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图表文字信息
筛选 之二
徽标与文字表述
徽标文字题
徽标不同于一般的图标,它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炼,蕴涵着丰富的寓意。考试中,一般要求考生诠释徽标的构图设计及含义、概括徽标蕴含信息、评价构图思想等。
徽标文字题常见题型:
①介绍画面;
②揭示内涵或象征意义;
③拟写宣传标语等。
答题时:
(1)要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2)说明(介绍、描述)画面要按顺序:如上下、左右、主次等。
(3)当题干只要求对阐述徽标含义,答题时要先介绍徽标的画面,再说创意。阐述时其内涵和寓意时,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有些物体是有具体的象征意义的)。
[例题讲解] 右面是2010年第16届亚运会
的会徽。请根据这幅徽标回答问题。
(1)简要说明第16届亚运会会徽的构成
要素。
答:
(2)请谈一谈第16届亚运会会徽的创意。
答:
解析:本题属于“徽标→文字”型的转换题。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分清说明顺序,本题可采取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介绍,并且注意时间“2010”、汉语拼音“Guang zhou”和英文“16TH ASIAN GAMES”等组成要素,并从中提炼出相关的信息。分析创意(寓意)时,要在抓住徽标以上特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根据要求用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
答案:(示例)(1)第16届亚运会会徽主要由太阳、五羊
标志、四条跑道(五羊和跑道又结合形成燃烧的火炬)、
“第16届亚运会”的英文、亚运会举办地的汉语拼音、
举办时间等元素组成。
(2)第16届亚运会会徽设计,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构图将抽象和具象相结合,在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既体现了广州的城市象征,也表达了广州人民的美好愿望,还表现了运动会应有的动感。
解答徽标类图文转换题的方法
例题解说。
(1)下面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图,请说说你对构图设计含义的理解。
①整个图形由地球、水滴、手三个部分组成。
②圆象征着地球,每个人手上有一滴水,暗示地球上水资源有限,大家要节约用水。
(2)下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标识,请认真观察图画,说说这一“标识”的含义。
中国探月标识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写意的笔触旨在传达一种探索的信念。
5.下图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徽章,请向你的同学介绍这枚徽章。
(1)整个徽章总体上是一个“心”的图形。“心”中间有一个既似手,又似鸽子的图案,大拇指是鸽头,其余四指像鸽翅。
(2)其寓意是:“心”象征爱心,“手”象征援助,“鸽子”象征美好。整个图案寓意为,伸出援助之手,将爱心献给世界,将美好撒满人间。
课堂精练
6.下图是08年北京残奥会吉祥物“福牛乐乐”。请你说说选中“牛”的理由(寓意)。
“牛”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坚忍不拔的形象既能体现残疾人运动员自信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又与北京残奥会的理念“超越、融合、共享”相吻合。(共40张PPT)
(2012版中考先锋精品课件)语文中考复习语音部分(含11真题)
要点、考点聚焦
备考指南
课前热身
中考典例
课时训练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3500个左右常用字的字音。
2、了解《汉语拼音方案》,掌握汉语拼音规则,认读汉语拼音的音节。
3、辨别注音的正误。
4、掌握多音字、容易误读的以及生活中常用常见字的读音。
1.(2011·山东临沂)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
项是( )(2分)
A.伫立(zhù) 扒窃(bā) 什物(shí) 戛然而止(jiá)
B.嗤笑(chī) 菜畦(qí) 提防(dī) 毛骨悚然(sǒng)
C.阴霾(mái) 荫庇(pì) 恣睢(suí) 根深蒂固(dì)
D.亵渎(xié) 禁锢(gù) 汲取(jǐ) 随机应变(yìng)
B
[解析] 本题考查多音字和易误读字的字音,难度较小。
A项中的“扒”应读“pá”;C项中的“庇”应读“bì”;
D项中的“汲”应读“jí”。做此类题,要注意平时的积 累,并结合词语意义识记。
真题体验
2.(2011·四川内江)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
A.内江又名甜城,坐落在美丽富饶(ráo)的沱江之滨。是川东
南乃至西南各省交通的重要交汇点,有“川中枢(shū)纽”
