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06 18:32:04

文档简介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试卷
一、说法正确的,在前面的( ) 中画“√";错误的,画“×"。(每题2分,计40分)
1.(2021六下·新沂期中)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当水减少,它成为固体时,这些固体微粒如果有相同的外形特征,这种物质就是晶体。
2.(2021六下·新沂期中)使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上彩图时,要将放大镜与这彩图相贴在一起时才能看到放大的清晰的彩色图像。
3.(2021六下·新沂期中)蚜虫是草蛉的天敌。
4.(2021六下·新沂期中)所有能装水的容器,装水后总有一个方向看物体能放大物体图像。
5.(2021六下·新沂期中)放大镜下看蝴蝶的触角,就是弯弯的月牙形的薄膜, 膜上有鱼鳃丝那样条纹。
6.(2021六下·新沂期中)雪花、水晶、玻璃、透明塑料都是晶体。
7.(2021六下·新沂期中)透过以前一后放置的两个放大镜观察一个微小物体, 两镜间距离调节适当可以看到比单独用其中一个放大镜更大的物体图像。
8.(2021六下·新沂期中)在显微镜下洋葱表皮切片上那些看上去相似的小格子,是洋葱叶表皮细胞。
9.(2021六下·新沂期中)豆子和沙混合在一起,没有新物质生成。
10.(2021六下·新沂期中)白醋与小苏打混合,出现的气体、留在杯中的液体都与混合前的两种物质不同,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11.(2021六下·新沂期中)只要变化中产生了变化之前没有的物质,这种变化就一定是化学变化,不管它是否有物理变化。
12.(2021六下·新沂期中)看到变化中发光、吸热、变色、冒泡中某一种现象,可以确定发生的变化是化学。
13.(2021六下·新沂期中)用蜡烛加热钢勺子,钢勺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14.(2021六下·新沂期中)种子发芽必须同时具备足够的水、合适的温度、空气,缺少其一,种子不能发芽。
15.(2021六下·新沂期中)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在不被损坏的情况下,每挂上一个相同的钩码,它伸长了相同的长度。
16.(2021六下·新沂期中)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没被物体挡住的光到达屏形成明亮的区域,被物体挡住的光不能到达屏上原本可以直线到达的区域,这个区域就暗,成为影子。
17.(2021六下·新沂期中)实心物体在比它相同体积重的液体中浮。
18.(2021六下·新沂期中)钢铁做成碗形、船形浮在水面上时,排开的水量比它实心排开的水量大。
19.(2021六下·新沂期中)夏天,冰棒在不锈钢饭盒中保存更久,在保温杯中熔化更快。
20.(2021六下·新沂期中)同一个区域内的土壤或空气的改变,会影响到这里的生态系统。
二、选择合适的选项前的序号填在( )上。(每题2分,计32分)
21.(2021六下·新沂期中)修理手表、鉴别指纹、观察花粉通常会使用放大镜。这些场合使用放大镜的目的是(  )
A.观察肉眼看不清楚的细节
B.观察物体真实的颜色
C.改变物体的形状
22.(2021六下·新沂期中)放大镜从外部看,突出的特点是(  )
A.透明,中间厚,向边缘逐渐薄
B.透明,中间都向两侧突出,边缘最薄
C.透明,边缘最厚,向中间渐薄
23.(2021六下·新沂期中)蚜虫,我市称之为腻虫,是春季许多蔬菜上常见昆虫。它的身体通常约有(  )
A.1厘米 B.3厘米 C.1~5毫米
24.(2021六下·新沂期中)放大镜下看到白糖颗粒的外形大多接近(  )
A. B. C.
25.(2021六下·新沂期中)显微镜在装入玻片标本前,需要(  )
