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研室[2012] 号
关于举办全省初中数学优质课
评比活动的通知
各市教研室(教科院、教研中心):
根据我室《关于举办全省普通中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的预备通知》精神,经研究决定,2012年度全省普通初中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将在济宁市举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会议时间
评委、参评教师及观摩教师4月23日报到,18:00抽签确定讲课顺序,24-26日评选。
二、会议报到地点
1. 济宁市市中区机关招待所
地址:财神阁街11号。联系电话 :0537-2214023。交通指南 : 济宁火车站、济宁汽车南站乘2路车到文化广场站下车,向北300米左转即到;济宁汽车北站乘26路车到市博物馆站下车,向东200米处 。
2.济宁黄淮宾馆
地址:马驿桥街15号。联系电话:0537-2905666。交通指南: 济宁火车站、济宁汽车南站乘9路车或3路车到人民公园站下车,向东200米处;济宁汽车北站乘4路车或30路车到公共汽车公司站下车,向西200米左转即到。
参评选手、评委及市教研员均到济宁市市中区机关招待所报到。观摩教师在4月17日前将会议住宿回执单(见附件2)填好并发往济宁市教研室董玉峰老师的电子邮箱:sdjnyfg@ ,会议将依据回执单安排食宿。
三、课题
1、说课课题参评教师自备。
2、讲课课题(鲁教版)
初二:
课题1:§11.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
课题2:§11.3不等式的解集 ()。
初三:
课题1:§9.1反比例函数 ();
课题2:§8.3等腰梯形 ()
观摩办法
为充分发挥省优质课评选活动的积极作用,推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允许各市选派部分教师和教研员听课观摩。因受场地所限,每市各选派40名左右观摩教师。
五、会议经费
与会人员食宿自理,差旅费回原单位报销。评审费、听课费按有关规定执行。
六、注意事项
1、一般常规教具由当地提供,特殊教具教师自备。
2、讲课时间为一课时45分钟,说课不超过15分钟。
3、以市为单位将参评教师的姓名、单位、任教年级注明讲说课,务于4月18日前通过E-mail发至yanfeng3258@ ( mailto:通过E-mail发至sdzxsx@ ),过期视为弃权。比赛结束后,选手将讲课教案、说课说案的电子稿发往上述信箱。
4、报到时参评教师将报名表、市优质课一等奖原件交会务组,说课选手交说案10份,以供评委参考。
5、请各市接此通知后,立即通知本市参评教师做好准备,并组织听课报名。
附件1:数学优质课评比参评选手报名表
附件2:会议回执单.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附件1:
数学优质课比赛参评选手报名表
姓 名 性 别 身份证号码
单 位 专业技术职务
参加工作时间 联系方式 电话 E-mail
学 历学 位 全日制教育 毕业院校系及专业
在职教育 毕业院校系及专业
工作成绩
学校意见 年 月 日(单位章)
市教研室意见 年 月 日(单位章)
附件2:
会议回执单
单位:
姓 名 性别 邮箱地址 手 机 拟入住酒店 入住日期 离开日期
注: 请参会人员在《会议回执单》中注明拟入住哪家酒店,如果已住满会务组进行调剂。(共54张PPT)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
12.1 轴 对 称 (1)
说
课
流
程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
说
课
流
程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变换之后,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图形变换的研究,是前面学习的延伸,也是下阶段探索等腰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等知识的基础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地位与作用
一、教材分析
重 点
重 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难 点
难 点
重 点
难 点
难 点
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难 点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
在观察、实践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能力,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
问题解决
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知识技能
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验其数学内涵和文化价值,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
数学思考
观察生活中丰富的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12.1 轴 对 称 (1)
说
课
流
程
设计说明
二、 教法与学法
教法
学法
操作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法
学法
引导发现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12.1 轴 对 称 (1)
说
课
流
程
设计说明
(一)发现美:激趣引入、初步感知
(二)探索美:指导观察、认识特征
(三)应用美:变式训练、激活思维
(四)欣赏美:课外延伸、丰富情感
教学程序
三、 教学程序
美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
(一)发现美:激趣引入、初步感知
(二)探索美:指导观察、认识特征
(三)应用美:变式训练、激活思维
(四)欣赏美:课外延伸、丰富情感
教学程序
美
三、教学程序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
(一)发现美:激趣引入、初步感知
请您欣赏:身边的数学美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
(一)发现美:激趣引入、初步感知
请您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
教学程序
美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
(一)发现美:激趣引入、初步感知
(二)探索美:指导观察、认识特征
(三)应用美:变式训练、激活思维
(四)欣赏美:课外延伸、丰富情感
探究 一: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探究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探究三: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二)探索美:指导观察、认识特征
问题1.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问题2.举出你身边具有类似对称特征的物体.
