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2019年小升初科学模拟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2019年小升初科学模拟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6-20 17:33:31

文档简介

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2019年小升初科学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满分26分)
1.(2019·梓潼模拟)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探究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   ,它的镜片特点是   、中间   、边缘   。
2.(2019·梓潼模拟)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   的有效方法。我国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保护我国特有的珍惜动物   (填动物名)。
3.(2019·梓潼模拟)被人们称为“白色污染”的是   制品。除此我们面临的污染还有   、   等。
4.(2019·梓潼模拟)太阳系中,太阳是一颗会发光发热的   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最近的行星是   ,与地球自转周期最接近的行星是   ,月球是地球的   。
5.(2019·梓潼模拟)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三个天体处于同一直线或接近同一直线时,便发生了   现象,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农历   左右。有   和   两种类型。
6.(2019·梓潼模拟)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   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蟋蟀的“耳朵”在   。
7.(2019·梓潼模拟)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要有效的回收,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旧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   和   。
8.(2019·梓潼模拟)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   和   两类。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各种现象的发生,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气体,这种变化属于   变化;水加热至沸腾时也会产生气体,这种变化属于   变化。因此,要准确判断物质发生的变化属于哪种类型,需明确它们的本质区别:是否有   产生。
二、判断.(每小题2分,共20分)
9.(2019·梓潼模拟)石头、水、空气是物质,声音、光、电也是物质。(判断对错)
10.(2019·梓潼模拟)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而且变化速度也有快有慢,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发生变化。(判断对错)
11.(2019·梓潼模拟)往水中滴了一滴红墨水,颜色变淡了,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判断对错)
12.(2019·梓潼模拟)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判断对错)
13.(2019·梓潼模拟)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大量冰川融化,因此地球上的水资源变多,我们不需要再节约用水。(判断对错)
14.(2019·梓潼模拟)医院里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是用优质塑料制成的,可以回收后直接加工制造饮料瓶。(判断对错)
15.(2019·梓潼模拟)同一天的不同时间里,我们观察到月亮位置在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判断对错)
16.(2019·梓潼模拟)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判断对错)
17.(2019·梓潼模拟)在面包上滴一滴碘酒,会变成蓝色,说明面包里含有淀粉。(判断对错)
18.(2019·梓潼模拟)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海王星的赤道直径最长,它的公转周期也最长。(判断对错)
三、选择.(每小题2分,共26分)
19.(2019·梓潼模拟)下列物品中,没有放大功能的是(  )
A.装满水的圆柱体玻璃杯
B.一滴水珠
C.平板玻璃
20.(2019·梓潼模拟)放大镜甲、乙直径分别为3cm、5cm,两个放大镜凸度相同,则放大倍数较大的是((  )
A.放大镜甲 B.放大镜乙 C.一样大
21.(2018六下·开化期末)关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气体能灭火
B.该气体比同体积的空气轻
C.蜡烛燃烧也会产生该气体
22.(2019·梓潼模拟)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后,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冒气泡
B.溶液颜色变浅
C.有红色物质附在铁钉上
23.(2019·梓潼模拟)下列几种垃圾中,较适合用来做堆肥的是(  )
A.可回收垃圾
B.容易腐烂的垃圾
C.能够溶解于水的垃圾
24.(2019·梓潼模拟)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觉得指纹的图象太小,为了使图象大一些,正确的方法是(  )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远些
25.(2019·梓潼模拟)小明某天清晨上学时看见月亮刚好落山,此时应该是(  )左右。
A.农历初七 B.农历十五 C.农历二十三
26.(2019·梓潼模拟)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很大,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手上擦酒精后有凉快的感觉,此过程中酒精蒸发是化学变化
B.吃食物时,牙齿咀嚼、肠胃蠕动等过程都是化学变化
C.煤、石油燃烧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煤的燃烧是化学变化
27.《京都议定书》主要为了解决(  )问题。
A.垃圾 B.水体污染 C.地球变暖
28.(2019·梓潼模拟)下列关于月球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阿姆斯特朗
B.月球是一个会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C.月球上重力为12牛顿的物体,到地球上大约是2牛顿
29.(2019·梓潼模拟)使用显微镜时,对光的正确方法和顺序是(  )
①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③调节反光镜,直到看到亮的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A.①②③ B.④②③ C.②④③
30.(2019·梓潼模拟)下面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正确步骤是(  )
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②把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
③盖好盖玻片
④用镊子把撕下的洋葱内表皮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展平