“川南咽喉”之称。
B.白云山有“川中小青城”之称,由108个山头组成,峰峦
(luán)叠翠,连绵起伏,上下森林密布,林海茫茫,幽谷深
壑(hè)纵横交错,悬崖绝壁随处可见。
C.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yào),向他投影,
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xì)息,只想睡眠,
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D.干枯的小草儿在我脚下发出簌(sù)簌的响声,似乎在提醒我
注意它。它确实比你这地下森林要高出好几分呢,这得(dé)
意的小草儿。
C
[解析] “憩”的读音为“qì”。
3.(2011·江苏苏州)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元____(xiāo) ②____(yú)越
③习以为____(cháng) ④明眸善____(lài)
宵
逾
常
睐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做题时要认真拼
读,注意同音字,根据具体的语境确定汉字。
4.(2011·四川达州)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荒芜/妩媚 喑哑/ 荫庇
义愤填膺/莺歌燕舞 呕心沥血/销声匿迹
B.干涸/ 隔阂 炽热/敕令
忧心忡忡/耳聪目明 擎天撼地/秦晋之好
C.阴霾/埋汰 遗骸/惊骇
花团锦簇/相形见绌 气冲斗牛/斗鸡走狗
D.跋涉/威慑 窥伺/伺机
广袤无垠/貌合神离 鳞次栉比/炙手可热
D
[解析] A.芜wú/妩wǔ 喑yīn/荫yìn 沥lì/匿nì
B.忡chōnɡ/聪cōnɡ 擎qínɡ/秦qín
C.骸hái/骇hài 簇cù/绌chù 斗dǒu/斗dòu
[点拨] 本题考查字的读音。涉及多音字和常见易读错字的读音,
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区分。
5.(2011·江苏盐城)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5分)
《铁军情·盐阜情》纪念新四军重建军部七十周年音乐会在央视
三套播出。这场音乐会让全国观众在享受高品位的视听艺术盛
宴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水绿盐城”的崭新风貌和独特mèi
力。央视已把这场音乐会成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重头戏之一,
在央视频道多次播出。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盛宴________ 崭新________ mèi力________
(2)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
shèng
zhǎn
魅
将“成为”改为“作为”。
[解析] (1)“盛”为多音字,有“shèng”“chéng”两个读音,
在这里应读“shèng”,义为“丰盛”;“崭”易误读为
“zhān”;“魅”易误写为“魄”。
(2)画线句病因为句式杂糅,应处理好主动与被动之间的关系。
考点涵析
语音题重在考查考生拼音能力和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能力。
1.辨认常用汉字的习惯性读音的错误。
2.判断字音字形的正误。
3.辩读多音字或形近字的读音。
4.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读字音。
5.给句中加点的汉字注音。
6.根据句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7.写出词语或句子的汉语拼音。
备考指南
(一)汉语拼音方案:
国家制定的汉语拼音字母连同它的拼写规则方案,就叫《汉语拼音方案》。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的拼音方案,是世界文献工作中拼写有关中国的专用名词和词语的国际标准,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并批准公布推行。
《汉语拼音方案》是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采用音素化的音节结构拼写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的一种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五个部分。字母表规定了字母的形体、名称及排列顺序,共有26个字母拼写普通话语音里所有的音节,声母表和韵母表是根据普通话语音结构特点制定的,25字母配合成21个声母和39个韵母。
《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用处是:给汉字注音,拼写普通话。作为少数民族创造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还可以用于中文信息处理,并可以音译外国人名、地名和科学技术用语,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等。
