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1年小升初语文专题冲刺模拟卷(文化文学常识)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1年小升初语文专题冲刺模拟卷(文化文学常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6 10:34:06

文档简介

统编版2021年小升初语文专题冲刺模拟卷(文化文学常识)
一、选择题
1.下面对课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所写的一部冒险小说。
B.《迢迢牵牛星》选自汉乐府,诗中暗含有牵牛织女的故事。
C.《北京的春节》一文详略得当,详写的是除夕这天,其余的日子均为略写。
D.《匆匆》是朱自清晚年时所写的一篇散文,他感叹时光易逝,自己又一事无成。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药学著作。
B.写一件事,只要把它的经过写清楚就可以了。
C.《夏日绝句》的作者是宋代女诗人李清照。
3.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  )
A.京剧表演艺术家 B.电影表演艺术家 C.舞蹈表演艺术家
4.下面是对联征集活动中一副对联的上联,其最合适的下联是(  )
上联:古楚文化名扬四海
A.运河历史源远流长 B.洪泽湖水烟波浩渺 C.淮扬美食香飘九州
5.下列外国文学知识介绍,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丽丝漫游奇境》故事情节奇异的背后,隐藏着严密的逻辑。
B.《骑鹅旅行记》是享誉世界的童话作品。
C.《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
D.《童年》是泰戈尔的人生三部曲之一。
6.关于《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本书的作者是丹尼尔笛福。
B.“星期五”是鲁滨逊救下的野人,后来成了鲁滨逊的好帮手。
C.鲁滨逊刚到荒岛时,吓得不知所措,压根没想过怎么活下去。
D.鲁滨逊在岛上虽然过着寂寞的生活,但是他能理智地安慰自己,分析自己遇到的凶险和幸运。
7.补全下联,你觉得最恰当的是(  )
上联:汝若问儒风,云窗雪案深工夫;
下联:汝若问农事, 。
A.绿荫冉冉遍天涯 B.欸乃一声山水绿
C.万古荒凉楚水西 D.晓烟春雨劳耕锄
8.下列叙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长江三峡是指巫峡、瞿塘峡、西陵峡。
B.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
C.《安徒生童话》是法国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其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白雪公主》等故事家喻户晓。
D.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9.下列故事不是出自我国四大名著的是(  )
A.《田忌赛马》 B.《猴王出世》
C.《武松打虎》 D.《草船借箭》
10.下列属于地支的是(  )
A.甲 B.丁 C.戊 D.未
11.(  )曾对自己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A.施耐庵 B.鲁迅 C.老舍 D.曹雪芹
12.古代年龄称谓和年龄不符的一项是(  )
A.及笄(年满十五岁) B.耄耋(八十至九十岁)
C.期颐(100岁) D.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年的时候吃鱼的寓意是年年有余。
B.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我们在评价名著中的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
C.《骑鹅旅行记》是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品。
D.《迢迢牵牛星》这首古诗与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有关。
14.下列各句的理解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草船借箭》中周瑜看到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很高兴,是因为周瑜知道诸葛亮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这样打仗就有兵器了。
B.《景阳冈》选自小说《水浒传》,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
C.《威尼斯的小艇》出自英国作家马克·吐温,文中描写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体现了威尼斯的动态美。
D.《田忌赛马》中田忌能以弱胜强,是因为他的不服输精神,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比拼,做种取得比赛的胜利。
15.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是(  )
A.金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二、填空题
16.积累与运用。
(1)诗中有景,诗中有情。从“   ,春风花草香”中我体会到了春光的美好;“   ,路上行人欲断魂。”又让我感受到在这个思念的节日,路上行人的那份悲伤。
(2)   把   当作梳妆的镜子,   像   一样平静。
(3)在这个特殊的学期中,我领略了一幅   的画——《清明上河图》;游览了不但   而且   的赵州桥;认识了   的宋庆龄;我还从法布尔的《蜜蜂》中知道了蜜蜂具有   的能力,真是收获颇丰啊!