A.提升镜筒到高处
B.降低镜筒到物镜靠近玻片
C.保持镜筒直立
26.(2021六下·新沂期中)显微镜下草履虫的身体外形,与图(  )相似。
A. B. C.
27.(2021六下·新沂期中)在以下观察微小世界的工具中,(  )能把微小物体图像放大得更大。
A.放大镜 B.电子显微镜 C.光学显微镜
28.(2021六下·新沂期中)反复弯折一段铁丝, 感觉到被弯折处变热,最后断开。这种变化是(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体积变化
29.(2021六下·新沂期中)人的营养中,只有一种营养物质与碘酒混合出现蓝黑色物质,它是(  )
A.淀粉 B.蛋白质 C.脂肪
30.(2021六下·新沂期中)把带火苗的小木条伸到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的气体中,火苗立即熄灭了。这能证明这种气体(  )
A.不支持燃烧 B.比空气重 C.是二氧化碳气
31.(2021六下·新沂期中)观察表明,铁钉在(  )时生锈速度更快。
A.完全在干燥空气中
B.各一半在浓水、空气中
C.完全在食用油中
32.(2021六下·新沂期中)在空气中,水泥加水能凝固成硬水泥块。这水泥块再粉碎研磨成粉末,加水,不能再形成硬水泥块。这表明(  )
A.水泥和硬水泥块磨成的粉末不是同一种物质
B.水泥加水发生了物理变化
C.水或其他物质和水泥的混合,不会产生化学变化
33.(2021六下·新沂期中)观察绿豆芽的根,发现这些根不断(  )
A.向着明亮的方向生长
B.向水向下生长
C.向上生长
34.(2021六下·新沂期中)在我们的校园内,旗杆一天中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
A.早上指西,缓慢顺时针旋转并缩短,到中午时指北且最短,此后继续旋转并变长
B.早上指西,缓慢逆时针旋转并缩短,到中午时指南且最短,此后继续旋转并变长
C.早上指东,缓慢顺时针旋转并缩短,傍晚时指西且最短
35.(2021六下·新沂期中)以下材料中,传递热的性能最好的是(  )
A.铜 B.棉 C.木
36.(2021六下·新沂期中)摆钟、机械手表中都有摆。这些摆的主要作用是(  )
A.动起来更有趣,吸引人
B.持续提供指针旋转动力
C.控制指针旋转
三、整理与思考。(计28分)
37.(2021六下·新沂期中)动物和植物的身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在动物、植物体内有什么意义?把知道的动物、植物的细胞的意义整理成网状图。
38.(2021六下·新沂期中)怎样一步一步制作观察池塘微生物使用的玻片标本?
39.(2021六下·新沂期中)铁钉插入硫酸铜溶液出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吗?用什么证据来说明这个问题的?
40.(2021六下·新沂期中)比较铁片和铁锈,我们用哪些方法?发现它们哪些不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正确
【知识点】晶体
【解析】【分析】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2.【答案】错误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都有一个焦点,如果物体的位置刚好在这个焦点处,可以获得最清晰最好的图像;相反如果远离和靠近这个物体都会使焦点的位置偏移物体,就不能获得效果好的图像了。
3.【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 草蛉是蚜虫的天敌。蚜虫是比较常见的害虫,通常会吸食植株的汁液,想要有效防治,除了喷药外,还可以借助它们的天敌草蛉虫来将其消灭。
4.【答案】错误
【知识点】凸透镜
【解析】【分析】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但是装水的容器如果是长方体,各个部分都是一样厚薄是不能放大的。
5.【答案】错误
【知识点】放大镜;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 蝶类触角为棒形,触角端部各节粗壮,成棒锤状。
6.【答案】错误
【知识点】晶体
【解析】【分析】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雪花和水晶是晶体,但是玻璃和塑料是非晶体。
7.【答案】正确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就是利用的此原理。
8.【答案】正确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 洋葱表皮细胞的特点: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这些结构,其中细胞质中有液泡,细胞扁平,细胞与细胞之间连接紧密,细胞的外侧往往还形成具有防水性的角质层,像小格子一样。
9.【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豆子和沙子混在一起,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新的物质。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在变化中,有的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小电灯泡发光,但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加热钢勺子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 种子发芽必须同时具备足够的水、合适的温度、空气。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 弹簧受力与弹性形变大小成正比,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相同的钩码的重量是一样的,也就是受到的力是一样的,产生的弹性形变也一样。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 也就是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用相同的物体测量