1、字母表(26个)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 i J 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1)要会读,读准这26个字母,注意跟英语字母和声母区分开来。
(2)字母歌:
(3)、题型:请根据字母的排列下列词语:
a 发型、b 爸爸、c 妈妈、d 中国、e 法则
f 苹果、g 佩服、h 阿姨、 i 欧洲、j 公园
【正确顺序为:h-b-a-e-j-c-i-g-f-d】
拼音字母二十六,记住名称莫发愁;
五个元音君须记,a o e i u ü ;
q(丘)、x(希)两母须记熟;
h 、w、 y 是后加a,前面加a只有r ;
f、S、L、 M是前加e,其他辅音后加e。
【其他辅音:b c d g j k n p t v z 】
2、声母表〖21个+零声母(实际上是没有声母,如: i u )〗
b p m f d t n l
ㄅ玻 ㄆ坡 ㄇ摸 ㄈ佛 ㄉ得 ㄊ特 ㄋ讷 ㄌ勒
g k h j q x
ㄍ哥 ㄎ科 ㄏ喝 ㄐ基 ㄑ欺 ㄒ希
zh ch sh r z c s
ㄓ知 ㄔ蚩 ㄕ诗 ㄖ日 ㄗ资 ㄘ雌 ㄙ思
发音部位:
①双唇音(上唇和下唇):
②唇齿音(上齿和下唇):
③舌尖前音(舌尖抵住或接近齿背):
④舌尖中音(舌尖抵住上齿龈):
⑤舌尖后音(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
⑥舌面音(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
⑦舌根音(舌面后部抵住或接近软腭):
b p m
f
z c s
d t n l
zh ch sh r
j q x
g k h
3、韵母表:
(1)“知、蚩、诗、日、资、雌、思”等字的韵母用i。
(2)韵母ㄦ写成er,用做韵尾的时候写成 r。
(3)韵母ㄝ单用的时候写成ê。
(4)i 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i(衣), yɑ(呀), ye(耶), yɑo(腰),you(忧),yɑn(烟),yin(因),yɑnɡ(央),yinɡ(英),yonɡ(雍)。u 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wu(乌), wɑ(蛙), wo(窝), wɑi(歪),wei(威),wɑn(弯),wen(温),wɑnɡ(汪),wenɡ(翁)ü 行的韵母跟声母j,q,x拼的时候,写成ju(居),qu(区),xu(虚),ü上两点也省略;但是跟声母l,n拼的时候,仍然写成lü(吕),nü(女)。
备注:
(二)汉语拼音拼写规则:
1、i 单独成音节时,前面加y,如衣(yi)。u行的韵母,前面无声母时, 把u写成w,如乌(wu)。ü行的韵母,前面无声母时,应加y,ü上两点省略,如雨(yu);¤【y、w歌】:
2、ü行韵母跟j、q、x 相拼,省略ü上两点,如居(ju)、去(qu)、需(xu),与n、l相拼,两点不 能省略,如女(nü)、吕(lü)。
¤【韵母ü省点歌】:
y、w两母用处大,隔断音节用着它;
何时改,何时加,记住口诀有办法;
i 行韵母整十个,in 、ing 前加y,其它都是i 改 y ;
u 行韵母共九个 ,只有单u 前加w,其它都是u 改w ;
ü行韵母有两点,去掉两点再加y。
凡带ü要注意,加y去点莫忘记;
n、l相拼不去点,去点只拼j、q、x 。
3、iou, 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 un,例如niu(牛),gui(归),lun(论)。
4、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r。例如:“儿童”拼作 ér tóng,“花儿”拼作huār。
5、b p m f w 只能和“o”拼,不能和“uo”拼。如:“波”只能拼写成“bo”,不能拼写成“buo”,“我”只能拼写成“wo”不能拼写成“wuo”。
1、四声的准确标定: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 / ∨ ? \
¤【声调符号歌】:
¤【平仄与对联】:
阴平 阳平——平声(对联下联最后一个字)
上声 去声——仄声(对联上联最后一个字)
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其贴法有二:
甲式(传统):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
乙式(常用):上联在基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
(三)声调符号:
声调有四,阴阳上去;
高扬升降,千锤百炼;
诸如此类,非常好记。
2、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轻声不标。
例如:
妈 mā 麻 má 马 mǎ 骂 mà 吗 mɑ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轻声
3、标调识记口诀:“有ɑ不放过,无ɑ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
①韵母中只有一个字母时,声调符号标在这个字母上。
②韵母中有两个以上字母,按元音顺序标调。
→ a o e i u ü →
如:bái póu wēi guǎng shào
③iu 、ui声调符号一律标在后一个字母上。
如:guī(归) liú(刘)
④声调符号标在i上时,i上的一点省去。
