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
一、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纳粹暴行的资料。
二、导入新课
课题《亲爱的爸爸妈妈》所包含的动人感情。
三、出示目标
1、领会文章的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五、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六、
研读赏析
课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说说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2、“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七、拓展延伸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问题:
1、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和表现有何不同?
2、你对这两位作家的行为是如何评价的?
八、作业
请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作文,说说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
八、教学课时 4课时5 亲爱的爸爸妈妈
一个外国人从一个国家带走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在那儿感到的痛苦。我在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感觉到了。
纳粹将其所有的愤怒残酷地发泄在这个温和的小城里。整个城成为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名被残杀的人。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无论何时,只要有人提起南斯拉夫,我就想起克拉库耶伐次和那儿被敌人杀戮的那一刻,我就想起那里整个民族的英勇。
——萨特
一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老年、青年、孩子们,一群群涌向那青青山坡那儿就是1941年10月21日300个孩子被纳粹
南斯拉夫小说家莫马 迪密其为我撑着雨伞,我们在窄窄的山路上边走边谈。
“自从1945年起,每年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克拉库耶伐次,悼念被纳粹杀死的300个孩子。”莫马告诉我。
“纳粹为什么要选克拉”
“克拉库耶伐次。”
“克拉库耶伐次。纳粹为什么要选这个小城杀人呢 ”
“克拉库耶伐次是我们塞尔维亚的中心。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为什么呢 ”
“纳粹要灭种呀!孩子们就从课堂里被抓走,还有十几位老师。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
雨哗哗地下。山路上的人,在伞下低着头,朝圣 一般向山上走。走不完的人。望不断的路。
“七千多人呀!”莫马继续告诉我,“一天之内,全杀光了!尸首染红了三百五十多英亩的土地。每年这一天,我们到这儿来纪念他们。诗人,画家,雕刻家,剧作家,演员,音乐家各种艺术家,用各种艺术作品来纪念他们。你看!”莫马指着前面。我们在蜿蜒的山路上一拐弯,只见一座巨大的白色V形石雕屹立在山坡上。
“那V形石碑象征被害孩子们的班级五年级。”莫马说,“孩子们就在那儿被纳粹杀死。”
人已满山满谷。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白色石雕边浓烈的色彩一抹一抹漫开去孩子们仍不断涌来。他们正站在47年前300个孩子发出最后一声呼唤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
“华苓,跟我来!”莫马挽起我手臂,带我到站在人群最前面的两位老人面前。他们头发斑白,脸色肃穆,定定望着笼罩山谷的V形石碑。“这是孩子中仅有的两位生还者。”莫马向我介绍那两位老人。
我恍惚了一下,紧紧握住他们的手。老人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他们又回到半个世纪前的世界中去了。
地上的人已老,地下的仍是儿童。但在这一刻,他们又在一起了。
二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他们全是南斯拉夫著名的演员和音乐家。”莫马指着几个走向扩音器的人对我说。
雨下得更大了。乐队奏起了音乐。一位女演员朗诵南斯拉夫著名女诗人迪桑卡的诗:
……
他们坐在书桌前
就在那要命时刻前55分钟
小小的人儿,
急切地回答
艰难的问题:
假若一个人步行,结果是多少……
许许多多这类问题。
小脑子充满了数字,
书包装满了练习簿,
打的分数有好也有坏;
兜儿还塞一把梦想和秘密,
是爱和盟誓。
每个人都以为
自己将在阳光下奔跑
很久,很久
直到任务了结时。
……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呈现在我们眼前。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执著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回音在倾泻的雨中缭绕不绝。天地亦与人同哀。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我不由想起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建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地点。馆外一大片石子,每颗石子象征一位牺牲者。馆内陈列着日军屠杀的证物、文件、照片、报纸。
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 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 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三
