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辅导班六升七语文】
(一)新课预习+导读讲练+
主题阅读+写作
5秋天的怀念
(一)新课预习
新知导入
天下最平凡的是母亲,最伟大的也是母亲。母爱无处不在:一句关心的问候,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轻轻的拥抱……
母亲的爱就像一道布满了密码的电文,需要一颗成熟的、懂得感恩的心去破译它。请走近我们的母亲,看一看她们结满老茧、粗糙干裂的手与那被岁月的风霜染白的头发。当你走近自己的母亲时,你定能从她身上感受到爱的味道,那种爱平凡、无私而又伟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表现母爱的课文《秋天的怀念》。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他双腿瘫痪,长年患病,却坚持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他的散文表达坦白真诚,意蕴深厚,语言亲切而又凝重,严谨而不失幽默,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本文是作者为纪念多年关心体贴自己却突然去世的母亲而写的一篇催人泪下的散文。史铁生在年轻的时候,得了一场重病,导致下肢瘫痪。几年后,他的母亲因肝病去世。后来,他在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秋天的怀念》便是其中的一篇。
预习思考
字词学习
瘫痪(
tān
huàn
)
暴怒(
bào
)
沉寂(
jì
)
侍弄(
shì
)
捶打(
chuí
)
憔悴(
qiáo
cuì
)
央求(
yānɡ
)
絮叨(
xù
dɑo
)
诀别(
jué
)
淡雅
高洁
烂漫(
màn
)
翻来覆去(
fù
)
喜出望外(
wànɡ
)
砸碎(
zá
)
仿膳(
shàn
)
整宿(
xiǔ
)
l
多音字
吐
弄
呕吐(
tù
)
侍弄(
nònɡ
)
谈吐(
tǔ
)
弄堂(
lònɡ
)
[串句记忆法]
她坐在宿(sù)舍的窗前,整宿(xiǔ)整宿地寻找着天上的二十八星宿(xiù)。
[记少余多法]
现代汉语中,“扁”只在“扁舟”一词中读“piān”,其他情况都读“biǎn”。
形近字
悴(
cuì
)憔悴
粹(
cuì
)精粹
絮(
xù
)絮叨
紊(
wěn
)有条不紊
覆(
fù
)翻来覆去
履(
lǚ
)西装革履
[形旁辨字法]
用手(扌)(
捶
)腿才舒服,铁(钅)(
锤
)打铁才过硬。
l
词语集注
暴怒:极端愤怒。
翻来覆去:来回翻身。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烦琐啰唆。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l
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词语巧辩
诀别
分别
相同点:都有“离别”的意思。
不同点:“诀别”通常强调不再相见。
“分别”没有“不再相见”这层意思。
1.没想到,那次分别竟成了(
诀别
),他们此生再未相见。
2.暑假结束了,要返回城里上学了,我依依不舍地和这些纯朴的小伙伴(
分别
)。
预习思考
速
读课
文
思考1:从全文的叙述描写来看,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思考2:作者几次写到秋天的景色?你能找出这些语句并分析其作用吗?
思考3:如何理解“好好儿活”的内涵?从中表现出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思考这篇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认为重要的句子。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初读课文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2):写母亲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对“我”百般抚慰。
第二部分(3-6):写母亲准备带“我”去北海看菊花时,却因病去世了。
第三部分(7):写妹妹推“我”去北海观赏菊花,表达了“我”和妹妹对母亲的怀念。
自主探究
通过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
(1)?“秋天”对作者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①作者的腿是秋天瘫痪的;
②因为作者的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
③母亲最后的愿望是带“我”看秋天的菊花;
(2)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自主探究
文中两次提及看菊花,有何用意?