(4)我们刚度过了我国的传统节日   节,这个节日的独特习俗是   。
(5)“花中君子”是指   ,“雅人四好”是指   。
17.综合素养题。
(1)山对(   ),(   )对河。
(2)山不断,水(   )(   ),煮酒对烹茶。
(3)八叉手,九回肠,地久对(   )(   )。
(4)一堤(   )(   )绿,三径菊花黄。
(5)一年(   )(   ),难忘橘绿橙黄。
(6)《伊索寓言》是古希腊的(   )写的。
(7)《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主人公是(   )。
(8)《神秘岛》的作者是(   )国的凡尔纳。
(9)(   )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10)《捣蛋鬼日记》的主人公是一位(   )岁的小男孩。
18.古诗大盘点。
我喜欢古诗词,因为其中有“日出江花红胜火,   ”的生机,有“爆竹声中一岁除,   ”的童趣,有“梅子黄时日日晴,   ”的季节变化,也有“独在异乡为异客,   ”的思乡之情。
19.日积月累。
(1)   子黄时日日晴,小   泛尽却山形。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   。
(3)   在   乡为异客,每逢   节倍思亲。
(4)雅人四好:   
(5)春潮带雨晚来急,   。
20.日积月累。
(1)春天,我在江边看到桃红柳绿,群鸭戏水的场景,禁不住吟出苏轼的诗句:“   ,   。”
(2)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正所谓:   ,   。
(3)犯错不要紧,只要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关于“改过”的名言我知道:   ?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识记。
A.正确
B.《迢迢牵牛星》是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选自《古诗十九首》。
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C.《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全文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又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一文详细描写了腊八、过小年、除夕、元宵节的热闹景象。
D.《匆匆》是朱自清青年时期写的散文。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2.【答案】B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常识。A.正确
B项说法错误,写一件事,要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叙事性文章的基本要素。要写清楚一件事,必须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果不写清楚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读者就无法了解文章所叙写的内容,所表现的中心。
故答案为: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3.【答案】A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出选项中相应的答案即可。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故答案为:A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4.【答案】C
【知识点】对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对联的掌握。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本题“古楚”对“淮扬”;“文化”对“美食”;“名扬四海”对“香飘九州”。
故答案为:C
【点评】了解对联的特点。对联就是对偶句,由上下两对句组成。字数相等,节奏一致。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多不少。上、下联内部的语音节奏要一致。
5.【答案】D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相关知识的掌握。注意平时的阅读积累。
A 正确。《爱丽丝漫游奇境》讲述了小姑娘爱丽丝追赶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白兔,掉进了一个兔子洞,由此坠入了神奇的地下世界。作品以梦幻的形式,将你带入一个离奇的故事中,情节扑朔迷离,变幻莫测。表面看来荒诞不经,实际上却富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深刻的内涵,是智慧与幻想的完美结合。
B 正确。《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讲的是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的顽皮孩子尼尔斯,因为一次捉弄小精灵,而被小精灵用魔法变成了一个小人。他骑在他家的大白鹅背上,跟着一群大雁出发去长途旅行。通过这次奇异的旅行,尼尔斯增长了很多见识,结识了许多朋友,也碰到过好几个凶恶阴险的敌人。他在种种困难和危险中受到了锻炼,最后尼尔斯回到了家中,恢复原形,变成了一个好孩子。
C 正确。《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D 错误。《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人物、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答题时要回忆作品内容,结合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示作出正确的回答。做好此类题,平时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有意识地积累教材中的名家名篇。
6.【答案】C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的理解。《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在航海途中遇到风暴,漂流到无人岛上,凭着坚韧的意志与不懈努力在荒岛上生存下来,最终得以返回故乡的故事。
C项理解错误,鲁滨逊刚到荒岛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都勇敢的克服了。凭着坚韧的意志与不懈努力在荒岛上生存下来,最终得以返回故乡。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人物、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答题时要回忆作品内容,结合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示作出正确的回答。做好此类题,平时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有意识地积累教材中的名家名篇。
7.【答案】D
【知识点】对联
【解析】【分析】对于此类题目的考查,除了要注意对联对仗的特点,还要注意给出的材料,要与上下文相连,前面提到了“农事”,所以最后一项最相符合。
故答案为:D
【点评】了解对联的特点。对联就是对偶句,由上下两对句组成。字数相等,节奏一致。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多不少。上、下联内部的语音节奏要一致。
8.【答案】C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及作家作品的了解。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了解的可上网或阅读相关书籍、报刊完成。对于搜集到的资料要注意整理与分类。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重课外知识的搜集与积累,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A项、B项、D项正确。C项有误,《安徒生童话》是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的作品,其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故事家喻户晓。《白雪公主》是《格林童话》中的故事。