如:jī qī xī zī cī sī
⑤轻声音节不标调:
应考链接
一、形声字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组成形声字的两个部分,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形旁;另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结合,又可以构成许多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例如用“仓”做声旁,可以组成“沧、苍、舱”等读“cāng”的形声字。
形声字的声旁本来是表示字的读音的,但是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有一部分形声字的声旁已经不能准确表示现代的语音,因此造成了很多同学根据声旁的读音而错读汉字的情况。比如:“莘莘学子”的“莘”不读“xīn”,而读“shēn”;“吮”不读“yǔn”,而读“shǔn”;“矿”不读“guǎng”,而读“kuàng”。
二、形近字
汉语中有不少形体相近的字,因为不认识或没有注意而读成与其形近的字的读音,造成误读。如“病入膏肓”的“肓(huāng)”易读成“盲(máng)”、“饮鸩止渴”的“鸩(zhèn)”易读成“鸠(jiū)”等。
三、多音字
多音字是指那些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读音的字。多音字在现代汉语中为数不少,这给识记和拼读带来了不少麻烦。一个字有多个读音,原因是多方面的:
1.古代读音和现代读音不同,如“凹”,古读“wā”,现读“āo”。
2.词义不同,读音不同,如“散”字读“sǎn”时,意义是“没有约束,零散不规则”,所以“松散、散装、散居”应读“sǎn”;读“sàn”时,意义是“由聚而散”,“散场、解散、散伙、烟消云散、散步、散发”等都是先集中后散开的,所以,要读“sàn”。
3.词性不同,读音不同,如:“泊”字,有“bó”和“pō”两种读音,我们可以大致把动词类的读成“bó”,譬如“停泊”
“漂泊”“泊车”等;可以把名词类的读成“pō”,譬如“湖泊、梁山泊、血泊”等。
4.语体不同,读音不同。如“露”字,在书面语中读为“lù”,譬如“露骨、露天、原形毕露、崭露头角”等;在口语“露头、露脸、露相、露马脚”等词语中读为“lòu”。
四、汉语拼音拼写规则
1.标调位置
(l)一般按顺序标在韵母部分的主要元音上,标在开口最大的元音上,次序为:a o e i u u。
(2)iu ui音节调号标在最后一个元音上,调号如标在i上,i上的圆点省去。
(3)轻声音节不标调。如“的、地、得、了”等。
2.省略规则
(1)ü、üe、üan、ün跟j、q、x相拼时,ü上的两点要去掉,但与n、l相拼时不能去掉。
(2)复合韵母iou、uei、uen前加声母时,省去中间的o、e分别写成iu、ui, un
(3)er作儿化韵尾时省去e。如花儿(huar)。
3.增加规则
(1)i、in、ing单独成音节时,前面加y。
(2)u前没有声母时,前面加w。
4.大写规则
(1)句子开头第一个字母,诗歌每行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2)专用名词和专用词组的每个词,开头的字母都大写。
(3)姓和名的第一个字母都大写。
(4)i韵母(除i、in、ing)前面没有声母时i大写。
5.变化规则
(1)u单独成音节时,u写成w。
(2)ü、üe、üan、ün单独成音时,分别写成yu、yue、yuan、yun。
[助记] 拼写规则口诀:
b、p、m、f与o亲,一般不与e相拼;
i、u后边有元音,i、u改写成y、w;
i、u后边无元音,i前加y,u前加w:
j、q、x是三兄弟,和ü相拼把点去。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脂肪(zhī) 干涸(hé) 心旷神怡(yí)
B.魁梧(wú) 酝酿(niàng) 杳无音信(yǎo)
C.湖泊(bó) 和谐(xié) 彼竭我盈(jié)
D.褴褛(lǚ) 违背(wéi) 大声疾呼(jí)
中考典例
答案:C
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常见多音的读音。C项中的"湖泊"中的"泊"应该读"pō"。
中考典例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铿锵(qāng) 挪动(nuó) 不无裨益(bì)
B.琴弦(xián) 褴褛(lǚ) 载歌载舞(zài)
C.兑换(duì) 处理(chù) 哄堂大笑(hōng)
D.摇曳(yè) 别墅(shù) 大事渲染(xuān)
答案:B
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了汉语拼音的规则、常见字(包括多音字)的读音。A项中"锵"的注音"qāng",本身就不符合汉语语音拼写规则。C项中的"处"为多音字,在这里应该读三声。就"处"来说,同学们应该能够辨析它在什么情况下读三声,什么情况下读四声。D项中的"大事渲染"中的"渲"应该读四声。
中考典例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是( )
A. 绽放(zhàn) 对称(chèng) 潜滋暗长(qián)
B. 斟酌(zhēn) 袭击(xí) 深恶痛疾(wù)
C. 模样(mó) 教诲(huì) 不屑置辩(xiāo)
D. 提防(tí) 赔偿(shǎng) 人迹罕至(hǎn)
答案:B
