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14 16:0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有两个学习要点:一是了解近代西方国家的形成情况;二是了解近现代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本课第一个子目“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主要呈现了讲述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的背景、标志和特征。第二个子目“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和第三个子目“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呈现了国际法形成与发展,外交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学情分析】
本课书的内容在必修课程中较难涉及,对学生来说可能属于全新知识,因此是本课书的学习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认识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
2.了解国际法的发展历程,认识国际法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3.将课程标准的规定与核心素养的落实进行整合,使学生在达到学业质量标准同时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的背景、标志和特征;国际法形成与发展的历程。
难点:民族国家和国际法概念的解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民族国家”的概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是这样解读的,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其成员效忠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
我们再学习另外一个重要概念“国际法”。根据《牛津法律大辞典》描述的是:国际法即国际社会之法,或者是在国家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中所接受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习惯和条约规则。简单说来,是有关国家之间的法律,是调节两个以上国家之间相互关系,有一定约束力的法律系统。
本课书有三个学习专题: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我们由此设置的学习目标是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认识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了解国际法的发展历程,认识国际法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概念解读,目标设置,帮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1.阅读材料一,了解近现代欧洲民族国家演变历程。
材料一
欧洲民族国家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500年到法国大革命,为欧洲民族国家的孕育和成长阶段,欧洲各主要国家都在从中世纪的等级君主制向绝对主义的王朝国家转变;第二个阶段从法国大革命开始到二战结束,为欧洲民族国家的扩张阶段,民族国家的概念和民族主义的浪潮由法国大革命起始传播到了整个欧洲,激发了其他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浪潮,并由此导致了欧洲剧烈的动荡与冲突;第三个阶段是二战后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显示出欧洲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在共同发展中开始了某种新融合。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近现代欧洲民族国家演变历程,明确本节课的重点是第一阶段,欧洲民族国家的孕育和成长阶段,也就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专题,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2.阅读材料二,思考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的背景之一是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
材料二
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它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
3.阅读材料三,思考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的背景之二是强大的王权在民族国家形成中的作用。
材料三
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Nation)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在封建主义表层下形成着的一切革命因素都倾向王权,正向王权倾向着它们一样。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4.阅读材料四,思考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的背景之三是宗教改革运动,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材料四
路德战胜了虔诚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世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
——【德】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5.阅读材料五、材料六,思考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的背景之四是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材料五
早在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就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
——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六
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出版,1584年斯洛文尼亚语《圣经》出版。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瑞士、丹麦等国在16世纪都出现了自己民族语的《圣经》译本。
——张洁颖《从翻译角度看宗教改革和语言革命》
6.阅读课文导读,思考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的背景之五是民族战争激励民族意识的觉醒。
1337-1453年,英国和法国之间爆发了百年战争。最后,法国获胜,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在战争中,法国为了赶走英国军队,奋起抗争,涌现出了民族英雄贞德。这场战争促进了英、法两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2课课文导读
7.通过图片材料,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的标志。
8.阅读材料七,思考民族国家的主要特征。
材料七
1793年,一位年轻的雅各宾派士兵给他的母亲的信中写道:当祖国召唤我们去保卫她时我们应该冲到她跟前就像我会冲向一顿美餐一样。我们的生命和才能并不属于我们。所有一切都属于民族,属于祖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资料,使学生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的背景、标志和特征。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1.阅读材料八,思考《战争与和平法》的核心思想。
材料八
根据一般规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
——【荷】格劳秀斯著,何勤华等译《战争与和平法》
2.阅读材料九,思考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的意义。
材料九
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者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
……
……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论其信奉何宗教……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10月24日)
3.阅读材料十,思考国际法的形成和外交制度的建立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的作用。
材料十
维也纳会议后,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逐渐建立起来。第一等级是大使和教皇使节或教廷大使,他们被认为具有“代表”的特性;特使、常驻公使和代办分别构成第二、第三和第四等级。另外,还明确规定,在国际关系中,主权者或国家自封的头衔要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
——历史纵横
4.通过阅读材料十一,了解西方的国际法介绍到中国的情况。
材料十一
1864年,美国人丁韪良完成了美国学者惠顿所著《国际法原理》一书的中文翻译工作,恭亲王奕?上奏折请求批准拨500两白银资助印行此书。后来,这本书以《万国公法》为名印行,这标志着源自西方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
——历史纵横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史料,使学生了解17-19世纪,近代国际法形成并得到发展,外交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万国公法》的印行,标志着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阅读材料十二、十三,认识国际联盟的历史地位。
材料十二
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间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约之一切义务……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十三
美国要求和会先讨论建立国联问题,英法主张先讨论对德和约,后来决定成立以威尔逊为主席的委员会,负责起草国联盟约。美国主张国联盟约应该作为和约的组成部分,国联盟约因此被列入《凡尔赛和约》等条约。法国主张建立一支由国联调遣的国际部队,英国担心法国将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美国也不同意,法国的建议没有实现。日本提出要把种族平等原则写入盟约,以排除外国对日本移民的限制,遭到美、澳、新等国家的反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阅读材料十四,分析《非战公约》产生的背景。
材料十四
《非战公约》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盛行“和平主义”的形势下,欧洲政治和美国政治交错发展到一定阶段中的产物。它既没有杜绝秘密外交,也没有解决裁军问题。但是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它还是一个重要文件,因为它强调了不侵犯的原则。然而,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
——袁明《国际关系史》
3.阅读材料十五,分析《非战公约》的局限性。
材料十五
英国对加入《非战公约》的“保留条件”:
第1条条文即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策之工具,使我想提醒阁下注意,世界上有些地区的繁荣与完整,对我们的和平和安全具有特殊而重大的利害关系。英国政府在过去曾极力说明干涉这些地区是不能容许的。保护这些地区免遭攻击对大英帝国来说,是一项自卫措施。必须清楚了解到:
英国政府是在明确理解到条约不会损害他们在这方面的自由行动才接受新条约的。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阅读材料十六,了解“二战”后人们对《非战公约》的态度的变化及主要原因。
材料十六
昔日处境坎坷,被人视为鸡肋的《非战公约》却主导了整个(纽伦堡)审判过程……在审判过程中,四大国的起诉人无论如何旁征博引,它们都无一例外地求助于《非战公约》……《非战公约》所倡导的原则与和平运动所秉持的理念找到了契合。
——王立柱《〈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
5.阅读材料十七,分析在构建集体安全机制方面,联合国是如何继承并发展了国际联盟的若干原则的?
材料十七
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联合国宪章》(1945年6月26日)
6.阅读材料十八,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的发展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材料十八
认识到有需要通过本公约,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形下,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以便利国际交通和促进海洋的和平用途,海洋资源的公平而有效的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以及研究、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
考虑到达成这些目标将有助于实现公正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这种秩序将照顾到全人类。的利益和需要,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利益和需要,不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12月10日)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解读,使学生了解“一战”结束前后国际法的发展状况、“二战”结束前后国际法的发展状况以及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课堂反馈】
1.1648年,欧洲一些国家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其中规定:承认新教的合法地位;各诸侯邦国可自行订定官方宗教;各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这些规定(