故答案为: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9.【答案】A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A.《田忌赛马》出自《史记》。
B.《猴王出世》出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C.《武松打虎》出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D.《草船借箭》出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故答案为:A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10.【答案】D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国学常识的识记。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是中国古代纪年历法,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其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本题中“甲、丁、戊”属于天干;“戌”属于地支。
故答案为: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学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11.【答案】D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课外名著解读。学生平时阅读名著时需要了解作者的信息、主要人物及重点情节。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红楼梦中塑造了很多经典角色,包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所以选D答案。
故答案为:D
【点评】对于“课标”推荐必读名著,平时要认真阅读,识记文学常识,掌握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等。
12.【答案】A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国学常识的识记。A项“及笄”指的是女子年满十五岁。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学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13.【答案】D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综合题,考查了文学常识,课外积累,分析人物形象等。A、B、C正确。
D项理解错误,《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这首古诗与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有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课外积累,分析人物形象等的掌握,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14.【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A项,《草船借箭》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企图陷害他,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展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可知,该项错误。
B项正确。
C项,《威尼斯的小艇》出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该项说法错误。
D项,《田忌赛马》主要写了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在孙膑的帮助下转败为胜的故事,赞美了孙膑足智多谋,敢于打破常规,扬长避短的优秀品质,说明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成功。故该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15.【答案】B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国学常识的识记。小篆我国最早的全国统一的规范文字。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国的汉字出现了简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况。秦始皇灭六国后,下令以秦国的“小篆”作标准,统一全国文字。
故答案为: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学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16.【答案】(1)迟日江山丽;清明时节雨纷纷
(2)垂柳;溪水;溪水;绿玉带
(3)北宋画家张择端;坚固;美观;信守承诺;辨别方向
(4)清明节;扫墓祭祖
(5)梅兰竹菊;琴棋书画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作家的了解及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要求我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所以我们上课要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出自唐朝杜甫的《绝句》,全诗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意思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全诗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意思是: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2)“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出自课文《童年的水墨画》。
(3)《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它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赵州桥不仅雄伟、坚固,而且美观,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我不能失信》出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科书 ,为略读课文,作者是牟文正 。本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蜜蜂》课文记叙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的一个试验,最后发现蜜蜂靠的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4)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5)花中君子指的是梅花、兰花、竹子和菊花这四样,这四样花卉,因为独特的气质,优雅的造型,或者是被赋予的深远含义,让人们对其喜爱不已,所以被称为花中四君子。
雅人四好也叫文人四友,指的是琴棋书画。琴是古琴;棋,专指围棋;书指书法;画是说国画;是古时候风雅人士修养身心的艺术爱好。
故答案为:(1)迟日江山丽、清明时节雨纷纷
(2)垂柳、溪水、溪水、绿玉带
(3)北宋画家张择端、坚固、美观、信守承诺、辨别方向
(4)清明节、扫墓祭祖
(5)梅兰竹菊、琴棋书画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7.【答案】(1)水;海
(2)无;涯
(3)天;长
(4)杨;柳
(5)好;景
(6)伊索
(7)哈利波特
(8)法
(9)黄河