第一次
母亲想让儿子看菊花
母亲希望儿子能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能像菊花那样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与灿烂。
第二次
“我”和妹妹去看菊花
表明“我”了解了母亲的心意,用菊花来象征热烈的母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表明“我”要和妹妹相互扶持着走下去的决心,并希望自己像菊花般努力活出生命的精彩与美丽。
在这个秋天的故事中,“母亲”这两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
母亲的意义,蕴含于平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文中的母亲隐瞒病情,包容“我”,鼓励“我”,最终因疾病而失去生命。在这个故事中,母爱的意义得到了升华:正是她的一句“要好好儿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是一份责任——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好好儿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他有缺憾的生命如此精彩。
理清文章的结构
1双腿瘫痪
2母爱情深
3赏菊思亲
课文主旨
文章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的事,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对母亲无尽的爱。
板书设计
写作特点
(1)抓平常小事,事事真情。
作者借助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抓住四件平常的小事,表达了母子之间的深厚情感。“?我”发牌气时,母亲抚慰“我”;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母亲央求“我”看花;母亲的临终嘱托。母爱的内涵与思绪,在平常小事中一一显露了出来。
(2)简单厚重、朴实丰美的语言。
如作者对母亲神态、动作的描写:“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表现了母亲抚慰“我”的细致和体贴。再如“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
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这里有两个词用得特别好,但它们又很容易被疏忽,一个是“挡”,一个是“央求”。母亲为什么要“挡”?就是因为怕儿子看到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而伤心,所以挡在窗前,故意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想让儿子见花开颜。“央求”一般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可这里却用于母亲对儿子,足见母亲对儿子的诚恳与耐心,仁慈与博大。
(二)学霸笔记
?结构图解
?
?主题解说
?
课文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写作特色
?
1.没有直抒胸臆,用生活细节感人。
2.情感波澜一张一弛,富有节奏。
考点聚焦
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答题模式: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地描写出人物(事物)的……神态(特点),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如果句中不止一个细节,需要一一点明,然后按照以上答题模式一一进行分析)
例:“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其中“偷偷地听”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暗地里关注“我”的情态,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担忧与关心。
(三)导读练习
积累运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及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瘫痪(huàn)
暴怒(bào)
沉寂(jì)
决别(jué)
B.捶打(chuí)
憔瘁(cuì)
央求(yānɡ)
絮叨(xù)
C.侍弄(sì)
淡雅(yǎ)
高洁(jié)
烂漫(làn)
D.仿膳(shàn)
豌豆(wān)
敏感(mǐn)
恢复(huī)
D
【解析】A.决(诀);B.瘁(悴);C.侍(shì)。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妈妈一心侍弄我,把自己的病情都耽误了。
B.星期天,妹妹央求我带她去游乐场玩,看着她可怜巴巴的模样,我真不忍心拒绝。
C.妈妈现在真够唠叨的,一件事情可以翻来覆去说无数遍——妈妈老了。
D.听说自己的作文获得了一等奖,小明喜出望外,赶紧跑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
A
【解析】A.“侍弄”的意思是经营管理,一般用于动植物,不可用于人。C.“翻来覆去”有两个意思:①来回翻身;②反复,多次。句中是第②种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B.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
C.“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D.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A
【解析】A.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籍贯是北京人。
B.读《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中语文教材中。
D.这种方案可不可行,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B
【解析】A.“籍贯”与“北京人”搭配不当,删掉“的籍贯”或“人”;C.“大约”和“左右”词义重复,删掉其中一处;D.语序不当,应改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5.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为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______,______;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一个鲜红的“优”。在爱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
A.也许是蔚蓝天空的一朵白云 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
B.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 也许是蔚蓝天空的一朵白云
C.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D.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D
【解析】根据“一处豪宅”与“一片砖瓦”,“博士帽”与“作业簿上一个鲜红的‘优’”,可知填入的句子应该形成对比,而且前半句语义要重,后半句语义要轻,所以应选D。
6.(原创)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湖北武汉,
90岁奶奶徐美武在发热门诊的五天五夜时间里,一直陪在上着呼吸机的64岁的儿子身边,紧紧握着他的手,网友为此称她为“硬核奶奶”。
她说:“我阳性也无所谓了,卖房也想让儿子活命。”
材料二:一中学生与妈妈闹矛盾离家出走,饥饿中得到一位陌生人施舍的一顿饭,竟然双膝下跪。这位陌生人问清了缘由,说:“还是回去给你母亲下跪吧,至少她已给了你十五年的饭吃。”
材料三:调查显示,某普通高校大学生中清楚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生日是哪月哪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00%、58%、37%、7%。
(1)阅读上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示例: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
(2)仿照示例写一句话,表达你对母爱的理解。
仿写:
母亲对子女的爱博大无私,子女中懂得感恩和回报的却很少。
示例一: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
示例二:母爱是一丝轻风,让你的身心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能感到清凉爽快。
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7.本文有大量蕴含着丰富情感的语句,朗读时要细加体会。请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
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恨的心情
8.文中母亲说的“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意?