【解析】【分析】 物体在水中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体积 当物体比等体积水轻时 受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 所以上浮。
18.【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钢铁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排开的水量就小,它受到的浮力就小。造成船或碗后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排开的水量就大,它受到的浮力就大。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 夏天,冰棒在保温杯中保存更久,在不锈钢饭盒中融化更快。因为夏天空气温度高,不锈钢饭盒是良好的热导体,容易发生热传递,而保温杯不容易发生热传递现象,
20.【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1.【答案】A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2.【答案】B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23.【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 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 蚜虫也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 其中大约有250种是对于农林业和园艺业危害严重的害虫。蚜虫的大小不一,身长从一到十毫米不等。
24.【答案】C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 白糖晶体是六棱两端尖顶的 。
25.【答案】A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操作,因为玻片标本比较易碎,为保护玻片标本,需再装入前,提升镜筒。
26.【答案】A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 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27.【答案】B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 在以下观察微小世界的工具中,电子显微镜能把微小物体图像放大得更大,可以放大几十万倍 。
28.【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反复弯折铁丝,铁丝断裂,但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29.【答案】A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食物营养成分的鉴定,淀粉遇碘变蓝。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烧一下有烧焦的气味,脂肪会留下油痕迹。
30.【答案】A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 火苗立即熄灭了 ,证明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31.【答案】B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钉生锈是受到空气和水分的共同作用,当盐水时会加速生锈。
32.【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 水泥加水能凝固成硬水泥块。这水泥块再粉碎研磨成粉末,加水,不能再形成硬水泥块,说明 水泥和硬水泥块磨成的粉末不是同一种物质 ,水泥加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33.【答案】B
【知识点】根
【解析】【分析】 观察绿豆芽的根,发现这些根不断 向水向下生长的,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矿物质的作用。
34.【答案】A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太阳东升西落,而影子正好相反,且由于太阳照射角度的原因,长度也由长到短再到长。
35.【答案】A
【解析】【分析】 传递热的性能最好的是金属,也就是选项A。
36.【答案】B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制作钟摆
【解析】【分析】 摆会来回的摆动,其主要作用持续提供指针旋转动力 。
37.【答案】① 细胞是有机体,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 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② 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③ 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④ 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 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础单位。
38.【答案】1、细菌可以用细菌液直接涂在载玻片上2、盖上盖片直接观察或干燥后染色观察,染色观察通常需要洗去染色液后观察。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
【解析】【分析】 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通常采用涂片法,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真菌(或包括病毒),细菌个体小,通常用涂片法制作玻片标本。涂片法是装片法制作玻片标本的一种方法。制作方法是,细菌可以用细菌液直接涂布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片直接观察或干燥后染色观察,染色观察通常需要洗去染色液后观察。