(10)9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对子歌是指由对偶的词语组成的歌曲。对子,或称对联,雅称楹联,是一种对偶句。它言简意深,词语对仗,平仄协调是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1)“山对水,海对河。”这句对子歌出自清代车万育的《声律启蒙》,根据记忆写出即可。
(2)“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这句对子歌出自清代车万育的《声律启蒙》,根据记忆写出即可。
(3)“八叉手,九回肠,地久对天长。”这句对子歌出自清代车万育的《声律启蒙》,根据记忆写出即可。注:“八叉手”指唐代诗人温庭筠才思敏捷,一诗赋,每入试,八叉手而八韵成,人称“温八叉”。“九回肠”引用了汉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形容忧思之甚。
(4)“一堤杨柳绿,三径菊花黄。”这句对子歌出自清代车万育的《声律启蒙》,根据记忆写出即可。注:“三径”指隐士的居处。引用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5)“一年好景,难忘橘绿橙黄。”这句对子歌出自清代车万育的《声律启蒙》,根据记忆写出即可。注:本句对子歌引用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6)根据文学积累可知,《伊索寓言》是古希腊的伊索写的。《伊索寓言》通过简短的寓言故事(主要是动物故事,也有一些其他的生活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故事篇幅虽短小,但寓意深刻,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7)根据文学积累可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主人公是哈利波特。《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由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十一岁名叫哈利·波特的小男孩到霍格沃茨魔法学院学习魔法,认识了罗恩、赫敏等好朋友并在期间发生的各种有趣、惊险以及最后得到了魔法石的故事。
(8)根据文学积累可知,《神秘岛》的作者是法国的凡尔纳。《神秘岛》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的最后一部。故事叙述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五个被困在南军中的北方人,其中一个还是个孩子,趁着一个机会用气球逃脱了。他们中途被风暴吹落在太平洋中的一个荒岛上,但是他们并没有绝望,而是团结互助,运用大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从赤手空拳一直到制造出陶器、玻璃、风磨、电报机……期间建立起了幸福的生活。最后,在一次火山爆发中,这几个人都险些丧命,直到格兰特船长的儿子罗伯特所指挥的“邓肯号”经过那里时,才把他们搭救了。回到美国之后,这几个“岛民”又重新开始他们在岛上建立的事业。
(9)根据文学积累可知,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也有称第二大河流)。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流域冬长夏短,冬夏温差悬殊,季节气温变化分明。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10)《捣蛋鬼日记》的主人公是一位九岁的小男孩。《捣蛋鬼的日记》是部日记体小说,是意大利万巴的作品。主人公是一位九岁的小男孩,人们称他为捣蛋鬼加尼诺。加尼诺受到姐姐的启发学写日记,决心把自己的想法和经历的事情都记到上面去。日记记载了他在半年时间里怎么把家里搅得天翻地覆,甚至毁掉了他姐夫的政治声誉和前途,终于成为“不可教诲”的祸星的经过。通过这部小说日记,作者认为:在儿童的教育上,许多过错来自大人,而不是孩子们不肯改正错误。
故答案为:(1)水、海
(2)无、涯
(3)天、长
(4)杨、 柳
(5)好、景
(6)伊索
(7)哈利波特
(8)法
(9)黄河
(10)9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众多,有对子歌知识,名著知识,文学常识等知识,解答时要根据积累作答,不要把知识点写错、写混。
18.【答案】春来江水绿如蓝;春风送暖入屠苏;小溪泛尽却山行;每逢佳节倍思亲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词识记能力,解答时要根据积累作答,不要把知识点写错、写混。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忆江南》,全诗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一首回忆诗,诗人通过描绘江南的美景来表达对江南的难忘与喜爱江南之情。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全诗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出自宋代曾几的《三衢道中》,全诗是: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这是一首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全诗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充分体现出了游子思乡怀亲之情。
故答案为:春来江水绿如蓝、春风送暖入屠苏、小溪泛尽却山行、每逢佳节倍思亲
【点评】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19.【答案】(1)梅;溪
(2)符
(3)独;异;佳
(4)琴棋书画
(5)野渡无人舟自横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默写及文学常识。
(1)“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出自宋代曾几的《三衢道中》,全诗为: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意思是: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全诗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是: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4)琴棋书画,本指琴瑟、围棋、书法、绘画色彩四种古代艺术性文物或技艺,又称“雅人四好”。
(5)“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唐代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全诗为: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意思是: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故答案为:(1)梅、溪
(2)旧符
(3)独、异、佳
(4)琴棋书画
(5)野渡无人舟自横
【点评】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20.【答案】(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诗歌默写,有名言警句,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翻译:竹林外长着两三枝刚刚盛开的桃花,鸭子在水中嬉戏,最早知道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出自《太子少傅箴》中,它形容环境对人的影响。也可以形容友情的友好。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自《左传》意思是谁能不犯错误呢 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故答案为:(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点评】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1 / 1统编版2021年小升初语文专题冲刺模拟卷(文化文学常识)
一、选择题
1.下面对课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所写的一部冒险小说。
B.《迢迢牵牛星》选自汉乐府,诗中暗含有牵牛织女的故事。
