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习题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A
、
B
、
D中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新物质
故选C
2.【答案】A
【解析】
B
C
D
中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A中灰烬复燃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故选A
3.【答案】D
【解析】物理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像颜色,气味,状态,熔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以及金属的导热导电性等,化学性质通常指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腐蚀性等
故选D
4.【答案】C
【解析】物理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像颜色,气味,状态,熔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以及金属的导热导电性等,化学性质通常指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腐蚀性等
故选C
5.【答案】C
【解析】A
、
B
、
D中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蜡炬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新物质
故选C
6.【答案】B
【解析】A
干冰升华降温
C铜有导电性
D
石墨深灰色,质软
B
汽油可燃是化学性质故选B
7.【答案】B
【解析】A、C、D
中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加碱分解植物中的木素是化学变化
,
故选B
8.【答案】B
【解析】A、C、D
中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钢铁生锈是铁(Fe)变成了氧化铁(Fe2O3)是化学变化
,
故选B
9.【答案】A
【解析】A利用铁的导热性是物理性质,
B
、
C
、
D是发生化学变化时体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故选A
10.【答案】D
【解析】D白炽灯通电发光无新物质出现是物理变化
故选D
11.【答案】A
【解析】A糖变成酒精是化学变化
B石油分馏利用沸点不同分离石油
C铁的状态改变
D形状改变
故选A
12.【答案】C
【解析】A
结晶
B
吸附
D升华都是物理变化
C煤制煤气是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13.【答案】:D
【解析】A,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B铜片受热生成氧化铜C火箭升空,助推剂燃烧都发生化学变化。D糖溶于水是物理变化。故选D
14.【答案】B
【解析】B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B
15.【答案】B
【解析】B粮食酿酒发生了缓慢氧化。是化学变化。故选B
16.【答案】B
【解析】A石蜡熔化C,滴水成冰D木已成舟均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百炼成钢,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选B
17.【答案】D
【解析】A干冰升华降温B汽油溶解油污C,浓硫酸能吸水D稀盐酸除铁锈是稀盐酸与铁锈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体现其化学性质。故选D
18.【答案】C
【解析】C木头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选C
19.【答案】A
【解析】A百炼成钢是化学变化.故选A
20.【答案】D
【解析】钻木取火是化学变化。故选D
21.【答案】C
【解析】A.滴水成冰,物质的状态改变,是物理变化B.刻舟求剑
,形状改变,是物理变化
C.百炼成钢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D.大海捞针分离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选C
22.【答案】C
【解析】点燃蜡烛使蜡烛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C
23.【答案】B
【解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涉及化学变化。故选B
24.【答案】C
【解析】大米酿酒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25.【答案】D
【解析】除去水垢用稀盐酸而不用硫酸。故选D
26.【答案】A
【解析】B火药爆炸C粮食酿酒D高炉炼铁都发生了化学变化。A石油分馏主要利用的是石油的沸点不同而分开。所以主要是物理变化。故选A
27.【答案】C
【解析】木材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选C
28.【答案】B
【解析】鸡蛋变臭属于蛋白质变性是化学变化。故选B
29.【答案】B
【解析】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选B
30.【答案】B
【解析】冰雪融化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
31.【答案】B
【解析】冰雪融化,物质状态改变是物理变化,故选B
32.【答案】B
【解析】干冰升华,物质状态改变是物理变化,故选B
33.【答案】C
【解析】铅笔盒生锈是铁变成了氧化铁,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34.【答案】D
【解析】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其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选D
35.【答案】B
【解析】食物腐败,发生缓慢氧化是化学变化,故选B
36.【答案】C
【解析】青稞酿酒,发生缓慢氧化是化学变化,故选C
37.【答案】B
【解析】湿衣服晾干,是水分蒸发,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
38.【答案】C
【解析】A蜡烛融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B海水晒盐是结晶,属于物理变化,海水制碱是利用海水中的氯化钠发生化学反应制成碱氢氧化钠,属于化学变化。
D工业制氧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属于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是化学变化。
故选C
39.【答案】C
【解析】钢铁生锈,由铁变成氧化铁,有新物质产生是化学变化,故选C
40.【答案】C
【解析】汽油挥发,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状态改变是物理变化,故选C
41.【答案】D
【解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不溶于水,不宜用水清洗,故选D
42.【答案】C
【解析】蔬菜大棚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43.【答案】B
【解析】A春风又绿江南岸有新物质生成包含了化学变化。B日照香炉生紫烟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北风卷地白草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草枯鹰眼疾有新物质生成包含了化学变化,雪尽马蹄轻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B
44.【答案】D
【解析】活字印刷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D
45.【答案】B
【解析】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化学变化。故选B
46.【答案】B
【解析】乙炔有可燃性,氧气有助燃性,所以可形成高温炔氧焰,故选B
47.【答案】B
【解析】纸张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选B
48.【答案】D
【解析】A.汽油挥发状态改变B.树根“变”根雕形状改变C.冰雪融化状态改变D.米饭“变馊”有新物质生成,故选D
49.【答案】C
【解析】A.试管破裂形状变化B.酒精挥发状态改变C.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有新物质生成D.溶液稀释在溶液中加水,无新物质出现,故选C
50.【答案】C
【解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故选C
二、填空题
1.
(1)通常为白色或微黄色晶体(或味咸,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2)在酸性溶液中有强氧化作用,300
℃以上分解出氧气(合理即可) (3)远离火种、热源(合理即可)
2.(1)水沸腾,生成水蒸气,在玻璃片上冷凝成水珠 (2)将大理石用锤子砸成小块 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前者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后者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3.(1)分别取样品物理性质鉴别:闻气味,有酒香气味的是酒精,没有气味的是水。化学性质鉴别:分别将样品点燃,能燃烧的是酒精,不能燃烧的是水 (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样品中,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习题
一、选择题
1.实验室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盐酸挥发
B.试管破碎
C.石蜡燃烧
D.胆矾研碎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死灰复燃
B.杯弓蛇影
C.冰消雪融
D.铁柞磨针
3.
