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2.4
一、积累与运用 (共12分)
⒈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贪婪lǎn 谈笑风声shēng B. 亵xiè渎 莫名奇qí妙
C.旁鹜wù 迥jǒng然不同 D. 伫zhù立 坦荡如坻dǐ
⒉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文学作品凝聚着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处于豆蔻年华的我们对异性产生倾慕之心是生理和心理发展到这一阶段的必然结果。
C.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
D.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⒊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A.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 B.比:靠近 C.矫:举 D.诎:弯曲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B. 中央电视台将焦点对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呼唤社会对未成年人给予更多的关注。
C.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D. 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他才有可能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②相反,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
③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④因为这种爱,所以负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
⑤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A.⑤①③④② B.⑤①②④③ C.⑤②①③④ D.⑤③①②④
6.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中国气象局最近正式启动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工作,联合了国内外科研机构,全面开展青藏高原气象观测、分析和研究的活动,为提高我国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性天气气候的预报预测水平提供科技支撑,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奠定重要基础,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大气科学界的影响力。
1979年和1998年,中国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开展过两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取得了一系列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A. 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意义重大。
B. 两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已在国际上取得了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C. 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启动。
D. 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工作主要是观测、分析和研究青藏高原气象。
二、阅读与赏析 (共38分)
(一)柳宗元治柳州(10分)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既至,叹日:“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①,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②,约不时赎,子本相侔③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注:①教禁:教化和禁令。②男女:子女。质:典当,抵押。指穷人用子女作抵押向富户借钱。③子本相侔:利息与本钱相等。④佣:当佣工所应得到的酬劳。
⒎下列句中的“以”与“皆以子厚为师”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C.可以为师矣 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又偕出为刺史( ) ②既至( ) ③因其土俗( ) ④悉令赎归( )
9. 翻译下列句子。(2分)
是岂不足为政邪?
译:
10.联系本文内容说说柳宗元是怎样一个人?(2分)
答:
(二)琅琊溪①(4分)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2分)
答:
1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
(三)听取蛙声一片(7分)
①我家门前紧挨着水塘,绿树婆娑,水草丛生,在繁星闪烁的夏夜,常有阵阵“呱呱"的蛙声伴着
夜风飘进屋里。此时,我总想起宋朝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②青蛙,又叫田鸡。它的家族很多,有黑斑蛙、泽蛙;有大到半斤重的虎纹蛙;有小至蚕豆一样的浮蛙;有鸣声如琴的弹琴蛙;还有背上布满疙瘩的蟾蜍,俗语称癞蛤蟆。各种蛙都有出色的捕虫本领。