母亲说“好好儿活”是指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好好活着。“我”说的“要好好儿活”是指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9.文中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
10.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示例一:从母亲忍受肝病折磨可以看出母亲坚韧、顽强的性格。
示例二:从母亲央求“我”看菊花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以及母亲坚韧、乐观的性格。
(四)主题阅读练习
课外品读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化 君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候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④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⑤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乱跳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透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枣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⑦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儿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里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吧嗒吧嗒掉下来。
?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办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拼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剜割着母亲的心。
?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11.阅读第⑥~?段,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后两次打枣的原因。
第一次:无理哭闹后打枣。
第二次:____________时打枣。
第三次:____________后打枣。
蒙冤憋屈
高考落榜
12.结合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列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1)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连用三个“终于”有何作用?)
强调作用,表达“我”盼望吃枣的急切心情
(2)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13.本文有多条线索,请说出其中两条。
①“我”的成长历程;②“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③老枣树。(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4.下面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一段文字,与文中第⑨段画线的句子进行比较:同样是写母亲,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内容:相同点是都写了“我”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母亲对“我”的开导(或劝慰)。不同点是《秋天的怀念》是写“我”瘫痪后在绝望的情况下母亲想办法开导“我”的情景,本文画线句是写“我”蒙冤憋屈时母亲劝慰“我”的情景。写法:相同点是都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不同点是《秋天的怀念》除了动作和语言描写,还用了神态描写,而本文画线句子没有神态描写。
(五)写作驿站
15.本文以微小平常的细节感人。如写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等细节,将一个慈爱、善解人意的母亲形象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请你观察自己的母亲,抓住生活中的细节,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片段,表现母亲对你的爱。(150字左右)
【写法分析】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自然景观、场面气氛、重要物件等进行的细致描写,就是把细小的一个点,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放大,通过准确、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以充实文章的内容,刻画人物的性格,揭示文章的主旨。
例文:妈妈气喘吁吁地喊着我的名字,手里抱着一件外套跑过来,可她自己仅穿了一件薄薄的毛衣,连副手套都没有戴。雪慢慢下大了,轻轻落在她的肩头,她全然不顾,只是忙着把外套披在我的身上,催着我赶紧穿好,然后忙着替我把帽子戴好。我的脸触到了妈妈的手。那手,冰凉冰凉的。我完全可以想象妈妈为了不耽误我的时间,她自己出门时有多匆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辅导班六升七语文】
(一)新课预习+导读讲练+
主题阅读+写作
5秋天的怀念
(一)新课预习
新知导入
天下最平凡的是母亲,最伟大的也是母亲。母爱无处不在:一句关心的问候,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轻轻的拥抱……
母亲的爱就像一道布满了密码的电文,需要一颗成熟的、懂得感恩的心去破译它。请走近我们的母亲,看一看她们结满老茧、粗糙干裂的手与那被岁月的风霜染白的头发。当你走近自己的母亲时,你定能从她身上感受到爱的味道,那种爱平凡、无私而又伟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表现母爱的课文《秋天的怀念》。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他双腿瘫痪,长年患病,却坚持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他的散文表达坦白真诚,意蕴深厚,语言亲切而又凝重,严谨而不失幽默,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本文是作者为纪念多年关心体贴自己却突然去世的母亲而写的一篇催人泪下的散文。史铁生在年轻的时候,得了一场重病,导致下肢瘫痪。几年后,他的母亲因肝病去世。后来,他在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秋天的怀念》便是其中的一篇。
