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科学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历史
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初中地理
初中生物
初中音乐
初中美术
初中体育
初中信息技术
资源详情
初中数学
中考专区
中考其它
2012年中考数学回顾与展望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中考数学回顾与展望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5-14 10:42:05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5
6
7
8
9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2012中考数学回顾与展望
阜阳阜南黄岗中学 袁建军
一、近几年安徽省中考试题的分析
1、题目的难度适中
2011年中考我校学生数学平均成绩在120分以上就可看出我省中考试题难度不大。中考试卷坚持:考查基础、注重过程、渗透思想、突出能力、强调应用、着意创新的指导思想。这是命题原则,我们要深刻领会,从而少走弯路。试题的低、中、高档比为3:5:2,代数占50%,几何40%,统计与概率10%。重点考察学生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也就是四基。新课程标准把双基改为四基,新课程标准已颁布,内容有变动,需要学习。另外对数形结合的问题、利用图表得出信息、学生动手实践、动手操作,自主探
究、学生阅读理解等内容有所增加。
2、试题新颖、灵活,但不难、不繁,学生只要能理解题意,并理解要考的知识点,解答过程并不复杂。而有的省考题的解答过程要写一页纸,不要让你写,让你看都烦。超过学生的实际能力。
3、试题紧扣《考试纲要》和《课程标准》,不超纲,不打擦边球,不搞深挖洞,拓展的教学内容不属于中考的范围。回归数学的理性上,注重通法,常规解法、证法,不要太过于强调解题技巧。用常规武器,不能用核武器,生化武器。2009年用分组法分解因式,受到指责。
4、试题紧扣《考试纲要》和《课程标准》,不超纲,不打擦边球,不搞深挖洞,拓展的教学内容不属于中考的范围。回归数学的理性上,注重通法,常规解法、证法,不要太过于强调解题技巧。用常规武器,不能用核武器,生化武器。2009年用分组法分解因式,受到指责。
二、如何面对2012年中考
1、发掘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基础类试题占90分左右。在这部分试题上要保证得分。许多试题源于课本,在课本中能找到原型,有的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必须结合课本,系统复习。有的考题不是考查一个知识点,而是综合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复习中要抓住内在联系,如方程与函数及不等式之间的联系等。根据螺旋式上升的原则,教材内容是分散学习的,复习时候要把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如平行线有哪些性质,有哪些公理、定理。除知识形成网格外,解题方法也要归纳总结,如折叠问题中的4类型题,(1)折叠时候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2)折叠线为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3)所折叠部分还原或回位,(4)找对应点。
还如有哪些方法证明线段长相等,(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3)同圆或等圆中等弧对等弦,(4)利用相似比相等证明线段相等。
在不超纲的前提下,对课本内容进行拓展,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
如讲"HL"后,让学生研究下面的问题;
(1)二个直角三角形斜边长相等,二直角边和相等,二个三角形全等。
(2) 二个直角三角形斜边长相等,斜边上的高相等,二个三角形全等。
如讲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后,让学生研究三角形二外角平分线与不相邻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2、从考查的知识点上看有很强的继承性,下列知识几乎是必考内容,实数的槪念及运算、科学记数法、因式分解、函数的性质及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一元二次方程、分式化简、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三视图、图形的变换、解直角三角形、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圆周角、圆心角、弧长计算、垂径定理。统计图表信息识别及应用、概率中的基本概念、古典槪型中的概率计算。在系统复习的同时,要重视上述知识的复习。
3、关注考纲的变化,(1)设计简单的概率试验,(2)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3)估无理数的值,(4)图形三种变换设计,在网格中画图,运用图形三种变换解题。(5)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如2011年第20题,请你给出三条支持乙组的理由,除了考查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优秀率外,还体现情感。(6)删去:有效数字,等腰梯形,(7)弱关注:列不等式组解复杂的应用题,圆的证明,圆锥的表面积,中心投影,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分母有理化中分母为二项的。
4、关注社会、强化应用,编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实际背景的应用性试题,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平时关心生活、关心社会。
5、克服思维惯性{思维定式},培养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一大特点是提供丰富的优秀思维。如2008年第22题,点O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点O在三角形内部,点O在三角形外部时的规律与前面不同。
6、题型研究
