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巨人贝多芬

文档属性

名称 音乐巨人贝多芬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13 15:4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72)德国作曲家。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创作了大量的堪称绝唱的优秀作品,如九部交响曲(以《命运》《田园》《合唱》最为著名),歌曲《费黛里奥》歌剧配乐,钢琴协奏曲五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弦乐四重奏十六部,小提琴奏鸣曲十部和弥撒曲两部等,《欢乐颂》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
我将扼住命运的咽
喉,而不会被命运所征
服。 ——贝多芬
1770年12月26日出生于徳国的波恩一个
贫民家中,父亲是位歌手,母亲在家操
持家务,常帮人洗衣服添补家用。四岁在父亲的地狱式的训练下学钢琴和小提琴;8岁开个人音乐会;十二岁时就被人拿来同名垂青史的音乐神童莫扎特相提并论;二十二岁来到维也纳学习深造,师从海顿等伟大音乐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很快超越了这些老师;二十六岁患耳病、四十六岁失聪;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1827年3月26日在极其痛苦中病逝于维也纳。
贝多芬的朋友和赞助人,或分散,或故去,现实的经济困难顷刻来临,没有固定的收入,没有听众,没有稿约......没有起码的经济保障。他曾写道:“我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而我还得装着日常生活并不艰难的神气。” 与此同时,他的耳朵完全失聪,这样他連所热爱的钢琴演奏和指挥工作也不得不放弃。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他举世闻名的九大交响曲中的后七部,都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病态中完成的。最为著名的交响乐有《英雄》、《命运》、《田园》、《合唱》等。 1824年5月7日,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 维也纳首次上演,这是贝多芬全部生涯中最辉煌的作品,仍然由他亲自担任指挥。演奏结束时,观众的掌声、欢呼声久久回荡在剧场上空。
惹人注目:
引起别人关注。
能记住吗
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犹豫。
深奥。
杂乱无章:
踌躇:
深邃:
磐石:
厚而大的石头。
巴望:
指望。
理清 “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 ,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客人拜访贝多芬的全过程
女佣开门
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
参观贝多芬工作室
贝多芬下楼与“客人”谈话
贝多芬与客人共进晚餐
贝多芬回忆往事
主要写了三件事:
1、“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
2、贝多芬与“客人”会面。
3、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请同学们读课文(6----9自然段),勾画出有关贝多芬穿着和外貌描写的句子。读读看,说说他的个性特征。
外貌描写
整体:
局部
身高五英尺左右,两肩极宽……
衣服
脸部
手特写:
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由外到内
由前到后
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
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一副早已失效的助听器)
整体印象
他的脸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
局部
火一样蓬勃的头发;
深色的眼睛略带灰色;
长而笨重的鼻子;紧闭的嘴;
略带方形的下颏。
(由上到下)


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从 到 ,
由 至 ,秩序井然,而且以形传神,从外貌描写中,表现出他的
、 和特有的 ,
印证着 和 。
小结:




生活
遭际
个性气质
精神世界
生活的窘迫
苦难的压力
选取同班同学
描写外貌
三五十字即可
不提及姓名
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
 2、模仿这种写法,对班上某一同学的外貌进行描写
研 读 赏 析
一、文中贝多芬的这些话能深深触动读者,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这是一个比喻。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允许就让客人进来,他对这种做法感到吃惊。
问题研究.互相交流
2、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这是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写照:被人误解而苦闷和绝望。
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耳聋却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了极大的约束。
所以说人不如树好。
问题研究.互相交流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做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
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却遭到耳聋的打击,但是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
"拼命"与"巴望"则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问题研究.互相交流
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永恒”指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虽然耳聋,交流困难,但使他超越言辞,直接感知心灵,感悟音乐。音乐成为他忠实的朋友,抚慰他的心灵,传达他的心声,朋友会离去,会误解他,但音乐不会,音乐将永远陪伴他。
问题研究.互相交流
5、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可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的,并且加以引申。
《约翰.克利斯朵夫》以集中表现克利斯朵夫的生活遭遇和人生追求为基本内容。克利斯朵夫的形象是以贝多芬为原型创作出来的,性格与经历都十分相似。
问题研究.互相交流
6、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贝多芬以他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
问题研究.互相交流
  用几句话概括一下课文中的贝多芬的形象(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觉得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具有不屈的斗争精神的人。
我们不希望遇到“不幸”,但当“不幸”真的不幸地降临到我们头上时,我们一定要抬起头,勇敢地面对“不幸”,尽管我们的肩膀没有贝多芬那么宽阔,但我们也要像贝多芬那样,用肩膀扛起“不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