⑤染色
A.①②④③⑤ B.②①④⑤③ C.②①④③⑤
31.(2019·梓潼模拟)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可能导致的最大危害是(  )
A.滋生蚊蝇,引发疾病
B.污染周边的地下水
C.污染周围的空气
四、连线:
32.(2019·梓潼模拟)下列垃圾怎么分类,请你用直线连一连。
芹菜叶 可回收垃圾 碎砖头
废纸箱 厨余垃圾 空酒瓶
碎瓦片 有害垃圾 烂苹果
旧电池 其他垃圾 过期药品
五、科学探究:(每空1分,共20分)
33.(2019·梓潼模拟)小明连续观察和拍摄了一个月的月相,其中4张如图。
(1)月相变化是   在围绕   公转中形成的。
(2)在一个农历月中,按时间排列,月相变化的顺序为   →   →   →   (用字母表示)。
(3)通过持续观测,小明知道一个农历月中月相变化的规律是 。
A.由圆到缺 B.由缺到圆 C.由缺到圆再到缺
(4)D表示   月,发生在农历   左右。
(5)上面几个月相中,晚上7点观测,不可能看到的月相是   。
34.(2019·梓潼模拟)显微镜的使用。
(1)在如图1所示括号处写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
(2)在载玻片上写一个“上”字,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的图象形状是 。
A.上 B.下 C. D.
(3)如图2是小华用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装片时的视野,若要使视野中的物体移动到中间,应向   方向移动装片。
(4)小华准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现有显微镜的4个镜头,其中①号和②号为目镜(①号:10X;②号:20X),③号和④号为物镜(③号:15X;④号:25X),若要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择   号目镜和   号物镜;若要使看到的单个细胞最大,应选择   号目镜和   号物镜,此时放大的倍数是   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凸透镜;透明;厚;薄
【知识点】凸透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探究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凸透镜,它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故答案为:凸透镜;透明;厚;薄。
2.【答案】多样性;大熊猫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保护珍稀动植物,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动植物的一种措施。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和这些动物生活的自然环境。
故答案为:多样性;大熊猫。
3.【答案】塑料;大气污染;水污染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所谓“白色污染”,是指废弃的不易降解的塑料对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塑料袋、塑料快餐盒、餐具、杯盘、塑料包装、农用地膜等对环境的污染。除此我们面临的污染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垃圾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等合理即可)等。
故答案为:塑料;大气污染;水污染。
4.【答案】恒;水星;火星;卫星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地球自转;太阳系
【解析】【分析】太阳会发光、发热、是一个恒星,太阳系中惟一的恒星是太阳。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最近的行星是水星,与地球自转周期最接近的行星是火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故答案为:恒;水星;火星;卫星。
5.【答案】月食;十五;月全食;月偏食
【知识点】月食
【解析】【分析】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三个天体处于同一直线或接近同一直线时,便发生了月食现象,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左右。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类型。
故答案为:月食;十五;月全食;月偏食。
6.【答案】触角;足的内侧
【知识点】昆虫
【解析】【分析】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故答案为:触角;足的内侧。
7.【答案】分类;分装
【知识点】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如今我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旧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故答案为:分类;分装。
8.【答案】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物理;新物质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各种现象的发生,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气体,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水加热至沸腾时也会产生气体,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因此,要准确判断物质发生的变化属于哪种类型,需明确它们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故答案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物理;新物质。
9.【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体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对物质的认识,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石头、水、空气是物质,声音、光、电也是物质。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观察、比较物体的特征
【解析】【分析】所有的物质都是处在变化中的,有的变化快,有的慢。所有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红墨水在水中扩散,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放大镜;光源
【解析】【分析】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正是运用了光的三原色理论。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由于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灾害性天气强度增大,这样造成降水分布更加不均,所以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
