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九年级上册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九年级上册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14 11:5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蒸汽时代”的到来
1、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及起止的标志
2、工业革命率先使用机器生产的行业
3、工业革命期间机器使用的动力
4、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发明及其发明者
5、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为什么率先从英国开始?
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保障;
2、海外市场的扩大,要求改进生产技术。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主要成就
机器的应用
解决动力问题
解决运输问题
从纺织业开始
★瓦特改良蒸汽机
标志,影响
富尔敦发明汽船
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开始
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
请说出下列发明的名称及发明者
瓦特联动式蒸汽机
瓦特
瓦特是怎样改良蒸汽机的?瓦特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以工人、技师为主,他们的发明创造不是偶然的,而是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结晶
蒸汽机车
史蒂芬孙
汽船
富尔敦
以英国为例:
1.这两张图表分别有什么变化
2.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1.经济
2.政治
3.世界格局
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确立欧美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东方从属于西方。
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材料1: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到1840年的45590万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40吨。
材料2: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反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
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3.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5、动脑筋:如果当时珍妮机发明出现在中国,情况会怎样?
答案提示:如果当时珍妮机出现在中国有两种可能即:一可能是昙花一现,二可能成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而被欧洲人利用。反正绝对不会像当时英国一样引起工业革命。原因是当时中国还处在封建专制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不能为新事物提供适宜的条件。
抢答下列各题
2、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行业是
3、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是
4、珍妮机在英国生产领域引起怎样的影响?
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促进其他行业发明使用机器,促进生产的迅速发展。
5、在瓦特改良蒸汽机前,棉纺织机器使用的动力主要是
6、在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之前,若英国人要开办棉纺厂,那么厂址最好选在( ):
A、临近铁路的地方
B、临近煤矿的地方
C、临近油田的地方
D、临近河流的地方
D
7、 工业革命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是:( )
A.蒸汽机 B.珍妮纺纱机
C.汽船 D.火车
8、瓦特发明蒸汽机有何作用?
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9、工业革命中,最早利用蒸汽机发明交通工具的是( )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史蒂芬孙
D、富尔顿
10、第一列火车的发明者是英国的
1825年,他发明的“ ”火车机车试车成功。
11、想一想,下列机械和交通工具,哪些是18、19世纪出现的?( )
①火车 ②汽船 ③水力纺纱机④飞机
⑤珍妮机 ⑥ 航天飞机
A.①②⑤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
12、19世纪中期,一个美国人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到达欧洲( )
A、坐飞机 B、搭汽船 C、开汽车 D、乘马车
14、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你认为正确的
顺序是( )
(1)棉纺织业机器的出现及水力的利用 (2)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3)冶金、采矿、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 (4)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
A、(1)(2)(3)(4) B、(1)(2)(4)(3)
C、(1)(3)(2)(4) D、(1)(4)(2)(3)
15、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
19世纪上半期
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小结
时间 18世纪60年代到1840年前后
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开始国家 英国
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发明成果 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汽船、火车机车
影响
启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火车之父”――史蒂芬孙
史蒂芬孙(1781~1848),英国蒸汽机车发明家。他17岁才开始学习文化,全靠自学成才。1814年,制成能牵引30吨重量的蒸汽机车;1825年,设计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客运蒸汽机车“旅行号”。人们把他誉为“火车之父”。
史蒂芬孙的父亲是一名蒸汽机司炉工,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他们全家8口,全靠父亲的一点工资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史蒂芬孙8岁就开始去放牛了。史蒂芬孙从小就对那轰隆隆转动的机器有莫大的兴趣。每当去煤矿给父亲送饭,他总是围着机器看个不停。他憧憬着自己成了一个大人,像父亲那样操纵着巨大的蒸汽机。放牛的时候,他喜欢捏泥巴。他捏的既不是兔子、小狗这类动物,也不是锅、碗、瓢、盆这类炊具。他捏的是机器,是蒸汽机的模型,其中也有锅炉、汽缸、飞轮。
14岁那年,史蒂芬孙真的当上了一名见习司炉工。能亲自操作机器,他很高兴。但光是操纵,又觉得不过瘾。他脑子里老是琢磨着:这机器是怎么转动起来的?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有一天,别人都下班回家去了,他却说要留下来擦洗机器内部的灰尘。蒸汽机
被他拆开了,他把所有的零件都仔细观察了一遍,但装配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了。他忙乎了好半天,才勉强把蒸汽机安装好。回家的路上,他老是提心吊胆,担心这机器明天转不了。谁知道第二天一发动,那台蒸汽机比平时转得还要好。他经常这样拆拆装装,对机器的结构熟悉透了。
不久,史蒂芬孙产生了自己制造机器的愿望。由于他没有文化,无法画出设计草图,就用泥巴做成机器模型,仔细琢磨。他感到没有文化很难进行创造发明,于是,他在17岁时便报名读夜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读起。史蒂芬孙每天晚上都和七八岁的儿童坐在一起上课。他像羊群里的骆驼、鸡群里的仙鹤那么突出。
从夜校的教室外面,常常传来讥笑声。他们讥笑这位“大学生”并没有在念大学,却是在念小学。
然而,史蒂芬孙不怕羞,不怕讥笑,甘愿坐在小学生之中,从头学起。
史蒂芬孙白天要到矿上上班;为了多挣些钱养家糊口,休息时间还要替人家修理钟表、擦皮鞋,每天累得精疲力尽。可是到了晚上,史蒂芬孙总是第一个进教室,专心听讲,埋头学习。放学以后,别人都睡了,他还在昏暗的灯光下复习功课、做作业。
经过几年苦读,史蒂芬孙终于甩掉了文盲的帽子,并掌握了机械、制图等有关知识。从此,史蒂芬孙便插上了起飞的翅膀,飞翔在创造发明的天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