③说到青蛙的捉虫本领,首先得从它的舌头和眼睛谈起。青蛙的舌头又长又宽,前端分叉,舌面上有一层胶粘的液体。它的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也很特别,舌根生在口腔的前部,舌尖是向里伸向咽喉的。捕食的时候,它只要认准目标,立即闪电似的突然向外一翻,就把食物卷到口中。青蛙的眼睛非常奇怪,看活动的东西很敏锐,看静止的东西却几乎看不见。只要虫子在飞,不管飞得多快,飞向何方,青蛙都能分辨清楚;同时能判断在什么时候跳起来把虫子吃掉。如果虫子停住不飞,它就看不见了。科学家做了一个试验,把青蛙养在一只笼子里,拿一大堆死苍蝇来喂它,结果青蛙一只也不吃,不几天就活活地饿死了。后来又把死苍蝇拴在细线上,在青蛙面前摇晃,青蛙跳起来就把它吞了,跟吃活苍蝇一样。
④另外,青蛙的食谱很丰富。甲虫、蝗虫、稻螟虫等好几十种害虫,都是青蛙所爱吃的。有人做了统计,一只青蛙平均一昼夜能捕食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2000只。如果按青蛙每年活动期六至八个月计算,可以消灭各种害虫15000只左右。全国各地青蛙千千万万,帮助人类消灭的害虫是多么可观啊。
⑤青蛙在文学家的笔下,也有一些不好听的字眼。例如:"井底蛙","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癞蛤蟆跳秤盘"等,这实在是冤枉了。它们只知道终日在田野里捕捉害虫,而且癞蛤蟆捕虫的本领比起一般的青蛙还要高超。尤其是夜间,食虫的益鸟纷纷归巢,这时更靠它捕食各种害虫。
⑥在丰收季节里,联想起青蛙对于人类的功绩,我们要更加赞美和保护这可爱的两栖动物。
13.针对青蛙捉虫的本领,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的?(2分)
答:
14.第⑤段中,作者在为青蛙“鸣冤”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起什么作用?(3分)
答:
15.在“癞蛤蟆捕虫的本领比起一般的青蛙还要高超”一句中,“一般的”可否去掉,为什么?(2分)
答:
(四)守住底线(4分)
①很多人都有自己行为的底线,尽管因为生存环境的不同,底线各有差异,但不外乎“珍惜前程、珍惜家庭”,这是最普遍的底线。说白了,这根底线就是知耻之心,朱熹说过:“耻便是羞恶之心,人有耻,便能有所不为。”
②守住自己的底线,不越雷池一步的动人故事,古往今来并不少闻。相传南朝宋国的褚颜回,被山因公主看中,任凭公主百般引诱挑逗,都无动于衷,公主不解地问:你的胡须坚硬如戟,怎么没有男人的情意?褚颜回严肃地回答:我虽不聪明,但还知道不能招致祸乱。明帝即位,褚颜回当了吏部尚书。当求官者意欲行贿时,褚颜回声色俱厉地告诫他:你凭实力应该得到官职,无须动用这块金饼;假如一定要给我,那我就不得不上报。
③他的底线就是做人的道德,就是廉洁公道,他用意志和智慧守住了自己的底线,为后人所传诵。正如杜甫所云:“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身。”
④人生就像一场赛事,底线就是做人的规则。没有规则,比赛无法进行;没有规则,必会发生“一念之差,酿成千古恨”的憾事。而给自己画定行为的底线,就有了左右理智的闸门、控制冲动的开关、走出迷津的路标。
⑤守住底线,便拥有人生顺利的安全港口和事业成功的坚固堤岸。
16.本文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答:
17.试分析第②自然段的论证方法及作用。(2分)
答:
(五)映山红(13分)
①暮春,在江南水乡的庭院,竟邂逅映山红。它被安置在方丈之地,前有池后有石,左有梅竹右有庭廊,草丛、紫藤等占满了它周围的空间。它在这闹市之中小巧玲珑的人造景观中作着陪衬,作着点缀,作着阳春白雪中不显山不露水的一个音符。修剪整齐而丛密的绿叶间开几朵暗红的喇叭花朵,中规中矩,小心翼翼,含蓄内敛,不事张扬。那几个含苞欲放的骨朵,正按部就班地耐心等待,等首批花凋谢后它再绽放。
②我禁不住几分悲哀,想起家乡大别山的映山红。那本是狂野奔放的花,映着云霞燃着激情红透春末夏初季节的花。
③春分已过,大别山漫山遍野是映山红的天下。【A】那殷红的骨朵,点点滴滴,洒遍群山,宛如有一场红雨,又像点点音符,滴在五线谱上,奏响春之歌。灌木的嫩芽像雀舌,和煦的春风像软绸。
④一场春雨,几阵春风,那花朵仿佛一夜醒来,还带着昨日的梦,站在你面前。崖畔上,沟坎旁,道路边,一两株,三五朵,倒挂着,斜倚着,亭亭直立着,含露乍开,笑脸迎人,仿佛一支优美的晨曲,一首抒情的小诗,又像少女微笑,像来自远方的亲切的问候……
⑤清明后,再几番春雨,它便排山倒海卷着红潮来了。山岭上,沟谷里,万绿丛中,一丛丛,一簇簇,一片片。【B】有的红得热烈,像着了火;有的红得娴静,临之而不惊;有的质朴,像土生土长的乡下姑娘;有的娇艳,像浓妆艳抹的城市小妹。无论哪一种红,从地底下红出来,从心里头红出来,大大方方,端端正正,朴朴实实,以它的纯情和本色保你如痴如醉。此时,假如你乘车进山,会看到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如云,如霞,如诗,如歌,如铁扇公主挥火焰山,火苗呼呼作响,如十万八千天女洗罢脸,对此齐倒胭脂水。汽车在无边花海中追波逐浪,心在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真觉得飘飘欲仙。假如你乘船从水库进山里,几十里碧水,水上万山红遍,水下倒映群山,山上的红映在水里,水下的红映在天上——水上水下俨然一个红彤彤的世界。
⑥映山红学名杜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相传望帝化鸟,杜鹃啼血,是杜鹃鸟啼出的血把它染红了。民间流传许多关于它的悲剧故事。相传一位狠心的晚娘叫亲生儿子和前妻之子同去深山种芝麻,芝麻发芽以后才能回家,她给亲生独生子一颗生芝麻种,粒小,给前妻之子一颗熟芝麻种,粒大。不料途中亲生儿羡慕哥哥的种子大,要和他换,忠厚的哥哥答应了。后来自然亲生儿永未回家,这晚娘伤心而死,魂化杜鹃鸟,夜夜泣血,染红杜鹃花。在大别山的深山里,野岭密林中独户人家,春天的后半夜,万簌俱寂,每每梦醒,山泉潺潺,松涛瑟瑟,下弦月临窗,总能听到屋后古树间凄凉哀怨的杜鹃鸟叫声——“我,儿,错过!我,儿,错过!”夜夜达五更,寡妇起彷徨。“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这声音,白居易听过,文天祥听过,迁客骚人,游子思妇,无不闻此心惊肠断。
⑦映山红性脆,上山打柴,几乎所在的树条都能拧弯来做捆柴的“腰带”,惟独映山红不能——一拧就断,宁折不弯。近年它的根被做成各种艺术造型的根雕,装点了人们的生活,但它的花叶装饰小区,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它是随打工的人一道进城的,还是江南土生土长的呢!