39.【答案】属于化学变化。铁钉周围有红色的固体产生,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 铁钉插入硫酸铜溶液 , 有红色的固体铜产生,说明有新物质产生,所以是化学变化。
40.【答案】1、肉眼观察,颜色不同,纯铁片是白色的,而铁锈是红褐色的。
2、将铁片插入装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铁片表面有一层紫红色物质生成,溶液逐渐从蓝色变为浅绿色,而将铁锈放到硫酸铜溶液中,无变化。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考查铁片与铁锈的特点,从外观颜色和化学特性方面的不同, 肉眼观察,颜色不同,纯铁片是白色的,而铁锈是红褐色的。 将铁片插入装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铁片表面有一层紫红色物质生成,溶液逐渐从蓝色变为浅绿色,而将铁锈放到硫酸铜溶液中,无变化。
1 / 1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试卷
一、说法正确的,在前面的( ) 中画“√";错误的,画“×"。(每题2分,计40分)
1.(2021六下·新沂期中)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当水减少,它成为固体时,这些固体微粒如果有相同的外形特征,这种物质就是晶体。
【答案】正确
【知识点】晶体
【解析】【分析】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2.(2021六下·新沂期中)使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上彩图时,要将放大镜与这彩图相贴在一起时才能看到放大的清晰的彩色图像。
【答案】错误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都有一个焦点,如果物体的位置刚好在这个焦点处,可以获得最清晰最好的图像;相反如果远离和靠近这个物体都会使焦点的位置偏移物体,就不能获得效果好的图像了。
3.(2021六下·新沂期中)蚜虫是草蛉的天敌。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 草蛉是蚜虫的天敌。蚜虫是比较常见的害虫,通常会吸食植株的汁液,想要有效防治,除了喷药外,还可以借助它们的天敌草蛉虫来将其消灭。
4.(2021六下·新沂期中)所有能装水的容器,装水后总有一个方向看物体能放大物体图像。
【答案】错误
【知识点】凸透镜
【解析】【分析】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但是装水的容器如果是长方体,各个部分都是一样厚薄是不能放大的。
5.(2021六下·新沂期中)放大镜下看蝴蝶的触角,就是弯弯的月牙形的薄膜, 膜上有鱼鳃丝那样条纹。
【答案】错误
【知识点】放大镜;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 蝶类触角为棒形,触角端部各节粗壮,成棒锤状。
6.(2021六下·新沂期中)雪花、水晶、玻璃、透明塑料都是晶体。
【答案】错误
【知识点】晶体
【解析】【分析】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雪花和水晶是晶体,但是玻璃和塑料是非晶体。
7.(2021六下·新沂期中)透过以前一后放置的两个放大镜观察一个微小物体, 两镜间距离调节适当可以看到比单独用其中一个放大镜更大的物体图像。
【答案】正确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就是利用的此原理。
8.(2021六下·新沂期中)在显微镜下洋葱表皮切片上那些看上去相似的小格子,是洋葱叶表皮细胞。
【答案】正确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 洋葱表皮细胞的特点: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这些结构,其中细胞质中有液泡,细胞扁平,细胞与细胞之间连接紧密,细胞的外侧往往还形成具有防水性的角质层,像小格子一样。
9.(2021六下·新沂期中)豆子和沙混合在一起,没有新物质生成。
【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豆子和沙子混在一起,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10.(2021六下·新沂期中)白醋与小苏打混合,出现的气体、留在杯中的液体都与混合前的两种物质不同,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新的物质。
11.(2021六下·新沂期中)只要变化中产生了变化之前没有的物质,这种变化就一定是化学变化,不管它是否有物理变化。
【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在变化中,有的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12.(2021六下·新沂期中)看到变化中发光、吸热、变色、冒泡中某一种现象,可以确定发生的变化是化学。
【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小电灯泡发光,但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13.(2021六下·新沂期中)用蜡烛加热钢勺子,钢勺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加热钢勺子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14.(2021六下·新沂期中)种子发芽必须同时具备足够的水、合适的温度、空气,缺少其一,种子不能发芽。
【答案】正确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 种子发芽必须同时具备足够的水、合适的温度、空气。