A.促进了欧洲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表明了罗马教会立新教为合法宗教
C.造成了多年的欧洲混战局面
D.推动了欧洲主权国家的形成
【参考答案】D
2.如图为某本著作的目录片段,所列章节中涉及的国际新秩序是指(

A.维也纳体系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联合国的成立D.国际裁军协议
【参考答案】B
3.下表是二战后初期国际社会签订的部分协定公约。这反映出(

1945年12月
1947年10月
1949年8月
1950年11月
1951年7月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
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公约
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参考答案】A
4.【学习拓展】
野战医院和军医院应被承认为是中立的。只要这类医院内有任何病员或伤员,它们就应受到交战各方的保护和尊重。
——《红十字公约》(1864年8月22日)
问题: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国际红十字会的由来。
【参考答案】
让·亨利·杜南,1828年出生,瑞士商人和人道主义者,红十字会创办人,后人尊称他为“红十字会之父”。1859年于出差途中,他目睹了索尔弗利诺战役的后果,后在自己的著作《索尔弗利诺回忆录》中记录了这段经历,书中的设想最终促成了1863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创立。1864年的《日内瓦公约》也是以杜南的思想为基础。1901年他和法国人弗雷德里克·帕西获得了首届诺贝尔和平奖。1910年逝世。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的背景、标志和特征;还学习了17-20世纪,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外交人员衔级的出现。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在世界范围内,各民族的大迁徙、大交流推动了民族和国家的变化。近代以来,西方民族国家形成,规范国家与国家之间交往的国际法也逐渐形成并成熟。
【板书设计】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1.背景
2.标志
3.特征
二、17-19世纪国际法的形成
1.1625年
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
2.1648年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3.1815年
维也纳体系
三、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四、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一战”结束前后国际法的发展
2.“二战”结束前后国际法的发展
【教学反思】
教师面对全新的知识,要有直面的勇气和实践的努力,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资料】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
2.《牛津法律大辞典》
3.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4.《中外历史纲要》(下)
5.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6.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7.张洁颖《从翻译角度看宗教改革和语言革命》
8.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9.格劳秀斯著,何勤华等译《战争与和平法》
10.《帝国的分裂
:1618~1648三十年战争史》
11.《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2.《国际联盟盟约》
1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4.袁明《国际关系史》
15.王立柱《〈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
16.《联合国宪章》
17.《联合国海洋法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