我们一共六十几位作家,从世界许多地区应邀在南斯拉夫讨论“放逐与文学”。所有的作家都看到和感染到克拉库耶伐次山谷中重现的半个世纪前的一段历史。历史是沉重的。现实呢
安格尔 在餐桌上写诗。只见他写下第一行:
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
中国大陆有三位作家在座。杨旭站起来说话了:“我从南京来。1937年,日本军队攻进南京时,有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那一场屠杀受害者有30万人!我们在南京也建立了一座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937年,我五岁,我是那一场大屠杀的幸存者。今天我对南斯拉夫人在受害者面前所表现的感情,完全理解。我注意到:今天的仪式上有许多青年和少年。我们这些大人应该对孩子们负责:永远不要有战争了。”
西德作家明赫白缓缓地站起来,他沉重地说:“……我有犯罪感:感到是我杀害了那些孩子。我们简直就是禽兽!所有集中营都必须粉碎!你们允许我和你们在一起,我非常感激……”
他说不下去了,坐下来掩面哭泣。
另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要讲话了。
“……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也有广岛原子弹,也有一片沉寂。”
安格尔低声对我说:“我要问他三个问题:中国人侵略过日本吗 中国人屠杀过日本老百姓吗 美国在日本进攻珍珠港之前扔过炸弹吗 他们先发动战争!他们先杀人!”安格尔接着问我是否应该站起来反驳他呢
“不必了。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
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四
克拉库耶伐次血腥悲剧中最感人的,是那些被残杀的人留下的片纸只字。他们临死前几分钟,在小纸片上,或在身份证上,给亲人写下最后几个字。字迹模糊,句子也许不通,却表达了赤裸裸的爱、赤裸裸的心愿:
(第一中学六年级学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最后一次了鲁比沙
(第二中学六年级学生)爸爸,我和密索在旧军营里。给我们送饭来,也要工装裤和毯子。送点果酱来爸爸去找校长假若有用送点东西给我们吃吧。姨妈彼得舅舅也在这儿。给他送三包烟还要些纸巴法尔
(工人)永别了美莎我今天死了再见我最最亲爱的我最后一刻想到的是你我的儿子没有爸爸也要快乐再见史米奇
(工人)孩子们为父报仇史迪凡
(木匠)亲爱的请照顾孩子们永远不要离开他们再见无名
(牧师)永别了我所有的亲人我最最亲爱的我就要死了虽然我无罪
(工人)我最亲爱的鲁姬卡在这最后一刻原谅我一切吧留下850元爱你的包扎
(生还的工人)亲爱的包瑞卡好好照顾美莎给她找个好丈夫问爸爸好请他也找爱你的包季达
1988年初冬于爱荷华(共30张PPT)
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1949年去台湾,开始发表作品。1964年赴美定居,代表作《台湾轶事》。聂华苓的作品以深邃的历史感表现现代中国的沧桑变化,抒写台湾中下层人们的乡愁和海外浪子的悲歌。创作坚持“溶传统于现代,溶西方于中国”的艺术追求。
1988年10月21日,作者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参加悼念活动。47年前,纳粹在这座小城大肆屠杀,一天之间,杀死了7000多人,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从1945年起,每年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举行悼念活动。作者在当年纳粹大屠杀的地点,感受到历史的残酷与沉痛,感受到人民的悲哀和愿望,写下了这篇文章。
肃穆 荒谬 憧憬
呵护 杀戮 悼念
屹立 蜿蜒 恍惚
明赫白 聂华苓
sù mù
miù
chōng jǐng
hē
lù
dào
yì
wān yán
hǎng hū
hè
líng
1、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
也用来指丑态毕露
2、形容非常凶暴残忍,没有一点儿人
情味。
3、形容天气恶劣。比喻境遇悲惨
凄凉。
4、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5、严肃而庄严。
根据下列语句的意思判断相应词语:
---穷形尽相
---灭绝人性
---凄风苦雨
---荒谬
---肃穆
1、复述课文内容
提示:抓住文中记叙的要素梳理情节
2、课文主体部分可分为几个片断
概括起来,四个部分记述纪念活动的四个片断:
一、来到纪念地
二、看纪念演出
三、参加座谈会
四、参观纪念馆
除了与纪念活动有关的文字,作者还写了些什么 有什么用意
课文还联系到南京大屠杀。作为华裔作家,一颗“中国心”使她想到了南京大屠杀,那更是惨绝人寰的杀戮,被害者达30万人,日本法西斯匪徒的疯狂,更是灭绝人性,惨无人道。作者把西方与东方联系起来,在宽广的层面上突出世界和平这个主题。
另外,课文还写到一位西德作家和一位日本作家的发言。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赢得了人们的宽容和尊重。日本作家则是自私的狡辩,想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只能引来人们的反感与冷落。作者这样写,意在警示人们:至今还有人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
关键词句:“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关键词为“沉重”“美丽”。
齐读引文,筛选关键词句。
“沉重的记忆”指纳粹党在克拉库耶伐次埋葬了7000名被残杀的人。“美丽的记忆”指克拉库耶伐次的人民被敌人杀戮的那一刻所表现出来的整个民族的英勇。
沉重的记忆“指什么 “美丽的记忆”又指什么
萨特的话是很精辟的,特别是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可以作为全文的一个引子,回味起来,又是本文的点睛之笔。从萨特的话又可以看到克拉库耶伐次留给后人的警示已越过国界。
正文前面为什么引用萨特的话?
