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作者:石磊古诗四首游山西村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 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陶少年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39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①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
《归园田居》共五首,这是第三首。 ??②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 ③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 ④道狭:道窄。 ⑤沾:沾湿。 ⑥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注释】 ②带:作“戴”、披。 ③长:丛生。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前六句叙事。融入作者隐居躬耕的乐趣。诗中掺入议论,是全诗的主旨。很坚决地表明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愿。全诗叙事简洁,抒情真率,议论精警、语言朴素,风格平淡自然,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归园田居译文:我种豆子庐山下,草儿茂盛豆苗稀疏。早晨起来除杂草,披星戴月荷锄归。道路狭窄草木长,夕露沾湿了我的衣裳。衣服沾湿不足惜。只要志愿不违背就行了。使至塞上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蒲州人。是唐代优秀的山水田园诗人。使至塞上写出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侦察兵活跃在萧关一带,都护在燕然前线指挥作战。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这两句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称为“千古壮观”的佳句,特别是“直”、“圆”二字用得精妙,表现了一种挺拔、刚劲之美。给人以苍茫而温暖的感觉。这首边塞诗,叙事与写景巧妙结合。并把作者出使边塞的深切感受融入其中。全诗语言精练、对偶工整、比喻贴切、音律和谐,实乃上乘佳作。“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
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仿佛抽象派的作品。
色彩丰富。黄昏,橘黄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映照着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了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使至塞上译文:轻车简从查看边疆,途中经过属国居延。我像征蓬飘出边塞,又像归雁飞入了胡天。大沙漠里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恰逢候骑,都护正在燕然前线。渡荆门送别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祖籍陇西成纪。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5岁时随父迁居彭明的青莲乡。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隋末迁居中亚的碎叶城。李白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玄宗统治的盛唐即开元、天宝年间度过的。在李白流传下来的九百多篇诗中,大部分鲜明的表现了他对封建贵权的轻蔑,对腐朽政治的揭露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赞美。同时也由于封建统治思想的严重影响,李白的不少作品往往流露道家人生如梦、及时行乐和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李白是我国唐代与杜甫并称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各体俱佳,而其中又以七言歌行与七言绝句最为擅长。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本联点明作者的行踪:从荆门山外渡江,远赴楚地漫游.中间两联描写作者途中所见的景色。尾联抒发作者的思乡情怀。全诗想象奇特,比喻贴切,形象鲜明,意境高远,语言清新自然。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渡荆门送别译文:
远从荆门山外渡江,到古时的楚国漫游。青山尽头出现平原,江水沿着旷野奔流。月影如天上飞下明镜,云彩似聚成海市蜃楼。令人留恋的故乡水,还来送我万里行舟。游山西村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以抗金为己任,屡受投降派打击。这首诗是他被遭罢官回家时作的。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六句概括了山乡节日热闹忙碌的景象。村民款待客人的古朴率真的感情。以及这个山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秀丽风光。道出作者对农民百姓的深情及对农村生活的喜爱。本诗善于选用典型事物典型场面来表达主旨。此诗七律最工,结构谨严,主线突出,无一“游”字却游兴十足,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游山西村译文:不要笑话农家的腊酒制工不精。
丰收时节待客的鸡呀肉呀很丰盛。山重重水弯弯让人疑心前头已无路,绿树鲜花挂映眼前村庄又是一道好风景。吹萧打鼓忙碌不停迎春社拜田神,人人穿着简朴淳厚一派古韵风情。假若今后有闲暇披星戴月访农家,我愿手持拐杖乘夜随时来登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