15.(2021六下·新沂期中)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在不被损坏的情况下,每挂上一个相同的钩码,它伸长了相同的长度。
【答案】正确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 弹簧受力与弹性形变大小成正比,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相同的钩码的重量是一样的,也就是受到的力是一样的,产生的弹性形变也一样。
16.(2021六下·新沂期中)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没被物体挡住的光到达屏形成明亮的区域,被物体挡住的光不能到达屏上原本可以直线到达的区域,这个区域就暗,成为影子。
【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 也就是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17.(2021六下·新沂期中)实心物体在比它相同体积重的液体中浮。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用相同的物体测量
【解析】【分析】 物体在水中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体积 当物体比等体积水轻时 受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 所以上浮。
18.(2021六下·新沂期中)钢铁做成碗形、船形浮在水面上时,排开的水量比它实心排开的水量大。
【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钢铁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排开的水量就小,它受到的浮力就小。造成船或碗后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排开的水量就大,它受到的浮力就大。
19.(2021六下·新沂期中)夏天,冰棒在不锈钢饭盒中保存更久,在保温杯中熔化更快。
【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 夏天,冰棒在保温杯中保存更久,在不锈钢饭盒中融化更快。因为夏天空气温度高,不锈钢饭盒是良好的热导体,容易发生热传递,而保温杯不容易发生热传递现象,
20.(2021六下·新沂期中)同一个区域内的土壤或空气的改变,会影响到这里的生态系统。
【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二、选择合适的选项前的序号填在( )上。(每题2分,计32分)
21.(2021六下·新沂期中)修理手表、鉴别指纹、观察花粉通常会使用放大镜。这些场合使用放大镜的目的是(  )
A.观察肉眼看不清楚的细节
B.观察物体真实的颜色
C.改变物体的形状
【答案】A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2.(2021六下·新沂期中)放大镜从外部看,突出的特点是(  )
A.透明,中间厚,向边缘逐渐薄
B.透明,中间都向两侧突出,边缘最薄
C.透明,边缘最厚,向中间渐薄
【答案】B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23.(2021六下·新沂期中)蚜虫,我市称之为腻虫,是春季许多蔬菜上常见昆虫。它的身体通常约有(  )
A.1厘米 B.3厘米 C.1~5毫米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 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 蚜虫也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 其中大约有250种是对于农林业和园艺业危害严重的害虫。蚜虫的大小不一,身长从一到十毫米不等。
24.(2021六下·新沂期中)放大镜下看到白糖颗粒的外形大多接近(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 白糖晶体是六棱两端尖顶的 。
25.(2021六下·新沂期中)显微镜在装入玻片标本前,需要(  )
A.提升镜筒到高处
B.降低镜筒到物镜靠近玻片
C.保持镜筒直立
【答案】A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操作,因为玻片标本比较易碎,为保护玻片标本,需再装入前,提升镜筒。
26.(2021六下·新沂期中)显微镜下草履虫的身体外形,与图(  )相似。
A. B. C.
【答案】A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 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27.(2021六下·新沂期中)在以下观察微小世界的工具中,(  )能把微小物体图像放大得更大。
A.放大镜 B.电子显微镜 C.光学显微镜
【答案】B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 在以下观察微小世界的工具中,电子显微镜能把微小物体图像放大得更大,可以放大几十万倍 。
28.(2021六下·新沂期中)反复弯折一段铁丝, 感觉到被弯折处变热,最后断开。这种变化是(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体积变化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反复弯折铁丝,铁丝断裂,但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29.(2021六下·新沂期中)人的营养中,只有一种营养物质与碘酒混合出现蓝黑色物质,它是(  )
A.淀粉 B.蛋白质 C.脂肪
【答案】A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食物营养成分的鉴定,淀粉遇碘变蓝。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烧一下有烧焦的气味,脂肪会留下油痕迹。