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常见多音字的读音。A项中的"对称"的"称"是多音字,应该读"chèn"。C项中的"模样"中的"模"应该读"mú"。D项中的"提防"的"提"是多音字,在这儿应该读"dī"。
中考典例
4、下列词语中加色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浅尝辄止 谪守巴陵
B.不辍劳作 缀满繁星
C.瞠目结舌 堂而皇之
D.杞人忧天 挤眉弄眼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同音字的读音。A项中的两个字都读zhé, B项“辍”读chuò,“缀”读zhuì,C项“瞠”读chēng,“堂”读táng,D项“杞”读qǐ,“挤”读jǐ。
中考典例
5、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填汉字。
(1)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嗟_________
(2)植物合成了这些食物,大部分都用来组成躯体和贮藏在种子或块根、块茎中。
贮_________
答案:(1)jiē(2)zhù
解析:这两个字,都是生活中常见,但是同学们易错的。"嗟"容易读成"chā"。"贮"容易读成"chǔ"。
3.(2010·河北)根据拼音将相应语句规范、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Méi yǒu bǐ rén gèng gāo de shān méi yǒu bǐ jiǎo gèng cháng de lù
[答案]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解析] 这两句话出自诗人汪国真的《山高路远》。拼读、书写难度不大,关键是书写达到规范、工整的要求。
[点评] 本题考查根据拼写写出汉字的能力。解答好这类试题,应做到以下几点:(1)按课标要求,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做到准确拼读,规范书写;(2)善于将字形、字音乃至字义结合起来辨识,在对具体语境的理解中学习并掌握汉字;(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2010·黑龙江哈尔滨)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是 ( ) A.汲取(jí) 胆怯(qiè) 吹毛求疵(chī) B.商酌(zhuó) 蓬蒿(gāo) 获益匪浅(fěi) C.称职(chèng) 克扣(kè) 沥尽心血(xuè) D.襁褓(qiǎng) 淳朴(chún) 不可磨灭(miè)
[解析] A项“吹毛求疵”的“疵”读“cī”;B项“蓬蒿”的“蒿”读“hāo”;C项“称职”的“称”读“chèn”。
[点评] 前两项考声母的辨识能力,C项考查多音字。
D
5.(2010·浙江丽水)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一只想变成橘子的苹果,一定是一只kě(1)望创新的苹果。这样的苹果一般不会因循守旧,更不会dài(2)着镣铐跳舞,而是喜欢挣脱条条框框的束fù(3),像蝉一样,冲破躯壳的管制,直冲云xiāo(4)!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4)______
[解析] 此题综合考查考生对汉字音、形、义的掌握情况,解答时要注意区分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与书写。如“戴着”的“戴”不能写成“带”;“束缚”的“缚”不能误写为“博”“搏”“傅”;“云霄”的“霄”不能写成“宵”。
渴
戴
缚
霄
6.(2011·广东广州)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如果我能kuān shù________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
慈母。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féng sāo。
________ (3)有一位长期以来xiǎn wéi rén zhī 的科学家:
邓稼先。 (4)对于叔叔回国这桩shí ná jiǔ wěn 的事,大家
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字音拼读与汉字的书写、识记能力。
宽恕
风骚
鲜为人知
十拿九稳
7.(2011·湖北黄冈)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干涸(hé) 汲取(xí) 恪守(kè) 消声匿迹(nì) B.蓦然(mò) 拮据(jié) 亘古(gèn) 锲而不舍(qiè) C.凛洌(lǐn) 氛围(fēn) 赢弱(léi) 惟妙惟肖(xiāo) D.恻隐(cè) 匀称(chèng) 旁鹜(wù) 冥思遐想(míng)
[解析] 本题考查字形、字音,难度较小。
A项的“汲”应读“jí”,“消”应为“销”。
C项的“洌”应为“冽”,“肖”应“xiòo”。
D项的“称”是多音宇,此处应“chèn”,“鹜”应为“骛”。
B
8.(2011·浙江绍兴)选择下面语境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只填序
号)(3分) 2010年的岁末,史铁生,这个地坛的孩子永远离开了我们,但
