐步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还比较低 ;除日本在稻田机械化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外,亚洲其他国家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仍然很低。
⑷、水利工程大。 灌溉是水稻的生产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的生产威胁和大。小农经营无力建设水利工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投资并组织水利工程的建设;
4.除亚洲外,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拉丁美洲的古巴,委内瑞拉,巴西也有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也分布着大片的稻田,但采用的是大规模的旱地直播技术进行生产。
17.【答案】(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2)地理位置优越,距北京较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适合旅游居住生活;产业基础好;政府政策的大力的支持;注重音乐文化氛围的建设
(3)音乐爱好者多,音乐氛围浓厚,适合创作;创作、录音设备完善,创作方便且成本低;环境质量好,舒适宜住;位于村镇,生活成本低。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分析】(1)有利于促进区域城镇化水平,提升城镇化品位;改善城镇环境质量,增加区域的社会和谐;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高区域的影响力。
(2)读材料“周窝音乐小镇拥有30多年管弦乐器制作基础”可知,该小镇的管弦乐器制造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材料“该地在屋舍规范、环境优美的民居群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级原生态音乐小镇”可知,该小镇的环境优美、基础设施改造难度小;材料“不少村民懂乐器、会乐器”可知,村民热爱乐器,音乐氛围好;从图中信息“往北京200公里”可知,离北京较近,且有黄石高速公路,交通便捷。当地政府对音乐小镇建设大力支持,注重音乐文化氛围的建设。
(3)小镇舒适宜居,环境质量好;音乐爱好者多,音乐氛围浓厚,适合创作;并定期举行国内外音乐交流会,让音乐创作者有更多的展示机会;创作、录制设备完善,创作方便且成本较低;位于村镇,生活成本低;从创作、录制、表演(展示),有完善的配套,降低制作成本。
【点评】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基本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主要路径,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18.【答案】(1)新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因为岩石水平层理发育,受到风沙的长期侵蚀,形成上大下小的蘑菇状,即风蚀蘑菇
(2)近地面气流中沙尘含量更大,侵蚀作用更强,下部岩石岩性更软,遭侵蚀更严重,导致底部更细
(3)最后会倒下。当底部岩石不断遭到侵蚀会变得越来越细,承受不住上部岩石的重力时,底部便会断裂倒下。
【知识点】风沙地貌
【解析】【分析】(1)具体过程:风沿松散无植被地面运行时,紊动气流将地面物质吹起,并携带着前进,这种呈面状活动的挟沙气流称风沙流。风搬运颗粒的方式有推移、跃移和悬移,且一般集中在地面0.5—1.5m高度内。风蚀作用主要靠风压和扬起沙石的机械磨损地表的岩石。因此近地表的岩石比上部的岩石磨损更为严重,就容易形成下部细、顶部粗的蘑菇状岩石;再者,有些水平岩层近地表岩性较为松散,容易造成风化破坏,顶部岩性较为结实,不易被风化,也可能形成风蚀蘑菇。
(2)由上题分析可知,近地面的风含沙量大,风力大,对近地表的岩石侵蚀更强;另外,下部的岩石岩性松软,更容易被侵蚀,因此,风蚀蘑菇底部较细。
(3)由于长期的风沙侵蚀作用,下部不断变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没法支撑上部的重量而倒下。
【点评】风力对地面物质的吹蚀和风沙的磨蚀作用,统称风蚀。风蚀作用形成风蚀地貌。中国沙漠地区的风蚀地貌,除被广大沙丘所埋没的以外,在大风区域还有广泛的出露,特别是正对风口的迎风地段,发育更为典型。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塔里木盆地东端的罗布泊洼地,东疆以及准噶尔盆地的西北部等地。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下·湖北期中)长株潭地区是湖南省重要的水稻主产区,曾广泛种植双季稻,但随着人口外流,逐渐改种蔬菜、单季稻、油料作物等。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家大力支持恢复双季稻种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株潭地区改种双季稻为种单季稻的原因可能是( )
①农村劳动力减少 ②全球气候变暖 ③粮食作物收益少 ④单季稻产量高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国家大力支持恢复双季稻种植的原因可能是( )
A.促进滞留的劳动力就业 B.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C.双季稻较单季稻品质好 D.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3.该地改种蔬菜的原因可能不是为了( )
A.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市场需要
C.农业多种经营 D.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1.A
2.D
3.D
【知识点】中国的农业与工业
【解析】【点评】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
⑴ 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来精耕细作,东亚、东南亚、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⑵ 水稻单产高,亚洲水稻种植区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人均耕地少,故在这里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⑶ 这里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充足;
⑷ 水稻集中在平原和丘陵区;
⑸ 水稻集中在大河中下游平原,水源充足。
1.该种单季稻与全球变暖无关,②错误;单季稻产量不比双季稻高,④错误;改种双季稻为种单季稻的原因与农村人口外流,劳动力减少和收益较少有关,①③正确。故本题选A。
2.双季稻一年种两季,产量高于单季稻,种双季稻有利于增产粮食,保障粮食安全,D正确。农村人口外流,劳动力没有过剩,A错误。单双季稻的种植与农业现代化无关,B错误。单双季稻同为水稻,品质相同,C错误。故本题选D。
3.蔬菜相比双季稻附加值高,农民收入更高,同时满足人们特别是城市居民对蔬菜的需求,实现农业多样化经营,但是并不能更好地改善生态环境。故本题选D。
