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9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9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13 12:0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
戚继光进行了严格的挑选,他制定了四要四不要:1.不要城里人2.不要在官府里任过职的3.40岁以上的和长得白的不要4.胆子特别小的和胆子特别大的不要。 (1)要标准的农民 (2)黑大粗壮皮肉结实的人 (3)目光有神的人 (4)见了官府还得有点怕的人 最后选定三千多人,编立队伍,分发武器,进行严格的训练。从此,这支军队转战各地,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人称「戚家军」。
台州之战
立即调整部署:命令把总楼楠、指挥刘意守台州;百户胡守仁、张元勋守海门,居中策应;中军游击兵协守新河;把总任锦率兵速出海上,实施伏击;自率主力前往宁海,并请宁波海道总兵发兵,水陆会剿。倭寇探知戚家军向宁海方向运动,台州兵力空虚,遂兵分3路进犯台州:一路由里浦登岸,欲犯桃渚;一路由周洋港登岸,欲犯新河;一路泊于健跳、圻头。浙东沿海警报频传。戚断光针对倭寇分路进犯的特点,决定集中兵力先攻大敌,然后依次剿除,各个歼灭。
台州之战
。二十六日,发起新河之战。正当新河激战之时,戚继光已集兵歼灭宁海倭寇,迅速转兵增援台州。二十七日,在台州城附近的花街与倭寇遭遇,戚家军速战速决,全歼来犯之敌(参见花街之战)。五月初,倭寇进犯台州东北的大田,企图进犯台州城。欲掠处州(今丽水)。戚继光决定设伏于倭寇必经之地上峰岭,待倭寇通过狭谷,突然袭击,大败倭寇(参见上峰岭之战)。二十日,又展开长沙之战,水陆配合,一举歼敌(参见长沙之战)。\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荷兰侵占台湾1624年,荷兰侵占我国台湾,修筑台湾城和赤嵌楼两个要塞。
郑成功(1624年-1662年),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
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亲率将士2.5万、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出敌不意地在鹿耳门及禾寮港登陆。先以优势兵力夺取荷军防守薄弱的赤嵌城(今台南市内),继又对防御坚固的首府台湾城(今台南市安平区)长期围困。经过九个月的苦战,在早年由其父协助渡海的汉人移民的支持下于1662年打败荷兰人,迫使殖民总督揆一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签字投降,撤离台湾。
返 回
荷兰殖民者投降图
复台  
(明)郑成功
开辟荆榛逐荷夷, 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 茹苦间关不忍离。
[题解]公元1661年郑成功率兵二万五千人,战船百艘,跨海东征,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我国领土台湾。这首诗是作者在收复台湾后所写。诗中指出治理台湾今后还必须经过一番艰苦努力,也表达了他对部下的袍泽深情,并希望他们同甘共苦,克服困难。
打击西方侵略势力,维护了祖国统一
进一步开发台湾,促进民族融合
----郑成功《复台》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4年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实现了统一。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明朝后期
(1662年)
(1684年)
台湾回归,祖国统一
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台湾自古是我国的领土
清朝设置台湾府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康熙帝(1654—1722),即爱新觉罗·玄烨,他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在位.八岁即位,年号康熙.亲政后,逮捕鳌拜,下令削藩,于康熙二十年平定了吴三桂等三藩的叛乱.两年后又攻灭台湾郑氏政权,并驻兵屯守,以备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康熙帝二十四年出兵驱逐雅克萨的沙俄侵略军,遏制了沙俄对华侵略的野心;康熙帝二十八年派索额图等定立<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之间的东段边界.
过程
七月二十四日,清军2000多人进抵雅克萨城下,将城围困起来,勒令沙俄侵略军投降。托尔布津不理。八月,清军开始攻城,托尔布津中弹身亡,改由杯敦代行指挥,继续顽抗。八月二十五日,清军考虑到沙俄侵略者死守雅克萨,必待援兵于是在雅克萨城的南、北、东三面掘壕围困,在城西河上派战舰巡逻,切断守敌外援。侵略军被围困近年,战死病死很多,826名侵略军, 最后只剩66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俄国摄政王索菲亚急忙向清请求撤围,遣使议定边界。清答应所请,准许侵略军残部撤往尼布楚。雅克萨反击战结束后,双方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七月二十四日缔结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1685年,沙俄被迫投降,撤离雅克萨。
1686年,沙俄被迫同意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中俄尼布楚条约
1.时间:
2.地点:
3.内容或意义:
1689年
尼布楚
从法律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满文、俄文《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1689年)中俄边界示意图
左面乘车而逃的是俄军,右面众志成城的是清军。
取胜原因:康熙决心大,部署周密;
战争中广大将士英勇作战,各族人民也给予积极的支持;
沙俄所进行的是一场侵占别国领土的非正义战争;
侵略军人数又相对较少。
现雅克萨城
无敌大将军炮
在抗击沙俄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中,神威无敌大将军炮战功卓著。该炮为铜质前膛炮,上有铭文:"大清康熙十五年三月二日 造"(1676年),炮重1137千克,炮身长2.48米,口径110毫米。筒形炮身,前细后粗,上面有五道箍,两侧有耳,尾部有球冠。炮口与底部正上方有"星"、"斗"供瞄准用。火门为长方形,每次发射装填1.5~2千克火药,炮弹重3~4千克。该炮用木制炮车装载,多用于攻守城寨和野战,在两次雅克萨攻城战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1624年
时间
地点
事件
台湾
(东南)
黑龙江流域
(东北)
1661-1662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年
清军入台郑氏后代归顺清朝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7世纪中期
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1689年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5-1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