【解析】【分析】医院中使用的一次性输液瓶不能循环使用,人体会存在大量的病菌污染输液器,加工成饮料瓶会对人体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医疗垃圾属于有害垃圾,需要进行专门处理。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同一天的不同时间里,我们观察到月亮位置在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题意正确。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显微镜属于精密光学仪器,镜下观察的对象至少要符合“薄到透光”的条件。否则只能看到一个大黑影。洋葱的表皮很薄,可以直接撕下来制成临时装片观察;洋葱的叶肉细胞就要切成薄片观察了。洋葱根尖细胞常用盐酸解离,使细胞分散后再制装片观察。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在面包上滴一滴碘酒,会变成蓝色,说明面包里含有淀粉的说法是正确的。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木星赤道直径最大,直径约142800千米。行星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离太阳最近的水星,公转周期只有80多天,而离太阳最远的大行星海王星,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长达近165年。
故答案为:×。
19.【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
【解析】【分析】根据对放大镜镜片特点的认识,装满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水珠同样具有放大功能。平板玻璃没有放大功能。
故选:C。
20.【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两个放大镜凸度相同,则放大倍数较大的是一样大。
故选:C。
21.【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解答】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了无色无味、能灭火、比空气重的二氧化碳气体。
故答案为:B。
【分析】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有气泡产生。
22.【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后与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有红色物质附在铁钉上是有铜生成,没有气体生成,不会冒气泡。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经过化学反应有铜生成,溶液颜色变浅。
故选:A。
23.【答案】B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堆肥是一种减少垃圾的好方法,同时也能得到非常好的肥料。可以用来堆肥的垃圾有杂草、枯叶、水果皮、碎菜叶、蛋壳、瓜子壳、剩米饭、动物内脏等。
故选:B。
24.【答案】B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是根据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的原理制成的。其成像规律是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接近于焦距,但要小于一倍焦距)像越大,要使指纹的像大一些,应让放大镜远离手指
故选:B。
25.【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上半月时黄昏时月亮已经升起,以后每天升起的时间逐渐推后,十五时早晨月亮正好落下。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26.【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A. 在手上擦酒精后有凉快的感觉,此过程中酒精蒸发是化学变化,说法错误,应该是物理变化;
B. 吃食物时,牙齿咀嚼、肠胃蠕动等过程都是化学变化,说法错误,牙齿咀嚼属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
C. 煤、石油燃烧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煤的燃烧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说法正确。
故选:C。
27.【答案】C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解答】《京都协定书》是为了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会使全球变暖,所以该协定是为了解决地球变换问题。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少量的二氧化碳对地面具有一定的斑纹作用,但是过度排放二氧化碳会使全球气温升高,造成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多种问题。
28.【答案】A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
【解析】【分析】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罗11号于1969年7月21日时成为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也是第一个在地球外星体上留下脚印的人类成员。A是正确的选项;B月球是一个不会发光不透明的球体;C月球上重力为12牛顿的物体,到地球上大约是72牛顿。
故选:A。
29.【答案】B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对光的方法是: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先用低倍镜找寻目标,再用高倍镜观察。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30.【答案】C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正确的步骤是:
②把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④用镊子把撕下的洋葱表皮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展平;③盖好盖玻片;⑤染色。
故选:C。
31.【答案】C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焚烧垃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非常有害。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废气,会散发有害气体,污染空气,C是可能导致的最大危害。
故选:C。
32.【答案】
【知识点】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本问考查垃圾分类的生活常识。生活垃圾按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成四类。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箱、空酒瓶;厨余垃圾包括芹菜叶、烂苹果;有害垃圾包括旧电池、过期药品;其他垃圾包括碎瓦片、碎砖头。
故答案为:
33.【答案】(1)月球;地球
(2)C;D;B;A
(3)C
(4)上弦;初七
(5)A
【知识点】月相;月食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中形成的。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随着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逐渐转向地球,到初七、初八,地球上的人们看到凸向西边的半个月球,称为“上弦月”。
34.【答案】(1)
(2)C
(3)右下
(4)①;③;②;④;500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1)在如图1所示括号处写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和反光镜组成。
(2)在载玻片上写一个“上”字,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的图象形状是 ,上下左右颠倒。
(3)如图2是小华用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装片时的视野,若要使视野中的物体移动到中间,应向右下方向移动装片。