(2021高一下·湖北期中)读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90年代人口流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四省区中,人口负担最轻的是( )
A.广西 B.江西 C.云南 D.广东
5.造成图示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条件的差异
②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③大城市高技术人才短缺
④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6.当前我国民工潮带来的影响有( )
①制约城市经济发展
②农村出现农田抛荒
③出现“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
④缓解城市劳动力不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4.D
5.B
6.D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1)气候(2)淡水(3)土壤(4)矿产(5)自然灾害
2.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
3.政治因素
(1)政策(2)战争(3)政治变革
4.社会文化因素:
(1)文化教育事业(2)婚姻和家庭(3)宗教信仰的不同,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4.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广东人口承载系数最小,即其实际人口密度远小于论人口承载密度,故人口负担最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5.根据所学知识,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图示人口大规模从内地流向沿海,内地经济欠发达,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出现,而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故本题符合题意的为②④,正确答案为B。
6.根据所学知识,农民工进城缓解了城市劳动力不足,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因此①错,④对。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会造成农村大量农田空置,出现农田抛荒的问题,同时,也会导致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故③、④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2021高一下·湖北期中)传统鞋业从产品设计到上架销售需要18个月左右。A跨国公司主要从事运动鞋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销往全球。2016年该公司在德国建立了机器人工厂( Speedfactory“高速工厂”)实践基地,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好产品及相关生产程序,由机器人、针织机、3D打印机快速生产出各具特色的运动鞋,全过程仅需5小时。2020年四月A公司将分别关闭位于德国和美国的“高速工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公司把"高速工厂"实践基地建立在德国,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料 B.交通 C.科技 D.市场
8."高速工厂"的建立,可能 ( )
A.增加研发成本 B.增加运费成本
C.增加原料成本 D.增加销售成本
9.“高速工厂”的停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定制产品增加 B.仓储费用增加
C.生产规模小 D.工人需求增加
【答案】7.C
8.A
9.C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1.工业区位指工业所在的地区和地理位置。
2.影响工业区位选址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
(2)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
7.“高速工厂”设计、生产过程技术要求高,德国科技发达。C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原料、交通、市场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ABD错误,故答案为:C。
8.“高速工厂”与传统生产相比,运费、原料费、销售费用并不会增加,但因为技术投入多,研发费用明显增加。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9.因为“高速工厂”主要为定制生产,导致不能批量生产,加之研发成本高,利润低,故而停产C正确。定制不会有积压,仓储成本低,B错误, 不需要工人参与,D错误,定制产品增多,不会停产,A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下·湖北期中) 2017年7月17日,备受关注的武汉长江新城地址敲定。 “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是武汉特有的城市格局,但它缺乏代表城市形象的规模化亮点区块,为打造区域新的增长极,长江新城,第四镇呼之欲出。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0.武汉“三镇鼎立”城市格局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河流因素 B.政府因素 C.历史因素 D.地形因素
11.长江新城被定位为“高效高新产业集聚的创新名城”,其区位优势主要是( )
A.靠近河流,取水更方便 B.农业发达, 经济基础好
C.政策扶持,劳动力充足 D.交通便利,生态环境好
12.长江新城地址敲定后,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 )
A.热岛效应增强 B.地表径流减少
C.地下水位上升 D.生态环境改善
【答案】10.A
11.D
12.A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点评】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1.地形: (1)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2)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3)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气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3.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河口以及过河点.
(二)社会经济因素
1.自然资源; 2.交通; 3.政治、军事、宗教; 4.科技和旅游.