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状态
C.熔点
D.氧化性
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密度
C.可燃性
D.沸点
5.下列成语或典故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水滴石穿
B.春风得意
C.蜡炬成灰
D.草木皆兵
6.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汽油作燃料
C.铜作导线
D.石墨用于制铅笔
7.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挑选原料
B.加碱腌煮
C.竹帘捞纸
D.剪裁纸张
8.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
B.钢铁生锈
C.汽油挥发
D.冰雪融化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铁用于制作暖气片
B.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
C.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10.奇妙的物质世界在不断变化,下列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
B.使用稀盐酸除铁锈
C.节日燃放礼花
D.白炽灯通电发光
11.下列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石油分馏
C.铁水铸锅
D.麦磨成面
12.安徽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活性炭净水
C.煤制煤气
D.干冰降雨
13.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14.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用活性炭净水
B.石灰石改良碱性土壤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氮气用于制氮肥
1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粮食酿酒
C.石蜡熔化
D.水蒸气液化
16.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B.百炼成钢
C.滴水成冰
D.木已成舟
17.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作制冷剂
B.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污
C.浓硫酸作干燥剂
D.稀盐酸除铁锈
18.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B.胆矾被研碎
C.木头燃烧
D.水结冰
19.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百炼成钢
B.香气四溢
C.木已成舟
D.水乳交融
20.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刻舟求剑
B.滴水石穿
C.投鞭断流
D.钻木取火
21.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刻舟求剑
C.百炼成钢
D.大海捞针
22.小华同学为母亲过生日,下列庆祝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编制花环
B.榨取果汁
C.点燃蜡烛
D.切分蛋糕
23.下列说法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
B.冰雪融化
C.大米酿酒
D.铁铸成锅
2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B.生石灰能吸收水分,可作食品干燥剂
C.金刚石硬度大,可作钻探机钻头
D.硫酸呈酸性,可用于去除水垢
26.下列变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石油分馏
B.火药爆炸
C.粮食酿酒
D.高炉炼铁
27.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粉笔折断
B.棉纱织布
C.木材燃烧
D.汽油挥发
28.日常生活中时刻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美酒飘香
B.鸡蛋变臭
C.切割玻璃
D.滴水成冰
2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蜡烛燃烧
C.汽油挥发
D.铜丝折弯
30.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萄萄酿酒
B.冰雪融化
C.塑料老化
D.烟花燃烧
3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火药爆炸
B.冰雪融化
C.钢铁生锈
D.烧制陶瓷
32.下列过程仅包含物理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
B.干冰升华
C.煤的燃烧
D.金属锈蚀
33.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铅笔折断
B.废纸撕碎
C.笔盒生锈
D.水分蒸发
34.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块
B.玻璃杯破碎
C.蔗糖溶于水
D.可燃冰燃烧
35.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食物腐败
C.汽油挥发
D.石油分馏
36.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羊毛织成藏毯
B.昆仑玉雕刻成印章
C.青稞酿成酒
D.牛角做成梳子
37.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湿衣服晾干
C.铁钉生锈
D.葡萄酿酒
38.下列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受热熔化和蜡烛燃烧都是物理变化
B.海水“晒盐”和海水“制碱”都是物理变化
C.葡萄光合作用和葡萄酿酒都是化学变化
D.工业上制取氧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都是化学变化
39.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酒精挥发
C.钢铁生锈
D.品红扩散
40.下列变化中,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菜刀生锈
B.酒精燃烧
C.汽油挥发
D.粮食酿酒
41.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密切相关。
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工业上用稀盐酸除铁锈
B.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碳酸钠用于玻璃、
造纸、
洗涤剂的生产
D.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用水清洗
42.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下面做法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氮气
B.工匠熔化玻璃吹制各种容器
C.大棚蔬菜生产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产量
D.海员蒸馏海水获取淡水
43..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
C.“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
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
44.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
C.粮食酿醋
D.活字印刷
4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白磷燃烧
C.铁丝折弯
D.酒精挥发
46.下列过程中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氮作制冷剂
B.乙炔与氧气形成高温氧炔焰
C.酒精洗掉沽在试管壁上的碘
D.洗洁精通过乳化作用除去油污47.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B.纸张燃烧
C.玻璃破碎
D.汽油挥发
4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树根“变”根雕
C.冰雪融化
D.米饭“变馊”
4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破裂
B.酒精挥发
C.红磷燃烧
D.溶液稀释
50.下列能量的转化中,
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
B.水力发电
C.燃烧天然气做饭
D.电取暖器取暖
二、填空题
1.
某化工厂因硝基氯苯燃烧引起爆炸的事故发生时,爆炸车间附近还有一个存放50吨氯酸钠的仓库。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3,通常为白色或微黄色晶体,味咸,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在酸性溶液中有强氧化作用,300
℃以上分解出氧气。氯酸钠不稳定,与磷、硫及有机物混合受撞击时易发生燃烧和爆炸。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中氯酸钠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下同)。
(2)氯酸钠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氯酸钠的性质分析该工厂储存氯酸钠应__________________。
2.
如图所示是探究有关物质变化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A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将一块大理石用锤子凿成小块,放入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倒入少量盐酸,可观察到大理石表面有气泡冒出,并逐渐减少,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上述实验过程中,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A和B中都有气泡,其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鉴别下列物质(操作、现象、结论):
(1)水和酒精
利用物理性质鉴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化学性质鉴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气和二氧化碳
利用化学性质鉴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