(4)小华准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现有显微镜的4个镜头,其中①号和②号为目镜(①号:10X;②号:20X),③号和④号为物镜(③号:15X;④号:25X),若要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择①号目镜和③号物镜;若要使看到的单个细胞最大,应选择②号目镜和④号物镜,此时放大的倍数是500倍。
1 / 1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2019年小升初科学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满分26分)
1.(2019·梓潼模拟)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探究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   ,它的镜片特点是   、中间   、边缘   。
【答案】凸透镜;透明;厚;薄
【知识点】凸透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探究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凸透镜,它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故答案为:凸透镜;透明;厚;薄。
2.(2019·梓潼模拟)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   的有效方法。我国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保护我国特有的珍惜动物   (填动物名)。
【答案】多样性;大熊猫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保护珍稀动植物,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动植物的一种措施。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和这些动物生活的自然环境。
故答案为:多样性;大熊猫。
3.(2019·梓潼模拟)被人们称为“白色污染”的是   制品。除此我们面临的污染还有   、   等。
【答案】塑料;大气污染;水污染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所谓“白色污染”,是指废弃的不易降解的塑料对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塑料袋、塑料快餐盒、餐具、杯盘、塑料包装、农用地膜等对环境的污染。除此我们面临的污染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垃圾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等合理即可)等。
故答案为:塑料;大气污染;水污染。
4.(2019·梓潼模拟)太阳系中,太阳是一颗会发光发热的   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最近的行星是   ,与地球自转周期最接近的行星是   ,月球是地球的   。
【答案】恒;水星;火星;卫星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地球自转;太阳系
【解析】【分析】太阳会发光、发热、是一个恒星,太阳系中惟一的恒星是太阳。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最近的行星是水星,与地球自转周期最接近的行星是火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故答案为:恒;水星;火星;卫星。
5.(2019·梓潼模拟)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三个天体处于同一直线或接近同一直线时,便发生了   现象,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农历   左右。有   和   两种类型。
【答案】月食;十五;月全食;月偏食
【知识点】月食
【解析】【分析】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三个天体处于同一直线或接近同一直线时,便发生了月食现象,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左右。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类型。
故答案为:月食;十五;月全食;月偏食。
6.(2019·梓潼模拟)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   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蟋蟀的“耳朵”在   。
【答案】触角;足的内侧
【知识点】昆虫
【解析】【分析】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故答案为:触角;足的内侧。
7.(2019·梓潼模拟)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要有效的回收,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旧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   和   。
【答案】分类;分装
【知识点】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如今我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旧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故答案为:分类;分装。
8.(2019·梓潼模拟)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   和   两类。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各种现象的发生,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气体,这种变化属于   变化;水加热至沸腾时也会产生气体,这种变化属于   变化。因此,要准确判断物质发生的变化属于哪种类型,需明确它们的本质区别:是否有   产生。
【答案】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物理;新物质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各种现象的发生,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气体,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水加热至沸腾时也会产生气体,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因此,要准确判断物质发生的变化属于哪种类型,需明确它们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故答案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物理;新物质。
二、判断.(每小题2分,共20分)
9.(2019·梓潼模拟)石头、水、空气是物质,声音、光、电也是物质。(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体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对物质的认识,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石头、水、空气是物质,声音、光、电也是物质。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0.(2019·梓潼模拟)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而且变化速度也有快有慢,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发生变化。(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观察、比较物体的特征
