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民族中学2012年高二物理选修3-4(教学设计)
第一章 机械振动
课 题 1、简谐振动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数 1课时
学 校 石阡民族中学 教材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振动,理解回复力。知道简谐运动的定义,初步判断有关物理量的变化。知道物体做简谐运动的条件。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习惯、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3、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制定探究计划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 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回复力与位移的理解。 2、机械振动与简谐运动的理解。教学难点 简谐运动中有关物理量变化的判定
教 学方 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 学手 段 教具准备 水平方向的弹簧振子,竖直方向的振子,摆球,摆线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 学生演示“音叉”的共鸣。为什么没有被敲打的“音叉”会发声呢?要搞清楚这个及本章引言部分“鱼洗”铜盆的现象,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学习本章的知识。(教师展示课题,学生出示学案)二、讲解新课1、展示视频,让学生观察现象。2、请同学举例说明生活中与之相似的运动。3、学生演示几个与之相似的运动。提出问题: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师归纳总结: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所做的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提出问题:振动是怎样产生的呢?与学生共同探究“荡秋千”的实例,得出回复力。教师归纳总结:振动物体受到指向平衡位置的力,叫回复力。提出问题:回复力的方向特点、作用效果及来源。 展示弹簧振子学生观察总结:由一个轻质弹簧和小球构成系统叫做弹簧振子演示:在没有阻力的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的运动。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提出问题:当把振子从它静止的位置O拉开一小段距离到B再放开后,它为什么会在B—O—C之间振动呢?要求同学运用学过的力学知识认真分析、思考。引导同学分析振子受力及运动情况,突出弹力来提供回复力。提出问题:弹簧振子振动时,回复力与位移是什么关系?归纳同学的回答得到:根据胡克定律,弹簧振子的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的大小成正比,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总结: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F=-kx说明式中F为回复力;x为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k是常数,对于弹簧振子,k是劲度系数,对于其他物体的简谐运动,k是别的常数;负号表示回复力与位移的方向总相反。弹簧振子的振动只是简谐运动的一种。演示:计算机模拟弹簧振子的振动。提出问题:在一次全振动的过程中,有那些相关的物理量会发生变化?发给同学表格,并将表格用投影幻灯投影在幕上。B→OOO→CCC→OOO→BB位移x大小 方向 回复力F大小 方向 加速度a大小 方向 速度v大小 方向 符号约定:增大↑ 减小↓ 最大M 零0 向左← 向右→要求同学填写指定表格,讨论1~2名同学的所填内容是否正确。提出问题:根据表格总结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学生讨论:振子在完成一次全振动的过程中各段做什么运动?学生提问:拓展一步(课后思考):如右图所示,在弹簧下挂一个重物,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重物的质量为m,在竖直方向将重物拉离平衡位置后放开,证明重物做简谐运动。布置作业:巩固本节,预习下节内容。做相应的本节资料。板书设计:第一章、机械振动第1节、简谐运动机械振动①定义:性②特点: ③条件:简谐运动①弹簧振子:②简谐运动的定义:③简谐运动的规律:
教学反思:
O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