C.《北京的春节》一文详略得当,详写的是除夕这天,其余的日子均为略写。
D.《匆匆》是朱自清晚年时所写的一篇散文,他感叹时光易逝,自己又一事无成。
【答案】A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识记。
A.正确
B.《迢迢牵牛星》是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选自《古诗十九首》。
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C.《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全文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又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一文详细描写了腊八、过小年、除夕、元宵节的热闹景象。
D.《匆匆》是朱自清青年时期写的散文。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药学著作。
B.写一件事,只要把它的经过写清楚就可以了。
C.《夏日绝句》的作者是宋代女诗人李清照。
【答案】B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常识。A.正确
B项说法错误,写一件事,要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叙事性文章的基本要素。要写清楚一件事,必须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果不写清楚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读者就无法了解文章所叙写的内容,所表现的中心。
故答案为: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3.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  )
A.京剧表演艺术家 B.电影表演艺术家 C.舞蹈表演艺术家
【答案】A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出选项中相应的答案即可。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故答案为:A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4.下面是对联征集活动中一副对联的上联,其最合适的下联是(  )
上联:古楚文化名扬四海
A.运河历史源远流长 B.洪泽湖水烟波浩渺 C.淮扬美食香飘九州
【答案】C
【知识点】对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对联的掌握。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本题“古楚”对“淮扬”;“文化”对“美食”;“名扬四海”对“香飘九州”。
故答案为:C
【点评】了解对联的特点。对联就是对偶句,由上下两对句组成。字数相等,节奏一致。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多不少。上、下联内部的语音节奏要一致。
5.下列外国文学知识介绍,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丽丝漫游奇境》故事情节奇异的背后,隐藏着严密的逻辑。
B.《骑鹅旅行记》是享誉世界的童话作品。
C.《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
D.《童年》是泰戈尔的人生三部曲之一。
【答案】D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相关知识的掌握。注意平时的阅读积累。
A 正确。《爱丽丝漫游奇境》讲述了小姑娘爱丽丝追赶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白兔,掉进了一个兔子洞,由此坠入了神奇的地下世界。作品以梦幻的形式,将你带入一个离奇的故事中,情节扑朔迷离,变幻莫测。表面看来荒诞不经,实际上却富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深刻的内涵,是智慧与幻想的完美结合。
B 正确。《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讲的是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的顽皮孩子尼尔斯,因为一次捉弄小精灵,而被小精灵用魔法变成了一个小人。他骑在他家的大白鹅背上,跟着一群大雁出发去长途旅行。通过这次奇异的旅行,尼尔斯增长了很多见识,结识了许多朋友,也碰到过好几个凶恶阴险的敌人。他在种种困难和危险中受到了锻炼,最后尼尔斯回到了家中,恢复原形,变成了一个好孩子。
C 正确。《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D 错误。《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人物、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答题时要回忆作品内容,结合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示作出正确的回答。做好此类题,平时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有意识地积累教材中的名家名篇。
6.关于《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本书的作者是丹尼尔笛福。
B.“星期五”是鲁滨逊救下的野人,后来成了鲁滨逊的好帮手。
C.鲁滨逊刚到荒岛时,吓得不知所措,压根没想过怎么活下去。
D.鲁滨逊在岛上虽然过着寂寞的生活,但是他能理智地安慰自己,分析自己遇到的凶险和幸运。
【答案】C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的理解。《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在航海途中遇到风暴,漂流到无人岛上,凭着坚韧的意志与不懈努力在荒岛上生存下来,最终得以返回故乡的故事。
C项理解错误,鲁滨逊刚到荒岛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都勇敢的克服了。凭着坚韧的意志与不懈努力在荒岛上生存下来,最终得以返回故乡。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人物、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答题时要回忆作品内容,结合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示作出正确的回答。做好此类题,平时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有意识地积累教材中的名家名篇。
7.补全下联,你觉得最恰当的是(  )
上联:汝若问儒风,云窗雪案深工夫;
下联:汝若问农事, 。
A.绿荫冉冉遍天涯 B.欸乃一声山水绿
C.万古荒凉楚水西 D.晓烟春雨劳耕锄
【答案】D
【知识点】对联
【解析】【分析】对于此类题目的考查,除了要注意对联对仗的特点,还要注意给出的材料,要与上下文相连,前面提到了“农事”,所以最后一项最相符合。
故答案为:D
【点评】了解对联的特点。对联就是对偶句,由上下两对句组成。字数相等,节奏一致。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多不少。上、下联内部的语音节奏要一致。
8.下列叙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长江三峡是指巫峡、瞿塘峡、西陵峡。
B.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
C.《安徒生童话》是法国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其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白雪公主》等故事家喻户晓。