【解析】【分析】所有的物质都是处在变化中的,有的变化快,有的慢。所有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1.(2019·梓潼模拟)往水中滴了一滴红墨水,颜色变淡了,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红墨水在水中扩散,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12.(2019·梓潼模拟)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知识点】放大镜;光源
【解析】【分析】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正是运用了光的三原色理论。
13.(2019·梓潼模拟)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大量冰川融化,因此地球上的水资源变多,我们不需要再节约用水。(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由于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灾害性天气强度增大,这样造成降水分布更加不均,所以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14.(2019·梓潼模拟)医院里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是用优质塑料制成的,可以回收后直接加工制造饮料瓶。(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
【解析】【分析】医院中使用的一次性输液瓶不能循环使用,人体会存在大量的病菌污染输液器,加工成饮料瓶会对人体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医疗垃圾属于有害垃圾,需要进行专门处理。
15.(2019·梓潼模拟)同一天的不同时间里,我们观察到月亮位置在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同一天的不同时间里,我们观察到月亮位置在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题意正确。
16.(2019·梓潼模拟)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显微镜属于精密光学仪器,镜下观察的对象至少要符合“薄到透光”的条件。否则只能看到一个大黑影。洋葱的表皮很薄,可以直接撕下来制成临时装片观察;洋葱的叶肉细胞就要切成薄片观察了。洋葱根尖细胞常用盐酸解离,使细胞分散后再制装片观察。
17.(2019·梓潼模拟)在面包上滴一滴碘酒,会变成蓝色,说明面包里含有淀粉。(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在面包上滴一滴碘酒,会变成蓝色,说明面包里含有淀粉的说法是正确的。
18.(2019·梓潼模拟)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海王星的赤道直径最长,它的公转周期也最长。(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木星赤道直径最大,直径约142800千米。行星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离太阳最近的水星,公转周期只有80多天,而离太阳最远的大行星海王星,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长达近165年。
故答案为:×。
三、选择.(每小题2分,共26分)
19.(2019·梓潼模拟)下列物品中,没有放大功能的是(  )
A.装满水的圆柱体玻璃杯
B.一滴水珠
C.平板玻璃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
【解析】【分析】根据对放大镜镜片特点的认识,装满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水珠同样具有放大功能。平板玻璃没有放大功能。
故选:C。
20.(2019·梓潼模拟)放大镜甲、乙直径分别为3cm、5cm,两个放大镜凸度相同,则放大倍数较大的是((  )
A.放大镜甲 B.放大镜乙 C.一样大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两个放大镜凸度相同,则放大倍数较大的是一样大。
故选:C。
21.(2018六下·开化期末)关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气体能灭火
B.该气体比同体积的空气轻
C.蜡烛燃烧也会产生该气体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解答】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了无色无味、能灭火、比空气重的二氧化碳气体。
故答案为:B。
【分析】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有气泡产生。
22.(2019·梓潼模拟)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后,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冒气泡
B.溶液颜色变浅
C.有红色物质附在铁钉上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后与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有红色物质附在铁钉上是有铜生成,没有气体生成,不会冒气泡。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经过化学反应有铜生成,溶液颜色变浅。
故选:A。
23.(2019·梓潼模拟)下列几种垃圾中,较适合用来做堆肥的是(  )
A.可回收垃圾
B.容易腐烂的垃圾
C.能够溶解于水的垃圾
【答案】B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堆肥是一种减少垃圾的好方法,同时也能得到非常好的肥料。可以用来堆肥的垃圾有杂草、枯叶、水果皮、碎菜叶、蛋壳、瓜子壳、剩米饭、动物内脏等。
故选:B。
24.(2019·梓潼模拟)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觉得指纹的图象太小,为了使图象大一些,正确的方法是(  )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远些
【答案】B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是根据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的原理制成的。其成像规律是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接近于焦距,但要小于一倍焦距)像越大,要使指纹的像大一些,应让放大镜远离手指
故选:B。
25.(2019·梓潼模拟)小明某天清晨上学时看见月亮刚好落山,此时应该是(  )左右。
A.农历初七 B.农历十五 C.农历二十三
【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上半月时黄昏时月亮已经升起,以后每天升起的时间逐渐推后,十五时早晨月亮正好落下。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26.(2019·梓潼模拟)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很大,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手上擦酒精后有凉快的感觉,此过程中酒精蒸发是化学变化
B.吃食物时,牙齿咀嚼、肠胃蠕动等过程都是化学变化
C.煤、石油燃烧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煤的燃烧是化学变化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A. 在手上擦酒精后有凉快的感觉,此过程中酒精蒸发是化学变化,说法错误,应该是物理变化;
B. 吃食物时,牙齿咀嚼、肠胃蠕动等过程都是化学变化,说法错误,牙齿咀嚼属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