我们将永远记得他留下的这段文字:“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不要抱怨生活给(A.gě B.jǐ)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
有太多的曲(A.qū B.qǔ)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
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
如果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A.mèi B.mài)力。” 给:________ 曲:________ 魅: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字的读音。涉及多音字和常见易读错字的读音,
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区分。
“给”在“给予”时读“jǐ”;“曲”是多音字,表示“弯曲”
时读“qǔ”;“魅力”中“魅”应读“mèi”。
B
A
A
9.(2011·河南)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
项是( )(2分) A.湖泊/淡泊 角逐/角色 浑身解数/解甲归田 B.缜密/慎重 机械/训诫 叱咤风云/姹紫嫣红 C.滑稽/畸形 辍学/点缀 猝不及防/鞠躬尽瘁 D.陨落/吮吸 分歧/祈祷 言简意赅/骇人听闻
[解析] 本题考查语音,涉及多音字和常见的易错字的读音。我
们在复习中要注意对多音字、易错字的读音进行归类。
选项A中的几个加点字都是多音字,要根据具体词语确定读音。
其中“角”在“角逐/角色”中读音相同,都读“jué”;
选项B中的几个加点字读音各不相同,分别读:zhěn/shèn,
xiè/jiè,zhà/chà;
选项C中“滑稽/畸形”加点字读音相同,都读“jī”;
选项D中“分歧/祈祷”加点字读音相同,都读“qí”。
B
课后完成中考先锋
语音部分训练(共18张PPT)
中考现代文
阅读-议论文专题
1、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
2、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
3、论证方法及作用
4、理清论证思路和论证过程
一.考点明晰
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逻辑推理来表明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某一现象的见解和主张。
二.议论文文体知识
2.三要素: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必须要正确鲜明。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联系论点与论据的纽带。
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阅读方法
1.面对一篇议论文首先要看题目边读边思考,初步领会整篇文章所讲的主要内容。注意文中特殊的句子,找出作者所持的见解与主张(即论点)
2.结合下面的问题,了解所问的内容是什么,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文章,一道题一道题的解决问题。
3.问题的答案要善于从文章中找原句。
四.考点一论点
找论点的方法:一要看文章的标题
二 要注意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
⑴标题揭示; ⑵开头提出;⑶ 议论过程中鲜明提出 ;⑷结尾归纳 ;⑸ 文章中没有提出,需读者自己归纳
注意区分论题与论点
论题是议论文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而论点是作者对所阐述的内容所作出的明确的判断的句子。
五.考点二论据
事实论据
(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道理论据:
(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六.考点三论证方法及作用
用具体事例加以论证,使人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或主张。格式:用……事例有力的论证了……的观点或道理。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引用名言或警句加以论证,使论证具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格式:引用名言格言俗语有力的论证了观点或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比喻论证:
能够生动形象的证明作者的观点,使说理生动,让人容易理解。格式: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比作…形象生动的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深入浅出。
对比论证:
