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10 植物激素调节
1.有人为探究诱导植物根愈伤组织分化因素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请仔细分析,以下有关本实验的操作或结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根愈伤组织分化与实验A中幼芽产生的“某物质”有关
B.生长素是诱导根愈伤组织分化的因素
C.实验A中玻璃纸阻挡幼芽产生的生长素渗入根愈伤组织
D.实验还不足以证明生长素是根愈伤组织分化的诱导因素
【答案】D
【解析】玻璃纸相当于半透膜,生长素可以渗入根的愈伤组织。本实验缺少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的实验作对照,才能说明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根愈伤组织的分化。因此不能得出A、B两结论。
2. 为探究影响扦插枝条生根的因素,某兴趣小组以同一植物的枝条为材料,用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处理后,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右下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营养素对根的形成无明显影响
B.生长调节剂X对不同枝条的生根均具有促进作用
C.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均有利于根的形成
D.叶片可能产生与生长调节剂X类似作用的物质
【答案】 A
【解析】据图信息,营养素处理后,无叶枝条和有叶枝条实验结果相同,A正确;生长调节剂X处理后,无叶枝条实验结果无变化(与营养素处理),有叶枝条实验结果显著,B错误;营养素对根的形成无明显影响,因此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均有利于根的形成,C错误;综合实验现象,可说明叶片可能产生营养素类似作用的物质,D错误。
3.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借助于种子的萌发考查激素的调节。
【解析】①种子萌发以后有机物的种类增加;②CK是细胞分裂素类,作用是促进细胞的分裂。
4.关于下图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f
B.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向地性,茎背地性,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f
C.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大于h状态下
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
【答案】A
【解析】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由向光一侧运输到背光一侧,造成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一侧,生长速度背光一侧高于向光一侧,植物弯向光源生长,A说法正确;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向地性,茎背地性,原因是重力作用下,生长素分布在植物的近地面,茎对生长素不敏感,生长素浓度近地面高于远地面,生长速度近地面高于远地面,茎弯向上生长,跟对生长素敏感,生长素浓度近地面高于远地面,近地面跟的生长受到抑制,跟弯向下生长,B说法错误;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杂草的生长,C说法正确;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造成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到抑制,D说法正确。
5.
【答案】C
【解析】C选项中背光一侧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一侧的生长速度,如果向光侧的对应A点的生长素浓度,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要大于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并且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一侧的生长速度,所以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在AC之间,不会大于C点,如果大于C点,则背光一侧的生长速度会小于向光一侧的生长速度。
6.下表为不同浓度PEG(聚乙二醇)处理芹菜种子60min后的各项生理指标,据表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PEG浓度(mg/L) 发芽率(%) 芽长(cm) 鲜重(mg/株) 干重(mg/株)
0 54.78 1.103 2.167 0.800
50 72.00 1.763 5.033 1.700
100 53.33 1.270 3.267 1.033
150 53.33 1.653 3.167 1.100
200 51.34 1.840 2.667 0.933
A.PEG对芹菜种子的萌发具有两重性
B.PEG能促进萌发芹菜种子对水份的吸收
C.PEG浓度为50 mg/L左右时对促进芹菜种子萌发的作用强
D.实验表明PEG是一种植物激素
【答案】D
【解析】本题表格呈示的自变量为PEG浓度,因变量为发芽率、芽长、鲜重、干重。从发芽率角度看,在PEG浓度为50mg/L时较高,而低于此浓度时发芽率都低,高于此浓度时,随浓度递增发芽率逐步降低,故说明PEG对芹菜种子的萌发具有两重性,因而A项正确;从鲜重角度看,其变化特点同发芽率的变化相似,故可说明PEG能促进萌发芹菜种子对水份的吸收,因而B项正确;从发芽率角度看,在PEG浓度为50mg/L时发芽率较高,浓度梯度还可再细分,因此结论最适浓度只能是某一浓度左右,故C项正确;从表中信息并不能看出: PEG是一种植物激素,故D项错误。
7.下表所示为五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促进作用 -: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种子发芽 顶端优势 果实生长 器官脱落 插条生根