C. 煤、石油燃烧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煤的燃烧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说法正确。
故选:C。
27.《京都议定书》主要为了解决(  )问题。
A.垃圾 B.水体污染 C.地球变暖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解答】《京都协定书》是为了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会使全球变暖,所以该协定是为了解决地球变换问题。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少量的二氧化碳对地面具有一定的斑纹作用,但是过度排放二氧化碳会使全球气温升高,造成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多种问题。
28.(2019·梓潼模拟)下列关于月球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阿姆斯特朗
B.月球是一个会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C.月球上重力为12牛顿的物体,到地球上大约是2牛顿
【答案】A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
【解析】【分析】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罗11号于1969年7月21日时成为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也是第一个在地球外星体上留下脚印的人类成员。A是正确的选项;B月球是一个不会发光不透明的球体;C月球上重力为12牛顿的物体,到地球上大约是72牛顿。
故选:A。
29.(2019·梓潼模拟)使用显微镜时,对光的正确方法和顺序是(  )
①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③调节反光镜,直到看到亮的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A.①②③ B.④②③ C.②④③
【答案】B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对光的方法是: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先用低倍镜找寻目标,再用高倍镜观察。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30.(2019·梓潼模拟)下面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正确步骤是(  )
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②把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
③盖好盖玻片
④用镊子把撕下的洋葱内表皮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展平
⑤染色
A.①②④③⑤ B.②①④⑤③ C.②①④③⑤
【答案】C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正确的步骤是:
②把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④用镊子把撕下的洋葱表皮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展平;③盖好盖玻片;⑤染色。
故选:C。
31.(2019·梓潼模拟)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可能导致的最大危害是(  )
A.滋生蚊蝇,引发疾病
B.污染周边的地下水
C.污染周围的空气
【答案】C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焚烧垃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非常有害。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废气,会散发有害气体,污染空气,C是可能导致的最大危害。
故选:C。
四、连线:
32.(2019·梓潼模拟)下列垃圾怎么分类,请你用直线连一连。
芹菜叶 可回收垃圾 碎砖头
废纸箱 厨余垃圾 空酒瓶
碎瓦片 有害垃圾 烂苹果
旧电池 其他垃圾 过期药品
【答案】
【知识点】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本问考查垃圾分类的生活常识。生活垃圾按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成四类。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箱、空酒瓶;厨余垃圾包括芹菜叶、烂苹果;有害垃圾包括旧电池、过期药品;其他垃圾包括碎瓦片、碎砖头。
故答案为:
五、科学探究:(每空1分,共20分)
33.(2019·梓潼模拟)小明连续观察和拍摄了一个月的月相,其中4张如图。
(1)月相变化是   在围绕   公转中形成的。
(2)在一个农历月中,按时间排列,月相变化的顺序为   →   →   →   (用字母表示)。
(3)通过持续观测,小明知道一个农历月中月相变化的规律是 。
A.由圆到缺 B.由缺到圆 C.由缺到圆再到缺
(4)D表示   月,发生在农历   左右。
(5)上面几个月相中,晚上7点观测,不可能看到的月相是   。
【答案】(1)月球;地球
(2)C;D;B;A
(3)C
(4)上弦;初七
(5)A
【知识点】月相;月食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中形成的。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随着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逐渐转向地球,到初七、初八,地球上的人们看到凸向西边的半个月球,称为“上弦月”。
34.(2019·梓潼模拟)显微镜的使用。
(1)在如图1所示括号处写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
(2)在载玻片上写一个“上”字,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的图象形状是 。
A.上 B.下 C. D.
(3)如图2是小华用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装片时的视野,若要使视野中的物体移动到中间,应向   方向移动装片。
(4)小华准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现有显微镜的4个镜头,其中①号和②号为目镜(①号:10X;②号:20X),③号和④号为物镜(③号:15X;④号:25X),若要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择   号目镜和   号物镜;若要使看到的单个细胞最大,应选择   号目镜和   号物镜,此时放大的倍数是   倍。
【答案】(1)
(2)C
(3)右下
(4)①;③;②;④;500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1)在如图1所示括号处写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和反光镜组成。
(2)在载玻片上写一个“上”字,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的图象形状是 ,上下左右颠倒。
(3)如图2是小华用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装片时的视野,若要使视野中的物体移动到中间,应向右下方向移动装片。
(4)小华准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现有显微镜的4个镜头,其中①号和②号为目镜(①号:10X;②号:20X),③号和④号为物镜(③号:15X;④号:25X),若要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择①号目镜和③号物镜;若要使看到的单个细胞最大,应选择②号目镜和④号物镜,此时放大的倍数是500倍。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