D.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答案】C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及作家作品的了解。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了解的可上网或阅读相关书籍、报刊完成。对于搜集到的资料要注意整理与分类。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重课外知识的搜集与积累,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A项、B项、D项正确。C项有误,《安徒生童话》是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的作品,其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故事家喻户晓。《白雪公主》是《格林童话》中的故事。
故答案为: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9.下列故事不是出自我国四大名著的是(  )
A.《田忌赛马》 B.《猴王出世》
C.《武松打虎》 D.《草船借箭》
【答案】A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A.《田忌赛马》出自《史记》。
B.《猴王出世》出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C.《武松打虎》出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D.《草船借箭》出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故答案为:A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10.下列属于地支的是(  )
A.甲 B.丁 C.戊 D.未
【答案】D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国学常识的识记。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是中国古代纪年历法,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其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本题中“甲、丁、戊”属于天干;“戌”属于地支。
故答案为: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学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11.(  )曾对自己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A.施耐庵 B.鲁迅 C.老舍 D.曹雪芹
【答案】D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课外名著解读。学生平时阅读名著时需要了解作者的信息、主要人物及重点情节。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红楼梦中塑造了很多经典角色,包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所以选D答案。
故答案为:D
【点评】对于“课标”推荐必读名著,平时要认真阅读,识记文学常识,掌握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等。
12.古代年龄称谓和年龄不符的一项是(  )
A.及笄(年满十五岁) B.耄耋(八十至九十岁)
C.期颐(100岁) D.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
【答案】A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国学常识的识记。A项“及笄”指的是女子年满十五岁。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学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年的时候吃鱼的寓意是年年有余。
B.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我们在评价名著中的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
C.《骑鹅旅行记》是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品。
D.《迢迢牵牛星》这首古诗与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有关。
【答案】D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综合题,考查了文学常识,课外积累,分析人物形象等。A、B、C正确。
D项理解错误,《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这首古诗与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有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课外积累,分析人物形象等的掌握,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14.下列各句的理解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草船借箭》中周瑜看到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很高兴,是因为周瑜知道诸葛亮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这样打仗就有兵器了。
B.《景阳冈》选自小说《水浒传》,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
C.《威尼斯的小艇》出自英国作家马克·吐温,文中描写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体现了威尼斯的动态美。
D.《田忌赛马》中田忌能以弱胜强,是因为他的不服输精神,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比拼,做种取得比赛的胜利。
【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A项,《草船借箭》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企图陷害他,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展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可知,该项错误。
B项正确。
C项,《威尼斯的小艇》出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该项说法错误。
D项,《田忌赛马》主要写了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在孙膑的帮助下转败为胜的故事,赞美了孙膑足智多谋,敢于打破常规,扬长避短的优秀品质,说明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成功。故该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15.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是(  )
A.金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答案】B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国学常识的识记。小篆我国最早的全国统一的规范文字。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国的汉字出现了简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况。秦始皇灭六国后,下令以秦国的“小篆”作标准,统一全国文字。
故答案为: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学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二、填空题
16.积累与运用。
(1)诗中有景,诗中有情。从“   ,春风花草香”中我体会到了春光的美好;“   ,路上行人欲断魂。”又让我感受到在这个思念的节日,路上行人的那份悲伤。
(2)   把   当作梳妆的镜子,   像   一样平静。
(3)在这个特殊的学期中,我领略了一幅   的画——《清明上河图》;游览了不但   而且   的赵州桥;认识了   的宋庆龄;我还从法布尔的《蜜蜂》中知道了蜜蜂具有   的能力,真是收获颇丰啊!