预习思考
字词学习
瘫痪(
tān
huàn
)
暴怒(
bào
)
沉寂(
jì
)
侍弄(
shì
)
捶打(
chuí
)
憔悴(
qiáo
cuì
)
央求(
yānɡ
)
絮叨(
xù
dɑo
)
诀别(
jué
)
淡雅
高洁
烂漫(
màn
)
翻来覆去(
fù
)
喜出望外(
wànɡ
)
砸碎(
zá
)
仿膳(
shàn
)
整宿(
xiǔ
)
l
多音字
吐
弄
呕吐(
tù
)
侍弄(
nònɡ
)
谈吐(
tǔ
)
弄堂(
lònɡ
)
[串句记忆法]
她坐在宿(sù)舍的窗前,整宿(xiǔ)整宿地寻找着天上的二十八星宿(xiù)。
[记少余多法]
现代汉语中,“扁”只在“扁舟”一词中读“piān”,其他情况都读“biǎn”。
形近字
悴(
cuì
)憔悴
粹(
cuì
)精粹
絮(
xù
)絮叨
紊(
wěn
)有条不紊
覆(
fù
)翻来覆去
履(
lǚ
)西装革履
[形旁辨字法]
用手(扌)(
捶
)腿才舒服,铁(钅)(
锤
)打铁才过硬。
l
词语集注
暴怒:极端愤怒。
翻来覆去:来回翻身。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烦琐啰唆。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l
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词语巧辩
诀别
分别
相同点:都有“离别”的意思。
不同点:“诀别”通常强调不再相见。
“分别”没有“不再相见”这层意思。
1.没想到,那次分别竟成了(
诀别
),他们此生再未相见。
2.暑假结束了,要返回城里上学了,我依依不舍地和这些纯朴的小伙伴(
分别
)。
预习思考
速
读课
文
思考1:从全文的叙述描写来看,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思考2:作者几次写到秋天的景色?你能找出这些语句并分析其作用吗?
思考3:如何理解“好好儿活”的内涵?从中表现出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思考这篇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认为重要的句子。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初读课文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2):写母亲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对“我”百般抚慰。
第二部分(3-6):写母亲准备带“我”去北海看菊花时,却因病去世了。
第三部分(7):写妹妹推“我”去北海观赏菊花,表达了“我”和妹妹对母亲的怀念。
自主探究
通过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
(1)?“秋天”对作者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①作者的腿是秋天瘫痪的;
②因为作者的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
③母亲最后的愿望是带“我”看秋天的菊花;
(2)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自主探究
文中两次提及看菊花,有何用意?
第一次
母亲想让儿子看菊花
母亲希望儿子能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能像菊花那样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与灿烂。
第二次
“我”和妹妹去看菊花
表明“我”了解了母亲的心意,用菊花来象征热烈的母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表明“我”要和妹妹相互扶持着走下去的决心,并希望自己像菊花般努力活出生命的精彩与美丽。
在这个秋天的故事中,“母亲”这两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
母亲的意义,蕴含于平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文中的母亲隐瞒病情,包容“我”,鼓励“我”,最终因疾病而失去生命。在这个故事中,母爱的意义得到了升华:正是她的一句“要好好儿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是一份责任——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好好儿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他有缺憾的生命如此精彩。
理清文章的结构
1双腿瘫痪
2母爱情深
3赏菊思亲
课文主旨
文章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的事,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对母亲无尽的爱。
板书设计
写作特点
(1)抓平常小事,事事真情。
作者借助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抓住四件平常的小事,表达了母子之间的深厚情感。“?我”发牌气时,母亲抚慰“我”;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母亲央求“我”看花;母亲的临终嘱托。母爱的内涵与思绪,在平常小事中一一显露了出来。
(2)简单厚重、朴实丰美的语言。
如作者对母亲神态、动作的描写:“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表现了母亲抚慰“我”的细致和体贴。再如“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
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这里有两个词用得特别好,但它们又很容易被疏忽,一个是“挡”,一个是“央求”。母亲为什么要“挡”?就是因为怕儿子看到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而伤心,所以挡在窗前,故意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想让儿子见花开颜。“央求”一般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可这里却用于母亲对儿子,足见母亲对儿子的诚恳与耐心,仁慈与博大。
(二)学霸笔记
?结构图解
?
?主题解说
?
课文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写作特色
?