突出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或重要性,使说理更有力度。格式: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从两方面论述使……的观点更鲜明突出
。
论证思路:格式为: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
论证过程:格式:首先举了(引了)……例子(话)从正面证明了……的观点,接着又引了(举了)……的话(例子)从反面证明了……观点,通过对比论证,证明了……最后又通过比喻论证,证明了……从而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
七.考点四-论证思路和过程
读书与思
钟敬文
①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同书本打交道。也许有人会问,这也需要方法吗?当然需要。假如一个同学天天读书,投入的精力很多,读什么记什么,这是不是最好的阅读之道呢?这样读书,也是一种读书法,古人叫做“记诵之学”,他这样用功地读书,绝对比不读书、不记诵要好。但这种读书,不能成为一种学问,不算是上乘的读书。因为他得来的学问是死的。读书多是好事,但还要用种种科学知识来帮助理解书本的内容。如果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这就要想,要思考。 ②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做垃圾处理。
③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思想、学说涌进了国门,一时令人应接不暇。青年人对新事物敏感,这当然是好现象。但也有些青年学生对外来的理论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目地追逐,结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了外国理论的跑马场。里面即使有好东西也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更不要说分辨良莠了。这种情况,应当引起警惕。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青年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几近“不思”、“不学”,那不可避免地要陷入“罔”和“殆”的危机。我看是不能这样继续下去的。大家要有清醒的意识,要在读书上多用脑。读外国书如此,读中国书也如此。因此,在读书中,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养; 。
④总而言之,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3.试结合语境,在选文第③段结尾的横线处补写出一个句子,与前面的句子形成排比句。
4.选文在论述读书时引用了名言警句。请你根据平时的积累,另写三条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解题思路
此文设题4个,分别考查中心论点、论证方法、仿句、名句积累、前3个考点侧重于文章阅读,第四个考点考查语文的学习习惯。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此题考查论点,应紧扣文题来把握,强调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
2.第③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此题考查论据,很明显是运用了道理论证,注意不能与修辞方法混淆。
3.试结合语境,在选文第③段结尾的横线处补写出一个句子,与前面的句子形成排比句。
此题的仿句应从两方面入手,即中心内容与前面相关,句式与前面相似。如:思考,才能增长智慧。
4.选文在论述读书时引用了名言警句。请你根据平时的积累,另写三条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此题也是开放性试题。写名言警句时应注意:①内容与读书有关,与本文不重复。②引用要准确。③有一定数量。
(主要内容):本文论述了读书方面的问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了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的观点
九. 中考链接-俭以德养
一个人的脑子,容量总是有限的。这方面想得多,那方面就想得少了。脑子里过 多地想着一顿佳肴、一件漂亮衣服、一架好无线电收音机之类,就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考虑工作。
鲁迅的一条裤子穿了好几十年了。孙伏园受周老太太之托,劝他换一条新棉裤。鲁迅说:“我岂但不穿棉裤而已,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我不愿意换。你再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藤绷或综绷,我也从来不愿意换厚褥子。生活太安逸子,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是鲁迅连一条棉裤也穿不起吗?当然不是;是鲁迅吝啬吗?当然更不是。鲁迅对青年,对革命,向来是十分大方、慷慨的。鲁迅深刻地领悟到这一真理:工作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物质的追求和安逸的生活可以分散人们在工作、劳动、学习上的精力;还可以养成人们拖拉懒散的作风。
