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试卷
一、填空。(每空2分,共30分)
1.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 ,它的特点是中间 ,边缘 。
2.(2021六下·丰润期中)像味精、白糖这样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
3.(2021六下·丰润期中)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借助 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它们是洋葱的 。
4.(2021六下·丰润期中)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状等,没有产生新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 ,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将之称为 。
5.(2021六下·丰润期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 产生的气体可使燃烧的火柴 ,说明这种气体 的特性。
6.(2021六下·丰润期中)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现象产生,如 、 、 、产生沉淀等。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7.(2021六下·丰润期中)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
8.(2021六下·丰润期中)显微镜和量筒、弹簧秤一样,是人类认识周围物质的一种工具。( )
9.(2021六下·丰润期中)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草履虫、变形虫、喇叭虫、团藻等。( )
10.(2021六下·丰润期中)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
11.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
12.(2021六下·丰润期中)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没有规则。( )
13.(2021六下·丰润期中)冰融化成水了,所以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 )
14.(2021六下·丰润期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生成了新物质。( )
15.(2021六下·丰润期中)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
16.(2021六下·丰润期中)在生活中,人们为了防止铁生锈、减缓铁生锈的速度想出了很多办法,比如电镀、油漆、涂油脂等。( )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7.(2017六下·湖州月考)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是一位名叫()的生物学家发明的。
A.达尔文 B.列文虎克 C.罗伯特·胡克
18.倍数大的放大镜,其视野( )。
A.大 B.小 C.一样
19.(2021六下·丰润期中)下列方法能使食盐溶液产生晶体的是( )。
A.在食盐溶液中加入水分
B.继续加入食盐溶解
C.将食盐溶液放在阳光下蒸发
20.(2021六下·丰润期中)面包内部疏松多孔,是因为在生面团中揉入了( )。
A.霉菌 B.细胞 C.酵母菌
21.(2021六下·丰润期中)微生物对人类( )。
A.都是有害的
B.都是有利的
C.有的有害,有的有益处
22.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5分钟,白糖( )
A.只变成液态的糖
B.先变成液态的糖,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C.先变成水,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23.(2021六下·丰润期中)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米饭烧焦 B.池塘干了 C.树木做成家具
24.(2021六下·丰润期中)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打开冰箱门后有白烟
B.糖加热变黑色
C.小苏打与白醋混合
25.(2021六下·丰润期中)咀嚼米饭会有甜味,那是( )。
A.唾液中的糖的味道
B.米饭中的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产生的味道
C.米饭中添加的白糖的味道
26.(2021六下·丰润期中)用碘酒可以检验食物中含有( )。
A.维生素 B.脂肪 C.淀粉
四、填图题。(共10分)
27.填图题。
五、实验操作题。(每空1分,共14分)
28.(2021六下·丰润期中)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表中。
物质 颜色 光泽 软硬 延展性 磁性 导电性
铁片
铁锈
A.棕红色 B.灰白色 A.有 B.无 A.较韧 B.较脆 A.有 B.无 A.不能吸引 B. 能吸引 A.不易 B. 能
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发现铁片和铁锈 (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物质;所以,铁生锈是一种 变化。
六、简答题。(共6分)
29.(2021六下·丰润期中)木条折断和木条燃烧它们所产生的变化一样吗?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凸透镜;厚;薄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解答】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具有中间厚两边薄的结构,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的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放大镜的结构和作用。
2.【答案】晶体
【知识点】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食盐晶体是立方体颗粒,白糖晶体是十二面体颗粒,味精晶体是柱状颗粒,在放大镜下观察都是规则形状。
3.【答案】细胞;显微镜;表皮细胞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片结构时,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小房间,就把它们命名为细胞。洋葱也不例外。
4.【答案】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关键在于是否产生新物质,例如水蒸发是物理变化,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5.【答案】二氧化碳;熄灭;不支持燃烧
【解析】【分析】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白醋主要成分是醋酸,混合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支持燃烧。
6.【答案】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表现形式有:产生气体(CO2),产生沉淀,颜色变化(铁生锈),发光发热(镁燃烧)。
7.【答案】(1)错误
【知识点】放大镜;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细菌属于微生物,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8.【答案】(1)正确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弹簧秤帮人们认识重量,量筒帮人们测出体积,显微镜帮助人们观察微生物。
9.【答案】(1)正确
【知识点】水中的微小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10.【答案】(1)正确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三大发现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11.【答案】(1)错误
【解析】【解答】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分析】本题考查放大镜下蟋蟀的“耳朵”的特点。
12.【答案】(1)错误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食盐晶体是立方体颗粒,白糖晶体是十二面体颗粒,味精晶体是柱状颗粒,在放大镜下观察都是规则形状。