1.没有直抒胸臆,用生活细节感人。
2.情感波澜一张一弛,富有节奏。
考点聚焦
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答题模式: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地描写出人物(事物)的……神态(特点),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如果句中不止一个细节,需要一一点明,然后按照以上答题模式一一进行分析)
例:“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其中“偷偷地听”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暗地里关注“我”的情态,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担忧与关心。
(三)导读练习
积累运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及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瘫痪(huàn)
暴怒(bào)
沉寂(jì)
决别(jué)
B.捶打(chuí)
憔瘁(cuì)
央求(yānɡ)
絮叨(xù)
C.侍弄(sì)
淡雅(yǎ)
高洁(jié)
烂漫(làn)
D.仿膳(shàn)
豌豆(wān)
敏感(mǐn)
恢复(huī)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妈妈一心侍弄我,把自己的病情都耽误了。
B.星期天,妹妹央求我带她去游乐场玩,看着她可怜巴巴的模样,我真不忍心拒绝。
C.妈妈现在真够唠叨的,一件事情可以翻来覆去说无数遍——妈妈老了。
D.听说自己的作文获得了一等奖,小明喜出望外,赶紧跑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B.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
C.“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D.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籍贯是北京人。
B.读《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中语文教材中。
D.这种方案可不可行,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5.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为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______,______;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一个鲜红的“优”。在爱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
A.也许是蔚蓝天空的一朵白云 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
B.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 也许是蔚蓝天空的一朵白云
C.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D.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6.(原创)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湖北武汉,
90岁奶奶徐美武在发热门诊的五天五夜时间里,一直陪在上着呼吸机的64岁的儿子身边,紧紧握着他的手,网友为此称她为“硬核奶奶”。
她说:“我阳性也无所谓了,卖房也想让儿子活命。”
材料二:一中学生与妈妈闹矛盾离家出走,饥饿中得到一位陌生人施舍的一顿饭,竟然双膝下跪。这位陌生人问清了缘由,说:“还是回去给你母亲下跪吧,至少她已给了你十五年的饭吃。”
材料三:调查显示,某普通高校大学生中清楚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生日是哪月哪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00%、58%、37%、7%。
(1)阅读上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示例: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
(2)仿照示例写一句话,表达你对母爱的理解。
仿写:
母亲对子女的爱博大无私,子女中懂得感恩和回报的却很少。
示例一: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
示例二:母爱是一丝轻风,让你的身心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能感到清凉爽快。
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7.本文有大量蕴含着丰富情感的语句,朗读时要细加体会。请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
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恨的心情
8.文中母亲说的“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意?
母亲说“好好儿活”是指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好好活着。“我”说的“要好好儿活”是指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9.文中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
10.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示例一:从母亲忍受肝病折磨可以看出母亲坚韧、顽强的性格。
示例二:从母亲央求“我”看菊花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以及母亲坚韧、乐观的性格。
(四)主题阅读练习
课外品读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化 君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候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④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⑤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乱跳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透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枣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⑦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儿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里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吧嗒吧嗒掉下来。
?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办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拼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剜割着母亲的心。
?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11.阅读第⑥~?段,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后两次打枣的原因。
第一次:无理哭闹后打枣。
第二次:____________时打枣。
第三次:____________后打枣。
12.结合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列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1)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连用三个“终于”有何作用?)