⑧热情纯朴、充满悲剧情调和平民色彩的映山红啊,虽时过境迁却似曾相识。久别重逢,触景生情,不由人不感慨。
18.“我禁不住几分悲哀,想起家乡大别山的映山红。”说说“我禁不住几分悲哀”的原因。(3分)
答:
19.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请从画线句子中任选一句作赏析。(3分)
答:我选 句,
赏析:
20.文章题为“映山红”,第⑥段却宕开笔墨写杜鹃鸟以及“迁客骚人”对杜鹃鸟引发的种种感慨,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21.这篇散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对映山红的赞美之情?末段作者的“感慨”与这种思想感情有何关联?(3分)
答:
三、表达与交流 (共50分)
22.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抽刀断水水更流, 。 ②斯是陋室, 。
③ ,燕然未勒归无计。 ④ ,小桥流水人家, 。
⑤ ?怅望青田云水遥。 ⑥ ,相伴过年华。
⑦淮南秋雨夜, 。 ⑧ ,然后有千里马。
⑨ ,欲上青天揽明月。
23.根据要求作文。(40分)
请以“听听 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初二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1.D 2.A 3.D 4.B 5.A 6.C 7.B(2分一题,共14分)
8.①偕同,一起 ②已经 ③根据、按照 ④全、都(1分一个,共4分)
9. 这里难道就不值得做出政绩吗?(2分)
10.是一个为百姓谋利益的好官。(1分)如为柳州制定教谕、禁令;想方设法为借债的穷人赎回子女;指导当地读书人写文章等。(1分)
. 译文参考:
元和年间,曾将他和一道被贬的人召回京城,又再次一道出京为刺史,这次子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初,(他)感慨系之地说:“这里难道就不值得实施政教吗?”于是(他)按照当地的风俗,制定了劝谕和禁止的政令,赢得了柳州民众的顺从和信赖。
此地人借钱时习惯用子女作为人质相抵押,如不能按约期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钱相等时,(子女)就要沦为债主的奴婢。子厚为借钱的人想尽办法,让他们全都能把子女赎回去。其中特别贫穷实在无力赎取的,就让(债主)记下人质当佣工所应得到的酬劳,等到酬劳和所借钱数相当时,便要(债主)归还他们的人质。观察使把这个办法下达到其他的州,刚到一年,免除了奴婢身分而回归自己家里的就有近千人。
衡山飞湘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以南考进士的人,都把子厚当作老师。那些经过子厚亲自指点讲解而作画撰写文词的人,从他们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很好的章法技巧。
11.(2分) 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写出两点即可)
12.(2分) 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13.舌头和眼睛的构造;食谱丰富(2分)
14.举例子、作比较、作引用。(任意写出两个得2分)列举有关青蛙的不好听的字眼是为青蛙正名,同时也为突出青蛙捕虫本领的高超,表达对青蛙的喜爱赞美之情。(1分)
15. 不可以,因为不排除有些特殊的青蛙本领超过癞蛤蟆,用“一般的”突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16.做人要守住底线。(2分)
17.举例论证(1分)用事实论证论述了古往今来守住自己的底线,不越雷池一步的动人故事并不少闻,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分)
18.(3分)家乡的映山红原本热烈奔放,充满活力,(1分)现在却成了江南庭院中的盆景,中规中矩,小心翼翼,含蓄内敛,不事张扬,作者对这种改变禁不住感到悲哀。(2分)
19.(3分)【A】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殷红的骨朵比作红雨和音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映山红刚刚开放时的情状,表现了作者对映山红的喜爱之情。
【B】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映山红红色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气势强烈,表现了作者对映山红的喜爱之情。
20.(4分)不偏离。映山红学名杜鹃,因同名而写到杜鹃鸟,叙其感伤凄凉故事,再引出迁客骚人的有关杜鹃鸟诗句,环环相扣,承接自然。(2分)这样写,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氛围,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涵,也增加了作品的人文底蕴。(2分)(意思对即可)
21.(3分)对比。(1分)作者在文末触景生情,点明映山红的内在品质,使主旨更加鲜明突出,是前文映山红极尽赞美的归结和升华。(2分)
22.略
23. 切入分3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