30.(2021六下·新沂期中)把带火苗的小木条伸到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的气体中,火苗立即熄灭了。这能证明这种气体(  )
A.不支持燃烧 B.比空气重 C.是二氧化碳气
【答案】A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 火苗立即熄灭了 ,证明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31.(2021六下·新沂期中)观察表明,铁钉在(  )时生锈速度更快。
A.完全在干燥空气中
B.各一半在浓水、空气中
C.完全在食用油中
【答案】B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钉生锈是受到空气和水分的共同作用,当盐水时会加速生锈。
32.(2021六下·新沂期中)在空气中,水泥加水能凝固成硬水泥块。这水泥块再粉碎研磨成粉末,加水,不能再形成硬水泥块。这表明(  )
A.水泥和硬水泥块磨成的粉末不是同一种物质
B.水泥加水发生了物理变化
C.水或其他物质和水泥的混合,不会产生化学变化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 水泥加水能凝固成硬水泥块。这水泥块再粉碎研磨成粉末,加水,不能再形成硬水泥块,说明 水泥和硬水泥块磨成的粉末不是同一种物质 ,水泥加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33.(2021六下·新沂期中)观察绿豆芽的根,发现这些根不断(  )
A.向着明亮的方向生长
B.向水向下生长
C.向上生长
【答案】B
【知识点】根
【解析】【分析】 观察绿豆芽的根,发现这些根不断 向水向下生长的,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矿物质的作用。
34.(2021六下·新沂期中)在我们的校园内,旗杆一天中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
A.早上指西,缓慢顺时针旋转并缩短,到中午时指北且最短,此后继续旋转并变长
B.早上指西,缓慢逆时针旋转并缩短,到中午时指南且最短,此后继续旋转并变长
C.早上指东,缓慢顺时针旋转并缩短,傍晚时指西且最短
【答案】A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太阳东升西落,而影子正好相反,且由于太阳照射角度的原因,长度也由长到短再到长。
35.(2021六下·新沂期中)以下材料中,传递热的性能最好的是(  )
A.铜 B.棉 C.木
【答案】A
【解析】【分析】 传递热的性能最好的是金属,也就是选项A。
36.(2021六下·新沂期中)摆钟、机械手表中都有摆。这些摆的主要作用是(  )
A.动起来更有趣,吸引人
B.持续提供指针旋转动力
C.控制指针旋转
【答案】B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制作钟摆
【解析】【分析】 摆会来回的摆动,其主要作用持续提供指针旋转动力 。
三、整理与思考。(计28分)
37.(2021六下·新沂期中)动物和植物的身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在动物、植物体内有什么意义?把知道的动物、植物的细胞的意义整理成网状图。
【答案】① 细胞是有机体,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 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② 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③ 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④ 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 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础单位。
38.(2021六下·新沂期中)怎样一步一步制作观察池塘微生物使用的玻片标本?
【答案】1、细菌可以用细菌液直接涂在载玻片上2、盖上盖片直接观察或干燥后染色观察,染色观察通常需要洗去染色液后观察。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
【解析】【分析】 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通常采用涂片法,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真菌(或包括病毒),细菌个体小,通常用涂片法制作玻片标本。涂片法是装片法制作玻片标本的一种方法。制作方法是,细菌可以用细菌液直接涂布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片直接观察或干燥后染色观察,染色观察通常需要洗去染色液后观察。
39.(2021六下·新沂期中)铁钉插入硫酸铜溶液出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吗?用什么证据来说明这个问题的?
【答案】属于化学变化。铁钉周围有红色的固体产生,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 铁钉插入硫酸铜溶液 , 有红色的固体铜产生,说明有新物质产生,所以是化学变化。
40.(2021六下·新沂期中)比较铁片和铁锈,我们用哪些方法?发现它们哪些不同?
【答案】1、肉眼观察,颜色不同,纯铁片是白色的,而铁锈是红褐色的。
2、将铁片插入装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铁片表面有一层紫红色物质生成,溶液逐渐从蓝色变为浅绿色,而将铁锈放到硫酸铜溶液中,无变化。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考查铁片与铁锈的特点,从外观颜色和化学特性方面的不同, 肉眼观察,颜色不同,纯铁片是白色的,而铁锈是红褐色的。 将铁片插入装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铁片表面有一层紫红色物质生成,溶液逐渐从蓝色变为浅绿色,而将铁锈放到硫酸铜溶液中,无变化。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