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班级:
________
考号:
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绝密★启用前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测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卷I(选择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20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40分
,
)
?1.
“本人此次……系应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先生之邀请,商讨团结建国大计。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这番谈话是毛泽东在(?
?
?
?
)发表的。
A.广州
B.南京
C.北平
D.重庆
?2.
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一组是(
)
①重庆谈判
②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③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④北平和平解放。
A.②③④①
B.①②④③
C.①④③②
D.④③②①
?3.
1946年10月,周恩来谈到重庆谈判时说:“我们并不因为蒋(介石)破坏了这些协定,就以为没有了收获,因为全国人民都承认了这样的事实,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不可抹杀的。”这段话说明了(????????)
A.重庆谈判使共产党赢得了民心
B.国共实现了和平建国的愿望
C.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
D.解放区的自卫反击取得成效
?4.
(2020-2021·河北·期末试卷)?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地主减租减息”,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其共同作用是( )
A.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D.使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
5.
下列关于解放战争的叙述,史实和史论正确的是(?
?
?
?
)
A.A
B.B
C.C
D.D
?6.
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5年”“毛泽东”“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应该是(?
?
?
?
)
A.遵义会议
B.西安事变
C.中共七大
D.重庆谈判
?7.
据资料统计: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共有96万人参军,此外还有民兵71万人,承担过运输等任务的民工超过1000万人次。这说明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是(
)
A.人民群众的支持
B.解放军战略战术正确
C.解放军作战英勇
D.国民党军队士气低下
8.
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著名论断的时代背景是(
)
A.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B.北伐战争进入高潮阶段
C.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解放区
D.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9.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在这句口号的鼓舞下,人民解放军解放了(
)
A.沈阳
B.北平
C.南京
D.徐州
?10.
解放战争中的战役各有特点,下列描述符合渡江战役特点的是( )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分割包围,瓮中捉鳖”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11.
“如果此军事行动成功,就可切断国民党军津浦、平汉和陇海三条交通线,还能东慑南京,西逼武汉,瞰制中原,直接成助敌人长江防线以及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统治,迫使敌人的主力从山东、陕北回援,从根本上改变战局”,此军事行动指的是(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2.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豪情万丈的诗人。以下他的四句诗词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请判断其中与最后出现的事件相对应的诗词是(?
?
?
?
)
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B.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D.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13.
淮海战役解放了__________.(
)
A.长江以南的湖广地区
B.东北全境
C.华北全境解放
D.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14.
淮海战役中,华东解放区共组织出动民工150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畜6300头,为淮海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以至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由这段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民心向背是战争成败的关键
B.人民群众是战争的主力军
C.共产党的实力远强于国民党
D.陈毅司令员指挥了三大战役
?15.
1947年夏,毛泽东在听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后,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
了。”这是因为(??)
A.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解放战争打响了
D.大决战开始了
16.
?“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
?
)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解放战争的进程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解放战争的影响
17.
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A.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D.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8.
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如图的板书设计,该课题应是(??
)
课题:________
转战陕北―→千里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
19.
1934年7月,国民党对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围剿”已经持续了半年,并已突破了苏区四周的防线。而中央苏区的人力物力已很匮乏,粮食紧张,弹药更是紧缺。在这种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险恶形势下,红军及时实行了战略转移、走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路。上述材料表明红军长征的原因是(?
?
?
?
)
①国民党进行第五次“围剿”
②中央苏区物资匮乏,兵力减少
③敌强我弱,实力悬殊
④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指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0.
陈毅坐在办公桌前的皮椅上,拨了个长途电话,直通毛泽东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的办公室。陈毅风趣地说:主席,我是陈毅啊,我这是坐在蒋总统的椅子上向您汇报呢。该情境应发生在
A.北平解放时
B.淮海战役时
C.南京解放时
D.重庆解放时
卷II(非选择题)
二、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12
分
,共计60分
,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全面彻底的土地改革,不仅完全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而且通过没收地主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分配给贫苦农民的办法,改善了农村贫苦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缩小了农村的贫富差距。与此同时,国家还通过兴修水利、增加农贷、城乡交流和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等办法促进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增加农民收入。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农民生活有了较明显的改善。全国按农村人口的人均乡村社会商品零售额,1950年为21.7元,到1952年则提高到30.7元,平均每年递增18.9%。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1)据材料一,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代表农民利益的表现。
(2)据材料二,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改善农民生活状况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关系。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先生自8月28日来重庆,于昨天飞返延安,在这四十几天中,政府与中共方面曾有多次会谈。……这一会谈,以毛先生之来与去为一标志,已获得一些初步的成就。
——《大公报》社评《团结会谈的初步成就》
材料二?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
——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材料三?