生长素 // + + - +
赤霉素 + + + - -
细胞分裂素 + - + - //
脱落酸 - // // + //
乙烯 // // - + //
A.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生理效应不同
B.在果实生长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
C.表中结果说明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D.解除植物顶端优势只能采取去除顶芽的方法
【答案】D
【解析】顶端优势的实质在于顶芽部位生长素浓度低故生长迅速,而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其发育成枝条。据表可知,细胞分裂素能抑制顶端优势的出现,故解除植物顶端优势不必一定采取去除顶芽的方法,D项错误;脱落酸能抑制种子发芽,但促进器官脱落。乙烯能抑制果实生长,但促进器官脱落,故“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生理效应不同”;在果实生长的调节过程中,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能起促进作用,故三者属于“协同作用”;表中结果说明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8.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借助于坐标曲线图综合考查呼吸作用、体温调节、生物进化和植物激素调节。
【解析】若x表示生长素的浓度,根和茎相比较根对生长素更敏感,在生长素浓度比较低时,生长素对根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图中,在生长素浓度比较低时,却表示的是对茎的促进效果好。
9.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
【解析】本题需要根据图表中的曲线进行分析。Ⅲ~Ⅳ期生长素含量降低有利于花粉形成,此阶段生长素含量与结实率呈负相关。
10.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
(1)下图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据图分析:
①激素甲代表的是 。
②高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分别起的作用是 。
(2)为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做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
②为使实验严谨,还需要另设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是 。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的生长素诱导产生了乙烯, 从而 。
考点:植物的激素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其他植物激素
答案:(10分)(除特殊标记外,其余每空1分)
(1)①生长素
②生长素起抑制作用,细胞分裂素起促进作用(2分)
(2)①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2分)
②取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3分)
③ 抑制根的近地侧生长(2分)
【解析】(1)正常情况下由于顶端优势的作用,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当去掉顶芽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通过图形分析,符合这样变化规律的激素甲是生长素。从图像中可以看出,侧芽生长时生长素浓度降低,而细胞分裂素浓度升高,说明高浓度的生长素对侧芽的萌动起抑制作用,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起促进作用。
(2)本实验中改变的是生长素的浓度,所以自变量是生长素的浓度,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是不加生长素的根尖放在培养液,形成空白对照。有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受到的限制也越强”,所以最终导致抑制根的近地侧生长。
11.
【答案】
【解析】(1)通过实验1和实验4可以以得出结论是赤霉素产生的部位是种子的胚。通过实验2和实验3可以以得出的结论是赤霉素作用的靶细胞位于大麦种子的糊粉层。а-淀粉酶是其催化作用,其活性可以通过其催化的底物淀粉的含量来进行测定,而淀粉存在于胚乳内。
(2)赤霉素的作用是其调节作用,赤霉素还是要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过程,进而促进а-淀粉酶的合成,所以赤霉素是促进а-淀粉酶基因的表达进行调节的。а-淀粉酶的分泌需要通过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分泌到细胞外。
(3)使用赤霉素处理应该在糖化阶段,这是因为糖化阶段的变化是淀粉水解成糖的过程,这个阶段需要а-淀粉酶的水解作用。发酵的第五是葡萄糖。发酵应该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
12.
【解析】(1)图甲表示播种后,激素含量的下降的是脱落酸,所以脱落酸对种子的萌发期抑制作用。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图乙可以发现赤霉素也能够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只要看到“根本原因”必须从基因的角度回答,是由于基因程序性表达的作用。
(2)“0”表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所以在“0”以上表示促进,在“0”以下表示抑制作用,大于A、小于C时表示促进,大于C时表示抑制作用。激素和受体之间能够相互识别,所以激素的调节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