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小测 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小测 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14 15:1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小测
限时:45分钟 分值:62分 得分:   ?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用唢呐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身心愉悦,此时所发出的声音是 
 (选填“乐音”或“噪声”)。?
2.《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寓言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
3.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
4.在《自然》杂志上,曾有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他们认为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104
Hz到2×105
Hz之间,属于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可听声”)。当雪花落入海面上时,海里的鲸鱼就会异常烦躁,原因可能是鲸鱼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些声波。?
5.在课堂上,老师背对着同学们写板书时,依旧能辨别在说话的是哪位同学,这是因为不同人发出的声音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大致判断说话同学的位置远近(前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6.[玉林中考]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如图所示的水瓶琴,其能发出不同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在一些需要安静的场合,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其目的是为了减小  
 对环境的影响。?
7.在班级组织的迎新年联欢会上,小明弹奏了一首吉他曲,吉他声是由弦的  
 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若小明改变弹奏的力度,改变的是吉他声的  
 (选填“音色”“响度”或“音调”)。从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考虑:在城市道路旁加装隔声板,这是在  
 减弱噪声。?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8.下列成语中用来描述回声现象的是(
)
A.隔墙有耳
B.余音绕梁
C.震耳欲聋
D.掩耳盗铃
9.如图所示为战国时铸造的编钟,这套编钟的制作材料相同,厚薄和质量不同,迄今还能演奏乐曲。这些编钟在演奏时发出声音主要的不同是(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无法判断
10.有这样一则笑话: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静之时突然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乙:“的确可恶!你有没有马上报警?”甲:“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请问,笑话中真正的噪声制造者是(
)
A.甲
B.乙
C.邻居
D.没有人制造噪声
11.[烟台中考改编]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能够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12.[郴州中考]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相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开会时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关闭房间的门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3.[鞍山中考改编]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吉他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手机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们耳朵的
C.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音调
D.汽车安装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4.[鄂尔多斯中考]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小东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计算机上的波形如图乙。下列有关音叉发出声音的说法,与实际不符的是(
)
A.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器的
B.传播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
C.传播过程中音色保持不变
D.传播过程中响度保持不变
15.[永州中考]阳明山的晨昏,清脆蝉声,婉转鸟语,应和着叮咚泉流。关于此环境中的声现象,下列正确的是(
)
A.鸟鸣声、流水声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人们主要通过音调分辨不同的鸟鸣声
C.声音在空气中和水中的传播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D.鸟鸣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属于乐音
16.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的,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8分)
17.如图是小林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从竹管开口处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时,可以改变音调吹奏歌曲。
(1)吹奏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  
 ;?
(2)查阅资料可知,空气柱的长度越长,震动时的频率越低。当布团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  
 ,音调最低的位置是  
 ;?
(3)在民族乐器中,  
 (选填“二胡”“腰鼓”“古筝”或“箫”)的发声原理与此相似。?
四、计算题(6分)
18.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2
m/s的速度行驶。汽车鸣笛2
s后,司机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则此时汽车离高山有多远?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小测
限时:45分钟 分值:62分 得分:   ?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用唢呐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身心愉悦,此时所发出的声音是 乐音 (选填“乐音”或“噪声”)。?
2.《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寓言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产生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传播 。?
3.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音调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响度 。?
4.在《自然》杂志上,曾有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他们认为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104
Hz到2×105
Hz之间,属于 超声波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可听声”)。当雪花落入海面上时,海里的鲸鱼就会异常烦躁,原因可能是鲸鱼 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些声波。?
5.在课堂上,老师背对着同学们写板书时,依旧能辨别在说话的是哪位同学,这是因为不同人发出的声音 音色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响度 来大致判断说话同学的位置远近(前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6.[玉林中考]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如图所示的水瓶琴,其能发出不同的 音调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在一些需要安静的场合,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其目的是为了减小 噪声 对环境的影响。?
7.在班级组织的迎新年联欢会上,小明弹奏了一首吉他曲,吉他声是由弦的 振动 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若小明改变弹奏的力度,改变的是吉他声的 响度 (选填“音色”“响度”或“音调”)。从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考虑:在城市道路旁加装隔声板,这是在 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8.下列成语中用来描述回声现象的是(
B
)
A.隔墙有耳
B.余音绕梁
C.震耳欲聋
D.掩耳盗铃
9.如图所示为战国时铸造的编钟,这套编钟的制作材料相同,厚薄和质量不同,迄今还能演奏乐曲。这些编钟在演奏时发出声音主要的不同是(
A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无法判断
10.有这样一则笑话: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静之时突然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乙:“的确可恶!你有没有马上报警?”甲:“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请问,笑话中真正的噪声制造者是(
A
)
A.甲
B.乙
C.邻居
D.没有人制造噪声
11.[烟台中考改编]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能够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B
)
12.[郴州中考]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相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A
)
A.高速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开会时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关闭房间的门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3.[鞍山中考改编]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吉他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手机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们耳朵的
C.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音调
D.汽车安装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4.[鄂尔多斯中考]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小东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计算机上的波形如图乙。下列有关音叉发出声音的说法,与实际不符的是(
D
)
A.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器的
B.传播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
C.传播过程中音色保持不变
D.传播过程中响度保持不变
15.[永州中考]阳明山的晨昏,清脆蝉声,婉转鸟语,应和着叮咚泉流。关于此环境中的声现象,下列正确的是(
A
)
A.鸟鸣声、流水声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人们主要通过音调分辨不同的鸟鸣声
C.声音在空气中和水中的传播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D.鸟鸣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属于乐音
16.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的,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C
)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8分)
17.如图是小林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从竹管开口处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时,可以改变音调吹奏歌曲。
(1)吹奏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 空气柱 ;?
(2)查阅资料可知,空气柱的长度越长,震动时的频率越低。当布团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 a ,音调最低的位置是 c ;?
(3)在民族乐器中, 箫 (选填“二胡”“腰鼓”“古筝”或“箫”)的发声原理与此相似。?
四、计算题(6分)
18.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2
m/s的速度行驶。汽车鸣笛2
s后,司机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则此时汽车离高山有多远?
解:设鸣笛时汽车离高山的距离为s,由题意可知,2s=s声+s车
则s=×(340
m/s+12
m/s)×2
s=352
m
2
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s车=v车t=12
m/s×2
s=24
m
所以听到回声时,汽车与高山相距
s'=s-s车=352
m-24
m=328
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