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锡山区锡东片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无锡市锡山区锡东片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13 11:4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八年级语文(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 (2分)
A.亵渎(xiè) 玄奘(zànɡ) 恹恹(yàn) 虬枝(qiú)
B.翌日(yì) 楠木(lán) 宽宥(yòu) 芥蒂(dì)
C.摒弃(bìnɡ) 嫉妒(jí) 啁啾(jiū) 毋宁(nìnɡ)
D.迸溅(bènɡ) 胸襟(jīnɡ) 迥异(jiǒnɡ) 拈轻怕重(niān)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有仙则名(出名)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板印书籍(用雕版)
B.旋刻之(随即) 尝贻余核舟一(曾经) 神情与苏、黄不属(属于)
C.则以纸帖之(就)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转折) 启窗而观(表顺承)
D.何陋之有(的) 唐人尚未盛为之(指“板印书籍”)箬篷覆之(指代船舱)
3、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选项是( ) (2分)
你的话语应该是一缕饱含早春气息的柔风, ;你的表白应该是田野爆裂的豆荚, ;你的辩答应该是凭借原则的盾牌, ;你的呐喊应该是仰仗正议的力量, 。
①迎承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 ②构思并阐述金色的成熟
③弥合朋友之间人为的小隙 ④澎湃青春的热忱和血液
A、③④①②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笔记本电脑显示了快捷、稳定、方便而成为奥运新闻报道的重要工具。
B.事实证明,经过艰苦生活磨炼的人更善于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
C.庆祝“国庆”演讲比赛将于今晚七时半在学校大礼堂开始举行。
D.今年学校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5、下列句中成语使有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对这道数学题的解法,我还是执迷不悟,请给我解释一下。
B、你对老师的教育不理会,可那些不三不四的“朋友”一开口,你就豁然开朗。
C、他慢慢地爬着,一寸一寸地挪动,循序渐进,移到敌人的碉堡前,引爆了炸药包。
D、宇宙观光旅行,乍一听似乎是异想天开,但在21世纪将成为现实。
6、仿照画线句,运用比喻,在下面横线上写一段语意连贯的话。(2分)
母爱如细流,静静流淌在我们的生命中。一次次牵手,一声声叮咛,母亲的呵护似摇篮般的安适; , , 。人生拥有母爱的伴随,一路洒满温暖的阳光。
7、默写诗句 (10分)
①淮南秋雨夜,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相伴过年华。
③临风一唳思何事,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⑤塞下秋来风景异, 。
⑥______________,欲上青天揽明月。
⑦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 ,_______________,
, _____, ______。
8、名著
二、阅读与欣赏(
(一)春光好 欧阳炯 (5分)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9、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分)
10、“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赏析(2分)
(二)赵襄子饮酒 (7分)
  赵襄子①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②,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③吾亡乎 ”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④!然亦殆矣!”
注释 :①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②废酒:停止饮酒。③然则:(既然)如此,那么。④相亡:一块儿灭亡。
11、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我诚邦士也( ) ②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 )
③不亡何待( ) ④焉能相亡!( )
12、翻译(2分)
①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②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13、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进行 ,语意深长。 (1分)
(三)飞向月球 (8分)
①早在1883年,俄国航天时代的先驱者齐尔科夫斯曾断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1961年5月,即在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后的第二个月,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宣布将在60年代末将人送上月球,发誓要在登月方面超过苏联。这项计划以“阿波罗”命名,大约耗资250亿美元。
②1964年,”阿波罗”飞船问世。1969年7月16日,“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向月球飞去。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于20日凌晨登上月球。阿姆斯特朗在登上月球时说:“对我来说,这只是迈了一小步,对人类科学技术来说却是迈了一大步。”
③从1969年7月到1972年12月,美国共发射了7艘载人登月飞船,其中“阿波罗--13”号因途中出故障未实现登月,其余6次成功的登月中共有12人在月球表面着陆,带回386千克月球岩石。“阿波罗--13”号的受挫使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担心再次遭到失败,于是计划中的最后3次登月飞行被取消了。
④0年代,月球探测再度增温。这主要是因为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进一步探测月球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月球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始终吸引着人类。月球上没有大气干扰,是进行科学实验和天文观测的理想之地。
⑤1998年1月6日,美国发射了“月球探测者”探测器。“月球探测者”的主要任务是探测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并绘制月球表面的引力图。3月5日,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宣布, “月球探测者”传回的数据表明月球上存在水,估计月球两极存在1100万—3.3亿吨的水冰。此后美国航天局披露了一项在月球建立居民点的宏伟计划。这项计划包括在月球南极建立开发中心,所需材料直接取自月球。由于月球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铝和铁以及硅,只要解决技术问题,则建筑材料和能源均不成问题。
⑥目前,俄罗斯也在实施新的月球计划,其最终目的是在月球上开采氦的同位素——氦-3。氦-3是一种核燃料,地球上极为贫乏,而在月球上极为丰富,几十吨的氦-3就能满足全球一年的能源需求。
⑦总而言之,月球这块净土很快就会被打破沉寂,那时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景象,这仍然是一个诱人的待解之谜。
14、本文主要介绍的内容是什么?(2分)
15、第 (1)段画线的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
“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
16、第(5)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估计”一词不能去掉,原因是什么?(2分)
17、请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再加上你的联想和想像,用简练的语言写出人类探测月球的目的有哪些。(不得少于4点) (2分)
(四)眼界与读书 赵 畅 (6分)
①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②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和归宿。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 。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③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④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⑤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⑥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18、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9、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0、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五)荷 (13分)
①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这个夏天,天大早,烈日炙烤着大地热浪蒸腾着大地。渐渐地,碧波荡漾的湖泊干涸了……此时此刻,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正满面春风地迎接着我的到来。
②这是怎样一番惊人的情景!往日蓄得一池清洌洌碧水的荷塘一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田田荷叶依然绿亭亭翠叶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莲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
③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
④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著的荷,惟有它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卓然傲立,风吹不退缩,雨淋不着痕,一副以不变应万变的王者风仪。生命的高贵、圣洁与它不屈不挠的精神伟力相伴相随。
⑤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⑥若遇秋雨骤至,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在,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
⑦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惟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⑧在风霜雪雨的洗礼中,在百般磨砺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稚端庄、柔媚明艳,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出尘,那一派清远的标致与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醉如痴!