问题3.你能将上图中的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
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吗?
探究一: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活动1:观察想一想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
将一张纸对折后,任意剪出一个你认为美丽的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然后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位于折痕两旁的部分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活动2:动手做一做
(二)探索美:指导观察、认识特征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
活动3:归纳说一说
小组交流: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美:指导观察、认识特征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
活动3:归纳说一说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
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美:指导观察、认识特征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
1.从几何图形的角度看,下面标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活动4:及时练一练
2. 下面的几何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长方形 等腰三角形 圆 平行四边形 梯形
(二)探索美:指导观察、认识特征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
探究一: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探究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探究三: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二)探索美:指导观察、认识特征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
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剪开,并同时均匀向两边分离,这样一个图形变成了两个,这两个图形也给人一种对称的美感,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图形,我们又该如何表述它们的关系呢?
探究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分一分:
(二)探索美:指导观察、认识特征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
探究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分一分: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二)探索美:指导观察、认识特征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
探究一: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探究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探究三: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二)探索美:指导观察、认识特征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
探究三: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议一议:
问题1: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区别?
问题2: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
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二)探索美:指导观察、认识特征
轴对称图形 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区别 一个图形(具有特殊形状) 两个图形(具有特殊位置关系)
对称轴至少一条
与位置无关
对称轴只有一条
与位置有关
联系 1.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都能互相重合.
2.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 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探究三: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二)探索美:指导观察、认识特征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
(1)下图整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指出它的对称轴.
(3)在下图中任选一个三角形,你能指出它分别与哪个三角形成
轴对称吗?
(2)下图可以看作某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吗?
活动3:练一练
(二)探索美:指导观察、认识特征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
(一)发现美:激趣引入、初步感知
(二)探索美:指导观察、认识特征
(三)应用美:变式训练、激活思维
(四)欣赏美:课外延伸、丰富情感
教学程序
美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
观 察
猜 想
实 验
B
(三)应用美:变式训练、激活思维
先想一想,再动手做一做.
(B)
(D)
(A)
(C)
沿虚线剪下
从下往上折
从左往右折
如图,把一张正方形纸片按以下方向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再展开,则所得的图形大致是( )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
变式1:如果换个位置裁剪,展开后图形又是怎样的呢?
沿虚线剪下
变式2:如果换个折叠方式,展开后图形又是怎样的呢?
沿虚线剪下
从下往上折
从左往右折
从上往下折
从右往左折
(三)应用美:变式训练、激活思维
先想一想,再动手做一做.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
(一)发现美:激趣引入、初步感知
(二)探索美:指导观察、认识特征
(三)应用美:变式训练、激活思维
(四)欣赏美:课外延伸、丰富情感
教学程序
美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
(四)欣赏美:课外延伸、丰富情感
设计意图:反思总结,梳理知识方法;
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引导学生
肯定自我,欣赏他人.
归纳小结:分享收获、情感提升
必 做 题
习题12.1第1、2、6题
选 做 题
2.动脑筋想一想,再动手做一做,一张正方形纸片,如何只剪一刀,就得到一个十字形?
设计意图:分层作业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分层作业:因人施教、巩固新知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
12.1 轴 对 称 (1)
说
课
流
程
四、设计说明
§12.1轴对称(1)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
(贴学生作品) (贴老师作品)
共同点:位置对称;对折重合;对称轴是直线
不同点: 一个图形 两个图形
联 系: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
看成两个图形
看成一个整体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
第一环节
发现美
(约3分钟)
第二环节
探索美
(约27分钟)
第三环节
应用美
(约10分钟)
第四环节
欣赏美
(约3分钟)
归纳小结
分层作业
(约2分钟)
四、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
四、设计说明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
把探索的机会还给学生,
把体验成功后的快乐送给学生.
“以人为本,以学论教”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设计说明会议地点:济宁学院附中与济宁十五中,具体位置见附图。
黄淮宾馆·看丽9
o n y
中区机关招待所家
凯盛家纺
饰旗觎店·
信义老菜倌G
古
③城隍小吃济宁店
共浣笔泉
人民公园鱼京杭中心A座
学院附中
太白
口(A票销售店
济宁一中
3贵和题市
太白楼中路
99
国递
且太日区
广巨大厦
济宁东大寺
D1艺术工作
运河书城
老济宁内府菜
网通家园
祥和清真楼济宁十五中
剑桥英语
立邦漆
且时空之星
彩票销售店
新村酒
飞利浦照明解放路
衣林糕点房
解放桥
备a@ Navin
牌坊街基督教会
Gs(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