(A)规律探索型,涉及有数字规律、图形规律、算式规律,其中包含归纳推理(合情推理)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候,通常通过观察、分析、联想、类比、猜想、归纳、验证得出一般性的结论,隐含特殊----一般------特殊的思想方法,还要善于利用特殊值(特殊点、特殊线段、特殊位置、特殊数量)进行归纳、概括,使规律更加明显。有时候需要多次运算,如;下表中从左到右每个小格中都填入一个整数,使得其中任意三个相邻格子中整数之和相等,2011个格子中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a | b | c | -1 | | | | 2 |... |
————————————————————————————————_
(B)图表、图像信息型,
通过观察几何图像、图形、统计图表获得信息,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识图”和“用图”,观察,获取有效信息,对已获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理清各变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数学工具,最终求得问题的解答。
(C)动态型、
(1)点的运动,(2)图形的运动变换
点的运动产生的相似三角形、由点的运动产生的等腰三角形、点的运动产生的直角三角形、点的运动产生的平行四边形、点的运动产生的梯形、由动点产生的相切、由动点产生的面积计算。
图形的三大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分清变换类型,使用图形变换的性质,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想象掌握运动的本质,在图形运动过程中寻找不变的量,利用变换的性质,探求关系,把实践、探索、计算、证明融合在一起。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事物,发展空间观念。平移变换中往往要分类讨论,找出一类向另一类过度时的临界点。
注意动手操作,如2011年第22题,考试时要带操作工具。
(D)阅读理解型
这也是热点题型,涉及内容丰富、构思新颖别致,一般由阅读材料、提出问题两部分组成,利用材料中所提供的知识、方法将问题解决,考查既有基础的,又有考查自学能力、判断能力、探究能力等综合素质。
如;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与腰的比叫顶角的正对(sad) 在三角形ABC中,AB=AC sadA=BC\AB
sad60=
0
直角三角形ABC中 角C=90 sinA=3\5 求sadA
如;我们定义一种三角形,两边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平方的2倍的三角形叫奇异三角形
三角形ABC为奇异三角形 角C=90 求a:b:c
(E)数学思想方法题
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化归转化、方程、函数、数学建模等思想方法
数学基础知识是数学的躯体,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的灵魂,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对学生理解、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起到促进和深化的作用。
如2008年第23题,2009年14、20、23题,2010年17、19、22题 2011年9、10题
2012年将继续进行考查。
(F)函数型
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常量数学转变为变量数学的重要标志,有问题背景、图像背景,函数题综合性强,对学生知识掌握、解题思路、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运算能力等要求非常高。很多省作为中考数学压轴题。芜湖卷对此考查力度较大。注意芜湖回归后题型的变化。
(1)利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题
(2)函数和几何图形的结合,综合运用函数、方程、几何知识。
(3)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待定系数、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G)关注几何题,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演绎推理),学生要熟悉几何定理,解题时要分析已知条件与要证的之间的关系,寻找角之间的关系、线段之间的联系,对熟悉的几何题进行变化,如2011年第23题由熟悉的图形变化来的。由美国总统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演变来的,平时我们也可以做这方面的工作,把几何题进行改编、几何图形进行改造,如正方形ABCD的中心为O,正方形OEFG绕O旋转,旋转过程中,二正方形重叠部分面积不变,这一题中正方形改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O为斜边AB的中点,角EOF为直角,OE交AC于E,OF交BC于F,证明OE=OF何时三角形OEF面积最小。
关注中考,分析中考题的走向,使我们方向明确,少走弯路,少作无用功,教学时针对性强,但是不能中考考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中考怎么考我们就怎么教。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兴趣,按照数学的思维方式,运用现代的数学观念,使学生接受科学思维方式熏陶,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才是最重要的。
中学数学主要任务有四个:(1)符号意识,(2)实现从直观描述到严格证明的转变,(3)实现从具体数学到抽象数学的转变,(4)实现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转变。
三、关注中考,重视中考, 但不仅仅为了中考
为了完成我们的任务,我们数学教学应该是:
能深刻掲示数学本质的教学
有趣的值得反复回味的教学
可以夯实学生赖以发展的基础的教学
隐涵活跃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启迪学生智慧开阔学生眼界的教学
体现数学价值反映与实际广泛联系的教学
能给学生更多思考与发现机会的教学
这样我们能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不被中考指挥棒搞的晕头转向。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