问题:
1、这三个语段选自议论文《俭以养德》, “俭以养德”是古代政治家、军事家 的一句名言,用这四个字做题目,简洁而深刻地揭示了 对品德修养的意义。
2、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三个语段阐述的论点是: 。
3、第二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 )
A、举例论证 B、道理论证 C、对比论证 D、比喻论证
4、文章列举了鲁迅先生的例子证明论点,请结合论点另写一至两个论举。
5、第三段中的划线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解答
1、这三个语段选自议论文《俭以养德》, “俭以养德”是古代政治家、军事家 的一句名言,用这四个字做题目,简洁而深刻地揭示了 对品德修养的意义。
答案:诸葛亮,节俭
2、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三个语段阐述的论点是: 。
答案:不节俭就会影响工作
3、第二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 )
答案:A.举例论证
4、文章列举了鲁迅先生的例子证明论点,请结合论点另写一至两个论举。
答案:1,司马光——一代文宗,名重四野,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饥”,对衣食温饱向无奢求。然而他对精研学问却有着无穷的兴致和热情。
2,方志敏身为将军,经手的款项以百万计,但他自己的财产却是几件破汗衫和破袜子。
5、第三段中的划线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案:设问,作用是引起读者注意,强调答案。(共16张PPT)
说明文阅读中的
整体感知与概括
学习目标
1.了解说明文阅读中整体感知的一般规律
2.学习说明文阅读中概括题的解 题方法
阅读材料(一):(完成练习)
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______。
小组讨论,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写作思路 (基本结构)
了解感知规律:
规律小结一:按照说明文的写作思路
(基本结构)来整体感知说明内容
结构图: 提出说明对象
具体说明事理(性质结构、原理特征、
功能分类等)
介绍原理运用(用途体现)
展示发展前景
有时相结合
层进式结构
阅读材料二,完成练习
理清层次,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规律小结二:
说明文阅读的整体把握的基本步骤:
1.看题目——明确说明对象(无题目则看内容确定)
2.析结构——层进式(纵式)、并列式(横式)、总分式
3.抓重点——重点段与支撑段;中心句(重点句)与过渡句
4.做归纳——归纳段落、层次大意及全文内容等
说明文阅读中“整体概括类”常见题型:
(1)指出说明对象类
(2)归纳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类
(3)概括文章内容类
(4)拟写文章题目类
(5)阐释文中概念类
掌握概括题解题思路:
根据解题思路提示,
阅读材料三,完成练习。
本节课回顾:
1、说明文写作的一般思路:提出说明对象 具体说明原理 介绍原理运用 展示发展前景
2、说明文阅读的整体感知与整体把握的基本步骤:看题目 析结构 抓重点 做归纳
3、说明文阅读中概括类几种常见题型解题思路。
作业反馈:
1、感知文章写作思路:《语文教学通讯》P94第二题。
2、指出说明对象:《语文教学通讯》P98第一题。
3、归纳说明对象特征或事理:《语文教学通讯》P95《鹦鹉鱼的睡衣》第四题;P103《热心的海葵》第一题。
4、概括文章内容:《2008语文中考指导》P112第一题;《语文教学通讯》P103阅读十五第二题。
5、拟写文题:《2008语文中考指导》P116第一题。
6、阐述文中概念:《2008语文中考指导》P109第三题。
“指出说明对象类”题目解题思路:
1、一般说明事物或说明科学原理的文章,可直接摘引文章说明的主体对象。
2、针对某些问题而写的说明科学原理的文章,“说明对象”即为所要说明的问题。
(1)内容上概括全文
(2)形式上表现为陈述句。
(3)位置:开头(总---分结构)、
结尾(分---总结构)、
中间(一般为承上启下段)
“概括文章内容类”、 “指出说明对象特征或事理类”题目解题思路
方法:借助全文中心句。
方法:要点归纳法。
明确说明对象—分析具体内容—归纳整理要点
(语言力求准确、精炼)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选自《苏州园林》
“阐释文中概念类”题目解题思路:
文章中如有概念说明,可直接加以摘录或整理。
根据题目要求,找出与概念直接有关重要内容(划出重点词语、句子),分析整理,总结归纳。
“拟写文章题目类 ”题型解题思路
文章说明的主体对象往往可以作为文章的题目。可加表现其特征的形容词。
针对某些问题而写的说明科学原理的文章,“所要说明的问题”即可作为文章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