⑨据记载,远古,荷还不被西方人认识时,它却早已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些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作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远离人欲横流的凡俗社会,隐居山问,徜徉在去俗清雅的荷塘浅吟低唱,赞荷、咏荷、赋荷,借荷出泥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抒发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那些闪烁着高尚思想灵魂的荷,早早地就在《诗经》中绽放了:“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彼,有薄与荷”、而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发娉婷玉立在诗人华荚、隽永的诗章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
⑩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⑾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走进了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
21、第3段说:“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从全文看,作者笔下的荷创造了哪些生命奇迹 请仿照下列句子④,用简明的语言概括。(2分)
①烈日炙烤下,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②在沉睡千年后,仍能绽放;
③ ④暴雨突至,清音飞扬,回肠荡气;

22、纵观全文,作者是按照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述荷的,而第④自然段所写内容却不是任一季节的荷,与前后文不一致,是否应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23、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本文语言优美形象,意蕴丰富。请从第②段和⑥段画波浪线的两句中,任选一句,加以品析。(3分)
(1)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
(2)若遇秋雨骤至,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
我来品析第 句:
24、结合文本,说说文章第⑨段画线句“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中“红尘人”是指什么人 怎样理解这句话?(3分)
红尘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
25、文章最后说,“荷,不答”,你在“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后,又有怎样的回答?请把你的回答写下来。(2分)
三、实践与表达(40分)
在面临种种挫折和不幸的日子里,在心情极为忧郁的日子里,在缺乏信心感到前途渺茫的日子里,在不被理解遭受误解的日子里……不要抱怨生活给了你太多的磨难、太多的曲折、太多的愁苦,请给自已一个微笑!早晨起来,对自己微笑,让自己带着一天的好心情出门;夜晚归来,对自己微笑,祝福自己有一个甜甜的美梦。把每一次失败都归结为一次尝试,不去自卑;把每一次的成功想象成一种幸运,不去自傲。给自己一个微笑,把心胸打开,阳光会不请自来。从一个微笑开始,成功近了,幸福也就不远了!
请以“给自己一个微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出现真实班级、人名。
③不少于600字。
(2)____________也是一种幸福?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牵挂”、“等待”、“放弃”、“挫折”、“疼痛”等),使题目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篇幅不少于600字。
③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C 2、A 3、C 4、B 5、D (各2分,共10分)
6、示例:一回回送行,一天天守望,母亲的牵挂如岁月般的绵长。 (2分。要求符合语境,句式基本相同,比喻恰当;有欠缺酌扣)
7、略 (共10分) 8、
9、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勃勃生机”必答,1分,其他任意答出1点得1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1分)(共3分)
10、 “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1分)和强劲的生命力。(1分)。“偎”字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花的娇美。(1分)(共2分)
11、①确实 ②尽力、努力 ③等待 ④怎么,哪里 (各1分,共4分)
12、①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1分)     
②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 (1分)
13、对比
14、人类探测月球的历程(或:人类飞向月球的历程)(2分)
15、 (2分)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 地球是人类的发祥地(或: 地球是人类早期生存、发展的地方)
“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人类要向地球以外的太空发展(或:人类要飞向太空)
16、只是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未经实际测算,不是确数,必须有”估计”一词。(2分)
17、开发矿物资源;进行科学实验和天文观测;移民月宫,解决地球人口膨胀及环境污染问题;在月球上建工厂,开田地,进行工农业生产;到月球去旅游;建立军事基地。(每点0.5分,共2分)
18、高远的眼界对于读书至关重要。或: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分)
19、举例论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各0.5分)具体论证了“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和归宿”这一观点。(1分)
20、要点:我们不要一味地为功利而读书,要明确自己为什么读书,树立远大的读书理想,担当起自己那份应尽的责任。(2分)
21、 ③狂风袭来,静立如山,依然故我;⑤风雪翻卷,独独立自尊,不馁不屈。(2分)
22、不能删。这一段写由眼前的荷联想到千年古莲一经挖出便可奇迹般生长的状况,突出强调荷不屈不挠的顽强生命力(1分)这段内容也是对第3段“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的进一步补充和照应(1分)。在写法上体现丰富独特的联想。(1分)
23、修辞1分,内容1分,作用1分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在干涸龟裂的恶劣环境中生长的荷、荷尖拟作一群壮硕挺拔、如常地站立的勇士,生动地写出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满面春风地迎接严酷考验的顽强生命力。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将满塘“亭亭的荷”拟作站立的“舞姬”,将“荷塘雨声”比作“舞姬”弹古筝发出的“清音”,写出骤雨袭来时,荷依然保持空灵、洒脱的美好神韵。
24、红尘人: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中为名利得失纷争的人。(2分)这句话的意思是:古诗文中所赞美的荷的高尚人格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中的人,还在纯洁着为名利得失纷争的心灵。(2分)
25、开放题,能体现唤起人们坚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努力创造生命的奇迹,语句通顺即可 示例:生命的高贵、圣洁与它不屈不挠的精神伟力相随相伴。生命需要忘却名利,忘却宠辱,生命需要恪守淡泊,坚守情操,才能闪烁着高尚灵魂的光辉。(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