(4)我们刚度过了我国的传统节日   节,这个节日的独特习俗是   。
(5)“花中君子”是指   ,“雅人四好”是指   。
【答案】(1)迟日江山丽;清明时节雨纷纷
(2)垂柳;溪水;溪水;绿玉带
(3)北宋画家张择端;坚固;美观;信守承诺;辨别方向
(4)清明节;扫墓祭祖
(5)梅兰竹菊;琴棋书画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作家的了解及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要求我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所以我们上课要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出自唐朝杜甫的《绝句》,全诗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意思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全诗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意思是: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2)“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出自课文《童年的水墨画》。
(3)《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它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赵州桥不仅雄伟、坚固,而且美观,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我不能失信》出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科书 ,为略读课文,作者是牟文正 。本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蜜蜂》课文记叙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的一个试验,最后发现蜜蜂靠的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4)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5)花中君子指的是梅花、兰花、竹子和菊花这四样,这四样花卉,因为独特的气质,优雅的造型,或者是被赋予的深远含义,让人们对其喜爱不已,所以被称为花中四君子。
雅人四好也叫文人四友,指的是琴棋书画。琴是古琴;棋,专指围棋;书指书法;画是说国画;是古时候风雅人士修养身心的艺术爱好。
故答案为:(1)迟日江山丽、清明时节雨纷纷
(2)垂柳、溪水、溪水、绿玉带
(3)北宋画家张择端、坚固、美观、信守承诺、辨别方向
(4)清明节、扫墓祭祖
(5)梅兰竹菊、琴棋书画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7.综合素养题。
(1)山对(   ),(   )对河。
(2)山不断,水(   )(   ),煮酒对烹茶。
(3)八叉手,九回肠,地久对(   )(   )。
(4)一堤(   )(   )绿,三径菊花黄。
(5)一年(   )(   ),难忘橘绿橙黄。
(6)《伊索寓言》是古希腊的(   )写的。
(7)《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主人公是(   )。
(8)《神秘岛》的作者是(   )国的凡尔纳。
(9)(   )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10)《捣蛋鬼日记》的主人公是一位(   )岁的小男孩。
【答案】(1)水;海
(2)无;涯
(3)天;长
(4)杨;柳
(5)好;景
(6)伊索
(7)哈利波特
(8)法
(9)黄河
(10)9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对子歌是指由对偶的词语组成的歌曲。对子,或称对联,雅称楹联,是一种对偶句。它言简意深,词语对仗,平仄协调是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1)“山对水,海对河。”这句对子歌出自清代车万育的《声律启蒙》,根据记忆写出即可。
(2)“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这句对子歌出自清代车万育的《声律启蒙》,根据记忆写出即可。
(3)“八叉手,九回肠,地久对天长。”这句对子歌出自清代车万育的《声律启蒙》,根据记忆写出即可。注:“八叉手”指唐代诗人温庭筠才思敏捷,一诗赋,每入试,八叉手而八韵成,人称“温八叉”。“九回肠”引用了汉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形容忧思之甚。
(4)“一堤杨柳绿,三径菊花黄。”这句对子歌出自清代车万育的《声律启蒙》,根据记忆写出即可。注:“三径”指隐士的居处。引用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5)“一年好景,难忘橘绿橙黄。”这句对子歌出自清代车万育的《声律启蒙》,根据记忆写出即可。注:本句对子歌引用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6)根据文学积累可知,《伊索寓言》是古希腊的伊索写的。《伊索寓言》通过简短的寓言故事(主要是动物故事,也有一些其他的生活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故事篇幅虽短小,但寓意深刻,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7)根据文学积累可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主人公是哈利波特。《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由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十一岁名叫哈利·波特的小男孩到霍格沃茨魔法学院学习魔法,认识了罗恩、赫敏等好朋友并在期间发生的各种有趣、惊险以及最后得到了魔法石的故事。
(8)根据文学积累可知,《神秘岛》的作者是法国的凡尔纳。《神秘岛》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的最后一部。故事叙述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五个被困在南军中的北方人,其中一个还是个孩子,趁着一个机会用气球逃脱了。他们中途被风暴吹落在太平洋中的一个荒岛上,但是他们并没有绝望,而是团结互助,运用大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从赤手空拳一直到制造出陶器、玻璃、风磨、电报机……期间建立起了幸福的生活。最后,在一次火山爆发中,这几个人都险些丧命,直到格兰特船长的儿子罗伯特所指挥的“邓肯号”经过那里时,才把他们搭救了。回到美国之后,这几个“岛民”又重新开始他们在岛上建立的事业。