13.【答案】(1)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水是冰的液态,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14.【答案】(1)正确
【解析】【分析】产生新物质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
15.【答案】(1)正确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
16.【答案】(1)正确
【解析】【分析】铁生锈的条件是:有空气、有水分,这些措施都可以隔绝空气,减少水分。
17.【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安东尼·列文虎克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26日),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生卒均于荷兰代尔夫特。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人。
故答案为:B
【分析】显微镜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物之一。
18.【答案】B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解答】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大,放大镜中的视野就越小。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放大镜属于凸透镜,具有中间厚两边薄的结构,具有放大物体的功能。
19.【答案】C
【知识点】溶解;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加水相当于增加溶剂,食盐更容易溶解,A错;继续加入食盐,会形成饱和溶液,食盐不溶解,B错;蒸发食盐溶液,溶剂蒸发了,溶质就会析出,C对。
20.【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酵母菌分解面粉里面的糖类,产生了二氧化碳,加热时二氧化碳体积变大,撑大了面包,使它变得疏松多孔。
21.【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益处: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使无数人免于受肺炎的侵扰;害处:一些细菌成为病原体,导致破伤风、梅毒、肺结核的疾病。
22.【答案】B
【解析】【解答】加热白糖,固体的白糖先熔化成液体的白糖;不断加热后,白糖变成了黑色的物质,并散发出焦味;继续加热,黑色的炭会燃烧。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加热白糖实验。
23.【答案】A
【解析】【分析】米饭烧焦产生了新物质--米糊、炭,是化学变化。
24.【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打开冰箱门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为小水珠,形成“白烟”,水从气态变为液态,是物理变化。
25.【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会和米饭中的淀粉作用,产生有甜味的物质。
26.【答案】C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淀粉遇到碘酒会呈现蓝色。
27.【答案】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解答】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最上面的是地壳,往下的是地幔,最中间的是地核。
【分析】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28.【答案】B;A;A;A;B;B;A;B;B;B;A;A;不是;化学
【解析】【分析】铁锈和铁在颜色、光泽、软硬、延展性、磁性、导电性方面,即物理性质不同,而且铁锈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所以与铁不是同一种物质,二者的转化也是化学变化。
29.【答案】木条折断和木条燃烧它们所产生的变化不一样。
木条折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
木条燃烧产生了碳和气体,是化学变化。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木条锯断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而木条燃烧,产生了焦炭和二氧化碳,即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1 / 1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试卷
一、填空。(每空2分,共30分)
1.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 ,它的特点是中间 ,边缘 。
【答案】凸透镜;厚;薄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解答】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具有中间厚两边薄的结构,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的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放大镜的结构和作用。
2.(2021六下·丰润期中)像味精、白糖这样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
【答案】晶体
【知识点】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食盐晶体是立方体颗粒,白糖晶体是十二面体颗粒,味精晶体是柱状颗粒,在放大镜下观察都是规则形状。
3.(2021六下·丰润期中)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借助 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它们是洋葱的 。
【答案】细胞;显微镜;表皮细胞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片结构时,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小房间,就把它们命名为细胞。洋葱也不例外。
4.(2021六下·丰润期中)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状等,没有产生新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 ,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将之称为 。
【答案】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关键在于是否产生新物质,例如水蒸发是物理变化,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5.(2021六下·丰润期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 产生的气体可使燃烧的火柴 ,说明这种气体 的特性。
【答案】二氧化碳;熄灭;不支持燃烧
【解析】【分析】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白醋主要成分是醋酸,混合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支持燃烧。
6.(2021六下·丰润期中)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现象产生,如 、 、 、产生沉淀等。
【答案】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表现形式有:产生气体(CO2),产生沉淀,颜色变化(铁生锈),发光发热(镁燃烧)。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7.(2021六下·丰润期中)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放大镜;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细菌属于微生物,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8.(2021六下·丰润期中)显微镜和量筒、弹簧秤一样,是人类认识周围物质的一种工具。(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弹簧秤帮人们认识重量,量筒帮人们测出体积,显微镜帮助人们观察微生物。