??拿中国的情形来说,我们所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但是历史最后将证明,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虽然在中国人民面前还存在着许多困难,中国人民在美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派的联合进攻之下,将要受到长时间的苦难,但是这些反动派总有一天要失败,我们总有一天要胜利。这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反动派代表反动,而我们代表进步。
——毛泽东
(1)请指出材料一中毛泽东去重庆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中的“初步的成就”指的是什么?
(2)请指出为实现材料二中的战略方针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有何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解放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有哪些?
?
23.
历史影视片是历史的艺术加工和再现,它不仅让我们看到历史人物的风采,而且能够真实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场景。在老师的指导下,某中学的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搜集到了以下电影的宣传画,请你一起来参加。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四部电影宣传画相关内容,完成下表。
图片序号
战役名称
战役结果或意义
图一
解放东北全境
图二
图三
图四
(2)请你将其中三部电影所反映的战役名称填到材料二图片中、、相应的位置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材料一:1947年国民党占领延安后,得意地说,当年毛泽东在瑞金,被我们打得长征,跑到陕北,现在在延安,又被我们打得被迫长征。
材料二:淮海战役人民支援统计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1)材料一中的两个“长征”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两个“长征”有什么相似之处?其结果如何?
(2)在解放战争中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那样感人的情况?
(3)两个“长征”及其结果以及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对你有什么启示?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解放区军民不断粉碎敌人的进攻。
材料二:1947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经过一年多的斗争,解放区一亿多农民分得了土地,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材料三: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1948年9月至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准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1)据材料一,指出1946年解放区军民不断粉碎敌人进攻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归纳中国共产党在1947年开展的重大革命活动。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取得的重大革命成果。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测试卷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20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40分
)
1.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重庆谈判。
2.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中重大事件的时间。
3.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
4.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把握中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两个时期的土地改革。
5.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
6.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重庆谈判的相关史实。
7.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共有96万人参军,此外还有民兵71万人,承担过运输等任务的民工超过1000万人次为切入点,考查解放战争胜利的相关知识点。
8.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为依托,考查解放战争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9.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后期渡江战役的知识点.
10.
【答案】
D
【解析】
本题以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役为依托,考查平津战役。
11.
【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题干材料为依托,考查挺进大别山。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2.
【答案】
A
【解析】
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
13.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淮海战役.
14.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题干材料为依托,考查淮海战役。
15.
【答案】
B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16.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相关知识的内容。
17.
【答案】
A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18.
【答案】
C
【解析】
依据题干“转战陕北”“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结合课本所学,可知这些事件都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6月,国民党20多万人,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1947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1948年至1949年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主力决战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这些都是解放战争中的史实。C符合题意;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至1928年。A不合题意;抗日战争1945年已经结束,B不合题意;抗美援朝战争是在1949年建国后。D不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
19.
【答案】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20.
【答案】
C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二、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20
分
,共计60分
)
21.
【答案】
(2)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2)没收地主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分配给贫苦农民;兴修水利、增加农贷、城乡交流和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
(3)依靠农民,为了农民,农民的支持是中共战胜强大的敌人的力量源泉;中共的胜利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22.
【答案】
(1)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阴谋;签订了“双十协定”。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战略战术得当、解放军英勇善战是战争取得胜利的保障。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23.
【答案】
??
图片序号
战役名称
战役意义
图一
辽沈战役
?
图二
淮海战役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图三
平津战役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图四
渡江战役
解放南京,统治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解析】
(1)本题考查解放战争后期四次重大战役的作用.
(2)本题考查三大战役的地理位置.
24.
【答案】
(1)事件:1934~1936年红军长征;1947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相似之处:路线都比较曲折,过程都比较艰辛。
结果:1936年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长征结束,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1947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2)原因: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因此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3)启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解析】
本题考查长征、三大战役相关知识。
25.
【答案】
(1)中国共产党正确的作战方针;解放区人民的支持。
(2)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并取得胜利;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解放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解析】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
第3页
共14页
◎
第4页
共14页
第5页
共14页
◎
第6页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