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四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14 16:1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本课通过三个子目(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讲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不仅需要进行内政的调整,外交上也着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引领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使新中国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求同存异”方针,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新发展。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外交,成果丰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内外政策进行了调整。全面发展对外关系,推动更加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世纪之交,中国稳定大国关系框架,与世界上所有大国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十八大以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上,不同时期的中国外交也做出了适时的调整,探索出了既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又有益于世界共同进步的中国外交路线。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国家主权的重要性,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主权安全的意识,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
课程标准
独立自主的和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学习目标
1.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
了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3.
认识国家主权的重要性,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主权安全的意识,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难点: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确立和调整的背景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问题引领法、史料教学法、分析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选择性必修一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下的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本课的学习目标是: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了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认识国家主权的重要性,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主权安全的意识,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
2017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过渡: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的重要表现。那么,新中国成立之后,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取得了哪些成就?我们今天来共同学习。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建国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外交(下面我们看一段材料,思考后面的问题——)
(1)背景
材料一
反法西斯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曾经是世界第一强国的英、法也受到严重削弱……与此相反的是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战后在欧亚两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特别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大大发展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战争结束时,美国的实力在大国中是首屈一指的……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国将其军事力量部署到了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地。它还拥有原子弹,在核武器方面拥有绝对优势。这些都是战后美国准备称霸世界的资本。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问题:依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形势。
生:①国际:二战结束后,英法实力受到严重削弱,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称霸世界。
师:②国内: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外交方针。为新中国建立后开创新型外交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新中国的成立,为结束百余年来旧中国屈辱外交,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型外交关系创造了前提。
1953年,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同时并举;1954年,第一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年,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召开中共八大,开始了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提出
(下面我们看一段材料,思考后面的问题——)
材料二
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56条
问题:依据材料二,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方针?
生:另起炉灶。
师:①“另起炉灶”的核心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其积极意义就在于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新篇章。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其结果就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
首先是由国家管制对外贸易,收回对中国主权影响最大的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和内河航运权。
③“一边倒”,就是中国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其积极意义是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过渡: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指导下,新中国初期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3)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
①新成立之初,中国首先与苏联建交,接着与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瑞典、丹麦、瑞士、芬兰等国建交。
②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③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进展。
④到1956年,中国又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中国外交
(1)背景
①国际: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亚非拉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侵略干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中国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赢得了这些国家的友谊和信任,也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②国内:1956年,中共八大开始全面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践中出现了急躁冒进问题,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
①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
②同时,中国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过渡: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下面我们看一段材料,分析70年代中国外交面临的国际形势。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
(1)背景
材料三
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从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
未来五年、十年或十五年,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将看到五大超级经济力量: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这五大力量将决定经济的未来,由于经济力量对其他力量的关健作用,这五大力量也将决定本世纪最后1/3时间的前途。
这意味着,与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面临着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挑战。
在即将到来的世界中,美国将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
——编者摘译自《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问题:依据材料三,分析70年代中国外交面临的国际形势。
生:①国际:西欧、日本和中国崛起,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世界多极化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师:②国内:1966到1976年,中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虽然中国经历了严重曲折,但是我们仍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特征:中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
(3)表现
①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
②1971年,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④之后,中国迎来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背景
(1)国际:美国加强对苏联的遏制,提出并着手实施“战略防御计划”。1989—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崩溃结束了冷战。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2)国内:1978年,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中国的改革开放,需要安定的国际环境。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WTO。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材料,思考后面的问题。)
材料四
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的好不好。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如果我们国家发展了,更加兴旺发达了,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就会大。现在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并不小,但是,如果我们的物质基础、物质力量强大起来,起的作用就会更大。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
问题:依据材料四,请概括邓小平同志的观点。
生:小平同志认为,我们在国际事务中作用是由我们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物质基础决定的。
师:因此,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调整。
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
(1)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2)世纪之交,中国把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
①成功解决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
②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即“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③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关系也取得新进展。
(3)进入21世纪,中国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①中国把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于2000年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
②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合作内容不断丰富,规模迅速扩大。
③中国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推动20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平台。
④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起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为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与合作提供重要平台。
⑤中国还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认真履行有关职责,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过渡:那么,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的外交方针政策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背景
(1)国际:2012年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
(2)国内: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大提升。
2.
中共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从而形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①中国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
②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外交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
③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中共十九大以来,针对外部环境的严峻挑战,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面,我们来看两段材料,思考后面的问题)
材料五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材料六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问题:依据材料五、六,概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中国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3)中国积极推进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际国与国交往新路。
①中国领导人进行一系列频繁密集的外交活动,包括与俄罗斯,美国等大国领导人进行会晤,出访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以及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多边国际性会议。
②多项推进中外增进互信、扩大合作的新文件、新举措也相继出台。中国不断扩大同各国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共同发展。
(4)中国不仅着眼于自身的发展,还为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材料,思考后面的问题)
材料七
二十国集团,即G20,是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于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的财长在华盛顿宣布成立,最初为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机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升格为领导人峰会。二十国集团由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中国、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国、美国等19个国家及一个区域联盟——欧盟形成。二十国集团人口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国土面积占全球的60%。该机制的宗旨是为推动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领导人参加了历次二十国集团峰会,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世界经济复苏方面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2016年9月,中国在杭州成功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这是中国首次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历史纵横
问题:依据材料七,指出二十国集团的性质、宗旨,以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
生:性质是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
宗旨是为推动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作用是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世界经济复苏方面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
师:
①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贯倡导、支持并践行多边主义,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②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中国积极探索解决办法,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
③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中国倡议和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
④中国通过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主场外交,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思维导图
反馈与评价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解读
正确答案是B
2015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7月访问希腊和葡萄牙,出席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峰会,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古巴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在访问巴西期间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这表明中国(  )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C.立足于国家利益的全方位外交
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解读C
正确答案
课后作业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的命运也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不时沉渣泛起。
合作还是对抗,冲突还是对话,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以邻为壑?
问题: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我们应该作什么样的抉择?
本题解题思路提示:
1.
把握时代主题
2.
推进世界多极化
3.
提高综合国力
4.
坚持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目标、宗旨和准则
教学反思
本课是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本课通过三个子目(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讲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教师备课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时政,系统学习习近平外交思想,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相关音视频材料,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为推动世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
中国通过主办北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以及出席一系列重大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呼吁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建立客观反映国际力量对比现实的全球治理体系,为人类破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等难题提出中国方案。
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
2