不好。课文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法西斯的残酷。“亲爱的爸爸妈妈”突出孩子们撕心裂肺的最后一声呼喊,让我们想见当年那场屠杀的情景,对残杀者的凶残感受得更为深切。
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克拉库耶伐次之行”,好不好,为什么?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
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易激发读者的想像,使读者充分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气氛。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其实并不矛盾。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跟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是何等荒谬。
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如何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
4.他们坐在书桌前……
(引用迪桑卡的诗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孩子们的生命才起步,他们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们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5.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这个引号起强调作用,强调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
6.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作者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涵义)
(为什么给“人”字加引号 )
7.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要讲话了。
(称他为“日本人”为什么不说“作家” )
日本作家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他在自私地狡辩。作家本应具有人类的良知。作者不称他为作家,说“日本人”,表明了作者对他的鄙弃。许多人与西德作家握手,在无言之中表明人们对日本人的反感和唾弃。
8.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明赫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
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非常深刻,情感非常真挚,态度非常诚恳。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是没有责任的,他却代上一代人受过,他把自己与整个民族看成一个整体,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所以赢得了人们的宽容和尊重。
拓 展
请你站起来说一段话,反驳日本人的发言。
课堂小结:
这确实是一个沉重而美丽的记忆。我们崇敬塞尔维亚人的英勇,认同他们的历史观,让我们用良知、用正义和着作家的心声一同呼吁: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看下面一篇短文,结合文中引用的诗歌,谈谈你对“珍爱和平”的感受。
请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
二战时期,在一座纳粹集中营里,关押着很多犹太人,他们大多是妇女和儿童。他们遭受着纳粹无情的折磨和杀害,人数在不断减少。 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一起被关押在集中营里。一天,她的母亲和另一些妇女被纳粹士兵带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她身边。人们知道,她们肯定是被杀害了。当小女孩问大人们她的妈妈哪里去了,为什么这么久了还不回来时,大人们沉默着流泪了。后来他们就骗小女孩说,你的妈妈去找你的爸爸了,不久就会回来的。
小女孩相信了,她不再哭泣和询问,而是唱起妈妈教她的儿歌,一首接一首地唱着,像轻风一样在阴沉的集中营吹拂。她还不时爬上囚室的小窗,向外张望,希望看到妈妈从远处走来。小女孩没有等到妈妈回来。一天清晨,纳粹士兵用刺刀驱赶着,将她和数万名犹太人逼上了刑场。刑场上早就挖好了很大的深坑,他们将一起被活活埋葬在这里。面对死亡,人们在恐惧中发不出任何声音。 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被纳粹士兵残忍地推下深坑。当一个纳粹士兵走到小女孩跟前,伸手要将她推进深坑中去的时候,小女孩睁大漂亮的眼睛对纳粹士兵说:“叔叔,请你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 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候,就找不到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