9.(2021六下·丰润期中)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草履虫、变形虫、喇叭虫、团藻等。(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水中的微小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10.(2021六下·丰润期中)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三大发现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11.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
【答案】(1)错误
【解析】【解答】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分析】本题考查放大镜下蟋蟀的“耳朵”的特点。
12.(2021六下·丰润期中)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没有规则。(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食盐晶体是立方体颗粒,白糖晶体是十二面体颗粒,味精晶体是柱状颗粒,在放大镜下观察都是规则形状。
13.(2021六下·丰润期中)冰融化成水了,所以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水是冰的液态,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14.(2021六下·丰润期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生成了新物质。( )
【答案】(1)正确
【解析】【分析】产生新物质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
15.(2021六下·丰润期中)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
【答案】(1)正确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
16.(2021六下·丰润期中)在生活中,人们为了防止铁生锈、减缓铁生锈的速度想出了很多办法,比如电镀、油漆、涂油脂等。( )
【答案】(1)正确
【解析】【分析】铁生锈的条件是:有空气、有水分,这些措施都可以隔绝空气,减少水分。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7.(2017六下·湖州月考)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是一位名叫()的生物学家发明的。
A.达尔文 B.列文虎克 C.罗伯特·胡克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安东尼·列文虎克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26日),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生卒均于荷兰代尔夫特。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人。
故答案为:B
【分析】显微镜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物之一。
18.倍数大的放大镜,其视野( )。
A.大 B.小 C.一样
【答案】B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解答】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大,放大镜中的视野就越小。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放大镜属于凸透镜,具有中间厚两边薄的结构,具有放大物体的功能。
19.(2021六下·丰润期中)下列方法能使食盐溶液产生晶体的是( )。
A.在食盐溶液中加入水分
B.继续加入食盐溶解
C.将食盐溶液放在阳光下蒸发
【答案】C
【知识点】溶解;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加水相当于增加溶剂,食盐更容易溶解,A错;继续加入食盐,会形成饱和溶液,食盐不溶解,B错;蒸发食盐溶液,溶剂蒸发了,溶质就会析出,C对。
20.(2021六下·丰润期中)面包内部疏松多孔,是因为在生面团中揉入了( )。
A.霉菌 B.细胞 C.酵母菌
【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酵母菌分解面粉里面的糖类,产生了二氧化碳,加热时二氧化碳体积变大,撑大了面包,使它变得疏松多孔。
21.(2021六下·丰润期中)微生物对人类( )。
A.都是有害的
B.都是有利的
C.有的有害,有的有益处
【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益处: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使无数人免于受肺炎的侵扰;害处:一些细菌成为病原体,导致破伤风、梅毒、肺结核的疾病。
22.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5分钟,白糖( )
A.只变成液态的糖
B.先变成液态的糖,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C.先变成水,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答案】B
【解析】【解答】加热白糖,固体的白糖先熔化成液体的白糖;不断加热后,白糖变成了黑色的物质,并散发出焦味;继续加热,黑色的炭会燃烧。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加热白糖实验。
23.(2021六下·丰润期中)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米饭烧焦 B.池塘干了 C.树木做成家具
【答案】A
【解析】【分析】米饭烧焦产生了新物质--米糊、炭,是化学变化。
24.(2021六下·丰润期中)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打开冰箱门后有白烟
B.糖加热变黑色
C.小苏打与白醋混合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打开冰箱门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为小水珠,形成“白烟”,水从气态变为液态,是物理变化。
25.(2021六下·丰润期中)咀嚼米饭会有甜味,那是( )。
A.唾液中的糖的味道
B.米饭中的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产生的味道
C.米饭中添加的白糖的味道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会和米饭中的淀粉作用,产生有甜味的物质。
26.(2021六下·丰润期中)用碘酒可以检验食物中含有( )。
A.维生素 B.脂肪 C.淀粉
【答案】C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淀粉遇到碘酒会呈现蓝色。
四、填图题。(共10分)
27.填图题。
【答案】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解答】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最上面的是地壳,往下的是地幔,最中间的是地核。
【分析】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五、实验操作题。(每空1分,共14分)
28.(2021六下·丰润期中)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表中。
物质 颜色 光泽 软硬 延展性 磁性 导电性
铁片
铁锈
A.棕红色 B.灰白色 A.有 B.无 A.较韧 B.较脆 A.有 B.无 A.不能吸引 B. 能吸引 A.不易 B. 能
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发现铁片和铁锈 (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物质;所以,铁生锈是一种 变化。
【答案】B;A;A;A;B;B;A;B;B;B;A;A;不是;化学
【解析】【分析】铁锈和铁在颜色、光泽、软硬、延展性、磁性、导电性方面,即物理性质不同,而且铁锈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所以与铁不是同一种物质,二者的转化也是化学变化。
六、简答题。(共6分)
29.(2021六下·丰润期中)木条折断和木条燃烧它们所产生的变化一样吗?为什么?
【答案】木条折断和木条燃烧它们所产生的变化不一样。
木条折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
木条燃烧产生了碳和气体,是化学变化。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木条锯断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而木条燃烧,产生了焦炭和二氧化碳,即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