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目的、借口、时间、战争的性质;《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比较教学,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01
第二次鸦片战争
爆发原因
19世纪50---60年代初的清朝政府面临怎样的内外局面?
1840年
1842年
1851年
1856年
1860年
1864年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内忧
外患
温故知新
为了扭转对华的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战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了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给中国带来严重后果。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达到预想的效果了吗?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定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年代
英输华货物总值
1837——1839年
年均不到100万英磅
1845年
约239万英磅
1846年
约179万英磅
1854年
约100万英磅
我们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原因是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我们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我们要修约。
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十二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待遇,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主要内容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法、美两国也分别要求修改条约。清政府表示拒绝,交涉没有结果。
揍他!
爆发原因
修约
英法等国
大清王朝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担心危机统治
拒绝
矛盾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侵略者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导火索(借口)
英:“亚罗号事件”
法:“马神甫事件”
(英国人描绘中国人在亚罗号上的粗暴行为)
(又称“西林教案”)
如果没有这两件事,第二次鸦片战争还会爆发吗?
英方描绘中国人在
亚罗号上的粗暴行为
3.借口
(英国)亚罗号事件
1856年10月,中国商船“亚罗号”,自厦门开往广州,停泊黄埔。该船曾在香港英国政府领过登记证。广东水师船捕走窝藏在船上的2名中国海盗和10名有嫌疑的中国水手。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硬说是英国船,甚至捏造说中国水师曾扯下船上英国旗,侮辱了英国,无理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释放被捕人犯,向英国政府道歉。但是叶名琛把12人全部送还时,巴夏礼仍然拒收,连叶名琛送去的信件也拒绝拆阅。23日英驻华海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攻。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亚罗号事件”成为了英国政府蓄意挑起侵华战争的借口。
(法国)马神甫事件
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衣,为非作歹,进行侵略活动。1856年,西林知县张鸣凤根据村民控呈,调查据实后,将马赖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归案,依法判处马赖及不法教徒2人死刑,其余分别论罪处罚。法国政府,借口挑起侵华战争。
3.借口
英法
美俄
清政府
企图扩大权益
提出修约
担心危及统治利益
拒绝修约
矛盾
迫使清政府屈服
第二次鸦片战争
攻占天津
《天津条约》
攻占北京
火烧圆明园
1860年
《北京条约》
1856年
1860年
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02
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过程
4.战争过程
开始: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
结果:签订《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战争第一阶段
次年,英法联合攻陷广州
1858年,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
内容
清政府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内容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②十口通商──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长江中下游)。
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不仅使列强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行权,且便于外国商品向长江内地倾销,也有利于列强的军事侵略。
④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资本主义经济文化进一步渗入中国社会。
⑤向英法两国赔款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
《天津条约》
1858年
经过
(5)1860年8月,英、法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6)1860年10月,英法联军
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
9月22日咸丰帝等
则以北狩为名携
皇后、懿贵妃等
离京逃往热河避
暑山庄。
(1)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开始标志)
(2)1857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3)1858年,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4)被迫签订《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7)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标志)
战争第一阶段
战争第二阶段
10月24日、25日,英法联军以焚毁紫禁城作为威胁,迫使恭亲王奕?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
内容
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赔款额也大幅增
加。
《北京条约》签订场景
4.战争过程
暴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占地面积约五千二百亩。清朝从康熙至咸丰的六代帝王,历时一百五十多年,把它营建成为一座举世无双的大型皇家宫苑。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园中收藏了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
“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有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化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之中。”
——维克多?雨果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联军司令部下令官兵可以自由抢劫三天。这群贪婪凶残的强盗,把园内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凡不能搬运的就棒打棍敲,任意毁坏。然后纵火烧毁。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升腾的浓烟弥漫北京城上空,遮天蔽日,久久不散。
曾经的恢宏壮丽,举世无双;
现在却一片狼藉,满目荒凉。
国运如此,
不禁使人感慨万千!
富而不强,民族遭殃。
圆明园现状
1.火烧圆明园是中华民族的耻辱。
2.不仅给中华文明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
看着被洗劫焚毁后的圆明园遗址你有怎样的感想?
3.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一个民族只有强大才不会被欺凌。
03
第二次鸦片战争
俄国趁火打劫
列强侵华的罪行:
俄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
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面
积
1858《瑷珲条约》
1860《北京条约》
1860《北京条约》
1864《勘分西北界约记》
1881《改订条约》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西北地区
共计150多
万平方公里
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不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割占了哪些领土?哪一条约割占的土地最多?
时
间
条
约
割占面积/平方千米
1689年
《尼布楚条约》规定的待议地区
无
1858年
《瑷珲条约》
60多万
1860年
《北京条约》
约40万
1860年和1864年
《北京条约》和《勘分西北界约记》
44多万
1881年
《改订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
7万多
广州
澳门(萄占)
九龙司
香港(英占)
琼州
淡水
台湾
厦门
福州
定海
上海
镇江
南京
九江
汉口
烟台
北京
营口
黄
海
东
海
黄
河
运
河
长
江
汕头
天津
宁波
营口
烟台
镇江
南京
汉口
九江
上
宁
福
淡水
台湾
厦
汕头
广
琼州
活动探究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影
响: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②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有利于外国侵略势力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监视和控制;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②增开十一处通商口岸,使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沿长江扩展到内陆地区,有利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这为外国在中国的军事侵略、商业扩张、宗教传播等打开了方便之门。
④割让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侵略中国
性质
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
侵略者
英国
英法、美俄
时长
1840—1842(两年)
1856—1860(四年)
开放区域
五口通商—东南沿海
十口通商—深入内地
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半封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继续与扩大?
1858年《天津条约》
1860年《北京条约》
继续
根本原因
战争性质
扩大
侵略国家
侵略时间
侵略区域
危害和影响
打开中国市场
侵略战争
英国
→
英法出兵,美俄帮凶
两年
→
四年
长江以南沿海
→
深入内地
开放的口岸增多(5个
→
11个),
领土、主权更多地遭到破坏,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活动探究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原因是:
①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相同:都是为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法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战争的性质相同: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③战争影响相同: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扩大,主要原因是:
①从战争进程看,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中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两国出兵,俄、美充当帮凶;侵略时间长:鸦片战争时间两年多,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长达四年之久;侵略区域扩大:鸦片战争在东南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深人内地;订立国和不平等条约增多。
②从危害和影响看:开放的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中国的主权遭到更多的破坏,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为什么这次侵略战争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目的
时间
规模
要求
结果
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推销商品
1840至
1842
1856至
1860
英军
英法联军
打开中国市场
进一步打开
中国市场
《南京条约》等
《北京条约》等
相同
扩大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
时间:
侵略国家:
帮凶:
列强侵华罪行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俄国割占了中国领土150万平方千米
影响: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英法联军
清政府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结果: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俄国、美国
1856年—1860年
本课小结
课堂小测
1.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获取大量赔款
C.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B.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C
2.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C.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北京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增开天津为商埠
C
3、“法国大作家愤怒的谴责联军的暴行,他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炬……”
(1)法国大作家指谁?
雨果。
(2)联军指什么?发生在什么事件当中?
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
(3)暴行指什么?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当英国和法国对中国进行一场代价巨大的战争时,只是为了让俄国得到好处”。
(4)在战争中,俄国得到的好处是什么?
通过签定《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共割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