强调作用,表达“我”盼望吃枣的急切心情
(2)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13.本文有多条线索,请说出其中两条。
①“我”的成长历程;②“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③老枣树。(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4.下面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一段文字,与文中第⑨段画线的句子进行比较:同样是写母亲,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内容:相同点是都写了“我”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母亲对“我”的开导(或劝慰)。不同点是《秋天的怀念》是写“我”瘫痪后在绝望的情况下母亲想办法开导“我”的情景,本文画线句是写“我”蒙冤憋屈时母亲劝慰“我”的情景。写法:相同点是都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不同点是《秋天的怀念》除了动作和语言描写,还用了神态描写,而本文画线句子没有神态描写。
(五)写作驿站
15.本文以微小平常的细节感人。如写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等细节,将一个慈爱、善解人意的母亲形象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请你观察自己的母亲,抓住生活中的细节,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片段,表现母亲对你的爱。(150字左右)
【写法分析】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自然景观、场面气氛、重要物件等进行的细致描写,就是把细小的一个点,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放大,通过准确、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以充实文章的内容,刻画人物的性格,揭示文章的主旨。
例文:妈妈气喘吁吁地喊着我的名字,手里抱着一件外套跑过来,可她自己仅穿了一件薄薄的毛衣,连副手套都没有戴。雪慢慢下大了,轻轻落在她的肩头,她全然不顾,只是忙着把外套披在我的身上,催着我赶紧穿好,然后忙着替我把帽子戴好。我的脸触到了妈妈的手。那手,冰凉冰凉的。我完全可以想象妈妈为了不耽误我的时间,她自己出门时有多匆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4张PPT)
暑假辅导班机构专用教学课件
5
(一)新课预习
(二)学霸笔记
(三)导读练习
(四)主题阅读练习
(五)写作驿站
(一)新课预习
天下最平凡的是母亲,最伟大的也是母亲。母爱无处不在:一句关心的问候,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轻轻的拥抱……
母亲的爱就像一道布满了密码的电文,需要一颗成熟的、懂得感恩的心去破译它。请走近我们的母亲,看一看她们结满老茧、粗糙干裂的手与那被岁月的风霜染白的头发。当你走近自己的母亲时,你定能从她身上感受到爱的味道,那种爱平凡、无私而又伟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表现母爱的课文《秋天的怀念》。
新知导入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他双腿瘫痪,长年患病,却坚持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他的散文表达坦白真诚,意蕴深厚,语言亲切而又凝重,严谨而不失幽默,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
助学资料
本文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本文是作者为纪念多年关心体贴自己却突然去世的母亲而写的一篇催人泪下的散文。史铁生在年轻的时候,得了一场重病,导致下肢瘫痪。几年后,他的母亲因肝病去世。后来,他在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秋天的怀念》便是其中的一篇。
创作背景
助学资料
瘫痪(
)
暴怒(
)
沉寂(
)
侍弄(
)
捶打(
)
憔悴(
)
央求(
)
絮叨(
)
诀别(
)
淡雅
高洁
烂漫(
)
翻来覆去(
)
喜出望外(
)
砸碎(
)
仿膳(
)
整宿(
)
tān
huàn
bào
读读写写
jì
shì
chuí
qiáo
cuì
yānɡ
xù
dɑo
jué
字形易错
màn
fù
wànɡ
zá
shàn
xiǔ
“望外”意为希望或意料之外,不要写成“忘记”的“忘”。
字词学习
预习思考
多音字
(
)呕吐(
)谈吐
吐
tù
tǔ
(
)侍弄(
)弄堂
弄
nònɡ
lònɡ
[串句记忆法]
她坐在宿(sù)舍的窗前,整宿(xiǔ)整宿地寻找着天上的二十八星宿(xiù)。
[记少余多法]
现代汉语中,“扁”只在“扁舟”一词中读“piān”,其他情况都读“biǎn”。
悴(
)憔悴
粹(
)精粹
cuì
cuì
[形旁辨字法]
用手(扌)捶(
)腿才舒服,铁(钅)锤(
)打铁才过硬。
chuí
chuí
形近字
絮(
)絮叨
紊(
)有条不紊
xù
wěn
覆(
)翻来覆去
履(
)西装革履
fù
lǚ
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
形容人衣着整齐、体面。
词语集注
暴怒:极端愤怒。
翻来覆去:来回翻身。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烦琐啰唆。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近义词:狂怒
多指睡不着觉
含褒义
词语巧辩
诀别
分别
相同点:都有“离别”的意思。
不同点:“诀别”通常强调不再相见。
“分别”没有“不再相见”这层意思。
1.没想到,那次分别竟成了(
),他们此生再未相见。
2.暑假结束了,要返回城里上学了,我依依不舍地和这些纯朴的小伙伴(
)。
诀别
分别
速
读课
文
思考1:从全文的叙述描写来看,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思考2:作者几次写到秋天的景色?你能找出这些语句并分析其作用吗?
思考3:如何理解“好好儿活”的内涵?从中表现出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思考问题
预习思考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思考这篇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认为重要的句子。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
第二部分(3-6):
第三部分(7):
写母亲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对“我”百般抚慰。
写母亲准备带“我”去北海看菊花时,却因病去世了。
写妹妹推“我”去北海观赏菊花,表达了“我”和妹妹对母亲的怀念。在结构上照应前文,在内容上揭示文章主题。
第一部分(1、2):
划分层次
初读课文
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
(1)?“秋天”对作者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①作者的腿是秋天瘫痪的;
②因为作者的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
③母亲最后的愿望是带“我”看秋天的菊花;(2)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通过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文中两次提及看菊花,有何用意?