10.武汉因“两江交汇”导致“三镇鼎立”,故而河流为主要因素,故A正确。
11.由图看,该地交通便利,靠近郊区,生态环境较好,故D正确;靠近河流,取水方便不是选址的主因,故A错误。因靠近郊区,产业基础并不好,C错误。“创新名城”对劳动力要求不多,故D错误。
12.原有土地变为城市用地即城市化后,热岛效应增强、地表径流增加、地下水位下降、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可能环境变差,而不是生态环境改善,故A正确。
(2021高一下·湖北期中)下图为中亚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海拔高度可能相同的是( )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14.若a、b、c是甲湖泊三个不同时期的水面状况,则a最可能是( )
A.1月 B.5月 C.7月 D.10月
15.甲湖泊始终是淡水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入湖河水不含盐分 B.与咸水湖有暗河相通
C.河流注入水量太大 D.当地蒸发量非常微弱
【答案】13.B
14.A
15.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点评】等值线的共性特征:
(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2)相邻两条等值线值可以相等,也可以按周边地区趋势依次递减或递增;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递变间隔相等。
(3)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陡崖除外)。
(4)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不一定全部闭合。
(5)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的两侧变化越大。
13. 四地海拔依次:①:350-400米,②:350-400米 ,③:450-500米
,④:450-500米,故海拔高度可能一样的是①②,B项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4.a表示湖面最低,河流补给量最小,应为冬季,北半球冬季为1月份,A项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5.该地位于中亚,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水补给方式主要是冰雪融水,河流径流量较小,入湖水量不会太大,C项错误。不含盐分可能性不大,A项错误。该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蒸发旺盛,D项错误。内陆干旱地区湖泊成为淡水湖必须具有排盐作用,图中临近甲湖泊的咸水湖海拔较低,甲湖泊与之有暗河相同,使湖泊可以排眼至咸水湖,B项正确。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16.(2021高一下·湖北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 《古谣谚·湖广谚》:“谚曰‘湖广熟,天下足’,言土地广沃,而长江转输便易,非他省比。”明朝时期,以今湖北、湖南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平原已经取代苏常,成为全国商品粮的基地。
材料2
材料3
(1)评价湖广地区种植水稻的自然条件
(2)分析黑龙江水稻产量在全国的地位上升,湖广地区下降的原因。
(3)根据材料3说出中国稻谷主要出口国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巴基斯坦占比最高的原因。
【答案】(1)有利条件:光热水充足,雨热同期;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
不利条件:易发旱涝灾害
(2)黑龙江上升的原因:水稻新品种的培育,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黑龙江可以大面积种植;土地平坦辽阔,土壤肥沃,人均耕地面积大;技术水平高,机械化作业,农场经营,生产效益高
湖广下降的原因:农业多种经营的发展,水稻种植面积减少; 农村劳动力不足,双季稻该种种植单季稻
(3)共同特点:人口多,距离中国近,都是发展中国家
巴基斯坦占比最高的原因:人口多,大米为主食,对稻谷的市场需求多;气候干旱,耕地不足,不利于水稻种植;中巴关系友好。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评价类的题目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评价。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角度进行分析。气候角度:湖广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热水充足。地形角度:湖广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水稻种植。土壤角度:湖广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不利条件是:由于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因此多旱涝灾害。
(2)黑龙江水稻产量在全国地位上升的原因可以从耕地面积、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和经营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黑龙江土地平坦辽阔,耕地面积广大,机械化水平高,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和水稻新品种的培育,黑龙江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于黑龙江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商品率高;大农场经营,生产效益高。因此,黑龙江水稻产量在全国的地位上升。湖广地区地位下降的原因可以从人均耕地面积、市场需求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不足等方面进行分析。湖广地区人口密集,人均耕地面积相对于黑龙江小;随着城市化发展,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农业产业结构由粮食种植到多种经营的发展,使水稻种植面积减少;城市化推进,从事工商业人口越来越多,农村劳动力流失,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由双季稻改种种植单季稻,因此,湖广地区的水稻产量在全国的地位下降。
(3)中国稻谷主要出口国的共同特点是:根据材料3可知,中国稻谷主要出口国均为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与中国的距离均较近。巴基斯坦占比最高的原因可以从人口数量、市场需求、耕地面积和中巴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巴基斯坦人口众多,而且以大米为主食,对稻谷的市场需求量大;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缺乏,不利于水稻种植,水稻种植面积小,稻谷产量低;中巴关系友好,有“巴铁”之称,因此,巴基斯坦占比最高。
