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议论文之审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如何写好议论文之审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13 20:4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如何写好议论文(一)
审 题
材料 《第三只小板凳》
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泥鸭、布娃娃等等,唯独爱因斯坦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去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说:“我想,世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些。”
审题结论
①学贵有恒;
②成功=自信+努力;
③天才出于勤奋;
④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并加以引导
⑤诚实是成才的起点;
⑥要有不懈的追求精神。
(最佳审题)
何为审题
分析题目内容
了解题目要求
掌握题目重点
确定写作中心
(一)弄清材料重心及感情
倾向,整体把握。
材料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砌砖。”第二个说:“赚钱。”第三个说:“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据说,到了后来,这第三个工人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审题思路
要有崇高的理想
(注意:第2个人也有理想)
重心——
第三个建筑工人
感情倾向——
赞扬第三个建筑工人
最终结论——
(二)明确材料主题所属范畴,找准突破口。
爱国为民
社会公德
理想道德
立身行事
待人接物
辩证思维
下列材料所谈的问题属于哪个范畴?应从哪个角度突破才能准确立意?
星期天公园里一块不大的僻静的草坪上,同时来了两伙年轻人。一伙围着录音机学英语;一伙用录音机播音乐跳舞。学英语的认为跳舞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要求跳迪斯科的停止或离开;跳舞的认为他们在公园里有娱乐的自由。前者骂后者只知吃喝玩乐,后者回敬前者不懂劳逸结合。双方谁也不服谁,吵来吵去,他们既学不成英语也跳不成舞。
结 论
属于待人接物范畴
批评双方
要互相宽容
(三)划分材料的性质类型,准确切入。
就材料本身类型而言,一般 可分为:
单一事件材料
寓意性材料(漫画)
多则材料
1、单一事件材料
巴尔扎克成了大作家以后,一天,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年妇女拿着一本小学生的作文请教他这个孩子将来的发展前途如何,巴尔扎克看了作文后说:“这个孩子的文章写得很糟,将来不会有什么写作前途。”老年妇女对巴尔扎克说:“这本作文簿就是你小学时写作用的,你难道连小时候写的文章也记不起来了吗?”巴尔扎克认出了面前站的就是自己小学时的老师,不禁连声表示谢意。
审题要领
挖掘事件性材料的结果和所供材料间的内在因果逻辑联系。
结论是巴尔扎克向老师致歉,正确的推导程序为:
→因为他说错了话→话错在什么地方?
→他评价人的方法是错误的
→这属于哪一个范畴的问题?
→属于正确看待人的问题
→正确的方法是什么?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巴尔扎克为什么向老师致歉?
审题思路
重心——
巴尔扎克
感情倾向——
批评巴尔扎克
最终结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
错误命题:
“感谢老师”
“谈谦虚”
“勤奋出天才”
“透过现象看本质”
“要全面地看问题”
[训练]从结论入手,推导材料间的因果联系并提练观点。
①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学者答:“是在幼儿园。”“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在幼儿园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②二十世纪初,德国的一位科学家斯坦门茨移居美国,恰逢福特公司的一台电视出了故障,公司经理请来这位专家修理。他到现场看了又看,径自回去了。两天后他再到现场,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然后说:“请打开电机,沿线将里面的线圈减少十六匝。”工人照着去办,电机果然起死回生。说到酬金。开口便是一万美元。经理愕然。拿修理明细表请他填写材料费用。他写道:“用粉笔画一条线一美元,而要知道在那里画线,则要9999美元,加起来就是一万。”斯坦门茨的幽默终于使经理领悟了,依价照付。
2、寓意材料
要领:寻找其现实意义
材料
船夫驾着小船送一位哲学家去对岸。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得历史吗?”船夫回答:“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生命的一半!”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答道:“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这时,大风把小船吹翻了,哲学家和船夫都落入水中,船夫喊道:“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船夫说:“那你失去了整个生命!”
这则材料可以提炼以下观点:
①实际本领比抽象的理论对人类更有用;
②理论要和实际相联系才有生命力;
③过分夸大理论的作用会走向反面;
④知识分子要虚心向劳动人民学习;
⑤人要有谋生的手段;
⑥人要有一技之长;
⑦人要有各方面的知识,包括理论的和实践的
⑧不要以已之长度人之短。
材料
牵牛花是缠绕茎草本花。夏季长成,即攀附在篱笆和支架上,为人们送来一道绿色的瀑布。花开季节,紫的红的映着霞光,如同绿色缎中的彩色宝石,对于牵牛花,有人贬斥,有人赞美。
牵牛花象征意义——人格、个性。
①它攀附他物方能走完生命历程,象征某些人心无主见、身无硬骨,总是仰仗攀附他人的丑行;
②它自身柔弱,先天不足,却能利用他物的支撑,开花结果给自然留下一片绿意,这象征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发展自己特长,成就一番事业的壮举,赞扬生性柔弱而又不折不挠,顽强奋进的个性。
3. 多则材料
分析材料间的差异性与共同性
①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②的士赚钱易,个体利唯高。
万般皆上品,唯有读书低。
③工农兵学商,行行出英豪。
万般皆上品,何必论低高。
下面几则材料可提炼出什么共同观点?
1、①挪威盛产美味的沙丁鱼,但人们却很难吃到活蹦乱跳的沙丁鱼,因为渔民从海上捕捞上来,还未到港口,沙丁鱼就死得差不多了。然而有一条渔船却总能带回鲜活沙丁鱼。众人很惊奇,但不知何故。直到那艘渔船的船长死后,奥秘才被揭开:原来渔舱里放进一条鲶鱼,鲶鱼生命力旺盛,且极好动,在沙丁鱼群中,拼命东奔西窜,“沙丁”们被搅得不能安宁,四处游动,增强了活力,到港口还是活蹦乱跳。人们称此为“鲶鱼效应”。
②美国康乃尔大学曾做过一次著名的“青蛙实验”:研究人员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灵敏的青蛙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用尽全力跃出油锅,跳到地面安然逃生。隔了半小时,实验人员使用同样大小的铁锅,放满冷水,然后把那只刚刚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到锅里,青蛙在水中来回泅游。接着,他们在锅底里用炭火慢慢加热,青蛙不知究底,仍然悠游在温水中。等到它开始意识到锅中的水温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却为时已晚。它再也无力跳出,死在锅里。
③在美国阿拉斯加涅利饮自然保护区,每年有400多头鹿死于狼口。人们为了保护鹿群而把狼消灭了。鹿没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之后,鹿群很快发展到40000只,但由于安逸少动,鹿体质下降,大批死亡。人们只好再把狼“请”进来,鹿又四散奔逃了,渐渐恢复了蓬勃生机。
训练题
1、单一事件材料
一位女学生考上师范院校后,教授问她为什么要报考师范院校。她说,开始想成为一个伟人,觉得不现实;后来想成为伟人的妻子,也觉得不现实;于是,她决定做伟人的老师,报考了师范院校。可以断定,那位女学生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好老师。
2、寓意材料
①一只乌鸦口渴极了,很想喝水,它看见一只水壶,就飞了过去。壶里水很浅,乌鸦伸长了脖子也喝不到,怎样才能喝到水呢?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它用嘴衔起小石子,扔到水壶里,一颗颗小石子沉到水壶底,水渐渐升了起来,石子投得越多,水升得越高。
“啊!”乌鸦快活地说,“我喝到水了。”
①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字者。”
②哥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越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3、多则材料
再 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