第一次
母亲想让儿子看菊花
母亲希望儿子能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能像菊花那样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与灿烂。
第二次
“我”和妹妹去看菊花
表明“我”了解了母亲的心意,用菊花来象征热烈的母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表明“我”要和妹妹相互扶持着走下去的决心,并希望自己像菊花般努力活出生命的精彩与美丽。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在这个秋天的故事中,“母亲”这两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
母亲的意义,蕴含于平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文中的母亲隐瞒病情,包容“我”,鼓励“我”,最终因疾病而失去生命。在这个故事中,母爱的意义得到了升华:正是她的一句“要好好儿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是一份责任——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好好儿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他有缺憾的生命如此精彩。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理清文章的结构
双腿瘫痪
母爱情深
赏菊思亲
1
2
3
精读课文
文章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的事,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对母亲无尽的爱。
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
秋天的怀念
隐瞒病情悄抚慰,相约看花多牵挂
北海看花懂母亲
双腿瘫痪,暴怒无常
伟大的母爱
深切的怀念
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花
母亲病重隐瞒病情
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母亲病危临终嘱托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写作特点
(1)抓平常小事,事事真情。
作者借助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抓住四件平常的小事,表达了母子之间的深厚情感。“?我”发牌气时,母亲抚慰“我”;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母亲央求“我”看花;母亲的临终嘱托。母爱的内涵与思绪,在平常小事中一一显露了出来。
(2)简单厚重、朴实丰美的语言。
如作者对母亲神态、动作的描写:“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表现了母亲抚慰“我”的细致和体贴。再如“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
积累拓展
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这里有两个词用得特别好,但它们又很容易被疏忽,一个是“挡”,一个是“央求”。母亲为什么要“挡”?就是因为怕儿子看到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而伤心,所以挡在窗前,故意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想让儿子见花开颜。“央求”一般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可这里却用于母亲对儿子,足见母亲对儿子的诚恳与耐心,仁慈与博大。
积累拓展
(二)学霸笔记
文本概览
?结构图解
?
秋天的怀念
“我”双腿瘫痪,暴怒无常
母亲
妹妹推“我”去赏花
伟大的母爱深切的怀念
隐瞒自己的病情
提议去北海看花
病危临终嘱托
?主题解说
?
课文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写作特色
?
1.没有直抒胸臆,用生活细节感人。
2.情感波澜一张一弛,富有节奏。
文本概览
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答题模式: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地描写出人物(事物)的……神态(特点),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如果句中不止一个细节,需要一一点明,然后按照以上答题模式一一进行分析)
例:“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其中“偷偷地听”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暗地里关注“我”的情态,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担忧与关心。
考点聚焦
(三)导读练习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及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瘫痪(huàn)
暴怒(bào)
沉寂(jì)
决别(jué)
B.捶打(chuí)
憔瘁(cuì)
央求(yānɡ)
絮叨(xù)
C.侍弄(sì)
淡雅(yǎ)
高洁(jié)
烂漫(làn)
D.仿膳(shàn)
豌豆(wān)
敏感(mǐn)
恢复(huī)
积累运用
D
【解析】A.决(诀);B.瘁(悴);C.侍(shì)。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妈妈一心侍弄我,把自己的病情都耽误了。
B.星期天,妹妹央求我带她去游乐场玩,看着她可怜巴巴的模样,我真不忍心拒绝。
C.妈妈现在真够唠叨的,一件事情可以翻来覆去说无数遍——妈妈老了。
D.听说自己的作文获得了一等奖,小明喜出望外,赶紧跑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
积累运用
A
【解析】A.“侍弄”的意思是经营管理,一般用于动植物,不可用于人。C.“翻来覆去”有两个意思:①来回翻身;②反复,多次。句中是第②种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B.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
C.“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D.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积累运用
A
【解析】A.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籍贯是北京人。
B.读《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中语文教材中。
D.这种方案可不可行,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积累运用
B
【解析】A.“籍贯”与“北京人”搭配不当,删掉“的籍贯”或“人”;C.“大约”和“左右”词义重复,删掉其中一处;D.语序不当,应改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5.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为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______,______;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一个鲜红的“优”。在爱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
A.也许是蔚蓝天空的一朵白云 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
B.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 也许是蔚蓝天空的一朵白云
C.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D.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积累运用
D
【解析】根据“一处豪宅”与“一片砖瓦”,“博士帽”与“作业簿上一个鲜红的‘优’”,可知填入的句子应该形成对比,而且前半句语义要重,后半句语义要轻,所以应选D。