【点评】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⑴、小农经营。 水稻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我国南方每户耕种的水稻面积一般少于1公顷;
⑵、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农民在田里精耕细作,使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将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一部分留作自用,而送到市场上出售的稻谷有限;但是泰国是特例,其出口多。
⑶、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 农民一般从事手工劳动,虽然近一二十年来,利用电力进行灌溉、脱粒等发展较快,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的逐步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还比较低 ;除日本在稻田机械化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外,亚洲其他国家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仍然很低。
⑷、水利工程大。 灌溉是水稻的生产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的生产威胁和大。小农经营无力建设水利工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投资并组织水利工程的建设;
4.除亚洲外,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拉丁美洲的古巴,委内瑞拉,巴西也有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也分布着大片的稻田,但采用的是大规模的旱地直播技术进行生产。
17.(2021高一下·湖北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北武强县周窝村是华北平原一个小村,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民居特色,坚持以文化产业促进乡村振兴。近年来,政府改村设镇,该地在屋舍规范、环境优美的民居群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基础设施,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西洋乐器生产地,形成集乐器生产、加工、销售、创作、教育于一体的产业链,打造成品位高、吸引力强、文艺气质浓郁的国家级原生态音乐小镇。镇内设有乐器生产及展示销售区、音乐培训区等,设备专业的创作室与录音棚,并定期举行国内外音乐交流会,吸引众多音乐人来此创作、录制音乐作品。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1)简述图示地区城镇化的意义。
(2)简述周窝发展为全国典型的原生态音乐小镇的有利区位条件。
(3)分析小镇吸引众多音乐人来此创作、录制音乐作品的原因(请从音乐创作和生活角度分析)
【答案】(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2)地理位置优越,距北京较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适合旅游居住生活;产业基础好;政府政策的大力的支持;注重音乐文化氛围的建设
(3)音乐爱好者多,音乐氛围浓厚,适合创作;创作、录音设备完善,创作方便且成本低;环境质量好,舒适宜住;位于村镇,生活成本低。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分析】(1)有利于促进区域城镇化水平,提升城镇化品位;改善城镇环境质量,增加区域的社会和谐;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高区域的影响力。
(2)读材料“周窝音乐小镇拥有30多年管弦乐器制作基础”可知,该小镇的管弦乐器制造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材料“该地在屋舍规范、环境优美的民居群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级原生态音乐小镇”可知,该小镇的环境优美、基础设施改造难度小;材料“不少村民懂乐器、会乐器”可知,村民热爱乐器,音乐氛围好;从图中信息“往北京200公里”可知,离北京较近,且有黄石高速公路,交通便捷。当地政府对音乐小镇建设大力支持,注重音乐文化氛围的建设。
(3)小镇舒适宜居,环境质量好;音乐爱好者多,音乐氛围浓厚,适合创作;并定期举行国内外音乐交流会,让音乐创作者有更多的展示机会;创作、录制设备完善,创作方便且成本较低;位于村镇,生活成本低;从创作、录制、表演(展示),有完善的配套,降低制作成本。
【点评】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基本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主要路径,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18.(2021高一下·湖北期中)结合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在风沙强劲的地方,如果出露地表的岩石水平节理、层理很发育,易被风蚀成奇特的外形,特别是一块孤立突起的岩石如果下部岩性较软,经长期差别侵蚀,可能会形成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称为风蚀蘑菇。下图为我国新疆地区的风蚀蘑菇景观。
(1)请描述风蚀蘑菇的形成过程。
(2)分析风蚀蘑菇底部较细的原因。
(3)推测并简析风蚀蘑菇的“下场”。
【答案】(1)新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因为岩石水平层理发育,受到风沙的长期侵蚀,形成上大下小的蘑菇状,即风蚀蘑菇
(2)近地面气流中沙尘含量更大,侵蚀作用更强,下部岩石岩性更软,遭侵蚀更严重,导致底部更细
(3)最后会倒下。当底部岩石不断遭到侵蚀会变得越来越细,承受不住上部岩石的重力时,底部便会断裂倒下。
【知识点】风沙地貌
【解析】【分析】(1)具体过程:风沿松散无植被地面运行时,紊动气流将地面物质吹起,并携带着前进,这种呈面状活动的挟沙气流称风沙流。风搬运颗粒的方式有推移、跃移和悬移,且一般集中在地面0.5—1.5m高度内。风蚀作用主要靠风压和扬起沙石的机械磨损地表的岩石。因此近地表的岩石比上部的岩石磨损更为严重,就容易形成下部细、顶部粗的蘑菇状岩石;再者,有些水平岩层近地表岩性较为松散,容易造成风化破坏,顶部岩性较为结实,不易被风化,也可能形成风蚀蘑菇。
(2)由上题分析可知,近地面的风含沙量大,风力大,对近地表的岩石侵蚀更强;另外,下部的岩石岩性松软,更容易被侵蚀,因此,风蚀蘑菇底部较细。
(3)由于长期的风沙侵蚀作用,下部不断变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没法支撑上部的重量而倒下。
【点评】风力对地面物质的吹蚀和风沙的磨蚀作用,统称风蚀。风蚀作用形成风蚀地貌。中国沙漠地区的风蚀地貌,除被广大沙丘所埋没的以外,在大风区域还有广泛的出露,特别是正对风口的迎风地段,发育更为典型。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塔里木盆地东端的罗布泊洼地,东疆以及准噶尔盆地的西北部等地。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