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怀远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化学期中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怀远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化学期中试卷[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5-14 09:2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徽怀远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化学期中试卷
命题人:高二化学教研组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使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A、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Al可失3e-,Na只可失1e-,Al 比Na金属性强
B、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7
C、根据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推出pH=6.8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D、根据较强酸可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
2、β—紫罗兰酮是存在于玫瑰花、番茄等中的一种天然香料,它经多步反应可合成维生素A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β—紫罗兰酮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1mol中间体X最多能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
C、维生素A1易溶于NaOH溶液
D、β—紫罗兰酮与中间体X互为同分异构体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生成物全部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
C、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
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
4、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这现象说明了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可以发生反应
C、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D、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
5、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质量的另一种物质(括号内),溶液能与原来溶液一样的是( )
A、CuCl2 (CuO) B、NaOH ( NaOH)
C、NaCl ( HCl ) D、MgSO4 ( MgO )
6、一个电池的总反应:Zn+Cu2+=Zn2++Cu,该反应的原电池的正确组成是
A B C D
正极 Zn Cu Cu Ag
负极 Cu Zn Zn Cu
电解质溶液 CuCl2 H2SO4 CuSO4 AgNO3
7、人造地球卫星用到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它在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Zn + 2OH– –2e–=ZnO + H2O,Ag2O + H2O + 2e–=2Ag + 2OH–,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g2O 是负极,并被氧化
B、电流由锌经外电路流向氧化银
C、工作时,负极区溶液pH减小,正极区pH增大
D、溶液中OH-向正极移动,K+、H+向负极移动
8、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 A2(g)+B2(g)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2,同时消耗2n molAB
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
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9、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 0.5 mol/(L·s) B、v(B)= 0.3 mol/(L·s)
C、v(C)= 0.8 mol/(L·s) D、v(D)= 1 mol/(L·min)
10、已知4NH3+5O2=== 4NO+6H2O,若v分别用v(NH3)、V(O2)、v(NO)、
v(H2O)表示,正确的是( )
11、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g)+nB(g) pC(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当达到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1.9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n

C、A的转化率降低 D、C的体积分数增加
12.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
  A(g)+2B(g) 2C(g),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 )
  A、40% B、50% C、60% D、70%
13、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 2Y(g) + 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14、下列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加入催化剂后H2 和O2反应生成水
B、红棕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
D、H2、I2、HI平衡混和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1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 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Z为0.3mol/L B、Y2为0.4mol/L
C、X2为0.2mol/L D、Z为0.4mol/L
16、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2NO2(g) N2O4(g) 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体积分数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2分)
17、对于 m A (g) + n B (g) p C (g)
ΔH ﹖有如图所示的变化,则:
①p1 p2; ②m + n p;
③T1 T2; ④ ΔH 0。
( 填 > < 或 = )
18、下列物质:① NaCl溶液 ② NaOH ③Cu ④CH3COOH ⑤NH3·H2O
⑥乙醇 ⑦CO2 ⑧H2SO4 ⑨水 ⑩BaSO4
其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写出其一的电离方程式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写出其一的电离方程式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
19、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 CO(g)+H2O(g),
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
(2)该反应为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多选扣分)。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 c(CO)不变
c.υ正(H2)=υ逆(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20、将4mol SO2与2molO2放入4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
2SO2 + O2 2SO3 测得平衡时混合物总的物质的量为5mol。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SO2、O2、和SO3的物质的量(mol)。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仍跟上述平衡时的完全相同。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数 K =
(2)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
(3)若a=0、b=0,则c= ,
(4)若a=1,则 c= ,这时反应向 反应方向进行。
若要维持反应开始时即向该反应方向进行,则 c 的取值范围是
(5) a、b、c 取值必须满足一般的条件是 。(用两个方程式表示,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c。任意填写一个即可)
21、见答题卷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化学期中试卷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选项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选项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2分)
17、 ①p1 p2; ②m + n m;
③T1 T2; ④ ΔH 0。
18、其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写出其一的电离方程式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写出其一的电离方程式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
19、(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
(2)该反应为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 c(CO)不变
c.υ正(H2)=υ逆(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20、(1)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数 K =
(2)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
(3)若a=0、b=0,则c= ,
(4)若a=1,则 c= ,这时反应向 反应方向进行。若要维持反应开始时即向该反应方向进行,则 c 的取值范围是
(5) a、b、c 取值必须满足一般的条件是 。(用两个方程式表示,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c。任意填写一个即可)
21、(1)已知25℃和101kPa下, 1g CH3OH ( 液态 ) 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M kJ的热量。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科学家预言,燃料电池将是21世纪获得电能的重要途径,近几年开发甲醇燃料电池是采用铂作电极催化剂,电池中的质子交换膜只允许质子和水分子通过,其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2) Pt(a)电极是电池的______极,发生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式为_____ ___;
(3) 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果该电池工作时电路中通过2 mol电子,则消耗的CH3OH有_______mol。
C%
t
0
T2 P2
T1 P2
T1 P1
姓名 高二 ( )班 考场号 座位号
-………………………………-装………………………-订………………………线………………………………
座位号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