6.(原创)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湖北武汉,
90岁奶奶徐美武在发热门诊的五天五夜时间里,一直陪在上着呼吸机的64岁的儿子身边,紧紧握着他的手,网友为此称她为“硬核奶奶”。
她说:“我阳性也无所谓了,卖房也想让儿子活命。”
材料二:一中学生与妈妈闹矛盾离家出走,饥饿中得到一位陌生人施舍的一顿饭,竟然双膝下跪。这位陌生人问清了缘由,说:“还是回去给你母亲下跪吧,至少她已给了你十五年的饭吃。”
材料三:调查显示,某普通高校大学生中清楚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生日是哪月哪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00%、58%、37%、7%。
积累运用
(1)阅读上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仿照示例写一句话,表达你对母爱的理解。
示例: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
仿写:
积累运用
母亲对子女的爱博大无私,子女中懂得感恩和回报的却很少。
示例一: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 示例二:母爱是一丝轻风,让你的身心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能感到清凉爽快。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7.本文有大量蕴含着丰富情感的语句,朗读时要细加体会。请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课内精读
“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
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恨的心情。
8.文中母亲说的“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意?
课内精读
母亲说“好好儿活”是指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好好活着。“我”说的“要好好儿活”是指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9.文中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课内精读
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
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
10.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课内精读
示例一:从母亲忍受肝病折磨可以看出母亲坚韧、顽强的性格。
示例二:从母亲央求“我”看菊花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以及母亲坚韧、乐观的性格。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化 君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候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课外品读
④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⑤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乱跳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透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枣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课外品读
(四)主题阅读练习
⑦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儿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课外品读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里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吧嗒吧嗒掉下来。
?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办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拼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课外品读
?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剜割着母亲的心。
?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课外品读
11.阅读第⑥~?段,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后两次打枣的原因。
第一次:无理哭闹后打枣。
第二次:____________时打枣。
第三次:____________后打枣。
课外品读
蒙冤憋屈
高考落榜
12.结合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列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1)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连用三个“终于”有何作用?)
(2)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强调作用,表达“我”盼望吃枣的急切心情。
课外品读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13.本文有多条线索,请说出其中两条。
①“我”的成长历程;②“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③老枣树。(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课外品读
14.下面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一段文字,与文中第⑨段画线的句子进行比较:同样是写母亲,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内容:相同点是都写了“我”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母亲对“我”的开导(或劝慰)。不同点是《秋天的怀念》是写“我”瘫痪后在绝望的情况下母亲想办法开导“我”的情景,本文画线句是写“我”蒙冤憋屈时母亲劝慰“我”的情景。写法:相同点是都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不同点是《秋天的怀念》除了动作和语言描写,还用了神态描写,而本文画线句子没有神态描写。
课外品读
(五)写作驿站
15.本文以微小平常的细节感人。如写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等细节,将一个慈爱、善解人意的母亲形象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请你观察自己的母亲,抓住生活中的细节,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片段,表现母亲对你的爱。(150字左右)
【写法分析】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自然景观、场面气氛、重要物件等进行的细致描写,就是把细小的一个点,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放大,通过准确、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以充实文章的内容,刻画人物的性格,揭示文章的主旨。
写作驿站
例文:妈妈气喘吁吁地喊着我的名字,手里抱着一件外套跑过来,可她自己仅穿了一件薄薄的毛衣,连副手套都没有戴。雪慢慢下大了,轻轻落在她的肩头,她全然不顾,只是忙着把外套披在我的身上,催着我赶紧穿好,然后忙着替我把帽子戴好。我的脸触到了妈妈的手。那手,冰凉冰凉的。我完全可以想象妈妈为了不耽误我的时间,她自己出门时有多匆忙。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