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课件(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课件(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14 15:2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知导入
“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谣里所说的“红头军”指的是什么吗?
1851年---1864年
学习目标
1.说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
2.记住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
3.记住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功绩、《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01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
阅读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外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
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直接原因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阶级矛盾
(1)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3)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原 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一单元
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激化国内的阶级矛盾
直接原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课堂笔记)
加剧
外国侵略
激化
自然灾害
02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准备
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积极传教,发展会众两千多人。
洪秀全(1814—1864年)
广东花县人,多次科举未中。
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积极传教,发展反清力量。
西方基督教思想影响(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对劳苦大众有很大号召力 );
思想
组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特点:
材料一:普天之下皆兄弟,灵魂同是自天来;上帝视之皆赤子。 ——《原道救世歌》
材料二: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原道醒世训》
将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一单元
领导人
广西桂平紫荆山
紫荆天王谷
? 洪秀全和冯云山在广西桂平县的紫荆山区传播拜上帝教,发展教徒,开展反封建斗争,势力扩展到周围数百里。拜上帝教逐渐形成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和石达开六人领导核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一单元
领导人
金田起义(1851)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①开始:
金田起义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一单元
3、经过
称号
东王
东王
杨秀清
西王
萧朝贵
南王
冯云山
北王
韦昌辉
翼王
石达开
②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1851)
永安建制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一单元
经过
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
想一想:天王和东王在运用权力方面会出现什么问题?
意义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③定都天京
(1853年)
金田起义(1851)
永安建制
围困桂林
全州之战(冯云山牺牲)
长沙之战(萧朝贵牺牲)
攻克武昌
定都天京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一单元
经过
1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先后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
1853年春,太平军放弃武昌,分水陆两路,沿长江东下。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天王府模型
天王府是太平天国王宫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292号,是一座颇具江南特色的古典园林,现只存有原天王府西花园及大殿、暖阁、穿堂等遗迹,是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复原的天王府大殿
英国随军画师笔下的天王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一单元
经过
④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一单元
经过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评价
(积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你觉得这一方案可行么,说明理由?
未实施
(消极)但是,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北 伐 形 势 图
太平军西征形势图
⑤北伐、西征
目的
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意义
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其势力发展到18个省,太平天国实际控制的区域发展到23个府州,总共面积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一单元
经过
北伐失败,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
结果
洪秀全
杨秀清
韦昌辉
石达开






1856年
⑥天京事变
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影响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一单元
经过
事件
杨秀清意图篡位,结果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
洪仁玕
《资政新篇》
⑦挽救措施:
a.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内政改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一单元
经过
b.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未实施
浦口、三河两役的胜利,在风雨飘摇中暂时稳定了局势。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总理朝政
军事指挥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文献
内容
不同点
相同点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平均分配土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实质是消灭私有制
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实质是建立资本主义私有制;
符合历史发展方向
1、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
2、都脱离实际;
3、未能实施。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比较归纳
《天朝田亩制度》代表了农民的愿望,《资政新篇》代表了中国发展的方向,两者为何都不能实现?
前者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并不切合实际。在当时的条件下,无法调动劳动人民的积极性,是空想,无法实现。后者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而且迫于当时的形势,也无法实现。
探究研讨
⑧安庆陷落(1860年)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率部救援失败,安庆陷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一单元
经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一单元
经过
华尔洋枪队
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太平军攻克苏州之际,英美等国为了阻止太平军攻占上海,由清朝苏州道台吴熙出面,委派美国人华尔召募外国籍亡命徒及军人组成雇佣军。后来,这支军队和李鸿章淮军密切配合,疯狂屠杀太平军。
洋枪队
(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抗击洋枪队
⑩天京陷落: (1864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一单元
经过
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天京陷落影响
1864年6月1日,天王府中愁去惨淡,洪秀全病重死去。
03
太平天国运动 失败原因剖析,评价
1)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2)评价:消极:虽然受农民阶级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起义结果是失败的。
积极: 沉重打击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谱写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3)地位: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一单元
4.评价:
材料一 :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并举。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材料二:洋枪队是清政府勾结美、英、法侵略者为镇压太平天国组成的武装。1860年(咸丰十年)在上海组成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一单元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太平天国统治阶级内部的腐败,争权夺利;
(3)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失败原因:
3)教训
4)意义:
沉重打击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一单元
太平天国运动
起因
进程
败因
肩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
主观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农民阶级局限
战略失误
客观:

兴起

发展

全盛

转衰
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过程示意图
金田起义
(1851、1、11)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1853)
颁布
《天朝田亩制度》
天京事变(1856)
天京陷落(1864)
写成
《资政新篇》
前后14年
课堂小结
1851年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1856年西征胜利
1856年天京事变
1864年 天京陷落
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
1857-1863 后期防御战
1853年定都天京; 开始北伐西征;
1853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开始
初建政权
正式政权
全盛
失败
转折
1.《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 )
A、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C、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D、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习题
A
2.拜上帝教创立后势力发展迅速,这能从本质上反映当时的社会(?? )
A.宗教迷信严重     B.拜上帝教有创新精神 
C.阶级矛盾尖锐    D.人民渴望平等平均
C
习题
3.太平军初步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 )
A.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
C.拥有中国的半壁山?????????????????????
D.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B
4.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      
B.当时紧张的革命斗争形势决定的
C.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D.太平天国内部尖锐斗争决定的
C
习题
5.太平天国龙凤殿有一幅对联:“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此联充分说明( )
①太平天国的政治理想是统一中国,实现民主。
②太平天国领袖存在封建意识。
③太平天国希望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太平盛世。
④太平天国具有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6.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的共同特点是(  )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未得到真正实施
C.反映农民的理想追求 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C
B
“中国不是个封闭体系,全球化也谈不上是我们有时以为的晚近现象。大清帝国透过贸易深深融入世界经济,有数千名外国人住在香港及上海。因此,中国这场内战与地球彼端的欧美有千丝万缕的纠葛,受到外界即时的关注。”
--裴士锋
1858年克里米亚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