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发展农耕经济除了劳动者之外还有什么很重要?
生产工具,每一种生产都离不开相应的工具
一、从多元中心到一枝独秀——中国古代农具的发展历程
考古学根据生产工具的变革,将人类古代的历史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在中国古代石器时代大约和原始社会吻合,青铜时代和奴隶社会吻合、铁器时代对应的是封建社会。
(一)中国古代农具发展历程
耕作工具: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石斧、石锄、石镰、骨耜、末期出现石犁
青铜时代:木、石、骨、蚌质农具为主,出现青铜铸造农具但数量有限
铁器时代:铁器广泛使用,战国时铁犁用于牛耕,西汉犁壁发明牛耕不断推广,唐代出现曲辕犁。
材料??有人持“夏、商、西周时代大量使用青铜农具”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商周是青铜时代的全盛时期,高度发展的青铜文化只有有了充足的农器,使农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才能谈的上高级彝器的制作。殷墟妇好墓出土大量珍贵随葬器物,殷王朝能聚集如此庞大珍贵的财物,在农业上仍使用木、石、蚌农具是不可能实现的。
思考1:与课本上“此时青铜农具数量有限”观点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学术争鸣?
史学研究上学术争鸣现象是正常的,立场不同、时代不同、掌握材料多寡,角度是否全面都会影响历史结论的得出。
材料??据初步统计,出土战国铁器的地点见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湖北、安徽、四川、云南等23个省、自治区。秦、楚、燕、齐、赵、魏、韩广大地区都有铁器出土。战国铁农具种类很多,有铧、锄、铲、耙等。河南洛阳战国粮仓出土铁农具72件,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铁农具近70件。就铁农具种类而言,基本上能适应开垦、耕翻、除草、收割等主要生产环节的要求。?????????????????????????????
?——李建民《战国时期铁农具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思考2:根据材料“铁农具广泛使用”这个结论是怎么出来的?
提示:从铁农具出土范围、种类、数量、功能方面来说
铁器时代铁农具广泛使用,有代表性的是:战国时铁犁用于牛耕,西汉犁壁发明牛耕不断推广,唐代出现曲辕犁。
灌溉工具的变化: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后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奴隶社会后期:桔槔(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东汉末:翻车,三国马钧革新翻车(人力)
唐代:筒车(流水的力量,自然力)
中国封建社会之前中国生产工具和世界发展历程相似,是多元中心之一,战国后中国古代生产工具领先世界,一枝独秀。
(二)中国古代农具发展历程中的变化和特点
1.农具材料:木、石、骨、蚌质农具???????????铁农具
2.耕作方式:刀耕火种????????????耒耜锄耕??????????铁器牛耕
3.农用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
材料一??同样一把锄头,可用来翻地,开沟,起垄,中耕,收获(如掘收甘薯,花生,芋头等)。同样一把镰刀可以用来收割各种作物。一部耧车可用于播种芝麻、粟、小麦、高粱、大 豆、玉米等大小不同的种子。南方的耕犁既可下水田,也可以上山耕梯田。
??????????????????????????????????????????????——陶鼎来:《珍视我国农具遗产》
材料二?广泛利用竹木石等材料,尽量节省金属材料。如筒车、水车、水碓和风扇车、耕车、桔槔等,有时甚至连铁钉都不用 ( 用榫卯或竹钉 )。
????????????????——陈文华:《试论我国传统农业工具的历史地位》
材料三??曲辕犁的主要特点是犁辕不直接与牛轭相连,而是通过其前端的可活动的犁盘或挂钩用绳套与牛轭相连。犁索与犁辕连接处在役牛臀部之下,犁辕缩短,改直辕为曲辕。犁架重量因而减轻,它可用一牛挽拉,灵活自如,尤便于转弯。?????????——李根蟠《农业科技史话》
材料四??《梭山农谱》记述了一种水稻除虫工具:“田家奋臂举梳行,累累就毙矣.虫当梳者,血肉俱糜梳齿上”。《农言著实》著录一种适应于北方旱作地区的中耕除草工具。为解决耕牛不足的困难,北宋政府曾于淳化五年(994)和景德二年(1005)分别在黄淮地区和河北地区两次推广踏犁。
依据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农业工具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因素。
特点:通用性广、材料以木石竹为主节省金属、轻便灵活、结构轻巧、不断创新
因素:劳动人民的智慧、政府重视推广、注重经验总结和传承
二、从中国之优到中国之忧 ——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的影响
(一)生产工具对劳作方式的影响
材料??◆甲骨文 “(王)大令众人曰,???(xie)田。”
思考1:材料反映了铁器时代之前怎样的劳作方式?
材料??“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汉书·食货志》
思考2:材料反映了铁器时代怎样的劳作方式?
劳作方式:集体劳作
劳作方式:个体劳作,在春秋后期,所谓的个体即指一个家庭,所以这种劳作方式我们叫农业家庭式劳作。
思考3:不同的时间劳动工具不同,劳作方式也不同,那中国古代农业工具变化与劳作方式的变化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劳动工具就有什么样的劳作方式,生产工具是反应生产力性质的综合性标志;生产工具决定劳作方式。
思考4:为什么同处于封建社会,西方是农业庄园式劳作为主中国是农业家庭式劳作为主?
原因:西方封建社会生产工具较中国落后,生产工具是反应生产力性质的综合性标志;生产工具决定劳作方式。
(二)生产工具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材料一?它(战国铁制生产工具的广泛使用)为古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劳动手段和技术条件, 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水利设施, 改进土壤加工和耕作技术, 使农业获得迅速发展。????????????????????????????????
?——雷从云《战国铁农具的考古发现及其意义》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铁农具应用对当时农业发展的影响。
影响:开垦荒地、兴修水利、铁犁用于牛耕、精耕细作、产量提高
材料二??铁犁牛耕技术使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以鲁国为代表的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征税,促使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在新兴的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国诸侯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较为彻底。
材料三?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建立统一的观念形态。学术环境宽松活泼,使文化人有可能进行独立的、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从而为道术“天下裂”提供了前提条件。????——《中国文化概论》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对社会转型的作用。
经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政治:各国变法,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遭到破环到封建制度确立;思想:出现百家争鸣。
三、从迟滞落后到风骚独领 ——生产工具变化的启示
生产工具对社会的发展有根本推动作用,工业革命后生产工具的进步更加依赖技术的进步。
无论什么时代生产工具进步就会推动生产力进步,进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农耕文明时代如此,工业文明时代如此,信息时代亦如此。着眼今天,生产工具进步更加表现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就是大国重器。
材料二??铁犁牛耕技术使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以鲁国为代表的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征税,促使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在新兴的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国诸侯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较为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