(9)根据文学积累可知,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也有称第二大河流)。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流域冬长夏短,冬夏温差悬殊,季节气温变化分明。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10)《捣蛋鬼日记》的主人公是一位九岁的小男孩。《捣蛋鬼的日记》是部日记体小说,是意大利万巴的作品。主人公是一位九岁的小男孩,人们称他为捣蛋鬼加尼诺。加尼诺受到姐姐的启发学写日记,决心把自己的想法和经历的事情都记到上面去。日记记载了他在半年时间里怎么把家里搅得天翻地覆,甚至毁掉了他姐夫的政治声誉和前途,终于成为“不可教诲”的祸星的经过。通过这部小说日记,作者认为:在儿童的教育上,许多过错来自大人,而不是孩子们不肯改正错误。
故答案为:(1)水、海
(2)无、涯
(3)天、长
(4)杨、 柳
(5)好、景
(6)伊索
(7)哈利波特
(8)法
(9)黄河
(10)9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众多,有对子歌知识,名著知识,文学常识等知识,解答时要根据积累作答,不要把知识点写错、写混。
18.古诗大盘点。
我喜欢古诗词,因为其中有“日出江花红胜火,   ”的生机,有“爆竹声中一岁除,   ”的童趣,有“梅子黄时日日晴,   ”的季节变化,也有“独在异乡为异客,   ”的思乡之情。
【答案】春来江水绿如蓝;春风送暖入屠苏;小溪泛尽却山行;每逢佳节倍思亲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词识记能力,解答时要根据积累作答,不要把知识点写错、写混。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忆江南》,全诗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一首回忆诗,诗人通过描绘江南的美景来表达对江南的难忘与喜爱江南之情。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全诗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出自宋代曾几的《三衢道中》,全诗是: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这是一首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全诗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充分体现出了游子思乡怀亲之情。
故答案为:春来江水绿如蓝、春风送暖入屠苏、小溪泛尽却山行、每逢佳节倍思亲
【点评】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19.日积月累。
(1)   子黄时日日晴,小   泛尽却山形。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   。
(3)   在   乡为异客,每逢   节倍思亲。
(4)雅人四好:   
(5)春潮带雨晚来急,   。
【答案】(1)梅;溪
(2)符
(3)独;异;佳
(4)琴棋书画
(5)野渡无人舟自横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默写及文学常识。
(1)“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出自宋代曾几的《三衢道中》,全诗为: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意思是: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全诗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是: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4)琴棋书画,本指琴瑟、围棋、书法、绘画色彩四种古代艺术性文物或技艺,又称“雅人四好”。
(5)“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唐代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全诗为: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意思是: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故答案为:(1)梅、溪
(2)旧符
(3)独、异、佳
(4)琴棋书画
(5)野渡无人舟自横
【点评】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20.日积月累。
(1)春天,我在江边看到桃红柳绿,群鸭戏水的场景,禁不住吟出苏轼的诗句:“   ,   。”
(2)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正所谓:   ,   。
(3)犯错不要紧,只要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关于“改过”的名言我知道:   ?   ,   。
【答案】(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诗歌默写,有名言警句,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翻译:竹林外长着两三枝刚刚盛开的桃花,鸭子在水中嬉戏,最早知道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出自《太子少傅箴》中,它形容环境对人的影响。也可以形容友情的友好。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自《左传》意思是谁能不犯错误呢 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故答案为:(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点评】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